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

合集下载

热带气旋形成的环境条件

热带气旋形成的环境条件

热带气旋形成的环境条件热带气旋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象系统,通常伴随着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极端天气现象。

它们在热带海洋上空形成,并且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逐渐发展壮大。

了解热带气旋形成的环境条件对于预测和防范热带气旋带来的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热带气旋形成的环境条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气象现象。

1. 海温热带气旋的形成离不开足够高的海温。

通常,海水温度在26.5摄氏度以上才有利于热带气旋的形成。

热带气旋需要大量的热量来维持其强劲的对流活动,高温海水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因此,海水温度是热带气旋形成的基本环境条件之一。

2. 热带扰动热带气旋的形成通常源于热带扰动,也就是一种在热带地区形成的低气压系统。

热带扰动可以是从非洲西部的沙漠地区吹来的干燥的空气,也可以是从赤道地区移动而来的湿润空气。

这些热带扰动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会逐渐发展成热带气旋。

3. 热带波热带波是热带气旋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热带波是一种东西向移动的大气波动,通常伴随着对流云团和降水。

当热带波移动到海洋上空时,如果海水温度足够高,热带波有可能发展成热带气旋。

热带波的移动路径和速度对热带气旋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 垂直风切变垂直风切变是指高空和低空风向风速的差异。

对于热带气旋的形成而言,垂直风切变是一把“双刃剑”。

适度的垂直风切变可以帮助热带气旋形成和发展,但是过大的垂直风切变会破坏热带气旋的结构,阻碍其发展。

因此,适度的垂直风切变是热带气旋形成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5. 湿度湿度是热带气旋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湿度有利于热带气旋内部的对流活动,促进热带气旋的发展。

热带气旋通常伴随着大量的降水,高湿度可以为其提供充足的水汽来源,使其持续发展壮大。

总结起来,热带气旋形成的环境条件包括海温、热带扰动、热带波、垂直风切变和湿度等多个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热带气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只有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热带气旋才能形成并逐渐增强,带来强风暴和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
陈泽洋 126030017
什么是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成因海面温度低吸收地面上升的 空气、水蒸气。水蒸气在海上天空积聚形 成云。云团温低,对周围水蒸气冷却体积 缩小,周围水蒸气快速补充空间便产生气 旋。习惯上,不同的地区热带气旋有不同 的称呼。人们称西北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区 (例如中国东南沿岸,韩国,香港,日本, 台湾,越南,菲律宾等地)的热带气旋为 “台风”,而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及其沿 岸地。

水蒸气向低温区集中,这就形成云。云团 逐渐变大,云内部上下对流越来越激烈, 幅度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对周围水 蒸气冷却力越来越强,水蒸气补充越空间 来越大,水蒸气体积缩小越来越快,海面 水蒸气快速向上收缩,周围水蒸气快速补 充空间便产生气旋。
一些专有名词
预警信号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正面影响: 雨水: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 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雨水, 约占这些地区总降水量的1/4以上。 热量平衡 减少污染 增加渔业产量

区的热带气旋则依强度称为热带低气压、 热带风暴或飓风。气象学上,则只有中心 风力达到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飓风程 度)的热带气旋才会被冠以“台上升,海面风和 水蒸气由于比重大,沿地面补充地面空气, 海面温度低吸收地面上升的空气、水蒸气 补充空间。水蒸气在海上天空积聚,由于 蒸汽层上层温度低,水蒸气体积缩小比重 增大,蒸汽分子下降,由于蒸汽层下面温 度高,下降过程中吸热,再度上升遇冷, 再下降,如此反复气体分子逐渐缩小,最 后集中在蒸汽层底层,在底层形成低温区,
2、负面影响 大风 大雨 若干间接影响:疾病、农业、盐风
大风大雨
飓风(飓风指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东部地区形成的强大而
深厚的热带气旋)
飓风过境
谢谢

4.5热带气旋解析

4.5热带气旋解析

热带气旋的分类和名称
—西北太平洋地区
我国从1989年1月1日开始采用国际标准来划分,主要出现在 西北太平洋。我国、日本均采用这一标准,依次为热带低 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 :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8级(34Kn),简称TD。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9 级 (34~47Kn),简称TS。 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 storm):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10~11级(48~63Kn),简称STS。
一、热带气旋概述

