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先秦诗三首》伐檀学案 北京版必修2

合集下载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魏风·伐檀教案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魏风·伐檀教案

魏风·伐檀教案一、教学内容理解《伐檀》《硕鼠》的诗句含义和表现手法,体味这两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经》中民歌的艺术特点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两课时2.课型:比较阅读课三、预习要求反复吟咏《伐檀》与《硕鼠》,领会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品味艺术技巧。

预习时还要对照课文注释,疏通词义,并把握其章法特点。

四、教学蓝图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角度的比较方法以加深对这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和各自特色的理解与把握,重在对学生进行古诗鉴赏方法的指导。

五、教学过程1.讲清比较阅读的意义这篇课文由《伐檀》和《硕鼠》两首诗歌组合而成,可一篇一篇地教学,也可将两首诗糅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

本教学设计采用的则是后一种教学思路。

《伐檀》与《硕鼠》均选自《诗经·魏风》,属古代民歌系列,两诗都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两首诗又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俱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在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可见两首诗在诗体、语言、表现手法和风格上有显明的共性。

也正是如此,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分辨它们的同中之异,加深理解,更好地体味和把握这两首诗的“个性”。

2.强调作好比较阅读的前提要作好比较阅读,首先要十分熟悉所阅读的作品,否则,以其昏昏,难以作好真正的比较。

因而应先要求同学反复吟咏《伐檀》与《硕鼠》,对这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做到娴熟于心。

其次要扩大阅读面,因为比较除了“横比”(即《伐檀》与《硕鼠》作比较),还有“纵比”(如将《诗经》与其他时代的古诗相比),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宽泛的阅读面和阅读积累,否则就无法完成多层面的比较阅读。

再则,要启发学生掌握多种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手段。

3.指点比较阅读的方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环节。

教读这两首诗,一般可作这样三种比较:(1)对不同时期的诗歌进行比较。

例如将《伐檀》《硕鼠》与《涉江》作比较,可以看到《诗经》的国风真实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感受、情绪和愿望,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起点;而以伟大诗人屈原的诗歌为代表的《楚辞》,表现出诗人鲜明的个性,诗人运用丰富瑰丽的想象,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现实和理想交织在一起,可谓我国古代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先导。

高一语文《魏风 伐檀》《卫风 氓》北京版

高一语文《魏风 伐檀》《卫风 氓》北京版

高一语文《魏风·伐檀》《卫风·氓》北京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魏风·伐檀》《卫风·氓》二. 本周学习目标:通过讲解《魏风·伐檀》与《卫风·氓》,达到三个目标1. 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和其现实主义的风格;2. 学习掌握《诗经》四言诗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节奏特点;3. 理解二首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三. 知识归纳总结:1. 关于《诗经》的知识《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②孔子删诗说。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孔子对诗经评价很高,有三句评论很有名,一句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句是“不学诗,无以言”第三句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这都是论语中的话,孔子强调的是诗经的教化作用。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合计305篇。

其中①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魏风·伐檀教案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魏风·伐檀教案

魏风·伐檀教案一、教学内容理解《伐檀》《硕鼠》的诗句含义和表现手法,体味这两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经》中民歌的艺术特点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两课时2.课型:比较阅读课三、预习要求反复吟咏《伐檀》与《硕鼠》,领会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品味艺术技巧。

预习时还要对照课文注释,疏通词义,并把握其章法特点。

四、教学蓝图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角度的比较方法以加深对这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和各自特色的理解与把握,重在对学生进行古诗鉴赏方法的指导。

五、教学过程1.讲清比较阅读的意义这篇课文由《伐檀》和《硕鼠》两首诗歌组合而成,可一篇一篇地教学,也可将两首诗糅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

本教学设计采用的则是后一种教学思路。

《伐檀》与《硕鼠》均选自《诗经·魏风》,属古代民歌系列,两诗都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两首诗又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俱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在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可见两首诗在诗体、语言、表现手法和风格上有显明的共性。

也正是如此,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分辨它们的同中之异,加深理解,更好地体味和把握这两首诗的“个性”。

2.强调作好比较阅读的前提要作好比较阅读,首先要十分熟悉所阅读的作品,否则,以其昏昏,难以作好真正的比较。

因而应先要求同学反复吟咏《伐檀》与《硕鼠》,对这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做到娴熟于心。

