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疲劳功能成分研究进展.
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述评
Ke r s s o t d cn ; k n tcf t u ; t d to a i e em e i i e o e v e y wo d : p rsme i i e ie i ai e r i n l g a i Ch n s d cn : v r i w
关
键
词:运动 医学;运动性疲 劳;中药;综述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162 1)60 0 -6 0 67 1(0 00 . 170
中 图 分 类 号 :G845 0.
Re i w fpr g e sm a e i e e r h so ne i a i uer ss a c y v e o o r s d n r s a c e n ki tcf tg e it n eb u i g t a ii na i s e c ne s n r d to lCh ne e m di i s
郑伟 ,杨 洪波 z
(. 1 广西 师范大学 体育 学院,广西 桂林 5 10 ;2曲靖师 范学 院 体育 学院 ,云南 曲靖 404 . 6 51) 5 0 1
摘
要 :对 中药抗运动性疲 劳的研 究进展进 行综述 。从运动性疲 劳的发 生机制 、 中药抗 疲劳
的调节机制 、中药抗疲 劳的 方药筛选原 则、 中药抗疲劳的 实验研 究等方 面进行 总结,并就现代科 学与技 术发展趋势对 未来的抗运动性疲 劳中药研 究的发展进行展 望。
2 S h o o P yia E u ai ,Quig r l o e e Q j g6 5 1, C ia . co l f h s l d ct n c o j Noma C l g , ui 5 0 1 hn ) n l n
中医药治疗疲劳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疲劳的研究进展作者:杨星哲李峰毛萌王若冲张翼飞徐一菲李杰宋丹丹于佳慧来源:《世界中医药》2022年第05期摘要疲劳已成为影响人们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
疲劳发病机制复杂,常规治疗缺乏有效方案,部分药物有成瘾性和不良反应。
中药抗疲劳药物具有安全有效、多种功效协同作用的独特优势。
肝脾肾功能失调是疲劳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中药处方多以疏肝健脾补肾为主。
现通过对疲劳的病机、处方用药、抗疲劳作用机制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为中医药抗疲劳提供依据。
关键词作用机制;中药抗疲劳;肝脾肾功能失调;疏肝健脾补肾;神经免疫炎症;能量代谢;抗氧化活性Research Progress on Anti-fatigue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YANG Xingzhe,LI Feng,MAO Meng,WANG Ruochong,ZHANG Yifei,XU Yifei,LI Jie,SONG Dandan,YU Jiahui(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Abstract Fatigu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people′s quality of life.With high incidence,fatigue can be regarded as an independent disease and is a symptom of a variety of chronic diseases.Since many clinical drugs have common side effects,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fatigue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As the pathogenesis of fatigue is complex,western medicines lack an effective and complete program and have the risk of addiction and side effects.Chinese medicines for resisting fatigue boast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safety,effectiveness and synergistic effe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Chinese medicines for treating fatigue.Liver,spleen and kidney dysfunction is an important pathogenesis of fatigue,and most of Chinese 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fatigue are mainly soothing liver,invigorating spleen and tonifying kidney.The mechanism of improving fatigue by Chinese medicines includes reducing the accumulation of metabolites,improving neuroimmune inflammatory reaction,and regulating immune function,energy metabolism,HPA axis function and synthesis and release of neurotransmitters in the brain,with antioxidant activity.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core pathogenesis of fatigue,anti-fatigue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and the mechanism of anti-fatigue by Chinese medicine,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 anti-fatigue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s and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Keywords Mechanism; Anti-fatigue by Chinese medicine; Liver,spleen and kidney dysfunction; Soothing liver,invigorating spleen and tonifying kidney; Neuroimmune inflammation; Energy metabolism; Antioxidant activity中图分类号:R228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2.05.026Chaudhuri 和Behan[1]將疲劳定义为开展或维持随意活动过程中出现障碍的表现。
运动食品抗疲劳功能因子研究进展
第 6期
福建体 育科技
F j n S o s S i c a d T c n lg u a pt c ne n eh o y i e o
Vo No 6 L29 .
De e e c mb r 2 0 01
21 0 0年 1 2月
运 动 口 疲 劳 功 能 因 子 研 究 进 展 艮口 抗 日
Ab t a t T e r so ain o t u s8 o tn r rq ii o p t r i ig,a d te n t t n lrc v r s sr c : h e t r t f ai ei n i o f g mp r tp e e u s ef r o sT an n a t S n h u r i a e o e y i io o e o e b sc wa s T e f n t n a d me h ns f t —f t u u ci n o d s o l e sri he e u n n f h a i y . h u ci n c a im o i ai e F n t a fo h u d b t g tn d o ta d t o An g ol a
moe t e r s ac n e eo me to n i aiu u ci n o d t h e e rh a d d v lp n a t —ftg e f n t t e; Fo d; Fu to ai gu o ncin; Pr g e s o r s
器 的 功 能 、 作 用 机 理 进 行 梳 理 与 分 析 ,对 具 有 天 然 属 性 的 常 见 抗 疲 劳功 能 性 食 品进 行 重 点 剖 析 , 旨在 推
动抗疲劳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近年来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摘要:通过检索近年来CNKI 有关中医药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报道,总结中医药治疗运动疲劳的疗效和机制,并阐明未来中医药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医药;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运动性疲劳指机体不能将其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运动员经常承受超强度、大负荷的训练,因此极易产生运动性疲劳。
没有一定程度的疲劳,就不能获得超量恢复。
但是如果运动性疲劳得不到及时消除。