热带气旋 (Tropical cyclone)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一种 发展强烈的暖性的气旋性涡旋,是大气中极强烈的风 暴,被称为“风暴之王”。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严重 威胁海上船舶航行安全。

台风:指发展到强烈程度(风力≥12级)的热带气旋。
范围:以系统最外围近似圆形等压线的直径表示。平 均直径在600-1000Km,大的2000Km,小的几百Km。

6. 危险半圆和可航半圆的概念及判定方法,避台方法。
热带气旋



历史强台风灾害: 1922年8月2日,强台风袭击汕头,形成海啸,海水上 涨4、6米,汕头市区被淹,水深1米,死亡6万多人。 1944年12月1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第三舰 队在吕宗岛以东约400海里的洋面上受到台风的袭击, 死亡790人,毁机146架,毁舰19艘。 1969年7月28日,6903号台风袭击汕头,Pc=895mb, 防台风工作很好,无一人死亡,将灾害降低到最低限 度。 1970年台风袭击孟加拉湾,死亡30万人,损失惨重。 1991年5月,台风又袭击孟加拉湾,死亡14万人,损 失惨重,联合国给予极大的援助。

4 热带气旋

4 热带气旋
•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最大风速17.2~24.4m/s (8~9级);
• 强 热 带 风 暴 ( severe tropical storm ) ―― 最 大 风 速 24.5~32.6m/s(10~11级);
• 台 风 ( typhoon ) 或 飓 风 ( hurricane ) ―― 最 大 风 速 32.7m/s(12级以上)。
台风结构 :1956年8月初在我国浙江象山登 陆的强台风地面天气图
台风经过石浦站时的气压(百 帕)自记曲线
台风内低空风场的水平结构可以分为
三个不同的部分
• 1.台风大风区,亦称台风外圈,从台风外圈向 内到最大风速区外缘,其直径一般约为400~ 600公里,有的可达8~10个纬距,外围风力可 达15m/s。
§9.3 热带气旋
• 热带气旋包括热带低压和热带风暴(台 风)等,热带风暴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 害性天气系统之一。认识热带气旋的地 理分布、形成原因、内部结构和活动规 律是做好重大天气预报的关键。
热带气旋概况
• 热带气旋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 有组织的对流和确定的气旋性地面风环流的非 锋面性的天气尺度系统。强热带气旋是地球上 最强烈的自然灾害之一。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 南北回归线以内,发生在回归线外的地区只有 西北太平洋和西大西洋上。由于低纬主要为东 风带环流,形成在这些地方的热带气旋都向西 和向中纬度方向移动。每年全球热带洋面发生 的,最大风速达到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平均有 83个,影响50多个国家。热带气旋表现的灾害 形式主要是强风、暴雨、巨浪(风暴潮)等。
能够发展成热带气旋的初始扰 动次数随纬度的分布
热带风暴强度
• 热带气旋通常以其系统最外围近似圆形的等压线为准, 直径一般为600~1000多公里,最大的可达2000公里, 最小的只有100公里左右。太平洋西部的台风比南海台 风范围要大得多。

热带气旋的等级标准

热带气旋的等级标准

热带气旋的等级标准(一)热带气旋的等级标准1.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最低风速43公里/小时(26英里/小时)至63公里/小时(39英里/小时)之间的热带低压系统可以被称为热带风暴,一般由几层以上的低云圈围绕,中心最大风速在44公里/小时(27英里/小时)以上,其余风速低于50公里/小时(31英里/小时)。

2. 低压(Low Pressure):最低风速64公里/小时(40英里/小时)至118公里/小时(73英里/小时)之间的热带气旋可以被称为低压,它们的中心最大风速在65公里/小时(41英里/小时)以上,其余风速低于70公里/小时(43英里/小时)。

3. 强台风(Violent Typhoon):最低风速119公里/小时(74英里/小时)至190公里/小时(118英里/小时)之间的热带气旋可以被称为强台风,它们的中心最大风速在115公里/小时(72英里/小时)以上,其余风速低于160公里/小时(99英里/小时)。

4. 超级台风(Super Typhoon):最低风速191公里/小时(119英里/小时)以上的热带气旋可以被称为超级台风,它们的中心最大风速通常高于185公里/小时(115英里/小时),其余风速高于160公里/小时(99英里/小时)。

