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智能控制课程的研究报告样本
智能控制技术体验报告模板
智能控制技术体验报告模板1.引言1.1 概述智能控制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通过对实时数据的监测、分析和反馈,实现对设备、系统或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益。
本文将就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优势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大致包括了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中,我们将对智能控制技术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什么是智能控制技术、它在应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它所具有的优势。
最后是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展示体验报告的内容,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整篇文章将围绕着智能控制技术展开,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的介绍和分析。
1.3 目的本体验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实际体验智能控制技术,深入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优势。
通过对智能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先进技术。
同时,通过对智能控制技术的体验和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未来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展望。
2.正文2.1 什么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一种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通过对感知、推理、学习和决策等智能化处理,实现对不同系统、设备或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的技术手段。
它能够通过对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处理,自动地进行决策和调节,以实现对系统的智能化监控和控制,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管理、环境监测等,通过智能感知和自主决策,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智能控制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将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硬件设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实现对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调节。
智能控制实验报告模板
智能控制实验报告模板1. 引言在本次智能控制实验中,我们研究了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智能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实验中所进行的步骤、实验结果分析以及我们的总结和思考。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智能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学习其基本概念以及了解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 熟悉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了解智能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3. 实践并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参数调整和优化方法。
3. 实验步骤3.1 硬件搭建我们首先根据实验要求搭建了智能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
这个平台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组件。
我们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连接各个模块,并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3.2 软件配置在硬件搭建完成后,我们开始进行软件配置。
我们根据实验要求,通过软件工具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编程,设置不同的控制策略和参数调整方法。
3.3 实验数据采集一切就绪后,我们开始采集实验数据。
通过传感器测量和执行器反馈,我们得到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状态。
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的分析和优化。
3.4 参数调整与优化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参数调整与优化。
我们通过反复试验,观察系统响应并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优控制效果。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对比,得出以下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数据分析A1- 结果评价A22. 实验结果B- 数据分析B1- 结果评价B2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结果A 表现较好,系统响应稳定,控制效果较好。
而实验结果B 则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
5. 总结与思考通过本次智能控制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智能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智能控制系统的搭建、参数调整与优化等关键技术。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对智能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应用范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本次实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智能控制技术是一门涉及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其应用范围涵盖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医疗健康等诸多领域。
本专业调研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介绍和分析:
1. 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首先,我们将回顾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其起源、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以便读者对该领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其次,我们将深入探讨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控制等各种技术手段,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以帮助读者理解其核心概念和应用方法。
3. 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然后,我们将重点介绍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制造、智能仓储、工业机器人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以及对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转型的影响。
4. 智能控制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接着,我们将探讨智
能控制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交
