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私家园林的发展及其成就

合集下载

中国十大私家古典园林

中国十大私家古典园林

中国十大私家古典园林近日,某知名杂志评选出中国十大私家园林,江苏不出意外有六家私家园林入选,除了中国唯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外,明代苏北唯一园林一一泰州乔园与扬州个园、何园也位居其中。

此外,浙江、山东、广东等沿海省份也各有一处入选。

而山西常家庄园成为唯一入选的北派私家园林。

1王者之气拙政园拙政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

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木映花承,四时宜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2、桃源惊梦一一留园留园,虽然位居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又尤以奇石众多和建筑布局精巧闻名,但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孤傲在上,园子不大, 却实实在在的接着地气,居住、宴饮、憩游、甚至修禅、祭祀,无所不备,犹如一个桃源梦,超然世外,却又脚接地气,拥有世俗的烟火快乐。

留园向来以三绝闻名天下:冠云峰、楠木殿及鱼化石,而三绝中又尤以冠云峰最富盛名。

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秀美绝伦。

留园的美,须得亲身到园子中去,欣赏太湖石的傲然风骨,在亭台楼榭中品味古人的精巧浪漫。

3、步步生趣一一狮子林如果说,拙政园体现了明时园林建筑的风格,狮子林则是元代园林的典型代表。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迷宫甲园林。

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以苏州、扬州、无锡、镇江、杭州等地的园林为代表。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造园活动达到高潮。

苏州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其中的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文化”名录。

扬州的园林多为宅园,繁盛时遍布城内街巷,城郊保障河沿岸园林别墅随处可见;到了清乾隆时期已形成为拥有24 景、名扬全国的“瘦西湖”园林区,当时扬州园林的数量比苏州的还多,曾享有“扬州园林甲天下”的美誉。

令人遗憾的是,扬州园林多已毁于战乱。

杭州拥有著名的西湖风景园林区,城中园林均以西湖为中心,主题各不相同,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造园艺术之美的,是建于1907 年的“西湖第一名园”郭庄。

那时的人们乐于造园,并把造园与做人联系在一起:造园须曲,交友贵直,造园是为了修身养性,园能寓德,子孙后代在园林的意境中读书、吟咏、书画、拍曲,品味人生道理,培养正直高贵的人格。

园中寄情、园中寓理,真可谓意蕴深远。

秀巧的江南文人小园的取景洞门园林中的水阁衔接外廊的观景亭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条件明、清以来的私家园林集中于江南地区,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由于这里具备了自然、经济、人文等诸方面建造园林的条件。

私家园林兴盛于江南是和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

首先,江南一带多江河、湖泊,河网纵横,水源丰富,便于引水入园。

由于处在温带气候区,冬季无严寒,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常青树木,花草品种也多,因此江南私家园林大多植物丰茂,种类丰富。

这里还多产石料,南京、宜兴、昆山、杭州、湖州等地盛产黄石;苏州自古以来即多湖石——采自江湖水泊,经过水流的常年冲刷,石色有深浅变化,石面充满肌理,形态玲珑剔透,历来为造园堆山的上等用料。

这样,理水、叠山、建筑、花草等都可以就地取材。

扬州在古代作为海盐、漕米和茶叶集散地,曾经是中国最富饶的城市。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滋生与东方文化的土壤中,对自然之景加以概括、提炼,形成了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鲜明格调,成为了世界园林史上的一朵奇葩。

江南私家园林以其独特的清雅秀丽,通透轻巧,成为了清代造园艺术的精华,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称。

Preface: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which the Oriental culture and soil, the natural scene to generalize and refined, formed from nature is higher than the natural distinctive style, as the world garden in the history of a flower. Jiangnan private garden, with its unique elegant beauty, connect fully, and become the gardening art is the essence of the qing dynasty, known as the "jiangnan gardens festivals"关键词:清代江南园林造园山水情趣叠山理水空间感Keywords: qing dynasty gardening landscapegardens appeal rockery Richard water space(一)清代江南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园林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私家园林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

而在江南,苏杭则更为集中和突出。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造园最多的时期。

经中前期康雍乾三代君主的治理,社会出现了安定繁荣的盛世局面。

就文化艺术方面来说,清代总体上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传统,而且获得了很多长足的进步。

