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问地的题目研究的

合集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治理得以 良好运转 的保障 。由于所 有权 和经营权 的两权分离 , 经营者和所有者的 目标 出现 了分歧 , 内部人控制现象发生在 大 多数的上市公司中 ,而内部控 制具 有制衡两者利益的作用 , 有
效减少 了内部人控制的现 象发生 , 因此 , 内部控 制是公司治理
部 经 济 环 境 变化 风 云 莫 测 ,公 司 不 能 够 改 变外 部 经 济 环 境 , 但 是, 对 于上 市 公 司来 说 , 自身 内部 环 境 却 能 够 通 过 自身 的 努 力 做 到 最 佳 。随 着 公 司 治理 与 内部控 制 两 者概 念 之 间 的界 限越 来
g 缀_ l 辫


—■■■ L
财 经 论 忑 坛
【 摘要 】加入 国际舞 台之后 , 我 国面临着 F _ - 大的机会 和挑
战, 如何 提 升 我 国 上 市公 爵 经 营 能 力是 上 市公 司 面 临 的 主 要 矛 盾 。 目前 , 国 际 经 济环 境 日益 复 杂 , 中国 经济 面 临 的 结构 性 矛 盾 也 日益 突 出 , 上 市公 司适 应 经 济 环 境 变化 的 能 力 还 不 强 , 而 外
管理层 、 董事会和公司上上下下 的所 有员工 , 但是 , 目前在有些 上市公司 中内部控制的控制 点只涉及到 了管理层 以下 的财 务 会计部分和经营活动部分 ,控制的主要对象主要是非 高管 , 这
就 导致了公司 的管 理层游离在制 度之外 ,对高层的控 制点极
【 关键词】公 司治理 内部控制
体 系, 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保护投资者 、 保 证 资 本 市 场 有 效 运 行 具 有举 足 轻 重 的 意 义 。 因此 , 本 文 首 先 介 绍 了上 市 公 司公 司 治理 和 内部 控 制 的 定 义及 其 关 系 , 然 后 分 析 了公 司治 理 视 角下 的上 市公 司 中 内部 控 制 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 最 后 给 出 了对 于公 司 治理 视 角 下完 善 内部控 制 的 主 要 政 策 建议 。

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治理分析

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治理分析

( )信 息不对 称 ,产 权关 系模糊 二
杂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中,代理人经营企业 ,是企业 的 内部人 ,但其 行为难 以观察 ,再 加上契 约合 同的
公司是由一个人力资本经营者和非人力资本所 有 者 共 同订立 的特 别 市 场 合 约 ( 其 仁 ,19 。 周 96) 现代 公 司要 求产权 明晰 、权责 分 明 ,而产权 数量 的
余 索取 权 配置上 可 能并不 完 全 匹配 ,导致 双 方承 担
低 ,就极 易 引致经 理人 过度 的 自我 隐形 激励 和灰 色 收人 ,如 名 目繁 多 的在 职 消费 。 ( )中小 股 东理 智 的冷漠 ,维 权 意识薄 弱 三 中小股 东 持股 比例 小且 相对 分散 ,要想理 智 地
运 用委 托 代 理 理 论 和 信 息 不 对 称 理 论 分 析 内部 人 控 制 问题 的理 论 渊 源 ,然后 联 系上 市 公 司 实际 情 况 。从 公 司治 理 、股 东 、经 理 人 、 董 事 和 非 正 式组 织等 角度 分 析 其 内在根 源 ,最后 有针 对 性 地 提 出 了一 些 完善 对 策 ,

【] 寿 奎 ,傅 鸿 源 . 于服 务 质 量 和 成 本 的 2何 基
TI - - z 2 -CQ l ( P Q+ ( - )z V ) P
公共项 目定价机制与效率分析Ⅱ. 】 系统工程理论 与
实践 ,2 0 , ) 0 9( . 9
政 府 不 同 意项 目公 司 价格 调 整 策 略
20 ,) 0 9( . 1
要 政 府 偏 向消费 者 ,就 不会 妨 碍 政 府 制 定 出一 个

( 任 编 辑 :杨 艳 军 ) 责
1 8 8 ・

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及其治理

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及其治理
市公 司的生 产 经营 活动 。从组 织形 态来 看公司改造的过程中,内部 股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具有一般意 人控制企业 已是一种 相 当普 遍 的现 象。由于改革 的 义上的股份公 司的治理 机制 ,也就是说 ,我 国 A股 “ 路径依赖” ( a eedne Pt D pnec)特征 ,内部人控制在 h 我 国 A股上市公 司之中也 同样出现 了。
化进程来看 ,是 由于企业 所有权 和经 营权 的逐 渐分 离。在业主制的企业中,没有内部人控制 问题 ,因为 出资者和经营者是合二为一的 ;在合伙制企业中,也 不可能存在 内部人控制 问题 ,因为合伙 人一起经营 , 共同管理 ,所有权 与经营权 是一致 的 ,没有 内外之
委托——代 理关 系,在 这种关 系 中,委托 人 ( 所有 者)与代理人 ( 经营者)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由 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所有者 ( 外 部人 )与经营者 ( 内部人)签约之前 ,存在着逆选择 问题 ,即经 营者 知道 自己的工作 努力程度和能力水 平 ,所有者不知道 ,而只知道它们总的分布;在所有
营的需要 。于是 出现了专 门从事企业经营的人群—— 经理层 。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 。正如马克 思所说 :股份公司的建立使 “ 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 转化为单纯 的经理 ,即别人 的资本的管理者 ,而资本 所有者则转化 为单纯 的所有 者 ,即单 纯的货币资本
家。 o ”2 世纪 3 0年代 以后 ,经理 制在西方 国家企业 中普遍得到确认与推广 ,成为工商业中标准的企业制 度形式 。14 年 ,纳姆 (.u hm 91 JB r a )在 < n 经理革命 :

