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层含标本图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索动物门 ——
肠鳃纲、羽鳃纲、笔石纲HemichordataHຫໍສະໝຸດ Baidumichordata)
生活方式:海生,树形笔石类大部分为固着生活,其它各类笔石大都是浮游生活 生活环境:滨海、陆棚边缘到陆棚斜坡等海域 保存岩性:几丁质硬体,经石化升馏作用而保存为碳质薄膜化石。可以保存在各 类沉积岩中,但以页岩为主,尤其黑色页岩——指相化石 地史分布:绝灭生物,中寒武世-早石炭世。奥陶纪-志留纪标准化石 代表性化石:Acanthograptus剌笔石O-S
第三章
地层
古生物
第一节 古生物的地质意义 第二节 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
第三节 地壳演化简史
思想
• 正演-反演 • 将今论古
第一节 古生物的地质意义
古生物:在地质历史时期生活过的生物。 严格地讲,古今生物之间很难以一个时间界线截然分开,但为了研究方 便,一般以最新的地质时代全新世的开始(距今约1万年),作为古今生物界的 分界。 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两大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动物界可划分为原生动物门等十个动物门。 植物界可分为菌藻植物、孢子植物 和种子植物三个门,种子植物又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个纲(门)。 学习古生物学的目的在于: (1) 阐明各类古生物形态及构造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了解) (2) 了解古生物的地史分布、地理分布,进而总结其进化规律;(掌握) (3) 结合岩性及其它特性研究,推断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
a--石柱珊瑚;b--卫根珊瑚
小常识:生物钟
珊瑚体壁粗细两种横纹与时间有关,粗纹为年生长周期 痕迹—生长带,细纹为日生长周期痕迹,叫生长线。因此, 可推算地质时期一年中的天数。 例如 石炭纪 一年约有385~390天 泥盆纪 一年约有385~410天
这表明随着地质历史的进展,每一年的天数在减少,这 也为地球物理学者和天文学的计算所证实:地球的自转速度 也逐渐变慢!
4、年代地层表与地质年代表
大同地层
• 太古界阜平群:岩性为肉红色,浅灰色花岗片麻岩,含有伟晶岩脉侵入体,厚 度巨大,达数千米。 古生界: 寒武系下统馒头毛庄组:岩性为砖红色、紫红色页岩和灰紫色白云质泥质灰岩 互层为主,页理发育,页理面上具有石盐假晶,本组底部为一层含砾的钙质砂 岩,平均厚53m,与下伏太古界阜平群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寒武系中统徐庄组:底部为一层4-6cm的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往上是猪肝色、 紫红色页岩,夹灰绿色页岩及薄层泥灰岩,页理上具有石岩假晶,本组上部为 灰色结晶灰岩夹薄层鲕状灰岩,厚79m,与下伏馒头毛庄组为整合接触。 寒武系中统张夏组:下部为灰色中到厚层状鲕状灰岩,中部和上部也以鲕状 灰岩为主,中夹厚层泥质条带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厚179m,与下伏徐庄组为 整合接触。 寒武系上统崮山组:以竹叶状灰岩和泥质条带灰岩互层为主,底部竹叶体的 的边缘为紫红色,中部夹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以结晶灰岩为主,夹鲕状灰岩及 泥质条带灰岩,厚53m,与下伏张夏组为整合接触。 寒武系上统长山组:岩性为紫红色,薄层至中厚层竹叶状灰岩,夹薄层灰紫 色灰岩、页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厚19m,与下伏崮山组为整合接触。 寒武系上统凤山组:底部为一层灰黄色含生物碎屑灰岩,下部为厚层状灰黄 色泥质条带灰岩与薄层竹叶状灰岩互层为主,上部为灰黄色厚层结晶白云质灰 岩,顶部为灰黄色竹叶状灰岩与中厚层结晶状灰岩互层,厚83m,与下伏长山 组为整合接触。 奥陶系下统:岩性以薄至厚层结晶白云质灰岩为主,中夹薄层泥灰岩及黄绿 色灰岩,靠底部灰黄色薄层泥质灰岩、竹叶状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三者互层。 厚68m,与下伏寒武系为整合接触。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头足纲
