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考前精练
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
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考前强化训练:文化常识(选择题100题,有答案)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XXX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XXX、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XXX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XXX、XXX、XXX等。
C.子:古代对长辈的的尊称。
D.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选C.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是执行法律与裁决的官吏。
B.大夫:官职等级名。
XXX时,XXX、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战国策》是中国现代的一部汗青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XXX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战国策》是中国现代的一部汗青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XXX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选A.执事:任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XXX:现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XXX为XXX。
B.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C.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羽,声调平和。
选D.现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腔调悲凉;羽,音调激愤。
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B.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C.XXX: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势。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D2. 下列哪一位不是唐朝的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白居易答案:C3. “清明上河图”是哪个朝代的画家张择端所绘?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4. 中国传统戏剧中,扮演年轻女性角色的行当是?A. 生B. 旦C. 净D. 丑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元宵节C. 圣诞节D. 端午节答案:C6.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诗经答案:D7.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什么?A.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儿童角色、滑稽角色B. 儿童角色、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反面角色、滑稽角色C.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滑稽角色、儿童角色D. 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反面角色、儿童角色、滑稽角色答案:A8. “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代表什么?A. 民间歌谣、宫廷乐歌、祭祀歌曲B. 宫廷乐歌、民间歌谣、祭祀歌曲C. 祭祀歌曲、民间歌谣、宫廷乐歌D. 祭祀歌曲、宫廷乐歌、民间歌谣答案:A9.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A10. 下列哪一位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国宝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________。
答案:兰亭序2.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________。
答案:《水浒传》3.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是中国的________。
答案:敦煌莫高窟4.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被称为________。
答案:殿试5.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被称为________。
文化常识考试题型及答案
文化常识考试题型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BCD2.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通常在农历的哪一天?A. 正月初一B. 正月十五C. 腊月三十D. 腊月初八答案:A3. 以下哪位诗人不是唐代的?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答案:D4.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A. 牡丹B. 菊花C. 梅花D. 荷花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端午节B. 中秋节C. 圣诞节D. 重阳节答案:C6.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答案:C7.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的传统乐器?A. 古筝B. 琵琶C. 二胡D. 钢琴答案:D8. 中国的长城始建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9.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以军事才能著称的?B. 诸葛亮C. 岳飞D. 李白答案:D10.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不包括以下哪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2. 中国的国宝动物是________,它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保护动物。
答案:大熊猫3. 中国的首都是________,它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答案:北京4.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人们有赏月、吃________的习俗。
答案:月饼5.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________。
答案:殿试6.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________。
答案:屈原7. 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________的习俗。
答案:菊花酒8.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________的发明对世界航海和地理大发现产生了重要影响。
80道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1.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____。
答案:印刷术2. 孔子的故乡位于今天的哪个省?答案:山东省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4. 京剧中的“生”通常指的是什么角色?答案:男性角色5. 长城的总长度大约是多少公里?答案:约2万公里6.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答案:牡丹7.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是指哪三位帝王?答案:伏羲、神农、黄帝8.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答案:隋朝9.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答案:武则天10. 中国传统节日中,重阳节是哪一天?答案:农历九月初九11. 中国的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其编撰者是谁?答案:许慎12. 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主人公是谁?答案:孙悟空13.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哪个?答案:台湾岛14. 中国的传统医学称为____。
