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原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原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词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庄子·逍遥游》。
原文是,“逍遥游在德之径,吾好乎哉,吾好乎哉!是吾庄也。
子曰,逍遥游在德之径。
吾好乎哉,吾好乎哉!是吾庄也。
子曰,逍遥游在德之径。
吾好乎哉,吾好乎哉!是吾庄也。
”这段文
字表达了庄子对于逍遥自在、随心所欲的向往和追求。
在现代语境中,“走一步再走一步”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面对困难或者挑战时,只能一步一步地前行,不断努力,不放弃,这样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因此,这句话也被引申为一种坚持、努力、不懈的精神。
《走一步,再走一步》板书设计(7篇)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故事:遇险──脱险
↓
哲理:把困难分解再去克服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利(美国作家)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走一步,再走一步――――抵达目标
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我”胆小怯懦――――――勇敢战胜困难
“父亲”和蔼沉稳教育方法得当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再走一步
毫无信心————顿生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小悬崖:不着眼岩石──走一步再走一步──抵达目的
大人生:不害怕困难──积小胜渐成大胜──取得成功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
经过:中途放弃进退两难
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利(美国作家)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走一步,再走一步――――抵达目标。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实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它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回忆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并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的散文。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设想作为实验班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有较强的归纳领悟能力,预习能比较到位,但方法欠佳。
针对学生实际,安排一课时,按“引入新课——知内容——明主旨——拓思维——展联想——联实际”模式进行教学的,主要进行内容的复述,主旨的提炼,多角度阅读。
首先通过抢答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在复述的过程中思考文章的主旨,并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中多角度分析课文人物,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作用,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重要启示。
”根据该单元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内容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我确定了本文的目标和重难点,即: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感知文章内容与主旨,并从中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展开多角度阅读,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的能力。
情感目标: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进行挫折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默读、复述故事;提炼文章主旨;多角度阅读训练,重在整体感悟。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精品细读
再走一步 精品细读
1.默读课文:找一找表现“我”遇险时心 理活动的语句。
再走一步 精品细读
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 紧紧地扒住岩石表面。其他的孩子则站在 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 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
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当时艰难的处境, 以及内心的害怕。
再走一步 精品细读
椿树(chūn) 晕眩(xuàn) 呻吟( yín )
预习检测
突兀:高耸,高低起伏的样子。突然变化。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参差,长短、
高低不齐。
整体感知
走一步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简要概括课 文内容。
记叙了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和5个小伙伴 去爬悬崖 冒 险,接着“我”因胆怯体弱 遇 险, 最后在父亲的帮助下 脱 险的全过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吴强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了路……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路尽天绝处,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万水千山,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 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 我做不到。”
再走一步 精品细读
“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 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 做不到!”
再走一步 精品细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优秀3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优秀3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一【教学构想】现在的学生,都拥有美好的理想。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
此时,该如何面对呢?是积极进取,还是踟躇不前?为此,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刻,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成功的信念,学会找寻解决困难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感知和体验文本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并从中受益,以便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七年级,正是学生思维从感性向理性过渡的重要时期。
本文的相关内容与学生固有的信息储备形成了一定的信息差,所以本文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刺激和丰富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针对以上的分析,教学中拟采用以下方法:1. 首先布置预习。
从两个大的方面引导学生预习:①请同学们提出自己最感困惑的问题。
②用笔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或词语,并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2.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准备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①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③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重点段落,体味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
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把握文章的'主旨。
⑤体验反思: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可吸纳和构建的平台。
3.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人生经验”。
【教学目的】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2. 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运用恰当的方式去战胜困难。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难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
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有过紧张害怕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谈一谈令你紧张害怕的往事。
(用提问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好,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八岁时经历的一件事,看看他是怎样战胜紧张与害怕的。
二。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精选18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使用工具书,解释新词;2.朗读并复述故事,把握文章内容;3.理解故事蕴含的哲理,得到人生启示。
一、自主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①啜泣()②嶙峋()③眩目()④纳罕()⑤训诫()⑥凝视()2.解词:①纳罕:②小心翼翼:③训诫:④头晕目眩:⑤瘦骨嶙峋:⑥灰心丧气:⑦心惊肉跳:⑧高不可攀:3.作家作品介绍莫顿·亨特(1927~1998)(MortonHunt),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
其中《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已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2013新编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七课。
4.预习质疑二、课堂探究三、课后反馈阅读理解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
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
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
“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