• • • • • • • • • • • • • 数量多、分布广,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类 适应能力强,陆上和海上均有代表,如蜗牛、田螺、乌贼等 依据软体和硬壳形态等特征,可分为十个纲 : ������ ������ 单板纲 ������ ������ 多板纲 ������ ������ 无板纲 ������ ������ 掘足纲 ������ ������ 喙壳纲 ������ ������ 腹足纲 ������ ������ 双壳纲 ������ ������ 头足纲 ������ ������ 竹节石纲 ������ ������ 软舌螺纲
• •
• • • • •



石炭系上统本溪组:底部为紫色或灰绿色铝土质泥岩,中上部以灰白色、灰褐色粉 砂岩与细砂岩互层为主,下部含1-3层棕色、黑褐色灰岩,有时可夹一层薄煤层,厚2425m,平均35m,与下伏奥陶系为平行不整合(剥蚀面)接触,在奥陶系侵蚀面上往往 有一层褐铁矿,鸡窝状分布(山西式铁矿)。 •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底部为一层灰紫色、灰白色含砾粗砂岩(K11),分选不好, 厚4-6m,钙质胶结,往上为砂岩、页岩、灰岩和煤层,含煤10层,其中6层比较稳定, 为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平均厚113m,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 •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底部为一层灰白色中粗砂岩与砂砾岩,厚3-6m,往上为灰白、 灰黄色砂岩和灰色粉砂岩层。中下部含煤1-4层,由上向下编号为1、2、3、4,其中1 号煤层比较稳定,局部可采,其它不可采。厚45-60m,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 • 侏罗系下统永定庄组:由紫红、灰绿、灰白、灰黑、黄褐色碎屑岩组成,下部为粗 砂岩,中上部为中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颜色自底至顶,由浅变深,越往上紫红色 越深,厚70-250m,与山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 侏罗系中统大同组:底部为一层灰白色含砾粗砂岩往上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 粉砂岩、泥岩和煤层。含煤20层,其中可采10多层。厚234m,与下伏永定庄组为整合 接触。 • 侏罗系上统云冈组:底部为一层厚5-18m的石英质砾岩(K21)往上有砾岩、砂岩、 粉砂岩和泥岩,厚140多米,与下伏大同组为整合接触。 • 白垩系:分布于煤田的西北部地区,岩性主要为各种碎屑岩和火山喷出岩,厚100多 米。与下伏云冈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新生界: • 老第三系:分布于煤田西北边缘地区,岩性主要是未胶结的砂、砾岩,夹有褐煤,厚 250m左右。 • 第四系:黄土的各种松散沉积物。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生活方式及形态:
海生、底栖,单体群居 具两瓣外壳,每瓣均呈左右对称,两壳大小不等。 化石腕足类大多数生活在温暖、盐度正常的浅海环境中,但 中生代以来发现它们与某些深水类别共生,现代海洋仅有少 数存在。
地史分布:
• 始现于早寒武世 三次大繁盛:奥陶纪、泥盆纪、石炭-二叠纪 二叠纪末急剧衰退 • 中生代衰退期,而软体动物却大发展 • 新生代,腕足动物面貌己接近现代
都有分布,但以海生为主。生活方式:复杂多样,,基本生活方式为正常底栖 、足丝附着和深埋穴居三种。
双壳纲
软体动物门 头足纲 ( CephalopodaCephalopoda))
• • • • 是软体动物门中发育最完善、最高级的一个纲������ 全部海生、食肉动物、海底爬行或水中游泳������ 两侧对称,头、眼发育、位于前方,中央有口。 腕的一部分环列于口周围,用于捕食;另一部分则靠近头部的腹 侧,构成排水漏斗,是独特的运动器官。������ • 鳃呼吸������ 四鳃:具外壳������ 二鳃:具内壳或无壳
• 地史分布 :始现于晚寒武世,早古生 代全为鹦鹉 螺类,晚古生代到中生代 菊石较为繁盛,尤其中 生代被称为 菊石的时代 ,白垩纪末菊石绝灭,新 生代以内壳类繁盛为特征
菊石
角石
生活方式及形态
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
门类最庞大,占现生动物的85%,如虾、蜘蛛、蚊子、苍蝇等 ������ 生态领域极广,几乎遍布所有生态领域,部分寄生������ 体节愈合成头、胸、腹或头、胸、尾三部分,附肢分节������ 体披甲壳或厚皮,几丁质或磷酸钙质,脱壳生长 • 全部海生,生活方式多种多样
• • • • • ������ ������ ������ ������ ������ Didymograptus对笔石O1-2 Sinograptus中国笔石O1 Climacograptus栅笔石O1-S1 Monograptus单笔石S1-D1 Rastrites耙笔石S1
• ������
������
2、地层的接触关系
1)、地层划分的概念 • 按照地层的各种属性(如岩性、化石、接触关系等)把剖面上的地 层划分为大小不同的单位称为地层的划分。