热带气旋是一种热带低压气旋,可能产生巨大的风暴性影响,世界气象组织采用一套统一的等级标准来进行分类。

根据这一标准,热带气旋可以分为热带风暴、低压、强台风和超级台风四个等级。

1、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通常是指最低风速43公里/小时(26英里/小时)至63公里/小时(39英里/小时)之间,中心最大风速在44公里/小时(27英里/小时)以上,其余风速低于50公里/小时(31英里/小时)的热带低压系统,它一般由几层以上的低云圈围绕,也被称为台风前期。

2、低压(Low Pressure),指最低风速64公里/小时(40英里/小时)至118公里/小时(73英里/小时)之间的热带气旋,中心最大风速在65公里/小时(41英里/小时)以上,其余风速低于70公里/小时(43英里/小时),此阶段的台风影响较大,可能会产生很强的海浪和洪水。

高中地理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

高中地理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

高中地理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
热带气旋是一种强烈的气象现象,它在热带地区形成,带来了强风、暴雨、洪水等灾害。

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有很多,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热带气旋的形成需要足够的热量。

热带地区的气温较高,海水温度也较高,这为热带气旋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热量。

当海水温度达到27℃以上时,海水表面的水汽会蒸发,形成大量的水蒸气,这是热带气旋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热带气旋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湿度。

热带地区的湿度较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这也为热带气旋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当大气中的水蒸气达到一定的饱和度时,就会形成云层,这是热带气旋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热带气旋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气流。

热带地区的气流比较复杂,有东风、西风、南风等多种气流。

当这些气流相互作用时,就会形成较强的气旋,这也是热带气旋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热带气旋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地形条件。

热带地区的地形比较平坦,没有太多的山脉和高地,这使得气旋可以自由地移动。

同时,热带地区的海岸线较长,这也为热带气旋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热带气旋的形成需要足够的热量、一定的湿度、一定的气流和一定的地形条件。

只有这些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形成强大的热带气旋。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热带气旋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热带气旋带来的灾害。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的螺旋雨带通常有“主雨带(principle rainband)”、“次级雨带(secondary rainband)” 和“外围雨带(distant rainband)”之分 。其中主雨带也被称为“内雨带(inner rainband)”,是螺 旋雨带的主体部分,在气旋的运动过程中几乎与眼墙相对静止 ,在一些研究中被认为是热带气旋本体和环境的 分界 。次级雨带是围绕主雨带旋转的一组对流单体。外雨带可能沿气旋半径被逐步卷入主雨带中,也可能松散 地组织在热带气旋周围 。外围雨带是热带气旋最外侧的零星出现的对流系统的总和,在一些研究中也被称为 “外围中尺度对流系统(Outer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OMCS)” 。
4
温湿参量
5
能量参量
云系
热带气旋的云系是其动力学特征的固有表现,一般地,对流活动产生的直展云系在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阶 段具有处于中心地位 ;进入成熟期后,热带气旋也已直展云系为主,其内部包含有旋转的强上升气流和相对较 弱的下沉气流。层云可见于热带气旋的风眼,其垂直高度在边界层顶附近,上方是顶部下沉气流。眼墙云以积云 族为主,垂直高度可达对流层顶,卫星云图表现为中心密集云团区(Central Dense Overcast, CDO) 。
随着热带气旋生命阶段的变化,风眼的几何特征会发生改变。快速增强的热带气旋拥有小、清晰且高度对称 的风眼,有时被称为“针孔眼(pinhole eye)”、成熟期热带气旋拥有对称的圆形风眼,且风眼被连续的眼墙 包围,即“闭合眼(closed eye)” 。处于消亡期或发展不完全的热带气旋具有不规则的风眼,例如眼墙不 闭合(open eye)、形态不对称或残片状的风眼 。风眼的动态变化在热带气旋的业务天气预报中可作为参考 。

热带气旋气流结构

热带气旋气流结构

热带气旋气流结构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热带气旋的定义和特点
2.热带气旋的结构
3.热带气旋的强度和分类
4.热带气旋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正文
一、热带气旋的定义和特点
热带气旋,即 Tropical Cyclone(TC),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它通常在热带地区离
赤道平均 3-5 个纬度处生成,具有有组织的对流和确定的气旋性环流的
非锋面性的天气尺度的涡旋。

