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第12章 政策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政策科学》陈振明 名词解释

《政策科学》陈振明 名词解释

政策分析:一个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采用各种研究或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政策网络:一群相互依赖的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为政策问题的解决与方案的执行而建立的稳定的关系形态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环境: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起更直接重要的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的作用)政策制定:指从发现问题都政策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环节所组成的政策形成过程,包括政策议程、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三个基本环节或阶段政策议程: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方案规划: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结果预测、方案抉择等基本环节政策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与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政策法律化:政策向法律的转化,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政策执行:将政策意图转变为政策结果的行动过程。

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意图转化为实际效果,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政策工具: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政策变化、改进、制定新政策的依据政策监控: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和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政策终结:政策决策者在对政策进行审慎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结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周期:政策救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等阶段后形成一个周期;新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对原政策加以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公共政策学-陈振明

公共政策学-陈振明
4.如何看待政策分析的职业化发展?
5.结合上述案例,论述研究公共政策学的 现实意义。
公共政策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二章 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公共政策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重点问题
• 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 • 政策分析的不同理论 • 政策分析的多样化方法论 • 政策分析的基本构成因素 • 几种有代表性的过程框架 • 政策分析过程的程序 • 政策分析过程中常见的方法及技术
公1共.2政.策3学公共政策学的“21世范纪公式共管理”系列特教材 征
1.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 研究领域。
2.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3.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
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
4.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也是 规范的。
公共政策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 奎德的模型
澄清问题
确定目标和标准
提出新的备选方案
寻找和设计备选方案
对假定的咨询
收集数据和信息
解释结果 评估成本和效果
建立和检验模型 检查模型的可行性
公共政策学
功能活动 感知/定义 集和或累加 组织 代议 确定议程 规划 合法化 预算 执行 评估 调整/终结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公共政策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 公共政策学的意义
1.3.1 政策分析的职业化
1.职业化及其标准
2.政策分析职业化的现状(以美国为例)
(1)美国的政策分析的教育培训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 (2)政策分析的就业者人数不断增加 (3)在职业化组织方面,美国政策分析的学术研究团
体及职业协会已有相当的规模。
公共政策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重点解析

《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重点解析

《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陈振明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其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2、政策系统★★★★(1)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①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

②政策客体: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政策所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

③政策环境: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涵盖了社会经济状况、体制或制度条件、政治文化和国际环境。

(2)政策系统的划分:①信息子系统: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传递等活动,为公共决策提供信息资料。

②咨询子系统:由思想库以及各种专家、学者所组成,为公共决策提供方案或其他咨询服务。

③决断子系统: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所组成,领导公共决策活动的全过程。

④执行子系统: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构成,将政策方案转换成政策效果。

⑤监控子系统: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所组成的一个子系统,相对独立于其他子系统之外。

(3)我国公共政策系统运行的优化①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决策科学化是现代公共决策的主导,指决策者及其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公共决策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基础程序进行决策。

