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主要施工方法或方案和施工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结构主要施工方法或方案和施工措施

1.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

1。1.模板工程

本工程主体结构框架柱多为矩型柱,因此矩型柱模板选用竹胶模板,部分圆柱模采用定型模板,梁板模板采用新钢模板,支撑系统采用碗扣脚手架和早拆头。

1.2.钢筋工程

钢筋接头形式主要有三种:φ22 以上的梁上排钢筋接头采用套管挤压连接,框架柱主筋一、二层采用套管挤压,三层以上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其他钢筋接头采用焊接和绑扎连接.

1.3.混凝土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浇筑。

1。4.垂直运输和脚手架方案

垂直运输主楼采用一部塔吊和两部外跨电梯,配楼各设一部卷扬机,主体结构及外檐装修外脚手架采用落地式双排脚手架;内檐装修采用简易脚手架或移动式工作台。

2。施工测量

2。1.地上结构的平面控制基础施工完毕后,用现场内设置的四个点,对基础使用的定位控制桩进行复测,复核无误后,做为首层施工依据。上部结构的轴线传递采用经纬仪,为确保轴线传递的准确性,每层轴线均从首层基点向上传递。

根据规范的要求,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见表12—1

表12-1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2.2.地上结构的高程测量在每层的柱子及墙体浇筑完成后,用红三角标注,并以此做为上部结构高程测量的起始点。本工程采用50m 钢尺,从首层起始点开始向上传递,钢尺必须做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修正,且要往返数次测量,确保标高传递的准确性。在结构层内引测标高时,要使用水准仪引测,并往返测量与基准点校核,误差要控制在规范控制范围内。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偏差见表12-2。

表12-2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偏差

2。3.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1)水准点的设置

沉降观测要依据稳定性良好的水准点进行,水准点考虑永久使用,为了便于检查

核对,专用水准点埋设不少于三个,埋设地点必须稳定不变,防止施工机械、车辆碰压。

(2)仪器选用ﻫ本工程使用德国芬奈S1 精密水准仪及配套的塔尺。

(3)观测依据及精度要求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的有关要求。精度要求: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二级的要求。

(4)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沉降观测点的布置要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设计未做出规定时,按下列原则设置: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要每隔8~12m 设置一个,建筑物山墙必须在中部适中位置上设有观测点.框架结构沉降观测点要设置在混凝土柱子上。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标高为±0。000以上500mm 处。沉降观测点的形式见图12—1.

(5)沉降观测的周期及观测时间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每一结构层沉降观测不少于1 次,若遇特殊情况可增加观测频率。工程主体封顶后要进行百日观测。其后继观测周期

要根据百日平均沉降值确定,见表12—3。图12-1 沉降观测点的形式表12-3 百日平均沉降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