上市公 司同样蕴涵着出现 内部人控制的内在条件。 其次,从理论上来讲 ,之所以出现内部人控制问

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基于对山东上市公司的抽样调查

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基于对山东上市公司的抽样调查

《西部金融》2008年第3期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一、内部人控制的相关概念及其中国特色“内部人控制”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青木昌彦教授于1994年8月提出的。

他认为:“内部人控制看来是转轨过程中所固有的一种潜在可能的现象,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

”因此可以认为,在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中,内部人控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从广义上来讲,“内部人控制”问题就是“委托-代理”问题,即代理人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违背委托人利益的事情来。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只要企业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实际,对内部人控制可从以下方面理解:(1)内部人是指公司的实际管理层,既包括公司经理层,也包括公司董事,有的公司也可将监事划为内部人范围。

(2)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表现有两种,即股权分散下的内部人控制和一股独大下的内部人控制。

(3)控制对象包括剩余控制权或剩余索取权,但主要是剩余控制权。

(4)内部人控制通常是企业的外部成员(如股东、债权人和主管部门等)监管不力,内部成员掌握了实际控制权,是一种在体制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现象。

二、山东辖区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状及表现(一)山东辖区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状分析本文针对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情况向山东沪市上市公司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0份。

以下以该30家公司作为样本对象进行分析。

1、内部人控制度分析。

为方便研究辖区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本文引入了“内部人控制度”的概念。

引入这一概念的理由是,很多关于公司重大问题的决策都是由董事会做出的。

内部人控制度K=内部董事人数/董事会成员总数。

其中,内部董事主要是指董事会中在企业内部工作并领取报酬的董事。

在样本公司中,内部人控制度在30%以上的有21家,占样本总量的70%;50%以上的有10家,占33.33%;70%以上的有5家,占16.67%。

根据国外现代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熟经验,公司内部董事的比重一般应控制在1/3左右比较合适,而样本公司中,70%的公司内部人控制度超过30%。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度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度综合评价研究
进 行 综合 评 价 。
[ 键 词 ]内部 人 控 制 ; 关 因子 分析 法 ; 合 评 价 综
d i1 .99 ji n 17 —09 .0 9 1 .3 o: 36 /.s .6 3 14 20 .20 8 0 s
[ 中图分类号 ]2 6 6 F 2 . F 7 . ;24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3— 14 2 0 ) 2一 l0— 2 17 09 (09 l O 1 0
l 引 言 我国大部分 上市公 司是从 国有 企业 改 制而来 , 控 制股权 的主体是 国家或法人 , 但有效 持有主体 缺位 , 致 使产权 主体 虚置 , 大股东 对上 市公 司 的监 控机 制有 名 无实。同时 , 中小股东不仅持 股 比例 低而且分散 , 缺乏 监督 和约束 内部 人的动 力与 手段 , 导致我 国 上市公 司 内 部人 控 制现 象 十分 严 重 。 国内很 多学者对上市公 司 内部人 控制现状及 程度 进行 了研究 , 于评价公 司内部人控 制程度 的方法 , 对 何 浚(9 8 引用 了“ 19 ) 内部人控制度 ” 来作为替代 内部人控 制程度 的指标 【 , 1 陈湘永 等 (00 也 以内部 人控制度 j 20 ) 作为指标进行 定 量分 析【 l冯 彩 、 波 ( 04 分别 采 2, 高 20 ) 用了内部董事 比例 、 两职兼 任状况 、 理层持股 比例等 经 几项评 价指 标进行 实证研 究 J 。而 本文认 为 , 仅仅 采 用某一 指标 作为 内部人 控制 度 的替代指 标 , 包含 的 其 信息量 不足 , 要科学评价公 司 的内部 人控制程 度 , 必须 用一套单项指标 构成指 标体 系 , 合各单 项 指标 的信 综 息, 合成 为一个综合指标 , 合反 映上 市公 司的内部人 综 控制程度。在 众多综 合评 价方 法 中 , 因子 分 析法 近几 年 越来 越受 到重 视 。

