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沉江的历史故事
屈原投进汨罗江的传说_关于屈原跳江的故事
![屈原投进汨罗江的传说_关于屈原跳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eb5ed6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3.png)
屈原投进汨罗江的传说_关于屈原跳江的故事屈原第一次放逐在汉北。
第二次放逐在洞庭湖一带,最后到了汨罗江畔,投进江中。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屈原投进汨罗江的传说,希望对你有用!屈原投进汨罗江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做屈原的人,在楚王手下做大夫。
后来因为很多人陷害屈原,楚王越来越不信任屈原,只信奸臣,就把屈原给免去了大夫一职。
屈原很伤心,认为楚国很快就会腐败了。
就来到了水泽边,日日夜夜在那里走来走去。
不久,他脸色憔悴,身体干瘦。
这时,一只小鸟飞过来,唧唧喳喳地问屈原:“你不是在皇帝手下当大夫呢?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那些大臣和皇上都昏庸,这一个国家都靠你啊!”“是啊,”屈原叹了口气,继续说:“就是因为他们大家都昏庸,我一人反抗力不足,国家就要腐败了呀!就是他们那些昏庸的人多、心齐,皇上是不会信我的。
”小鸟很感动,说:“那你为什么不去其他国家呢?”“唉,我这一下子跑了,楚国怎么办,毕竟我是楚国人,当然会为着楚国着想啊!唉,腐败的君王,奸臣,楚国就要毁在他们的手里了。
”说完,屈原便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江水里自尽了。
小鸟连忙飞到村子中告诉大家。
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了这个消息,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
不一会儿工夫,好些小船争先恐后地来了。
可是水如碧玉,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呐?他们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到了儿也没把屈原找着。
渔民很悲伤,他们对着江面上祭祀了一会儿,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
为什么呢?因为怕江里的鱼儿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就给他们吃了米饭。
由于鱼儿每一次都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所以汨罗江的鱼儿长得又肥又壮、鱼肉鲜美。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老百姓们都会想起这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了,又划着船,用竹筒子盛上米饭撒到水里去祭祀他。
到后来,人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把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屈原简介屈原(前340—前278)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投江故事概括
![屈原投江故事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f1aef6e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8.png)
屈原投江故事概括屈原投江故事概括: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因反对楚怀王的令尹子兰,而被赶出都城。
楚襄王即位后,听信谗言,使屈原遭放逐,最后死在流放地,客死于湘水。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百家争鸣的时代,尤其是进入战国之后,战争更加频繁。
这样一个时代,也产生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比如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
其中,又以屈原和宋玉两人最为杰出。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打楚国。
顷襄王昏庸无道,听信谗言,杀了屈原,并将他流放到沅、湘一带,这就是“屈原投江”的典故。
屈原投江的时候大约是48岁。
据说当时楚国的都城已经被攻破,屈原便来到了汨罗江边,在那里怀着无限的悲愤,写下了《离骚》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最终沉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他“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而且“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又因为他的正直不阿,惹得朝廷内外的一些人极度妒忌,结果,在谗言的陷害下,屈原的政治抱负不能施展,理想难以实现,自己的报国志向也难以完成,因此十分苦闷。
屈原感到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东西,所以觉得非常的痛苦和迷茫。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自己的不幸遭遇无限痛苦和无比怨愤的感情。
“先王既没,哲王又不悟,躁心烦虑,淫志曲行,惑误不知,而又不能原忠以辅善。
谗夫孔嫉,邪臣专权,国君含怒,沉于谗怒,而群臣相惑,更相非毁,不知其所从来。
外内弃远,更疏亲戚,疏远忠实,而进谄谀之人,亲戚畔塞,小人进用,贤人隐退。
此乃天之罚也,岂人之过哉!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今楚国方僻陋,地狭隘,不能自力,而又远于江湖。
而秦地遍天下,地势形便,其威不可及,卒之东出而争天下。
此难必然也。
然则何以守之?何以守之哉?必探求其本,原忠以辅善,去谗以为明。
则莫不顺上,明正,下安宁,国家尊荣,身名保全,福禄无亏矣。
然而智士反惑,不知所守,以至上惑于奸臣,下迷于谗言。
屈原沉江的历史典故
![屈原沉江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ee30b1c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6.png)
屈原沉江的历史典故屈原沉江的历史典故屈原沉江指的爱国诗人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讲一下屈原沉江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屈原沉江的历史典故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
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
他就跟大臣们商量。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
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
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
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
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土地。
这个国君就是楚顷襄王。
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吃尽苦头。
他冒险逃出咸阳,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
他连气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
特别是大夫屈原,更是气愤。
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
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
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跳江的故事
