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优质课教案比赛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教案
1. 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教育幼儿珍惜和保护空气资源。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袋、杯子、水、吸管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气球,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特征,引发幼儿对空气的好奇心。
2. 探索空气:(1)教师向幼儿演示用吸管吹气使气球膨胀,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力量。
(2)幼儿用吸管尝试吹气球,体验空气的作用。
3. 寻找空气:(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找空气”游戏,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空气无处不在。
(2)幼儿分组进行“塑料袋捕捉空气”实验,观察塑料袋的变化,探讨空气的特性。
4. 空气的重要性:(1)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幼儿了解空气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
(2)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空气,倡导环保意识。
四、活动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巩固对空气的认识。
2. 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1. 家庭作业:请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保护空气”的实践活动,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活动室布置“空气主题”展示区,展示幼儿绘画、手工等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空气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形成。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搜集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活动延伸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特点。
2. 引导幼儿发现空气无处不在,并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教学方法、互动引导等。
2. 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如兴趣、参与度等。
3. 教学效果的评价,如幼儿对空气的认识程度、保护意识的形成等。
九、教学拓展1. 开展“空气污染”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2. 组织幼儿参观环保设施,如净化站、风力发电等,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特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存在: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空气是无形的,但确实存在的。
2. 空气的特性: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空气的特性,如无色、无味、无形状等。
3. 空气的作用:让幼儿了解空气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如供给我们呼吸、使植物生长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袋、水杯、吸管等。
2. 环境:宽敞的活动室,确保幼儿可以自由操作教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空气的存在,如“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空气有什么特点?”等。
2. 基本部分:(1)让幼儿用气球、塑料袋等教具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作用,如吹气球、鼓掌实验等。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空气的特性,如无色、无味、无形状等。
(3)让幼儿通过吸管喝水、吹灭蜡烛等实验,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3. 拓展部分:让幼儿讨论空气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如供给我们呼吸、使植物生长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空气的认识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搜集幼儿在讨论中的发言,分析他们对空气作用的理解。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难点:让幼儿深入理解空气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
七、教学方法:1. 实物演示法:通过吹气球、鼓掌实验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空气的存在。
2. 引导发现法: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3. 小组讨论法:让幼儿在小组内讨论空气的作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空气的存在,如“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空气有什么特点?”等。
2. 基本部分:(1)让幼儿用气球、塑料袋等教具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作用,如吹气球、鼓掌实验等。
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聚焦在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这一主题,依据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科学”展开,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空气概念、特性以及空气在日常生活中重要性。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空气存在,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空气概念,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
2. 使学生认识到空气重要性,明白空气在我们生活中作用。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概念和特性,以及空气在日常生活中作用。
难点:如何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空气存在,理解空气抽象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漏斗、滤纸、胶带等。
2. 学具:每组一个空气泵、两个气球、两个塑料瓶、一个漏斗、滤纸若干、胶带若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吹气球”比赛,引导学生思考:为什气球会鼓起来?让学生初步感知空气存在。
2. 例题讲解(1)展示空气泵,讲解空气概念和特性。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空气存在,如:将漏斗倒扣在水中,观察气泡产生。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塑料瓶、滤纸制作“空气探测器”,观察空气流动现象。
(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利用空气?六、板书设计1. 大找空气2. 小(1)空气概念(2)空气特性(3)空气作用(4)生活中空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你所知道空气特性。
(2)举例说明空气在生活中应用。
(3)设计一个简单空气流动实验。
2. 答案:(1)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气体。
(2)如:吸、吹气球、风等。
(3)示例:用漏斗、滤纸制作简易风车,放在通风处观察风车转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空气存在,提高学生对空气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避免直接给出答案。
2. 拓展延伸:(1)课后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资料,解空气污染原因和防治措施。
《寻找空气》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寻找空气》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2.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实验的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2.学会运用实验方法寻找空气。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幼儿理解空气是无形的。
