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自主 有效合作 适度探究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自主、探究、合作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自主、探究、合作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自主、探究、合作的有效性如何让数学真正走进孩子的童年生活,提高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合作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就来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1.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去探究。

面对探究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进行大胆猜想,再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进行验证,得出正确结论。

在探究中鼓励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巧妙地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反思、不断调整。

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

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发挥人的潜能,施展他们的个性。

如:教学《春游中的数学》时,以“春游”为主线,围绕着“去多少人→租多少辆车→用多少钱”等问题。

通过研究春游中的一个个数学问题,使学生自觉产生求知的欲望。

学生开始思考春游前应考虑哪些问题,通过激烈的小组讨论,汇报小组的活动方案。

在租车问题上最合理,注意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优秀方案。

结果有的小组是通过观察和猜想,有的小组则是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到了新方案。

这样,不同的策略解决相同的问题,学生不仅在“创造”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而且拥有的将是一种“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质疑探索”的科学精神。

如教学《圆的认识》后,笔者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

有的小组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

这样学生的参与潜能得到施展和提高。

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课程主要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一过程能顺利地开展,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学生的主体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学起来,合作性地学起来,探究性地学起来。

就目前而言,我们现在现行的中小学教程,也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达到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标签: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一、借助课堂教学,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

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可持续发展。

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

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世纪,不会自主学习的人将无异于文盲。

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应该从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播的场所转变为师生生命活力、生命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的精彩舞台,应该转变为学生在接受知识本身的同时体验了获得知识的乐趣、学会了获得知识的方法的过程。

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那么我们将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呢?(一)营造问题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学生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才会自觉地去学习,才有求知的愿望,从而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所谓的“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

在问题提出之后,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他们克服依赖老师的心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索、主动探求知识。

另外,教师可以学生制定自学目标,学生也可以为自己制订自学目标,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注意自己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进步,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研究的方式来提高学科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下面是一些在科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自主研究1. 设计启发式问题:在科学课堂中引入启发式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规律。

2. 提供选择权:给予学生选择不同的实验、研究或项目,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3. 提供资源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工具,让他们能够独立进行研究和实践。

同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掌握科学概念。

合作研究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究。

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实验、调查或项目。

通过合作研究,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知识,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批判性对话: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对话,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证据。

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科学概念,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互助研究: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支持,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互助研究的氛围。

学生可以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共同进步和提高。

探究研究1. 设计探究性活动:通过设计探究性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和理解科学概念。

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实践和实验: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实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问题解决: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来研究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研究,通过解决问题来研究和掌握科学概念。

通过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科学教学,主动构建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同时尊重学生的选择和独立性。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当今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这些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的过程,学生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因此我们应改变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

切实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一、充分自主自主学习是建立在教育终身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等教育观上的教育策略,其实质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潜能,促进学习过程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自主学习要突出学生自我的“主人意识”、“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也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亲身去做,并且是自己愿意去做,不是被迫的。

那么该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呢?1、关注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关注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能置学生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确课堂需要掌握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从而更利于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使学生有方向,有“奔头”。

例如,在教学《登山》这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再说说收获,然后就出示老师写好的本课所要掌握的问题:“列宁几次登山?怎么登的?走什么路?……”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时就有明确的方向。

2、关注学习过程,创设主动探索空间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尽可能让学生有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外部的操作活动逐渐内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课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看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乌鸦喝到水,学生通过实践,得到了很多种方法,但觉得在当时最好的办法还是乌鸦想出的办法。

“自主·合作·探究”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强调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获取和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的策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在“自主、合作、探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在学习一篇课文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启发问题,让学生在分享讨论中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课堂上也可以进行一些小游戏或者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赋予学生自主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灵活设置,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在阅读活动中,可以提供多种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后进行分享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促进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注重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

在写作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创作,通过互相讨论、互相修改,提高写作质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提倡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具有探究精神,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基本理念,就必须真正明确它们的内涵。

