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培育和提升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
培育“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培育“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很多职业技能人才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低素质”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我们亟需培育“工匠精神”,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态度和价值观,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高度负责和敬业精神。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技艺的追求和对工作的热爱,是一种对技术、对产品、对职业的无限热忱和孜孜以求。
工匠精神所倡导的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态度,正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
要培育“工匠精神”,我们首先要从教育入手。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加强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学校还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实际操作,注重细节,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从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除了学校教育外,社会也要为培育“工匠精神”做出积极的努力。
企业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鼓励员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企业可以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激励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和骄傲。
只有通过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推动培育“工匠精神”。
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质量。
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向员工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同时推动建立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激励更多人积极投身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培育“工匠精神”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通过教育、社会、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培养出一大批“有理想、有技能、有品德”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工匠精神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
工匠精神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步伐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与重视,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缺乏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视,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出现就业能力不强、职业素质不高等问题。
本文主要围绕着“工匠精神”引领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工匠精神”视域下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两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职业素雅;高职院校;培养途径;工匠精神现阶段人们对“工匠精神”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也提出对个性化定制以及柔性化生产的企业给予鼓励,培养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工匠精神”。
我国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的场所,当前如何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加大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力度刻不容缓,高职院校需要积极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为新时代社会发展培养能工巧匠。
建立在“工匠精神”内涵基础之上,高职院校才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养、职业技能以及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2“工匠精神”引领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2.1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意识职业人在相应的职业环境中形成了一定的职业理解、职业认识、职业态度与职业情感就是职业意识,主要在职业理解、职业情感以及职业认识层面上,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也是如此。
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通过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育,从而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并且为日后的就业、择业、职业发展以及创业等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过程中积极引入“工匠精神”,对于促进学生提升自身职业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只有将“工匠精神”置于思想意识层面,让学生深刻了解并内化“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才能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有效对自身行为给予规范。
2.2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在职业活动范围内形成的具有显著职业特征的习惯传统、行为规范以及道德观念等就是职业道德,通常情况下职业道德比较偏向于行为规范。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以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例
职教视点F OCUS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以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例文/谷金诚摘 要:技工教育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度融合,其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人才培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加强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既是技工院校提升自身办学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而弘扬工匠精神,则对深化技工院校教育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技工教育 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提出,最初是在李克强总理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2016年12月,人社部印发首个关于技工教育五年规划文件《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技工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立德树人和培育工匠精神为根本,把培养工匠精神作为技工院校重点教学内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工匠精神贯穿其中,使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成为技工教育的鲜明特征。
因此,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急需培养一批技能水平高、综合素养高的大国工匠。
但是,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据报道,我国高精尖技能人才严重缺失,技能水平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大,年龄结构不合理、断层严重。