![屈原跳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c0e16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9.png)
屈原跳江的故事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楚国的政治家。
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是楚国的贵族,担任过楚国的宰相,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受到了政治斗争的排挤和陷害,屈原最终选择了跳入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屈原跳江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时楚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困境中。
在楚怀王统治时期,楚国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屈原作为楚国的宰相,他秉持忠君爱国之心,努力为国家谋福利,但是却遭到了贵族和权臣的排挤和打压。
屈原多次上书告诫楚怀王,希望他能够改弦易辙,重振楚国,然而却遭到了冷落和不理睬。
在楚怀王的统治下,楚国内外交困,百姓疲困不堪,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屈原深感国家危亡,他为了挽救楚国,不惜忍辱负重,奔走呼号,呼吁楚怀王改革政策,振兴楚国。
然而,楚怀王却对他的忠言置若罔闻,反而被权臣中行偃等人所陷害,屈原被贬谪到南郑。
在南郑,屈原过着飘零的生活,他思念故国,思念家乡的亲人和百姓。
他在南郑写下了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他的诗篇激扬文字,感人肺腑,表达了他对楚国的忠诚和对百姓的深情。
然而,尽管屈原努力为国家和百姓呐喊,却依然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
面对国家的危难和自己的困境,屈原感到无比沉重和绝望。
他深知自己无法挽救楚国,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于是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跳入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屈原的这一举动,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段悲壮传奇,也成为了后人心中的一座精神丰碑。
屈原跳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爱国者的悲剧命运。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百姓的忠诚和深情,也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屈原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愿我们永远怀念屈原,永远铭记他的爱国情怀和悲壮命运。
屈原投江的故事 (3篇)
![屈原投江的故事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0388f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e.png)
屈原投江的故事(菁选3篇)屈原投江的故事1从司马迁著史至今,屈原因**忧愤而投汨罗江自沉的动人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
而其中唯一的证据,就是诗人那首被放逐以后所写的《怀沙》。
诗中称,**的方式已然确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跃,去拥抱(“怀”)江底柔软的泥沙。
对此,早在30年代胡适先生就曾提出质疑,认为《怀沙》一诗中的许多话语并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他**的传说而炮制的一篇伪作。
那么,屈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目前,在海内外的学者和历史学家当中,“屈原死于谋杀”的说法十分流行。
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许多人有谋杀他的嫌疑,如他的**宿敌令尹子兰、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贬放,除非有极特殊的原因,否则他们没有必要再去杀害这个在**上已经毫无指望的人。
这样看来,屈原最终不过是一场秘密爱情的***而已。
屈原在爱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
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因为屈原对她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眷恋与爱慕。
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她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
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
其实“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国;“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与其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名义放逐屈原,使人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
十几年后,楚怀王**,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
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历史悲剧。
还是有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但在当时的*下他们必须委婉地说出**,于是导致了“端午节”的起源:在纪念另一个楚国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里,举行哀悼屈原的祭礼,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淹死的**。
屈原投江的故事简述
![屈原投江的故事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8396746dbceb19e8b9f6ba2e.png)
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听到了故国灭亡的消息,选择以身殉国,后人为他的高尚情怀所倾倒,把屈原投江的这天定为端午节,以此来纪念他。
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为我们歌颂。
他有怎么样的一生和遭遇,促使屈原最后选择投江殉国。
屈原生平简介公元前340年,屈原在楚国丹阳出生。
屈原少年多智,从小就喜欢博览群书,18岁之前,屈原先后在乐平里、昭府两地生活读书学习。
屈原在昭府求学期间与他后来的妻子昭碧霞相恋,两人于公元前322年在乐平里定亲成婚。
公元前321年,秦国进攻楚国,屈原积的组织领导乡壮抵抗秦军的侵略,展现出了超人的才华。
此后三年,屈原因功出仕,前往楚国都城为官。
公元前317年到公元前315年期间,屈原主张楚国实行变法,富国强兵,因为触犯了传统贵族的利益,因而与他们交恶。
公元前314年,屈原因为变法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扑,失去了楚王的信任,开始远离权力中枢。
此后,屈原只能通过讲学的方式来宣扬变法的思想主张。
公元前304年,屈原被流放至汉北,在此地遥思故国作《离骚》。
五年后,屈原回返国都参政,任三闾大夫,与昭雎等楚国贤臣主力抗秦,可惜未能如愿,楚怀王被秦国劫持囚禁。
公元前296年,楚怀王亡于秦国,新王对秦国采取妥协政策,打压主张抗秦的大臣。
屈原被新王罢免官位,流放到江南。
此后长期居于流放地。
公元前278年,楚国国都被秦国攻占,屈原预见故国将灭,回天无力,郁郁难舒,遂投江以身殉国。
屈原投江的故事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占领的消息传来,屈原心丧若死。