第一,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第二,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第三,探究,就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一、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自主即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精神愉悦,并发展其坚毅、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1.抓重点学。

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山的那边》一诗,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一次失败的经历,从而引导学习主体探索、进取、尝试,克服困难,不怕挫折,树立坚定的信念。

2.给时间学。

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前,先请学生把“导读”默读一遍,再指名读一遍,要求学生在默读和听读期间注意这篇“导读”告诉了我们什么,最后请学生回答。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通过自读、自想、自说,加深了对导读提示的理解,居高临下地把握了将要学习的五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无形中渗透了学习这组课文要注意的几点要求,使学生学习新的课文时,既心中有数、有目标,又轻松、自动,可化难为易、化深为浅。

3.放权利学。

在七年级上册《斑羚飞渡》一文的教学中,我有意用没有表情的语调朗读第九自然段,然后让学生来评价,做小老师,让学生把教师当作“对手”,可用课文中的语句,或用有表情的朗读来指出教师的不足,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积极自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随着主体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高涨,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更为落实。

因此,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解要宽容引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原则与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原则与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原则与策略本课题以实验研究为主,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研究原则: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以下原则:1、全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身心潜能。

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民主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搭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3、探究性原则:创设探究情境,努力营造探究气氛,提供探究契机,点燃思维火花,培养创新意识。

4、合作性原则:充分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研究模式与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强烈。

”《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正符合儿童的这种心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此,当前数学教学的着眼点是要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动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掌握各种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还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最大可能地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我作了三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自主·合作·探究”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教育理念,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下面,将就自主、合作、探究三方面,分别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自主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课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够自主、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开设校内外比赛、组织文学朗诵、剧本演出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独立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化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组织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1. 倡导开展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倡导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彼此分享、互相帮助,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合作文学创作、共同宣读文章等活动,引导学生分享学习资源,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微笑友善、文明礼貌。

2. 创建合作学习氛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创建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帮助学生以平等、互帮互助的方式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鼓励学生相互辅导,共同解决问题,倡导师生互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指导和学习体验。

三、探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倡导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探究并理解学科知识。

教师可以开设探究式学习课程,探究语文中的各类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提高其思维语文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

2. 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或知识点的疑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辨和自我探究,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达到在研究的过程中发掘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目的,使其在探索中自我建构,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充分自主 有效合作 适度探究

充分自主  有效合作  适度探究

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赤壁之战》教学体会《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成为我们实现课程改革的必究之路。

今天我讲了《赤壁之战》,我想结合这一课的教学谈谈对这一理念的初浅认识。

《赤壁之战》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有关情节改写的。

全文按“曹军南犯——火烧战船——曹军大败”事情发展顺序记叙,脉络清晰,语言通俗,但蕴含于字里行间的道理却很深刻。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1、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2、学会文中的生字、积累新词;3、了解周瑜以少胜多的原因;4、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事情的经过和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

难点是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特点设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充分地自主,体现自主学习的基础性1、自觉的学习意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意识要靠教师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

可采用语言激趣、情景激趣、谜语故事、问题悬念等教学方法。

《赤壁之战》选自《三国演义》,开课前我巧用VCD光盘,再现电视剧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及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图像。

用音乐及图像渲染气氛,激起学生想知道战斗场面的情绪。

这叫情景激趣。

第二课时一开始时,我又采用的是悬念激趣法,如: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后,让学生谈谈我们已知道什么,我们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在已知战争原因的基础上迫切想知道战争经过与结果,这样就把学生坐等教师讲授的被动心理状态一下子就变成了想主动了解的欲望。