如何培养具有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是技工院校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技工院校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对于培养出具有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及职业素养高的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由工匠与精神两部分组成。
工匠就是手艺工人,精神就是人的意识、思维、行为和一般心理状态。
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是指手艺工人具有的意识、思维、行为和一般心理状态。
而工匠精神则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的一种精神理念。
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29OCCUPATION2018 03职教视点F OCUS编辑 强 音企业的绩效奖励与基础工资方式引入课堂的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
1.过程评价的绩效奖励思维企业绩效奖励旨在激发员工的潜能,以达到高标准完成生产任务的目的。
学校旨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的课堂表现实施细化,并进行学分奖励,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均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学生的课堂过程学分奖励获取涉及两个方面:一为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参照企业对员工遵守操作规程的方式,设定学生课堂的纪律行为规范,对出勤、卫生、站姿、坐姿以及发言、朗读声音的洪亮程度等给予准确的奖励分值,给分标准由学校统一规定。
二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任课教师根据该学科的教学要求、学习目标,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性行为进行赋分,学习性行为包括问题回答、示范操作、讨论汇报、课前演讲等与该科目相关的学习状况,给分标准由任课教师自定,但同一学期内同一学科的标准不变,保持公平性。
2.终端评价的基础工资模式学分制的终端评价包括学业终端学分、学科终端学分、课堂终端学分等,属于基础性学分,如企业规定的基础工资需要完成基本工作量一样,各个终端规定了下限学分,未达到下限的将实施补修。
这里重点关注课堂终端学分。
学生的课堂终端学分获取分两个层面:一为理论课堂的成果状况,学习成果包括口头作业、书面作业与实践作品,对学生每次完成的作业质量赋分,并及时登记在作业登记册,未完成或未达标的须补做。
二为实操课堂的技能状况,考核按技能模块实行,采用等级制评分,不合格的须补考。
考评员由实训指导师与学生一起担任,学生考评员是各班参加专业选修课的成员,由学生本人向教务处提出申请,任课教师或班主任推荐,由教务处提前1~2个月组织考评员资格考试,通过考核的学生才可获得考评员资格。
以学生为本、以校企为本、以创新为本,创建中职学校的职业化课堂,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职业思想,同时也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有显著的提升,有利于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巧用“工匠精神”,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
巧用“工匠精神”,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作者:莫春亭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45期为学生注入“工匠精神”,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智慧型“匠人”,这是当代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的核心要求。
将“工匠精神”培育成为职业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创新作为动力继续推动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现谈谈如何在职业教育内培育工匠精神来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重技轻人”的价值取向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多关注知识的授受与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对人的发展未能给予足够重视,职业素质养成缺少,无形中把学生培养成为掌握实用技术技能的高级“机器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至上”功利主义表现。
这种理念下培养出来的人缺乏工匠精神,很难生产出高精尖的产品。
职业学校应当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在職业教育中深化文化育人的理念,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让学生获得工具性知识和技能之外的职业素养和精神。
一是让学生了解工匠、工匠精神,及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是让学生了解产品的改革和产业发展动向,感受工艺形成的历史文化,体会工艺的价值和工匠的地位。
三是改革评价,纠正追求“合格速成”的心理,而是确定以“完不完美”为要求。
二、借用工匠艺人的智慧,帮助学生选择职业发展方向职业教育培养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工匠“扬长避短”的智慧,帮助学生选对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职校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打造多样化、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中职学校所有专业均开展选课走班教学活动。
比如我校通过“选择性学习”课程改革,指导学生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寻找适合发挥自己特长的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例如:指导善表达爱交际的学生学习高技英语专业,选修“口语表达”课程;指导心思缜密、喜欢独处的学生学习会计专业,选修“企业模拟经营”等课程……实现学生特长与专业发展方向的无缝对接。
培养工匠精神提高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培养工匠精神提高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摘要:根据国家的号召,工匠精神的培育已经逐渐成为目前国内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响应国的号召去提高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匠精神。
本文主要描写了工匠精神该如何去融合到学生的校园生活,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如何去使工匠精神与传统文化相结,与工匠精神所代表的意义,和工匠精神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养方法党中央国务院的十九大报告表示,目前在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现在特别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
职业技术学院的目的是培养各个方面的技术人才。
作为职业技术学院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顺应目前的时代发展潮流,在未来的教学中去培养拥有工匠精神的学生。
1工匠精神的含义与目前的培养情况1.1工匠精神的含义工匠精神所代表的含义包涵了各个方面,不单单是一些与与职业技术相关的问题。
它还包含了一些个人对职业的态度与看法,只有心理有自己的职业才能拥有一个对自己这个职业职业精神。
1.2职业学院在校学生拥有工匠精神的数量与目前的培育情况1.目前在对“你觉得你或者身边有没有具有工匠精神的同学?”我在学校就这个问题进行随机测试,但测试结果显示大概仅仅只有30.2%的人认为自己是或认识的人具有工匠精神。
这证明目前相关专业的学校对学校学生的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方面做地事情不够应该加大力度推进。
(2)在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大概68.6%的人觉得拥有工匠精神是很有价值的;大概30.6%的人觉得拥有工匠精神的价值不是很大,认为拥有工匠精神完全没价值的人非常少;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中认为工匠精神是有价值的学生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中占大多数。
因此,在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中应该注意提升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来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只有学生知道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知道工匠精神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学生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工匠精神。
2工匠精神对于增强专业技能学院的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2.1提高学生对于职业的认知职业认知能力是一个好的职业者必备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的看法与相关理解。
“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