答案:中医或中医药15.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答案:秦始皇(嬴政)16. 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一个的是?答案:鼠17. 中国的首都是哪座城市?答案:北京18. 中国的国粹之一是?答案:京剧19.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什么?答案:长江20.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答案:儒家学派21. 中国的春节又被称为什么?答案:农历新年或新年22. 中国的国石是什么?答案:翡翠(或和田玉,根据不同标准)23. 中国传统音乐中有五声音阶,分别是宫、商、角、____和羽。
答案:徵24.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指哪三个国家之间的对峙?答案:魏、蜀、吴25. 中国的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主要著作是什么?答案:《道德经》26.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答案:《义勇军进行曲》27. 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答案:红色28. 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除了京剧外,还有哪些?请列举两种。
答案:越剧、黄梅戏、豫剧等(任选两种)29.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主要用于纪念什么?答案:纪念先人或扫墓30. 中国的国树是什么?答案:银杏树(或柏树,根据不同标准)31. 中国的四大名绣指的是哪四种刺绣?答案:苏绣、湘绣、粤绣、蜀绣32.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谁?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33. 中国的国鸟是什么?答案:丹顶鹤(或朱鹮,根据不同标准)34. 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四合院是哪种类型的住宅?答案:北方传统的民居类型35.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古代诗人?答案:屈原36. 中国的传统乐器二胡有几根弦?答案:两根弦37. 中国的国酒是什么?答案:茅台酒38. 中国的传统书法有几种主要书体?请列举三种。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精练篇)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及其弟子,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B.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土,自称“诗魔”。
C.《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巴金的“激流三部”。
D.《堂吉诃德》是中世纪葡萄牙著名作家、小说家塞万提斯的作品。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马生所写的赠别诗前的序言。
B.古代把水的南面叫作“阴”,如“河阴”便是黄河南。
C.《风筝》和《故乡》都是我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作品D.《钦差大臣》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讽刺性戏剧作品。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作者是张养浩。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C.《三峡》《醉翁亭记》、《小石潭记》都是山水游记散文。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B.萧红,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生死场》。
C.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春》——朱自清——散文家、语文教育家B.《济南的冬天》——老舍——文学家、戏剧家C.《白鹅》——丰子恺——画家、文学家D.《海燕》——高尔基——作家、文学史家6.(2019黄冈卷)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
”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含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竞赛之文化常识(一)(50题每题3分共150分)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
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文化常识高频考点(训练版)
文化常识高频考点训练题训练题组(一)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拾遗,官名。
我国古代有尚左的传统,一切以左为尊。
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
B.度支,官署名,魏晋时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
长官为度支尚书,隋朝改为民部尚书,唐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
C.翰林学士,官名。
唐玄宗时号“翰林供奉”,德宗以后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至清末,其职掌不尽相同。
D.中书舍人,官名。
舍人始于先秦,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隋唐至明清沿置,名称略有变化。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
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
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
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
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B.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
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C.公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
D.缞绖,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即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完整版)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
(完整版)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一、初中语文试卷文化常识1.国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选做三个)(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学,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2)二十四节气中“春分”过后是什么?(3)古人常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
这句话出自哪里?(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有一部是谁写的?作品名字是什么?2.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指“因罪贬官”,同样表示官员罢免降职意思的还有:迁、谪、除、罢、免、黜、陟。
B. 《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皇帝年号纪年,“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
C.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记”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同时也借以开展敲社鼓、饮社酒等诸多活动,陆游《游山西村》中“箫鼓追随春社近”描写的就是这一场景。
B. 帝王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纪年方法。
“晋太元中”“庆历四年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崇祯五年十二月”都以年号纪年。
C. 鲁迅的作品有小说、杂文,课文《社戏》《故乡》《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变色龙》作者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谈教养》作者利哈乔夫,他们都是俄罗斯诗人、作家。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教学相长”“宁静致远”“三顾茅庐”分别出自《礼记》、诸葛亮的《诫子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文化常识考前精练(答案)
文化常识考前专练答案1、D(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
)2、B(未能及第者)3、B(擢,这里是高中之意)4、B: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兵部掌管全国武官。
5、A 在会试中考中的生员,第一名称“会元”。