董事会安排对“内部人控制”问题纠正效果的实证分析——基于沪市国有上市公司数据

董事会安排对“内部人控制”问题纠正效果的实证分析——基于沪市国有上市公司数据

人 控制” 问题 纠正效果如何值得研究 。该文基于沪市 国有 上市公 司数据进 行了实证 分析 , 结果 表明 国有企 业董 事会某 些安 排的积极 作用微 乎其微 。可能的原 因是 : 董事会本 身是不健全 的, 传达积极 影 响的能力 有 限; 另外 , 目前对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的薪酬激励 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 , 第三 国有企业 内部人 控制 问题带来 的高 代理
维普讯
华中农业 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 ( 6 , 总 5期)0 6 5 20()
J un l fHu z o g Ag iut r l ie st ( o ilS in e iin o r a a h n r lu a Unv r i S ca ce c sEdt ) o c y o
董事会 安排对“ 内部 人控 制’ ’ 问题 纠正 效 果 的 实证 分 析
基 于沪市 国有上 市公司数据
黄 洁
( 中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 华 湖北 武汉 4 0 7 ) 3 00
摘要
西方公司治理理论认为有关 董事会 的积极 安排能降低 代理成本 , 那么 国有企业 董事会 安排 对“ 内部
Ab ta t Ac o dn o t et e r f o p r t o en n e ,t ep st ea r n e e t fb a dc n sr c c r ig t h h o yo r o a eg v r a c c h o ii r a g m n so o r a v d c e s g n o t e r a ea e tc s.W h t St etu h a o tsa eo e n ep ie ?Thsp p rg v sa m prc l n l a ’ h r t b u t t- wn d e tr rs s i a e ie n e iia a— a y i a e n t ed t fsae o e u l o p r t n .Th e u t h w h ts me o o r Sp s— ssb s d o h aa o t t- wn d p bi c r o a i s c o er s lss o t a o fb a d’ o i t ea r n e e t r d c e y u i o t n fe t On e s n i h tt e b a d h m s le r n’ i ra g m n sp o u ea v r n mp ra tef c. v er a o s t a h o r s t e ev s a e t p re ta d a c r igy t e a e av r i ie a a i o r ly p st e ifu n e t e s c n s t a e fc n c o dn l h y h v ey l td c p ct t ea o i v n l e c ; h e o d i h t m y i t ec r e t a m e t e in f re tr a rid p n e tdr co sc nn tgv n u hi c n ie ;t idy, h u r n y n sg x en l e e d n ie tr a o iee o g e t s hr l p d o o n n v t ea e tc s r wn b n ie —o to s S ih t a t u d r n s t e p stv fe t g n r t d b h g n o t d a y isd rc n r li O h g h ti n e mi e h o iie ef c e e ae y

我国传媒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我国传媒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简 而言 之 , 内部 人 控 制是 指 企业 管 理 人员 在 事 实上 或法律 上取 得 了企业 控 制权 。 内部人控 制 有 法律 上 的和事 实上 的之分 。法律 上 的 内部人
我 国传 媒 企 业 在 建 立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过 程
中, 以放 权 让利 即 经 营权 与 所 有权 的分 离为 改 革方 向 , 因为所有 者缺 位 , 在较 为严重 的 内部 存 人 控制 现象 。 由于 产 权缺位 、 委托 代理链 过长 、 委 托人 与代理 人之 间经 营 目标 和 风险意 识 的不
内部人 控制最早 由美 国斯 坦福 大学 青木 昌 彦 教授 于 19 9 4年 8月提 出 , 主要 用来 研究 前 苏


我国传 媒 上 市公 司 内部 人 控 制 现 象及
其危 害
联 和东 欧各 国 由计划 经济 向市 场经 济转轨 过程 中出现 的公 司 治理结 构 问题 , 是企 业 经 理人 员 或工 人获得 企 业 相 当大 部 分控 制 权 的现 象 。1 l
第 11卷第 1 2 1年 1 0 1 月 期
湖 南大众传媒 职业技术学 L EH I C JU N LO U A AS EI O AIN 院学报 A OLG- O R A FH N NM S D V CT A C NC L LE E M A O T
V】 l o1 0 1 N. J .
a n.201 1

传媒经营与广告 ・
我 国传媒 上 市 公 司 内部人 控制 问题 研 究
刘 友 芝 陈 岱 朱 江 波
( .武汉大学 新 闻与传播学院 , 1 湖北 武汉 4 0 7 3 02;
2 .长江大学 研究生院 , 湖北 荆州 4 4 2 ; 30 3 3 .武汉大学 新 闻与传播 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 7 ) 30 2

大股东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研究

大股东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研究

上)拥有企业有表决权股份 的多数 ,或是企业 股
控制权 ,而是以直接掠夺小股东与债权人等其他 比享有剩余索取权要有利得多。因为直接掠夺是 真实的财富获得 ,风险很低 ,而剩余索取权则还
依赖于剩余 的多少 和分享 比例 ,充 满风 险。要 在
权高度分散情况下 ,拥有企业有表决权股份的相 企业参与者 的财 富。在此情况下 ,直接掠夺显然 对多数 , 从而通过任命 企业董事会等权力机构的
会经济及公司股份制度的发展 ,导致 了控股及股 份分散的并存 ,并 由此产生大股东和经营者对企 业的控制。基于这 些控制 ,股东之间的关系 、 股
东与公司之间的关 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股东与 经营者之间由于 目标不一致出现矛盾,而大股东 与中小股东 由于地位不对 称也同样出现了矛盾,
安排来将企业破产 了之,小股东与债权人不但无
多数或相对多数席位而实质拥有企 业控制权的股
东。
股东的权力集中表现在股东大会的表决权上 , 原则上实行一股一权 。但 这一权力分配原则 ,对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行使剩余控制权 ,需 要
付出很高的行使成本。此外 ,通过直接掠夺来 获
拥有股份数量大小不同的股东 ,就形成权力大小
不等的关系。从而造成大股东资本 对中小股份资 本的支配和控制。大股份资本所有 者 占有股份量 大 ,取得 的表决 权大 ,支配着整个 公司的经 营。 按照一般原则 ,需要 占有股份总额半数 以上才 能
并 未展 开 。
而在实 际经济环境 中,企业 股东有大有小 ,
他们之问的地位 以及他们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关 系并不相 同。在本文中,我们将大股东界定为直
接或 间接 ( 即通 过 与 其 他股 东 的合 约安 排 而 实 质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查找存在 的问题和漏洞,为完善制度提供依据。
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梳理结果,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 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活动的流程和 规范。
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制度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熟悉并掌握相关 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执行各项业务活动。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 题
目录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概述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案例分
析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

0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目标
定义
内部控制是指上市公司内部采取的一系列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 的方法、手续与措施,旨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 量、确保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提监督与评价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机制
制定完善的监督与评价制度,明确监督与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要求各部门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加强外部审计和监管
积极配合外部审计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工作,及时整改外部审计和监管中发现的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提供可靠依据。
遵循法律法规
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遵循相 关法律法规,降低企业的法律
风险。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法规要求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证券法》
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全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保证财务报告 的真实、准确、完整。