“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作者:李琰芬来源:《销售与管理》2020年第16期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工匠精神”,他鼓勵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李总理的这一指示,其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是个人层面,要求从业人员不能单纯把工作作为赚钱的途径,要把工作职业化,塑造职业精神,对工作执着,对细节关注,追求技艺的极致,追求服务的完美,将“精益求精”四个字融入到每一个工作细节。
另一方面是企业层面,要求企业更加专注于本领域的投入和发展,其实也就是对企业家的一种要求。
企业家需要引导企业的创新,通过最新技术的融合发挥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创新。
企业家需要引导敬业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多的优质商品。
对于工科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也存在多个层面的意思。
一方面是教师层面,要求广大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科研岗位上塑造教师的职业精神,最求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做到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传递“工匠精神”。
另一方面是学校管理层面,要求学校管理人员以企业家精神来塑造学校的工匠文化,在学校管理和各项制度中彰显“工匠精神”的引导,在对内管理对外服务过程中,处处践行“工匠精神”。
最后是学生培养方面,在技艺上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在职业素养上为学生把好方向,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这些“未来工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两个不同的类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也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所以为了更好地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雏形的优秀人才,必须要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1.人才类型特点有别于本科教育的“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型人才”和“职业型人才”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实践环节,特别是“1+X”技能证书的普及和扩展,围绕资格认证教育,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工匠精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培养工匠精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1. 引言1.1 培养工匠精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匠精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是塑造学生的职业品格,使其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培养工匠精神,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多样化挑战,拥有更强的抗压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人生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工匠精神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也是推动中国高职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优秀的职业素养越来越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脱颖而出的基本要求。
职业素养是指在特定职业环境下,个体展现出的一种职业态度、职业品质和职业能力。
它包括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能够有效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
在就业市场上,企业更加看重员工的职业素养,而非仅仅是技术水平。
一个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员工,不仅能够胜任当前工作,还能够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才能够意识到自己在职场中的角色和责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企业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2 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工匠精神是一种传统的职业精神,通常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完美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细心周到的工作态度。
培养工匠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
①课题来源: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培养工匠精神提高学生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 (课题批准号:JZY1705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颖(1979,10—),女,汉族,河北唐山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智能制造。
Copyright©博看网 .科c技n资.讯ASlCIlENCREi&ghTEtCsHNORLeOsGYerINvFOeRdM.ATION 191
(3)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其在 现 实中的 运 用密 不 可分,简单来说,在 工 匠精神中就 是注 重理 论与实践的相合,提 升职 业 素养。任 何一项技 能 都 不 能是纸上谈兵,都需要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提出问
பைடு நூலகம்
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我。 (4)团结协作。在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已经开
(2)开 拓 创 新。社会 的 进 步离 不 开 开 拓 创 新,只有不 断地开拓和创新,才能够拓宽前进的道路。创造精神在现 代 工 匠精神中起 着主导 作用,其 是 工 匠精神的灵魂。任 何 领域 都需 要开 拓 创 新,开 拓进取、推 陈出新,从 业者应 在 岗位中总结经验,对于存在的问题敢于思考,勇于突破,从 而提高工作效率。
经济的快 速 发 展 对人 才的 需 求日益提高,社会发 展 形 势不断深化,对于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也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品质化和效益化的深入,教育 领域开始关注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经济社 会 的发 展有着 重 要的 推 进 作用。高 职 院 校为国家 培 养和 输送高素养人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 求的重要课题。
第二,加强校园工 匠精神 文化 建 设。校园文化 建 设 是 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院校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 校园文化 建 设 为启发,切实 利用校园文化 教育资源,创 造 工 匠精神文化 环 境,加强学生职 业 素养 校园文化 建 设。同 时,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应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 充分体现出工匠精神的综合性、特色性和时代性。
工匠精神下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下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职业素养的考量。
职业素养彰显个人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而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重要的构成局部,从工匠精神视域来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职业,提高职业道德,升华职业素养。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素养;高职学生德育2008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重要的构成局部,作为产出高级技能人才摇篮的高职院校,在职业技术传承中不仅要承当教育责任,还要承当社会责任。
因此,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有效发展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意义重大。
一、工匠精神的含义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理念三个层次。