导致过度疲劳,势必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和运动伤病的发生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消除和缓解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成绩是运动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由于人体是非常复杂的有机体,运动性疲劳发生机制、消除和恢复具有复杂性、多因素性和可变性的特点,还需要采用现代科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
由于西医中许多药物虽然能提高成绩,消除疲劳,但含有违禁成份,同时对运动员的身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国内外学者都转向重视中医中药的作用。
中国传统中医药诊治疾病所用皆为天然药物,安全有效,并且十分强调辨证施治及整体观念,重视调节人体自身的抗疲劳能力,通过调补结合,促进机体达到新的平衡而达到消除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抗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中医关于疲劳机理的认识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
中医经典文献对疲劳有很多论述。
中国古代没有“运动性疲劳”概念,《黄帝内经》中疲劳通常被称作“罢极”、“疲极”、“倦怠”和“困薄”等。
“疲劳”一词始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而《诸病源候论》中也提出了“五劳”、“六极”和“七伤”的概念。
[1]1.1中医对运动性疲劳产生原因的分析中医强调人体是 1 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健康状态则是阴阳平衡的结果,也就是说各脏腑、组织、器官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抗疲劳药食同源中药研究现状分析
抗疲劳药食同源中药研究现状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组以严重疲劳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其原因不明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且患者经充分休息后仍得不到缓解,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部分患者还伴有低热、咽喉痛、头痛、肌肉或关节痛、淋巴结肿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和抑郁等症状,进而使得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常年卧床,无法正常工作、生活,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目前CFS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其预后不理想、医疗支出巨大已成为世界各国广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2015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OM)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美国估计有8.36万-250万人患有CFS,其中大部分患者还未被确诊,至少有25%的患者仍然卧病在床。
CFS首发症状较多,特异性不明显,临床上易被患者及医生忽视,导致病情发展。
因此加大对CFS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对CFS的认知,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防治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1、CFS的中西医认知1.1西医认知20世纪80年代,CFS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现并命名,随后许多国家对CFS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虽然国际上已公认CFS作为一种疾病存在,但是由于其发病原因及机制都不明确,因此还未有统一的诊断标准。
通常CFS是在急性病毒感染或应激期后数周或数月内才出现复杂的症状。
1.1.1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表明,部分CFS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毒感染症状非常类似,发病较突然,并伴有发热、皮疹、肌肉酸痛、淋巴结增大、关节痛等流感样症状。
急性期前,大部分患者有可疑的感染史。
因此,多项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肠道病毒、博尔纳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人类疱疹病毒感染等。
但是目前,CFS由病毒感染导致的理论依据还不够充分,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
1.1.2遗传易感性:有研究显示,CFS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6]。
抗疲劳功能成分研究进展
抗疲劳功能成分研究进展1880年,黄桑(Mosso)就开始了对人类疲劳的研究,他在1915年就提出了疲劳是细胞内化学变化衍生物导致的一种中毒现象;1980年Karlsson提出,疲劳是丧失保持所需或预想的输出功率,在1982年的第5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不能保持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1]。
运动性疲劳,即生理性疲劳是由于工作或活动本身引起的,以区别于诸如疾病,环境和营养等原因所致的疲劳,我国学者把人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辐射下降的现象,叫做运动性疲劳[2]。
“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即由于运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改变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3]。
1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机制[4]1.1能源耗竭学说磷酸原储备减少与疲劳在激烈运动的30秒内,肌肉中大量消耗ATP和CP供能。
肌肉中储量明显下降,维持运动时,则ATP和CP保持在低水平下,短时间精疲力竭的运动后,ATP和CP都不会耗尽;糖储备减少和疲劳当达到或超过50%~60%,最大吸氧80%~90%最大吸氧量强度运动时,首先是慢肌中糖原下降,继而快肌中糖原也下降。
以80%~90%最大吸氧量强度运动时。
肌糖原下降速度较快;脂肪的作用和疲劳运动时脂肪组织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
当脂肪酸利用增加时,葡萄糖和糖原利用速度下降。
但脂肪不能代替供能,因为氧化脂肪供能时,输出功率将比糖低50%,运动能力必将下降;蛋白质的消耗和疲劳当长时间耐力运动时,蛋白质分解增多,而食物按常人量供应时则会引起蛋白质营养不足而表现为负氮平衡。
当肌体长时间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时,很容易造成肌体疲劳水分和无机盐与疲劳当体液减少量达到体重的30%时,运动能力便显著下降,体液减少达到10%时,将引起代谢紊乱,循环血量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降低,肌肉出现抽筋,四肢无力,工作能力下降等现象。
中药抗疲劳的实验研究进展
增多 , 其皂苷可增加生 长期大 鼠精 子数量 , 并可 对抗 乙酸铅
1 增加能源物质 改善 能量代谢抗疲劳
所致的前列腺 、 双侧精囊 、 相对重量 的下降及 精子数 量 附睾 过少和睾酮值过低 。 明绞股蓝皂 苷可增加 精子数 。 表 对某 些 性器官有一定程 度的保护作用 。程宏霞 等 . 将切除睾 丸大
究 了人参皂甙对急性力竭 游泳后恢 复期小 鼠骨骼肌 自由基
代谢的影响 , 结果表 明与生理盐 水对照组 相 比, 人参皂 甙组 各恢复时点的 S D活性 显著升 高 , O 这说 明人参皂 甙还具 有
提高力竭运动后恢复期小 鼠骨骼肌抗 自由基 的能力和增 强
疲劳 的作用研究 中发现 , 用 1 d 食 5 西洋参人参皂甙后 , 鼠 小
肌糖原 、 肝糖原含量与对照组 比较有所增加 , 有显著性差 异。 夏勇等 发现 灵芝 粉 能 明显延 长 小 鼠爬 杆 时 间和游 泳 时 间, 增加小 鼠运动后 的肝糖原含 量。龚云 ’ 研究 表明 : 。 红景 天能显著提高动物游泳耐力 、 耐缺氧能力 , 增高肝 、 肌糖 原含 量。蛋白质可提供运动 中 5 ~1% 的能量 , % 5 同时也是 肌 肉 收缩的功能单位 。张爱 芳等 报道 : 甲、 药 、 黄芪 、 鳖 山 生 丹 参组 成的理气 活血 复方 可显著提 高运 动后 小 鼠肝 脏和股 四 头肌腱 R A、 N N D A含量 , 增加肌 力 , 长供能 时间及促进 对 延 运动后蛋 白质恢复均有积极 的意义。潘育方等 研究表 明 :
三七皂苷 R l g 能明显延长小 鼠负重游 泳时间和爬杆 时间 , 明
骨骼肌 S D活性 的作用 。 O 4 提高耐缺氧能力 清 除自由基与代谢产物 中药在 改善肝脏代谢 和酶 的活性 、 氧化 、 抗 耐缺氧 、 除 清
茶叶抗疲劳作用的研究进展
屈 萍 等以优秀男性 运动员运 动 ( I 赛艇运动 员测试 B N含量 。结果发现 ,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具有显著 U
2 0 m ̄功仪 ,足球 运动员测试 2 0 m跑 ) 00 80 后服药 , 日 次 的抗疲 劳作 用 ,普洱茶抗疲劳作用并 非完全 由咖啡碱所
测血 清中血尿 素(U 、 清丙二醛 ( A 含量 以及血清肌 引起 , B )血 MD ) 而茶褐素 、 茶多糖 以及茶蛋 白等组成 的复合体 同样
131茶氨酸的抗疲 劳作 用 ..
