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
苏教版数学二上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上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乘法(一)》是苏教版数学二上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乘法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本质,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概念的理解和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
2.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者黑板。
2.练习题和学习资料。
3.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乘法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乘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乘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乘法计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或者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乘法有什么应用场景?”,“如何快速进行乘法计算?”等,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乘法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乘法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重复加法的运算。
2.让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意义和表内乘法的运算方法。
2.学生对乘法运算的熟练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操作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道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一共有几个种子?”来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乘法的定义和表内乘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表内乘法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乘法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应用,如“如果你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你一共有几个种子?”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乘法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如下: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总计:50分钟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一. 教学情境在教学《表内乘法(一)》时,我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一共有几个种子?这个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整理和复习
二二得4 二三得6 二四得8 二五10 二六12
三三得9 三四12 三五15 三六18
四四16 四五20 四六24
五五25 五六30
六六36
理一理
四四16 三五15 四五20 五五25
四六24
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2
5
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6
4
活动要求:1.同桌两人同时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数。
2.两人报出计算两个数相乘用到的口诀。 3.比比谁第一个报出乘法口诀。 4.重复5次活动,确定胜负。
四四16 四五20 四六24
五五25 五六30
六六36
理一理
一一得1 一二得2 一三得3 一四得4 一五得5 一六得6
二二得4 二三得6 二四得8 二五10 二六12
你发现了什么?
三三得9 三四12 3 四四16 三五15 3 四五20 三六18 3 四六24
五五25 五六30
六六36
理一理
一一得1 一二得2 一三得3 一四得4 一五得5 一六得6
一五得5 1 二五10 一六得6 1 二六12
你发现了什么?
三三得9 三四12 三五15 三六18
四四16 四五20 四六24
五五25 五六30
六六36
理一理
一一得1 一二得2 一三得3 一四得4 一五得5 一六得6
你发现了什么?
二二得4 二三得6 2 三三得9 二四得8 2 三四12 二五10 2 三五15 二六12 2 三六18
二二得4 二三得6 二四得8 二五10 二六12
你发现了什么?
三三得9 三四12 三五15 三六18
四四16 四五20 4 五五25
四六24 4 五六30
《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课时)
《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表内乘法(一)”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重要教学内容。
乘法是数学运算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它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形式,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1 -6 的乘法口诀及其应用。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如游乐场中的游乐设施、小动物的数量等,通过让学生观察、数数、操作等活动,引出乘法的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然后,教材逐步引导学生编制乘法口诀,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材通过展示游乐场中过山车、小火车等游乐设施上的人数,让学生数一数、算一算,从而引出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为乘法的引入做好铺垫。
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教材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数一数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记忆和运用乘法口诀。
教材的编排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1. 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符号意识,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和数量关系。
2. 通过观察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数学知识。
(二)数学思维1. 在学习乘法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例如,通过让学生观察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引导学生归纳出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解决乘法问题时,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在计算乘法算式时,学生可以通过连加、利用乘法口诀等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2023-2024学年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
(教材P27 T3)
3.
照样子做一做,说一说。
(教材P27 T4)
4.说口诀,填得数。
2×1= 2 一二得二 3×2= 6 二三得六
2×4= 8 二四得八 3×4= 12 三四十二
3×3= 9 三三得九 1×4= 4 一四得四
(教材P27 T5)
5.
一共有多少盒? 3 × 4 = 12 (盒) 或 4×3=12(盒) 答:一共有12盒。
一一得(一)
想想做做
1.先用
(教材P27 T1)
摆一摆,再填空。
3+3=2×3= 6
口诀:二三得(六)
2+2= 2 × 2 = 4
二二得(四)
4+4+4= 3 × 4 = 12 或 4×3=12
三四(十二)
(教材P27 T2)
2.看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
2×4=8 4×2=8 口诀:( 二四得八)
(教材P22 T2)
2.先用 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每堆摆3个,摆4堆。
加法算式:_3_+__3_+__3_+__3_=__1_2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 4 × 3 = 12 或 3 × 4 = 12
(2)每堆摆4个,摆3堆。 加法算式:_4_+__4_+__4_=__1_2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 3 × 4 = 12 或 4 × 3 = 12
2次可以坐多少人? 3次、4次、5次、6次呢?