要培养新时代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就要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育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
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培养的能工巧匠才能适用于当前社会市场的需要。
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一种。
在新时代,工匠精神已经回升到了新的高度,波及职业素养的多方面,并成为职业素养的重要构成局部。
基于此,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定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工匠精神出发发展职业素养的培育,为新时代的社会开展培育德才兼备的可用之才。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存在的关键问题(一)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缺乏。
局部高职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明显缺乏,没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平时学习与生活中过分注重个人利益,务实能力缺乏,贡献精神缺失,自我管理的能力比拟差,不能有效进行自我约束,加之不足有效的人生规划,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足应对事件的能力,往往在困难面前不知所措。
二是吃苦精神缺乏。
现在的高职学生根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照顾里成长,难以体会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加之现在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快,一些贪图享受、不劳而获的负面思想的传播对学生影响较大,致使局部学生不足吃苦耐劳的意识与心态。
巧用“工匠精神”,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
巧用“工匠精神”,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第一篇:巧用“工匠精神”,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巧用“工匠精神”,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巧用“工匠精神”,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摘要】本文主要从“工匠精神”引申到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在强调工匠精神的同时,对我国职业教育中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艺人职业教育职业素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何为工匠精神?百度百科的词条中解释,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
虽说工匠精神是其利虽微,却能长久造福于世。
正如罗民所说:“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工匠精神,正是追求精益求精,专业专注、一丝不苟且孜孜不倦的体现。
工匠精神是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并不断创新的精神理念。
它的核心在于,不仅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且树立对工作的敬畏、对事业的专注、对责任的担当、对质量的执着、对完美的追求,并将这些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不仅需要提高科技研发能力,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因素——工匠精神。
只有摒弃浮躁,专注耐心地提升品质、改进设计、完善细节,才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中国制造”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作为传授职业活动所必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必然在培育工匠精神中承担重任。
职业教育要为学生注入“工匠精神”,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智慧型“匠人”。
重拾“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诉求。
培育“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培育“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各行各业中,对于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而要培养出这样一批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就需要注重培育他们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具有高度的专业性、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创新精神。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培育“工匠精神”,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要培育“工匠精神”,就需要注重职业技能的专业性。
在任何行业中,要想做到专业,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磨练。
只有拥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要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就要重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提升。
比如在工匠培训中,可以设置一些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让学员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要培育“工匠精神”,就需要注重精益求精的态度。
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追求卓越,要求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极高的要求。
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时,要教育他们养成精益求精的态度,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比如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细致入微的工作任务,要求学员在完成任务时,做到心无旁骛,力求完美。
要培育“工匠精神”,就需要注重培养对工作的热爱。
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有持之以恒地去做好。
而热爱工作,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时,要注重培养他们对工作的热爱。
只有让学员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加投入到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比如可以通过讲解成功的案例或者行业内的先进经验,来激发学员对工作的热爱之情。
要培育“工匠精神”,就需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在工匠精神中,创新精神同样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时,要重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抓手 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抓手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作者:李广智来源:《卷宗》2020年第16期摘要: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培育一批职业素质高的大国工匠,是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关系、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路径三方面进行论述,为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职业素养1 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工匠精神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工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内在精神特质和外在技术表现的凝結。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是各行业从业者追求的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
通过国内学者对工艺精神的研究,笔者认为,在开展职业活动时,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匠心性、独创性和匠德性三个方面。
匠心是指技艺精湛、精益求精;独创是指追求终极、开拓、创新的事业;匠德是指热爱、奉献、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技能人才培养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美国劳工部委员会认为职业素质是适应社会变化需要,能够科学决策、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实现职业发展和人的成长所需要的必备能力、品格和个性特征。