自觉学习意识被唤醒,这是上好一课的基础。

2、足够的学习时间。

当学生想了解课文战争的经过与结果的时候,他们很想自己去读、去想,自己从中获得某方面的满足,这是学生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去读,有时间去想、去问,甚至讨论。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介入度的把握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介入度的把握
第二 , 专题 展示 部分 教师 的穿 插介 入— —趁 热打 铁 。学
案的设计是展Leabharlann 的关键。 教师选择的专题必须是围绕课标要 求,突出重点和难点 , 体现历史教学 的三维 目标 , 紧密贴近
学生 的 已知知识 。
穿插 的时机把握。教师在课堂中会遇到学生的很多 问 题,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每个小组会有很多问题 , 教师应该
3 . 小结部分 教 师的介 入—— 升华
简单总结本课课标完成情况 ,回顾知识框架 。 表扬表现 好的同学和小组 , 给予加分。给那些表现还不算好的同学或 小组给予建议或点评 让他们有兴趣做得更好 。 教育是一 门艺术 , 而把握新课堂环境下教师 的介入度就 是对这一句话最好 的践行。要想真正抓住教育爱心 的本质 ,
学园 l X U E Y U A N
2 0 1 4 年 第4期
“ 自主 、合作 、探究"学 习中教 师介入 度的把握
张 健 内蒙古乌 兰浩特 市第五 中学
伴随着新课改 “ 自主 、 合作 、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历 史课堂教学中经历着由摸索——践行— 夯实的过程。 “ 充分 自主、有效合作 、 适度探究”的学习方式 , 对学生素质 的全 面发展有积极意义 , 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喜欢历史但讨厌 历史课的现象 ; 改变了传统学 习方法中学生的依赖性 , 养成 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 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 利于培养学生健康 的心理和健全 的人格 ; 学生既有成功的喜悦 , 也有不成功的 挫折与反思 , 从而获得人生体验,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促 进学生全面成长 ; 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 创造和追求真理 的科学精神 ,因而 , 它是能彰显人性化教学光芒的一种教学
角 色转 换要 求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理念。

这种理念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本理念的诠释,更是对课堂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提升,尤其是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充分自主,引导发现建构主义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知识的意义建构。

这种建构依赖于学习者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取代完成的,只能由学生本人主动建构。

充分自主是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在学习中充分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一)充分自读充分自读就是让学生在读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的过程。

所以,教师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课文读对、读顺、读好,这是意义建构的前提和基础。

然后,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读不懂的要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合作交流。

第三是勾画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

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拔,对自读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

特别是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培植。

(二)充分质疑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

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要求学生提问不要重复)。

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

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

对“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几点认识

对“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几点认识

对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几点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 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丁研究、勤丁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乂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因此,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丁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善丁积极思考,敢丁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丁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1、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问,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初中历史课堂如何进行自主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如何进行自主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如何进行自主探究教学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

“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自主、合作与交流,使之成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自觉学习,主动参与,才可能积极思考、探索。

本人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体会,在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有以下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其求新探索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认识、判断、推理、概括等综合能力,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8课“明清帝国专制统治”一课时,在讲到“皇权高度膨胀”时,我先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历史上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的发展概况:秦始皇时:确立皇帝称号,建立三公等;汉武帝时: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监察制度等;隋唐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宋朝: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元朝:行省制度,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明清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并提出问题:明清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代未曾出现过的?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得出“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同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这一历史认识,从而得到启示:专制会使社会落后,民主才能促使社会进步。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你认为政府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呢?这个问题可促使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举一反三。

充分自主 有效合作 适度探究

充分自主 有效合作 适度探究

的兴趣 , 因此 , 供学生 学 习的动作技 能难度要适 当。 学生围绕 动作技能
展 开 探 索 , 要 最 大 限 度 地 唤 醒 认 “ 知一 行 为 ” 结构 中原 有 的知 识 经 验 ,
通 过 自主 探 索 , 寻 求 动 作 技 能 解 决
的方 案。 探 究虽 然 要看 结果 , 但 更 要
注 重过程 , 要看这 一 过程 学生的思
维 水平 是 否 得 到提 高 , 行 为能力是
否 பைடு நூலகம் 到发展 。
适度求异 。
在 学 j-
-
>
探 究过 程 中,
教 师应鼓励 学生从身体 、 心 理 、 社会
适 应等不 同 的角度进行 思 维 , 启迪 智
慧 , 多维 度 、 全 方位 地 去 探 究 , 去 追