屈原披头散发地游荡到了江边,他在汩罗江边一边吟唱着诗歌一边行走。
有一个在江边打渔的渔夫看到屈原形容憔悴,身如枯槁,于是好奇地问他:“您不是屈原大夫吗?为什么衣冠不整的来这里?发生什么事了吗?”屈原回答道:“众人皆醉我独醒,整个朝堂都是昏庸不堪的,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
他们不愿听见正确的声音,所以我被流放到这里了啊。
”渔夫追问说:“我听说古时候的圣人,外界的事物不能影响束缚他,他融入世俗之中随着世俗的变动而变化。
屈原为什么跳河自尽的故事
![屈原为什么跳河自尽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83018b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0.png)
屈原为什么跳河自尽的故事
屈原跳河自杀是因为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沉江的作文范文
![屈原沉江的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4af30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9.png)
屈原沉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悲壮历史,它是关于屈原从政失败、流亡失意,最终跳入汨罗江自尽的故事。
这个故事历经千年、传诵至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民族的情感。
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名士,他具有出众的才华和较高的地位,被楚怀王任命为大夫。
在他的劝说下,楚怀王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颇受民众欢迎。
但是,这些改革举措却引起了来自官员和贵族的强烈反对。
加之,屈原的权力地位也由于一些原因而受到了削弱,他的政治前途不再被看好。
在政治生涯的失败和失意等诸多打击的同时,屈原还遭遇了诸多家庭生活上的不幸。
他最爱的妻子去世,他的祖国楚国遭遇了战乱,而自己也被流放到了边缘之地。
在难以承受的重压下,屈原感到了迫不及待的孤独、绝望和疾苦,只觉凄凉万分,终于义无反顾地跳入江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屈原沉江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在挫折中的无奈和悲壮情感,它传达了一种对人生深刻的领悟和精神自由的追求。
屈原的沉江并不是一种向命运低头的举动,而是一种对高尚理想的坚守和不畏打击的勇气和决心。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积极的态度和自我坚定才是丰富和有意义的人生的基础和前提。
屈原沉江的故事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启迪着后代人们在悲壮和挫折中坚定信念、顽强奋斗,不断向前,追求更加完善、幸福和美好的人生。
屈原沉江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定信念、勇敢追求的伟大鼓舞,也是一个悲壮而绝美的文化经典,它将永远激励我们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时持续不懈,勇往直前,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
屈原投江的故事简介_屈原投江的故事概括
![屈原投江的故事简介_屈原投江的故事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6d358a6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b.png)
屈原投江的故事简介_屈原投江的故事概括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那么屈原为什么投江?屈原投江的故事你了解多少?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屈原投江的故事介绍吧。
屈原人物简介屈原(约前340一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
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人。
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个学识渊博、目光深远的政治家,屈原在担任大夫和左徒期间,心系苍生社稷,力主改革朝政、联齐抗秦。
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势力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上官大夫等人的妒忌、诬陷,最终导致与楚怀王的疏远,两次遭到流放,被逐出郢都。
但他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希望楚怀王和后来执政的顷襄王召回自己,为国尽力,最后在楚国郢都被秦国将领白起攻破之后,他不忍心看着祖国灭亡,投汨罗江自尽。
用生命潜写了一曲千古悲歌。
关于属原自沉汨罗江的原因,历来有诸多说法,却都相差甚远,恐是所选择的分析角度不同所致,总括起来看,主要有四说。
屈原投江的故事简介★屈原投江的故事传说——殉国说此说以清代王夫之和现代郭沫若为代表。
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认为,屈原所以写下著名的诗章《哀郢》,是由于哀叹郢都的陷落,宗庙社稷成为荒丘废墟,人民流离失所。
顷襄王不能拼死抵抗秦军。
楚国灭亡指日可待。
据此,现代的屈斌研究者大都认为,屈原投江是因为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不忍亲眼目睹国家灭亡,故而投江殉国。
郭沫若在《屈原考》中写道:就在郢都被攻破的那一年,屈原写了一篇《哀郢》,他看不过国破家亡,百姓颠沛流离的苦状,才悲愤自杀的。
”他在《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中写道:屈原的自杀,事实上是殉国难。
”★屈原投江的故事传说——洁身说屈原为国君昏庸而痛心,不愿看着“党人”乱政,葬送楚国锦绣河山。
加之长期放逐,身心交瘁,再无重返朝廷、实施理想“美政”的希望。
为了保持清白高洁的操守,捍卫自己所毕生追索的理想,终于带着不尽的遗憾,愤然投身汨罗江中。
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投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a672c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c.png)
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最终以投江自尽的悲剧结局而被世人铭记。
屈原出生在楚国贵族家庭,自幼聪颖过人,深受父母的宠爱。
他从小就酷爱文学,对诗词歌赋有着非凡的天赋。
在当时的楚国社会,屈原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出色的政治才能,很快就成为了楚国的重要官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国内部的政治腐败和外部的战乱不断加剧,使得屈原在政治上陷入了困境。
他多次上书忠言直谏,但却屡屡遭到当时的楚王的排斥和打压。
最终,屈原被陷害贬斥,被迫离开了楚国。
在离开楚国后,屈原流亡到了汉国。
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四方,思考人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然而,屈原的心灵深处却始终笼罩着一层沉重的阴影。
他对楚国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始终萦绕在心头。
加之个人生活的挫折和困顿,使得屈原的心灵备受折磨。
最终,当楚国被秦国所灭,屈原的心灵彻底崩溃了。
在楚国覆灭的那一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面对着汹涌的江水,悲痛欲绝地投身江中,以身殉国。
屈原投江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
他的悲剧命运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段绝唱,感动了无数后人。