通管理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其
对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的影响。
5. 智能控制技术在智能家居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最后,我
们将介绍智能控制技术在智能家居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包括智
能家居系统、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其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管理的影响。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全面介绍和分析,本报告旨在帮助读者
全面了解智能控制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应用领域,促进该领域的学术
交流和技术创新,推动智能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学习智能控制课程的研究报告
学习智能控制课程的研究报告通过本学期所学的智能控制知识、上网搜集资料和参考论文的情况下,对智能控制这门学科的学习做出了简要总结。
1智能控制的发展自动控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无论是在控制理论还是控制工程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控制对象日益复杂、控制目标越来越高,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以控制理论和智能理论为基础,以模拟人的智能化操作和经验为手段的智能控制方法应运而生。
智能控制是基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智能的认识所发展起来的智能理论与方法,包括基于符号逻辑的传统AI理论与基于复杂计算的计算智能理论。
它是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的重要研究领域,并被认为是通向自主机器递阶道路上自动控制的顶层。
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自动控制向智能控制发展,智能控制思潮第一次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
1965年,美籍华人傅京孙教授在他的论文中首先提出把人工智能的直觉推理方法用于学习控制系统,最早把人工智能引入到控制技术中。
1966年,Mendel进一步在空间飞行器的学习控制系统中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并且提出了“人工智能控制”的概念。
1967年,Leo ndes和Men del首先正式使用“智能控制” 一词。
20世纪70年代是智能控制的发展初期,傅京孙、Gloriso和Saridis等人正式提出了智能控制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控制理论的交叉。
70年代中期前后,以模糊集合论为基础,从模仿人的控制决策思想出发,智能控制在另一个方向规则控制上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80年代为智能控制的迅速发展期,智能控制的研究及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并取得了一批应用成果。
1987年1月,第一次国际智能控制大会在美国举行,标志着智能控制领域的形成。
1992年至今为智能控制进人崭新的阶段。
随着对象规模的扩大和过程复杂性的加大,形成了智能控制的多元论,而且在应用实践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应用对象也更加广泛。
智能控制采用各种智能技术来实现复杂系统和其他系统的控制目标,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型自动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研究报告 (4000字)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智能控制研究报告 (4000字)智能控制理论研究报告一、绪论随着计算机、材料、能源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系统规模不断扩大 , 形成了复杂的控制系统 ,导致了控制对象、控制器、控制任务等更加复杂。
与此同时 , 对自动化程度的要求也更加广泛 ,面对来自柔性控制系统( FMS) 、智能机器人系 (IRS) 、数控系统 ( CN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等复杂系统的挑战 , 经典的与现代的控制理)论和技术已不适应复杂系统的控制。
智能控制是在控制论、信息论、人工智能、仿生学、神经生理学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类高级信息与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突破了传统控制理论中必须基于数学模型的框架 ,它基本上按实际效果进行控制 ,不依赖或不完全依赖于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 ,又继承了人类思维的非线性特性。
某些智能控制方法还具有在线辨识、决策或总体自寻优的能力和分层信息处理、决策的功能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际1965年,K.S.Fu(傅京孙)首先提出把人工智能的直觉推理规则方法用于学校控制系统。
1966年Mendel进一步在空间飞行器学习系统研究中提出了人工智能控制概念。
1967年,Leondes等人首先正式使用“智能控制”一词。
此后智能控制开始逐渐发展。
1987年在费城进行的第一次国际智能控制会议,标志着智能控制开始成为一个崭新的学科。
近年来,智能控制理论与智能化系统发展十分迅速。
其中代表性的理论有专家系统,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基因控制即遗传算法、混沌控制、小波理论、分层递阶控制、拟人化智能控制、博弈论等。
著名的控制理论权威专家Austrom在其“智能控制的方向”一文中指出: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是典型的智能控制方法。
2.2国内智能技术在国内也受到广泛重视,中国自动化学会等于1993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球华人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大会,1995年8月在天津召开了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首届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1997年6月在西安召开了第二届全球华人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大会。
智能控制实验报告
《智能控制》 课程实验报告实验题目:模糊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一、 实验目的1.掌握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2.比较常规控制与模糊控制的优缺点; 3.训练Matlab 程序设计能力。
二、 实验内容1.针对一个二阶系统,分别设计模糊控制器和常规控制器; 2.分别PID 控制和模糊控制两种情况下系统阶跃响应; 3.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三、 实验设备计算机 1台Window XP 操作系统 Matlab 6.5软件四、 实验原理1、 模糊控制模糊逻辑控制又称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类计算机控制策略,模糊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
图1-1是模糊控制系统基本结构,由图可知模糊控制器由模糊化,知识库,模糊推理和清晰化(或针对模糊控制器每个输入,输出,各自定义一个语言变量。
因为对控制输出的判断,往往不仅根据误差的变化,而且还根据误差的变化率来进行综合评判。
所以在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中,通常取系统的误差值e 和误差变化率ec 为模糊控制器的两个输入,则在e 的论域上定义语言变量“误差E ” ,在ec 的论域上定义语言变量“误差变化EC ” ;在控制量u 的论域上定义语言变量“控制量U ” 。
通过检测获取被控制量的精确值,然后将此量与给定值比较得到误差信号e ,对误差取微分得到误差变化率ec ,再经过模糊化处理把分明集输入量转换为模糊集输入量,模糊输入变量根据预先设定的模糊规则,通过模糊逻辑推理获得模糊控制输出量,该模糊输出变量再经过去模糊化处理转换为分明集控制输出量。
2、PID 控制在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最常用的控制规律是PID 控制。
PID 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