再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一般分为三甲(宋代为五甲),其中第一甲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6、C “复国”常见意项有三个:(1)恢复邦国,(2)谓被逐的诸侯归复君位,(3)指失去爵土的王侯恢复其爵土。
7、D(D项错误在于“永明三年”是年号纪年法。
)8、C “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实行禅让制的”有误,应是到禹之后就没有真正实行禅让制的,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是以禅让之名,来行夺权之实的。
9、答案:D解析:《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
《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
《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
《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右丞。
《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10、D “非帝王不能称本纪”错11、A(“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在文中是官名)12、D(“起”有两个意思:一是第一次做官,二是重新起用。
不含“升任”之意。
“出、左”一般表示贬官) 13、D((古以东为左、右为西)。
江表,多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从中原角度看,其在长江以外,故称江表)。
14、A(处于丁优期间的一些人由于国家需要,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或有的守制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者,称起复。
)15、B(既望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
)16、D(厉为恶谥。
)17、C(各个朝代的虎符形制不都一样,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
隋朝时改为麟符。
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
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20题(含答案解析)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4、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答案:C解析:“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燧人氏钻木取火”、“精卫衔石填海”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化常识62道题含答案
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上班叫“点卯”,点卯的“卯”是古代计时中的“卯时”,按照地支的顺序,相当于现在的上午7点到9点。
B.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谷雨;一季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仲春时节,山花烂漫。
C.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按传统说法是属鼠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也是属鼠人的本命年。
D.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
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丑时,也就是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
2.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下列关于传统节日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B.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习俗以女子乞巧为主。
C.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D.重阳节,亦称“重九节”,主要习俗为登高、赏菊,也有喝雄黄酒、插茱萸等。
3与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②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④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A.①赛龙舟②赏月③祭土神④观花灯B.①祭土神②观花灯③赛龙舟④赏月C.①祭土神②赏月③赛龙舟④观花灯D.①赛龙舟②观花灯③祭土神④赏月4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5.在“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回中,贾政看到贾元春出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A.年兽B.爆竹C.宫廷净鞭D.算盘6.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是()A.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
100道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1. 《诗经》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2. 中国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3.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4.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5.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通常指伏羲、神农、黄帝。
6.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7. 京剧的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
8.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学位是状元。
9.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
10. 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1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
12.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
13.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今西安)。
14. “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
15. 中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16.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17.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
18. “三山五岳”中的“三山”通常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
19. “楚辞”的代表作有屈原的《离骚》。
20. 《兰亭序》的作者王羲之被誉为“书圣”。
21. “八卦”中的第一卦是乾卦。
22. “三从四德”中的“三从”指的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23. 《周易》的六十四卦中第一卦是乾为天。
24.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
25. “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的是赵姓。
26. 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有李清照。
27. “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的是儒、道、佛。
28. 《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经典。
29. “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
30.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列子》。
31.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3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
33. “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教育孟子三次搬家。
34.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王勃。
35. “精卫填海”的故事源自《山海经》。
36.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炼90题(选择题,有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炼90题(选择题,有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徐鹿卿,字德夫。