公共政策决策的系统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决策的系统分析方法
——矿I塑呈壅苤
公共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公共政策指的是政府等决策 部门对公众利益进行分配和对公众 行为进行规制所采取的措施;广义 的公共政策指的是政府及立法机构 制定的对公众利益进行分配和对公 众行为进行规制的法律、法规、规章 和制度等。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深刻变革 时期,也是一个新旧体制和新旧观 念并存并发生冲突的时期。各种矛 盾、摩擦和社会发展目标给公共政 策决策带来了多方面的压力,提出 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复杂的社会 环境中,公共政策要适应多变的外 界环境,更好地承担其导向、协调与 稳定社会的职能,从而避免因社会 各阶层利益的尖锐冲突而导致社会 陷入无序状态。 规范化包括决策的程序化和法制 化、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化以及政 策制定方法的多元化和科学化。 民主化原则。民主化原则也是 现代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的 价值取向,它追求社会公正,强调公 民参与。民主作为一种管理体制,既 是自上而下的,同时也是自下而上 的,其中包含了社会成员对决策过 程的参与。决策的民主化,使公众有 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从而有利于 避免权力的滥用,降低公共政策制 定的决策风险,维护广大民众的根 本利益,也有助于提高公共行政的 效率和整个社会的民主化程度。 二、公共政策决策的主要模式 公共政策决策受着多种因素的 影响,其决策模式的运用也因时代 背景、政治体制、领导人性格、问题 的性质等而相应地发生变化。概括 起来,常用的决策模式有以下9种。 理性决策模式。该模式又叫合 理决策模式或最佳决策模式,它认 为,公共政策应是有效目标的达成, 一个理性的决策就是效率最高的决 策。这种模式是根据数字和事实,用 合理的科学方法和精细的计算来分 析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政策方案 的优劣,从而求得最佳的政策或解 决问题的方法。其实质是一种政策 选优的方法。 渐进决策模式。该模式认为,公 共政策是对过失的修正,它把公共 政策割定的过程看做是对以往政策 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主张在以往 的政策、惯例的基础上制定新政策, 只对过去的政策作局部的调整和修 改,是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 理想决策模式。该模式是一种 将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混 合使用、有机结合的模式,它强调政 策制定系统的过程分析。它首先基 于对现行政策的检查与评估,避免 了对所有备选方案的考察,缩小了 审查范围,然后对所考察的方案进 行精细的计算,从而保证了方案的 相对优化。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重点:1、政策科学运动2、政策科学的概念和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围3、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考点:1、拉斯韦尔和德洛尔的主要思想第二章政策与政策系统重点:1、政策的概念和政策的本质2、政策的基本功能和分类3、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4、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5、政策子系统的划分第三章政策活动者重点:1、官方的政策活动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2、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播媒介)3、现代政策研究组织考点: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第四章公共决策体制重点:1、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和决策权力的含义2、公共决策体制的分类(议会制、独裁制、人民代表大会制)3、现代公共决策方式和决策方式的改进考点:1、阿罗悖论第五章政策工具重点:1、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2、政策工具研究的途径3、基本的政策工具(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社会化手段)第六章政策制定1、政策议程的涵义2、政策议程的种类3、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策略和模型4、方案规划的含义和程序5、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和程序考点:1、政策议程的涵义、途径、策略和模型第七章政策执行重点:1、政策执行的含义2、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3、政策变通的含义4、“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5、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6、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诸因素考点:1、政策变通的含义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3、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第八章政策评估重点:1、政策评估的概念和标准2、政策评估的意义3、政策评估过程的三个阶段4、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5、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考点:1、政策评估的概念2、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3、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第九章政策监控重点:1、政策监控的含义2、政策监控的分类与作用3、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政策监督、政策控制、政策调整)考点:1、政策监控的含义与作用第十章政策终结与周期重点:1、政策终结的含义2、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与方式3、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政策终结的策略4、政策周期的内涵5、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6、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考点:1、政策终结的含义2、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政策终结的策略3、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第十一章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重点:1、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及步骤2、政策问题界定的方法3、目标确立的方法(澄清政策目标在政策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困难,澄清和确定目标的途径与方法)第十二章系统分析方法重点:1、系统分析的内容(整体分析、结构分析、逻辑分析、环境分析)2、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和定性方法第十三章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重点:1、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内容,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和概念和几种主要的经济学分析框架)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界定、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公共选择理论的主题和方法、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评价)3、政策分析中的经济学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成本—效能分析方法、公共定价法)考点:1、公共选择理论。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课堂讲义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课堂讲义

《公共政策学》课件内容第一章绪论公共政策概念•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1.1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与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的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要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固有的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以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为主线进行研究:政策的要素、结构和运行过程;政策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与政策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1.2 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研究对象公共组织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

(1)从研究取向来看行为取向: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结果取向: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2)从政策制定的主体范围来看政府组织:核心和重点(立法、行政、司法)非政府组织:(非政府公共部门)指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

二、研究内容1 公共政策的本质与构成(1) 相关概念的区别管理决策:各种组织在管理中形成的决策。

行政决策: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政府职能,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制定与选择行动方案,作出决定的活动。

法律制定:有关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各种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公共政策: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层次①具体的个别的政策②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群: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

政策链: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学堂 国家治理 课程2022-《公共政策分析》习题答案

学堂 国家治理 课程2022-《公共政策分析》习题答案

国家治理课程练习题(提醒:选项对应内容可能会有变化,应用前请核对具体选项对应的内容,标黄色部分)一、公共政策分析学习目标:1.了解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对经济社会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作用。

2. 学习公共政策的理论和价值目标。

3. 学习全景式公共政策分析的理念、方法。

4. 应用公共政策的理念和方法深刻理解和帮助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方面的各种问题。

基本书目:1.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2.陈振明编著《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3.安德森《公共政策制定》(Public Policy Making by Anderson, James E. )。

4.蓝志勇,范柏乃:公共管理研究与定量分析方法 [M]. 科学出版社。

第一周课程内容和方法介绍1.按照政策范畴,可以将公共政策分为(BCD)A、宏观政策B、元政策C、基本政策D、具体政策【按政策范畴分分为,元政策(era)、基本政策(area)、具体政策(specifity)。

例如元政策就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政策有农村包围城市,精准扶贫就是具体政策。

】2.“全景式公共政策”模型包括以下哪些元素(ABCDEFG)A、时间B、空间C、范畴D、目标E、内容F、外部环境G、内生动力View)强调全面地看问题,这些综合的视角就包括时间、空间、范畴、目标、内容、外部环境、内生动力。