参考文献 :
[ ]A j l S n a, u i d rK u . a e n T re t a.G e n 1 n ai i g l S rn e a N v e ik y e . 1 r e r
T a E t a t a d C t c i m lo a e C r n c F t g e e x rc n a e h n A e i r t h o i a i u -
研究结果来看 , 叶的抗疲劳作用 比较 明显 。 茶 这就可 以通
除 了上述各茶类 ,另有 以茶 叶为主 ,配 以适量其它 过服用 茶叶功能成分或饮茶来减轻人们 日常疲劳及运动 功能成分制成 的保健 茶也有较好的抗疲劳作用 [68 6 -I , 1。 1 1 . 叶功 能成 分的抗疲劳作 用研究进展 3茶
及茶类发展 , 可分 为绿茶 、 黄茶 、 黑茶 、白茶 、青茶 、黑 量组效果显著 。 茶六大类 。 六大茶类 的组成成分有所差异 ,因此 , 其抗疲 劳 的效果 和功能成分也可能有所不 同。
121 绿 茶 抗 疲 劳作 用 的研 究 结 果 ..
廉 志顺 『等研究表 明,普洱茶抗疲劳功效随贮存 时 J 。 间延长而降低 ,约 1 年后不再降低 。这可能一方面 由于 0 长期贮存过程 中 , 普洱茶在空气 、 水分和微生物 的作用下
具有抗疲劳作用的补益类中药研究进展
具有抗疲劳作用的补益类中药研究进展玄其文,沈 诞,杜 娟,顾 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200433)[关键词] 疲劳;补益类中药;多糖;作用机制;综述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3.02.027[中图分类号] R282.7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3)02-0275-07[通信作者] 顾伟,E -mail :sam6116@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8ZX09J18110-003) 疲劳是由机体脑力、体力活动过度,或精神刺激过多等因素所致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它既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单独出现,也可以作为一种症状伴随于其他疾病出现[1]。
目前为止,国内外对疲劳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
1982年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概括为“躯体不能开启或持续进行某一特定强度的生理活动的状态”[2]。
2004年发表在Lancet 上的一篇文章将疲劳定义为“机体难以触发或维持自主性活动的状况”[3]。
有研究认为疲劳状态会引发焦虑或抑郁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认知能力水平、睡眠的质量、身体的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等[4]。
而长期处于疲劳的状态下会加速衰老,导致抑郁焦虑状态,引发癌症或部分免疫类疾病,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5]。
但由于评价疲劳的方式大多较为主观且疲劳的致病因素较多,疲劳的状态往往不为患者所重视,无形之中带来更多隐患。
疲劳形成机制十分复杂,文献中总结出相关的发病机制有能量耗竭学说、内环境稳态失调学说、代谢产物堆积学说和自由基影响理论学说等[6]。
也有研究指出疲劳可能由个体情绪状态、神经肌肉传导障碍、低血糖等心理、生理、生化因素引起[7]。
促进疲劳状态的恢复和延缓疲劳的发生是近年来军事医学、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等领域需攻克的难题。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抗疲劳和具有抗疲劳活性的药物的研究方兴未艾。
抗运动性疲劳剂作用研究进展
2 1 ,3 4 :8 2 0 1 3 ( ) 5 ~6
Am 0Ac s& BitcRP0 r e oi s “ c¥
抗运动性疲劳剂作 用研究进展
齐 阳 , 东联 蔡
( 二军 医大学 附属 长海 医院 临床 营养科 , 第 上海 2 0 3 ) 0 4 3
k 时所 测 得 的游 泳 力 竭 时 间 比 口饲 葡 萄 糖 时 的 g 力竭 游泳 时 间长 , 存 在 剂量 依 赖 性 。生 化 指 标 如 并 血糖 、 血浆 和 肌 肉内乳 酸含量 、 肝糖 原 、 肌糖元 、 离 游
泳 时间 呢?答 案应 该 是肯 定 的 。
12 乳酸积 累 .