3、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多 重 地 层 划 分
• 2)、地层对比的概念 • 将划分好的地层单位与邻近的或远距离的各个剖面做比较,论证它 们在地层特征和层位上是否相当。 (1)野外直接追溯对比:在野外 根据露头从一个剖面追索到另一 个剖面; (2)岩石相似性对比:根据岩性 特征,如岩层的颜色、成分、结 构和构造的相似性来建立对比关 系; (3)古生物对比:论证地层中所 含化石内容和生物地层位置的相 当 (4)地质事件对比:同一地质事 件在等时性方面是可以对比的。 例如地球磁场极性倒转、小星体 对地球的撞击和全球性冰川等。 (5)同位素年龄对比:放射性衰 变 (6)地震地层对比
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中国贵州瓮安新元古代陡山沱组磷酸盐化动物胚胎化石
湖北三峡庙河新元古代陡山沱组页岩中 的宏体藻类化石(直立崆岭藻)
中国天津蓟县中元古界团山子组(距今约16亿年)叠层石
(一) 原生动物门筳类
筳是单细胞动物,属原生动物门 筳个体很小 0.5—3.5mm 。生活在浅海海底,形 状似纺锤,灰岩中保存最多, 最早出现在C1后期,二迭纪末期全部灭绝, C、P的重要标准化石。
代表性化石:
• • • • • • • Lingula舌形贝Cam-Rec. ������ Sinorthis中国正形贝O1 ������ Yangtzeella扬子贝O1 ������ Dictyoclostus网格长身贝C-P ������ Yunnanellina小云南贝D3 ������ Cyrtospirifer弓石燕D3 ������ Stringocephalus鹗头贝D2
实体化石——硅化木
山西保德扒楼沟山西组
大同鹊山
地大化石林
第二节 地层的地质意义
1 岩层与地层 岩层:在野外或矿井中,人们常常见到一层层叠置的岩石,
通常称为岩层; 地层:通常为某一地质时期所形成的岩层; 特点:地质时代 所含矿产 新老关系 地层层序律: 在正常情况下, 岩层的顺序总是上 新下老。
地史分布: :
寒武纪至二叠纪 最繁盛期:寒武纪,占统治地 退居次要:奥陶纪,不占统治地位 急剧衰退:志留纪至二叠纪,只留少数类别 绝灭:二叠纪末
代表化石:
• • • • • • Ptychagnostus褶纹球接子Cam2 ������ Redlichia莱德利基虫Cam2 ������ Drepanura蝙蝠虫Cam31 ������ Shantungaspis山东盾壳虫Cam13 ������ Damesella德氏虫Cam23 ������ Coronocephalus王冠虫S2 ������ Nankinolithus南京三瘤虫O3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
水螅纲钵 水母纲、 珊瑚纲
珊瑚类
腔肠动物门中较高级的一个纲, 生活方式: 海生底栖固着动物,多数生 活在温暖清澈的浅海带,水 温 不 低 于 20℃ 。 珊 瑚 的 软 体—珊瑚虫,珊瑚虫分泌的 钙质骨骼叫珊瑚体。其化石 就是珊瑚体石化而成。 根据触手、隔膜的数目、排列方 式及骨骼特征分为:四射珊瑚 亚纲 , 横板珊瑚亚纲 , 六射珊 瑚亚纲,八射珊瑚亚纲 代表化石 四射珊瑚亚纲 Tachylasma速壁珊瑚C-P Hexagonaria六方珊瑚D2-3 Kueichouphyllum贵州珊瑚C13 Lithostrotion石柱珊瑚C1 Wentzellophyllum似文采尔珊瑚 P2 横板珊瑚亚纲 ������ Favosites蜂巢珊瑚S-D2 • ������ Halysites链珊瑚O2-S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
壳形:两辫壳一般相互对称、大小相等;每瓣壳本身前后一般不对称
;固着、躺卧、漂游生活者壳形变异
地史分布 :
∈1→O↑→D→Mz↑→现全盛 淡 水 ∈1 最早出现 O 繁盛 D 淡水类出现 Mz 大发展 E2 始新世~现在 全盛
生活环境: 生活领域广,赤道至两极,潮间至5800m,由咸化海到淡水湖
古植物学(Paleobotany)
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菌藻植物阶段������ ������ Ar –S , 全部水生,无器官分化,丝状藻→叶状藻 早期维管植物阶段 D1--2,,植物开始登陆 • 以原蕨植物为主,并有原始的石松、节蕨和前 裸子植物门植物。仅在滨海暖湿低地生长 蕨类植物阶段 • D3 –P 2。以蕨类植物(石松、节蕨、真蕨)为主,一些裸子植物的早期类型 (种子蕨、科达)也十分常见 • D3 -C1就形成了晚古生代植物群面貌 • C-P植物极度繁盛,是全球重要聚煤期 裸子植物阶段 • P3 --K1,,以裸子植物(苏铁、银杏、松柏)最为繁盛,部分真蕨也十分发育 P3 –T 2气候干旱,中生代植物开始发育 T3 --K1植物极盛,重要的聚煤期 被子植物阶段 K2 --Rec., 被子植物植物界中占绝对统治地位 第三纪是全球成煤期 第四纪冰期后形成当代的植物群面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