2.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空气的存在。
四、教学准备1.教具:气球、塑料袋、吸管、水、玻璃杯。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保证幼儿活动空间。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气球,请幼儿观察并说出气球的名称。
(2)教师提问:“气球里有什么?”引导幼儿思考。
2.讲解空气的基本特性(1)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无形等。
(2)教师通过举例,让幼儿了解空气的用途,如呼吸、吹气球等。
3.实验一:寻找空气(1)教师出示塑料袋,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塑料袋的名称。
(2)教师演示将塑料袋放在空气中,让幼儿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3)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塑料袋里有什么吗?”引导幼儿思考。
(4)教师讲解实验原理,让幼儿了解空气是无形的。
4.实验二:空气的重量(1)教师准备两个玻璃杯,一个装有水,一个空着。
(2)教师将吸管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吸管的变化。
(3)教师提问:“吸管里的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引导幼儿思考。
(4)教师讲解实验原理,让幼儿了解空气的重量。
5.实验三:空气的传递(1)教师将气球吹满,然后放气,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
(2)教师提问:“气球里的空气去哪里了?”引导幼儿思考。
(3)教师讲解实验原理,让幼儿了解空气的传递。
(2)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关于空气的现象?”(3)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空气的基本特性的掌握情况。
2.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幼儿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
3.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合作、分享等良好品质。
七、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
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教案
一、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特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袋、杯子、水、吸管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空气的存在,例如:“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在哪里?”2. 实验一:气球找空气a.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气球,让幼儿猜测气球内的空气从哪里来。
b. 教师进行实验,将气球内的空气放出,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形,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3. 实验二:塑料袋找空气a.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塑料袋,让幼儿猜测塑料袋内的空气从哪里来。
b. 教师进行实验,将塑料袋内的空气挤出,让幼儿观察塑料袋的变形,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4. 实验三:杯子找空气a.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杯子,让幼儿猜测杯子内的空气从哪里来。
b. 教师进行实验,将杯子倒扣在桌面上,用吸管将杯子内的空气吸出,让幼儿观察杯子的变化,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5. 实验四:水找空气a.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杯水,让幼儿猜测水中是否有空气。
b. 教师进行实验,将吸管插入水中,用吸管将水中的空气吸出,让幼儿观察吸管的变化,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确认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帮助幼儿在家中进行类似实验,巩固幼儿对空气的认识。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活动室中创设“空气主题”墙面,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空气。
3. 科学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其他关于空气的探索活动,如“空气污染”、“空气净化”等。
六、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幼儿的安全,特别是进行实验时,要注意使用物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参与情况,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表达。
大班科学找空气教案(精选4篇)
大班科学找空气教案(精选4篇)大班科学找空气篇1活动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的存在;2、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进行积极探索。
活动过程(一)导入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
(空气)2、(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对了。
)那么,你觉得空气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呢,它在哪里?3、是的,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那么,你能把空气找出来吗?说说你的办法。
(二)第一次尝试:找空气1、介绍材料自由找这里有许多东西(逐一介绍),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去试一试吧,想到的办法越多越好。
2、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找空气的,找到了没有?3、过渡:大家真会想办法动脑筋,陈老师也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第二次尝试:纸团会不会湿1、教师演示将纸团塞进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并让幼儿猜猜杯里的纸团会不会湿,然后垂直提起杯子,让幼儿观察纸团有没有湿。
2、讨论:纸团为什么不会湿?(辅助问题: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3、小结:原来杯子里装满了空气,水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再次示范,请幼儿仔细观察实验操作方法。
5、幼儿操作。
(操作前先说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张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个塑料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里操作)6、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请失败的孩子上来演示一下,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
)(四)第三次尝试:空气搬家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位子。
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你们尝试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实验。
2、师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目的和方法:取两只杯子,其中一只装满水,将空杯和装水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然后想办法让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去。
《找空气》教案(通用3篇)
《找空气》教案(通用3篇)《找空气》篇1活动目标: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初步掌握做前思,多试试才知道的科学理念。
活动准备:1、袋子人手一个,气球,纸袋子,瓶子,吸管每组一份;2、教室二维图一张,记号笔;活动过程:一、猜一猜,揭示空气的存在。
1、出示食品袋,正面看、反面看,拎高看、张开袋口直接朝里看,自问自答地:里面有东西吗?2、回应幼儿的跟从与参与:边说“到底有没有”边慢慢收紧袋口。
让幼儿判断。
3、针对幼儿不同看法采用不同的回应策略:对a:让其拍拍、捏捏鼓着的袋子。
对b:有什么?什么样?揭示“空气”这个词:或顺应幼儿,或告知幼儿。
二、找一找,抓一抓,进一步感受空气的无所不在。
1、幼儿找空气、捉空气“你认为还有空气吗?哪里有?”“到底有没有,试试才知道。
”交代要求:到你认为有的地方去找、去捉。
听到提醒就上位。
2、交流:①个别交流:捉到了吗?在哪捉到的?②集体交流:并在空间图上作标注。
师:通过试试,现在来看看,哪里有空气?③期间,穿插对“空气会流动”特性的关注。