在今天,我们虽然已经远离了那个时代,但是屈原投江的故事依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它告诫我们,要珍爱和平,要珍惜民主自由,要警惕政治腐败,要追求真理和正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重蹈屈原的悲剧命运,走向光明的未来。
屈原投江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悲壮的情感,感动着世人的心灵。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珍爱和平,追求真理,让屈原的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f549da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c.png)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也是楚国的著名思想家。
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是楚国的贵族,曾经担任过楚怀王的重要顾问。
然而,由于受到他人的陷害和诬陷,屈原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发生在楚国的历史上。
当时,楚怀王的政权受到了来自秦国的威胁,楚国内部也存在着许多腐败和内乱。
屈原作为楚国的重要官员,一直致力于劝谏楚怀王,希望他能够采取正确的政治措施,挽救楚国的危局。
然而,由于屈原的忠言被小人所诬陷,楚怀王开始怀疑屈原的忠诚,甚至陷害他,使他失去了官职和声誉。
在屈原被贬谪的时候,楚国的政治局势变得更加混乱。
屈原深感国家危在旦夕,他痛心疾首,但却无法挽救楚国的命运。
在这种绝望和无奈的情况下,屈原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投江自尽。
据传记载,屈原选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投身到了汨罗江中。
他用自己的生命,表达了对楚国的深情厚爱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他的壮烈举动震撼了当时的社会,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五月五日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的端午节,人们纪念屈原的同时,也怀念着他对国家的热爱和无私奉献。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悲壮的历史,更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的象征。
他的爱国情怀和忠诚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追求正义,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屈原的诗文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他的思想和精神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屈原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无论身处何种困境,我们都应该保持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为了正义和真理勇敢奋斗,不畏艰难,不惧逆境。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段佳话,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象征。
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传承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忠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屈原投江的故事要简单
![屈原投江的故事要简单](https://img.taocdn.com/s3/m/459a37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9.png)
屈原投江的故事要简单引言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一生坎坷而充满传奇色彩。
而他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他投江自尽的壮举。
本文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讲述屈原投江的故事。
故事背景屈原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是楚怀王的臣子。
楚国与秦国一直存在矛盾,并经常爆发战争。
屈原在秦国抵御王齐、斗范的侵略中立下赫赫战功,被楚怀王封为上卿。
然而,楚怀王去世后,他的弟弟楚厉王继位。
楚厉王背弃了楚国的国策,实行倒戈外交,与秦国联姻。
这令屈原深感国家的危机。
忠诚的屈原屈原为了唤起楚厉王对国家的思念和忠诚,写下了《离骚》一诗,用辞华丽、充满激情地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痛苦。
然而,楚厉王并不理解他的苦心,反而听信谗言,将屈原贬斥为庸官,并领导着楚国与秦国走向灭亡的道路。
屈原投江的决定面对国家的危局和自己的不被理解,屈原愈发感到绝望。
他深知国家的危难无法挽回,自己的忠诚也无法被领导所看重。
于是,屈原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投江自尽。
投江自尽是屈原非常悲壮的一个决定,他希望用自己的死来触动楚厉王的心,让他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重新拾起对国家的责任和忠诚。
投江的壮举屈原选择了在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投江。
据传,他以身上的玉玦为代表,写下了自己对楚国的忠诚和悲壮的告别,然后赤身裸体地跳进了汨罗江。
人们沿江寻找屈原的遗体,却只找到了他投江前留下的衣物和玉玦。
人们悲愤交加,纷纷将粽子投入江中,希望能让屈原的身体安宁。
屈原的影响屈原的投江自尽虽然无法阻止楚国的灭亡,但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后人。
后来,端午节逐渐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在端午节时吃粽子,以纪念屈原的壮举。
同时,屈原的诗歌作品也被后人传颂不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他的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至今还能感动和启迪人们。
结语屈原投江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悲壮而令人敬佩的传说。
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不仅让人们纪念他的壮举,更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
![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8ea81cd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8.png)
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导语:让我感动的历史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屈原投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屈原投江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楚国的大夫屈原早就瞧出秦昭襄王没安好心,屡次三番劝过楚怀王,要他联合齐国共同抗秦。
可是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终于听了靳尚、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连自己的命都丢了。
如今楚顷襄王做了国君,不但没把这批人治罪,反倒重用他们。