糖 浓度 降低会 刺激 肝 糖 原 分 解 释 放葡 萄 糖 入 血 , 从
而 使肝 糖原 储备 减少 。同时 , 耐力运 动 中 , 异生 在 糖 也 是糖 平衡 的重 要 过程 。 当代 谢 急需 能 量 时 , ] 氨
收稿 日期 :2 1一0l O 1l一8 作 者 简介 :齐 阳 。 ( 9 7) 士在 读 。 女 1 8一硕 基 金项 目:上 海 市 体 育 局 科 研基 金 (4 T 1) 0 J 0 7 *通讯 作 者
7 lo O _] 2
。
线粒 体 内 电子 传递 链 通过 氧 化 还原 供 能 ,
竭 , 加 了脂肪 动员 使 血液 甘油 三酯 水平 降低 , 血 增 而
浆 乳 酸脱 氢酶 ( DH) L 活性 水 平 变化 不 明显 , 浓 度 但
大 量 的活性 自由基 随 之 产生 , 肌细 胞 膜 脂 质过 氧 化 反 应增 加 。丙 二醛 ( MDA) 脂 质 过 氧 化反 应 的终 是 产 物之 一 , 氧化 物 歧 化 酶 ( OD) 谷 胱 甘 肽过 氧 超 S 和 化 物酶 ( x 则是 两 种在 细胞抗 氧化 防御 中最 重要 GP ) 的酶 。一般 通过 比较 处理 组和 空 白组 MD 的含量 A 以及 S OD和 G x的活性 , P 判定 抗疲 劳效果 。
中药抗疲劳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疲劳作用的研究进展中药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抗疲劳领域,其疗效得到了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药抗疲劳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以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药抗疲劳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中药对抗疲劳的作用机制:中药通过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改善机体的运动能力,促进体力恢复。
一些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运动中产生的氧自由基的损害,从而改善运动能力。
此外,中药还可以提高机体脑部和肌肉的氧利用率,增加脑部和肌肉的供氧量,改善运动耐力。
2. 中药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明显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例如,人参被广泛应用于改善体力和增强耐力。
一项对人参草本饮料的研究发现,人参可以显著提高机体的无氧耐力和排除乳酸的能力。
另外,人参还可以促进线粒体的合成和功能,增强机体的能量代谢能力。
此外,党参和麦冬等药材也被证明可以改善疲劳状态和提高运动耐力。
3. 中药对心肺功能的影响:中药还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例如,丹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肌供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和缺氧状态。
一项对丹参提取物的研究发现,丹参可以显著提高运动耐力和肺活量,降低乳酸酸中毒。
此外,柴胡和柴胡络合物等药材也被证明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脏和肺部的供氧能力。
4. 中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疲劳状态下,机体的免疫功能容易受到损害,中药可以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减轻疲劳状况。
例如,黄芪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一项对黄芪多糖的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可以显著提高机体的淋巴细胞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加强免疫功能。
此外,枸杞、当归和党参等中药也被证明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总之,中药在抗疲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药通过调节多个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和抵抗力,减轻疲劳状态。
中药的抗疲劳机制包括改善运动能力、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功能等。
枸杞子、枸杞多糖抗疲劳作用的研究进展
提示 ,L P  ̄ B X 离体蟾蜍腓肠在 电刺激条件下引发的收缩 疲劳有促进作用。李晓莉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 ,L P 5 B 可 提高小鼠机体组织对0 的利用 。同时通过耐缺氧效应研 : 究认为 ,L P 0 0 mg k d B 5 ~90 /(g・ ),可显著延长小 鼠 的存活时间,其 中以7 0 /(g・ )剂量效果最佳 , 0 mg k d
关键 词 :枸 杞子 ;枸杞 多糖 ;抗 疲劳 ;功能 因子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 (yumb rau L) L ci a rm b 的干燥成熟果实 ,作为传统的药食两源物质 ,是我国传
目前认为 ,超氧化物歧化酶 (O S D)能特异地 、有 效 地清 除超 氧 自由基 ;谷 光甘 肽过 氧化 物酶 ( H. GS P )可 以有效地清除过氧化氢 ( : : X H O )等活性 氧,从而 有效地 阻止脂质过氧化 ,保护细胞免受运动性损伤 【 。 2 】
3 2 符合功能食品的发展潮流 ,与国际接轨 [ . 1 4 】 研发符合第三 代功能食 品特 点 的抗疲 劳食 品 ,进
而走 出国 门与 国际接轨是 我国功能食品发展的必 由之 路 。我们 要在借鉴 日本 、美 国等 国家的先 进经验的基 础上 ,应用多学 科的知识 、采用现 代生物技术 ,从分 子 、细胞 、器官等分子生物水平上研究抗疲劳功能因子 的结构、含量及其作用机理 ,准确评价抗疲劳功能食 品 的功效 ,研究抗疲劳功能因子的稳定性和在功 能食品中 功效保持 ,开发为 国内外所公认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
量来达到抗疲劳 的目的 ; ̄L Px能显著增#4 鼠乳酸 B- 1' 1 脱 氢酶总 活力 ,有效地 清除剧烈运 动时机体 的代谢产
人参抗疲劳作用研究进展
人参抗疲劳作用研究进展关键词人参抗疲劳中枢疲劳自由基糖代谢乳酸代谢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甘、微苦,性温,素有“百草药”之美称,是我国传统的滋补养生名贵药材,药理研究、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证实人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人参提取物及有效成分,进行了药理研究、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证实人参具有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抗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疲劳等多种生物活性[1]。