请两名抓到和没有抓到空气的孩子上来演示,同他们动作的差异中发现“如果手不抓紧空气就会从袋子里跑出去一部分”,感知空气的流动性。
三、做一做、玩一玩,进一步感知空气的流动性。
介绍操作要求师: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在流动的时候还会发出声音呢,想想看你有什么办法让这些材料里的空气发出声音。
幼儿操作。
引导幼儿通过挤一挤、吹一吹的方法,让操作材料发出声音。
分享结果,教师小结。
①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瓶子发出声音的?(吹一吹)猜猜是哪里的空气流动起来发出声音的?(瓶子里的空气)你有什么办法证明是瓶子里面的空气在流动,而不是瓶子外面的空气在流动?(引导幼儿朝着瓶子外面和瓶口吹起来证明。
)②师:你是怎么让气球发出声音的?(幼儿示范放出气球的气)这又是哪里空气在发出声音?③师:这个纸袋子能发出声音吗,你是什么做的?(引导幼儿用力将袋子压扁)为什么会发出“嘭”的一声?师小结: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实验发现空气在很快流动起来的时候就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比赛
获奖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找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与性质。
2、初步确立做前思、多试试才知道的科学意识。
【活动准备】
1、大号食品袋若干:数量多于幼儿数,透明度越高越好,事先应至少打开过一次。
2、教具:活动室的二维图一张,红色水笔1支~3支。
【活动过程】
一、猜猜、说说,引发第一次认知冲突。
1、用言行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参与。
教师拿出一个食品袋,自顾自地正面看、反面看、拎高看、张开袋口朝里看……当幼儿忍不住要问时,抛出问题:袋子里面有东西吗?
(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孩子会回答“没有”,极个别的孩子会说“有”,是“气”“空气”。
)
2、回应幼儿。
教师一边问“到底有没有”。
一边慢慢收紧袋口,让幼儿判断。
(刚才回答“没有”的孩子会出现分化,他们中的大多数会改变初衷,相信袋子里有东西。
)
3、针对幼儿不同的看法,教师采用不同的回应。
比如,让还是认为袋子里没有东西的孩子拍拍、捏捏鼓着的袋子;让认为有东西的孩子说说“里面是什么”。
4、揭示词语:空气。
(至此,孩子初步感知到空气的存在与“空气是看不见的”这—性质,他们的第一次认知冲突得以解决。
)
二、找找、捉捉,引发第二、第三次认知冲突。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找空气》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找空气》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特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索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袋、杯子、吸管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 探索空气:a) 教师出示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形状,探讨气球饱满的原因。
b) 幼儿尝试用手挤压气球,感受气球的弹性,进一步理解空气的作用。
c)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空气在哪里?空气有什么特点?3. 寻找空气:a) 教师分发塑料袋,让幼儿蒙住头,尝试用塑料袋收集空气。
b)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体验,分享寻找空气的方法。
c) 教师总结:空气是无形的,我们无法看到、摸到,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感受到它的存在。
4. 实验验证:a) 教师出示杯子,引导幼儿观察杯子倒扣在水中不湿的现象。
b) 幼儿尝试解释原因,理解空气的压力。
c)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5. 吸管吹气:a) 教师分发吸管,让幼儿尝试用吸管吹气,观察吸管的运动。
b) 幼儿交流自己的体验,探讨吸管吹气的原理。
c) 教师总结:空气流动可以产生力量,吸管吹气是利用空气流动的原理。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活动室设置空气主题墙面,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空气的知识。
3. 科学探索: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空气相关的科学实验,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五、活动反思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空气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幼儿在实验和操作活动中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家长反馈和幼儿的表现,了解活动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空气的认识和应用。
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教案经过优化后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材《找空气》。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探索空气的性质以及学习如何保护空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理解空气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空气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难点: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以及如何保护空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袋、水杯、蜡烛等。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个塑料袋、一个水杯、一支蜡烛。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空气,尝试用手抓住空气,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
2. 实验一:让学生用气球吹气,感受空气的力量。
3. 实验二:让学生用塑料袋装空气,观察塑料袋的变化,探讨空气的流动性。
4. 实验三:让学生用水杯倒扣在水里,观察水杯里的空气,探讨空气的溶解性。
5. 实验四:让学生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空气的变化,探讨空气与火焰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
如何保护空气:爱护环境、减少污染。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尝试用气球、塑料袋、水杯等工具,观察家里的空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以及如何保护空气。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环保局,了解环保工作者的日常工作,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开展校园绿化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为校园增添绿色,提高空气质量。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找空气》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袋、杯子、水、吸管等。
2. 环境准备:安静、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幼儿观察和操作。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的空气,引导幼儿思考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2. 实验一:气球找空气①向幼儿展示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形状和颜色。
②将气球吹胀,提问:“气球里的东西是什么?”让幼儿猜测并得出结论。
③讨论:气球里的东西在哪里?它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气味?3. 实验二:塑料袋找空气①向幼儿展示塑料袋,让幼儿观察塑料袋的形状和颜色。
②将塑料袋撑开,提问:“塑料袋里的东西是什么?”让幼儿猜测并得出结论。
③讨论:塑料袋里的东西在哪里?它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气味?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实验,如用吸管吸空气等。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的自然角设置“空气展示区”,展示与空气相关的物品和图片。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和鼓励幼儿,让幼儿充分参与活动。
2. 在讨论环节,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活动延伸环节,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家庭和园所的互动,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六、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袋、杯子、水、吸管等。