算一算,填在表里。
坐的次数 人数
123456 6 12 18 24 30 36
+6 +6 +6 +6 +6
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坐的次数 人数
1个6 2个6相加 3个6相加 4个6相加 5个6相加 6个6相加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乘法(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乘法是一个新的运算概念,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可能对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进行乘法运算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实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请问一共有几个种子?”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法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乘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如“2乘以3等于6”,并解释乘法的意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的计算过程。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乘法计算练习。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难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学生可以相互提问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如“如果小明的妈妈买了4个苹果,每个苹果有3个种子,请问一共有几个种子?”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课件
5
车厢的节数 1 2 3 4
人 数 4 8 12 16
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
1个4
1×4=4
2个3只
4个3只 兔有多少只?怎样计算?鸡有多少只呢?
2+2+2=6(只) 3+3+3+3=12(只)
3个2相加得
4个3相加得12,
6,兔有6只。 鸡有12只。
返回
摆一摆,填一填。
2 + 2 + 2 + 2 + 2 = 10 ( 5 )个( 2 )相加得(10)。
返回
1个2 2个2 3个2 4个2
返回
4.
4 3 12
返回
5.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 4 )个3。 加法算式:( 3 )+( 3 )+( 3 )+( 3 )=(12 ) 乘法算式:( 4 )× ( 3 )=(12 )
或( 3 ) ×( 4 )=( 12 )
返回
6.写出乘法算式,再读一读。
2个4相加 2×4 读作:2乘4
返回
4
1个3 1只 1×3坐=33人, 一三得三
2个3相加 2×3=6
二三得六
3个3相加2只 3×3坐=69人, 三三得九
3只 坐( 9 )人。
想一想:3×1= 3
3×2= 6
返回
5
算一算,填在表里。
每节车厢坐4人, 2节车厢坐多少人? 3节、 4节 车厢呢?车厢的节数 1 2 3 4
人 数 4 8 12 16
乘法算式: 5 × 4 = 20 或 4 × 5 = 20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返回
课堂练习
想想做做
1.
( 3 )个( 6 )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表内乘法(一) 10、复习》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表内乘法(一) 10、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表内乘法(一)》的复习课。
主要内容包括10的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的简单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巩固10的乘法口诀,提高表内乘法的计算能力,并为后续的乘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的乘法口诀,并有一定的表内乘法计算基础。
但部分学生在乘法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10的乘法口诀,提高表内乘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熟练掌握10的乘法口诀,提高表内乘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难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应用,以及表内乘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练习法、互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10的乘法口诀,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复习10的乘法口诀,准备参与课堂练习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复习10的乘法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呈现10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一起朗读和记忆。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表内乘法的计算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表内乘法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表内乘法的拓展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5)第2课时1~4的乘法口诀 (8)第3课时5的乘法口诀 (11)第4课时乘加、乘减 (13)第5课时6的乘法口诀 (16)第6课时复习 (19)(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经历探索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1~6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乘数在6以内的乘法;知道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式题。
2.使学生在认识乘法和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经历根据乘法的含义解决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习惯,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
这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7~9的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基础。
同时,学生对四则运算的学习从加、减法到乘法,是认知过程中一次重要的飞跃。
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含义,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结合乘法口诀的教学,还分散编排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这对于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乘法的含义;(2)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应的口算;(3)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的难点是:(1)理解乘法的含义;(2)4和6的乘法口诀。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由于乘法的含义比较抽象,二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PPT课件
乘法算式: 4×3=12 读作:4乘3等于12
或 3×4=12 读作:3乘4等于12
乘号
6
自学指导二
摆一摆,填一填。
+
2
+
2
+
2
+
2
2=
( )个( )相加得(
1)0
5
2
10
7
?台 4个42相X 加2,=还8可或以用2乘X法4计=算8,写成:
( 4 )个( 2 )相加。
乘号
+ 乘数+ 乘数+ 积 =
4 X 2读作:42乘2, 2 2 X 24读作2:2乘48.
8
54 4+4+4+4+4=20 4 5 20 5 4 20
9
当
堂
36
练
6+6+6=18
习
345 5+5+5+5=20
4 5 20
5 4 20
11
3+3+3+3=12 3 4 12 4 3 12
12
4+4+4=12 3 4 12 3 4 12
13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4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5
3
自学检测一
兔有几个2只?鸡有几个3只?
4
兔有几个2只? 2+2+2=6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表内乘法 (一)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表内乘法(一)1. 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再按要求写算式。
(1)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2)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3)小学资源网
有()把香蕉,每把有()根,()个()相加得()。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 你能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
4+4+4+4+4=20 □×□=□或□×□=□
7+7+7=21 □×□=□或□×□=□
6+6+6+6+6+6=36 □×□=□
3. 填一填。
(1)6乘5写作()×(),5乘6写作()×()。
(2)两个乘数都是7,积是49,乘法算式是()×()=()。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说课稿
《表内乘法》(一)说课稿数学博大精深,亦如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浩瀚的天空,这就注定对它的每一次解读都是一次美丽的跨越。
我与大家交流的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和大家探讨!一、说课标《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课件)“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表内乘法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总目标分为:(课件)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维度。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为1~3年级、4~6年级、7~9年级这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了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表内乘法(一)是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
二、说教材(一) 内容结构表内乘法(一)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两节。
其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有2个例题;2-6的乘法口诀由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五部分组成,共有7个例题。
其中在学习完2、3、4的乘法口诀后,加入了1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二) 编写体例本册共有9个单元,前八个单元包括(课件)主题图、例题、练习、整理和复习四大部分。
第9单元为总复习。
本单元选用了儿童游乐场这样一个贴近孩子们生活的主题图来引出了对乘法运算的介绍。
每一个主要的教学内容由生动的例题来进行导入并完成学习。
每一个例题的下面都会安排“做一做”来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
在专项内容学习结束后,教材都会安排综合练习来巩固所学习的内容。
在每个单元的最后,教材还安排了整理和复习,为学生自主整理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在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做到查缺补漏、巩固知识。
(三) 编写特点1.重点突出。
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大量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如坐小飞机、小火车,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直观表象,便于学生理解“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
最新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20-22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是知道乘法的意义,难点是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教法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学法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主题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新知铺垫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小白兔和鸡的数量,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惯。
2.试一试教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同数连加的概念。
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乘法教师出示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相加的方式来得出答案。
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如果有4张电脑桌,应该如何计算电脑的数量。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概念。
2.感知乘法教师介绍乘号、乘数、积的名称,并让学生通过写出乘法算式来感知乘法的概念。
同时,教师还让学生练算式的读法。
改写后的文章已经没有格式错误和明显的问题。
同时,对于每段话也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使得文章更加清晰易懂。
2)小组合作,互相出题。
学生分组,互相出题并交换答案,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乘法的意义。
学生自主探究乘法的意义,小组展示并交流讨论。
4)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乘法算式,学生一起读出乘数、被乘数和积的名称,并进行口头练。
5)用加法算得乘法的积及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234的乘法口诀PPT课件
1×4= 1×1=
4×3= 3×2=
2×4= 1×2=
2×2= 2×1= 3×3= 1×3= 4×1= 3×1= 4×4=
二二得四 一二得二 一三得三 一四得四 四四十六 一三得三 一二得二 三四十二 一一得一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同桌互动练习:一人说乘法算式,一人说乘法口诀。
照样子说口诀,填得数。
每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多少人?3节、4节车厢呢?