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
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
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
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
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
御史兼二人劾罢之。
鹿卿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谥清正。
(节选自《宋史·徐鹿卿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经”是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是史书,即正史。
B.“廷试”是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第二名被称为“进士”。
C.“御史”是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称为“谥”或“谥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世宗崩,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
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瑞无子。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试”,明、清的“乡试”在各省的省城举行,主考官均由皇帝亲派。
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所以“崩”是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C.“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穆宗、万历等。
文化常识高频考点(答案)
文化常识高频考点训练题参考答案训练题组(一)1.解析:选A A项,“一切以左为尊”错,周、秦、汉时,以右为尊,元代也以右为尊。
2.解析:选A A项中说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礼部派官员主持。
3.解析:选B 后一句表述错误,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4.解析:选C 刺史,又称刺使,官职。
西汉初年,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可见刺史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
5.解析:选C “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
6.解析:选D D项,“汴梁”不是南京的别称,而是开封的别称。
7.解析:选A “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错误,“世宗”是皇帝的庙号。
8.解析:选B 根据明清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的,都称作童子。
9.解析:选D “仁宗”是庙号,而非年号。
10.解析:选A 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
要取得这种资格,必须在学道或童子试中被取录。
而乡试中试者应称为举人。
11.解析:选A 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其中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12.解析:选D “道家学说”错误,应为“儒家学说”。
13.解析:选C 领:以高位兼低职。
行:兼摄(官职)。
14.解析:选C “后来也指考入各级官办学校学习的生员”错,应为“也指进士及第授官”。
15.解析:选D “足下”是敬辞,“上称下”错误,应该是“下称上”。
训练题组(二)1.解析:选B B项,“既望”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
2.解析:选D D项,“或者官员去世”错误,应该是“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3.解析:选B B项,“显宗”是其庙号而非年号。
4.解析:选A A项,察:考察后予以推举。
高中语文2023高考必考文化常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面,古代君主面向南方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向北方,因此“北面”一词有向别人臣服的意思。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 “秦伯”皆是用爵称。
C. 四书为儒家经典,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春秋》合为四书。
D. “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以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盲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
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
C.按剑而跽,握着剑,挺直身子。
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D.冠者,成年人。
古代女子和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童子。
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讳饰说法的一组是( )①慈父见背②舅夺母志③猥以微贱④愿乞终养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 “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 “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高考文化常识专题精练(附解析)
高考文化知识专题精练1.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髓,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髓。
“前四史”是指()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用具,防备吵闹,免得被觉察。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老百姓的交往,布衣是古代老百姓的穿着。
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级及亲戚朋友取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风俗。
3.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是明朝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B.“员外郎”,我国古代官职之一,员外郎、郎中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员外郎一般是闲职,明朝此后常有商贾士绅捐款获取此官职。
C.“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太子少保与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则是其副职,此后这些不过荣誉称号。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比如,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4.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期间直接代表皇帝履行地方军政权益的官职。
权益次之的有持节、假节。
“节”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信物,如《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
B.歃血,指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或涂抹于钟鼓之上,以示信守誓词的诚心,如违约背叛盟友,将遭神的制裁,命这样牲。