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基于山东辖区上市公司的抽样调查一、内部人控制的相关概念及其中国特色“内部人控制”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青木昌彦教授于1994年8月提出的。

他认为:“内部人控制看来是转轨过程中所固有的一种潜在可能的现象,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

”因此可以认为,在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中,内部人控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从广义上来讲,“内部人控制”问题就是“委托-代理”问题,即代理人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违背委托人利益的事情来。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只要企业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实际,对内部人控制可从以下方面理解:(1)内部人是指公司的实际管理层,既包括公司经理层,也包括公司董事,有的公司也将监事划为内部人范围。

(2)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表现有两种,即股权分散下的内部人控制和“一股独大”下的内部人控制。

(3)控制对象包括剩余控制权或剩余索取权,但主要是剩余控制权。

对剩余控制权的掌握使内部人能够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投资和分配等方面的活动产生较大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并使其满足这些内部人的利益偏好。

(4)内部人控制通常是企业的外部成员(如股东、债权人和主管部门等)监管不力,内部成员掌握了实际控制权,是一种在体制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现象。

三、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成因分析(一)法律体系不完善,制裁手段有限虽然我国已经颁布和实施的《公司法》、《证券法》及其他经济法规均对大股东、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有所规范和限制,但一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另一方面往往重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轻民事责任。

因此,在立法和实践中,对内部人侵害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行为未能予以有效的制裁,投资者的司法救济手段也十分有限。

(二)对公司内部人的激励严重不足国外对公司经理人员的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而我国对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在上述两个方面或不足或不规范。

国有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分析

国有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分析

容 。行 政 复 议 机 关 因被 申请 人 作
出 的 具 体 行 政 行 为 违 反 法 定 程
序 , 定撤 消 该 具 体 行 政 行 为 , 决 并 责 令 被 申请 人 重新 作 出具 体 行 政
行 为 ,被 申请 人 以 相 同 的 事 实和
理 由 作 出 与 原 具 体 行 政 行 为 相 同
应 当认 真 履 行 《 政 复 议 法 》 定 行 规
的 职 责 外 ,还 要 组 织 好 行 政 复 议 法 律 知 识 的 宣传 工作 ,并 督 促 行
政 复 议 决 定 的 履行 。
申请人 、第三 人提 出的 质证 要 求 ,
召集 有 关 当事人 质证 。 负责 质 证 的
行 政 复议 人 员 不得 少于 两人 。 规 定 了 行 政 复 议 中 止 、 终 止
【 摘
要 】 部 人 控 芾是 国有 企 业 内 I J
常 见 现 象 ,许 多经 济 专 家 列 均 此
有 论 述 : 本 文 侧 重 从 国 有 股 股 权 结 构 和 国 有 产 权 特 角 度 分 析 其
深 层 原 因
监 督 , 避 审 计 风 险 , 时 维护 审 规 同
计 决 定 的 严 肃性 , 立 审计 机 关依 树
法 审 计 的 权 威 : ◆
送达 申请 人 、 申请人 和 第三人 被
规 定 了 不 得 加 重 处 罚 的 内
( 者单位 : 西省审计厅 ) 作 江 ( 任编辑 : 书 田 ) 责 黄
【 键 词 】 司 州 内部 人 拧= 关 公 白 制
的 , 申请 人 负有 举 证 责 任 : 被
规 定 了 先 行 登 记 保 存 证 据 的 措 施 。 行 政 复 议 机 构 在 证 据 可 能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问题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问题探讨
控制 权 ,它是 以事 先 约定 的 条款 控制
公 司聘请 职业 经 理人 从 事公 司 的经 营
相 应地 也 就控 制 了公 司 的经 营方 向和 公 司 的实 际运 营 。这一 点 也被 现实 所 证 实 ,根据 不 久前 一份 中国上 市公 司 治 理 的 问卷调 查 显示 ,来 自第 一 大股 东 的董 事 人 员 己 达 到董 事 会 的 5 %。 0
公 司资 源 的权力 ;另 一种 是 基于 合约
的 不完备 而产 生的剩 余 控 制权 。 以合
约 为基础 的控 制 权配 置 消除 了代 理成
职业 经理 人 之 间就 存在 委托 和 代理 关
系。 这种 委托 代 理关 系 可 以说 是客 观 存在 的,也是 不 可避 免 的 ,更 不 以哪




要 注 意控 股
权 与所有权

控 制 权 的 内在 联 系
控 股 权 是 股 东 通 过 投 资 达 到 控 股 地 位 的状 态 但 并
F O R W A R D P O S I T I O N I N E C O N O M IC S
Fe b& M
a L
2 008
I1 1 3
维普资讯