其次要扩大阅读面,因为比较除了“横比”(即《伐檀》与《硕鼠》作比较),还有“纵比”(如将《诗经》与其他时代的古诗相比),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宽泛的阅读面和阅读积累,否则就无法完成多层面的比较阅读。

再则,要启发学生掌握多种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手段。

3.指点比较阅读的方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环节。

教读这两首诗,一般可作这样三种比较:(1)对不同时期的诗歌进行比较。

例如将《伐檀》《硕鼠》与《涉江》作比较,可以看到《诗经》的国风真实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感受、情绪和愿望,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起点;而以伟大诗人屈原的诗歌为代表的《楚辞》,表现出诗人鲜明的个性,诗人运用丰富瑰丽的想象,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现实和理想交织在一起,可谓我国古代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先导。

北京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

北京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

北京市高中课改实验版语文教材目录(含必修和选修)《北京市高中课改实验版•语文》目录阅读•写作一(必修)第一单元写人记事文1.范爱农鲁迅2.古文两篇勾践灭吴(节选)《国语》游侠列传(节选)司马迁3.一条铁路的完成萧红4.故乡人汪曾祺第二单元小说与故事5.林冲棒打洪教头施耐庵6.项链莫泊桑7.断魂枪老舍8.许三观卖血记(节选)余华第三单元社科科普文9.洛阳牡丹记欧阳修10.米洛斯的维纳斯青冈卓行11.这个世界的音乐托马斯•刘易斯12.动物的疼痛彼德•辛格阅读•写作二(必修)第一单元中国古代诗歌1.先秦诗三首魏风•伐檀《诗经》卫风•氓《诗经》国殇屈原2.汉魏六朝诗三首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渊明白马篇曹植3.唐诗八首鹿柴王维辛夷坞王维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王昌龄春夜喜雨杜甫登高杜甫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琵琶行白居易4.宋词五首苏幕遮范仲淹念奴桥•赤壁怀古苏轼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声声慢李清照第二单元中国现代诗歌5.现代诗三首天狗郭沫若再别康桥徐志摩也许-—葬歌闻一多6.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7.当代诗三首上海夜歌公刘致橡树舒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8.旧体诗三首自嘲鲁迅瘦石画苏武牧羊图聂绀弩贺新郎•读史毛泽东第三单元古今戏剧9.窦娥冤关汉卿10.牡丹亭(惊梦)汤显祖11.杨门女将吕瑞明等12.红灯记阿甲、翁偶虹阅读•写作三(必修)第一单元小说与人物1.祝福鲁迅2.守财奴巴尔扎克3.葡萄的精灵王蒙4。

聂小倩蒲松龄第二单元古今应用文5.谏伐匈奴书司马迁6。

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丘吉尔7.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8.书信三则与韩荆州书李白赴义前禀父书方声洞傅雷家书傅雷第三单元外国诗歌9.外国诗歌(一)十四行诗莎士比亚自己之歌(选二) 惠特曼10. 外国诗歌(二)应和波德莱尔慰藉夏尔11。

外国诗歌(三)浪游者的夜歌歌德致命运女神荷尔德林豹——在巴黎动物园里尔克12。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二第1课《伐檀》教案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二第1课《伐檀》教案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二第1课《伐檀》教案《诗经·伐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入选了高中语文必修二北京版教材中,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二第1课《伐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伐檀》教案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1、了解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体会他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愤怒之情。

2、珍惜新社会的幸福生活,树立自食其力的劳动观点。

3、热爱祖国灿烂的优秀文化。

二、认知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诗经》的一般知识。

3、正确读出诗歌的节奏。

4、理解“赋”的重章叠唱、一咏三叹作用。

三、技能目标1、掌握结合语境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的技能。

2、掌握通过重要词语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技巧。

3、粗知阅读同类诗歌的方法。

方法选择拾珠引线法(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重点难点1、“河水清且涟(直、沦)兮”句的表达作用。

