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江大校办〔2012〕48号一、培养目标(一)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二)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需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培养年限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具体学制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确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三、课程及学分要求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学术报告2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
(一)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学位课和选修课。
公共课为必选课,学位课和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学术背景和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进行选课。
三类课程学分要求如下:1.公共课7学分:硕士英语3学分、专业英语1学分、政治课3学分。
2.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0学分。
3.选修课学分根据总学分要求确定。
(二)入学前为大专学历的研究生,须补修2~4门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三)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在论文研究阶段,须结合论文至少作两次学术交流报告(含开题报告),并提交书面材料,经导师考核合格后,计2学分。
(四)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教学工作能力的一个环节,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内容由导师及所在学院研究、安排。
教学实践环节结束后,研究生本人应提交总结报告,经指导教师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一)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在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导师应加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在研究生入学两周内,根据培养目标及专业具体情况,初步制定培养实施方案。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黑体小二)一、学科专业简介(黑体小四)(宋体五号)简单介绍专业的发展状况、学术地位、主要研究方向、师资队伍、实验条件、主要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学科优势等内容。
二、培养目标(黑体小四)(宋体五号)根据教育部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在我校培养目标基本要求(附后)的基础上,结合各学位点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补充。
一方面对研究生在思想品德、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独立工作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要求,另一方面要体现本学位点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和特色。
(300字以内)我校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努力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2. 掌握本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撰写科技论文,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4. 身心健康三、研究方向(黑体小四)1、(宋体五号)2、3、四、学习年限(黑体小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得超过5年。
(宋体五号)五、培养方式(黑体小四)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发挥本院各学科的整体优势。
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及身体健康,通过言传身教,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同步提高。
(宋体五号)各学位点可在此基础上修改、补充。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黑体小四)课程分学位课、非学位课两部分,除课程学习外还安排有实践环节部分。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
其中公共必修课为全校通开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由学生结合学科研究方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要求学位课总学分不少于17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
2024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2024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学术基础、较高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相关应用研究的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基础: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2.学术素养:具有扎实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具备较高的学术道德观念和学术规范,能够正确处理学术伦理和学术标准问题。
3.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本专业领域能够开展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研究工作。
4.教学能力:具备较好的教学能力,能够承担本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5.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二、培养方案1.课程学习:按照学校和学院的相关规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
课程内容包括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选修课程。
研究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课程选择,并通过考试或评价获得相应的学分。
2.科研研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进行一定的科研研究。
研究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具体的科研课题或项目进行研究,完成学术论文的撰写和提交。
导师将对学术论文进行评审和答辩,并根据学术论文的质量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学位授予建议。
3.学术交流: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研究生需要参加学术报告会、学术论坛、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与其他学者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研究生还可以参与科研项目组的学术研究工作,进行团队合作和学术合作。
4.实践教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参与一定的实践教学工作。
研究生需要参与本专业的实验室工作、实习实训、教学实践等实践性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和提高实践能力。
研究生还可以选择参与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科研合作和工程实践等实践性工作。
5.学位论文: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撰写一篇学位论文,并提交学院进行评审和答辩。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一、学科名称、代码学科名称:结构工程学科代码:081402二、学科简介结构工程学科在我校最早招收本科生,也是首批招收硕士生的学科点之一,隶属于土木建筑学院,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4400多人。
结构工程于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土木工程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7年获批江西省首个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8年获批江西省首个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并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
现已形成了“本-硕-博”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结构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带头人陈梦成教授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江西省主要学术技术带头人”。
学科另拥有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西省首届青年科学家”、“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师”多人。
全职教师近30人,其中博士10人,研究生导师18人。
目前学科在研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横向课题30余项,团队成员近5年获省部级奖励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近40篇。
本领域研究方向稳定,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突出,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坚定的理想与信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明礼诚信,身心健康;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教学、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3、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培养目标,这就像是在大海中找到了航行的方向。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学术领域深耕细作,培养独立思考、创新研究的能力。
具体来说,我们要培养的是:1.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宽广的学术视野。
2.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1.必修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术英语、科研方法论等,这些课程为研究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等,以培养研究生深厚的专业知识。
3.选修课:包括跨学科课程、研究方法论课程、实践性课程等,旨在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实践能力。
4.实践环节:设置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使研究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实践能力。
三、师资队伍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领军人物。
2.实施导师责任制,每位导师负责指导若干名研究生,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3.加强导师与学生的交流,定期举办学术沙龙、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四、学术交流1.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
2.建立学术交流平台,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与研究生面对面交流。
3.开展学术竞赛、学术论文评选等活动,激发研究生的学术热情。
五、考核评价1.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注重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2.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成果评价体系,鼓励研究生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3.定期对研究生进行综合评价,对表现优秀的研究生给予奖励,对存在问题的研究生进行帮扶。