j-
>
活动
让 学生积极参与, 体验快乐; 四 要鼓
励 学生选择适合 自己的学 习项 目和
方 式进行 实践体验 , 尊重 学生 的选 择 , 满足 学生的愿望 , 鼓 励 学生根据 自己的特长 , 用 自己的方 式去解决 技术 、 技能上 的 问题 , 让 学生的个 性 、 技术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出充 足 的 “ 模 仿一 探 索一 合 作 ” 的实
践 时间 , 把 所 学 的技术 、 技 能弄通 、 弄 顺 、 弄 对 、 弄 好 , 并 在 大 脑 中初 步 进行有效的排列组 合 , 这 是 动作 学 习 的前提 和基础 ; 二 要让 学生在初
步感知所 学技术 、 技能后 , 对衔接不 好 或 完不 成 的技 术环 节进 行 主 动思
及技术重 点难点而 又 有一 定 外延性

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

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播放八国联军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许多问题: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

如学《桂林山水》一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出示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学生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就一下子陶醉在桂林山水的优美景色中了,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

如上一年级的《画》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画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自己想象出诗中的景物,然后画成一副美丽的画进行比赛,看谁画的画最好,评选出班级中的小画家。

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四、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

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

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要适时适度

“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要适时适度

“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要适时适度摘要: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任何有利的尝试都是可取的,无定法。

不可用同一标尺丈量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也不可用同一砝码去称量每一节语文课。

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适度,恰当运用才会真正放出异彩。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课堂教学适时适度“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多种多样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炸开了花,以往沉闷的毫无生机的一言堂现在都红红火火地沸沸扬扬起来,学生们似乎真的解放了手脚,张扬了个性。

从热热闹闹的场面中走出来,冷却头脑后,记忆中留下的东西是“安静”的课堂多,还是“热闹”的课堂多?大家正在实践中思考,探究这个问题。

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情趣不可能永远都是高涨的,这就要求老师根据课堂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教学思路,不断的进行刺激与反馈,让学生满怀热情与兴趣的参与课堂学习,不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于创造的快乐。

合作探究的目的就是把学生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将个体自主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全体共有的成果,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课堂上运用得好无异于如虎添翼,让大家在愉快的合作中感受接受知识的快乐。

这样的民主化教学就不再是原来的“安静”的一言堂了。

但是,如果运用不好的话,极有可能流于形式。

我们看到了有些合作学习只是东拉西扯,甚或是嬉闹、说笑,混乱过后,教师又缺乏适时适度的引导,致使合作学习走向放任自流的境地。

其实,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用,也不是每堂课都能用。

“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在此并没有“寿终正寝”,指导学生与自主学习该是一对孪生的姐妹。

适时适度的应用好“自主、合作、探究”这件新式武器,会让教学效果这个“的”命中率更高。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运用好课堂教学这个学习的主阵地,组织好大家开动脑筋,活跃思维,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充分自主·自由合作·适度探究

充分自主·自由合作·适度探究

---------------------------------------------------------------最新资料推荐------------------------------------------------------ 充分自主·自由合作·适度探究充分自主自由合作适度探究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汕头市实验学校陈海珊一提到学历史,许多人很自然地就把它和背书联系在一起,认为学习历史知识就是死记硬背一些人名、地名、事件等,只要记忆力好,历史学科就能轻松地学好。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历史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史实,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运用知识、迁移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而许多人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主要跟我们历史学科的传统学习方式有关。

杜威将传统学习方式称为静听课程。

在传统的历史教育中,由于过分突出接受与掌握,强调知识与技能,冷落了发现与探究,忽视了情感与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静听状态,他们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也就难怪不少人会把历史学习理解为背多分。

但是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创新与发明创造如雪崩般涌现,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无论生存还是发展,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都将是未来人的通行证,这种按照传统学习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 / 9已经迫在眉睫。