我们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的教育作为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内容体系的五大要素。
学生职业生涯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以较好的职业素质为前提。
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就业市场和具备职业发展潜力的学生,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
[1]2 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1)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如今我国的科学技术正在不断的进步,新型的技术俨然成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标志,所以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部分。
工匠精神推动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工匠精神推动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摘要】当前,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职业价值导向与精神追求。
应用型高校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不断提升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当前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型高校可以从突出全过程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教育中深化职业素养培育、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个性化复合人才培养几个方面着手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关键词】工匠精神;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是钻研技能、精益求精、敬业担当的职业精神。
古代的工匠精神和现代的工匠精神虽然时代不同,但从中国古代鲁班精益求精的学艺到现代C919 大飞机设计者的卓越追求,大国工匠们普遍蕴含着爱岗、敬业、创新、求精、担当、奉献等优良价值理念。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要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
“工匠精神”对于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应用型高校加强培养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1.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促使许多产业对规模效率给予高度重视,然而忽略质量效率,以至于许多产品的品质效果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根本需求,导致国内许多购买者转向国际市场[2]。
新形势环境中,我国已经迈入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阶段,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怎样强化供给产品的品质,符合国内市场的基本需求。
通过大力宣传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渗透至每一名工作建设中的思想意识当中,可促进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应用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需要追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对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将工匠精神与应用型高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工匠精神深深浸润到当代大学生的心中,促进当代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从个人修养到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提升
从个人修养到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提升个人修养是指一个人通过自身努力,提升自我素质、塑造自身形象、完善自己的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逐渐形成稳定、有品质的人格特质。
而职业素养则是指一个人在工作职场中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精神品质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表现。
而工匠精神就是讲个人修养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完美结合的具体体现。
1. 个人修养方面的培养1.1 文化修养一个人在完成自己的教育和学习任务之后,拥有的必要的文化素质和修养,都能提高他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这方面,一个人应该通过多方面途径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如多读书、多参加社会活动、参观博物馆等等,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以发展自己对知识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1.2 情商修养除了增强自己的文化素质外,提高自己的情商也同样重要。
一个人最主要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是和他人进行沟通与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表现也会影响到他人的评价,更能体现他的修养水平。
因此,要提高自己的情商,这就意味着要提高自己的沟通技能,增强解决问题特质,提高应变能力,增加格局和思考深度。
2. 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2.1 专业素养作为一个从事某个行业的员工,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工作岗位上获得好的表现。
因此,应该在业余时间内,通过不同的途径加强专业素养的提升,如经常参加行业会议、查阅专业书籍和资料、论文撰写和学术讨论等等,从而深刻了解并掌握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以实现方法和思路的改进,达到更高的职业水平。
2.2 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涯中,一个人的自律精神和职业道德也很重要。
他们应该尊重并遵循公司的制度、规定和安排,遵守自己从事的行业、职业的行为准则和法律法规,以及遵守职业态度初衷,维护自己的职业道德。
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职业生涯中累积出口碑和信任,让自己成为一个义务感强烈、忠诚有责任心的人,成为一个可以坚守职责、荣誉的忠实行家。
2.3 精神品质一个人在工作或是生活中常常会面临压力和挑战,需要具备足够的坚韧心态和精神品质,才能正常解决问题。
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工匠精神是指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专业精神。
在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
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实际动手的能力,这与工科专业的特点高度契合。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掌握实际技能。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的工科人才。
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中需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工匠精神也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往往需要由多个人员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教育,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团队项目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团队竞赛等方式来实现。
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工匠精神并不仅仅是把已有的工艺或技术运用得非常熟练,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改进。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需要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责任心,这也是工科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观,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应当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只有通过这些改革,才能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的工科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试论工匠精神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