江南的私家园林

江南的私家园林

由得真亭折北,有黄石假山一座。其西是清静的 小庭院“玉兰堂”,院内主植玉兰花,配以修竹湖石。 假山北面临水的为船厅“香洲”,与南轩一纵一横、 隔水对望,此处池面较窄,于舫厅内安装大玻璃镜, 反映对岸景物以便获致深远效果。 过玉兰堂往北为位于水池最西端的半亭“别有洞 天“,它与水池最东端的小亭”梧竹幽居“遥相呼应 成对景,形成了主景区的东西向的次轴线。梧竹幽居 亭的四面均为月洞门,在亭内透过这些洞门可以收纳 不同的“框景”。
竹外一枝轩东南为小水榭“射鸭廊”,既是东岸 的点景建筑,又是凭栏观赏园景的场所,还是通往内 宅的园门。三者合而为一,故甫入园即可一览全园之 胜,设计手法不同于外宅的园门。 射鸭廊南以黄石堆叠为一座玲珑剔透的小假山, 与射鸭廊成人工与天然之对比,两者衬托于白粉墙垣 又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假山沿岸边堆叠,形成水池 与高大的白粉墙垣之间的一道屏障,在视觉上仿佛拉 开了两者的距离从而加大了景深,避免了大片墙垣直 接临水的局促感。这座假山与池南岸的“云岗”在气 脉上是连贯的。
馆之西,渡曲桥为临水的“留听阁”,此处水 面遍植荷花,借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诗意而 得名。由此北行登上岛山蹬道,可达山顶的“浮翠 阁“。是全园的最高点,但阁的体量过大,影响了 西部的园林尺度。 自留所阁以南,水面狭长如盲肠,西岸又紧邻 园墙,是造园理水的难题,一般应予避免;匠师们 在水面的南端建置小型的点景建筑“塔影楼”,与 留听阁构成南北呼应的对景线,适当地弥补了水体 本身的僵直呆板的缺陷,可谓绝处逢生之笔。
水池在两山间往东南延伸为溪谷状的水尾,上建 小石拱桥一座作为通道。此桥尺度极小,颇能协调于 局部的山水环境。 水池面积仅400平米左右。池岸略近方形但曲折 有致,驳岸用黄石挑砌或叠为石矾,其上植灌木和攀 缘植物,斜出松枝若干,表现了天然水景的野趣。在 西北和东南角分别做出水口和水尾,并架桥跨越,把 死水幻化为源流脉脉,疏水若为无尽。

试论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试论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试论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摘要] 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清代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

本文从平面布局、空间布置、景观要素安排以及一些特殊造园手法这四个方面浅析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通过对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有所帮助。

[关键词] 江南园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1.导论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历史发展,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时的不成熟状态渐渐演变为具有特定的艺术手法和体系的成熟状态。

发展至清代,在康乾盛世时,造园活动又到达了一次新的高峰时期,并且形成了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两个体系。

本文主要是从平面布局、空间布置、景观要素安排以及一些特殊造园手法这四个方面浅析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注:一部分苏州园林于明朝修建,在清代就旧基扩建、重修,今日园中布局已为重修后的状况,本文将这部分园林也归为清代江南私家园林系统中)2.从三个方面浅析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2.1平面布局江南园林是旧时的官僚士大夫专为享受山林野趣,而又免去远游劳顿之苦,在城市中围筑高墙经营修建的,所谓“城市山林”。

[1]江南园林多属于私家园林,因此大都修建于市井之间,为了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追求安静与闲适,因此多会采用内向的平面布局形式。

以苏州残粒园(图1)为例,以中心水池为中心,环绕水池叠山、培花、植木,四周是敷以荔枝的建筑墙面。

采用了内向式布局。

江南园林采用内向的布局形式,将建筑背朝外而面朝内,围合出一个相对私密的集中空间,以水面作为中心,通过叠石理水和植物的种植丰富空间变化。

这样既获得了较为宁静、私密的空间,又可以在四周的建筑内从不同角度观赏中心景观。

2.2空间布置2.2.1私家园林的入口设置入口作为私家园林与外界相阻隔又联系的一个纽带,其作用是十分关键的。

私家园林往往将入口设置的较为狭窄,将狭窄的入口空间与之后的庭院开敞大空间作为对比,在入口空间限制人们的视野,激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穿过入口后,则使得人们豁然开朗。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风格分析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风格分析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风格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逐步进入成熟时期,由于自然,人文等个方面因素,使得江南私家园林在造园艺术方面有独特的风格特色,这些风格特色在空间布局,建筑营造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

引言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东方园林艺术的一部分,对世界园林的进步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已达到了鼎盛,兴盛的造园活动和精湛的造园技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本文主要讨论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由于其区位地形,气候水文,经济,教育,宗教等人文环境等的影响,造成其造园手法在园林布局,建筑营造,景观组织等各方面的突出风格特色。