2、“伐檀(辐、轮)”、“干(侧、)”、“廛(亿、囷)”、“貆(特、鹑)”、“餐(食、飧)”等词语变化的使用意义。

3、“彼君子兮,不素餐(食、飧)兮”的讽刺意味和批判力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及方法1、检查预习①课文出处及其有关常识(课本p51注解①,p52注解②;提示看p84—85页内容,补充《诗经》“六义”)②课文朗读(提示看p93—94页,指导正确读出诗歌的节奏)2、提示思考:朗读的节奏是根据什么确定的?(①按照语法结构来分析;②按照内容表达来确定。

——目的是过渡到对课文的分析理解)3、解读第一阕:劳动过程——①伐檀;②置;休息过渡——①涟猗揭露讽刺——①胡取、廛;②胡瞻、县貆;③彼、餐。

4、指导朗读,要求结合思想内容的理解表现出第一阕的诗句感情色彩。

5、解读第二阕、第三阕:(基本上同步骤3、4)6、分析三阕之间的关系,体会一咏三叹的递进性,完成板书:伐檀干涟廛貆餐伐辐侧直亿特食递进伐轮沦囷鹑飧工序位移换景兴量变质变形变(心理变化)7、讨论“河水清且猗”在章句中的作用(兴,既是即景,又是心灵冲击的折射,结构上起过渡作用)8、总结:①播放《宋词三百首》多媒体光碟中“《卜算子》(苏轼)”示范体会,进一步指导诵读;②背诵(A、看板书,抓关键词背诵;B、凭理解与记忆背诵)9、作业:①有关的“思考和练习”题;②课本p94—95页练习;③预习《硕鼠》(A、朗读节奏;B、主要内容;C、写作技巧;D、文言词句)〖板书〗伐檀(《诗经》)伐檀干涟廛貆餐(递进)伐辐侧直亿特食伐轮沦囷鹑飧工序位移换景兴量变质变形变(心理变化)。

【推荐下载】北京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一单元先秦诗三首知识点

【推荐下载】北京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一单元先秦诗三首知识点

[键入文字]北京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一单元先秦诗三首知识点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

先秦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传统民歌和部分原始社会歌谣。

民歌及上古歌谣集中收录于《古诗源》中。

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先秦诗三首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原文欣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尔一作: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1。

北京版语文必修二第1课《先秦诗三首》(伐檀)1

北京版语文必修二第1课《先秦诗三首》(伐檀)1


占有劳动者劳动成果的品种之多, 搜刮无所不至。
艺 形式上:整齐和谐,结构匀称,读来朗朗上口,具有一种音韵美。

情感上:一唱三叹,反复渲染,增强了抒情效果,表达砍伐者劳
动时的酣畅淋漓。

内容上:拓宽、加深了诗歌的内容, 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 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七月鸣鵙(jú),八月载绩。载玄载 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豳 风·七月》)
二者句式有何不同?在表达效果上起 到什么作用?
关于主旨
“怒而不怨”是《诗经》作品的共性。 孟子认为当君子为国家尽职时,他可以“不耕而
食”,享受优厚待遇,这是所谓“不素餐兮”。 清代学者戴震认为《伐檀》是告诫君子要“有德
艺术手法
然而,艰辛的劳动没有给奴隶们带来任何好 处,血汗换来的劳动成果全被奴隶主老爷霸占, 这是多么不公道啊!我们似乎从“坎坎”的伐木 声中又听到了奴隶们愤恨不平的心跳声。
从全诗来看,“赋”表现在各段对于某一事 物进行铺陈,如伐木运木场面,“尔庭县貆”情 形,以及责问与讽刺等,都是从各个不同侧面不 同层次进行铺陈。一是“直言”,一是“铺陈”, 是赋的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①“伐檀”“伐辐”“伐轮”的更换反映了伐木者劳动的繁重与艰 辛。

②“涟”“直”“沦”的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写出了黄河水波的变化,反映了
伐木者内心的不平静。

③“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的更换,有力地突出了贪

婪的统治者无偿占有劳动成果的数量之大,掠夺之疯狂。

④“县貆”“县特”“县鹑”的更换十分形象地突出了统治者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先秦诗三首》伐檀学案 北京版必修2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先秦诗三首》伐檀学案 北京版必修2

《1 先秦诗三首》伐檀一、《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所产生的诗歌共305首。

汉代以前称为“诗”或“诗三百”。

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诗”被尊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在汉代被列为“五经”之首。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二、地位作用《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指教学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兴—指诗歌所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使兴奋,可以从诗歌中获得美的享受。