热带气旋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级台风等不同强度的分类。

二、热带气旋的结构
热带气旋的结构主要包括环流、云系和风场。

其中,环流是指热带气旋的气旋性环流,由内向外逐渐减弱;云系是指热带气旋内部的云层结构,通常呈现出明显的螺旋状;风场是指热带气旋周围的风向和风速分布,一般来说,热带气旋中心的风速较小,而随着距离中心越来越远,风速逐渐增大。

三、热带气旋的强度和分类
热带气旋的强度主要根据其持续的风速和最低气压来判断。

根据国际标准,热带气旋分为以下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级台风。

其中,热带低压的风速范围为 10-17 米/秒,最低气压为 1000-1010 百帕;而超级台风的风速则可达到 55 米/秒以上,
最低气压低于 900 百帕。

四、热带气旋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热带气旋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影响,它可能带来强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对海上航行、港口作业、农业生产等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在热带气旋来临时,人们需要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如加固港口设施、提高船舶安全性、加强农田防护等。

什么是热带气旋

什么是热带气旋

什么是“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通常在热带地区离赤道平均3-5个纬度外的海面(如南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上形成,其移动主要受到科氏力及其它大尺度天气系统所影响,最终在海上消散、或者变性为温带气旋,或在登陆陆地后消散。

登陆陆地的热带气旋会带来严重的财产和人员伤亡,是自然灾害的一种。

不过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及地球自转的角动量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

热带气旋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冷却凝固时放出的潜热。

其它天气系统如温带气旋主要是靠冷北水平面上的空气温差所造成。

热带气旋登陆后,或者当热带气旋移到温度较低的洋面上,便会因为失去温暖而潮湿的空气供应能量,而减弱消散或转化为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的气流受科氏力的影响而围绕着中心旋转。

在北半球,热带气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以顺时针旋转。

按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的2分钟平均最大风力等级(以蒲氏风级表示)区分为不同的强度。

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具有不同的名称,由弱到强依次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

可见,专业术语中的“台风”涵义远比公众通指的要窄。

热带气旋的形成机理

热带气旋的形成机理

热带气旋的形成机理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其强度足以引起海啸、海浪、暴雨等多种惨烈后果。

在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热带气旋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当地的居民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热带气旋?为什么它会爆发成为如此强大的自然灾害?接下来,我们将从热带气旋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

首先,热带气旋的形成需要满足多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温暖的海洋温度。

温暖的海洋温度可以提供热量和水汽,为热带气旋的形成提供源动力。

一般而言,需要在海水温度达到 27°C 以上时才可能形成热带气旋。

第二个条件是纬度低。

在赤道附近的热带海洋中间,由于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流动会发生旋转。

这种旋转促使了气压中心形成,为热带气旋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第三个条件是局地的上升气流。

这种上升气流可以将大气中的水汽变成云和水滴,导致降水的发生。

基于以上三个条件,当大气中存在局地强烈的上升气流时,就有可能形成热带气旋。

这种上升气流可能是由海面上蒸发的水汽和陆地上地表气压长期低于海平面造成的。

当这些气流交汇在一起时,便会引起一系列的气压波动,促使气压中心迅速的形成。

一旦形成了气压中心,就可以进一步加强气旋的强度。

随着气旋的愈发强劲,空气和水汽将不断地汇聚到气压中心,形成愈加巨大的气旋。

不过,热带气旋的强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其形成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其强度和轨迹。

气旋的路径受到来自高气压和低气压的影响,而气旋的强度与环境温度、水汽含量、海水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对这些因素,气象学家们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努力为预测热带气旋的强度和轨迹提供可靠的依据。

总结起来,热带气旋的形成机理涉及多个因素,包括温暖的海洋温度、纬度低、以及局地的上升气流。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气旋的形成。

对于科学家来说,如何预测气旋的强度和轨迹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

希望经过我们的不断探讨和研究,能够有效的减少热带气旋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影响。

热带气旋简介

热带气旋简介

热带气旋简介热带气旋是一种气旋性天气系统,发生于热带、亚热带海面上,能量由海水提供的暖湿水汽带来,在大尺度天气系统和科氏力的作用下,逐渐向温带海面或大陆运动,逐渐失去温暖潮湿的空气和水汽来源,最终消亡或转化为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会同时带来大风、暴雨、雷电等天气,通常会对所到之处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一.热带气旋的分类根据热带气旋的产生地区和强度的不同,人们对热带气旋有不同的称呼。