社会发展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我国对大学生实施高等教育的本质目的也不再是让学生仅仅对相应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而是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做到对其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强化。
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之中的一大代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时让他们具有相应的工匠精神是能够有效的对他们的综合素养进行提升的一大重要理论精神支持。
为此,文章主要在工匠精神视角下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而希望能够真正的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提高。
关键词:工匠精神;大学生;职业素养;路径当前,随着工匠精神在我国的深入化发展,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时也在一定的形式上发生了转变,它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针对如何于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更好地培养的途径进行探索与研究,改变学校内部当前教学的发展现实情况,积极的与社会、市场发展的需求行适应,从而更好的培养出符合社会时代发展要求的高职业素养型人才。
一、关于工匠精神在我国的起源在我国的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之中,李克强总理曾明确的提出要鼓励企业有一个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的发展规划,要更好的让企业之间逐渐的形成一个愈来愈精益求精的生产精神,而这种生产性的精神主要指的就是工匠精神。
通过这次会议,工匠精神思想已经被广泛的普及在我国社会各界的生产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同时,它也不断地被使用到我国的高校教育之中来。
且高校在日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需要不断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之中来,让高校的人才培养策略更加符合工匠精神的具体要求,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的建设、生产和管理等各方面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之中的内容,能够不断的对其学校内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真正能让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转移到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中心之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12期总第513期教育论丛DOI:10.16653/ki.32-1034/f.2019.012.030以“工匠精神”培育和提升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王明贤郭萌萌张玉瑾摘要:“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是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
以“工匠精神”培育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当前地方工科院校的根本使命。
文章从对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出发,提出注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在对“工匠精神”与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关联耦合性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求用“工匠精神”培育和提升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对策。
关键词:“工匠精神”;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大力弘扬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1]。
地方工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将“工匠精神”纳入其职业素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意义重大而深远。
它丰富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使伟大的“工匠精神”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它也是当前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更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和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一、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职业素养(professionalism)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方面内容。
[2]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一般包括专业素养(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和非专业素养(可伸缩性的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学习的基本品质)。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取不记名的方式线上答题,对河北省十余所工科院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534份,收回534份,其中,性别比例:男生64.98%、女生35.02%;年级分布:大一60.49%、大二8.61%、大三24.91%、大四5.43%,其他0.56%。
100%的有效问卷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
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
从整体上来说,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呈现积极向好态势。
针对“我认为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责任心很强与您的认识是否相符”的问题,认为“比较符合”的占40.82%,“非常符合”的占32.21%;在回答“我认为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诚信度高与您的认识是否相符”时,43.26%的学生认为“比较符合”,34.08%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回答“我认为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普遍有认真踏实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的作风,勇于创新的钻研精神与您的认识是否相符”的问卷中,选择“比较符合”与“非常符合”的学生分别占43.45%、31.09%。
2.职业思想(意识)职业思想(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岗位的认同、评价、--852019年第12期总第513期教育论丛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总和。
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职业思想(意识)有待提升。
在对“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很明确合理的规划与您自己的情况是否符合”问题的回答中,持“中立态度”的占到26.59%,“不太符合”的占6.37%;针对“我对现代社会的职场状态有过了解与您自己的情况是否符合”这个问题,25.84%的学生持“中立态度”,10.11%的学生表示“不太符合”;在问题“我了解自己以后欲从事的职业的职业规范和要求与您自己的情况是否符合”中,选择“中立态度”和“不太符合”的分别占25.09%和7.3%。
3.职业行为习惯总体而言,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现状比较令人满意。
为了解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能否做定期的工作计划、工作笔录与工作总结,设置了“我在学习和工作中能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组织与您自己的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回答为“比较符合”的占47.19%,“非常符合”的占27.9%;在回答“在遇到困难时,我会及时主动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您自己的情况是否符合”这个问题时,选择“比较符合”与“非常符合”的学生分别占49.81%、27.9%,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能及时主动反馈工作当中遇到的瓶颈与问题;针对“我在工作中对自己的工作做定期汇报,让上级了解进程与您自己的情况是否符合”这个问题”,46.07%的学生选择“比较符合”,25.84%选择“非常符合”。