对 公 司 所 拥 有 或 可 支 配 的 资 源 进 行 调 配 和 管 理 的权 利
具 体 有 以 下 几 个 层 次 的含 义
1


以控 制 权 为 基 础 的经 营管 理 决 策权

公 司 所 有 权 的核 心 是 剩 余 索 取 权


全 部 的 所 有 权 拥 有 合 同权 利 之 外 的 剩 余 控 制

探析防止及制约企业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探析防止及制约企业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当提高内部人控制的法律责任, 有助于对内部人违法的制约。 暑 (确立对投资者的法律补偿制度 4 ) l 童
投 资 者 的法 律 补 偿 制 度 是 对 受 内部 人 侵 害 的 投 资 者 权 利 的 善
移和流失。内部人控制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和体制的转变也越发 必要保护措施, 也是打击内部人违法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明确规 宴
凸显 , 关专家研究 , 经有 美国的次贷危机 以及发 生在 期货 界人为
的 “ 啸 ” — 中航 油 事件 , 主 要 原 因都 是 内 部 人 控 制 问题 , 海 — 其 中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定受害者的补偿途径, 还要在 以后的法规 中补进规定 内部人控制I
的 民事 责 任 , 且 明确 规 定 被 告 的 范 围 。 并
中小 股 东对 企 业 经 营 管 理 基 本 无 发 言 权 ,股 东 的主 人 翁 意识 和 决 策 意 识 就 会 随之 下 降 , 求 “ 便 车 ” 只 搭 。因 此 股 东 大 会 的 各 项 职 权 会 被 弱 化 , 作 机 制 难 以规 范 化 , 律 所 赋 予 的 “ 东 大 会 是 运 法 股 公 司 最 高 权 力 机 构 ” 为空 谈 。 股东 大会 的权 力 被 架 空 。 成 2董事会与监事会未能发挥作 用 . 公 司董 事会 往 往 权 利 掌 握 在 个 别 人 手 里 ,或 者 只 听 个 别 人 的意 见 , 有 真 正 发 挥 董 事 会作 用 。 没 公 司 法 中也 提 到 公 司 里 的 监 事 会 具 有 与 董 事 会 平 行 的 地 位 , 但 又 同时 规 定 , 事 会 掌 握 决 策 权 , 事 长 是 公 司 的法 定 代 表 人 , 董 董 这 就 使 得 仅 具 有 部 分 监 督 权 的监 事 会 实 际上 成 为 董 事 会 的一 个 下 属 机 构 ,监 事 会 因此 无 权 以 公 司 名 义 聘 请 会 计 师 进 行 审 计, 而 且 监 事 会 成 员一 般也 没 有 决 策 和 委 任 权 ,所 以 就 不 能 在 企 业 运 营 的 过 程 中对 企 业 的 财 务 状 况 和 经 理人 、 事 起 到 实 质 的作 用 。 董 ( ) 公 司 内部 人 的 激 励 不 足 三 对 激 励 可 以分 为 物 质 和 精 神 两 方 面 的激 励 方 式 ,然 而 单 一 的 薪 酬 似 乎 满 足 不 了一 些 内 部人 的 胃 口 ,人 总 是 存 在 的无 限 的 欲 望。 我 国公 司 “ 内部 人 控 制 ” 问题 主要 表 现 为 以下 几 点 : 通 过 职 权 谋取 个 人 利 益 , 即利 用 公 司名 义过 分 的 在 职 消 费 ; 信 息 披 露 ② 不 规范 , 向股 东 大 会 回报 企 业 情 况 的 信 息 往 往 是 不 准 确 、 及 时 不

公司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对策研究

公司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对策研究
该建 立起 一整 套 完 善 的 培 训 机 制 ,积 极 的提 升 员 工 的 素 质 , 尤 要 在 心 理 上 给 予 员 工 鼓 励 , 比如 可 以给 优 秀 的 员工 发 放 全 家 某
其是基层员工 的素质。同时 , 注重员工的再培养, 让员工在知识 个几 日游 的奖励等等 。 和技 能上不断更新 , 从而促进企业 的发展 。 人才 。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 并不完善, 所以在大
【 4 ] 林忠 , 金延平.人力资源管理[ M】 .东北财经大学 出版社
2 3 6 企 业导 报 2 0 1 3 年第 5 期


_ 人力资源
离 的基 础上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契约 , 因而其产生也源 于 由企 与执行来 看 , 很多企 业都是按照严 格 的部 门审查 , 从本企业 出
制定较为合理 的内部人控制制度 。并 且逐层制定控 制环 节 业委托代理 关系而 出现的代理 问题, 因此两者具有 同源性 。( 2 ) 发, 公 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都与一定的组织结构相适应。公司 的制度 与控制点 , 谨 小慎微 。 但 是问题 出在 , 很 多企业 的内部人控制制 是企业 发展的重 中之重 ,对企业 的运转经 常起 决定性的作用 。 度的制定合理, 执行却不力。没有将制度落实到实处 , 不遵章执 相 对来说 , 建 立一个合理有 序 的内部人控制 制度 , 便可 以减少 行, 依然我行我素 , 使得内部人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这种现象 的
目标而 分成 的若干个管理机构和管理层 次。因此 , 合理 有序 的 理者 的经营风 险和经营 理念 ; 董事会 、 组织 结构 的权 、 责体系和 内部人控制制度一定要与公司的组织结构相适 应。充分发挥 各 制约体系 : 员工的品行和素质 ; 人 力资源政策与实施 : 管理控制 部 门的能力 , 更有效的提 高企业 的经营效益 。 二、 我 国企业内部人控制存在 的问题 . ‘ 方法等都是影 响企业 内部人控制 环境 的因素 。第一 , 充分发挥 董事会 的作用 。董事会 是企业 发展的监督经营者 , 应该在 内部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许多公司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规范化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但在具体操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董事会,监视会职能不健全,信息沟通不顺畅等等。

与此相对应,这种不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日益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基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内部控制研究就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目前我国基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企业;证券;内部控制1 基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1 控制环境失败企业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部分,它执行的成功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产权关系及组织关系不明确。

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组织结构是能够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重要要素。

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控制主体也就不够明确,自然无法实施有效的控制活动;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清晰,各级别,各层次之间就会混乱,谁向谁负责,谁向谁报告都不够明确,自然会影响到内部控制的失败,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经营者品行、操守、价值观不正确。