”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已。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讲解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讲解一、主题概述课文记叙了“我”童年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然后一个一个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二、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17):冒险。
写“我”跟着小伙伴们爬悬崖,上下不得,内心无比恐惧。
第二部分(18~28):脱险。
写“我”在父亲的鼓励下一步步脱离了险境。
第三部分(29):感悟。
写由小时候爬悬崖的经历感悟出的人生哲理,总结全文,揭示主旨。
三、鉴赏品读1.文章开头介绍天气的炎热,有什么作用?写天气酷热,实际上是写爬悬崖的原因,为下文写爬悬崖做铺垫。
2.既然悬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为什么又说对自己而言却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矛盾吗?不矛盾。
这样写,照应前文所说,自己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埋下伏笔。
3.⑦、⑧、⑨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我”当时的处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这样的情态描写,“犹豫不决”“悬崖底下的地面摔个粉碎”这样的心理描写,“我缓慢地爬着,扒住岩石的表面”“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这样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我”当时痛苦的处境,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孱弱、胆小的孩子形象,预示了“我”即将面临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艰难处境。
4.“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把“我”胆小、害怕、紧张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句子生动传神,既有点夸张,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5.“抽噎”与前面的“哭泣”“呻吟”“大哭”有什么不同?“抽噎”这里有被困悬崖导致的满腹委屈,有下了悬崖后回顾的后怕,更是成功之后的喜极而泣,前面的几个词都是在写“我”被困悬崖时的恐惧、焦急。
6.如何理解“时间在慢慢地过去。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精选4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精选4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通俗易懂但又耐人寻味的美文,讲的是作者小时侯在小悬崖上的一次遇险经历,从这次经历中,作者悟出了一个道理,这道理成了他以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文中"我"的心理描写极为传神,是学习的重点之一。
文中作者悟出的道理对学生的成长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这也是教学__时需要重点揣摩的。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具备初步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对于__内容的把握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加之__主题也较为浅显,学生掌握__主题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因此__的学习,在引导学生继续巩固记叙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默读方法的培养是重点,因此__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学习目标】1、赏析关键性语句,剖析人物心理;2、联系生活实际,启迪人生智慧。
【学习重难点】赏析关键性语句,剖析人物心理【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出"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__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根据这一教学建议,设计本课时,以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突破口,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设置了三个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品读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获得人生的启示,懂得如何积极克服困难,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创意说明】三环节:复述故事——剖析心理——启迪智慧三切入点:以赏析关键性语句为切入点,品读人物心理;以赏读标点符号为切入点,感悟人物成长过程。
以品析关键词语为切入点,收获人物成功经验。
【探究过程】一、导入新课(此环节设置意图:介绍作者事迹,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了解故事请结合记叙文六要素,复述故事(此环节设置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默读__,勾画出记叙文六要素,并提示学生运用六要素组合法复述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3.激励学生树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课前准备学生: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3.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交流。
教师:1.备课时,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2.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借助幻灯片、小卡片等辅助工具。
设计思路课文叙事性较强,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时,可以从事与理的角度入手,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篇课文,内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喻意更值得体味。
教学时应致力于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课文,从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过程导入A.故事导入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次实验(大屏幕显示实验内容,老师讲述):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簇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
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进攻。
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击无望后,它不再攻击。
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继续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通用17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通用17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1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3、鼓励学生多角度来理解课文。
学习重点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学习难点多角度阅读课文,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方法自学研讨走近作者: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
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
教学过程:解读:1、仔细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感知全文:本文主要写了我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在悬崖、的经历。
其中揭示全文的主旨。
3、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4、那座悬崖有多高,悬崖加有多高?5、找出景物描写,体会它的作用。
6、如何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提升展示:展读:1、阅读本文,你获得的人生启示是什么?2、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吗,是如何克服的,从中吸取了怎样的经验教训?3、你能挑战自我、取得人生道路重大成功,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品读:1、文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最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2、如果你遇险,你的父亲会怎样救你,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中、西方教育子女方式的不同。
你认为区别在哪里?你更赞同哪种教育方式,理由是什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2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 训练学生有表情的朗读诗歌。
3. 通过对“梦”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 明确“山”和“海”的含义。
5.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6.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7. 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重点、难点1.“山”和“海”象征意义的体会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知识分析《在山的那边》1. 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
掌握灌、峭、嘲、纳、翼、遥、攀等7个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评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论理及其详略安排。
2.教学难点:记叙文中如何以实寓虚,即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我”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坚毅精神。
三、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提示1、2、3。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