在西北太平洋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日本、东南亚等地),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在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则称热带气旋为飓风。

事实上,只有中心风力达到12级时,热带气旋才被称为“台风”或“飓风”,而强度较低的则被称为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

根据热带气旋最大风速的不同,美国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东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的飓风分为:风速小于54km/h称为热带低气压,风速在56-102km/h的称为热带风暴,风速在104-113km/h的称为一级飓风,风速在135-157km/h的称为二级飓风,风速159-184km/h的称为三级飓风,风速185-220km/h的称为四级飓风,风速大于220km/h 的称为五级飓风,其中三、四、五级飓风称为强烈飓风。

中国气象局根据最大风速对西北太平洋的台风的分级如下:风速小于62km/h的称为热带低气压,风速在63-102km/h的称为热带风暴,风速在104-117km/h的称为热带强风暴,风速在118-149km/h的称为台风,风速在150-184km/h的称为强台风,风速在185km/h以上的称为超强台风。

[1]二.热带气旋的构造热带气旋的顶部可延伸到对流层顶,达十几公里,而水平方向上伸展出的高云则可出现在距离气旋中心300km~500km的地方。

下面以台风为例分析热带气旋的内部结构。

外围的降水系统因为从空中观察呈螺旋形云系,故称螺旋雨带,距中心300km以内的地区风速可到达15m/s,并随着向中心靠近风速增加,同时气压降低;当观察者到达150km的位置时,风速可超过20m/s,同时气压快速下降;到达100km的位置时,观察者则可观察到较大的雨水降落,随着进一步深入至30km~50km 的位置,风速可增加至55m/s,此处多伴随着暴雨,并且有厚度可到20km的云墙,称为台风眼墙,风速和降水强度在眼墙边缘可到达峰值,再向内部深入就是气旋的中心区域——台风眼,此处风平浪静,有时无云能见阳光,台风眼的半径一般在10~60km,气压会在此处到达最低值,最低的纪录为1979的台风泰培的870百帕。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
台风
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强热带气旋(风速超过32.6米/秒)。 为便于应用和对外服务,有时把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统称为“台风”。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台风(typhoon)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强热带气旋(风速超过3 2.6米/秒)。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强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就是 在中国、菲律宾、日本一带叫台风,在美国一带则称飓风。 为了便于应用和对外服务,有时把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 台风统称为“台风”。如“台风编号”、“台风命名”、“台风预警”、“台风 年鉴”、“台风结构”、“台风路径”、“台风形成”、“台风灾害”等等。 台风是暖中心的低气压系统,水平分布近圆形,半径约几百公里,垂直范围可 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上部。地面中心气压低是台风的重要特征,一般当地面中心气 压低到990hPa时或以下时形成台风。从台风外围到中心,存在着较大的气压梯度和 很强的气旋性辐合流场;在距中心数十公里处,风力达到最大,并伴有暴雨和巨浪; 但在近中心附近的小范围内,气压梯度很小,风息、雨止、浪消,出现了强热带气 旋特有的台风眼景象。大多数会风发生在夏秋季节,绝大多数影响我国的台风也出 现在这两个季节。其它季节亦可有少数台风在热带海洋上形成,但其活动范围一般 只在纬度较低的地区。 台风是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中国气象局1989年以前规定: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力达8-11级(17.2-32.6米/ 秒)的热带气旋为台风,最大风力12级或以上(风速超过32.6米/秒)的热带气 旋为强台风。前者分别相当于世界气象组织分类中的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 1989年元月起,我国台风的标准改为与世界气象组织的标准相一致,中心风力达67级的称为热带低压;8-9级的称为热带风暴; 10-11级的称为强热带风暴,中心风力达 到12级(32.7米/秒)及12级以上的才称为台风。 2006年6月,我国发布《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即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 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具体标准: 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到 10.8m/s-17.1m/s(风力6-7级)为热带低压;达到 17.2 m/s-24.4 m/s(风力8-9级)为热带风暴;达到24.5 m/s-32.6 m/s(风力10-11级)为 强热带风暴;达到32.7 m/s-41.4 m/s(风力12-13级)为台风,达到41.5 m/s-50.9 m/s (风力14-15级)为强台风;达到或超过51.0 m/s(风力16级或以上)为超强台风。 这个标准把台风(中心风力12级或以上)又分为: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3个等 级。 “台风”一词的由来:《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台风名 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一文。文中论及“台风一词的历史沿革”,作者认为:在古代, 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飚风”(1956年,飚风简化为台风) 这一名称,飓风的意义就转为寒潮大风或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关于“台风”的来历, 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 是由闽南话“风筛”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 的人物泰丰Typhoon而命名。第二类是“源地说”,也就是根据台风的来源地赋予其 名称。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是穿过台湾 海峡进入大陆的。从大陆方向上看,这种风暴是来自台湾,称其为台风就是很自然的 事了。由于汉字的表意性,就从台音加风字形成台字。