它根据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之间的偏差来控制的。
其传递函数的形式是:)11()(s T sT k s G D I p ++=,PID 控制原理框图如图1-2所示。
式中p k ——比例系数;I T ——积分时间常数;D T ——微分时间常数。
大学智能控制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
为了培养具备智能控制技术能力的人才,我国众多高校都开设了智能控制相关课程。
本报告以我在大学期间参加的智能控制实训为例,对实训过程、收获与体会进行总结。
二、实训内容本次智能控制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智能控制基本概念与原理:学习了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如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并了解了这些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
2.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通过MATLAB软件,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系统,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
3. 智能控制算法优化:学习了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免疫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并应用于控制系统参数优化。
4. 智能控制应用实例分析:分析了智能控制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如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农业等。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首先,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了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理论学习的阶段,我们对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了解了不同智能控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软件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MATLAB软件的使用,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了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在软件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掌握了MATLAB的基本操作,还学会了如何运用MATLAB进行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3. 算法优化:在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中,我们运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免疫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对控制系统参数进行优化。
通过算法优化,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4. 实例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析了智能控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如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农业等。
通过实例分析,我们对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实训收获与体会1.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将智能控制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和尝试,最终解决了问题。
智能控制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智能控制技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智能控制实习。
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实际操作,收获颇丰。
二、实习目的1. 理解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3. 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智能控制基础知识学习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
了解了智能控制技术涉及的主要领域,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控制等。
2.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在掌握了智能控制基础知识后,我开始参与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以下项目:(1)基于模糊控制的智能家居系统:该系统通过模糊控制器实现对家电的智能控制,提高家居生活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系统:该系统利用神经网络实现对图像的自动识别,应用于安防、医疗等领域。
(3)基于遗传算法的路径规划系统:该系统通过遗传算法实现机器人路径规划,提高机器人移动效率。
3.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通过与导师、同学的沟通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技能提升:掌握了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团队协作能力:在团队项目中,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新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了创新意识。
五、实习总结通过这次智能控制实习,我对智能控制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为我国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智能控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3. 熟悉智能控制实验平台的操作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智能控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知识,实现对复杂系统的自动控制。
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模糊控制:利用模糊逻辑对系统进行控制,实现对系统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的处理。
2. 专家控制:通过专家系统对系统进行控制,实现对系统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处理。
3. 神经网络控制: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实现对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三、实验器材1. 实验平台:智能控制实验箱2. 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3. 执行器:电机、继电器、阀门等4. 控制器:单片机、PLC等5. 信号线、连接线等四、实验内容1. 模糊控制器设计(1)建立模糊控制模型:根据实验要求,确定输入、输出变量和模糊控制规则。
(2)设计模糊控制器:根据模糊控制规则,设计模糊控制器,包括模糊化、去模糊化等环节。
(3)仿真实验:利用仿真软件对模糊控制器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控制效果。
2. 专家控制器设计(1)建立专家系统:收集专家知识,构建专家系统。
(2)设计专家控制器:根据专家系统,设计专家控制器,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3)仿真实验:利用仿真软件对专家控制器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控制效果。
3. 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1)建立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实验要求,确定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