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世界也就有了弱者与强者。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身体瘦弱、胆小怯弱的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学习后对我们同学一定有所启迪。
二、学习字词。
(幻灯)注音:训诫(jiè)陡峭(qiào)嶙峋(lín)(xún)啜泣(chuò)着眼(zhuó)纳罕(nà)(hǎn)解释:训诫嶙峋纳罕小心翼翼啜泣三、听课文录音一遍,完成下列作业:(1)把经历的事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启示几个部分在课文中标出记号。
(2)概括这件事的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本文记叙了……的事,说明了……的道理。
)(3)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根据这三项作业,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如下:(一)、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二)、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三)、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四)、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四、自读课文一遍。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在师生问好后,我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以此导入新课。
我讲道:“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由于在早朝读的时候我让他们读过这篇课文,因此我的话音刚落下来,就有学生抢答,“他是莫顿.亨特。
”“爬山”“爬悬崖……”我想学生们对课文可能还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我接着说:“对,他就是莫顿亨特,那么他小时候到底经历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下面请大家先仔细朗读课文,然后请大家代替他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在学生读完后,复述前,我还问学生:“你们说复述这个故事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有学生说:“这篇文章是记叙文,所以我们应该讲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说得很好,那么,从详略来看呢?”我接着问。
学生中有人补充说:“应该重点复述我是怎样在爸爸的指点下走下悬崖的,还应该重点描述一下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最新11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质课教案(最新11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②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③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②复述课文内容,体味人生的哲理。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文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设计初步感知①导入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国共产党同的目标。
《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
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
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一下这首诗歌,从诗中找出答案。
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过渡)《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
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
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
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并且边听边思考问题。
④屏幕投影思考题a、诗中的“山”和“海’’除字面意思外,还蕴含着什么意思?b、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回答,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四、课文赏析
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 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 你能想象一下吗?
父亲角度: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上石架把儿子抱下来, 而是让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 孩子百依百顺,那只是让他更加娇气,一生一世都软弱无能。有句话说:“打是亲, 骂是爱”,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土块、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 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
谢谢聆听!
《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者:莫顿·亨特
目录
一、作者简介 二、字词积累 三、课文梳理 四、课文赏析 五、课文主旨 六、课外延展
一、作者简介
一、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 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 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 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自杀》《心理学的故事: 源起与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8月)《悬崖上的一 课》。其中《悬崖上的一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被收入 沪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课,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部编版) 七年级上第14课
三、课文梳理
三、课文梳理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 2、故事发生距今多久?(56年前) 3、故事发生在当时的什么时间?(一个酷热的七月天) 4、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游戏玩厌,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三、课文梳理
5、“我”为什么拿不定主意? 因为8年来“我”一直有病,母亲叫“我”不要冒险。 6、爬上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两个孩子分别叫什么? 一共有6个小男孩。内德和杰里 7、那座悬崖有多高?岩脊有多深?多长? 大约只有60英尺左右;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长
15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原文及简介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原文及简介简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选自《当代少年》1988年第一期,作者莫顿·亨特(美),入选初一第一学期第三课语文课本,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
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通过父亲的鼓励他终于得以脱险。
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
原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
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
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
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
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
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
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形容人瘦削。
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
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下去。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
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本文通过捅马蜂窝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
其实动物和人一样,需要平等对待。 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切不可因为 自私,而去做伤害旁人的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的一生少不了经受挫折与磨难,但也正是在 战胜困难的经历中,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充实而 有意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鼓起勇气,大声 地对自己说:“走一步,再走一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 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 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 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 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 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 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 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 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需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 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 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自读课文,要求:
自读技巧:
不动笔墨不看书(眼到、口到、心到)
快速(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自读要求:
