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古生物、地层

合集下载

古生物地层学考试重点

古生物地层学考试重点

古生物地层学考试重点古生物地层学复习1、1969年维他凯尔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2、适应辐射:适应辐射指的是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的产生许多新物种。

3、趋同:指不同祖先的生物类群,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构造向同一个方向改变。

4、平行演化:是指不同类型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相似的形态,(它与趋同有时不易区分,但平行演化常指亲缘关系相近的两类或几类生物。

)5、寒武纪海洋生物大爆发:在寒武纪早期,几乎所有的现生海洋无脊椎动物和许多后来已灭绝的生物“突然”从寒武纪地层底部几乎同时出现,这一现象称为寒武纪大爆发。

6、小壳化石:是指在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附近开始出现、在寒武纪初大量繁盛和分异、个体微小、具硬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

包括软舌螺、似牙形石、软体动物以及大量分类位置不明的管状、帽状、片状等型的化石。

小壳化石的出现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的第一幕。

7、化石群落原地埋藏的判别原地埋藏是识别化石群落存在的只要标志之一,原地埋藏的化石具有以下特点:(1)化石保存完整,各部位及表面无脱落及磨损现象。

(2)个体大小分选性差,大小极不一致没有水流冲刷排列整齐的现象。

(3)具两壳瓣的化石,一般两壳闭合,即使两壳分离,在同一层位中两壳数量比例大致为1 :1。

(4)基本保留了古生物原先生活时的状态或稍有变动。

8、实体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形成的化石。

(不完整实体、完整实体)9、模铸化石:古生物遗体在围岩中留下的痕迹和复铸物。

(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10、印模化石:主要指生物硬体在围岩上印压的模,有外模和内模两种。

11、铸型化石: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外模和内核之后,壳质完全溶解,被另一种矿物质充填,填入物保存了贝壳的原形大小,这就是铸型化石。

12、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的活动痕迹和遗物叫遗迹化石。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分析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分析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一、专业介绍1、概述: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学研究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通过对保存于地层中的各类化石的形态、结构、生态、分类、演化及地史分布等特征的分析,结合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查明地层成因、时空分布,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建立区域地层系统格架,恢复古地理、古环境。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研究,对揭示地球的发展历史,认识地球生命的起源、演化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方向: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演化生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02)微体古生物学(03)古生态环境学(04)古生物地理学(05)综合地层学(06)沉积地层学(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北京大学为例)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地质学基础,及一定的数理化及生物学基础,掌握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及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

能在研究中应用计算机,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基本上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且经过严格的野外工作和室内综合研究的训练,成为能在古生物学及地层学领域和其相关领域,如石油、煤炭、区域地质测量、综合考察等方面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及业务管理的专门人才。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611)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827)岩石学或(830)地史学或(831)古生物学或(827)岩石学(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北京大学为例)5、与之相近的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6、课程设置:(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该学科的必修课主要有:第一外语;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数值分析;C++程序设计;综合地层学;沉积地质学;现代古生物学。

古生物

古生物

图三、蠕虫遗迹化石
图四、蛇菊石模铸化石
印模
内核
图五、琥珀中的昆虫化石
化石形成的 条件
古生物死亡后并不是都能形成化石,只有 满足下列条件方能形成化石。
1、古生物要有硬体(骨骼、纤维等)。 因为,古生物死亡其硬体部分更不容易腐烂,故易 保存为化石。
2、古生物死亡后要有迅速埋藏的有利环境。 古生物死亡后其遗体被迅速埋藏,可防止其它生物 的破坏,有利于保存为化石。
• 第四次飞跃是后生动物的出现。后生动物出现的时期一 般认为在距今5.6亿年,主要是软躯体的腔肠动物、蠕形 动物中的一些门类。澳洲南部的埃迪卡拉动物群就是一 个代表。埃迪卡拉动物群(5.6亿年)中,67%是腔肠动物 ,包括水母、水螅、锥石、钵水母类及珊瑚虫纲的代表 ;环节动物占25%,节肢动物占5%,以及其他亲缘关 系不明的化石和痕迹化石。该动物群分子在西南非洲纳 马群、加拿大的康塞普辛群、西伯利亚北部文德系、英 国强伍德森林地区、瑞典北部的托内湖区及我国的埃迪 卡拉系上部等都有发现。
对比
甲地
c-D b-O a-S
其中a-f 代表化石,S-D代表地质时代
乙地
f-D e-O d-S
3. 推断当时的古地理、古气候特征,为找矿提供资料
其一,任何生物均生活在一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所谓的时空 是指生物演化的阶段性与生物生存环境范围和其参数。例如, 恐龙仅生活在三叠纪至白垩纪(距今约2.3——0.67亿年),大 多数生活在温暖潮湿的沼泽地带。
古生物学的 研究对象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为化石。
二、化石
1、化石的定义 与分类
:是指由于自然原因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 物遗体或遗迹。
分类:根据化石的形成特点与保存状态可将化 石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古生物学地史学古生物地史学二、问答题1.试述古生物地史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应的重大事件。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一、名词解释化石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自然分类二名法二、问答题1.试述化石形成的过程及保存条件。