(2)训练神经网络:利用实验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提高网络的控制能力。
(3)设计神经网络控制器:根据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设计神经网络控制器,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4)仿真实验:利用仿真软件对神经网络控制器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控制效果。
五、实验步骤1. 熟悉实验平台,了解各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模糊控制器、专家控制器和神经网络控制器。
3. 利用仿真软件对控制器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控制效果。
4. 分析实验结果,对控制器进行优化和改进。
学习智能控制课程的研究报告
学习智能控制课程的研究报告通过本学期所学的智能控制知识、上网搜集资料和参考论文的情况下,对智能控制这门学科的学习做出了简要总结。
1智能控制的发展自动控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无论是在控制理论还是控制工程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控制对象日益复杂、控制目标越来越高,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以控制理论和智能理论为基础,以模拟人的智能化操作和经验为手段的智能控制方法应运而生。
智能控制是基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智能的认识所发展起来的智能理论与方法,包括基于符号逻辑的传统AI理论与基于复杂计算的计算智能理论。
它是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的重要研究领域,并被认为是通向自主机器递阶道路上自动控制的顶层。
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自动控制向智能控制发展,智能控制思潮第一次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
1965年,美籍华人傅京孙教授在他的论文中首先提出把人工智能的直觉推理方法用于学习控制系统,最早把人工智能引入到控制技术中。
1966年,Mendel进一步在空间飞行器的学习控制系统中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并且提出了“人工智能控制”的概念。
1967年,Leondes和Mendel首先正式使用“智能控制”一词。
20世纪70年代是智能控制的发展初期,傅京孙、Gloriso和Saridis等人正式提出了智能控制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控制理论的交叉。
70年代中期前后,以模糊集合论为基础,从模仿人的控制决策思想出发,智能控制在另一个方向规则控制上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80年代为智能控制的迅速发展期,智能控制的研究及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并取得了一批应用成果。
1987年1月,第一次国际智能控制大会在美国举行,标志着智能控制领域的形成。
1992年至今为智能控制进人崭新的阶段。
随着对象规模的扩大和过程复杂性的加大,形成了智能控制的多元论,而且在应用实践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应用对象也更加广泛。
智能控制采用各种智能技术来实现复杂系统和其他系统的控制目标,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型自动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调研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智能控制技术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知识的学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一、智能控制技术概述智能控制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动控制的技术。
它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算法等组成部分,通过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并对系统进行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使系统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实现自动化的控制。
1. 工业自动化领域在工业制造领域,智能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线自动化、机器人控制、物流系统等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2. 智能家居领域智能控制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定时控制、智能化的联动控制等功能,提升了家居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3. 无人驾驶领域智能控制技术是实现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算法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使车辆能够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自主行驶,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和交通效率。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各种高精度、低功耗的传感器不断涌现,为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硬件基础;在控制算法方面,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使智能控制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 向智能化、自主化发展未来智能控制技术将更加智能、自主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控制。
2. 融合与创新智能控制技术将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形成更加强大的智能系统,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3. 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未来智能控制技术将更加注重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在各种复杂环境下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智能控制技术实训报告册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家居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智能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智能控制技术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智能控制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
二、实训目的1. 理解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设计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智能控制技术基础理论(1)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3)智能控制算法及实现方法(4)智能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2. 实验室实训(1)智能控制系统的硬件搭建(2)智能控制算法的编程实现(3)智能控制系统的调试与优化(4)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3. 实践项目(1)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智能控制系统(2)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设计智能控制系统(3)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心得体会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的第一天,我们组织学生学习了智能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算法及实现方法等。