C.《周礼》是儒家经典,它与《仪礼》《礼记》合称“三礼” ,对礼制、礼义作了威望的记录和解释,是古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历代礼制影响深远。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及答案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及答案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什么?A.《金陵记》B.《石头记》C.《西厢记》D.《紫钗记》2.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什么? A.黄河B.长江C.淮河D.珠江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A.元好问B.柳永C.晏殊D.李煜4.“滥竽充数”出自哪部书?A.《孟子B.《墨子》C.《韩非子》D.《庄子》5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谁?A.扁鹊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6.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8条B.10条C.15条D.22条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哪部?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D.《后汉书》8.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B.景德镇C.朱仙镇D.佛山镇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10.“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怎么样?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双手相握1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什么?A.忠耿正直B.阴险狡诈C.神怪形象D.凶暴残忍12.下列哪项不属于宋代五大名窑?A.汝窑B耀州窑C.定窑D.钧窑1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A.文章B.书法C.绘画D.刀工1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完整的诗?A.300首B.305首C.350首D.500首15.《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A孙武C.孙权D.孙良16.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什么?A.面部表情B.舞蹈动作C.器械表演D.武打技艺17.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什么?A.时不再来B.失不再来C.时不我待D失之不再18.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A.晚春B.仲夏C.孟夏D.深秋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20.“竹林七贤”中不包括以下哪位?A.山涛B.向秀C.谢灵运D.阮籍2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 A.李商隐B骆宾王C.王昌龄D.李白22.我国有“三山五岳”之称,其中五岳不包括以下哪座山?A.泰山B.华山C.嵩山23.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戊B.戍C.戌D.己24.“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A赤眉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C.绿林起义D.黄巾起义25.被后世称为“梅妻鹤子”的是谁?A.梅尧臣B.晏殊C.苏舜钦D.林逋2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位才女?A.朱淑真B.卓文君C.李清照D.蔡文姬27.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A.指鹿为马B.奇货可居C.图穷匕见D.一诺千金28.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A.秦始皇B武则天C.唐太宗D.赵匡胤29.西湖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A.白居易B.李白C.苏东坡D杜甫30.被称为“千古词帝”的是谁?B.苏轼C.陆游D.辛弃疾31.“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什么样的品质?A.为政清简B.平安长乐C.淡泊名利D.骄奢淫逸32.在古代,人们怎样尊称对方的妻子?A.令爱B.令正C.令堂D令尊33.以下哪位不是唐代著名书法家?A.颜真卿B.赵孟頫C.柳公权D褚遂良34.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A.两位B.三位C.四位D.五位3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以"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A.诸葛亮B.周瑜C.曹操D.黄盖36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A.来俊臣B.周兴C.李林甫D.赵高3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A.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38.现在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A.文章B.画作C.乐曲D.刺绣3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A.孔子B.屈原C.孟子D.老子40.“杏林”指代的是什么?A教育界B医学界C.商界D.曲艺界41.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山海经》B.《世说新语》C.《封神演义》D.《左传》42.《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指的是什么?A.天气炎热似火B.天气渐渐转凉C.流星异常出现D.天气渐渐转暖43.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A.杏月B.桃月C.榴月D.荷月44.“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A.王羲之B.颜真卿D.吴道子45.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谁?A.一位画家B八位画家C.一位诗人D.八位诗人4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A.陆游B.岳飞C.辛弃疾D.李清照47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A.一字千金B.一诺千金C.一饭千金D.一掷千金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49.“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A.21点至23点B.23点至凌晨1点C.凌晨1点至3点D.凌晨3点至5点50.唐宋八大家中不包括下列哪一位?A.韩愈B.李白C.柳宗元D.苏轼51.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D.黎明5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部经典?A.《孟子》B.《庄子》C.《荀子》D.《老子》54.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A.欧阳修B.欧阳询C.欧阳锋D.欧阳生55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A.李贺B.李商隐C.李约D.李询56.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谁?A.司马相如B.崔莺莺C.白居易D.杜甫5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什么?A.居无松B居无竹C.居无梅D.居无菊58.《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哪一部文学经典?A.《诗经》B.《陌上桑》C.《楚辞》D.《孔雀东南飞》59.“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谁?A伍子胥B.勾践C.夫差D.范蠡60.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什么?A.期颐B.耄耋C.花甲D.古稀61.“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A.朋友B.学生C.同事D.产业62.“吴带当风”形容的是我国古代哪位画家的笔法?A.张僧繇B.吴道子C.顾恺之D.吴昌硕63.俗称“金銮殿”的是以下哪座大殿?A.太和殿B.中和殿C.保和殿D.养心殿64.“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的什么礼节?A.从丈夫头上取一些头发,作一结B.从妻子头上取一些头发,作一结C.从夫妻头上各取一些头发,合而作一结D把头发都剪掉65.“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66.《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谁?A.玄奘B.鉴真C.义净法师D.道明和尚67.唐文宗曾御封“三绝”,除了李白的诗和张旭的草书外,还有什么?A.裴旻的剑舞B.吴道子的画C.李龟年的曲D.顾师言的棋68.《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什么?A.忠义B.孝悌C.礼义D.廉耻69.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哪个?A.菊B.梅C.竹D.松70.“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A.湖北B.河南C.河北D湖南71.“鼎”的最初用途是什么?A祭祀用礼器B.地位象征物C.烹煮器具D.家居装饰72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十个B.十二个C.六个D.三十二个73被誉为“万囯之园”的是哪个? A.颐和园B.圆明园C.静明园D.西花园74.“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象形字B.表意字C.形声字D.假借字75.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A.《桃花扇》B.