2.简要说明研究化石的方法及意义。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一、名词解释物种绝灭假绝灭种系代谢生态代替背景绝灭大规模绝灭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特化趋同趋异二、问答题1.论述生物演化的过程、生物进化的特点及规律。

第四章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一)——无脊椎动物及半索动物一、名词解释蜓的隔壁和旋脊头足类缝合线四射珊瑚中柱面线胎管线管胞管笔石枝笔石体笔石簇二、问答题1.所学古生物门类中哪些类别具有两个壳瓣?如何从硬体形态构造来区别它们(列表比较)2.试述四射珊瑚的构造带型的特征及地史分布,并各举一例说明。

3.试述不同地质时期蜓的演化特征。

4.论述各地质时期笔石体的特征。

第五章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二)——脊索动物及古植物一、名词解释恐龙羊膜卵古植物学石松植物的叶座叶痕二、问答题1.简述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2.试述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进步性特点。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群落特征种生态系统优势种指相化石二、问答题1.举例说明应用古生物学分析环境的方法有哪些?第七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一、名词解释沉积相沉积环境瓦尔特相律相标志交错层理递变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地层叠覆律海进海退超覆退覆沉积旋回穿时二、问答题1. 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有哪些?并举例说明之。

2. 简述几种主要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

3. 详细叙述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有哪些?第八章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一、名词解释地层对比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单位组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延限带顶峰带组合带层型二、问答题1. 试述地层划分的依据和地层对比原则及方法。

2. 列表对比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古生物与地层学

古生物与地层学

古生物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两个学科。

地层
学是研究地球各层岩石的性质、年代和构成,通过对岩层的分析和比较,可以了解地球发展的历程,从而推断古生物的演化和分布。

而古
生物学主要从化石角度研究生物的特征、种类和分布,以此为基础重
建生物演化史和生态环境。

两者紧密结合,是研究地球演化和生命演
化的重要手段。

地层学家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岩石进行研究,发现地球历史上有过
多个时期的生物大灭绝和进化分化。

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
可以分辨不同期的生物类型和进化程度,重建生物演化史和地球环境
的变迁。

例如,寒武纪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生命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的过渡,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迅速
扩张的时期。

地层学家在不同地方发现的寒武纪岩层中,存在大量的
化石,这些化石包括了多种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以及一些已经灭绝的
群体。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详细研究,古生物学家可以确定它们的分类、特征、分布和演化,进而了解古生态环境和生物进化的历史。

总之,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它们的研究成
果对我们了解地球演化和生命演化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 地质年代PPT课件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 地质年代PPT课件

原始水平原理:沉积岩层在沉积时呈水平状或近水平状。
湖泊或海洋中的沉积
这些岩层在其沉积之 后的某个时候受构造 扰动而变成倾斜状
沉积物呈水 平层状沉积
二、生物层序律(化石层序律)
化石——埋藏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
恐龙足迹(遗迹化石)
生物的演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岩层 中所含的化石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岩石年代越老生物化石越原始、 越简单、越低级。岩石年代越新、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级。
On找c到e 后fo:und: Th可e测r定at1i4oC与o1f2CC的1比4 率to, C1求2 取ca经n历b的e半衰期数
measured for the
number of half-life
reductions
同位素年代测定的计算公式:
t=
半衰期 0.693 Ln(N/N0)
t –被测对象的年龄,年;
生物层序律——一方面:年代越老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原始、越
简单、越低级;年代新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进步、越复杂、越高级;另一 方面:不同时期的地层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相 同环境中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来海洋或陆地想通,都含有相同化石及其 组合。
在泥地上 留下足印
恐龙倒下死去
侵蚀作用使得含 恐龙骨骼和足印 的地层出露地表
软体腐烂, 骨骼存留
水面上升;沉 积物将骨骼和
足印埋藏
在骨骼之上堆积 了厚层沉积物;
骨骼逐渐石化
本层包含 恐龙骨骼
Int.-D.04g
Stephen Marshak
恐龙足迹(遗迹化石)
虫孔(遗迹化石)
硅化木
琥珀
• 利用化石进行地层对比
地史上生物的演化呈渐 进的、不可逆的系统方式