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智能控制技术的内涵和应用前景。
2. 实验室实训在实训的第二至四天,我们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智能控制系统的硬件搭建、编程实现、调试与优化等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现场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训技能。
3. 实践项目在实训的最后一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智能控制系统。
同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设计智能控制系统。
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取得了以下成果:1. 理解了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了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设计方法。
3.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智能控制导论课总结报告
智能控制导论课总结报告1.引言智能控制导论课是一门介绍智能控制领域基础概念和技术的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我对智能控制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报告将对我在这门课程中所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2.知识体系2.1智能控制基础知识控制系统基础:控制对象、传感器、执行器、反馈等基本概念。
控制器设计: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神经网络控制器等常见控制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控制策略:开环控制、闭环控制、自适应控制等不同控制策略的特点和应用。
2.2智能控制算法模糊控制:模糊集合、模糊推理、模糊控制规则等基本概念和算法。
神经网络控制:人工神经元、前向神经网络、反馈神经网络等基本概念和算法。
遗传算法:个体编码、选择、交叉、变异等基本操作和算法流程。
智能优化算法:粒子群算法、蚁群算法、遗传算法等智能优化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2.3智能控制应用机器人控制:路径规划、运动控制、姿态控制等机器人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应用。
自动驾驶:感知、决策、控制等自动驾驶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
工业控制:智能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智能家居:智能灯光控制、温度控制、安全监控等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
3.学习收获通过学习智能控制导论课,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3.1理论知识我掌握了智能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控制系统基础、智能控制算法和智能控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为我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技能提升通过课程中的编程实践和实验项目,我学会了使用一些常见的智能控制算法,并且能够利用编程语言实现这些算法。
这提高了我的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应用拓展在学习智能控制应用方面的知识时,我了解到智能控制技术在机器人、自动驾驶、工业控制和智能家居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使我对未来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总结智能控制导论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我对智能控制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有了全面的了解。
智能控制实习报告范文
智能控制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目的与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加深对智能控制理论的理解,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调试的基本技能,为将来在智能控制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习的初期,我们首先进行了智能控制理论的学习,包括但不限于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等。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教材,我们对智能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2. 系统设计与仿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利用MATLAB/Simulink等工具,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智能控制系统,并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3. 实际系统开发在仿真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实际的硬件开发。
根据设计需求,我们选择了适当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并进行了电路设计和硬件搭建。
在硬件搭建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最终成功完成了硬件的搭建。
4. 系统调试与优化硬件搭建完成后,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调试工作。
通过调整参数和优化算法,我们使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实习成果与反思1. 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调试的基本技能,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我们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 实习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自己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在系统设计时,对于一些复杂的控制算法理解不够深入;在硬件搭建时,对于一些电路设计的细节处理不够细致。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智能控制实习,我们对智能控制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实习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技能,也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智能控制实训个人总结报告
一、实训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控制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智能控制技术,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我在本学期参加了智能控制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智能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训内容与过程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控制理论的学习:在实训初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等。
2. 实验平台的搭建:我们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平台,搭建了智能控制系统。
实验平台主要包括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硬件设备。
