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流动儿童这一群体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他们跟随父母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面临着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和诸多挑战。

其中,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流动儿童通常指的是那些在义务教育阶段,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由于生活的变动,他们在心理上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流动儿童面临的首要心理问题之一是环境适应困难。

从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不同的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都可能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和同学,也可能给他们带来压力和不安。

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这些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缺乏稳定的社交关系也是流动儿童常见的心理困扰。

在流动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不断地失去原来的朋友,而在新的环境中又难以迅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这种社交关系的断裂和不稳定,容易让他们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没有可以倾诉和依靠的朋友,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会变得更加封闭,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流动儿童在教育方面也常常面临困境,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他们可能无法享受到与当地儿童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在入学、升学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障碍,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也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同时,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往往相对较差,可能无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外辅导,导致他们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产生差距,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也是影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流动家庭的父母通常工作较为繁忙,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

而且,流动家庭在经济上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父母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这些情绪也会传递给孩子,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此外,由于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观念的限制,可能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时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

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

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结构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这一社会现象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产生。

这些儿童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其中网络成瘾问题尤为突出。

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行为问题,正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引导,更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他们可能通过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方式寻求情感寄托和认同,久而久之形成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和身体健康,更对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心理健康方面,网络成瘾可能导致儿童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甚至引发自卑、孤独等心理障碍。

人际关系方面,过度依赖网络的儿童往往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难以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加剧了其社会适应困难。

关注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网络成瘾现状,探究其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于预防和干预儿童网络成瘾、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网络成瘾现状,探讨其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关联,为相关研究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1. 留守与流动儿童的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留守与流动儿童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

这些儿童的成长环境往往与常规家庭存在差异,他们或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长期留守家乡,或与父母一起迁徙至城市生活学习,成为流动儿童。

留守儿童的父母多因生计所迫,长期在外务工,导致孩子们只能与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共同生活。

他们缺乏父母的直接关爱和陪伴,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往往感到孤独和无助。

而流动儿童虽然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由于频繁更换生活环境和学校,他们往往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这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流动儿童,他们都面临着诸多共同的困境。

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儿童的早期家庭环境对其身心健康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身心健康、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三个方面来探讨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一、身心健康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健康情感变化,从而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其次,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塑造也十分重要。

一个父母关注儿童的生活习惯,注重科学饮食和规律作息的家庭环境,能够使儿童更好地锻炼身体、维持身心健康。

此外,亲子互动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样具有积极影响。

家庭环境是否有良好的亲子交流、温馨和睦是决定儿童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学习能力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学习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是直接影响儿童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首先,父母的教育程度会影响对儿童教育的认识和教育方法的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观点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

其次,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会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优质的学习器材等,从而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社交能力家庭环境对儿童的社交能力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为儿童提供安全、温暖和亲密的人际关系,帮助儿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心和理解能够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分享意识和团队意识,这对于儿童社交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家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亲近自然环境能够提高儿童的社会意识、环保意识等社会技能,为儿童未来的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起来,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论是身心健康、学习能力还是社交能力,家庭环境都是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家庭环境的塑造,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良好家庭环境,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多。

流动儿童是指那些随父母或监护人离开户籍所在地,在流入地生活和学习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心理健康发展问题尤为突出。

流动儿童常常面临着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从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周围的一切都截然不同。

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和同学、新的生活习惯,这些都需要他们去适应。

在这个适应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

他们离开了曾经的朋友和熟悉的社交圈子,在新的环境中难以迅速建立起稳定的人际关系。

这种社交上的断裂和重建,对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考验。

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也可能存在不稳定因素。

父母为了生计可能会工作繁忙,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

有些家庭甚至可能因为经济压力而频繁搬家,导致孩子无法获得稳定的生活空间。

同时,父母自身可能也面临着在城市中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这些压力有时会不自觉地传递给孩子,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是流动儿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流入地,他们可能无法享受到与本地儿童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可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从而产生挫败感和自卑心理。

流动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还可能面临身份认同的困扰。

他们既不属于家乡,又不完全融入流入地,这种“夹心”的状态容易让他们产生迷茫和失落感。

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城市的陌生感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在心理上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

为了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当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时,父母也要注意自身情绪的调节,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学校也应该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老师要了解流动儿童的特殊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流动儿童的自我效能感