观—指诗歌真实的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

群—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感情,加强团结的作用。

怨—诗歌有反映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三、诗经六义《风》——即《国风》,“国”犹“方”,指一个地域。

共十五国风,即从十五个地域搜集起来的诗歌。

这些诗歌都是地方歌谣,绝大多数是下层人民的口头创作,产生于田间里巷,山梁水滨,是劳动大众的心声咏发。

十五国风分别来自周南、召(zhào)南、邶(bèi)、卫、鄘、王、郑、齐、魏、唐、秦、陈、桧(kuì)、曹、豳(bīn)。

《雅》——西周王畿(jī)地区的正声雅乐。

诗歌内容多与时政有关,其作者多为公卿、大夫、士等朝廷官吏。

“雅”与“夏”古字通用,周人当时称王畿为夏。

因此,“雅”是产生于西周王畿的诗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用于诸侯朝会;“小雅”,用于贵宾宴享。

《颂》——“颂诗”,即统治阶级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

其内容或铺叙祖先功业,或歌颂在位者圣明,多是歌功颂德之作。

作者多为社会上层人物。

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铺陈叙述,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北京版-语文-高一-语文 先秦诗三首教案1北京版必修2

北京版-语文-高一-语文 先秦诗三首教案1北京版必修2

语文:先秦诗三首教案(1)(北京版必修2)总体教学目标1.积累相关的中国文学史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诗经》和《楚辞》,了解屈原。

2.通过古诗的鉴赏活动,使学生学习、体会鉴赏古诗的方法,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浪漫主义传统。

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力,增进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一)导入《诗经》它大概有3000多岁了,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它却仍然活跃在我们的语言中,映射在我们的思想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

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其它: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学习我们民族的经典,更重要的是《诗经》对我们人生也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诗中思想正统、纯正)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

先秦诗三首学案1北京版

先秦诗三首学案1北京版

《伐檀》教案一、文学知识.对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成书于春秋时代。

本称《诗》,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首,也称《诗三百》。

因其书为西汉时毛亨、毛苌所传,又称《毛诗》。

汉代后被儒家列为经典“六艺”之一,故称《诗经》。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泉,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个王国的诗歌,绝大多数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拥有人民性的部分;“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

“雅”和“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

增补:《诗经》以四言诗为主,广泛采纳“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陈说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为鲜亮突出。

“兴”:借助其余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惹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中的精髓是“国风”,周朝民歌以绚烂多彩的画面,反应了劳感人民真切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盘剥、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易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绚丽的明珠,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泉。

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代常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派别,后代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可是再以后的很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天壤之别,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报首弄姿”等。

“六艺”增补:“六艺”第一种说法:(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乐经》消散,仅存《乐记》一篇,乃并入《礼记》中,后遂有五经之名。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四书”指:《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六艺”第二种说法:(教育科目)礼、乐、射、御、书、数(礼包括政治、道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乐包括音乐、舞蹈、诗歌等内容;射是射箭技术的训;御是驾御战车的技术的培育;书是识字教育;数包括数学等自然科学技术及宗教技术的教授。

北京版-语文-高一-语文 先秦诗三首教案2北京版必修2

北京版-语文-高一-语文 先秦诗三首教案2北京版必修2

语文:先秦诗三首教案(2)(北京版必修2)氓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理解诗歌大意,并背诵全诗;2、巩固诗经有关知识,体会赋比兴手法运用。

3、品味艺术特色:以情感为线索组织情节;叙、议、抒熔为一炉;对比手法;赋、比兴手法;4、把握女主人公形象,赏析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熏陶正确爱情观。

教学重点1、背诵全诗;2、对比手法;3、理解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会女主人公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赋比兴手法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爱情是人类的永恒主题:“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浪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追求;“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相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无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忠贞。

可见,爱情,酸甜苦辣。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之名篇《氓》,去领略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吧。