3. 系统调试与优化:在搭建好系统后,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调试和优化,包括参数调整、算法改进等。
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我们分析了多个智能控制案例,如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等,了解智能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现方法和挑战。
三、实训成果与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学习智能控制理论,我深刻理解了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将其应用到系统搭建和调试过程中。
2. 动手能力的提高:在实验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实验平台的搭建、调试和优化,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在遇到问题时,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查找资料、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
4.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训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本次实训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则是检验理论知识的唯一标准。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智能控制技术。
2.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思维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也是我们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
3.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智能控制调研报告
智能控制调研报告按照要求,以下为智能控制调研报告:1. 简介智能控制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各种设备或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技术。
智能控制具有自适应、学习、优化等特点,可以提高设备或系统的性能、效率和稳定性。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调研分析,并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
2. 应用领域智能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工业制造、交通运输、能源管理、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等。
其中,工业制造是智能控制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设备自动化控制、生产线优化调度、自动检测和排错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交通运输领域的智能控制应用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智能车辆管理和路况预测等,旨在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事故。
能源管理领域的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水处理系统和石油化工等能源产业,通过智能控制算法可以实现能源供需平衡、能耗优化和设备故障预警等功能。
医疗健康领域的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医疗设备控制、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等,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环境保护领域的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和垃圾处理等,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环境污染情况,保护生态环境。
3. 发展现状目前,智能控制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在工业制造领域,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智能控制应用越来越广泛,工厂生产线实现了高度自动化。
在交通运输领域,智能交通信号灯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经在一些城市得到推广应用。
在能源管理领域,智能电网和智能家居系统已经成为研究热点,部分地区实现了能源供需的动态平衡。
在医疗健康领域,智能医疗设备和远程医疗系统的应用不断扩大,为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环境保护领域,智能监测系统和智能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已经在一些城市启动。
4. 未来趋势智能控制技术在未来还将继续发展壮大。
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性能的提升,智能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和自主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智能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智能控制技术》学院:专业:学号:姓名: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 PID 控制、含糊控制等基本知识,掌握 传统 PID 控制器设计、含糊控制器设计等知识,训练学生设计控制器的能力, 培养他们利用 MATLAB 进行仿真的技能,为今后继续含糊控制理论研究以及控 制仿真等学习奠定基础.本实验主要是设计一个典型环节的传统 PID 控制器以及含糊控制器,并对 他们的控制性能进行比较。
主要涉及自控原理、计算机仿真、智能控制、含糊控 制等知识。
通常的工业过程可以等效成二阶系统加之一些典型的非线性环节,如死区、饱 和、纯延迟等。
这里,我们假设系统为: H(s)=20e 0.02s / (1 。
6s 2+4.4s+1)控制执行机构具有 0.07 的死区和 0 。
7 的饱和区,取样时间间隔 T=0.01. 设计系统的含糊控制,并与传统的 PID 控制的性能进行比较。
1)对典型二阶环节,根据传统 PID 控制,设计 PID 控制器,选择合适的 PID 控制器参数 k p 、k i 、k d ;2)根据含糊控制规则,编写含糊控制器.1)在 PID 控制仿真中,经过子细选择,我们取 k p =5,k i =0 。
1,k d =0.001; 2)在含糊控制仿真中,我们取 k e =60,k i =0 。
01 ,k d =2.5,k u =0.8 ; 3)含糊控制器的输出为:u= k u ×fuzzy(k e ×e, k d ×e ’)-k i × ∫edt其中积分项用于消除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4)含糊控制规则如表 1— 1 所示:在 MATLAB 程序中, Nd 用于表示系统的纯延迟 (Nd=t d /T),umin 用于表示控 制的死区电平, umax 用于表示饱和电平.当 Nd=0 时,表示系统不存在纯延迟。
5)根据上述给定内容,编写PID 控制器、含糊控制器的MATLAB 仿真程序, 并记录仿真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
智能控制实验报告
智能控制实验报告智能控制实验报告导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个智能控制系统,探索智能控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优势。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个基于智能控制的系统,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其性能和可行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智能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原理智能控制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控制理论的技术,它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自主地调整系统的工作状态。
智能控制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传感器用于感知外部环境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将电信号转化为相应的动作。