热带气旋指标

热带气旋指标

热带气旋指标
热带气旋的指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热带气旋近中心的最大风速越强,其等级越
高。

我国从1989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

根据热带气旋近中心最大风速,可将其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四个等级。

2.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这也是划分热带气旋等级的标准之一。

3.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同样被用于热带气旋等级的划分。

热带气旋在世界上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称呼,例如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被称为台风,而在东北太平洋、大西洋则被称为飓风。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一个热带气旋是一个由大型低压中心和产生强风和大雨的大雷暴而展现出来的风暴系统。

当潮湿空气上升时,产生于热气当中的热带气旋得以释放,导致水蒸气凝结在潮湿的空气中。

他们使用了不同于其他气旋风暴的热机制,例如亚洲风暴和极低点,导致其划分为“暖心”风暴系统。

术语“热带气候”是指无论是这些形成在全球热带地区几乎全部的系统的地理起源,以及他们在海上形成的热带气团。

热带气候是指如此的风暴气候性质:在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顺时针旋转。

根据他的发生地区和强度,一个热带气旋可以被称为飓风、台风、热带风暴、气旋风暴、热带低气压或者只是气旋。

然而热气可以产生极其强大的风和降雨,也可能产生强波和风暴潮危害,以及产生龙卷风。

他们在大量的温带洋面上发展,并且在登陆之后慢慢减弱。

这就是为什么地区容易受到一个来自热带气旋的重大损失,而内陆地区受到了强风的时候则相对安全。

但是在内陆大雨可以产生巨大的洪水,风暴潮可以产生广泛的多达40公里的洪水。

虽然对人类可能是毁灭性的影响,但热带气旋也可以缓解干旱的条件。

他们还携带热量和能量远离温热带地区。

这使得他们成为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热带气旋有助于保持地球对流层的平衡,并且保持一个相对稳定和温暖的世界。

许多热带气旋发生时,周围大气中的弱干扰是有利的。

周围环境是通过气候循环同期和模式来调制的,例如季节内振荡,厄尔尼诺现象的南方波动和大西洋逐年加强的振荡。

当其他形式获得其他类型的热带气候特征。

然后热带系统按照对流层中的方向移动,如果条件有利,热带干扰加剧,并且甚至可以形成一个眼。

在光谱的另一端,如果系统周围的条件恶化或者热带气旋登陆,该系统减弱并最终消失。

人为运用盛行的技术对其消失进行诱导是不可能实现的。

物理结构所有热带气旋是地球大气中的低气压区域。

在热带气旋的中心记录的压力是发生在地球平面的最低者。

热带气旋通过大量的凝结潜热的释放进行表明和驱动,当潮湿空气向上运动和水蒸气凝结时其才发生。

热带气旋气流结构

热带气旋气流结构

热带气旋气流结构摘要:I.热带气旋的概述- 热带气旋的定义- 热带气旋的生成原因II.热带气旋的气流结构- 热带气旋的垂直结构- 热带气旋的水平结构III.热带气旋的生命周期- 热带气旋的生成阶段- 热带气旋的成熟阶段- 热带气旋的消散阶段IV.热带气旋的影响- 热带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热带气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正文: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通常在热带地区离赤道平均3-5 个纬度以内生成,其生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海洋表面温度较高,导致空气中的水汽上升,形成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的气流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方面,热带气旋分为三层:底层、中层和上层。

其中,底层主要是暖湿的空气,中层主要是冷干的空气,上层主要是微风和晴朗的天气。

水平结构方面,热带气旋的周围通常有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共同组成。

暖湿气流主要来自海洋,而冷干气流主要来自陆地。

这两种气流在热带气旋的周围形成了旋转的气流,从而构成了热带气旋的水平结构。

热带气旋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生成阶段、成熟阶段和消散阶段。

在生成阶段,热带气旋主要是由于海洋表面温度较高,导致空气中的水汽上升而形成的。

在成熟阶段,热带气旋的气流结构逐渐完善,形成了明显的旋转气流,并且其强度逐渐增强。

在消散阶段,热带气旋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海洋表面温度降低、风切变等,逐渐减弱并最终消散。