古生物地史学-资料

古生物地史学-资料

2、骨骼构造
外部构造:包括外壁、表壁和萼部。
内部构造:包括纵列构造、横列构造、隔壁、轴部构造。 横列构造,包括横板、鳞板、泡沫板。轴部构造包括中轴 和中柱。
构造类型:根据四射珊瑚纵列构造、横列构造和轴部构 造组合,可分为四种构造类型:
单带型:隔壁+横板; 双带型:隔壁+横板+鳞板(泡沫板)或中柱(中轴) 三带型:隔壁+横板+鳞板(泡沫板)+中柱(中轴) 泡沫型:泡沫板充满整个珊瑚体。
态特征;构成一定的群居;群居具有一定的生态特
征;分布于一定的地理范围。
二、古生物学的命名原则
古生物的学名要遵循动植物命名法则。各级分类单元均
采用拉丁文或拉丁文话的文字表示。
属(各亚属)以上单位,用单名法,第一个字母大写。 种用双名法,由属名+种名构成,种名的第一个字母小写。 亚种采用三名法,由属名+种名+亚种名构成,亚种名第一 个字母小写。 属以上的名字用正体,一属和属一下的单元用斜体。包括 命名者姓氏及时间的,后两者用逗号隔开。 不能确切鉴定到种的情况下,做特殊表示: sp.—未定种;sp.indet—不定种;ef—相似种或比较种; aff—亲近种;gen.nov.—新属; sp. nov.—— 新种
三、生物进化规律
生物进化遵循如下规律 1、进步性进化: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2、进化具有不可逆性,已经灭绝的生物不可能重新出现,已演变 的生物不可能恢复祖型。 3、相关律: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的器官发生变化与环境相适应。 4、重演律:生物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单重演。 5、适应:自然选择保留生物机能的有利变异、淘汰其不利变异的 结果,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6、特化:生物对特殊环境的适应结果,使得它在形态和生理上发 生局部变异,但整个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水平无变化,这种现 象叫特化 7、分歧:因生态条件、地理条件的变化是生物钟变化,有一个种 分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过程。 8、适应辐射:多方向的趋异。 9、适应趋同:一些类别不同,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 似的环境而形态变得相似。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2019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9号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2019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9号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2019年修订)正文:----------------------------------------------------------------------------------------------------------------------------------------------------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2010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0号公布根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促进古生物化石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古生物化石发掘、收藏等活动以及古生物化石进出境,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实体化石及其遗迹化石。

古猿、古人类化石以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四纪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保护依照国家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遗存的古生物化石属于国家所有。

国有的博物馆、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其他收藏单位收藏的古生物化石,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给国家的古生物化石属于国家所有,不因其收藏单位的终止或者变更而改变其所有权。

第四条国家对古生物化石实行分类管理、重点保护、科研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古生物化石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成立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国古生物学会推荐的专家组成,承担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的拟定、国家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咨询、古生物化石发掘申请的评审、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进出境的鉴定等工作,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制定。

古生物学中的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

古生物学中的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

古生物学中的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古生物学是对生命发展与演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古生物形态、生物地理,以及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而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是古生物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它们能够为古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持。

地层学可以为古生物学提供一个时间框架,即通过对不同地层的研究,可以确定地层之间的时代顺序和相对年代。

因为地球的地壳是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构成也不同,这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一个用于序列生命进化历程时间轴的手段。

通过地层对生物化石的掌握,可以大约确定具有代表特定生物阶段的地质时期名称,并预测出某一地点未被发掘出来的生物化石种类和形态等。

同时,地层学也是对地球历史的一种重要解析方式,地层中不同的岩石层和岩石中出现的不同化石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气候、地质结构和自然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变化。

比如,当一个地层中发现沉积岩、泥岩、砂岩和煤等岩石时,可以推测出这个地层在不断的地理变化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气候和环境,例如湖泊、海洋、沼泽、潮间带、沙漠等自然环境。

而在古生物学中,古环境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研究古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化石的地层分布,可以初步推断出该地区古代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而揭示古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演变规律。

比如,在研究化石记录中,如果发现某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多样性下降,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当时的环境受到了某些不良的程度的影响,例如冰川距离、海平面变化、气候变暖或干旱等。

这些因素对古代生物体系的影响,也可以拓展出对现代生态环境的研究价值,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另外,通过古环境的研究,还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和文化特征,这对人类社会和历史的研究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例如,通过分析石器的形态、颜色、大小和自然纹理等特征,可以推断出当时人类的手艺水平和生产方式,研究不同地区人类的文化差异,以及贸易和交流等方面的变化。

总之,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是古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能够为研究古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提供重要支持和证据,其研究成果也对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学中重要的分支,两门科学它们紧密结合,共同探索过去的地质学,揭示古地理及古气候,并也开展深入研究。

1. 什么是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是指研究过去古生物进化演化及其相关研究。

主要研究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古生物,它们是如何形成、行为的,它们的历史发展如何。

此外,古生物学还涉及介于生物学、地质学及化学学之间的交叉材料,以便检验研究有关演化、生物环境变化等的假设,更有助于解释许多重要的生物地球现象。

2. 什么是地层学?
地层学是一门以地质层序的构造和分布及其一般原理为研究对象的地质学科目。

主要研究地层构造、地质历史、层序沉积地层、沉积相及气候变迁等。

在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这两门科学联系紧密的基础上,将动物和植物化石等古生物地层资料视为地质层序的重要标志。