4.职业技能为了了解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职业技能掌握情况,设置了问题“是否有过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经历”,选择“否”的高达77.34%;在“我经常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与您自己的情况是否符合”问题中,选择“非常符合”的仅占20.22%,“中立态度”与“不太符合”的占29.21%、12.17%;针对“我会有意识地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如参加相关的培训,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等与您自己的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选择“非常符合”的仅占25.09%,“中立态度”与“不太符合”的占23.41%、5.81%,这说明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职业技能急需加强。
从以上调查结果看出,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与提高的方面,尤其是职业思想(意识)与职业技能,这就需要伟大的“工匠精神”的滋养与培育。
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应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学生认真严谨地学习理论知识,脚踏实地地掌握实践技能,循序渐进地养成高尚的职业情操,以虔诚敬畏之心对待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
二、“工匠精神”与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关联耦合性分析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关键期和创新创业大潮全面席卷而来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工匠精神”是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优质基因,“工匠精神”与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在本质内涵、价值取向与实践内容等方面存在关联耦合性。
1.本质内涵相通“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敬业乐业、勤奋创新、专注坚守、追求精致、至善至美等都是对其内涵的形象概括和阐释。
笔者在《浅析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及价值意蕴》一文中提出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匠心、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匠功、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匠风、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匠魂。
而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除包含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等显性外在专业素养外,还包括由基本职业素养(务实、敬业等)、变通职业素养(学习、实践能力等)、融通职业素养(沟通、协作等)和潜通职业素养(创新能力、风险意识等)组成的隐形内在非专业素养。
由此可见,“工匠精神”与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在本质内涵上是相通的。
2.价值取向一致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地方工科院校处于现代职业教育的中端,是连通“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应积极应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和建设制造强国的机遇与挑战,为先进制造业和制造强国培养一大批拥有先进制造技术、精湛制造工艺和卓越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基础行业和艰苦行业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
[3]而“工匠精神”通过大国工匠这一具象化的展示更加深入人心,人们透过《大国重器》《大国工匠》等节目了解到工匠身上散发出的专注坚守、勤奋创新以及追求极致等优良品质。
简而言之,对职业的尊崇虔敬、对工作的执着坚守、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就是“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价值取向与“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不谋而合。
--862019年第12期总第513期教育论丛3.实践内容统一“工匠精神”与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问题,也是实践层面的问题,而且由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性质与特点决定,“工匠精神”与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实践价值远远大于其理论价值。
从实践角度来讲,除了地方工科院校具体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外,政府的顶层设计、行业企业的支持以及整个社会营造的“工匠精神”培育氛围等也至关重要。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教学内容侧重理论与实践相契合,教学组织将未来职业的生产要求、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三者有机结合,狠抓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地方工科院校在实践活动中除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务实敬业的基本职业素养、善于学习实践的变通职业素养、沟通协作的融通职业素养以及勇于创新的潜通职业素养,这与工匠在追求产品与服务极致的过程中形成的专注坚守、精益求精、至善至美、追求卓越的精神实质相一致。
三、以“工匠精神”培育和提升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综上,文章从对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分析研究出发,同时,分析了“工匠精神”与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关联耦合性,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用“工匠精神”培育和提升工科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策略。
1.转变“重技轻人”的价值取向,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4]然而长期以来,工科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唯“技术技能至上”,这种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缺乏“工匠精神”的滋养与陶冶,很难成为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应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在职业素养教育教学中全面深化“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理念。
一是通过课程教学、实习实践、专题讲座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外延的深刻理解。
二是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把相关的职业素养考核标准纳入教师的综合评价体系,规范和提高教师素质。
三是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标准,杜绝低标准的“合不合格”、追求高质量的“完不完美”;摒弃“速成”的浮躁心态,培养专注的持久定力。
2.借用“高瞻远瞩”的匠人视野,指导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石雕大师在动刀斧之前“眼前有原石,胸中有锦囊,脑里有成品”。
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学生,就要学习石雕大师这种“高瞻远瞩”的精神,指导学生主动、理性地进行生涯选择。
首先,选择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
地方工科院校应指导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职业特点分析,寻找适合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业发展方向。
其次,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在开展职业目标教育时,指导学生在综合专业方向、家庭期望、人生目标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决策,坚持高标准与切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最后,规划切实可行的职业理想实现路径。
工匠艺人在制作艺术品时“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以致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地方工科院校在指导学生探索职业理想实现路径时,可以借鉴这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