六、就业指导1.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帮助研究生了解就业市场,提高就业竞争力。
2.建立就业信息库,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
3.搭建就业平台,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研究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希望每一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都能在这个方案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价值。
某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某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某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进学术圈子,成为一名学者或研究人员。
而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某大学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不仅涉及到研究生自身的要求和课程设置,还关系到研究生未来的学术发展与前途。
一、培养目标某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他们在未来能够胜任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技术开发、学术交流等领域的工作职责。
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在未来能够成为所在领域的标杆和领袖。
二、招生计划和入学要求该学校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一般每年招收10-20名,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
入学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科学历:应聘者应当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较高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考研英语成绩不少于70分;(2)研究兴趣:应聘者应当具有较强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潜力,表现出对所报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浓厚兴趣;(3)英语水平:应聘者应当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英文文献、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4)其它条件:应聘者应当身体健康,无违法犯罪记录,无严重心理和精神障碍。
三、培养年限及课程需求该学校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4年,其中1-2年课程学习,2-3年研究实践,1-2年学位论文写作。
该学制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执行。
在课程学习方面,研究生需要修满一定的总学分,其中包括学术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研究生论文等课程。
学术必修课主要涉及哲学、方法论、研究生职业道德等方面;专业必修课主要涉及所在学科领域关键理论和技术,选修课由研究生自主选择和申请,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
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
学
一、概述
学科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培养方案旨在为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精准学科教学,从而实现其学术能力的有效提升。
本培养方案围绕学科教学的内容、目标、资源配置和评价制度等方面,对2024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全面梳理。
二、培养目标
学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包括:
1、培养学生对教育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以及具备良好的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等;
3、培养学生具备研究型学习思维及能力,以及积极参与到教育研究中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习得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开展完整的教育课题、发表文章和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教育学科知识:从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及发展趋势,到
各个学科的重要理论及实践运用,学科涵盖系统性地学习教育学基本理论,熟悉教育学基础知识;
2、英语能力:培养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具备英语应用能力,通过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训练,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工商管理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1202一级学科名称:工商管理二级学科代码:120201二级学科名称:会计学二级学科代码:120202二级学科名称:企业管理二级学科代码:120204二级学科名称:技术经济及管理一、学科简介工商管理学科是研究赢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该学科是学校“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已有二级硕士点三个:会计学(2003年)、企业管理(2003年)、技术经济及管理(2005年),拥有一个省级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科以船舶制造、现代物流及技术流通领域的管理理论、方法、应用问题为基本面向,在研究的对象、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
学科团队承担并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省部级和横向合作科技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和教学教研成果。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硕士生应具备必要的经济学、管理学、数学、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科基本理论与知识,并熟练所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与学术前沿,具有继续学习与提高的基础与能力,具有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管理技术方法对赢利组织系统构建与运作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能力。
三、学制在校学习期限为2.5年。
五、课程设置六、学科相关规定在学位论文答辩前须在核心或统计源及以上期刊发表(含被正式录用的论文,凭录用通知和版面费收据确定)或被ISTP、EI、SCI、CSSCI收录(含源刊或源会议)1篇与所研究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
硕士生撰写的学术论文,投稿前应经导师审阅同意。
论文的署名由硕士生与导师根据具体情况协商确定,硕士生应为所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或第二作者;在硕士生为第二作者时,第一作者应为导师。
武汉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筑学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3)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遵守我国宪法、法律和研究生行为准则,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1.掌握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掌握建筑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可胜任本学科领域较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
4.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建筑历史与理论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3.建筑技术科学三、学制、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毕业总学分不低于29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5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9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
四、课程设置五、实践环节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是提高研究生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践环节分为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
专业实践包括教学辅导、建筑测绘、专业调查等。
社会实践活动可采取“助教、助管、助研”形式等,包括参与导师组织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区域发展规划制订、行业发展咨询等活动课题研究;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
参加实践的学生需写出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2学分。
在职硕士研究生可免修部分实践环节,不记学分,所缺学分必须通过选修课程补齐。
六、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实际情况和参加研究工作,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审核后确定学位论文题目。
选题报告通过后记1个必修环节学分。
1.选题原则①硕士学位论文应选择对国民经济有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并具有先进性,以使研究生的工作尽可能接近建筑学科前沿或我国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②课题的分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要根据实验条件、计算条件、科研条件等实际情况,选定适当的课题,以使研究生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名称、代码学科名称: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代码:081404二、学科简介本学科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以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流体力学为理论基础,主要培养人工环境控制及其设备工程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室内环境控制技术;制冷空调设备及系统节能技术;建筑节能;制冷与热泵新技术;两相流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
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国家级、省部级、厅级科学技术基金及其他企业合作开发项目。
三、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坚定的理想与信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明礼诚信,身心健康;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在本专业领域内的实际问题,具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教学、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3、至少要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与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4、毕业后适于到高校、科研院所、建筑设计院、相关工程公司及有关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技术研发等工作。
四、培养方式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发挥本院各学科的整体优势。