一、形成明清私家园林造园风格的影响因素(一)区位因素江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南北之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明清时期,江南成为文人荟萃,经济昌盛的核心地区,此时的江南私家园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江南园林的造园风格融汇了南北的造园精华,为康熙,乾隆皇帝建造皇家园林提供了素材。

(二)地形因素中国辽阔的地域面积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产生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资源,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江南地区平坦的地势,发达的水系,优雅的自然环境奠定了江南园林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三)气候水文因素江南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因此在造园时注意了园林与气候的相呼应,考虑了夏季的通风排水和冬季的保温节能。

(四)文化因素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是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文化艺术氛围浓郁,这为江南园林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文学,戏曲,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对江南园林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五)经济因素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并成为全国工商业的中心,为江南园林的蓬勃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六)宗教因素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是高度的君主专制,对宗教有严格的管理,佛教和道教思想理论退化,政府限制不合理,而儒教作为政府附属组织而得以发展。

江南园林的造园技巧在很多方面都收到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

园林简介

园林简介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园林概述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

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

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当地部族自号“勾吴”,苏州称“吴”。

公元前514 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此,其规模位置迄今未变,为世界少有。

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狮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苏州园林的自然美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与自然精致。

以拙政园,留园,网狮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2000年增补沧浪亭)。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1、梦隐楼 2、若塾堂 3、繁香坞 4、倚玉轩 5、小飞虹 6、芙蓉隈 7、小沧浪亭 8、志清处 9、柳墺 10、意远台 11、钓䂬 12、水华池 13、净深亭 14、待霜亭 15、听松风处 16、怡颜处
17、来禽囿 18、得真亭 19、珍李坂 20、玫瑰柴 21、蔷薇径 22、桃花沜 23、湘筠坞 24、槐幄 25、槐雨亭 26、尔耳轩 27、芭蕉槛 28、竹涧 29、瑶圃 30、嘉实亭 31、玉泉
17、来禽囿 18、得真亭 19、珍李坂 20、玫瑰柴 21、蔷薇径 遵钓䂬(11)而北,地益迥,林木 22、桃花沜 益深,水益清驶,水尽别疏小沼, 23、湘筠坞 植莲其中,曰水花池(12)。池上 24、槐幄 美竹千挺,可以追凉,中为亭,日 25、槐雨亭 净深(13)。循净深而东,柑橘数 26、尔耳轩 十本,亭曰待霜(14)。又东,出 27、芭蕉槛 梦隐楼之后,长松数植,风至泠然 28、竹涧 有声,曰听松风处(15)。自此绕 29、瑶圃 出梦隐之前,古木疏篁,可以憩息, 30、嘉实亭 曰怡颜处(16)。 31、玉泉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1、景区划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意境: (1)分区虚实并重,有主有从;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1、景区划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意境: (2)主题突出,多样统一;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1、景区划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意境: (3)景区划分手段:多样化,通而不塞;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2、每个景区中的要素之间,包括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水体、 环境间的关系体现了拓扑关系。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2、每个景区中的要素之间,包括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水体、 环境间的关系体现了拓扑关系。 A.向心关系:主要的景点和建筑的轴线朝向某一区域

江南私家园林的发展及其成就[精选5篇]

江南私家园林的发展及其成就[精选5篇]

江南私家园林的发展及其成就[精选5篇]第一篇:江南私家园林的发展及其成就江南私家园林的发展及其成就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其中,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

而江南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

它一般与住宅相连,多呈内向形式,江南园林所崇尚的自然是经过艺术再创造的,渗透了社会伦理道德感情的人格化的自然,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人为自然”。

关键词:古典园林私家园林江南建筑风格空间变换历史地位1.私家园林的发展历程私家园林在汉代已发其端。

但此时它虽然从宫苑系统中离异、分化出来,却不能归属于非宫苑系统,只能构成为宫苑系统中具有一定独立价值的子系统。

因而汉代的私家园林,不但为数极少,而且并不具备后来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

此时的代表作有茂陵袁广汉、刘武的兔园、董仲舒的舍园等。

在魏、晋时期,由于隐逸之风和欣赏自然的趣味已波及社会上层,因此建构私家园林是其连锁反应。

石崇在洛阳的金谷园就是典型的例子。

金谷园地形起伏,并且临河而建。

它把金谷涧的水引来形成园中水景,河涧可行游船,人坐岸边又可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树木配置。

到了南北朝,建园之风大炽。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宫苑遍布都城及其周郊,二是寺观园林大量出现。