目前,许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缺乏正确的操守和价值观,他们控制企业的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操纵会计人员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提供虚假财务报表,使会计信息失真,大大损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

(3)董事会、监事会瘫痪。

我国很多上市公司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视会,存在独立于所有权的企业经理,但在实际中,“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真正的法人结构治理结构并未完全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分工不明,形同虚设。

为了控股股东或管理层的利益,就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甚至操纵财务报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误导外部信息使用者,严重损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探析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探析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 司制 的核心 ,我 国上市公 司在形 式上建 立起 了由股东会 、董事会 、监事会 、经理层所 组成 的法人治理 结构 ,但我 国绝大多数上市公 司是 由国有企业 改制 而来 的 ,国 家股和国有法人股 占控股地位 ,社会公众股所 占的 比例小而分 散 ,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 ,使看似合理 的治理结构 在实际运行 中却存 在很多缺陷 :①股东大会流于形式 。我 国国有股 或国有 法人 股的所有者为 国家 ,国家委托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行使所有 者 的权利 ,但 其并不是真正 的财产所有人 ,并不关心企业 的发 展与 治理 ,从 而造成事实上的 国有股所有者缺位 。而真正关心 企业发展 的中小股 东 ,由于持股数量和 比例较低 ,出席会议 的 资格也受 到限制。在这 种情 况下 ,股东大会往往流于形式 ,难 以发挥其应有 的作用 ;② 董事会形同虚设 。由于 国有股 “ 一股 独大 ”及所有者 的缺位 ,代 表公 司股东控制主体的公司董事会 被 内部人控制 ,既不充 当所有 者的保 护者 ,又不能对经营者进 行有效的监督 、管理 。而作 为中小股 东利 益代表的独立董事 由 于各种原 因,也未能发挥其应有 的作 用 ;③监 事会 的独立性较 差 ,监督职能较弱。 23 组 织 机 构 的 设 置 与 权 责 分 配 .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我 国大多数上市公 司在组织机构 的设置上过多的考虑行政管理方面 ,没有考虑 到组织 的合理性 问题 ,公 司 的 分 工 过 细 ,从 而 导 致 企 业 管 理 层 次 较 多 ,工 作 效 率 较低 。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 中,比较重视纵 向间的权利与义 务关 系 ,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 的重视 ,导致 同级各个部 门间缺 乏必要 的交流 ,信息沟通不灵敏 ,协调性差 。部分机构 的权 责 也 不 明确 ,遇 事 相 互 推 诿 。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研究


言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
场规范的监督是所有者产权控制的社会化延伸,依靠 (所有者) 市场力量和法律保障各类股东 权益。因此, 这种市场监督也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一般 体现在社会中介力量对企业进行年度审计时所进行的 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测试和评价等方面。控 制的目的是通过市场和法律规范的约束,使上市公司 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则运行, 公平参与竞争, 使公司经营 者有章可循,提高自律意识。社会中介监督的内容是 要求公司按时披露财务年度报表及相应的财务信息, 供市场人士包括股东对公司的重大股权变动以及公司 经营的重大决策等进行监督。国有企业过去缺少社会 力量的监督, 这也是导致经营不善的一个因素。 1 ) 2 来源于公司内部自身的控制内容。在传统国 有制企业里, 实行职工民主管理、 职工代表参加工会和 企业中的其他组织, 但这种监督控制形式, 存在以下问 题: 一是职责不明, 权限不清; 二是没有制度保障, 职责 过宽, 往往流于形式。建立国有公司制企业, 民主管理 和民主监督仍有必要。作为企业内部自身监督和控制 的内容, 既包括管理层的监督, 也应包含职工群众通过 职代会等形式进行的民主监督。 )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控制环境 如前所述, 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成分是相辅相承、 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偏差都有可能使企业内 部控制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许多人都认为会计控制 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诚然一个公司没有相应的会计控 制系统是无法良性运转的, 但是,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上 市公司不是没有建立相应的会计控制系统,而是由于 存在与控制环境中的缺陷导致会计控制系统的失效。 因此,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首先应注意企业内部 控制环境的建设。 正如 ./0/ 的内部控制概念中所说, 内部控制是其他因素构建的基础,控制环境直接影响 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

论国有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成因和对策——从公司治理角度的探讨

论国有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成因和对策——从公司治理角度的探讨

论国有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成因和对策——从公司治理角度的探讨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我国公司治理中的突出问题。

内部人控制问题和内部人控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内部人控制指的是职业经理人掌握了股份公司的经营控制权。

内部人控制在英美国家也被称为“经理控制”。

经理(内部人)控制企业是企业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分工深化和人力资本登上历史舞台的必然趋势。

但是,职业经理人掌握了公司经营控制权后有可能利用其职权和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经理人对所有者利益的侵占行为被称之为内部人控制问题。

为了防范内部人控制转化为内部人控制问题,英美等国家发展出一套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种渠道,采取激励与约束两种办法保证经理人按照公司价值最大化原则从事经营。

我国在放权让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经理人也掌握了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控制权,形成了转型国家特有的内部人控制。

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经理人特殊人力资本的优势,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

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机制,我国的内部人控制往往会转化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其表现形式就是国有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往往采取各种机会主义行为损害国家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失灵是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原因,但是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为了保护所有者(包括国有股所有者和社会公众股所有者)的利益,必须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优化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健全公司治理机制。

本文具体分析了国有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表现,并借助契约理论和信息经济学详细分析了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对策。

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度与审计独立性的相关性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度与审计独立性的相关性研究