热带气旋对天气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热带气旋通常会带来强降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对农业、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造成影响。

其次,热带气旋还会引起海浪、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对沿海地区的人类生活造成影响。

高中地理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

高中地理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

高中地理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
热带气旋是一种强烈的气象现象,通常在热带海洋上形成。

它们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引起的,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大气压力等。

以下是高中地理热带气旋形成条件的详细介绍。

首先,热带气旋需要海水表面温度高于27℃。

这种高温可以导致海水蒸发,从而使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汽。

这些水蒸汽随后会上升到大气层中,并形成云层。

其次,当空气上升时,它会导致低压区域形成。

低压区域吸引周围的空气向中心移动,并加速旋转。

这种旋转被称为科里奥利力。

科里奥利力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产生。

第三,在热带海洋上方形成的热带气旋需要足够湿润的空气。

湿润空气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来维持风暴系统,并使其不断增强。

第四,风速也是形成热带气旋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当海洋表面温度高于27℃时,风速可以达到每小时40公里以上。

这种高速风可以将水蒸汽带到空气中,并加速旋转。

最后,热带气旋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发展和增强。

通常,它们需要在热
带海洋上停留几天或几周才能达到足够的强度。

总之,热带气旋是一种复杂的气象现象,需要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形成。

了解这些形成条件对于预测和应对热带气旋非常重要。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
主要发生在5~20纬度带的海洋上 --副高低纬一侧:赤道辐合带、东风波中 相对集中出现在8个特定区域 --西北太平洋、东北太平洋、 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 南印度洋东部和西部、西南太平洋。 大洋西部多于东部,北半球多于南半球。
南大西洋和东南太平洋至今未发现热带气旋发生; 赤道两侧5纬度范围内也几乎没有热带气旋发生。
Prapiroon 派比安 Maria Saomai Bopha Wukong Sonamu Shanshan
玛莉亚 Francisco 范斯高 桑美 宝霞 悟空 清松 珊珊 Lekima Krosa Haiyan Podul Lingling 利奇马 罗莎 海燕 杨柳 玲玲
12
3、热带气旋警报
1.台风消息:
▪ 南半球:出现最多的月份是1~3月。 ▪ 我国:7~10月份为台风季节。
登陆台风华南沿海最多,其次是华东沿海,登陆点主要 集中在广东和海南,其次是台湾、福建和浙江,上海和 长江以北沿海省份极少。 登陆时间主要集中在7~9月份,尤以8、9月最多。
15
四、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和风浪分布特征
1、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
注意:北半球台风移向右半圆(南半球左半圆)的风和降水 量更大些。
23
3)内圈(眼区)
进入眼区后:
▪ 风速向中心迅速减小,甚至静风; ▪ 气压降到最低,不再明显下降; ▪ 暴雨立刻停止,低云基本消散,天空豁然开朗,有 时可见蓝天,夜间星光明亮。
24
2、热带气旋引起的海浪和风暴潮
▪ 风浪(图22)
越接近台风中心,风浪越高。 北半球台风移向的右后象限风浪较高,最高出现在距台风中心 20~50n mile的右后侧。
强热带风暴STS(Severe Tropical Stor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热带气旋
高二(2)部王英琴
【课标要求】分析台风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运用地图说明世界热带气旋的分布。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热带气旋的形成原因(或形成条件)、特点、危害以及分布,预防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解了解处于热带气旋不同部位的天气情况。

2.通过关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以及各种台风、寒潮预警,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3.通过分组讨论,进一步思考各种灾害的预防措施。

4.通过观看灾害影片片断,对多种灾害进行直观感受,形成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辩证的看待各种自然灾害,既看到不利的方面,也看到有利的方面,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2.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1.热带气旋的形成原因以及时空分布。

2.热带气旋的危害及防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回顾上节内容,观看台风“菲特”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视频,了解台风登陆时的天气及对当地地区所造成的的影响,进而使学生明白,热带气旋即台风。