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六要素”
学习任务一: 小组合作,默读文章,勾画文中标志情节发展
的关键语句,理清故事情节。 1.小组成员自主勾画标志时间和空间的语句。
标志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 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
任务二:抓住哭泣,揣摩心理 课文中几次写到“我”的哭泣?在文中勾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
我抽到的题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谈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是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编选课文。
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从不同角度,用不同题材回答了“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问题。
本课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莫顿•亨特。
它记叙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怕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脚下做起,就能个个击破、战胜它的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故事生发出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二、说学情:
七年级刚步入中学,与自然,社会有了较亲密的接触,基本具备了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对人生有了初步的理解,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愿意说出自己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对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
面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和学生同攻难关。
为共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将主要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内容,积累生动的词语和
优美、深刻的语句。
学习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多角度地解读文章,感受“我”
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
3、情感价值目标: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中,我将解读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情感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理解“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即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及学法设计:
1、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
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反复朗读培养语感,使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的方法。
2、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进入七年级,对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刚刚有了初步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将继续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中心,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建构文本的意义。
本着在自读中感知,在合作中领悟,在探究中启迪,在实践中运用的原则,所以我决定使用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法,朗读法,默读法,合作讨论法,谈话法。
五、说教学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成一贯;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
”。
所以说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认识语言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过严格而有高效的言语技能训练,学生习得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格的感染。
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教学设计为一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设计的导入语是: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历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困难?(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回答)对,生活中,总是会遭遇各种不顺。
比如,父母下岗,家中失去了经济来源;比如刚刚进入新学期同学们想在学习上有个新的突破,然而却发现别人的表现更为优异;又或者你想和其他同学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然而却总有些误会横亘在你们中间。
其实,生活中有这些令人烦恼的事情是在平常不过了,关键是看你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希望能带给大家一点有益的启示。
[这个设计,以对话形式展开,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为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第二环节: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两种读法,学生先放开声音朗读一遍课文,再默读看一遍课文。
(这既是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解决生字词,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也是为了落实单元教学的要求,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默读课文实际是对课文故事情节的梳理阶段,注重学生思维培养为复述故事打基础。
1、自读以前,提问:复述这个故事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待学生明确因为这篇文章是记叙文,
所以我们应该讲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以后,学生再读课文就能有意识地记住一些相关内容。
2、复述前,提问:复述的重点应放在哪儿呢?让学生明白,本文叙事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3、学生们在四人小组中相互复述。
4、指名学生面对全班复述,并进行评价。
设置这一教学环节,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为下一教学环节作好铺垫。
同时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第三环节:悟读,合作讨论中研读文本,感悟主旨。
在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下一步将要解决的问题,对文章进行研读赏析。
对于这个环节,我准备采用朗读体会、问题探究和分组讨论的方法。
我将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我身体有病却答应小朋友们一起去玩?
2、如何理解“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这句话?
3、从山上到山下距离并不遥远,为什么作者却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4、父亲为什么是鼓励他自己一步一步走下来,而不是上去抱他下来?
5、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和收获?
首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对文章基础的把握,仔细揣摩不同人物的心理思想和应有的语气。
其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成果,赏读课文。
交流前做好方法提示:
(1)组内成员按顺序发表自己的看法;
(2)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讲清内容所涉及的段落,朗读句子是要饱含感
情,表述要完整。
(3)组内其他成员认真聆听,可以补充或质疑。
再次,学生在班内交流小组合学的成果。
交流前做好方法提示:小组成员依次回答,组员可随时补充。
发言完毕,请
其他组做点评和补充。
其他组做好点评,也可针对发言进行补充和提出不同意
见。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注重个人的
感悟与体验,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通过教师有效的评价,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本质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解决文章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没有遇到过你认为无法克服的困难?学
习完课文后你有什么启示?
这个环节学生畅所欲言,至此,学生思维的火花,全部被激活,,相信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定能直面困难,解决困难。
于是本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我结合学生活动情况,用一首小诗──《一步》来结束这节课:一步走
不完长征路/长征却少不了每一步/一步登不上高山顶/一步却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
/请珍重你的每一步。
这一步骤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境界进一步升华,还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旨,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六、说作业布置
学习课文的写法,结合自己的实际,以《那件事,让我懂得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设计原理:阅读教学的终点是写作,这样的一个作业正是为了实现读与写的结合,同时也是对链接生活,直面困难的一个延伸,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再次强化本课的教学难点。
七、说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爬悬崖的经历得到的经验:
我的心理变化父亲的指导在困难面前不应畏惧却步,而要冷静分析,
毫无信心走一步化解困难。
将大困难化小,一个一个解决,
有了信心再走一步就能战胜困难。
信心大增每次走一小步
取得巨大成就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抓住课文精要,便于学生记忆,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谢谢各位评委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