通过综合国内外文献,着重从人参抗中枢疲劳、抗自由基、调节糖代谢和乳酸代谢,以及对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人参抗疲劳的机制。
抗中枢疲劳作用人参能够对抗疲劳,提高思维活动和体力劳动效率。
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大脑功能,对智力、记忆力减退及思维迟钝有精神兴奋作用。
利用人参皂苷Rg1溶液对小鼠的耐力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小鼠的竭力运动的时间显著延长[2]。
人参花提取物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实验结果表明,注射人参花提取物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3]。
在人参多糖的研究中,人参粗糖分离成酸性多糖和中性多糖两个级分以后,酸性多糖能明显增加小鼠游泳时间,说明酸性多糖具有更好的抗疲劳作用[4]。
由此可证明人参可以提高耐力和运动能力,减少中枢神经疲劳反应。
抗自由基作用大量研究证明用体外产生氧自由基方法,发现人参提取物可直接抑制红细胞中的O2、OH-、H2O2的脂质过氧化作用[5]。
研究人参茎叶皂苷对小鼠体内过氧化脂质生成的影响,发现人参茎叶皂苷对小鼠脑中过氧化脂质生成有显著的抵制作用,而且其作用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表明人参茎叶皂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防止细胞脂质成分被氧化造成损伤[6]。
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氧自由基会被抗氧化酶及时分解清除,使这种代谢水平保持在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当氧自由基生成过多或抗氧化系统的功能减弱时,这种动态平衡都会被打破[7]。
表明人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体内自由基清除,减轻自由基对细胞脂质成分的氧化损伤作用。
人参化学成分及研究进展
人参化学成分及研究进展人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
它被广泛地研究,其主要化学成分是人参皂苷。
除了人参皂苷外,人参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人参多糖、人参精油、固醇、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
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作用和药理疗效。
本文将介绍人参的化学成分及其研究进展。
1.人参皂苷:人参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是人参皂苷,它是一类三萜类化合物。
人参皂苷主要分为三类:Rg1类、Rb1类和Rg3类。
研究表明,人参皂苷具有抗疲劳、抗氧化、抗老化、抗癌、降血糖、增强免疫力等多种药理疗效。
2.人参多糖:人参多糖是人参中含量较高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抗病毒、调节血糖、抗氧化等保健作用。
研究发现,人参多糖能够改善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3.人参精油:人参精油是人参中一种重要的挥发油,其主要成分包括姜酮、姜内酯、甘露醇等。
研究发现,人参精油具有抗炎、抗菌、舒张血管、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
此外,人参精油还具有镇静、抗抑郁和促进睡眠的作用。
4.固醇:人参中含有多种固醇类化合物,如人参甾醇和人参酮等。
研究发现,人参固醇具有抗氧化、降血脂、调节血压、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
5.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人参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如赖氨酸、精氨酸、镁、铁、锌等。
这些成分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参的研究进展如下:1.人参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研究发现,人参中的人参皂苷、人参多糖和人参固醇等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人参可通过多个信号通路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从而对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人参抗疲劳作用的研究:人参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工作能力和抗疲劳。
研究发现,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等成分可以增加机体对物理、化学和生理刺激的适应能力,减轻疲劳症状,提高工作效率。
3.人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人参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所导致的损伤。
中医药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以及很小的副作用 日益 被周内外 学者所重视。 1 单味药 . 1
化损 伤的作用 , 天然 的 自由基 清除剂 , 是 能防止和延缓运 动
维普资讯
l ̄ ,/ a u瘁詹 沉学诼 1 M l _ &
2OO7 V o18 N o. . 6
讲 与述 座 综
中医药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何 婷 1, 玉珍 ,刘 2
(. 1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 山西 太原 0 00 ; 2山西 中医学院, 306 . 山西 太原 0 02 ; 3 0 4 3 . 太原市第三体校 , 山西 太原 0 0 0 ) 3 09
参可增强小 鼠的抗缺氧能力 , 延长负重游 泳时间 , 参 的抗 人 氧化作用是其提高抗疲劳能力 的原因之一。 唐辉 [ 5 ] 测得服用 人参组 的小 鼠力竭游 泳时间延长 ,O S D活性 升高 , L B A浓度
能力 的辅助手段 , 尤其是 应用某些不 含违禁药物 的物 质 以
增强体 能 , 预防疲 劳 , 充分发挥 身体 的功能潜 力 , 从而 获得
谢。
人参 具有扶正 固本 、 大补元气 的功效 , 主要是增强各 脏
方药以及针灸疗法以其独特的效果 , 以及很小的副作 用 日益被 国内外学者所重视 。在体 育与运动 医学领域 中充分发挥 祖国医学的优势 , 建立具有中国特 色的运动 医学体 系是值得大力发掘 、 究的, 研 且具有广 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 词 运 动性 疲 劳 ; 医药 ; 灸 中 针
中图分类号 : 2 5 R 8. 5
罗汉果皂甙抗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
Jn 0 1 u .2 1
罗 汉 果 皂 甙 抗 运 动 性 疲 劳 研 究 进 展
丁 秀诗 林 伟 许 文鑫 姚 绩伟 , , , ’ 。