决定注册会计师的续聘 、 审计收费等事项 。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 人的合一产生 了这样一种悖论 : 拥有私 人信 息并极力 回避监督的被 审计人聘请注册会计师来挖掘 自己拥有的私人信息 , 结果必然使得审计流于形式。 这就从根 本上破坏了传统 委托代理理论下委托人 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平衡关系 , 注册会计师 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 不得不迁就管理 当局 , 甚至与其合谋 , 而使得注册会计师难 以保持 从
社会公众报告 “ 真相 ” 的能力 , 这种能力是无形且难 以观察 的, 因此对 审计独立性指标 的量化 比较 困难 。 国内许多文献中多采用“ 事务
所是否 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 01 ( / 变量 ) 为审计独立性的替代指标 , 作 事务所 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比例越 高, 表明其顶住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引言
近年来各 国证券市场上屡屡发生审计机构与上市公司“ 合谋”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丑闻 , 给普通股民 、 资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带 投 来 了巨大损失 。安然” “ 事件除了因为安达信接受 了安然大量 的非审计业务报酬之外 , 另一关键原因就是安然公司内部人控制非常严 重, 使得具有经济理性的注册会计师迫于压力 而与管理者“ 合谋 ”欺骗企业 的所有者和债权人 , , 并从管理层“ 购买审计意见” 中获取 不 当利益。在我国同样也发生了大量影响重大的会计造假案件 , 许多都是由于公司内部人控制 , 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 中对这 些事件视而不见 , 没有及时加以披露而造成 的严重的后果 。 然而仅从 职业道德和法律方 面加强管制 , 能否提高审计独立性 、 根除舞弊 行为?独立审计是一项 涉及到注册会计师 、 企业所有者 、 经营者等多方参与签约的鉴证服务 , 当该种服务频频 出现事故时, 就不 能单 纯 的从服务的提供者身上找原因 , 而是要从该服务的合约制度安排上找原因, 而这种制度安排体系的漏洞突出体 现在缺乏完善的公 司治理结构, 司内部治理机构设置逐步失效 , 公 而这些 问题 的弊端最终又集中到内部人控制这一点上 。因此 , 本文将站在企业 的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基于山东辖区上市公司的抽样调查一、内部人控制的相关概念及其中国特色“内部人控制” 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青木昌彦教授于1994年8月提出的。

他认为:“内部人控制看来是转轨过程中所固有的一种潜在可能的现象,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

”因此可以认为,在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中,内部人控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从广义上来讲,“内部人控制”问题就是“委托-代理”问题,即代理人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违背委托人利益的事情来。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只要企业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实际,对内部人控制可从以下方面理解:(1)内部人是指公司的实际管理层,既包括公司经理层,也包括公司董事,有的公司也将监事划为内部人范围。

(2)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表现有两种,即股权分散下的内部人控制和“一股独大”下的内部人控制。

(3)控制对象包括剩余控制权或剩余索取权,但主要是剩余控制权。

对剩余控制权的掌握使内部人能够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投资和分配等方面的活动产生较大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并使其满足这些内部人的利益偏好。

(4)内部人控制通常是企业的外部成员(如股东、债权人和主管部门等)监管不力,内部成员掌握了实际控制权,是一种在体制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现象。

二、山东辖区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状及表现(一)山东辖区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状分析本文针对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情况向山东辖区沪市上市公司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0份。

以下以该30家公司作为样本对象进行分析。

1 •内部人控制度分析。

为方便研究辖区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本文引入了“内部人控制度”的概念,即:内部人控制度K=内部董事人数/董事会成员总数,其中,内部董事主要是指董事会中在公司内部工作并领取报酬的董事。

引入这一概念的理由是,很多关于公司重大问题的决策都是由董事会做出的。

由表%; 50%以上的有10家,占33.33% ; 70%以上的有5家,占16.67%。

根据国外的成熟经验, 公司内部董事的比重一般应控制在1/3左右比较合适,而样本公司中,70%的公司内部人控制度超过30%。

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程度还很严重。

2.公司董事成为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内部人。

上市公司股东持股结构的特殊性,造成了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相互兼职现象非常严重,内部人控制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表 2 是关于样本公司董事会成员兼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情况由表2可见,董事兼任高管比例在30 %以上的有16家,占样本量的53.33% ;兼任比例在50 %以上的有2家,占样本总量的6.67%。

样本公司中,只有1家公司总经理不是董事,也就是说,96.67%的公司总经理兼任董事。

另外,样本公司中,30%的公司董事长直接分管工作,甚者部分公司董事长直接分管财务、审计等工作。

53.33%的公司董事长在大股东单位任职。

由此可见,半数以上公司董事长来自控股股东单位,部分公司董事长超越《公司法》规定的权限直接分管公司重要部门的工作。

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的高度重合,造成公司董事不但控制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而且直接参与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董事会应有作用的丧失,降低了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有效监督与制约,造成公司监督机制的缺陷。

因此, 内部人控制往往表现为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层人员一起作为代理违背、侵犯股东的利益和意志。

3 •公司董事的产生机制使内部人控制得以延续。

调查结果显示,样本公司中,除独立董事外,经上届董事会提名并当选董事的人数占董事总人数(不含独立董事)的68.21%,经第一大股东提名并当选的占24.28%,而经其他中小股东提名和其他途径提名并当选的比例分别为4.62 %和2.89%。

独立董事提名情况是:全部独立董事均由董事会提名的公司占样本总量的86.67 %,其他公司则由控股股东和董事会共同提名。

另外,97%的公司在章程中规定董事、监事选举时(可以)实行累积投票制。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36.67%的公司并未采用过累积投票方式,中小股东在董事会中的发言权依然不足。