算一算,填在表里。
车厢的节数
1
2
3
4
人数
4
8
12
16
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
1个4 2个4相加 3个4相加 4个4相加
1×4=4 2×4=8 3×4=12 4×4=16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想一想:4×1= 4 4×2= 8 4×3= 12
4乘1等于多少,用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也就是4乘1等于4。 4乘2等于多少,用乘法口诀“二四得八”,也就是4乘2等于8。 4乘3等于多少,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也就是4乘3等于12。
1×1= 1 1×4= 4 1×3= 3 2×2= 4
试一试 一 一得( 一 ) 一 四得( 四 ) 一 三得( 三 ) 二二得( 四 )
一共有多少盒? 4 × 3 = 12(盒) 或 3×4=12(盒)
读口诀,写算式。
2 × 2= 4
3 × 4 = 12
3 × 3= 9
4 × 3 = 12
看图填空。
4 × 3 = 12 3 × 4 = 12 口诀:__三_四__十__二_____
看图填空。
2 × 3= 6 3 × 2= 6 口诀:__二__三_得__六_____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 复 习
• 练习题
11.每本笔记本4元。
(1)小红买了3本笔记本,一共要付多少元?她 付出15元,应找回多少元?
3×4=12(元) 或 4×3=12(元)
15-12=3(元)
答:应找回3元。
• 练习题
11.每本笔记本4元。
(2)小军要买6本笔记本,他带20元够吗?
6×4=24(元) 或 4×6=24(元) 20<24
1.(1)
?个
3 ×4 = 12 4 ×3 = 12
(2) 6 + 6 + 6 + 6 + 6 = 5 ×6 或 6 ×5
• 练习题
2.
你能填出表里缺少 的口诀吗?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 练习题
2.
一三 二三
三三 三四
三三 三五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三六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1)横着看,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竖着看呢? 横着看,第一个数依次变大,第二个数不变。 竖着看,第一个数不变,第二个数依次变大。
• 练习题
2.
一一得一,只能算一道乘法算式,1×1=1。 一二得二,能算两道乘法算式,1×2=2、2×1=2。
(答案不唯一)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2)哪些口诀只能算一道乘法算式?哪些口诀能算两 道乘法算式?任意找一句口诀,说出乘法算式。
• 练习题
3.
24 10 6
15
36
18 12
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分别表 示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 旧知回顾
知识点2:1~6的乘法口诀
几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结果就相差几。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应用题专题训练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应用题专题训练1.小明看一本书,每天看6页,5天看了多少页?()2.摆1个三角形需要用3根同样长的小棒,摆4个这样独立的三角形,需要用多少根小棒?3.红红用积木搭了2个这样的长方体,她一共有多少块?4.李师傅今天安装了6辆三轮车,他一共用了多少个轮子?5.一个里有5条金鱼,4个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6.小明家栽了2行桃树,一行6棵,一行4棵。
小芳家栽了2行桃树,每行6棵。
小明家和小芳家各栽了多少棵桃树?7.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6支圆珠笔。
妈妈带的钱正好可以买5支钢笔,如果用这些钱买圆珠笔,可以买多少支?8.一共有多个■?9.超市运进4箱橙子,每箱6个,超市一共运进多少个橙子?卖出8个,还剩多少个?10.公路边种了两排树,每排6棵,一共种了多少棵?11.何怡萍和夏何伟都浇了5盆花,他们一共浇了多少盆花?12.每节车厢坐6人,5节车厢可以坐多少人?13.乐乐家住6楼,他每爬一层需要2分钟。
他从1楼爬到6楼一共需要几分钟?14.花园里有45盆花,小丽给这些花浇水,她每分钟浇2盆,已经浇了6分钟。
(1)还剩下多少盆没有浇?(2)她第7分钟应该从第几盆浇起?15.(1)小琴买了5本练习本,用去多少元?她付了20元,应找回多少元?(2)小明要买6个铅笔盒,他带40元够吗?16.把一根彩带对折再对折后长5厘米,这根彩带原来长多少厘米?17.小芳家栽了两行桃树,一行6棵,一行4棵。
小兰家栽了两行桃树,每行6棵。
小芳家和小兰家各栽了多少棵桃树?谁家多?答:()家桃树多。
18.算一算下面的长方形中一共可以摆多少张正方形纸片?19.小华和他的5个同学去公园划船,每人要3元钱,他们一共要花多少元钱?20.小明买了6块巧克力,每块4元,一共付了多少元?21.超市运进4箱橙子,每箱6个,超市一共运进多少个橙子?卖出8个,还剩多少个?22.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算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算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亮亮和他的4个朋友,每人做6朵花,他们一共做了多少朵花?24.根据下图信息解决下面问题:(1)小明买了5袋饼干,一共多少元?(2)小红买了3盒巧克力,付了20元,应找回多少元?25.王平读一本40页的书,已经读了4天,每天读3页,王平读了多少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共13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共13课时)一. 教材分析《表内乘法(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对乘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2.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3.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物模型和教具3.学习任务单4.小组合作学习材料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接触乘法,引发学生对乘法的兴趣。