(. 1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 院 , 湖南 湘潭 4 10 ;. 12 12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 福建 厦 门 3 6 2 ; 10 1 3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 . 福建 福州 30 0 ) 50 7
胞损伤严重 , 进而造成细胞代谢紊乱 , 运动性疲劳提前 发生 , ⅢE mors eI ) 罗 汉 果 甙 Ⅳ ( ors eI ) 罗汉 果 甙 V ( g i IE 、 od I m goi V 、 d 机体运 动能力下降 。 ( ors eV 、 m goi ) 罗汉 果 甙 V 、1氧 化 一 汉 果 甙 V 1-x. o d I 1- 罗 ( 1oon —
1 罗汉 果皂甙化 学成分 及其结构 概况
罗汉果的主要活性 成分是葫 芦烷 三萜类皂 甙 ( uub— 醇 , C cri 两条 由四个 以下葡萄糖单位组成 的葡萄糖苷侧链 以 B糖 一
t e l oi ) 在 于 果 中 的 总 含 量 为 3 7 5 一3 88 E 。 苷键与苷 原相连 , a y s e , n gc d .3 % .5 % 4 ] 在侧链 葡萄糖之 间的连接键为 p16和 B ., . 最 早 由 日本 学者 竹 本 常松 从 罗 汉 果 中 分 离 并 鉴 定 了 罗 汉 果 12糖苷键 , G属葫芦烷三萜类皂甙化合物 , , M 它们具有共 同
人参化学成分及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化学论文(设计)题目: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化学班级:学号:学生:2013年11 月22 日目录摘要 (II)第一章前言 (3)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3)2.1人参皂苷 (3)2.1.1人参皂苷的分类 (4)2.1.2人参皂苷的药理作用 (8)2.2脂溶性性成分 (10)2.2.1脂溶性成分的抗菌作用 (11)2.2.2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 (11)2.3多糖类物质 (11)2.3.1人参多糖类物质的调节免疫作用 (11)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降血糖作用 (12)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抗肿瘤作用 (13)第三章结语 (14)参考文献 (15)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摘要现代研究证明,人参可增进食欲、强心、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治贫血、神经衰弱等症。
本文对人参化学成分及人参的药理研究的新进展给予综述并对人参的研究作简要展望关键词:人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第一章前言中药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是一种名贵药材,同样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物。
经中医临床验证表明人参的主要功效包括有补脾益肺、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智等。
临床上人参能够对诸多疾病均能够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人体滋补强壮作用更加的明显。
并且它的化学成分相对较为复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相对独特,由于现代分离以及分析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参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也获得了进一步的进展。
目前人们对其药理活性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展开论述,从而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人参的现代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对人参的研究大多采用粗制剂或总皂贰成分,固然是由于人参有效成分的含量低和纯化困难,还由于对人参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多样性认识不足。
至今,已阐明的人参化学成分包括皂苷、糖类、蛋白质、多肤、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脂溶性成分和其它成分【1】。
人参抗疲劳作用的研究进展_姚根兰
·1176·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年第 10 卷第 8 期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Vol. 10,No. 8
减少乳酸堆积的原因还可能和增加氧的供给 有关,王斌等[24]发现,按不同剂量给小鼠连续 7 d 灌胃人参总 皂 苷,可 增 加 血 红 蛋 白 的 含 量,中 剂 量 作为明显,增加 6. 6% ,因而能显著增加氧的供给, 加强有氧氧 化,从 而 减 少 乳 酸 的 产 生,有 助 于 加 速 乳酸的清除。 3. 4 抗中枢神经递质紊乱
制研究,中枢机制认为和神经递质有关系,而外周机制主要认为与调节糖代谢和减少乳酸堆积有关。
【关键词】 人参; 抗疲劳; 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献标识码】A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我国传统的 滋补养生名贵药材,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 益肺、生津 养 血、安 神 益 智 等 功 效[1]。 现 代 药 理 研 究发现,人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要有人参皂苷、参 多糖、多 肽、脂 肪 酸、氨 基 酸、聚 乙 炔 醇 类 等[2]。 近 年来,国内外多中心动物和临床实验研究均证实人 参有抗疲 劳 的 作 用,物 质 基 础 认 为 主 要 是 人 参 皂 苷,关于人 参 皂 苷 抗 疲 劳 作 用 机 理 研 究,分 别 从 抗 自由基、调节糖代谢、减少乳酸堆积、抗中枢神经递 质紊乱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相关阐述。现通过综合 国内外文献,就近几年对人参抗疲劳作用的研究进 展综述如下。
张昌静等[5]采用 70% 中段小肠切除复制术后
DOI: 10. 13935 / j. cnki. sjzx. 15084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81303246) ; 江苏省“青蓝工程” 优秀骨干教师基金和江苏省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资助 作者单位: 1. 南京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2. 南京 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23 通讯作者: 赵玉男,Email: zhaoyunan - js@ 163. com