二、预习检查诵读检查1、在诵读中检查对字音的预习(明确下列字的字音、字形与字义)氓(méng):民,指诗中弃妇的丈夫。

此处系追述婚前的情况。

将(qiāng):愿、请。

咎(jiù):灾祸。

愆(qiān)期:过期,拖延日期。

愆,过。

贿(huì):财物。

渐(jiān):溅湿,浸湿。

垝(guǐ)垣(yuán):倒塌的矮墙。

筮(shì):用蓍(shī)草占卦。

耽(dān):沉溺。

徂(cú)尔:嫁往你家。

徂:往。

帷裳(cháng):女子车上的布幔。

靡(mǐ):无,不。

夙(sù)兴夜寐(mèi):起早睡晚。

夙,早。

兴,起,指起身。

夜寐:睡得晚。

咥(xì)其:大笑的样子。

此处做讥笑的解释。

隰(xí):低湿地。

2、通假字将女无.怒(通毋不要)于.嗟鸠兮(通吁表叹息)隰则有泮.(通畔河边)犹可说.也(通脱摆脱)3、识记成语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北京版-语文-高一-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第一单元《1 先秦诗三首-氓 》学案

北京版-语文-高一-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第一单元《1 先秦诗三首-氓 》学案

《卫风·氓》一、解决生字词蚩蚩淇愆将垝垣涟涟筮咎于嗟鸠兮耽说陨徂汤汤渐帷裳罔靡夙寐咥隰泮二、研学1、理清脉络2、人物评价《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3、主旨探究提问: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三、练习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修我矛戟.(jī)说怿.女美(yì)B.与子同袍.(páo)尔卜尔筮.(shì)其水汤汤..(tāng)靡有朝.矣(zhāo)C.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g)体无咎.言(jiù)D.爱而不见.(xiàn)将.子无怒(jiāng)犹可说.也(yuè)自牧归.荑(kuì)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根据你对本诗的理解,把你认为最恰当的诗句填写到横线上。

4、重点实虚词巩固请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

于嗟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先秦诗三首》卫风 氓学案(无答案)北京版必修2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先秦诗三首》卫风 氓学案(无答案)北京版必修2

《卫风·氓》一、解决生字词蚩蚩淇愆将垝垣涟涟筮咎于嗟鸠兮耽说陨徂汤汤渐帷裳罔靡夙寐咥隰泮二、研学1、理清脉络2、人物评价《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3、主旨探究提问: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三、练习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修我矛戟.(jī)说怿.女美(yì)B.与子同袍.(páo)尔卜尔筮.(shì)其水汤汤..(tāng)靡有朝.矣(zhāo)C.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g)体无咎.言(jiù)D.爱而不见.(xiàn)将.子无怒(jiāng)犹可说.也(yuè)自牧归.荑(kuì)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根据你对本诗的理解,把你认为最恰当的诗句填写到横线上。

4、重点实虚词巩固请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

于嗟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先秦诗三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1 先秦诗三

《卫风·氓》一、解决生字词蚩蚩淇愆将垝垣涟涟筮咎于嗟鸠兮耽说陨徂汤汤渐帷裳罔靡夙寐咥隰泮二、研学1、理清脉络2、人物评价《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3、主旨探究提问: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三、练习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修我矛戟.(jī)说怿.女美(yì)B.与子同袍.(páo)尔卜尔筮.(shì)其水汤汤..(tāng)靡有朝.矣(zhāo)C.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g)体无咎.言(jiù)D.爱而不见.(xiàn)将.子无怒(jiāng)犹可说.也(yuè)自牧归.荑(kuì)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根据你对本诗的理解,把你认为最恰当的诗句填写到横线上。

4、重点实虚词巩固请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

于嗟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高一下册语文《伐檀》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伐檀》教案

⾼⼀下册语⽂《伐檀》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下册语⽂《伐檀》教案,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下册语⽂《伐檀》教案 第⼀课时 ⼀、引⼊: 有⼀个成语,叫做“他⼭之⽯,可以攻⽟”,不知⼤家是否熟悉,它的意思是借助别的⼭上的⽯头,可以⽤来琢磨⽟器,后来⽤以⽐喻能帮助⾃⼰改正缺点错误的朋友。

这个成语出⾃哪⼉呢?它出⾃《诗经·⼩雅·鹤鸣》。

下⾯我们就来复习⼀下有关《诗经》的知识。

⼆、新课: (⼀)复习《诗经》: 1、《诗经》的概况: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部诗歌总集,共收⼊⾃西周初年(前⼗⼀世纪)到春秋中叶(前六世纪)五百年间所产⽣的诗歌共三百零五⾸。