如著名的报恩寺、龙华寺、追圣寺等。

三是和宫苑、寺院同步相应的宅园——主要是王侯、贵族的园林更为稠密地出现在北国和江南,它们往往和寺院交错在一起,但在艺术风格方面却和宫苑比较接近。

在唐代,著名的宅园很多,往往为著名文人所有如王维辋川别业、裴度的午桥庄、李德裕的平泉山庄等。

就辋川别业来说,它是有湖水之胜的天然山地园,它在造园中吸取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精心的布置,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成湖光山色与园林相结合的园林胜景,又有诗人的着力描绘,使得辋川别业处处引人入胜,流连忘返,犹如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淡雅超逸,耐人寻味,既富自然情趣,又有诗情画意。

中外园林史第三章--私家园林

中外园林史第三章--私家园林

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 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 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 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 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 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 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 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3. 庐山草堂
庐山草堂位于江西庐 山北麓香炉峰下,占 地面积 3000 亩。庐山 草堂建筑极为简朴,为 园林的主体,园林布局 结合自然环境,辟池筑 台。周围环境 得天独 厚,近有瀑布、山涧、 古松、野花,远可借香 炉峰胜景。
第三章 私家园林
1 私家园林发展概述
目录
2 私家园林发展历程
3 私家园林的艺术经历
一、私家园林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 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发端于秦汉,受皇家园林启发而产生。私家园林的产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 的产 物,又是古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学思想以及隐逸思想相互融合、相互影 响的产物, 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与君主权力之间持久的冲突与融合。
梁园全景图
2. 袁广汉园
袁广汉园系西汉茂陵富人袁广汉 所筑私园。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 高十余丈, 连延数里。养白鹦鹉、 紫鸳鸯、牦牛、青兕,奇禽怪兽,委 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潮, 其中置江鸥、海鸥,孕雏产,延漫林 池,奇树异草,靡不具植。在这样的 自然环境中,“白鹦鹉、紫鸳鸯、牦 牛、 青兕,奇兽珍禽,委积其间”, 体现了中国园林尊崇自然、师法自然 的指导思想。可谓是我 国私家园林 的鼻祖。
3.典型实例
(1)金谷园
(2)张伦宅园
(3)湘东苑
1.金谷园
金谷园的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 的金谷洞内, 又称河阳别业,是一座 临河的庄园。金谷园地 形起伏,并且 临河而建。它把金谷涧的水引来 形成园中水景,河涧可行游船,人坐岸边又可 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并栽有繁多的树木。

从苏州园林分析江南私家园林

从苏州园林分析江南私家园林

一、背景 元 、明、清的江南 ,经济之发达冠于全国 。经济发达促成 地区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文人辈出,文风之盛亦居全国之首 , 对园林艺术有直接影响的山水诗画尤为盛行。江南河道纵横,水 网密布, 气候温和湿润, 适宜花木生长。 江南的民间建筑技艺精湛, 又盛产造园用的优质石材,自然的、经济的、人文的优势为建造 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明清两朝以科举取仕,江南地区中举进 京为官者为数不少,这批文人仕官告老还乡大多购置田地,建有 私家园林。清朝后期,北方战乱,官僚商贾更纷纷南逃至江浙一 带置地建造宅园,以求远祸自守。私园主人或能诗擅画,或附庸 风雅,他们不但精心营造自己的宅邸,而且还往往亲自参与园林 设计。因此,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在营造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达 到了一个高峰。 二、特点 苏州古典同林多以山水取胜,如拙政园、留园的土石山,留 圃石峰颇具 “透、漏、瘦、皱”灵气、以水为景,借水造境、如 拙政园中池水面积约占到整个园林的五分之三,园林的建筑十有 八九皆临水而筑。建筑色彩淡雅,以黑白灰素色基调为主,清新 洒脱,纯朴干净。 苏州古典园林艺术总体风貌典雅精致,这种艺 术风貌是通过和谐的整体设计和精心的局部雕镂的完美统一来实 现的。 苏州园林自然、含蓄、淡雅、清秀,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 境界,与传统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 的民族风格。 1. 建筑特征 江南园林的建筑是宅院合一的园林,园中建筑常为景观的重 点。但为了突出园林的自然美,建筑多与山、石、水、植物等融 合在一起.从单个建筑到园内整体环境极为和谐并有丰富的文化 内涵。 园林建筑多具有布局自由、 造型轻巧、 装修精致、 色彩素雅、 通透精巧的特点。常见的建筑形式有:厅、堂、楼阁、榭舫、亭、 廊等。 1.1 布局安排 山水格局是江南园林的格局,但是统一在轴线格局之下。江 南私家园林规模一般较小,强调在有限的空间里运用造景手段丰 富层次,在自然式山水骨架 ( 结构 ) 线的基础上创造多变的空间, 小中见大,不拘一格。往往将全园分为几大部分景区来布置 ,园 路曲折回环,连通景区。如留园布局无明显轴线,以自然式山水 为骨架结构安排景点;分中、东、西、北四部分,每一部分各具 特色。空间组织上江南的私家园林在空间布局上自然大方。如留 园既以花木山水营造无规则自然形空间,又靠建筑布置的疏密不 均形成流动多变的空间序列,如古木交柯、花步小筑处理成一组 尺度极小、又颇具人工气息的“L”形小院,打破了一般庭院为矩 形的形制,使得空间更加生动、活泼。 1.2 规划设置 江南私家园林常以水景为中心,建筑随宜布置,灵活自由。 如留园以东区为主,石林小屋附近,屋宇鳞次栉比,内外空问交 织穿插;但西区部分的建筑则十分稀疏、平淡,从而形成了特色 分明的景区。 1.3 外形与色彩 江南气候湿润,水分充足,园林中水的较多应用及自然式格 局也使建筑外形多强调曲线流动,屋顶多采用卷棚式,翼角向上 起翘,形成向上曲线,使建筑变得灵动轻逸,精巧无比。江南园 林的素色调同江南的建筑相吻合,白墙灰瓦、青灰的湖石、青砖 掩映在翠绿的花木丛中,形成了汀南园林清新雅逸的风格。由于 深受“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之类观念的影响,造园者最终选择