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通过分析传感器的数据,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并将指令发送给执行器。
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对象: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智能家居系统作为实验对象。
这个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灯光执行器和空调执行器。
2. 设计控制策略: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控制策略,使得系统能够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整灯光和空调的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这个控制策略。
3. 搭建实验平台:将传感器和执行器与控制器连接起来,搭建一个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
4. 进行实验:通过调整室内温度,观察系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智能家居系统能够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整灯光和空调的状态。
当室内温度升高时,系统会自动调高空调的温度设置,并适当调暗灯光,以保持室内舒适度。
当室内温度下降时,系统会相应地调低空调的温度设置,并适当增加灯光亮度。
讨论与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智能控制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潜力。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根据室内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设备的工作状态,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此外,智能控制技术还可以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
然而,智能控制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得到保证,避免出现误操作或故障。
智能控制实验报告参考模板
智能控制实验报告数字PID及其算法戴子文 200730580307房柳煌 200730580309张荣春200730580331指导老师:陈瑜日期:2010年12月2日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数字PID及其算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数字PID及其算法2、掌握AS-UII电机的软件驱动方法特性、AS-UII走直线的开环特性、AS-UII的闭环特性及其分析方法二、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1、PID算法的数字化实现在模拟系统中,PID算法的表达式为:式中,P(t)----调节器的输出信号;e(t)-----调节器的偏差信号,它等于测量值与给定值之差;K p-----调节器的比例系数;T1----调节器的积分时间;T D----调节器的微分时间;离散化的PID:Δt=T 采样周期,必须使T足够少,才能保证系统有一定的精度;E(k)第K次采样时的偏差值;E(k-1)第K-1次采样时的偏差值;K 采样序号,K=0,1,2……;P(k)第K次采样时调节器的输出;上式计算复杂,经过化简为:式中:积分系数微分系数要计算第K次输出值P(k),只需要知道P(K-1),E(K),E(k-1),E(K-2)即可。
上式也称为位置型PID的位置控制算法。
在很多控制系统中,由于执行机构是采用布进电机进行控制,所以只要给一个增量信号即可。
因此得到增量型PID的位置控制算法2、AS-UII的PID算法的程序设计(1)AS-UII电机的软件驱动特性我们控制AS-UII的电机转动是通过编程实现的,我们的编译环境是VJC1.5开发版。
这种用软件实现控制的方式与一般的用电压或频率直接控制电机不同,控制量是通过函数drive(参1,参2)或motor(参1,参2)给予。
函数motor()用于电机功率级别的控制,功率范围是-100(反向最大)到100(前向最大),系统软件实际上只能控制电机工作于7个不同的功率级别,但参数是从-100到100。
我们的问题是,这个对象没有准确的数学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智能控制课程的研究报告经过本学期所学的智能控制知识、上网搜集资料和参考论文的情况下, 对智能控制这门学科的学习做出了简要总结。
1智能控制的发展自动控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 无论是在控制理论还是控制工程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可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控制对象日益复杂、控制目标越来越高,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以控制理论和智能理论为基础, 以模拟人的智能化操作和经验为手段的智能控制方法应运而生。
智能控制是基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智能的认识所发展起来的智能理论与方法, 包括基于符号逻辑的传统AI理论与基于复杂计算的计算智能理论。
它是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的重要研究领域, 并被认为是通向自主机器递阶道路上自动控制的顶层。
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自动控制向智能控制发展, 智能控制思潮第一次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
1965年, 美籍华人傅京孙教授在她的论文中首先提出把人工智能的直觉推理方法用于学习控制系统, 最早把人工智能引入到控制技术中。
1966年, Mendel进一步在空间飞行器的学习控制系统中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而且提出了”人工智能控制”的概念。
1967年, Leondes和Mendel 首先正式使用”智能控制”一词。
20世纪70年代是智能控制的发展初期, 傅京孙、 Gloriso和Saridis等人正式提出了智能控制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控制理论的交叉。
70年代中期前后, 以模糊集合论为基础, 从模仿人的控制决策思想出发, 智能控制在另一个方向规则控制上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80年代为智能控制的迅速发展期, 智能控制的研究及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并取得了一批应用成果。
1987年1月, 第一次国际智能控制大会在美国举行, 标志着智能控制领域的形成。
1992年至今为智能控制进人崭新的阶段。
随着对象规模的扩大和过程复杂性的加大, 形成了智能控制的多元论, 而且在应用实践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应用对象也更加广泛。
智能控制采用各种智能技术来实现复杂系统和其它系统的控制目标, 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型自动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的产生和发展正反映了当代自动控制以至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是历史的必然。
智能控制已成为自动控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正发展为一种日趋成熟和日臻完删的控制手段, 并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2智能控制的研究内容当前关于智能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沿着几个主要的分支发展, 主要有专家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学习控制、基于知识的控制、复合智能控制、基于进化机制的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等。
有的已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与智能自动化方面投入应用。
主要介绍如下:1、专家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研究始于60年代中期, 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Feigen-baum于1965年开创的人工智能研究的新领域。