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深远的意义。然 而单纯使用 补剂在有 效地消除疲 劳的同时 , 往使 往
运动员感到 口舌干燥 、 中憋闷 、 重足轻 。实 际应用中 , 胸 头 应将 补益
药 与疏肝理气药配伍 同用 , 寓疏 于补 , 在有效提高机体运动 能力的同 时, 消除了单纯服用 中药补剂所带来 的不 良反应 , 而走出了单纯进 从
运 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 平上和
( ) 能 维 持 预 定 的运 动 强 度 … 。足 见 运 动 疲 劳 是 由 运 动 引 起 的 , 或 不
种疾病有关 , 也是诱发疲劳 和致使 疲劳不 易恢 复的原 因之一 。超氧 化物 自由基 ( 2 消除主要经 超氧化物 歧化 酶( O ) 0) S D 催化 生成 0 2和 0; 2脂质过氧化物 ( ' 直接损伤 内皮细胞 , 1 O) 2 导致 内皮 细胞 的退行 性变化和通透性改 变, 丙二醛 ( D 是 I) 的代谢 产物 , M A) /9 ( 其含量可反
映 脂质 过 氧化 程 度 。
而非病理原 因。但是在 运动 训练或体 育健身 引起疲 劳后 , 如果 不采 取积极有效措施 予以消除, 不仅会影响 运动训练 和体育 健身 , 还有 可 能引起病 理性 变化 , 使身体健康 受到损害 。中国传统 中 医药诊治疚
病所用 皆为天然药物 , 安全有效 , 并U 十分 强 调辨 施 治及 整体 观
述 , 内经 ・ 如《 素问) “ 言:劳则气耗” 《 ,杂病广要 ・ 虚劳篇) “ 言 劳动不息 则形虚 ” 《 ,金匮玉 函要 略辑文 ) “ 言 劳则 必劳其 精血 也” “ , 气伤 必 及
精” 。由于大负荷量运动能损 耗机体精 、 、 、 液和 能量物 质 , 等 气 血 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疲劳功能成分研究进展1880年,黄桑(Mosso就开始了对人类疲劳的研究,他在1915年就提出了疲劳是细胞内化学变化衍生物导致的一种中毒现象;1980年Karlsson提出,疲劳是丧失保持所需或预想的输出功率,在1982年的第5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不能保持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1]。
运动性疲劳,即生理性疲劳是由于工作或活动本身引起的,以区别于诸如疾病,环境和营养等原因所致的疲劳,我国学者把人运动到一定时候,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辐射下降的现象,叫做运动性疲劳[2]。
“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即由于运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改变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3]。
1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机制[4]1.1能源耗竭学说磷酸原储备减少与疲劳在激烈运动的30秒内,肌肉中大量消耗ATP和CP供能。
肌肉中储量明显下降,维持运动时,则ATP和CP保持在低水平下,短时间精疲力竭的运动后,ATP和CP都不会耗尽;糖储备减少和疲劳当达到或超过50%~60%,最大吸氧80%~90%最大吸氧量强度运动时,首先是慢肌中糖原下降,继而快肌中糖原也下降。
以80%~90%最大吸氧量强度运动时。
肌糖原下降速度较快;脂肪的作用和疲劳运动时脂肪组织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
当脂肪酸利用增加时,葡萄糖和糖原利用速度下降。
但脂肪不能代替供能,因为氧化脂肪供能时,输出功率将比糖低50%,运动能力必将下降;蛋白质的消耗和疲劳当长时间耐力运动时,蛋白质分解增多,而食物按常人量供应时则会引起蛋白质营养不足而表现为负氮平衡。
当肌体长时间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时,很容易造成肌体疲劳水分和无机盐与疲劳当体液减少量达到体重的30%时,运动能力便显著下降,体液减少达到10%时,将引起代谢紊乱,循环血量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降低,肌肉出现抽筋,四肢无力,工作能力下降等现象。
1.2代谢产物堆积学说乳酸是糖原无氧代谢产物,在激烈的动力或静力性运动时,肌肉中乳酸中增加约30倍,乳酸易于积累,由于乳酸在肌肉中大量堆积,使肌肉中酸性物质增多,而导致疲劳。
氨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人体运动后血氨升高。
在肌肉中,氧主要是以氨离子存在。
它可以增加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
从而提高糖酵解的活性,使肌肉中丙酮酸和乳酸增多,铵离子还可抑制拧们柠檬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降低有氧氧化过程。
不利于有氧代谢和糖异生过程,这些都是导致疲劳和影响疲劳消除的因素。
1.3 内分泌调解紊乱学说在长时间运动中,运动负荷强度和量度过大时,使皮质醇分泌持续增加,对下丘脑一垂体一性线轴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对免疫系统也起抑制作用。
加之雄性激素在肝中活性作用,造成血清睾酮下降,出现运动性低血睾酮症状,血清睾酮与皮质醇比值也随之下降。
1.4 免疫功能紊乱学说运动疲劳时表现为机能下降和紊乱,主要有免疫球蛋白和T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细胞因子。
l.5 中枢神经失调学说在运动中,当出现ATP减少,氨基酸、儿茶酚氨增加,血糖下降等都会引起兴奋抑制失调。
疲劳时,色氮酸进入脑中过多,生产5一羟色氨,造成困倦、嗜睡,食欲减退。
1.6 离子代谢紊乱学说这种观点认为,运动性疲劳主要是由于离子代谢紊乱(如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等而影响骨骼肌的收缩,造成骨骼肌疲劳。
1.7 保护性抑制学说氨基丁酸是形成中枢保护性抑制的重要因素之一,白鼠实验证明,持续10 h 游泳至力竭时,大脑中r一氨基丁酸增加。
这是由于长时间运动导致能量消耗过多,当消耗达到一定程度时抑产生抑制,这时大脑皮层具有保护作用。
1.8 突变理论学说在疲劳的发展过程中,在能量消耗和兴奋性和活动性衰减的过程中,有一个突然下降的阶段一一突变阶段,以避免能量储备消耗兴奋性、活动性丧失,使肌肉在僵之前停止或降低运动速率。
1.9 自由基学说运动性疲劳主要是由于自由基攻击细胞膜及线粒体等其它生物膜。
有机体生成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因此疲劳状态下线粒体氧化代谓}能力应该有所下降。
ATP生成减少,使得线粒肿胀、脊断裂,而线粒体形态的改变进一步抑制自身的氧化磷酸过程,加速离子代谢紊乱.从而导致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2 已开发抗疲劳功能食品2.1 富含维生素类功能性食品[5]研究表明,机体内存在着两种清除自由基的系统,即酶系统和非酶系统。
前者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I,清除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清除脂质过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CAT,清除过氧化氢;后者主要是维生素E、维生素C、B一胡萝卜素,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辅酶Q等。