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产生了哪些重要研究内容?
(1)探索古生物行为,比如推测古生物的迁徙模式、繁殖方式,以及
分布规律;
(2)古时期的环境演变,比如古气候、海洋沉积,以及大气组成成份等;
(3)生物进化史,比如古生物发展的历史、识别物种发育树、发展出
许多不同物种,以及古生物灭绝过程;
(4)古地貌恢复,比如重建古代河流、山脉形态及地表土壤,在古生
物的分布及繁殖上的影响等;
(5)古今比较,比如今日的景观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
趋势等。

从上所述可见,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结合为探索地球古历史提供了重
要的依据,联合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过去、现在和未来,
使我们能够预测与改善现代及未来地球环境变化趋势,针对地球命运
我们而来的挑战及威胁制定相关策略,以确保人类文明得以繁荣发展。

第4章 地质年代

第4章  地质年代


——沈括已经有了很深的地质学思维,包括化石、海陆变
迁、河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等。

(2)生物演化的一维性
生物界的演化具有明显的不可逆性和阶段性,其总 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在同一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会因争夺生存空间, 而向各地迁移,因而生物界的总体面貌在大范围 内呈现出一致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化石来 进行时代对比,即相同的化石代表相同的地质年 代。
相 对 地 质 年 代
地 质 年 代 的 确 定 方 法
第一节 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如何标记地球的年龄:地球、岩石、 矿物、生物)
地质学表示时序的方法有两种: 相对地质年代(relative time)——主要是根据生物 界的发展和演化(以化石为 依据)把整个地质历史划分 为一些不同的历史阶段,借 以展示岩石的相对新老关系。 同位素地质年龄(isotopic age)——主要是利用岩石 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 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 形成的年龄。
第四章 地质年代
第第第 三二一 节节节 同 位 素 地 质 年 代
地球先生说:我可是活 了很大岁数了啊!岁月 久远,记性不好,就连 岁数都忘记了。 谁有办 法,帮我算算吧。 毕竟岁数大了,坎坷经 历得多,见过的世面也 多些。 最伤感的是,许多生命 在我的怀抱里生生灭灭; 最高兴的是,也不知过 了几世几劫,今天终于 见到你们了。
奇虾
• 奇虾是一类已经灭绝的大型无脊椎动物,化石表 明这种动物口器有十几排牙齿,直径有25厘米, 粪便化石长10厘米,粗5厘米。由此推测,奇虾 体长可能超过2米。 • 奇虾最初在加拿大发现,当时只发现一只前爪的 化石,被误认为是虾的尾巴。科学家还想像了一 个虾头,由于它不是虾,所以命名为奇虾。 • 1994年,中国科学家在帽天山发现完整的奇虾化 石,纠正了从前的错误,所谓的“尾巴”其实是 它的爪子。

古生物地层学讲解

古生物地层学讲解

古生物地层学名词解释:大爆发:在生命进化史上可以发现阶段性的出现种或种以上分类单位的生物类群快速大辐射现象,即生物进化大爆发象。

大灭绝:大灭绝又称为集群灭绝,它与生物大爆发现象相对应。

即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在一个地理大区凡未出现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往往涉及一些高级分类单元,如科,目,纲级别上的灭绝。

叠层石:微生物席,是原核生物(主要是蓝藻及其他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周期性的矿物沉积和胶结作用所形成的综合产物。

澄江生物群: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假化石:在形态上与某些化石十分相似但与生物或生物生命活动无关的假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实体化石:古生物的遗体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形成的化石。

模铸化石:古生物遗体在围岩中留下的痕迹和复铸物。

(印痕化石:生物遗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中,在沉积物中留下印痕(或是没有硬体的生物或植物叶片在岩层面上留下的痕迹)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上印压的模,有外模和内模两种。

外模是生物硬体的外表印在围岩上的模,它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模指壳体内表面特征留下的模,它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

内外模所表现的纹饰和构造凹凸情况与原物正好相反。

模核化石铸型化石。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的活动痕迹和遗物叫遗迹化石。

化学化石:又叫分子化石,地质时期埋藏的生物遗体有的虽然遭到破坏没有保存下来,遗体分解后的有机分子的化学分子结构从岩层中鉴别分离出来证明过去生物的存在。

化石保存条件: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的条件。

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根据化石保存条件,不是所有的地史时期的生物都能保存为化石,事实上只有很少一部分生物遗体能被保存为化石。

古生物学的命名法则:单名法:用一个词来表示生物分类单元的学名Anthozoa(珊瑚纲)Claraia(克氏蛤)1 用于属以上分类单元的命名2 其中第一个字母用大写3 属名用斜体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双名法:用于种的命名,用二个词表示 Claraia aurita(带耳克氏蛤)1 即在种本名之前加上它所归属的属名,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种名2 种名用斜体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3 种名字母全部用小写三名法等:用于亚种的命名,由三个词组成 Claraia aurita minor (带耳克氏蛤微小亚种)1 即在属名和种名之后再加上亚种名2 亚种名用斜体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3 亚种名字母全部用小写第三章:原生生物界蜓在不同地质时期的特征演化阶段C1 C2 C3 P1 P2特征小,短轴,单层或三层式旋壁等轴长轴,旋壁三层或四层式具蜂巢层,隔壁褶皱强烈具拟旋脊,末期出现副隔壁开始衰退,直至绝灭两栖类登陆的条件:1:肺呼吸,但肺不完备,用皮肤辅助呼吸2:身披骨甲或富粘液的皮层,或生活于阴湿处,防止水分的蒸发3:五趾的四肢,陆上支持身体和运动。