屈原看着这批人只图眼前安乐,目光短浅,胆儿又小,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这样做正是拿肥肉去喂老虎,楚国早晚要亡在他们手里。
他心里苦闷得没法说。
他痛恨靳尚、公子兰这批人,以为不能跟他们在一起共事,就打算辞职。
可是一想到楚国的地位这么危险,又不忍心就此走开。
他劝楚顷襄王收罗人才,远离个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好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
靳尚、公子兰他们这几个人就怕屈原在楚顷襄王面前老提起反抗秦国的话,怕打起仗来自己不能过好日子。
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
屈原还是劝楚顷襄王去联络诸侯共同抗秦。
靳尚、公子兰他们就天天在楚顷襄王跟前说他的坏话。
靳尚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见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不报先王的仇,公子兰不敢提抗秦,楚国出了这种不争气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呐?’大王,您想想这叫什么话啊!”楚顷襄王问了问公子兰,公子兰也这么说。
楚顷襄王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现在湖南省洞庭湖一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人排挤出去了。
到了这时候,他简直要气疯了。
他不想吃,不想喝,弄得面容憔悴,身子也瘦了。
他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在洞庭湖边、汨罗江[在湖南省湘阴县北,向西流入湘水;汨mì]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儿。
屈原有个姐姐叫屈须。
她听说兄弟的`遭遇,老远地跑到湘南去看他。
她找到了屈原,一见他披头散发、脸庞又黄又瘦,不由得掉下眼泪来,说:“兄弟,你何必这样呐?楚国人哪一个不知道你是忠臣?大王不听你的话,那是他的不是。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f27580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3.png)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他在楚怀王朝任职官员,深受怀王的信任和器重。
然而,由于怀王的外交政策和内部斗争,楚国逐渐走向了衰落。
屈原作为一个忠臣,多次劝谏怀王,希望他能够改弦易辙,但是怀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反而将他贬斥为外交官,这使得屈原备受打击。
在楚国内部,贵族之间的争斗也日益激烈,屈原身陷其中,遭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他的一些政敌诬陷他,使得他被贬为乡里的官员。
在这种情况下,屈原感到了极大的失望和绝望,他觉得自己无法再为国效力,也无法忍受这种屈辱的生活。
于是,在楚国被秦国侵略的危急时刻,屈原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据《楚辞》记载,屈原在楚国覆灭的那一年,他来到了汨罗江边,悲愤填膺,披发裸体,手持《离骚》之文,最终投江自尽。
他的爱国情怀和对楚国的深情厚谊感动了后人,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中国古代爱国精神的象征。
他舍生取义,表现出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深情。
他的行为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国爱国主义的典范。
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深深地影响着后人,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元素。
在当代,我们也需要继承和发扬屈原的爱国精神。
面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正如屈原一样,我们也应该舍生取义,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爱国精神的典范,也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让我们铭记屈原的爱国情怀,传承他的高尚品德,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吧!。
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投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aa672c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d.png)
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投江的故事
当时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是秦、齐、楚三国,“合纵”、“连横”的斗争非常激烈,最后谁能取胜,就由这三国的内政外交的.得失来决定。
屈原在楚国内政上主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如尧舜禹汤时代的社会;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合纵,对抗强秦的连横。
由于怀王疏远了他,屈原这些正确的主张都未能实行。
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
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约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再上当。
但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遭到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国。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了,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投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b02e29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8.png)
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和悲剧。
屈原投江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屈原投江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了千百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屈原生于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聪慧过人,深受父母的宠爱。
他早年就读于楚国的名师门下,学有所成。
后来,他成为楚国宰相。
他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楚国的强大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由于他的忠直和直言不讳,他招致了当时政治上的排挤和打压。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心灰意冷,深感世态炎凉,他无法忍受国家的覆灭和自己的孤独,于是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屈原抱着一块大石投身汨罗江。
他的投江自尽,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悲剧。
屈原投江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他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爱国者的忠诚和坚贞是无比宝贵的。