流动儿童的自我效能感

流动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跟随父母离开家乡,在不同的城市间流动,他们被称为流动儿童。

这些孩子面临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等诸多挑战,而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效能感,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对于流动儿童而言,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流动儿童在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障碍。

他们可能因为口音、穿着或者生活习惯的不同而感到与周围格格不入,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会削弱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和社交活动时,缺乏自信,不敢尝试。

比如,在课堂上,他们可能不敢主动发言,害怕被同学嘲笑;在参加课外活动时,也可能因为担心表现不好而退缩。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是影响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流动的性质,他们可能无法在一个稳定的学校接受连贯的教育,频繁的转学让他们难以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进度。

而且,一些流入地的学校可能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相对薄弱,这使得流动儿童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增多。

当他们在学习上遭遇挫折,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时,很容易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降低自我效能感。

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流动家庭通常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父母为了生计可能会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情感支持。

此外,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者在孩子表现不佳时采取批评、指责的教育方式,也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流动儿童面临的困境,还应该看到他们身上的潜力和可能性。

许多流动儿童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努力适应新环境,积极学习,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急救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急救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急救在繁华都市的角落里,在城乡结合部的出租屋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跟随父母的脚步,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他们被称为流动儿童。

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其中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生活环境的不稳定、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社会融入的困难等诸多因素,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常常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

流动儿童在心理上可能会产生自卑、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难以建立起稳定的人际关系,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在学校里,可能会因为学习成绩不如本地孩子而感到自卑,或者因为口音、穿着等方面的差异而受到同学的歧视和排斥。

在家里,父母为了生计奔波忙碌,往往无暇顾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心理引导。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为这些孩子提供心理健康急救呢?首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乐观的榜样。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表现出坚强和勇敢,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其次,学校也应该承担起关爱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责任。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孩子们提供心理辅导和帮助。

教师要关注流动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关心和鼓励。

在班级中,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促进流动儿童与本地孩子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爱。

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社会各界也应该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贡献力量。

社区可以开展一些针对流动儿童的关爱活动,如举办兴趣班、组织志愿者辅导功课等。

公益组织可以为流动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媒体要加强对流动儿童问题的关注和报道,引导社会公众关心和关爱这一群体,营造一个包容、友善的社会环境。

流动儿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流动儿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流动儿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一、流动儿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 家庭背景复杂流动儿童的家庭背景通常比较复杂,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有的甚至没有固定的住所。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1.2 教育资源不均衡流动儿童往往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教育资源。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实际上,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难。

比如,有些地方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有些地方则过度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

1.3 生活条件差流动儿童的生活条件往往比较差。

他们可能住在破旧的棚户区,没有基本的生活设施,如洗手间、淋浴等。

他们的饮食也很难保证营养均衡,容易导致健康问题。

二、流动儿童工作中的困难2.1 社会歧视由于流动儿童的家庭背景和生活条件较差,他们在社会中很容易受到歧视。

这种歧视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机会受到限制。

2.2 缺乏专业人才从事流动儿童工作的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素质。

这不仅体现在对流动儿童问题的了解程度上,还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上。

很多工作人员缺乏耐心和爱心,无法真正关心和帮助这些孩子。

2.3 资金投入不足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流动儿童工作,但实际投入的资金仍然不足。

这导致了很多地区和机构在开展流动儿童工作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三、如何解决流动儿童工作中的问题与困难?3.1 完善政策体系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流动儿童工作的投入,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和生活机会。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政策的监督和执行,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3.2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从事流动儿童工作的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爱心。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关心和帮助这些孩子,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3.3 增加社会关注度我们应该加大对流动儿童问题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

流动儿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流动儿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流动儿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流动儿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一场充满挑战的爱心接力在这个繁华的社会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就是我们口中的“流动儿童”。

他们随父母在城市间奔波,为了生活而努力。

他们的成长之路却并不平坦,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难。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场充满挑战的爱心接力吧!一、家庭环境的影响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往往不稳定,父母忙碌于工作,缺乏关爱和教育。

这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比如,有些孩子会因为家庭原因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

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城乡、地区之间,教育资源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流动儿童往往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上处于劣势地位。

而且,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他们在学习上也容易出现问题。

三、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家庭和学校的压力,流动儿童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自卑,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严重的影响。