古生物地层学(考试)复习资料

古生物地层学(考试)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1: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中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

它所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在地史时期中曾经生活过的各类生物,也包括各地质时代所保存的与生物有关的资料。

古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的生物,其具体对象是发现于各时代地层中的化石(fossil),保存在岩石中的远古时期(—般指全新世,距今一万年以前)生物的遗体、遗迹和死亡后分解的有机物分子。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2.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答: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3. 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答: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

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古生物已记录13万多种,大量未知。

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4.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

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

(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

)外膜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膜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印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后,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来。

反映生物主要特征。

5.适应辐射:指的是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产生许多新物种。

(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

规模大,较短时间内完成)适应趋同: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是指那些具有最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的个体有较大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名词解释考试必备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名词解释考试必备

上篇一、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化石的定义、古生物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化石形成的一般条件、石化作用过程;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化石保存类型: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分子化石);化石的原地埋藏与异地埋藏。

二、生物进化规律及特点、生物进化的证据1)主要古生物门类的形态结构、地史分布、生态特征生物学的分类单位及辅助分类单位;物种定义和古生物种的特点;古生物的命名法则:单名法、二名法、优先律,拉丁语缩写词cf., aff., sp., nov., indet.的含义;2)主要古生物门类的形态结构、地史分布、生态特征原生动物门:有孔虫、蜓腔肠动物门:四射珊瑚、横板珊瑚软体动物门:头足类、双壳类、腹足类节肢动物门:三叶虫、介形虫专腕足动物门笔石动物牙形石古植物(孢粉):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等。

三、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的一般关系:生存条件、生活环境、生物圈、生态系、生态平衡、营养结构、食物链、生物相;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生物环境分区;生物的主要生活方式;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化石群落分析的一般方法。

环境的古生物学分析方法:指相化石法、形态功能分析法、群落古生态分析法等下篇一、地史学基础部分:1)地史学、它的三个主要内容;2)相的概念,相分析的原理;3)地层概念,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4)地层划分,什么是地层对比,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5)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组成;6)时间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分的组成,其相互对应关系;7)记忆地质年代表;8)沉积组合、复理石建造、磨拉石建造的概念;9)地槽,其主要特点和发展模式;地台,其主要特点;10)构造旋回,地质发展史的几个构造旋回及分别对应的地质时代;11)板块构造学说与槽台学说的关系。

二、前寒武纪地史部分:1)前寒武纪的时代划分;2)前寒武纪的生物演化史,Edicara动物群及其生物演化史的意义;3)华北地台的形成,华北地台在中晚元古代的地质发展史;4)湖北西陵峡震旦系剖面;5)中国南方(扬子地区)与中国北方(华北地区)前寒武纪地史发展的区别。

遗迹化石学(ICHNOLOGY)

遗迹化石学(ICHNOLOGY)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本科生课程
地层古生物学
马 施 民 masm@ 北京 2008
第一部分 古生物学
第四章 遗迹化石
2
遗迹化石与遗迹学(ICHNOLOGY) 遗迹化石与遗迹学
定义: 地史时期各类生物 在底质表面或内部生活, 活动时所留下的证据或记 录. 遗迹化石是构成地层中化 石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沉积学角度来看,也可 以说遗迹化石是各种生物 成因的沉积构造,如各种 生物扰动、足迹、移迹、 潜穴、粪化石等;以及生 物侵蚀构造,如钻孔等。 遗迹化石可以补充古生物 实体化石的不足。如软躯 生物形成的遗迹化石,补 充化石群落的多样性。
8
遗迹化石的保存分类
9
10
11
遗迹化石的沉积岩石学分类
12
遗迹化石类型: 爬行迹(Repichia)
13
足迹
14
行迹 (TRACKWAYS))
15
移迹(TRAIΒιβλιοθήκη S)16居住迹(DOMICHNIA)
17
18
潜穴(BURROWS)
19
BURROWS
20
21
22
BORINGS
23
钻孔(BORING)
24
25
栖息迹(CUBICHNIA)
26
觅食迹(FODINICHNIA)
27
牧食迹(PASCICHNIA)
28
耕作迹(AGRICHNIA)
29
逃逸迹(FUGICHNIA)
30
特殊类型的遗迹化石-遗物化石
鱼粪化石 (COPROLITES)
31
32
恐龙蛋化石
33
(TRACE FOSSILS ASSOCIATION OR ASSEMBLAGES).