汉代以前称为“诗”或“诗三百”(《墨⼦》:弦诗三百,歌诗三百。

《论语》:诗三百,⼀⾔以蔽之,⽈:思⽆邪。

《论语》:不学诗,⽆以⾔),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诗”被尊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是“五经”之⾸。

谁知道古代的“四书五经”指什么? 四书:《论语》《孟⼦》《⼤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

2、《诗经》的内容: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叫“国风”,是周代各地的民歌,共⼗五国,160⾸。

“风”诗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劳动⼈民的思想感情,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雅”诗是贵族阶级的作品,分为⼤雅和⼩雅,共105⾸。

基本上是周王朝的史诗,其中有些讽喻性作品,揭露了当时的社会⿊暗,对我们了解当时历史,有⼀定的认识价值。

(3)颂:“颂”诗都是贵族阶级在宗庙祭祀活动中所⽤的乐歌。

(类似于现代的宗教中的赞美诗:主啊,伟⼤的主啊,聪明的主啊,圣洁的主啊,⾄⾼⽆上的主啊,你咋这么有能耐啊,给我点钱花吧,阿门!)“颂”诗由“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组成,共40⾸,对我们了解当时⼈们的宗教思想和风俗礼仪,有⼀定认识价值。

《伐檀》学案检测-【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伐檀》学案检测-【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诗经魏风伐檀》学案检测一、学习目标1、了解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体会他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愤怒之情。

(重点)2、珍惜新社会的幸福生活,树立自食其力的劳动观点。

(难点)3、热爱祖国灿烂的优秀文化。

二、学习过程(一)作品简介《诗经》包括西周初(公元前 11 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 7 世纪)500 年间的诗歌。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成书于春秋时代。

本称《诗》,存诗 305 篇,也称。

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

汉代后被儒家列为儒家经典,故称。

补充:“五经”:“四书”:“ 六艺”:(教育科目)(二)《诗经》六义《诗经》按乐曲分为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 个地区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雅”是,有“大雅”和“小雅”;“颂”是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

“雅”和“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

(三)字词检测猗()廛()貆()漘()囷()鹑()飧()坎坎:廛:县:貆:(四)文本研读1.本首诗歌是以谁的视角写的?写的是什么场景2.伐木者伐木的地点在哪里?他们眼中的情景是怎样的?请用书中的原文来回答。

3.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河水清且涟猗”?之后伐木者想到了什么?心情如何呢?4.诗中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讽刺剥削者?5.结合以上内容,请同学们梳理出伐木者的心情变化?答案1、《伐檀》这首诗歌是想象伐木者劳动场景,以伐木者的视角展开。

2、地点:由“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可知,伐木地点在河边。

3、美好的景象写出了劳动者辛勤劳动之余的愉悦心情,同时泛起层层涟漪的水,也暗示伐木者心中的不满。

用了起兴的手法。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伐木者从眼下的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打猎,而这些收获最终都会被剥削者占去,自己一无所有,于是越想越愤怒,忍不住义正言辞的质问和讽刺剥削者。

4、“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采用反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 先秦诗三首》伐檀学案北京版必修
2
一、《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所产生的诗歌共305首。

汉代以前称为“诗”或“诗三百”。

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诗”被尊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在汉代被列为“五经”之首。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二、地位作用
《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指教学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兴—指诗歌所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使兴奋,可以从诗歌中获得美的享受。

观—指诗歌真实的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

群—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感情,加强团结的作用。

怨—诗歌有反映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三、诗经六义
《风》
——即《国风》,“国”犹“方”,指一个地域。

共十五国风,即从十五个地域搜集起来的诗歌。

这些诗歌都是地方歌谣,绝大多数是下层人民的口头创作,产生于田间里巷,山梁水滨,是劳动大众的心声咏发。

十五国风分别来自周南、召(zhào)南、邶(bèi)、卫、鄘、王、郑、齐、魏、唐、秦、陈、桧(kuì)、曹、豳(bīn)。

《雅》
——西周王畿(jī)地区的正声雅乐。

诗歌内容多与时政有关,其作者多为公卿、大夫、士等朝廷官吏。

“雅”与“夏”古字通用,周人当时称王畿为夏。

因此,“雅”是产生于西周王畿的诗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

“大雅”,用于诸侯朝会;“小雅”,用于贵宾宴享。

《颂》
——“颂诗”,即统治阶级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

其内容或铺叙祖先功业,或歌颂在位者圣明,多是歌功颂德之作。

作者多为社会上层人物。

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铺陈叙述,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就是直接说,反复说。