2. 环境准备:安静、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幼儿观察和操作。
七、活动过程4. 实验三:杯子找空气①向幼儿展示杯子,让幼儿观察杯子的形状和颜色。
②将杯子倒扣在桌子上,提问:“杯子里的东西是什么?”让幼儿猜测并得出结论。
③讨论:杯子里的东西在哪里?它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气味?5. 实验四:水杯找空气①向幼儿展示装有水的杯子,让幼儿观察杯子的形状和颜色。
②将吸管插入水中,提问:“吸管里的东西是什么?”让幼儿猜测并得出结论。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空气》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空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找空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知道空气是无处不在的,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孩子们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空气的无形、无色、无味的特点。
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杯子、花瓶等。
学具:每组一个空气泵、几个气球、若干塑料瓶、杯子、花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气球里有什么吗?”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讲解,让孩子们了解空气是无形、无色、无味的。
(2)展示空气泵,让孩子们观察空气泵工作时的现象,感受空气的存在。
3. 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每组想办法找出空气的存在,并记录下来。
(2)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发现。
4. 教学活动(1)空气的力量:让孩子们用空气泵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2)空气的流动:让孩子们观察风吹动时,树叶、纸张等物体的变化。
(2)提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空气?”六、板书设计1. 主题:找空气2. 内容:(1)空气是无形、无色、无味的。
(2)空气的存在:气球、风等。
(3)保护空气,从我做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身边的空气,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家人。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能较好地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但部分孩子在保护空气方面意识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2)进行科学小实验,进一步探索空气的奥秘。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找空气》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找空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空气在哪里”。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认识和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感知空气的存在,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科学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表达分享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难点:通过实验操作,使幼儿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罐、气球、塑料瓶、水、沙子、纸巾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空气罐、气球、塑料瓶、水、沙子、纸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空气,提问:“空气在哪里?我们怎么知道空气的存在?”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展示空气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空气的特征。
b.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3. 随堂练习(5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用塑料瓶、气球等材料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存在。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b. 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和发现。
5. 板书设计(5分钟)a. 在黑板上画出空气罐、气球等图示,标注空气的基本特性。
b.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强调重点内容。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空气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在家中或户外寻找空气的存在,记录下来。
2. 答案:a. 空气在气球里,使气球鼓起来。
b. 空气在塑料瓶中,可以让我们吹动瓶中的水。
c. 空气在我们的周围,让我们呼吸。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认识和感知空气的存在,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a.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空气现象,如风、云、雨等。
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教案(1)
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找空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基本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空气的存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知道空气的存在。
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是无形、无色、无味的,并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空气的存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玻璃杯、卫生纸、橡皮泥、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个空气泵、气球、塑料瓶、玻璃杯、卫生纸、橡皮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空气泵吹气球,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家知道气球里有什么吗?为什么气球会鼓起来呢?”2. 讲解空气的概念(5分钟)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3. 实验探究(10分钟)(1)教师演示:将塑料瓶放入水中,观察瓶子是否会沉入水底,引导幼儿思考原因。
(2)分组实验: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玻璃杯倒扣在水中,观察水是否会进入杯中,讨论为什么水进不去。
4. 例题讲解(5分钟)以空气泵吹气球为例,讲解空气使气球鼓起来的原理。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用空气泵吹气球,观察气球鼓起来的过程,并讨论空气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大《找空气》2. 副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3. 实验结果:水不会进入倒扣的玻璃杯中,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内的空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空气答案:空气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如:吹气球、呼吸、风等。
2. 作业题目:为什么水不会进入倒扣的玻璃杯中?答案: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内的空间,使水无法进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探究、例题讲解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空气的存在和基本特性。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空气》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空气》一、教学内容《找空气》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五册第二章《身边的科学》,本节课主要包括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以及空气的作用三方面内容。