古生物与地层

古生物与地层
1. 标准化石法 演化迅速、地质历程短、地理分布
广泛、数量丰富、易于鉴定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2. 生物组合法
集带等)。
综合分析地层中化石总体面貌特征
及其在地层中的变化规律(组合带、延限带、富
(三)地层间接触关系分析法
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地层的连续沉积过程将受
到影响,致使地层在上、下层之间产生不同的构造
太 古 宙 AR
新太古代 AR3 中太古代 AR2
古太古代 AR1
始太古代 AR0
3600
地质年代表(2)
宙 代 纪
二叠纪 P

晚二叠世 中二叠世 早二叠世 晚石炭世 早石炭世 晚泥盆世 中泥盆世 早泥盆世 晚志留世 S 中志留世 早志留世 晚奥陶世 P3 P2 P1 C2 C1 D3 D2 D1 S3 S2 S1 O3 O2 O1
(三)古生物化石在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作用
1. 化石层序律: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时代相同; 不同时代的地层所含化石不同。 2. 建立年代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表:生物演化趋 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生物演化的阶段 性和不可逆性,它们为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依据。
3.2 地层划分、对比及地质年表
主要内容: 3.2.1 地层划分、对比的概念与地层单位 3.2.2 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
段 是比组小一级岩石地层单位。它在组
内具有与相邻岩层不同的岩石特征。通常 一个组可以根据岩层岩性特征等标志的不 同而划分为若干段。如宁镇山脉的栖霞组 由下而上分为碎屑岩段、臭灰岩段、下硅 质岩段、本部灰岩段、上硅质岩段、顶部 灰岩段。
层 是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指组内或段
内 一个 明显特殊岩性的岩层单位,如粘 土层、煤层等。
1)岩石地层单位 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组 成的三维地质体。 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

古生物及地层

古生物及地层
• 群——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或不分。 • 组——划分岩石的基本单位。 • 段——组内的次级单位。 • 层——由段或组内分出的特殊岩层。
• 2、生物地层单位 • 以含有相同的化石内容和分布为依据划分的地层
单位。 • 组合带——指所含的化石或其中的某一化石,从
整体看,构成一个自然组合,并以此区别于相邻 地层的生物组合。 • 延限带——任一生物分类单元所延续范围内代表 的地层。 • 顶峰带——最繁盛时期所代表的地层。
• 游移种类——在水底可以游动和爬移,为 单体生物.常具两侧对称的体形。
• 钻孔种类——能在水底岩石或它物上钻 洞,并在其中生活。
• 底埋种类——挖掘、潜埋在水底松软的砂土或淤
泥中生活,大多具伸长的体形。 • 游泳生物——亦称自游生物,生活在水层中并能主
动地游动,通常具有发育良好的运动器官,体形多 呈流线形,两侧对称。 • 浮游生物——为生活在上水层没有或具极不发育运 动器官的生物,通常随波逐流,多少是被动地浮 游。浮游生物大多形体微小,呈球形、扁球形等, 一般为辐射对称,骨骼不发育或具薄壳。
• 四、古生物学在地质学中的意义 • 1、古生物是制定地质年代表的主要依据。 • 2、古生物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 3、古地理环境分析。
• 五、部分古动物简介 • 1、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为真核单细胞动物,个
体只由—个细胞所组成,具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 胞膜的基本结构,有的还可以具有外壳。原生动物 个体微小,没有器官,其生活机能由细胞本身所分 化的各种细胞器来行使,运动细胞器为鞭毛、纤毛 或伪足。

在使用地质年代名称时,要与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
名称相符合。界、系、统地层单位,一般划分为下、
中、上三部分或下、上两部分,而对应的地质年代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古生物、地层第一节古生物学简介第二节地层划分、对比及地质年代表第三节地壳发展简史第一节古生物简介一、古生物及古生物学(一)古生物与化石1.古生物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统称为古生物。

古今生物的时间界线一般以全新世(一万年左右)为界。

2.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遗体、生命活动的遗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因此,化石必须具有一定的生物特征、必须保存在地史时期形成的岩层中。

(二)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

其研究内容包括二个方面:1. 生物学方面:研究生物体形态、结构、构造、分类、个体发育和系统发生、生物演变、环境适应、生物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等。

2.地质学方面:研究古生物的地质时间含义、古生物兴衰与迁移、古生物地理及古生物与能源、矿产的关系等。

二、化石形成的条件及保存类型(一)化石形成的条件从五个方面分析:1.生物条件:具硬体、能抵抗各种破坏作用、易保存。

而软体易腐烂,但特殊情况下可保存:如琥珀昆虫、冻土猛犸象化石。

2.环境条件:在高能水动力条件、水体PH值小于7.8、氧化环境、动物吞食等条件下化石不易保存;还原条件下易保存。

3. 埋藏条件:快速埋藏、生物化学成因的沉积物掩埋有利。

4. 时间因素:必须经长时间石化作用,但变质作用、冲刷剥蚀作用会使化石遭破坏。

5. 成岩条件:压实作用较小、未经严重重结晶作用可保存完好化石。

(二)化石保存的类型按保存特点,化石分为:实体、模铸、遗迹、化学四大类。

1. 实体化石古生物遗体被保存,又分为二类:1)不完整实体生物硬体经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石化作用所形成的化石,绝大多数化石属于此类。