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江南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品唐鸣镝黄振宇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其中,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

因此,对于江南园林艺术深入的理解与鉴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历史文化旅游的内涵。

综述“江南”一词,在明、清时期主要是指江苏境内的长江南岸地区。

在明代,这一地区设有“江南省”,又称“南直隶”。

清代乾隆年间“江南”与“浙江”并列。

近世一般根据人文地理特征的共性,“江南”更为广泛地包括苏、皖南部及浙北的太湖流域水网地区。

江南园林风光“江南园林”,主要是指已知现存实例较多的苏南、浙北地区的古代城镇私家园林。

它一般建于城镇平地上,与住宅相连,在用地有限、缺乏真山真水的环境之中,通过“写意”的手法再现自然山水,把大自然的美景模拟、缩小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巧于因借,讲究细部的处理和建筑的玲珑精致,风格素雅,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

从时间上看,江南园林至少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发展历史,在明、清时期特别兴旺。

保存至今的园林实物,一般也为清代作品,或带有明代乃至更早的五代和宋、元时代的特色。

从类型上看,江南园林可分为多种实用类型,即住宅、寺院、衙署、祠堂、书院、会馆等院落所布置的“庭园”。

其中最为典型的类别就是“宅园”,这种宅旁另辟园地而建的宅园也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

从环境上看,明、清的江南地区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经济之发达冠于全国。

农业亩产量最高,手工业、商业十分繁荣,朝廷赋税的三分之二来自江南。

经济发达促成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文人辈出,文风之盛亦居全国之首。

江南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于花木生长。

江南私家园林总结分析

江南私家园林总结分析

苏州江南私家园林景观营造分析江南私家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

江南一带河湖密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玲陇空透的太湖石等造园材料,这些都为江南造园活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江南私家园林变化中求统一。

凡举亭台楼榭、行云流水、风雪雨露、树木花草,无论动的静的都能合在一起,因时而变,因景而变。

江南私家园林整个园林,造园匠师采取一收一放的手法,以“变”字为主题,形成空间大小、方向、虚实的无穷变化。

构成一个系统、完整又富于韵律感的造园艺术布局。

江南园林常采用以小见大,含蓄不尽的布局方法。

在设计布局时,往往将全园分为几大部分景区来布置,各个景区、景物的设置都是为反映该园的主题思想,并且有逻辑地按一定的顺序组织在主游览线上。

在有限的空间内,应用粉墙分隔,增加景深,以游廊连接景点,一隔一连,使景观若隐若现,给人们造成奇妙的错觉。

同时,通过开池堆山,变幻景观,创造无限空间。

欲露先藏的手法也为出彩的造园设计增添了别有一番的趣味。

江南私家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或是利用植物、山石和建筑小品来组织空间,形成大小对比和明暗虚实对比,从而产生扩大空间的效果。

其中,作为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借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例如,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沧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

因为园门外有一泓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

山石的运用及其与植物的协调配置是江南园林又一大特色。

叠石堆山,就地取材,以太湖石为材质,讲究“透、漏、瘦、皱”的艺术效果。

又如扬州个园有名的四季石风格各异各具独特魅力,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但最后却统一在了一个园子中。