详细内容涉及:1. 通过实践情景让孩子们感受到空气的存在;2. 认识空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无重量等;3. 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空气的存在,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
3. 增强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无形的空气及其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吹风机、气球、塑料瓶、沙子、水、纸张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吹风机、一个气球、一个塑料瓶、一把沙子、一杯水、一张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吹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引导幼儿思考:气球为什么能变大?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吹风机、塑料瓶、沙子、水等教具,让幼儿亲身体验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操作学具,观察并讨论空气的性质。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呼吸、吹风、飞行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找空气》2. 板书内容:空气的存在:吹风机、气球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重量空气的作用:呼吸、吹风、飞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你能说出空气的三个性质吗?(2)请举例说明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1)无色、无味、无重量。
(2)如呼吸、吹风、飞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空气性质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找空气》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找空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找空气》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特性;通过实践活动,探索空气的用途;学习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能通过实践操作,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流动和压力现象。
3. 培养幼儿关注环境、保护空气质量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空气是无形、无色、无味的,以及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空瓶、塑料袋、风车、吹风机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吹起来的气球,引发幼儿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气球里有什么吗?”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讲解空气的概念,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a. 把空瓶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瓶子是否会倒。
然后,用塑料袋装满空气,放入瓶子中,让幼儿观察瓶子是否会立起来。
b. 让幼儿用吹风机吹风车,观察风车的转动,感受空气的流动。
3. 随堂练习a. 让幼儿用气球和空瓶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现象。
b. 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空气,培养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
2. 空气的作用:让我们呼吸、让物体浮起来、产生风力等。
3. 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空气。
答案:幼儿可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对空气的想象。
2.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空气污染现象,并说明如何防治。
答案:幼儿可从身边的环境出发,如焚烧垃圾、汽车尾气等,提出减少污染、保护空气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空气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践操作中,部分幼儿对空气的压力现象理解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找空气》
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找空气》一、教学内容《找空气》是大班科学活动的内容,主要围绕“空气”这一主题展开。
本节课涉及的教材章节为《身边的科学》中的“空气在哪里”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空气的概念、空气的存在形式、空气的用途以及如何保护空气。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无处不在的,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2. 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空气的存在及作用。
3. 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爱护空气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空气的概念,掌握空气的存在形式。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感受空气的作用,培养保护空气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沙子、水、滤网等。
2. 学具:每人一个塑料瓶、气球、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空气的兴趣。
(2)提出问题:“气球里面有什么?”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1)讲解空气的概念,让幼儿了解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2)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存在。
4. 知识巩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空气的用途。
(2)让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空气的用途,如呼吸、吹气球等。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空气在哪里?2. 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无处不在3. 空气的用途:呼吸、吹气球等4. 保护空气:植树造林、减少污染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空气污染现象,并思考如何改善。
2. 答案:如焚烧垃圾、工厂排放等,改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开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培养了幼儿保护空气的意识。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空气,了解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实践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启发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理解空气的概念:空气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帮助幼儿建立起空气的形象化认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空气》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空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概念和特性,学习如何找到空气;2.探究空气与人类生存的关系,认识空气的重要性;3.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1.学习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了解空气与生命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空气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用一段小视频让学生对空气产生一定的兴趣。