四、社会融入的困难流动儿童在城市中生活,面临着如何融入社会的难题。

他们可能会因为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感到孤独和排斥。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他们在求职、交友等方面也会遇到很多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与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流动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比如,可以设立专门的流动儿童学校,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家庭和学校也要承担起培养流动儿童的责任。

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学校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流动儿童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我们看到他们时,不妨伸出援手,给予关爱和鼓励;当我们听到他们的故事时,不要吝惜赞美和肯定。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_白春玉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_白春玉

作者单位:1.沈阳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34;2沈阳市和平区中小学保健所;3.沈阳市砂山四校作者简介:白春玉(1964-),女,朝鲜族,辽宁沈阳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儿童心理卫生及健康教育。

·调查报告与分析·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白春玉1,张迪1,顾国家2,杨旭3摘要:目的了解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辽宁省沈阳市4所学校的858名流动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研究对象进行家庭环境调查。

结果流动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学习焦虑最常见,发生率为48.50%;健康组与不健康组的家庭环境不同,不健康组儿童家庭的亲密度(6.61ʃ2.29)分、组织性(4.95ʃ1.86)分均低于健康组的(7.16ʃ1.92)、(5.31ʃ1.76)分,而矛盾性得分为(3.06ʃ2.46)分高于健康组的(2.43ʃ1.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儿童的知识性得分分别为(3.54ʃ2.06)、(3.56ʃ1.9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状况有相关性(P<0.01)。

结论流动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学习焦虑、自责倾向为主,家庭环境影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家庭环境中图分类号:R179;G445;B4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580(2013)02-0288-02 Influence of family environment on mental health in migrant childrenBAI Chun-yu*,ZHANG Di,GU Guo-jia,et al(*Depart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ealth and Women Healthcare,School of Public Health,Shenyang Medical College,Shenyang,Liaoning Province110034,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environment on mental health in migrant children.Methods With cluster sampling,858migrant children from4schools in Shenyang city were surveyed with mental health test(MHT)and Family Enviroment Scale-Chinese Vesion(FES-CV)questionnaires.Results There wer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the mi-grant children.The study anxiety was the most prevalent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48.50%.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fami-ly environment between healthy and unhealthy children.The cohesion and organization factor scores in unhealthy children (6.61ʃ2.29,4.95ʃ1.86)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healthy children(7.16ʃ1.92,5.31ʃ1.76)(P<0.01).The conflict factor score in unhealthy children(3.06ʃ2.46)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children (2.43ʃ1.98)(P<0.01).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intellectual-cultural orientation factor scores between healthy and unhealthy children.The family environment was correlated with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children(P<0.01).Conclusion There wer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migrant children.The study anxiety and self-blame tendency are major problems among the children.The family environment influenc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migrant children.Key words:migrant children;mental health;family environment流动儿童是一组特殊儿童,是指6 14岁随父母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1]。

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

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

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流动儿童。

他们跟随父母离开家乡,在不同的城市间漂泊。

由于生活环境的不稳定和各种条件的限制,流动儿童在健康教育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流动儿童的生活常常处于变动之中,他们可能频繁更换学校和居住地点。

这种不稳定使得他们难以获得持续和系统的健康教育。

而且,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往往较为困难,父母可能忙于生计,无暇关注孩子的健康问题,更不用说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

对于流动儿童来说,良好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首先,健康的身体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基础。

只有拥有良好的体魄,才能有精力去接受知识,参与各种活动。

其次,正确的健康观念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

比如,知道如何保持个人卫生,懂得合理饮食和规律作息的重要性。

再者,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流动儿童可能会面临压力、孤独和焦虑等问题,健康教育能够引导他们正确应对,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然而,现实中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方面,学校的健康教育资源不足。

流动儿童就读的学校可能师资紧张,没有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和教师,无法为孩子们提供全面、深入的健康知识。

另一方面,社会对流动儿童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不够。

缺乏相关的公益活动和宣传,使得这一群体容易被忽视。

为了改善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状况,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流动儿童教育的投入。

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流动儿童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包括健康教育。

为学校配备专业的健康教育师资,提供必要的教材和设备。

学校要重视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

合理安排课程,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孩子们传授健康知识。

同时,要关注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咨询室,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

家庭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父母要尽可能抽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健康状况,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在新环境中的适应情况,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