植物种植上,江南园林按照植物的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来创造园林的时序景观,随时随地都给游人展现出一帧帧天然图画:春来桃红柳绿,夏日荷蒲薰风,秋景桂香四溢,冬日雪压腊梅。

江南园林发展史

江南园林发展史

年,至万历十三年方始刻成。
留园三绝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 中绝品,其集太湖石”瘦、皱、 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 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 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面 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 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 造“延福宫”、“万寿山”。 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 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 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 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 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苏杭 应奉局的主管叫朱缅,此人最 善巴结上峰,自当上了此官后, 有采办“花石纲”的大权在手, 于是放开手脚,拼命在民间收 刮。
拙政园三区· 中园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 在,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 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 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 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 续了明代的格局。从咸丰年间 《拙政园图》、同治年间《拙 政园图》和光绪年间《八旗奉 直会馆图》中可以看到山水之 南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 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浪、 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 院景观与现状诸景毫无二致。 因而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成, 应在晚清咸丰至光绪年间。
江南园林

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 求的最高境界。园林艺术的精髓,在于所创造出来的意境, 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本质特征。 园林意境:通过构思创作,表现出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 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它不象花草 树木一样实在,而是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能让人回 味无穷,遐想联翩。 中国园林又被称为“文人园”,通常是与一些诗文、书 画、楹联相结合,这些也增添了园林的诗情画意。
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建筑类型丰富,有殿、堂、厅、馆、轩、榭、 亭、台、楼、阁、廊、桥等,以及他们的各种组合形式,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相比,江南私家园林有以下几个特点: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

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苏州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属江南大园,最初十分简淡,现存园貌主要形成于清末(19世纪末)。

全园分东、中、西三部,以中部为主。

中部约呈横向矩形,水面较多,也呈横长形,水内堆出东西两座山岛,又用小桥和堤把水面分成数块。

在水池西北、西南方向和东南角伸出几条小水湾,岸线弯曲自然,有源源不尽之意。

南岸留出较多陆地,建筑主要集中于此,由宅入园的园门就开在南墙中部。

入园后一座假山挡住视线,不使一览无遗,谓之"障景",绕过假山到达主体建筑远香堂,才豁然开朗,一收一放,欲扬先抑,是苏州园林入口常见的处理方式,更为含蓄多趣。

远香堂西边的倚玉轩接近水面,有四面敞廊,向北临水一面的敞廊设靠背栏干,可凭以戏水和观望对面园景。

由轩向南经折廊可至廊桥小飞虹或跨水小阁小沧浪。

由小沧浪北望,透过小飞虹,水景深远,层次丰富。

形如小船名为香洲的建筑在小飞虹以北的水中,造形极好,既有"舟"的意味,又不违建筑规律,轮廓丰富,体态玲珑,是周围各观景点欣赏的对象。

由水西名别有洞天的半亭东望,透达纵深水面遥见东岸方亭,南岸建筑迭起,北面树石隐映,形成景色对比,水中的荷香四面亭和低近水面的折桥更增加了景观层次,谓之"隔景"。

由半亭顺折廊北去可至见山楼。

楼二层,偏处西北角,不使体量过于突出,对水面形成压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私家园林的发展及其成就中国古典园林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其中,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

而江南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

它一般与住宅相连,多呈内向形式,江南园林所崇尚的自然是经过艺术再创造的,渗透了社会伦理道德感情的人格化的自然,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人为自然”关键词:古典园林私家园林江南建筑风格空间变换历史地位1•私家园林的发展历程私家园林在汉代已发其端。

但此时它虽然从宫苑系统中离异、分化出来,却不能归属于非宫苑系统,只能构成为宫苑系统中具有一定独立价值的子系统。

因而汉代的私家园林,不但为数极少,而且并不具备后来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

此时的代表作有茂陵袁广汉、刘武的兔园、董仲舒的舍园等。

在魏、晋时期,由于隐逸之风和欣赏自然的趣味已波及社会上层,因此建构私家园林是其连锁反应。

石崇在洛阳的金谷园就是典型的例子。

金谷园地形起伏,并且临河而建。

它把金谷涧的水引来形成园中水景,河涧可行游船,人坐岸边又可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树木配置。

到了南北朝,建园之风大炽。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宫苑遍布都城及其周郊,二是寺观园林大量出现。