所谓专家控制是指将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技术同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相结合, 在未知环境下, 仿效专家的智能, 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专家控制试图在传统控制的基础上”加入”一个富有经验的控制工程师, 实现控制的功能, 它由知识库和推理机构构成主体框架, 经过对控制领域知识(先验经验、动态信息、目标等)的获取与组织, 用某种策略及时地选取恰当的规则进行推理输出, 实现对实际对象的控制。
2、模糊控制自1965年Zadeh教授创立模糊集理论和1974年英国的Mamdani成功地将模糊控制应用于蒸汽机控制以来, 模糊控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模糊控制是基于模糊推理、模仿人的思维方式、对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对象实施的一种控制, 成为处理推理系统和控制系统中不精确和不确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构成了智能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神经网络控制是另一类智能控制的重要形式。
人的大脑具有很强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 神经网络控制正是基于模拟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智能控制方法。
神经网络由人工神控制就经元组成, 采用仿生学的观点与方法来研究人脑和智能系统中的高级信息处理。
所谓神经网络控制, 是指在控制系统中采用神经网络这一工具对难以精确描述的复杂的非线性对象进行建模, 或充当控制器, 或优化计算, 或进行推理, 或故障诊断, 以及同时兼有上述这些功能的组合。
是当今智能控制中的研究热点领域之一。
4、学习控制系统是一个能在其运行过程中逐步获得受控过程及环境的非预知信息, 积累控制经验, 并在一定的评价标准下进行估值、分类、决策和不断改进系统品质的自动控制系统。
学习控制具有搜索、识别、记忆、推理4个主要功能。
傅京孙指出: 几乎所有的学习算法都具有相似的学习特性。
较复杂的在线学习技术的实现需要高速度和大容量的计算机。
5、递阶控制系统递阶智能控制是在研究早期学习控制系统的基础上, 并从工程控制论的角度总结人工智能与自适应、自学习和自组织控制的关系之后而逐渐地形成的, 也是智能控制的最早理论之一。
递阶智能控制还与系统学及管理学有密切关系。
已经提出多种分级递阶控制理论, 即基于知识/解析混合多层智能控制理论、”精度随智能提高而降低”的分级递阶智能控制理论以及四层递阶控制理论等。
这几种理论在递阶结构上是有联系的, 其中, 以萨里迪斯的分级智能控制理论最具影响。
由萨里迪斯提出的分级递阶智能控制方法作为一种认知和控制系统的统一方法论, 其控制智能是根据分级管理系统中”精度随智能提高而降低”的原理而分级分配的, 并由组织级、协调级和执行级三级组成。
6、仿生控制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 智能控制就是仿生和拟人控制, 模仿人和生物的控制机构、行为和功能所进行的控制, 就是拟人控制和仿生控制。
神经控制、进化控制、免疫控制等都是仿生控制, 而递阶控制、专家控制、学习控制和仿人控制等则属于拟人控制。
在模拟人的控制结构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和模拟人的控制行为与功能, 并把它用于控制系统, 实现控制目标, 就是仿人控制。
仿人控制综合了递阶控制、专家控制和基于模型控制的特点, 实际上能够把它看作一种混合控制。
生物群体的生存过程普遍遵循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准则。
群体中的个体根据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被大自然所选择或淘汰。
生物经过个体间的选择、交叉、变异来适应大自然环境。
把进化计算, 特别是遗传算法机制和传统的反馈机制用于控制过程, 则可实现一种新的控制——进化控制。
自然免疫系统是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 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免疫机制防御外部病原体的入侵。
经过进化学习, 免疫系统对外部病原体和自身细胞进行辨识。
把免疫控制和计算方法用于控制系统, 即可构成免疫控制系统。
7、组合智能控制系统把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包括经典PID控制和近代控制)有机地组合起来, 即可构成组合智能控制系统。
组合智能控制能够集智能控制方法和传统控制方法各自之长处, 弥补各自的短处, 取长补短, 也是一种很好的控制策略。
例如, PID模糊控制、神经自适应控制、神经自校正控制、神经最优控制、模糊鲁棒控制等就是组合智能控制的例子。
严格地说, 各种智能控制都有反馈机制起作用, 因此都可看作组合智能控制。
3神经网络智能控制智能控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众多领域, 从实验室到工业现场, 从智能仪器到家用电器, 从工业机器人到生产领域控制, 解决了大量的传统控制无法解决的实际控制应用问题。
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的交叉应用是当前智能控制领域主要应用方向之一, 而这种交叉应用有时是非常困难的。
在此我仅对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做下简要总结和学习。
对于控制界, 神经网络的吸引力在于:(1) 能够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系统;(2) 能够学习和适应严重不确定性系统的动态特性;(3) 由于大量神经元之间广泛连接, 即使有少量单元或连接损坏, 也不影响系统的整体功能, 表现出很强的鲁棒性和容错性;(4) 采用并行分布处理方法, 使得快速进行大量运算成为可能。
这些特点显示了神经网络在解决高度非线性和严重不确定性系统的控制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将神经网络引入控制系统是控制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的引入不但为这一领域的突破带来了生机, 同时也给控制研究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神经网络的发展简史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是将人工神经网络与控制理论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自动控制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 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
神经网络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0年, B.Widrow和M.E.Hoff 首先把ANN用于控制系统; B.Kilmer和W.S.McCulloch提出了KMB神经网络模型, 并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应用, 取得良好效果; 1964年, B.Widrow等用ANN对小车倒立摆系统控制取得了成功。
但之后神经网络控制的研究随着ANN研究处于低谷。
20世纪80年代后期, 又重新受到重视, 在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上发展迅速。
当前, 应用已很快渗透到智能控制等领域, 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神经网络与其它算法相结合将神经网络与其它算法的结合, 能够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 利于人工神经网络在智能控制方向的运用。
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模糊逻辑、遗传算法、小波神经、混沌理论等相结合用于智能控制, 可为系统提供非参数模型、控制器模型等。
(1) 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理论相结合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相结合, 为模糊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功能, 并自动生成模糊控制规则。
人工神经网络由于其仿生特性, 更能有效利用系统本身的信息, 并能映射任意函数关系, 而且还具有并行处理和自学习能力; 另外, 它容错能力也很强。
因此, 将二者结合可实现互补, 构成良好的智能控制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 最著名的科技成果就是20世纪90年代, 日本松下公司推出了神经模糊控制全自动洗衣机。
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发展。
当前, 模糊神经网络主要有三种结构:A: 神经——模糊系统。
基于模糊理论, 利用神经网络作为构造和学习工具, 可解决隶属度最优设计、知识自动获取等问题。
B: 模糊——神经系统。
基于神经网络, 利用模糊逻辑改造神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