比如《氓》,诗人按时间发展顺序,写出弃妇由恋爱结婚至被遗弃的全过程。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

”就是比喻、比拟。

它是用形象事物来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真实感、形象感,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写相思离别,一天像“三秋”那样煎熬难耐。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即托物起兴。

它是一种借自然界的事物描写,如鸟兽草木、风云雨雪、星辰日月等,先起个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兴句多放在一首诗的开头。

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以雎鸠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引出诗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联想。

四、表现内容
《诗经国风》中的作品,许多反映的是这一时代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人民的不满、怨愤和反抗情绪;还有的作品反映了劳役和兵役带给人民的无穷灾难;国风中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民歌数量最多,也最富情采;揭露讽刺诸侯荒淫无耻的作品;劳动诗歌。

五、表现手法
四言为主的句式和复叠的章法。

《诗经》基本句式是四言,但也有不少诗句突破四言,在四言中杂以二、三、五、六、七、八字句,在整齐中显示出参差错落之美。

复叠又叫复沓或重章复沓、重章叠句。

即各章的词句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几个字,反复咏唱。

这种章法是民歌在集体劳动中彼此唱和,便于记忆和传习而自然形成的。

它便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音乐感和节奏感,使感情得以尽情抒发。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伐檀》学案
1.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A.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重复“县貆”、“县特”、“县鹑”,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河水清且涟猗
C.自牧归荑,洵且美异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阅读《伐檀》第一章,完成有关题目。

4、下面各项依次写出了这一章各句中押韵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A.檀干涟穑貆兮
B.兮兮猗兮兮兮
C.檀干猗穑猎餐
D.檀干涟廛貆餐
5、对下列诗句节奏划分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B.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C.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D.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兮
6、对“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一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赋”的表现手法,铺叙奴隶们伐木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伐木劳动的艰辛。

B.采用“赋”的表现手法,铺叙奴隶们的劳动生活情景,表现了伐木、运木劳动的艰辛。

C.采用“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描写奴隶们伐木的场景,表现了劳动者的艰辛。

D.采用“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描写奴隶们运木的情景,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

7、选出对“河水清且涟猗”的分析有错的一项[ ]
A.“且”,而且,表并列连词。

“涟”,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指泛起波纹。

“猗”,语气词,作用与“兮”相同。

B.表明时间是早晨,微风习习,水上有波纹。

反映奴隶们从早到晚在不停地劳动。

C.借景起兴,触景生情。

诗歌以河水的清澈和波纹的姿态写出了环境的宁静优美。

面对这优美的环境,奴隶们不禁联想到自己悲苦的处境。

二者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比。

D.铺陈景物,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奴隶们终日劳动却一无所获,对现实的不满和怨恨油然而生,从而自然引发出后文中“不稼不穑……”的反抗呼声。

8、选出对“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兮?”两句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
A.诗句中采用起兴手法,描写出奴隶们对奴隶主的怨恨和反抗。

B.“稼”,播种;“穑”,收获;“狩”、“猎”泛指打猎。

“不稼不穑”、“不狩不猎”的主语是“奴隶主贵族”。

C.“胡”,为什么,疑问副词。

两个“胡”字,理直气壮,质问有力。

D.两组对比,强烈鲜明,把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剥削阶级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

9、对这一章的表现手法和中心分析得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采取直陈其事的表现手法,描写劳动者的伐木生活,表现他们对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残酷剥削掠夺的愤怒控诉。

B.采用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揭露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剥削本质,表达了奴隶们的愤怒与反抗。

C.采用“赋”、“兴”相结合的手法,以“赋”为主,描写奴隶们伐木生活的繁重与艰辛,反映他们对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残酷掠夺的剥削本质的揭露和控诉。

D.采用“赋”、“兴”相结合的手法,以“兴”为主,描写了奴隶们艰辛而繁重的劳动场景,揭露奴隶主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剥削阶级本质,表现了奴隶们的愤怒与反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