2. 学习活动(1)学习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特性1.老师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问:“空气是什么?”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空气的基本概念。
2.老师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特性,包括气体的“无形、无色、无味、可压缩、均匀分布等”。
(2)探究空气与生命的关系1.老师给学生分发小袋子,让学生将袋内的空气倒出来;2.老师向学生介绍人类生命离不开空气,让学生感受一下自己是否需要“呼吸空气”。
3. 实验探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实验:1.通过烧一根蜡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蜡烛燃烧时需要空气的参与;2.通过用气球装满水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占据率”。
4. 总结反思老师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我们在实验中学到了什么?2.通过此次学习,你对空气有哪些新的认识?四、教学反思此次公开课教案内容简单明了,严密有序。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空气在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和实验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空气与生命的关系。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活动,让课堂更加丰富有趣,使学生更加喜爱科学。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找空气》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找空气》一、活动目标1.了解空气的特征,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2.通过实验,发现空气的存在,感受空气的流动。
3.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发现空气的存在,感受空气的流动。
难点:理解空气的特征和性质。
三、活动准备1.教具:气球、塑料袋、漏斗、水杯、吸管、剪刀、透明胶带。
2.实验材料:水、食盐、糖、沙子、泥土。
3.课件:空气的图片、实验动画。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充满空气的气球,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形状和大小。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气球里面装的是什么吗?(二)探索空气的特征1.教师展示一个空塑料袋,让幼儿观察塑料袋的形状。
师:这个塑料袋里面有什么?为什么是平平的?2.教师演示将空气吹入塑料袋,让幼儿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师:现在塑料袋里面有什么?它为什么会鼓起来?(三)实验:找空气1.教师将塑料袋绑在幼儿的腰上,让幼儿跑动,感受空气的流动。
师:你们在跑动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空气的流动?空气在哪里?3.教师演示用吸管将水杯中的水吸走,让幼儿观察水杯中的空气。
师:水杯里的水为什么会被吸走?这是因为空气的压力。
(四)空气的用途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空气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空气的用途。
师:空气有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离不开空气?(五)实验:空气的重量1.教师准备两个相同大小的塑料袋,一个装满空气,一个不装空气。
师:这两个塑料袋,哪个更重?为什么?2.幼儿通过称重,发现装满空气的塑料袋更重。
2.教师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共同探讨空气的其他性质和用途。
3.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家里的空气,观察空气的流动。
五、活动延伸1.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空气实验,观察空气的流动和变化。
2.到户外感受大自然中的空气,了解空气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
重难点补充:一、活动重点1.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2.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感受空气的流动和存在。
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空气》
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空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周围物质》中第三节《空气》,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空气存在、解空气性质以及空气在日常生活中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和认识空气存在,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气体。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探究欲望。
3. 使幼儿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重要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感知空气存在,解空气性质。
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重要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塑料袋、气球、瓶子、水、纸巾、风车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领幼儿去操场上,拿着透明塑料袋,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着是什?里面有什?”引导幼儿观察塑料袋内空气。
2. 例题讲解(10分钟)回到教室,我展示一个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内空气。
通过讲解,让幼儿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气体,并让幼儿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空气。
3. 随堂练习(5分钟)我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画纸和彩笔,让他们画出自己心中空气,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4. 讲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重要性(5分钟)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幼儿解空气对生物和自然环境重要性,引导幼儿养成保护环境意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1)空气有什作用?(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空气?六、板书设计1. 主题:找空气2. 内容:(1)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气体(2)空气在我们生活中重要性(3)保护空气,从我做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空气,并描述它作用。
答案示例:我心中空气是蓝色,它像一片云朵,可以让我们吸,让植物生长,还可以帮助风车转动。
2. 课后拓展:让幼儿观察家里植物,解空气对植物生长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感知和认识空气,达到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找空气》优质课教案比赛公开课获奖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找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与性质。
2、初步确立做前思、多试试才知道的科学意识。
【活动准备】
1、大号食品袋若干:数量多于幼儿数,透明度越高越好,事先应至少打开过一次。
2、教具:活动室的二维图一张,红色水笔1支~3支。
【活动过程】
一、猜猜、说说,引发第一次认知冲突。
1、用言行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参与。
教师拿出一个食品袋,自顾自地正面看、反面看、拎高看、张开袋口朝里看……当幼儿忍不住要问时,抛出问题:袋子里面有东西吗?
(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孩子会回答“没有”,极个别的孩子会说“有”,是“气”“空气”。
)
2、回应幼儿。
教师一边问“到底有没有”。
一边慢慢收紧袋口,让幼儿判断。
(刚才回答“没有”的孩子会出现分化,他们中的大多数会改变初衷,相信袋子里有东西。
)
3、针对幼儿不同的看法,教师采用不同的回应。
比如,让还是认为袋子里没有东西的孩子拍拍、捏捏鼓着的袋子;让认为有东西的孩子说说“里面是什么”。
4、揭示词语:空气。
(至此,孩子初步感知到空气的存在与“空气是看不见的”这—性质,他们的第一次认知冲突得以解决。
)
二、找找、捉捉,引发第二、第三次认知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