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与非酶抗氧化剂有着密切的关系,机体组织器官细胞内各种抗氧化剂是否能保持在一个充足的水平,对机体应付各种氧化应激,及时清除自由基,保护脂质、蛋白质和核酵等大分子免遭自由基攻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富含氨基酸的功能性食品[6]如果体内缺乏相关的氧基酸,就会使合成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的原料不足,当人体内源性抗氧化酶或外源性抗氧化剂缺少时,自由基的生成增多,一些促进代谢过程中转物质的重要载体的大量消耗是造成代谢障碍而引起疲劳的重要原因,例如脂肪的氧化,必须通过肉毒碱作为脂肪酸的载体才能通过线粒体的氧化。
肉毒碱(1,3—羟—4—三甲基氨基丁酸是从赖氧酸和蛋氧酸的代谢中生成的。
肉毒碱对丙酮酸支链氨基酸的氧化有促进作用,肉毒碱还具清除过量脂肪酰CoA 的作用。
疲劳时尿中排出肉毒碱的总量明显增加,体内肉毒碱的含量减少,使人体氧化利用脂肪酸的能力下降,易引起疲劳。
因此补充肉毒碱对于增强肌肉的工作能力,延续疲劳的产生和加快疲劳恢复,非常重要。
2.3 富含微量元素的功能性食品含镁的食物来源比较丰富(肉类、鱼类、绿色蔬菜,豌豆及大部分水果均有丰富的镁,但是长期偏食,节食和消化功能紊乱的人会出现镁缺乏。
值得一提的是,粮食加工过于精细使镁的损失很大,如小麦每千克含镁1586mg,精加工之后只剩下251mg/L[7]。
研究表明Mg2+是细胞中许多关键酶的辅助因子,可参与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等多种代谢过程,它可激活磷酸酶,使得包括ATP在内的所有。
磷酸基团水解,转移和反应,在能量的产生,转移储存和利用中发挥着轻重要的作用,颜海泉[8]测定了儿童(包括易疲劳儿童血清中Zn,Fe,Cu,Ca, Mn和Pb的含量。
研究发现,易疲劳儿童血清C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F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Mn的含量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
2.4 蛋白质和多肽类食品[9]现在人们对食品非常重视其对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即所谓的第三功能。
蛋白质作为食品中的第一大营养素也不例外,由其降解得到的生物活性的肽引起人的广泛关注。
如已从大豆蛋白中分离得到的大豆多肽,除具有消化,易吸收等营养效果外,还具有促进并改善脂质代谢,抗过敏,使疲劳恢复等生理功能。
另外,如牛乳蛋白质来源的生理活性的肽d-LA(F50—51,a-LA(F18—19,I3-LG(F193—209等都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蜂产品是我国传统中药和食疗佳品,具有增强免疫功效。
蜂王浆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蜂王浆缓解体力疲劳的作用已有不少报道。
曾星凯等人采用无机陶瓷膜对蜂王浆不同活性组分进行初步分离并测定癸烯酸和氨基酸含量,观察比较蜂王浆不同活性组分在缓解体力疲劳方面的作用,证明癸烯酸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另有文献表明霞水母糖蛋白[10],大豆寡肽[11],东北林蛙蛋白[12]也具有抗疲劳活性。
2.5 活性多糖食品黄清荣[13]等采用脉冲式电流刺激离体腓肠肌作为疲劳模型,研究黄伞多糖对离体肌肉疲劳的影响。
结果中浓度组(0.2 mg/mL多糖和低浓度组(0.02mg/mL多糖能明显延缓离体骨骼肌疲劳的发生。
所以为多糖具有抗疲劳作用。
真菌多糖是目前最有开发前途的保健食品和药品资源之一,而黑木耳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一黑木耳多糖是真菌多糖的一种,科学试验表明黑木耳多糖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等。
朱磊[14]等人的实验又得出了黑木耳抗疲劳活性的生理作用。
彭晓东等采用脉冲式电流直接刺激蟾蜍离体腓肠肌作为疲劳模型,研究枸杞多糖对离体肌肉的收缩能力,耗竭肌肉组织内脂质过氧化物以及乳酸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6.4~25.6 mg/ml枸杞多糖可使肌肉收缩持续时间下降,肌乳酸含量下降,对肌肉收缩幅度没有影响,对脂质过氧化的含量无明显影响,提示枸杞多糖对离体蟾蜍腓肠在电刺激条件下引发的收缩疲劳有促进作用。
刘诗琼[15]等人从黄精根茎中提取黄精多糖,建立对小鼠体力性疲劳模型,进行了游泳,爬杆实验,并测定了血尿素,血乳酸,肝糖原,肌糖原,表明黄精可能通过抑制血清尿素氮的产生起到抗疲劳的作用。
黄精多糖具有调整体内代谢和快速加强体质恢复.消除疲劳的作用。
李其久[16]等通过热水抽提、乙醇沉淀等方法制备香菇多糖配制不同计量口服液,给小鼠灌胃,对照组为生理盐水。
30d后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血乳酸浓度及肝糖原水平的变化.表明:香菇多糖口服液具有抗疲劳生理活性。
还有文献表明鹰嘴豆多糖,枸杞多糖也具有抗疲劳活性。
2.6 抗疲劳的中药材2.6.1 黄芪黄芪提取物是一种名贵中药的有效部位,具有免疫调节、抗炎、镇痛以及抗氧化等作用。
为进一步探索黄茂提取物的药理作用,探讨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延年益寿方面的应用。
王迎新[17]等人建立了常压缺氧和KCN中毒缺氧模型,证明了,黄蔑提取物可延长常压缺氧小鼠的存时间,也可延长KCN中毒小鼠存活时间,且具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2.6.2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我国名贵药材,性甘,味温,归肺,肾经;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之效。
陈新霞[18]等人采用雄性ICR小鼠每天灌胃给予冬虫夏草菌丝体,30d 后测定负重游泳时间、运动后血乳酸、肝糖原和尿素氮含量,证明冬虫夏草菌丝体能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5,增加小鼠肝糖原储备量(P<0.01,降低运动后小鼠血乳酸含量(P<0.01。
表明冬虫夏草菌丝体具有抗疲劳作用。
2.6.3 乌药[19]文献报道,乌药提取物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运动后小鼠血清尿素含量,增加肝糖原水平,具有显著抗疲劳作用[20]。
由乌药作为主要成分的已上市保健食品“乌药精茶”,有人进行抗疲劳临床观察研究,认为乌药精茶制剂能明显改善疲乏无力、关节酸痛等疲劳症状,能增加血红蛋白量,减少血乳酸含量,可以用以抗疲劳[21]。
2.6.4 人参花服用人参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而近年研究表明,人参花蕾总皂苷含量比人参根高5倍以上,且不含易使人上火的人参皂苷Rfl,并含有2O余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挥发油含量亦高于茎叶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