《长生殿》C.《牡丹亭》D.《南柯梦》76.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77下列哪个不是南京的别称?A.建康B.江宁C.吴中D.金陵78古代最大的类书是哪一部?A.《古今图书集成》B.《永乐大典》C.《太平御览》D.《册府元龟》79.“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谁?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8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81.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C.古代的一种告别礼仪D.绘画的一种方法82语“白驹过隙”一般用来比喻什么?A.速度飞快B.时光飞逝C.世事变化D.变幻莫测83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A.鹤B.鹅C.鸡D.鱼84.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A.京剧B.黄梅戏C.昆曲D.越剧8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A.《三都赋》B.《长六赋》C.《两都赋》D.《二京赋》86.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A.长度B.面积C.容积D.重量87.《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什么称谓?A.名B字C.号D.姓88.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A.牛郎和织女B.唐玄宗和杨贵妃C.司马相如和卓文君D.梁山伯和祝英台89.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90.“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什么?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文、行、忠、信C仁、义、礼、信D.文、忠、智、礼91.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干B.戈C.都是D都不是92.《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上古B崇尚C.官名D.顺序93.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高考备考文化常识专题精练
C.《礼记 ·曲礼 上 》:“百年 日期
味 的语 言 形 式 , 它讲 究 字数 相 等 ,词
颐 ”,L-f i']用 “期 颐”指 人 一 百岁 。
性 相 对 , 结 构 相 应 , 节 奏 相 合 ,平 仄
பைடு நூலகம்
D.古代 儿 童 把 头发 扎 成 像 一 对
相谐 ,意 义相 关。
牛 角般 的小发 髻 ,称 总 角,后人 因此 用 “总 角” 代指 童年 。
B.“一 门 父 子 三 词 客 , 千 古 文 章
游 赏景 、登 高远 眺 、观 赏 菊花 、遍 插
四 大 家”,其 中 “三词 客” 指 的是 苏轼 、
莱萸 、吃粽 子 、饮 菊花 酒等 活动 。
辛 弃疾 、李清照 。
B.清 明节 是我 国传 统 节 日.也 是
c.《史记 》是 我 国 第 一 部 纪 传 体
A.古 时 候 可 以 用 “襁 褓 ” 泛 指
铸佞 臣。” 这是 杭 州西 湖岳 墓联 。
未 成年 的人 、
c.对联 常 用 毛 笔 竖 写 , 贴挂 时 一
B.“古稀之 年 ” 是指 七 十 岁 的老
定 要 上 联 居 左 . 下 联 居 右
人 。
D.对 联 是 我 国传 统 文化 中很 有趣
7.选 出下 列句 子 内容 表述 不正确 的 一 项 ( )
3.选 出下 列句 子 内容 表述 不正 确
A.文 学 史上 的 “大 李杜 ” 指 的是
的 一 项 ( )
李 白和杜 甫,“小李杜”指 的是李商隐
A.农 历 九 月 九 日。 为 传 统 的 重
和 杜 牧 。
【精华版】高考文化常识练习
高考专题集训——文化常识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下,官署名。
隋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合称“三省”。
B.搢绅,亦作“缙绅”。
搢绅旧时指官宦的装束。
后用以代称三品以上的官员。
C.文昭,房玄龄的谥号。
谥号是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
D.癸卯,干支之一。
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用来纪年、月、日。
答案:B.“后用以代称三品以上的官员”错误,后引申为士大夫的代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戟支,戟是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戟支是戟上横出的刃。
B.牧,意思是驭民如牧畜,后为官职,为古九州之行政长官,手掌军政实权。
C.密诏,指古代皇帝下达的秘密诏书。
文中的密诏藏在衣带中,又称衣带诏。
D.使君,汉称刺史为使君,汉之后是对普通长官的尊称;也泛称奉命出使的人。
答案:D.“对普通长官的尊称”错,应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名,战国时代置中大夫,汉武帝时始改为光禄大夫,掌顾问应对。
B.玺,又称玉玺,传国玉玺,始于秦朝,是皇帝专用的印章,皇权的象征。
C.癸未,干支纪年法最早创立于商朝,是现今已知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纪年法。
D.梓宫,指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文中指汉宣帝赐给霍光的棺材,以示隆重尊崇答案:C.“干支纪年法最早创立于商朝”说法错误。
这里不是“纪年”,而是“纪日”;“最早创立”说法错误,干支纪日法确切创立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纪日法从商朝就已出现。
4、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践阼,指皇帝登临皇位。
君主即位也可称作“登庸”“御极”“践祚”“践极”“践统”“登极”。
B.淫祀,指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妄滥的祭祀。
包含越份之祭与未列入祀典之祭两种。
C.太守,古代地方职官,是战国至秦朝郡守的尊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常识考前专练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
从汉武帝开始真正使用,更改年号称为“改元”。
明清以后年号也常用来指称皇帝,如万历、康熙等。
B.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要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阶在东,称阼阶)主持祭祀,喻指皇帝登基,即位。
也作“践祚”,意同“登极”。
C.股肱,股本意为大腿,肱本意为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D.漕运,指古代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的运输方式。
运输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民食调剂。
义仓,隋朝以来封建政府为备荒而建立的粮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妹,就是堂妹。
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B.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及第者。
参加这一层次的考试需经乡试、府试两级选拔。
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
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
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
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坟典,“三坟”“五典”合称,指“三皇五帝”之书,后转为对古代典籍的通称。
B.“擢明经第”中的“擢”是提升官职之意。
明经,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推举后通过骑射以确定等第而得官。
古代表升职的专有词还有:升、晋、迁、陟、加等。
C.起家,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释褐”意义接近,都可指某人首次为官。
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供奉其中。
家庙,古时家庭祭祀场所,有官爵的家庭可建家庙,无官爵而富贵的则不能。
配享,以功臣附祭于祖庙或以贤哲附祭于孔庙。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还可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5.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考取贡士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解元”。
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定鼎:新皇朝定都建国的意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正为尚书,副为侍郎。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檄,原指较长的竹木简,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印绶,指官员的印信和系印信的绶带,以便随身携带。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袭,世袭,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袭爵士”,指承袭了爵位和封地。