如著名的报恩寺、龙华寺、追圣寺等。

三是和宫苑、寺院同步相应的宅园一一主要是王侯、贵族的园林更为稠密地出现在北国和江南,它们往往和寺院交错在一起,但在艺术风格方面却和宫苑比较接近。

在唐代,著名的宅园很多,往往为著名文人所有如王维辋川别业、裴度的午桥庄、李德裕的平泉山庄等。

就辋川别业来说,它是有湖水之胜的天然山地园,它在造园中吸取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精心的布置,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成湖光山色与园林相结合的园林胜景,又有诗人的着力描绘,使得辋川别业处处引人入胜,流连忘返,犹如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淡雅超逸,耐人寻味,既富自然情趣,又有诗情画意。

王维、李德裕的别墅、山庄均属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私家大园,它们在规模上还留有园囿的影子。

另外,此时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私家小园,如白居易在庐山构筑的草堂”自唐代以后,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

发展到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已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江南的私家园林也在此时形成。

2江南私家园林的形成背景江南私家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

江南一带河湖密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玲陇空透的太湖石等造园材料,这些都为江南造园活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江南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所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林风格江南地区所建园林大都是城市中建造的宅园,是为地主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需要而建造的具有城市山林式的园林。

唐朝杜苟鹤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姑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面貌,所以江南园林的特点:“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

江南园林不仅在风格上与北方园林不同,在使用要求上也有些区别。

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也最具有代表性,而私家园林则又以苏州为最多。

为此,苏州又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文化古城扬州,至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大小园林已有百余处,为此,有“扬州以园事胜” 的说法。

由于扬州地处南北之间,它综合了南北造园的艺术手法,形成扬州园林具有所谓北雄南秀皆备的独特风格。

从隋、唐开始,扬州由于经济繁荣,富商大贾麋集,文人雅士荟萃,对扬州园林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苏州是我国古老的城市之一,远在三千年以前称“荆弯”之区。

春秋时为吴国的都城,秦汉时代称会稽郡,六朝称吴都,隋朝起称苏州,宋元时称为平江府,明清时又复称苏州。

地处江南水乡的苏州,城市中水道纵横、气候适宜,植物繁茂,花草树木品种丰富,当地又产湖石,叠石掇山的技巧高明,造园条件特别优越,物资又很丰富。

为此,富饶的苏州,成了官僚豪富掠夺和享乐的一个重要地方。

明清封建社会末期,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就成了私家园林的集中地,苏州的造林活动达到高潮,官僚地主争相造园,一时成为风尚,造园之风达三百余年之久,苏州也就成为私家园林的集中地。

皇家园林一般总是带有均衡,对称、壮严豪华以及威严的气氛。

而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并与住宅相联。

占地甚少,小者一、二亩,大者数十亩。

在园景的处理上,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

常用粉墙、花窗或长廊来分割园景空间,但又隔而不断,掩映有趣。

通过画框似的一个个漏窗,形成不同的画面,变幻无穷,堂奥纵深,激发游人探幽的兴致。

有虚有实,步移景换,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无穷。

3 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风格与空间结构3.1 自然化与巧夺天工,水与叠石成为园中亮点。

所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处境生情、诗情画意等对园林意境的描绘,都说明园林建筑确实不同于一般建筑,如同凝聚了诗与画,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园林意境要求通过具体的景象,暗示更为深广的境界,即所谓的“景有尽而意无穷”,将自然美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加工,反映在诗中,体现在画里,赋予其情感与思想,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是中国园林更是江南私家园林的特色。

除叠石是园中亮点之外,水也往往成为园林中的主体景区,古代匠师根据自然山水的特征和规律,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造园手段,以典型概括的方法创建典型的人工山水环境。

而水处理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恰当地作了曲折收放的处理,曲折收放变化的水面有动态,较自然生动,游人在水上活动的范围和视野也可随水面变化而变化。

如苏州拙政园中部的水面,水烟弥漫,成为整个景区的意境中心,几座曲桥散布于水,假山若隐若现于水中央,水面构成种种景观的向心力,使不同空间的景物围绕水面产生丰富的层次和意境。

3.2 利用空间分割,增加空间层次,创作出无限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空间建筑艺术的典范,它用独特的空间处理手法,实现了园林特有的审美意境的创构,体现了古人对建筑空间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造园技艺。

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所描绘的正是诗人对这种意境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

各地的“八景”、“十景”多起于明清,就是与这种诗意化欣赏的标准有关。

古典园林在空间面积是有限的,尤其是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为了追求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景观和层出不穷、含蓄不尽的意境,古代造园师将整个园林空间分割为不同的景区或景观层次,在一个园林中有大景区、中景区乃至个体景观、微观景观等,其中包括过渡性空间以及中国园林特殊的空间——园中之园。