呈现(10分钟)1.利用实物模型和教具,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进行乘法运算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巩固(10分钟)1.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乘法,巩固学生对乘法的掌握。
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拓展(10分钟)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乘法(一)》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乘法方面,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如对乘法的意义理解不深,对乘法口诀的记忆不牢固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乘法口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掌握。
2.运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游戏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具。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3.准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意义,讲解乘法口诀,并让学生初步尝试运用乘法计算。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乘法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计算解决,巩固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乘法口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乘法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乘法(一)》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2~6的乘法口诀和乘法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口诀,提高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乘法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乘法口诀的记忆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游戏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2~6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提高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口诀的记忆和理解。
2.乘法运算的熟练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乘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乘法口诀表和相关练习题。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每个乘法口诀的意义。
如“2乘以3等于6”,解释“2个3相加”或“3个2相加”的意思。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乘法口诀的记忆和练习,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本组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乘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解答案。
如“2乘以3等于几?3乘以2等于几?”等。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乘法问题,如“小明的妈妈买了4个苹果,每个苹果有3个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乘法口诀,并解释其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X5=30
4乘4等于16 5乘6等于30 6乘5等于30
4和4是乘数 5和6是乘数 6和5是乘数
16是积
30是积
30是积
4、2乘6写作 2X6 =12 6乘2写作 6X2 =12
54 4+4+4+4+4=20 4 5 20 5 4 20
当
堂
36
练
6+6+6=18
习
3 6 18
6 3 18
45 5+5+5+5=20
4 5 20 5 4 20 Nhomakorabea3+3+3+3=12 3 4 12 4 3 12
4+4+4=12 3 4 12 3 4 12
3、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
4X4 =16 5X6=30
表内乘法(一)
学习目标
• 1 知道乘法的含义,会说出乘法算 式中各部分名称。
• 2 能举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实例并 会用乘法做题。
• 3 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自学指导一
1 看20页图例一,找出图中有几处小白 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处2只,大 家互相讨论。
2 图中有几处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 有几处3只,大家互相讨论。
或 3×4=12 读作:3乘4等于12
乘号
自学指导二
摆一摆,填一填。
2 + 2 + 2 + 2 + 2 = 10 ( 5 )个( 2 )相加得( 10)
?台
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
4 X 2 = 8(或4 )2 个X(4 2=)8相加。
乘号
2
+ 乘2 数+ 乘2数+
积
2=
8
4 X 2读作:4乘2, 2 X 4读作:2乘4.
自学检测一
兔有几个2只?鸡有几个3只?
兔有几个2只? 2+2+2=6
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
用乘法表示。
加法算式:
2+2+2=6 有3个2相加。
乘法算式:2×3=6 读作:2乘3等于6
或 3×2=6 读作:3乘2等于6
乘号
鸡有几个3只? 3+3+3+3=12
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 用乘法表示。
加法算式: 3+3+3+3=12 有4个3相加。 乘法算式: 4×3=12 读作:4乘3等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