导师(组)应注重研究生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学位论文等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及身体健康,通过言传身教,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同步提高。
在本培养方案基础上,研究生与导师协商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按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中期筛选考核,并在提交答辩申请前完成所有实践环节;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学位论文开题、进行学位论文相关课题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
硕士培养方案正文部分
硕士培养方案部分一、培养目标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本方案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和学科前沿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培养原则2.强化基础,注重实践。
注重学科基础理论学习,加强实践环节,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
3.突出特色,创新发展。
根据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生。
4.严格管理,优质服务。
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提高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
三、培养模式1.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1)课程设置: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
公共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数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根据学科特点设置。
(2)学术训练:研究生需参加导师指定的学术活动,如学术讲座、研讨会等,以提高学术素养。
2.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1)课程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
公共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数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根据专业特点设置。
(2)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需参加实习、实践等活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3)职业素养教育:研究生需参加职业素养教育课程,提高职业素养。
四、培养过程1.导师选拔与配备(1)导师队伍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60%。
(2)导师应具有博士学位或相当学术水平。
(3)导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
2.课程学习研究生课程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公共课学习,第二阶段为专业课程学习。
研究生应按照培养方案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
3.学术活动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导师指定的学术活动,如学术讲座、研讨会等。
学术活动记录将作为研究生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4.实践环节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参加实习、实践等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环节成绩将计入研究生综合评价。
5.学位论文五、培养质量保障1.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
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江大校办〔2012〕48号一、培养目标(一)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二)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需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培养年限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具体学制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确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三、课程及学分要求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学术报告2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
(一)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学位课和选修课。
公共课为必选课,学位课和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学术背景和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进行选课。
三类课程学分要求如下:1.公共课7学分:硕士英语3学分、专业英语1学分、政治课3学分。
2.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0学分。
3.选修课学分根据总学分要求确定。
(二)入学前为大专学历的研究生,须补修2~4门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三)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在论文研究阶段,须结合论文至少作两次学术交流报告(含开题报告),并提交书面材料,经导师考核合格后,计2学分。
(四)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教学工作能力的一个环节,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内容由导师及所在学院研究、安排。
教学实践环节结束后,研究生本人应提交总结报告,经指导教师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一)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在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导师应加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在研究生入学两周内,根据培养目标及专业具体情况,初步制定培养实施方案。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培养方案学院名称(公章):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学院分管院长签章:二○一一年九月目录一、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理论物理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5)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9)3.凝聚态物理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3)4.光学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7)5.无线电物理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6.光学工程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3)7.物理电子学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6)8.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0)9.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4)10.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38)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1.理论物理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42)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58)3.凝聚态物理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76)4.光学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97)5.无线电物理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102)6.光学工程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113)7.物理电子学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119)8.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126)9.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146)10.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168)注:1.“xxx”指本学院一级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名称,可根据本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实际专业数自行添加或删减。
2.目录中“1”、“5”等页码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编辑、修改。
理论物理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201)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论物理专业专门人才。
上师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硕士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一、培养目标上海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科研训练和职业规划。
采用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学术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研究水平。
三、课程设置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科研训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
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关课程,拓宽知识面和技能。
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验、社会实践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科研训练学生需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完成相关的研究任务和实验操作。
学生需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达到毕业要求。
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提升学术水平和交流能力。
五、职业规划学生需了解行业动态和职业需求,制定个人职业规划。
学校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服务,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
六、奖学金与学费学生可享受国家、学校和企业的奖学金,具体金额根据政策规定和申请条件确定。
学费根据专业和学制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金额在学校官网公布。
七、毕业要求学生需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任务,达到毕业要求。
学生需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八、附则本培养方案由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定并解释。
本培养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变动,以学校官网公布为准。