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

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

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在城市的角落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跟随父母的脚步,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他们被称为流动儿童,在成长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健康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流动儿童的生活环境往往不稳定,频繁的迁移使得他们难以获得持续、系统的健康教育。

这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造成长期的影响。

首先,流动儿童在营养方面可能存在问题。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他们可能无法获得均衡的饮食。

有些孩子可能经常以便宜但不健康的食品充饥,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必要的营养元素。

这不仅会影响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生病。

其次,卫生习惯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流动儿童的居住环境可能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卫生设施和条件。

比如,他们可能没有固定的洗漱场所,不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不知道如何保持个人卫生。

这就增加了感染疾病的风险,像常见的呼吸道感染、肠道疾病等。

再者,心理健康同样值得关注。

流动儿童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和自卑。

由于经常更换学校和生活地点,他们很难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这种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缓解,可能会对他们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改善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状况,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当承担起健康教育的首要责任。

即使生活忙碌,也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教导他们基本的卫生知识,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学校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大纲,系统地传授营养知识、卫生习惯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

同时,老师应该关心流动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社区也可以积极参与进来。

可以组织一些针对流动儿童的健康讲座和活动,提供免费的体检和健康咨询服务。

还可以建立社区图书馆,提供相关的健康书籍和资料,让孩子们能够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

流动儿童调查报告

流动儿童调查报告

流动儿童调查报告流动儿童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流动儿童。

这些流动儿童往往因为家庭原因、经济压力或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被迫离开家乡,跟随父母或亲戚流动生活。

他们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

首先,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由于频繁的搬迁和不稳定的生活环境,流动儿童往往无法持续在一个学校就读,他们常常面临着学籍转移的困难。

同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也无法享受到与城市本地儿童同等的教育资源。

据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辍学率较高,很多孩子甚至无法完成基础教育。

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个人发展,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

长期的流动生活让他们无法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面临着心理健康的挑战。

调查数据显示,流动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和自卑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还可能给他们的未来发展带来阻碍。

再次,流动儿童的生活条件也值得我们的关注。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很多流动儿童生活在简陋的环境中,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良好的卫生条件。

他们的饮食和营养状况也无法得到充分保障,面临着健康问题的风险。

此外,由于流动儿童的父母常常忙于工作,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照顾,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关注和帮助流动儿童。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流动儿童教育的投入,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市本地儿童同等的教育资源。

其次,学校和社会组织应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流动儿童建立起稳定的社交关系和心理支持体系。

同时,加强对流动儿童家庭的帮扶,提供经济和生活上的支持,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此外,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流动儿童权益的保护。

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监护和教育,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关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研究

关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研究

关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逐渐成为城市中不可忽略的一群。

其中,流动儿童在不稳定的生活环境下成长,面临诸多挑战,如心理压抑、学习落后、安全隐患等。

因此,研究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状况对促进人口平等化和改善城市化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生活环境流动儿童由于经常搬迁,生活环境相对不稳定,部分流动儿童居住在贫困、简陋的条件下,家庭面临着较多的经济压力。

同时,由于缺少稳定的住所和社区环境,流动儿童的社会关系相对单调,难以融入社会大环境。

2.心理健康由于经常搬迁、家庭矛盾等因素的影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他们普遍表现出焦虑、孤独、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许多流动儿童对生活和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环境。

3.学习问题流动儿童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城市间转移,导致频繁更换学校和教育体制,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进程和学业成绩。

与此同时,流动儿童在家庭中常常需要帮助家人完成家务或劳动力,担负起生计的重要责任,进而导致流动儿童的学习质量下降。

二、促进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过程1. 改善社会工作保障社会工作保障是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生活环境的关键,需要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加以保障。

政府应加强社会保障支持,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经济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加强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定和生活监管。

此外,还需要健全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建立流动儿童多元化发展的服务模式。

2. 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城市教育公平,加强教育资源的平衡配置,把教育机会公平地分配给每个人群体,尤其是流动儿童,助力他们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同时,学校应该积极采用网络教育、开设校内家政课等措施,为流动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3. 建立文化娱乐活动城市应当建立多元化的文化娱乐活动,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的文化熏陶、体育锻炼等活动机会,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环境。

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怀和辅导力度,助力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结语流动儿童在城市化进程中是一个脆弱的群体,他们的适应状况主要取决于社会、政府和家庭等因素。