2)完整实体生物全部遗体(硬体和软体)未经明显变化保存的化石。

如琥珀昆虫化石等。

2. 模铸化石生物遗体在围岩中留下的各种印模和铸型。

分为四类: 1)印痕化石软体腐蚀后留下的印痕,如水母、蠕虫、植物叶片等。

2)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或内部填充物上留下印模,分为:(1)外模:生物硬壳印在围岩上的模,反映外表形态特征;(2)内模:硬壳内面特征留下的模,反映内部构造。

外模、内模所表现的特征凹凸情况与原实际情况相反。

3)核化石包括两类:(1)内核:充填生物硬体内部空腔的沉积物,固结成岩而地下水把壳质溶解后,形成表面为内模的实体,其内部反映壳内的构造特征。

(2)外核:硬体溶解后的空间被沉积物充填固结形成表面与原硬体特征相同的实体,其外表特征由外模反印而成,故凹凸情况相同,但内部是实心,无内部构造。

4)铸型化石当生物体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外模和内核之后,壳质全被溶解并被另一种矿物质充填所形成的化石。

总之:外模、内模所表现的凹凸情况与原物相反;外核、铸型的外形相同,但前者无内核,铸型具内核。

3.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各类生物的痕迹和遗物。

分为五类:1)软底沉积物中的动物痕迹,如足迹、行迹、拖迹、爬行迹停息迹、潜穴迹。

2)软底沉积物中的植物痕迹,根迹为植物根进入底层所留。

3)硬底上侵蚀痕迹,如钻孔迹、钻洞迹。

4)动物排出物,如粪粒、蛋、卵等。

5)古人类遗迹,如工具、石器、骨骼等旧石器时代的遗物。

4. 化学化石指保存在岩层中的由古生物体分解而形成的各种有机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类脂物、木质素。

分子化石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如油-源对比、油-油对比、油气运移、环境污染、人类进化、过去全球变化、早期生命过程等领域。

三、古生物学的应用(一)古生物学为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研究提供科学证据1. 生命起源和早期生物进化的古生物化石证据(1)最早的化石记录:最早的、可靠的生命记录为35亿年前澳大利亚太古代的原核生物。

(2)真核生物的出现:最早的真核生物为25-27亿年前澳大利亚沉积岩中,为化学标志,而最早具形态特征的真核生物为19亿年前加拿大的球状化石。

(3)后生生物的出现:最早的多细胞真核植物为6-8亿年前的寒武纪晚期的原叶藻;最早的后生动物为5.8-5.6亿年前的早期埃迪卡拉动物群。

(4)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澄江动物群再现5.3亿年前,在不到两千万年期间相继出现了现生动物的各个门类。

2. 后生生物演化重大事件的古生物化石证据(1)晚志留世:裸蕨类植物登陆。

(2)晚泥盆世:总鳍鱼类登陆。

(3)晚石炭世:原始爬行类(林蜥)出现。

(4)晚三叠世:原始哺乳动物出现(摩根锥齿兽类)。

(5)晚侏罗世:鸟类出现(始祖鸟)。

(6)晚白垩世:灵长类出现。

(7)上新世初期,距今400多万年前,最早直立行走的古人类在东非出现。

真正的人类是在200万年前出现的。

(二)古生物学在恢复古环境、再造古地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 指相化石:指示古生物当时生存的环境条件。

2. 形态功能分析:生物的器官构造必须与外界生存条件相适应。

3. 气候与生物:大量植物化石是温暖潮湿气候的标志、造礁珊瑚化石指示18℃以上海洋温暖气候等。

(三)古生物化石在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作用1. 化石层序律: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时代相同;不同时代的地层所含化石不同。

2. 建立年代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表:生物演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生物演化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它们为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依据。

第二节地层划分、对比及地质年表一、地层划分、对比的概念与地层单位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岩层的总称。

(一)地层划分1. 概念: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按地层原始顺序及地层工作的实际需要,把一个地区的地层划分成各种地层单位,建立地层系统,即是地层划分。

2.多重地层的划分:地层中任何一种特征都可以作为划分地层的依据。

有多少种信息,就有多少种单位的划分。

但常用的有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

1)生物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中所含有的生物化石内容和特征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

生物地层的单位有:组合带、延限带、富集带等。

2)年代地层单位是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石体。

这种单位代表地史中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的全部岩石,而且只代表这段时间内所形成的岩石。

年代地层单位是按时间阶段来划分的,与地质年代严格对应。

年代地层单位有宇、界、系、统、阶、亚阶,与其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为宙、代、纪、世、期、亚期。