因此,从源头看,新董事的产生仍未能摆脱内部人控制的迷局,从而使得内部人控制得以延续。

4 •所有者缺位产生的内部人控制与股权过度分散导致的内部人控制并存。

前者是由于国有股权人格化代表的缺位,使政府任命的经营者实际控制整个公司;后者是因为股权过于分散,小股东受成本制约没有动力去监督公司经营者而形成的。

从山东辖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情况看,股改后,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性质的公司比例仍占57%。

国有股代表的普遍缺位,使得国有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表现在经济上是“超弱”控制,在政治上却是“超强”控制;使得所有者的治理与行政管理常常混为一体。

另一方面,股改完成后,随着非流通股东股份的减持或抛售,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会趋于分散,从而加剧“内部人”控制的状况。

股权高度分散化不利于股东担负公司长期发展的责任,容易导致股东缺位,从而由非股东层面的“内部人”掌控公司,带来公司治理结构新的缺陷。

(二)内部人控制的不良表现1.利用职权谋取灰色收入。

相对而言,年薪收入的透明度较高,也便于监督和控制。

而内部人的灰色收入则是不透明的,监控难度较大,已经成为侵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股东利益的“黑洞”。

很多公司内部人所得灰色收入远大于所披露的年薪。

2 •追求短期利益,盲目发展。

出于树立形象、突出政绩并最终维持自己控制权地位的需要,内部人进行经营决策时,往往并不是考虑公司的长期利益和发展,而是着眼于任期内的短期考虑,或着眼于行政要求,因此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好大喜功,以此谋求延长任期与增加报酬,可能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3 •加大企业投资风险。

企业由内部人控制,实际上是一种权力失衡的表现,没有外部人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内部人将会不顾风险而大量举债、扩张投资、单纯追求业绩。

目前许多上市公司出现重大投资失误,其中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内部人控制”的影响。

4 •从关联交易中牟取私利。

这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尤为明显,并常常伴随着国有资产的转移和流失。

内部人会利用制度和法律设计上的漏洞,通过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形式,进行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不等价的交换,以此中饱私囊。

另外他们还利用上市公司较好的社会声誉进行大量的借贷担保,进行虚假出资或变相地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5 •信息披露不规范。

为了谋取切身利益,内部人向股东大会汇报公司经营情况往往不及时或不准确,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对公司财务数据根据“需要”进行违规的“技术处理” 致使股东和市场投资者不能对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致使投资者利益受损。

三、山东辖区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成因分析(一)法律体系不完善,制裁手段有限虽然我国已经颁布和实施的《公司法》、《证券法》及其他经济法规均对大股东、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有所规范和限制,但一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另一方面往往重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轻民事责任。

因此,在立法和实践中,对内部人侵害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行为未能予以有效的制裁,投资者的司法救济手段也十分有限。

(二)对公司内部人的激励严重不足国外对公司经理人员的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而我国对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在上述两个方面或不足或不规范。

样本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的有16家,占样本总量的53.33 %;高管平均年薪18.13万元。

截至目前,尚无一家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政策,只有2家公司实施了间接管理层收购。

这与国外上市公司经理层的薪酬存在一定差距,无法调动其足够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有可能诱发他们试图利用内部人控制的手段为自己谋取额外收益。

(三)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1 •股东大会流于形式。

样本公司中,大股东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有8家,占样本总量的26.67% ; 30%以上的有19家,占样本总量的63.33%。

可见,大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30% , 中小股东基本丧失了参与重大决策的话语权。

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被大股东选派的代表操纵就在所难免了。

2 •董事会内部人控制问题十分突出。

这一结论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

3 .监事会未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监事会的职责要求每位监事必须认真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行为,制止内部人可能发生的侵害股东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行为。

但在我国,许多公司的监事本身就是内部人,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

样本公司中,监事会内部人占比在50 %以上的有15家,占样本总量的50% ;其中全部为内部人的有9家,占样本总量的30%。

除公司法规定必须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职工监事外,其他内部监事一般由公司的工会主席,纪委书记,党委书记等兼任,他们在行政上是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下属,工资、职位等都由董事长或总经理决定,处于被领导、被指挥的地位,不可能有效地履行其监督职责。

另外,监事会成员多为政工干部,缺乏法律、财务、经济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了限制了监事职能的发挥。

4 •独立董事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来,样本公司中,没有一家公司的独立董事在发表独立意见时提出过非肯定意见(即否定或者保留或者无法表示意见)。

我们在对公司的现场检查中,也鲜见董事会记录有独立董事发表不同意见的情况,并且部分公司独立董事不能正常参加董事会会议,经常采取通讯方式参与表决。

5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未能有效履行职责。

从前期开展的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首先,专门委员会的独立性依赖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在目前独立董事独立性受到普遍质疑的情况下,专门委员会的独立性无法得到保证;其次,由于独立董事人数的限制,通常一个独立董事需要在多个专门委员会任职,难免分身乏术,难以胜任。

四、后股权分置时期“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监管对策与建议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资本市场已进入全流通时代。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可能会从“一股独大”慢慢演变成股权高度分散化,进而演变成“内部人控制”的公司治理模式。

(一)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严监管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完整的法规体系。

加大对内部人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尤其是民事处罚力度;从立法上明确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职权,赋予其独立行使职责的权力;进一步限制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非公允关联交易等等。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要从严监管,建立起一套迅速反应的机制,及时调整监管制度和政策,最大限度地避免制度设计上的不足和缺陷,来更好地抑制内部人控制问题。

(二)促进股权结构分散化,形成股东间的制衡基础降低国有股权比重,实施战略性的“国退民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股权多元化、分散化、动态化机制,可能是减少内部人控制问题最重要的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