他的忠诚和坚贞,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无比热爱,是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守。
他的悲剧也告诉我们,一个政治家的清廉和高洁是无比重要的。
他的清廉和高洁,是对权力和利益的无比抗衡,是对道德和良知的无比坚守。
屈原投江的故事,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他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命是无比脆弱的。
他的生命是无比宝贵的,是无比珍贵的。
他的生命是无比脆弱的,是无比虚无的。
他的悲剧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人生是无比坎坷的。
他的人生是无比曲折的,是无比坎坷的。
他的人生是无比坎坷的,是无比坎坷的。
屈原投江的故事,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他的悲剧永远感动着中国人民的心灵。
他的悲剧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的灵魂。
他的悲剧永远激荡着中国人民的血脉。
屈原投江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屈原投江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了千百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
![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cf4d87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5.png)
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最终以投江自尽的悲剧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屈原投江的故事,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传世佳话。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是楚国的一位贵族。
他一生都心系国家兴亡,忧国忧民,为国家的未来担忧。
然而,由于他的忠君爱国之心,却招致了当时政治上的排挤和陷害。
最终,他被楚怀王所流放,这也成为了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在流放期间,屈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离骚》。
这部诗以其豪放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屈原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爱,也表现出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然而,尽管屈原的诗歌流传甚广,他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理解。
在他流放归来后不久,楚怀王的政治对手秦国的威胁逐渐加大,楚国内部也出现了种种的纷争和混乱。
在这种背景下,屈原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最终,屈原选择了投江自尽。
他选择了以死明志,以身殉国。
他的这一举动,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大悲剧。
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的忠诚,也深深感动了后人,成为了中国古代爱国精神的典范。
屈原投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悲壮的个人命运,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也彰显了屈原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爱。
他的一生,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激励着无数的后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屈原投江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之心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像屈原一样,心系国家,忧国忧民,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愿屈原的爱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屈原投江的故事4篇
![屈原投江的故事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d7180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a.png)
屈原投江的故事4篇屈原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
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
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到了汨罗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
脸色憔悴,身体干瘦。
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
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
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
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
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
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
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
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篇二:[屈原投江的故事]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记叙了从周朝东迁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的历史故事,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少儿读物作家林汉达编写的。
屈原沉江的历史典故
![屈原沉江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3f86fc1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3.png)
屈原沉江的历史典故1. 概述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古代楚国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他的名字和他发表的政治文章《离骚》一起被传颂了千年。
然而,除了这些伟大的成就之外,他还因为忧国忧民、富有爱国热情而闻名于世。
屈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屈原沉江的历史典故。
2. 故事背景在楚国的春秋时期,楚国是中国战国时代七雄之一。
然而,当时中国的诸侯之间争斗的局势非常激烈,楚国也不例外。
公元前278年,楚国发生政变,屈原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了一个叫做吴江的地方。
3. 沉江之地吴江是指长江流经楚国境内的一个地方,也是屈原被贬谪的地方。
吴江地势险峻,水流湍急,是一个不适合居住的地方。
当时在吴江有个叫做雨花亭的地方,屈原就是在这个地方投江而死的。
4. 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心境屈原沉江的历史典故,是中国文化中最著名的朝代讽刺故事之一。
屈原是一个爱国者,他深爱着楚国,为国家的安危忧心忡忡。