从家庭环境因素看流动儿童的成长困境

从家庭环境因素看流动儿童的成长困境

从家庭环境因素看流动儿童的成长困境流动儿童指的是因为父母或监护人的工作、生活等原因而经常搬家、流动居住的儿童。

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流动儿童经常搬家,面临着经济、心理、社交等多方面的挑战。

经济上,搬家带来了很多成本,如搬家费用、重新购买家具、生活用品等。

这些支出可能会影响到家庭的财务状况,影响到孩子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同时,搬家也增加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感到不稳定、不安全、孤独等。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调整新的学校和朋友圈子,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

此外,流动儿童也很难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缺少长期的社交关系和亲密的朋友,这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挑战。

其次,由于很多流动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孩子们可能会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注。

这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导致孤独、情感上的不安全感以及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们需要独立生活,熟悉家务、照顾自己的生活。

这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此外,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缺乏重视和关注,孩子们可能会自暴自弃,自我放纵。

最后,由于流动儿童只有短暂的停留时间在一个地方,他们可能无法建立起重要的教育和学习关系。

这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术表现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同时,流动儿童可能会面临许多不同的文化和语言挑战,这会给他们带来难度。

总的来说,流动儿童面临着成长的困境,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和帮助。

这包括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福利支持和教育资源,学校和社区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社交支持,家庭则应关注孩子的情感和精神健康,积极与孩子们互动,建立稳定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急救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急救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急救在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跟随父母的脚步,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

他们是流动儿童,在陌生的环境中努力适应,却常常面临着心理健康方面的挑战。

这些挑战,如同隐藏在暗处的阴影,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未来。

流动儿童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

首先,频繁的环境变化让他们难以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意味着要重新适应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

这种不断的变动使他们在交友方面感到困惑和不安,容易产生孤独和失落感。

其次,由于父母工作的不稳定和忙碌,他们往往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父母可能为了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孩子的内心世界,导致孩子缺乏情感上的支持和引导。

再者,流动儿童在流入地可能会遭受到歧视和排斥。

他们在学校里可能因为口音、穿着或者家庭背景的不同而被其他孩子孤立,这无疑会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那么,如何为这些孩子提供心理健康急救呢?教育是关键的一环。

学校应当为流动儿童提供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

心理辅导老师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温暖和鼓励。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流动儿童创造更多与其他孩子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家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应该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

社会也需要为流动儿童营造一个包容和友好的环境。

社区可以组织一些关爱流动儿童的活动,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志愿者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学习辅导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政府部门也应当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加大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除此之外,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当我们遇到流动儿童时,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而是给予他们一个友善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维护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维护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维护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儿童这一群体日益庞大。

他们跟随父母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和学习。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流动儿童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其心理健康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流动儿童面临的环境变化是巨大的。

他们离开了熟悉的家乡、亲人和朋友,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一切都需要重新适应。

这种环境的突变,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在学校里,流动儿童可能会面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与城市里的孩子相比,他们在学习基础、学习条件等方面可能存在差距。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进而影响自信心的建立。

家庭方面,父母为了生计常常忙于工作,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庭经济压力也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

那么,如何维护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呢?首先,学校应当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为流动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老师要关注流动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友谊,增强归属感。

其次,家庭的关爱不可或缺。

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

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为孩子树立榜样。

社会也应当给予流动儿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可以通过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为流动儿童提供帮助和关爱。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针对流动儿童的公益项目,提供学习用品、图书等物资支持,以及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

对于流动儿童自身来说,要学会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

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与他人交流和交往,主动融入新的环境。

维护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不能忽视流动儿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所面临的文化差异。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急救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急救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急救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流动儿童。

他们跟随父母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面临着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和各种挑战。

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关注并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急救,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流动儿童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们离开了熟悉的亲人和朋友,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在新的学校里,他们需要适应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同学关系,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而且,由于户籍等原因,他们在入学、升学等方面可能会遭遇不公平的待遇,这无疑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压力。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也是影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父母为了生计奔波,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足。

同时,经济条件的限制可能导致家庭居住环境差、生活质量不高,这些都会让孩子产生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流动儿童在心理上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他们在城市中可能会受到歧视和排斥,觉得自己是“外来者”,无法真正融入当地的生活。