门荫,一般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等特殊待遇的制度,又叫恩荫。
B.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
幕府的僚属称幕僚。
同编入正规官制的官吏有明显的区别,其主要功能为咨议谋划、参与决策、掌握机要、典属文书。
C.“复国”指战争结束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回到家乡,结束流浪的生活。
D.“封禅”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封”一般指在泰山祭天,“禅”一般指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地。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因官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此便可全权调度。
C.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
祠部是东晋时设的以祠部尚书为主官、掌祭祀之事的官署。
朝代不同,其主官的称呼、管辖的部门也有所不同。
D.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永明三年”是用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的。
“中统三年”,中统是元朝(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一个年号,世祖是庙号。
8.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
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
B.台阁在东汉时期尚书省的别称。
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
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受禅(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实行禅让制的。
D.“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
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髡剔,剃去头发,表示谢罪。
“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
9.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10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
如汉高祖刘邦,谥号为高皇帝,按照唐朝以前的习惯用谥号称呼皇帝,应称汉高帝,汉高祖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法。
B.汉代以前,夫人也可用于称帝王之妾,汉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人)之妻称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和下人对主人的妻妾的称呼。
C.“崩”本义山的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称“崩”。
D.本纪或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本纪”,非帝王不能称本纪。
1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国立最高学府,庠、序是地方学校。
宋代太学隶属国子监,只招收官员子弟。
明清时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
教学人员是教授、助教。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章句,多指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即分析古书章句和句读,后泛指书籍注释。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1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理,官名,掌刑法,北齐置大理卿,隋唐之后沿之。
刑部,中国古代官居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刑法及狱讼事物的机构。
B.京畿,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从秦统一中国有始皇开始不能称“王”,其王畿地在二京之域始称“京畿”。
畿辅,指京都附近的地区,畿指京畿,辅如汉代的三辅。
C.钤辖,宋代武官名,官高资深的称都钤辖,都钤辖使和副都钤辖,官低资浅的称钤辖和副钤辖。
有知州兼安抚使、经略安抚使,又兼路分钤辖的,也有知州兼州钤辖的。
D.拜,有“授予官职”之意,含有“升任”之意;类似的有擢、起、左、出、进等。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史为中国古代官名,执掌事务不一,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别驾。
B.帷幄原指室内悬挂的帐幕、帷幔,此指天子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军帐。
C.委质原指卑幼往见尊长,放下礼物而退出;此指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D.江东,安徽南部长江以东北方向斜流。
故此段江为标准称长江中下游一带为江东、江左、江表。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忧,也称“丁艰”。
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概无例外。
除服,古代丧礼之一,也称除丧,即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B.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长方形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秩,古代官吏的俸禄或官阶、品级。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把官职交还给君主,另有致政、休致、致事等名称,都指官员辞职归家。
D.弘文馆:中国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
有崇文馆、士林馆之名。
唐宋后改称弘文馆。
与集贤书院、史馆合称“三馆”。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宿卫,就是在宫禁中值宿,保卫、护卫皇帝;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为帝王的亲军,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宫。
另有禁旅、禁军、禁卫军、御林军之名称。
B、朔,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
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是从初一到月底之间的所有月相的最大者。
既望,一般在月末,这时月相已经残缺,光线较暗了。
C、在古代,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比如“宠幸”“临幸”“妇女无所幸”;君主驾临某地,也叫“幸”,后来也泛指皇族亲临。
行在,也叫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的至之地。
掖庭:宫中旁舍,宫女居住的地方。
D、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比如朝笏、象笏等。
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1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以前,“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我的。
人们不论尊卑,皆自称“朕”;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自称“朕”,“朕”从此成为皇帝的专用词。
B.“衰麻”,指丧服,衰衣麻绖。
古人丧服胸前当心处所缀的麻布,名衰;围在头上为首绖,缠在腰间的为腰绖。
C.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字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可书于祭祀主牌的名号,文、武、康、厉等都是美谥,幽、炀等都是恶谥。
还有官谥与私谥之分。
官谥,由朝廷按照他一生的功德或行迹而赐予的。
私谥一般是文人学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生给予的谥号。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傅,官名。
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
后历代沿置,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B.鸣鼓和鸣金是古代打仗时的指挥信号。
鸣鼓是进攻的信号,鸣金是收兵的信号。
C.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