机械工程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硕士培养方案(0802)一、培养目旳1.掌握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旳世界观,坚持党旳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遵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旳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掌握本学科坚实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旳专业知识,可胜任本学科领域较高层次旳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纯熟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
4.具有健康旳体质与良好旳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 机械设计及理论2. 机械构造与强度3. 机械电子工程4. 机械系统仿真与诊断技术5. 现代钻采机械设计6. 新能源汽车7. 材料制造装备与控制技术三、学习年限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1年,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毕培养计划中旳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规定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环节三大部分,学术型硕士硕士应修最低总学分34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非学位课不低于13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
本专业课程设置见附表。
1.非学位课由指导教师和硕士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旳规定和研究方向旳需要,以及硕士原有旳基础和专长、爱好共同确定,给硕士留有充足旳选修灵活性,鼓励硕士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硕士知识面,培养他们旳适应能力。
导师应布置20篇以上旳外文文献资料让硕士阅读,并做到有检查,有考核。
2.补修本科生课程重要是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专业录取旳硕士生,除完毕培养方案规定旳学位课、非学位课外,还应补修该专业本科阶段旳主干课程3门,不记学分,但有科目和成绩规定。
若应补修而未补修或补修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入硕士生论文撰写及答辩。
五、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含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1)学术活动1学分。
硕士生应至少参与5次院(系)及以上级别学术会议,每次0.1学分。
必须在院(系)及以上级别学术会议上至少做一次学术汇报,每次0.5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名称、代码
学科名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学科代码:082303
二、学科简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交通规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决策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通过对交通系统的综合规划与评价、对交通运营过程的科学管理,优化交通系统资源配置,协调交通供需关系,保持交通可持续发展,实现客货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目的。
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是我校主干专业“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原隶属于经济管理学院和“企业管理”专业一并招生,2006年,学校层面上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批准为博士点授权一级学科,2016年院系调整,本学科调整至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9 人,其中正教授6 人,副教授7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具备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学校办学行业特色最明显、师资力量强的专业之一。
目前,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和横向课题10余项。
拥有“轨道交通实验中心”和“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并和铁路总公司、各铁路局以及江西省交通运输部门、轨道交通集团、公交总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学科是我校江西省高水平学科、重点学科、特殊学科和双一流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的二级学科,也是江西省地方交通和铁路行业发展的重要智库之一。
三、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坚定的理想与信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明礼诚信,身心健康;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教学、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3、熟练地掌握现代系统优化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理论,适应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拥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综合素质强,为以后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及其相关领域的生产组织、运营管理、规划设计、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发挥本院各学科的整体优势,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省部级科研平台“轨道交通实验中心”、“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和院级研究所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学习、学术交流的环境。
导师(组)应注重研究生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学位论文等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及身体健康,通过言传身教,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同步提高。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到科研工作与生产实际,熟悉本学科发展前沿的新概念、新设计、新技术、新方法,充分了解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五、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轨道交通运输
主要面向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运营管理等方面研究;
2、道路运输(含城市交通)
主要面向道路网络(含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3、交通运输系统优化
主要面向铁路、公路以及城市交通等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相关环节的优
化研究;
4、运输经济
主要面向交通(含高铁)运输指标分析和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的
研究;
5、智能交通(含交通安全)
主要面向现代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在交通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
研究
六、修业年限
1、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不超过5年,无特殊情况不得延期毕业。
2、对于学习成绩和科研情况表现特别优秀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可申请半年或一年提前毕业。
七、课程设置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术型)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八、学分要求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和必修环节实行学分制。
学分的基本要求是:总学分不少于53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9学分(学位课不低于19学分,非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8学分,学位论文16学分。
第一外国语选修的语种应同硕士生入学考试的语种相同。
硕士英语实行免修制度,申请免修条件:
(1)TOEFL成绩85分以上,2年内有效;
(2)IELTS成绩6.5分以上,2年内有效;
(3)GRE成绩320分以上(新),5年内有效;
(4)国家英语6级CET6考试500分以上;
(5)本科或硕士阶段或英语专业学位或毕业证书。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环节,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应包括中期考核、开题报告、预答辩、查重检测、论文评阅和答辩等环节:1、中期考核
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应提交中期考核报告,由学院组织专业审核小组进行审查,对考核和审查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2、论文选题
进入学位论文阶段,硕士研究生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可以根据参与的科研项目或研究课题确定学位论文的题目,或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以及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先进水平的工程实际问题,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面上。
3、开题报告
开题前应按要求完成不少于6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的文献阅读,并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的研究成果、进度安排等;
开题报告必须在专业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
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
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对报告人所选课题的创新性和
可行性重点进行论证,对研究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并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
小组开题未通过的,由学院组织进行公开开题。
4、预答辩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研究进度应按预定的时间进度有序进行;
在第六学期初,应由学院组织一次预答辩,对研究生提交学位论文的规范性、采用理论和技术的先进性、和研究成果的正确性、以及论文是否达到学位论文的有关要求进行审查。
对审查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的下一阶段。
审查小组应由3-5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
5、查重检测
学位论文评阅前,应依据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暂行规定》进行学位论文查重检测。
6、论文评阅和答辩
学位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学位论文应有2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评阅,指导教师不得担任自己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阅人;
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指导教师不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主席必须是校外具有高级职称的本学科或行业的专家担任;
论文答辩工作由各专业统一组织。
十、学位授予
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并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由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员会依据《华东交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条例》讨论,做出是否批准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