这种身份认同的困惑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使他们变得敏感、自卑。

那么,如何为流动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急救呢?学校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为流动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老师要关注流动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关心和帮助。

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

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交流与融合,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爱。

家庭的支持对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要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即使工作再忙,也要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家长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里能够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流动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流动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流动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流动儿童是指那些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从农村或其他地区来到城市生活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社会融入的困难、家庭经济压力等。

然而,关注流动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未来,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流动儿童在城市中往往难以享受到与本地儿童同等的教育资源。

他们可能会就读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也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加大对流动儿童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条件,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该关注流动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学习的信心。

除了教育,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城市,流动儿童可能会感到孤独、自卑和焦虑。

他们在融入新的社会环境时,可能会面临歧视和排斥,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家长和学校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社会也应该营造一个包容和友善的氛围,让流动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许多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父母为了生计奔波,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可能会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因此,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尽管工作繁忙,也要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对于流动儿童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组织、志愿者可以为流动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兴趣培养等方面的帮助。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捐赠物资、设立奖学金等方式,为流动儿童的成长贡献力量。

流动儿童的自我控制

流动儿童的自我控制

流动儿童的自我控制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流动儿童这一群体日益受到关注。

流动儿童是指随父母或监护人离开户籍所在地,在流入地生活和学习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重要方面。

自我控制,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身行为、情绪和思维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对于儿童的发展而言,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其适应社会、取得学业成就以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然而,流动儿童由于生活环境的频繁变动、家庭经济状况的不稳定以及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等因素,其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流动儿童往往面临着生活环境的频繁变化。

他们可能刚刚适应了一个学校和社区,就又要因为父母工作的变动而搬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

这种不稳定的生活状态使得他们难以建立起稳定的社交圈子和人际关系,从而影响了他们在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方面的能力。

比如,当他们在新的环境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可能缺乏有效的支持和引导,导致情绪失控或采取不当的行为来应对。

家庭经济状况的不稳定也是影响流动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流动儿童的家庭可能会面临经济压力,父母为了生计而忙碌奔波,无暇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安全感,从而难以集中精力去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而且,经济条件的限制可能导致他们无法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课外活动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他们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同样给流动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带来了挑战。

在流入地,流动儿童可能难以享受到与本地儿童同等质量的教育。

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以及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一些学校可能缺乏专门针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课程和辅导,使得他们在面对学习压力和生活困扰时,无法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流动儿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要看到他们自身所具备的潜力和优势。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急救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急救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急救在城市的角落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跟随父母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

他们被称为流动儿童,在成长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生活环境的频繁变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以及社会融入的困难,流动儿童的心灵更容易受到伤害。

因此,关注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显得至关重要。

流动儿童面临的心理困境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们在频繁的迁移中难以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要重新适应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和同学。

这种不断的分离和重新适应,让他们很难拥有长久而深厚的友谊,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其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城市中,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上与本地孩子存在差距,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而且,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往往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学习指导和支持,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在学业上的困难和焦虑。

再者,社会融入的困难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城市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与他们的家乡可能大不相同,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是“局外人”,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的生活。

这种被排斥和边缘化的感觉,容易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面对这些心理困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急救”。

家庭是孩子心灵的避风港,父母首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尽管工作繁忙,也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同时,父母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为孩子树立榜样,让他们学会坚强和乐观。

学校是流动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

对于流动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交流与融合,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友谊,增强自信心。

社会各界也应该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03120252 袁瑾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越来越关注。

儿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定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决定了以后个人发展的方向。

而家庭又是孩子首先接触到的,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和谐的家庭,给儿童的心理和人格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而和谐家庭能给儿童提供培养社会生活知识及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良好环境。

尤其是对流动儿童,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更为重要。

关键词:家庭环境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和谐家庭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因此,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健康的家庭氛围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1 紧张弥漫的家庭情境会影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

例如:家庭成员不和睦、家庭经济管理混乱、家庭成员的不健康的爱好、经济或社会地位的实际丧失或有丧失的危险等。

流动儿童处在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有紧张情绪,他们常常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长辈。

对于还没有独
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儿童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

紧张的家庭人际关系破坏了应有的温馨的家庭气氛,使孩子长期处在负面情绪中,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

2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流动儿童心理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应该为幼儿营造爱的氛围,其核心是对幼儿人格的尊重。