提出问题:
设问1、是不是所有的热带气旋都能成为台风?-----引出热带气旋的等级划分。

设问2、台风,飓风,旋风,龙卷风的区别?------热带气旋在不同地域的命名。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明确各相关概念的区分,避免在学习的过程中造成混淆。

【转承】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种破坏力强大的热带气旋-----台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

【探究活动】
阅读课本P7第二段内容,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热带气旋的形成需满足哪些条件?
学生直接从课本上获得答案:A、有广阔的暖洋面提供充足的水汽。

B 上冷下热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C、足够的地转偏向力。

(2)赤道的海洋上能否形成热带气旋,高纬度地区呢?陆地上呢?
利用第一问得出的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进行判定。

(3)观看视频,根据已学的知识,简述台风的形成过程。

播放台风形成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海洋上台风的形成过程,再通过图解,让学生看图填空,逐步完善台风的形成过程。

【图文探究】
阅读热带气旋剖面图,探究以下问题:
(1)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看图后回答:水平方向上从中心向外,
依次是台风眼区、漩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2)各部分将会出现怎样的天气状况?造
成危害的主要是哪个区域?
各部分的天气状况是本部分内容的难点,首
先让学生讨论,结合探究一学习的台风的形成过程,推测出从台风中心到外围地区的气温,气压,风速,降水等情况,进而描述各部分的天气状况。

最后得出结论:
外围大风区:大风区内的风速由外到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

漩涡风雨区: 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倾盆。

台风眼区:无风、少云、和干暖
(3)海上船只遇到台风时,是否可进台风眼里避难?
设置此趣味性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图文探究】
读世界热带气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热带气旋形成的源地?-----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印度洋
(2)热带气旋影响的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 和美国东海岸,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

(3)AB 两地热带气旋称谓有何不同?-----A 台风,B 飓风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看图回答问题,即培养了学生看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又使得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了学习当中,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个问题涉及之前讲过的内容,学以致用。

【材料分析】
材料1:菲特造成浙江435万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
由于持续的狂风、暴雨、高潮,给浙江造成了较严重的灾情。

据初步统计,截至7日12时:
全省11个市52个县(市、区)605个乡(镇、街道)435.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人;房屋倒塌2180间;
农作物受灾面积183.04千公顷,成灾面积95.89千公顷,绝收面积13.52千公顷,牲畜死亡0.418万头;
公路中断382条次,供电中断676条次,通讯中断158条次; 气压 气温 风速
降水
损坏堤防1547处、84.92千米,损坏护岸2706处,损坏水闸67座,损坏机电井69眼,损坏机电泵站126座,损坏水文设施57个。

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7.37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25.16亿元,工业交通运输业11.07亿元、水利设施7.08亿元。

材料2:视频“天兔”给福建沿海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思考:(1)从材料中找出台风给沿海地区带来哪些危害?
引导学生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后回答:如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农作物受损,牲畜死亡,公路中断,损坏堤防护岸、水文设施等。

(2)台风是否有百害而无一利?
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台风是一种典型的灾害性天气,它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但台风带来的强风雨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华南和华东等地的“伏旱”,暂时消除酷暑。

教师总结,课件展示。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如何减轻台风灾害,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从渔民,沿海地区的群众,气象工作者,政府官员等不同角度进行讨论,当台风来临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最后由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1、加强台风的监测与预报
2、加固防洪大堤,营造沿海防护林
3、加强自救能力与防范意识
4、完善防灾减灾政策法规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的形势将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势呈现,而不是教师直接灌输,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练一练】
读图回答:
(1)该天气系统是判断理
由经过地区可能
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2)这种天气系统多形成于
,其影响下的天气特点
(3)这种天气系统在我国的主要影响范
围及其对人类的危

对江南地区的好处。

(4)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也是该天气系
统盛行的地区
【板书设计】
热带气旋
一:概念 A广阔的暖洋面
二:等级划分形成条件 B上冷下热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三:热带气旋的成因 C足够的地转偏向力
形成过程
各部分天气状况
四:台风的危害
五:防灾减灾的措施
六:分布与影响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加强记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的特点是问题导学,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

主要表现为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明确热带气旋的等级划分,台风的结构,分布及影响地区;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归纳总结出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各部分的天气状况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应对灾害的措施,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等。

这一系列的活动设计,旨在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学习的主人。

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不能让每一个小组的成果都充分展示,今后将继续努力,创造出更具活力的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