然而,他的忧国忧民并没有得到国王的重视,反而遭到了排挤和贬谪。
面对国家的危机和自己的境遇,屈原感到无比的沮丧和绝望,最终选择了投江而死。
5. 屈原沉江的意义屈原的投江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后世人们对他投江一事进行了广泛的评论和传颂。
这个故事传扬开来,逐渐形成了屈原沉江的历史典故。
屈原投江的举动不仅表达了他对国家忧虑的深度和痛苦,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忠诚、爱国精神的象征。
此外,屈原的《离骚》也被后世视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之一。
这首诗歌充满了激情和感伤,揭示了屈原对楚国命运的思考和对境遇的痛惜。
它被公认为屈原的政治思想和文学才华的结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6. 屈原沉江的启示屈原沉江的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爱国精神和忠诚是无价的,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种精神。
其次,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和维护社会公正和国家民族的利益,不要轻易陷入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之中。
关于端午节屈原跳江的故事
![关于端午节屈原跳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8f0afe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7.png)
关于端午节屈原跳江的故事端午节,又称龙舟节、端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有很多的传统活动,其中最为广泛的就是龙舟比赛。
在端午节这天的清晨,许多地方都会有一场盛大的龙舟竞赛,人们会在龙舟上划桨、竞技,以示对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纪念。
说到屈原,必须提起他跳江的故事。
屈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和诗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留下众多诗歌的大师。
在春秋战国时期,屈原担任了楚国宰相的职位。
可惜的是,楚怀王被一个奸臣蒯壹所害,屈原不得不离开了官场。
在此之后,楚国由于内忧外患,屈原非常担心自己心爱的祖国,因此他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宣扬爱国主义和抵抗侵略的思想。
不久之后,屈原的祖国楚国被秦国的统治者所征服。
崩溃的楚国使屈原极其痛心,他感到自己毫无作为的功劳,因此他决定跳江自尽,以示对祖国的忠诚。
据说屈原跳江的那一天,有一个妇女为了拯救屈原,跳入水中寻找他。
在她寻找的过程中,她拍打手中的船桨以驱走鱼虾,同时她也扯下衣服将衣褶打水以探索屈原的位置。
然而,屈原很快沉入江底后,她只能悲痛地探出头看向远方,目送屈原在江面的倒影消失在深深的江水中。
据说在屈原跳江那天,在凉水河中,不知几多妇女,将自己的衣裳丢入河中,希望鱼虾不会去啃屈原的身体。
因此,端午节的传统活动“挂菖蒲”和“放艾草”,就是为了纪念那些抢救屈原的善良女子,以及用古时方法保护他的身体。
而包粽子和赛龙舟活动,则是一群爱国青年想怀念他的壮烈跳江行为和他的伟大思想,表达了对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的崇敬和纪念。
总之,屈原跳江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悲剧,也是中华文化中一个永恒的传说。
相信人们长久以来通过丰富多彩的端午节活动,珍爱文化中代代相传的纪念和纪念,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和超凡脱俗的情怀。
作为中国传统佳节之一的端午节,它的由来、习俗和演变过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信仰和文化的传承,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教育意义最为巨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沉江的历史故事
导读:【人物介绍】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1] 。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还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故事】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
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
他就跟大臣们商量。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
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
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
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
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
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
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土地。
这个国君就是楚顷襄王。
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吃尽苦头。
他冒险逃出咸阳,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
他连气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
特别是
大夫屈原,更是气愤。
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
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
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
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
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
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
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
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
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
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
”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
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
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
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
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
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
后来人们认为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屈原沉江的历史故事】
1.屈原沉江作文500字
2.有关屈原沉江的历史典故
3.屈原沉江的历史典故
4.历史名人屈原沉江的故事
5.屈原发米的历史故事
6.屈原简介
7.梦见屈原作文
8.屈原的故事
上文是关于屈原沉江的历史故事,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