然而,对孩子的尊重不等于放纵,关爱更不等于溺爱。

那么,父母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才有助于流动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呢?研究证明:专制型家长用权力和强制性的训练使孩子听命,信奉“不打不成器”,长期在父母的高压政策下的孩子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在溺爱型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致使孩子易形成任性、幼稚、反抗、神经质等心理特征;放任型家庭中父母往往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使孩子形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等心理,但这些孩子的创造力和社会性发展较好;严厉型家庭中,家长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认为必须全力以赴保证孩子的学业,无视流动儿童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在民主型家庭中,家长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家长与孩子能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对孩子不成熟的行为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使平等尊重与适当限制相结合,有利于流动儿童独立性、自信心与能动性的养成,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具有直爽、亲切、爱社交、能与人合作、讲友谊、爱探索等特点。

因此,父母要爱孩子,理解孩子,并用合理、科学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来对待孩子。

民主权威型的教养态度是比较可取的教养态度。

二.和谐家庭与流动儿童人格
不和谐的家庭, 给流动儿童的心理和人格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而和谐家庭能给流动儿童提供社会生活知识及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良好环境。

因此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则显得尤为重要。

和谐家庭应是生活气氛宽松民主, 家庭取向健康积极, 成员之间互助奉献、和睦友爱、尊重理解、宽容信任、和谐发展、充满活力的新型家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成长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流动儿童形成良好人格。

1 父母以身示范,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 “家庭教育, 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父母自身具备的人格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

孩子主要是通过模仿的方式向大人们学习的, 孩子对成人的模仿, 不仅限于行为举止, 而且包括思维方式、情感取向、风俗习惯, 以及个人性格等。

只要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确立, 父母的人格对子女就有了决定性的影响。

父母品德端正, 工作勤奋, 就能为子女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激发子女的上进心和成就感, 而且, 这种影响是终身的, 是其他任何教育力量都无法比拟的, 因此, 父母要不断地完善自我, 让孩子学有榜样。

2 营造和睦、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 是子女无法回避的一种客观环境, 这种氛围的好坏、优劣, 直接影响子女的情绪、性格乃至身心健康, 子女生活在一个充斥着争吵与谩骂的家庭,只会教会孩子偏执和心胸狭窄。

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不仅有利于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而且孩子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也会随之增长, 被关爱的孩子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奋发图强, 实现父母的愿望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家庭的和谐给子女以安全感, 他们可以静心地从事自己的活动, 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

研究发现, 成就动机高的孩子, 往往都拥有温暖、和睦的家庭。

温暖的家庭是孩子努力的原动力, 孩子的学业成绩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关怀、被呵护, 他就会非常愿意读书, 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因此, 家庭氛围对孩子才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要营造和睦、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 父母子女任何一方的特殊感和优越感, 都会对家庭其他成员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这样的家庭心理气氛, 孩子容易形成怯弱、盲目、自卑、自私等不健康的人格特征。

而富有平等精神的家庭则有利培养孩子自信、自尊、积极、开朗的性格和强烈的创造意识。

3 重视流动儿童人格结构中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家庭是儿童人际交往、接触社会的初始环境, 流动儿童能否很好地适应家庭及家庭以外的环境,需要家庭为儿童提供各种机会。

流动儿童人格结构中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包括流动儿童的社交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流动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这个过程的实现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 良
好的社会交往技能所导致的良好同伴关系是儿童身心健康和取得学业成功的必要前提。

家长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 家门封闭、亲朋好友很少上门来访、邻里之间不相往来, 必然不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孩子是通过家庭中父母的交往, 耳濡目染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 逐步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的。

另外, 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儿童人格成长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孩子各种各样的体验, 其中失败的体验也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

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父母应努力追求合理、积极的教养态度,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1】刘德美,宋梅.浅谈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11
【2】儿童发展心理学【M】.
【3】郑希付.健康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4】段成荣,梁宏.我国流动儿童状况【J】.人口研究,2004,(1):57. 【5】曾群,魏雁滨.失业与社会排斥:一个分析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4,(3):11-12.
【6】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7】林运清.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浅析【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5,(4).
【8】傅宏.儿童行为评估与矫正【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268. 【9】马燕,李玉茹.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心理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1997,(5).
【10】施学忠,吴敏等.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J】.中国学校卫生,20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