3)岩石地层单位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组成的三维地质体。

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指其所含的化石或其中的某一类化石,由三个以上分类单位整体上构成一个共生的地层体。

从某整体来看,构成一个自然的组合,并以此区别于相邻地层内的生物组合。

延限带:是指经筛选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化石分子的已知延限所代表的地层体。

富集带:某一类分类单位最繁盛的一段地层。

它不包括前期出现数量不多时的地层,也不包括后期逐渐稀少时的地层。

上述三种类型并非是相互包容或从属的关系。

岩石地层单位:群最大的岩石地层单位一般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相邻或相关具有共同岩性(或岩性组合)特征的组联合构成。

或指厚度巨大、岩性复杂、未作深入研究又不能分组的一套岩系。

对这个复杂的的地层序列可给予专名,如太古代的五台群、阜平群。

组划分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其重要含义:野外宏观岩类或岩类组合相同、结构类似、颜色相近、整体岩性和变质程度特征一致。

空间上有一定延展性,并能据以填图的地质体。

组或者由一种岩石构成,或者以一种主要岩石为主间有重复出现的其它岩石夹层;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分所构成。

组的厚度一般从几米到几百米,无具体标准限制。

组应当展布于一定范围,便于追索对比,在此范围内其岩性、岩相应基本稳定。

如龙潭组、山西组等。

段是比组小一级岩石地层单位。

它在组内具有与相邻岩层不同的岩石特征。

通常一个组可以根据岩层岩性特征等标志的不同而划分为若干段。

如宁镇山脉的栖霞组由下而上分为碎屑岩段、臭灰岩段、下硅质岩段、本部灰岩段、上硅质岩段、顶部灰岩段。

层是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

指组内或段内一个明显特殊岩性的岩层单位,如粘土层、煤层等。

(二)地层对比1 概念:在地层划分基础上,将不同地区的地层进行比较,论证它们的地质时代、地层特征、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即为地层对比。

2 意义:通过地层对比,可更好地了解地层分布规律,为勘查矿产资源打下基础。

二、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一)岩石地层学方法1.岩性及岩性组合分析法2.标志层法地层中岩性稳定、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岩层或矿层。

如凝灰岩、煤系中的石灰岩、砂砾岩等。

3.旋回结构法旋回是指地层中一套岩性或岩性组合多次有规律的交替出现。

如粒度变化、海退海进序列等。

(二)生物地层学方法1.标准化石法演化迅速、地质历程短、地理分布广泛、数量丰富、易于鉴定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2.生物组合法综合分析地层中化石总体面貌特征及其在地层中的变化规律(组合带、延限带、富集带等)。

(三)地层间接触关系分析法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地层的连续沉积过程将受到影响,致使地层在上、下层之间产生不同的构造现象。

地层间接触关系有以下几种:1.整合接触2.不整合接触(1)平行不整合(假整合)(2)角度不整合(四)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测定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原理测定地层的绝对年龄值。

(五)古地磁方法研究古代地磁场变化(倒转)的规律,建立岩石相对年龄的时间表,即地磁极向年表。

(六)地质事件法地史时期的重大地质事件,如小星体撞击、火山爆发、全球性冰川、气候变化等所留在地层中的痕迹,可作为划分对比地层的标志。

三、地质年代表(一)地质年代在划分地层系统的基础上,将地壳的发展历史对应地划分为若干级别的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代的国际通用单位是:宙、代、纪、世、期等。

地壳的历史演化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

其中,显生宙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第三节地壳发展简史一、古生物演化及地史分布(一)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约25亿-4.38亿年前,藻类是元古代海洋中的主要生物,大量藻类如蓝藻、绿藻、红藻在浅海底一代复一代的生活,逐渐形成巨大的海藻礁,又称叠层石。

寒武纪时各门类无脊椎动物大量涌现,但以三叶虫为最多,约占当时动物界的百分之六十。

奥陶纪时各门类无脊椎动物已发展齐全,海洋呈现一派生机逢勃的景象。

主要包括腕足、珊瑚、鹦鹉螺以及古杯类、腹足类、苔藓虫等。

(二)裸蕨植物和鱼类时代——志留纪、泥盆纪(距今4.38—3.55亿年间)这段时期,生物发展史上有两大变革:其一是生物开始离开海洋,向陆地发展。

首先登陆大地的是裸蕨植物,它们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在变化多端的陆地环境生长,为大地首次添上绿装。

其次是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

志留纪时出现的无甲胃鱼类,是原始脊椎动物的最早成员,但却不是真正的鱼类;到泥盆纪时出现的盾皮鱼类和棘鱼类才是真正的鱼类,并成为水域中的霸主。

(三)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时代--石炭纪、二叠纪(距今3.55—2.5亿)石炭纪时裸蕨植物已灭绝了,代之而起的是石松类、楔叶类、真蕨类和种子蕨类等孢子植物,它们生长茂盛,形成壮观的森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