可喜的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一方面已经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围绕以人为本的原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标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培养个性、表现个性、发展个性的过程。

实施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但是究竟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充分自主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理念。

这种理念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然而,老师们在实践这一理念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自主不充分,合作效益低下,探究过细、过繁,教师引导不力等现象。

10月上旬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就“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学习方式。

细细寻思,这不仅是对《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本理念的诠释,更是对课堂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提升,尤其是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充分自主引导发现建构主义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知识的意义建构。

这种建构依赖于学习者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取代完成的,只能由学生本人主动建构。

充分自主是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在学习中充分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课堂自始自终应在学生充分自主的平台上运作。

1、充分自读充分自读就是让学生在读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的过程。

所以,教师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课文读对、读顺、读好,这是意义建构的前提和基础。

然后,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读不懂的要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合作交流。

第三是勾画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

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拔,对自读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

特别是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培植。

2、充分质疑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

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要求学生提问不要重复)。

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

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

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又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由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

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进一步启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有效合作引导共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不单纯指个人意义的建构,更要借助于反复的协商,即与他人进行广泛的互动,进行资源共享,达成一致或共同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学习者之间的争论、交流、协商能促成他们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使学习者超越简单的纯粹个人化的建构,达成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率高的较少,很多只是流于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生有机组合起来研究或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的不多,即使有效益也欠佳,所以有效合作势在必行。

1、有效组合有效合作,首先必须有效组合。

①在小组建构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冲动。

②推荐并培训好组长,小组成员分好工。

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兼噪音控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

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以上角色并积极参与交流。

③对研究内容和方式都要进行有效安排和选择,使之合理和最佳。

如特级教师盛新风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一段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想当军事家的同学给这段话画张军阵图;想当文学家的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想当播音员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想当小导游的试着讲解这威武雄壮的军阵。

这样小组成员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2、有效互动讨论和对话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是获得有效知识意义建构的重要方法。

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地展开的,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
地参与到讨论中来,积极地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广泛的对话。

但讨论和对话不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机械的不需思考的问答,而是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学习者基于自已的经验所产生的不同建构之间的相互碰撞;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师生双方都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

三、适度探究引导发展事实上自读、质疑、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学生不同形式的探究,他们在不同层面上充分利用新旧经验的互动,主动达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

但如果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那么探究会变得高不可攀,悬而无味,意义建构也如海市蜃楼。

1、适度研读在学生充分自读、质疑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疏理问题以后,往往把一些信息量大、触及文本重点、难点而又有一定思维强度的问题作为研读专题。

或自读感悟,或小组互动,或全班合作。

教育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身心发展包括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

这些问题的提出就当立足“最近发展区”,依靠儿童正在成熟的身心机能,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独立思考后有了正确的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

这种情感反过来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此,供学生研读的问题难度要适当,以达到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境界。

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研读,要最大限度地唤醒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探究虽要看结果,但更注重过程。

看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否得到提高,语言能力是否得到发展,人文内涵是否得到熏陶和感染。

所以在研读过程中,师生大可不必死抠章句,强生分别,以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

这种“研读”抑制了学生潜在的联觉本能和创造冲动,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活力。

语文教学要求适度研读,回归作品欣赏、阅读理解的固有真义。

2、适度求异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一个,所以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启迪智慧,多维度、多方位去探究、去追求与众不同的答案。

面对学生学习的多元反应,教师要善于引导,因为学生的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

他们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

但若教师为追求与众不同,一味地包容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置文本的价值取向于不顾,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正确的引导,那易导致课文潜在的人文精神的失落。

因此,笔者以为求异不宜过多、过滥,贵为适度,这个度如何把握,关键要看是否有价值,是否有利于促进课堂目标(预设的和生成性的)的达成。

否则教学不就变得本末倒置了吗?“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是对《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进一步明晰,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充分自主是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基础和前提。

有效合作是促进充分自主、适度探究的形式和途径。

适度探究是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的目的,三位一体,互为促进。

(312300)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郑百苗(0575)28333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