在这个逐层分割的序列中,每个空间单位都有其不同的主题风格和美来满足人们的好奇求新的审美心理,这也避免了重复的形式和内容带给人们的厌倦和烦腻,而且使人们在不断变化的景观中产生无穷的联想和趣味。

江南私家园林,由于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经营,为求得境的深邃,多不遗余力地以各种方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从而极大增强景的深远感。

例如某一对象,直接地看和隔着层次去看,尽管实际距离不变,但给人感觉的距离似乎要远的多。

运用这种方法来丰富空间的层次变化,并借以造成一种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幻觉。

它透过花木、山石、屋宇、游廊等使园内景观既被遮蔽又未被遮挡、层次丰富、境界深幽、含蓄不尽、意趣无穷。

还有一种经营空间的方法是利用湖池、溪流、沟涧、水湾等水体来形成意境中的隔绝,如沧浪亭,其北面无高墙界隔,而濒临园外一湾清水,着意让园景外漏,有小桥溪流入园,在空间的使用上可谓独具匠心。

3.3 小巧的布局,利用曲径通幽,加强空间的变化。

江南人口稠密,水网交错,土地资源显得极为宝贵。

这种地理因素使得江南园林只能在“小”中做文章,特别是对于私家园林而言。

在苏州园林中,拙政园是面积较大的一个,它由三个园组成,占地只有62亩地。

“鹤园” 只有两亩, “壶园”只有三百平方米, “残粒园”更是仅有一百余平方米。

这些园林布置小巧玲珑。

江南私家园林与多属皇家园林的北方园林相比更表现为秀美,后者大气磅礴。

在江南园林这种小而巧的布局构思和江南文人的儒雅之风是分不开的。

如拙政园东南角临水而建的扇面造型小亭“与谁同坐轩” ,造型极为别致,在这块三角地上,最多可容八人凭栏环眺三面。

我们不会因它小而忽略它,反而觉得这种小亭和园林的整体格局非常吻合。

正所谓“室雅何须大,天地尽纵横”,江南私家园林在极小的空间里为审美体验提供了无限变化的可能,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对立,和北方园林相比,它处处隐现出江南文人的“禅趣”和小中见大的意匠经营。

这种小不仅表现在面积和规模上,还表现在主题和空间分别上,“半亩园”、“壶园”等一批小园林在这方面就颇为典型。

“曲径通幽”在明清江南私家园林也是造园中必不可少的艺术意匠,且已经广泛使用,园林在设景时追求“随形而弯,依势而曲。

”园林中的曲径有各种形态,如曲蹊、曲岸、曲堤、曲桥、曲室、曲廊等,古人对园林中曲的偏爱来源于其对自然的崇拜,“师法自然”即是取其典范,求其境,就像“九曲桥”并非一定要曲折九次,而是要引起人们“意在九曲”才是曲的艺术一样。

这种“曲境”使景观不能被人一眼看尽,随着景观的移步易景,变化多端而产生无穷的韵味。

3.4 选择黑、白、灰为基本色调,造型具有素朴、典雅的格调。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用苏东坡这首诗来形容江南私家园林的色彩风格是最合适不过的。

无论是建筑的构造还是外观的粉饰,都体现着儒家的中庸思想,显得不躁不火,自然淡雅。

由于湿润的自然环境及江南文人儒雅风格的影响,江南私家园林以“黑”、“白”、“灰”为主色,崇尚“淡雅”力避“艳俗”。

白墙黑瓦、青灰的湖石、青砖掩映在翠绿的花木从中,形成了江南私家园林清新淡雅的风格。

刘敦桢在《苏州古园林》一书中说:“园林建筑的色彩,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瓦顶,栗壳色的梁柱、栏杆、挂落,内部装修则多用淡褐色或木纹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成的灰色门框窗框,组成比较素净明快的色彩。

”园林里很少见色彩强烈的色调。

金碧辉煌的色彩不合乎中国文人“素淡空灵”的审美追求。

江南私家园林的白墙黑瓦间蕴含着一种德行的象征。

“黑瓦”厚重、沉稳,具有统一感,“白墙”素净、纯洁,具有亮力感。

灰砖、湖石在白墙黑瓦间起到一种调和作用。

黑、白、灰三色构成的园林和民居随处可见。

这种色彩安排甚至进入到室内。

红木家具的“深栗色”、墙面的“白色”、字画的“黑白色”、地砖和水磨青砖的“灰色”,使整个园林从内到外都成为一个稳定的空间,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象征意味。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在空间组织和单体造型上丰富多变,且精致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