【“全景视角”(PanoramicView)强调全面地看问题,这些综合的视角就包括时间、空间、范畴、目标、内容、外部环境、内生动力。

】3.“他第一次意识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这句话出自(C)A、《共产党宣言》B、《反杜林论》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D、《资本论》【这是马克思“亲密的革命战友”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贡献的评价。

】4.马克思的思想是分阶段的。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有四个阶段:理想主义阶段;黑格尔主义阶段;费尔巴哈派阶段;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和完善阶段】【马克思的思想至少可以被分为青年马克思、中年马克思、革命后的马克思、老年马克思。

公共政策决策的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决策的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决策的分析方法摘要:公共政策的研究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自从产生了政府,就有了对政府行动的理论解释,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是在二战结束后,随着政治学者为反思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而首先在美国和欧洲产生的。

公共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公共政策指的是政府等决策部门对公众利益进行分配和对公众行为进行规制所采取的措施;广义的公共政策指的是政府及立法机构制定的对公众利益进行分配和对公众行为进行规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等。

系统分析是公共政策研究尤其是公共政策分析的最基本的方法。

系统分析是一种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及层次、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求得优化的整体目标的现代科学方法以及政策分析方法。

关键词:公共政策内容系统分析政策分析矛盾分析绪论我们学习公共政策,政策的制定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分析,那么何为政策分析呢?邓恩给出了政策分析的一个宽泛的定义,认为它是针对政策制定过程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创造知识的活动。

政策分析是以其作为对政府面临的经常发生的问题和危机的一种反应而存在的,并体现其自身的价值,这种价值在于,通过运用一切尽可能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以及直觉、判断力、创造力等能力和潜能,为正确制定和有效执行公共政策服务。

一、公共政策分析内容1、描述政策事实或问题政策分析的一个首要目的是提供事实,政策分析者要告诉人们,他们所揭示的事情(事实)在当下和将来是否会存在。

从方法论上来说,提供事实的方法是经验方法,即通过提供描述性的信息来揭示事实。

通过描述公共政策,使我们可以知道政府在福利、教育、国防、民生、环保、税收等方面正在做什么,没有做什么。

2、解释政策形成的因果变量政策分析者必须去寻找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一些变量关系,即它的前因与后果,并且首先要探究公共政策的原因和决定因素。

3、探究公共政策的结果或影响涉及到公共政策评估问题,政策分析人员必然会去关注公共政策的实施将给以及正在给社会和其作用对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陈振明等.从技术理性到政治理性_政策分析的方法论转向,《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陈振明等.从技术理性到政治理性_政策分析的方法论转向,《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收稿日期:20101010作者简介:吴勇锋(1985 ),男,福建龙海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邵东珂,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陈振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2011年第1期总第55期江苏行政学院学报Journa l of Ji angsu A d m i nistrati on Instit u te N o .1,2011G enera lN o .55行政学研究从技术理性到政治理性:政策分析的方法论转向吴勇锋,邵东珂,陈振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厦门 361005)摘要:政策分析关注的是现实具体的政策问题,因而政策分析方法的适用与否对能否有效地解决政策问题至关重要。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着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之争,西方政策分析经历了从技术理性到政治理性的方法论转向。

这一方法论转向并不意味着政治理性已然完全否定甚至替代了技术理性。

事实上,作为政策分析的两种方法论维度,技术理性关注的是公共政策的技术属性,政治理性关注的是公共政策的政治属性,它们共同构成了政策分析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它们的辩证综合也体现了公共政策科学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关键词:政策分析;技术理性;政治理性;方法论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11)01011005!政策分析∀一词首先使用于林德布洛姆(Charl e s E .L i n dblo m )在1958年发表的#政策分析∃一文,用以表示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渐进比较分析的类型。

以此为基石,政策分析在政策科学实践中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时至今日,尽管政策分析家们对于政策分析并没有达成一致的定义,有关政策分析界定的范围和重点亦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将政策分析看作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学科,它使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技术产生并转变与现实政策问题相关的知识或信息,以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解决现实政策问题。

[1]因此,就研究对象及范围来看,政策分析主要关注的是现实具体的政策问题,因而政策分析方法的适用与否对能否有效地解决政策问题至关重要。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重点问题+课后思考题(厦大考研)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重点问题+课后思考题(厦大考研)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重点问题+课后思考题(厦大考研)第一章绪论一、重点问题№1〃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2〃公共政策学的兴起№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范围№4〃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6〃政策分析的职业化发展№7〃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理由№8〃公共政策学的现实意义二、思考题1〃解释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的概念。

答:(1)公共政策:可以一般地定义为国家、政府及执政党为公共物品的生产以及供应、为宏观调控经济及社会的运行而作出决策,它不同于市场决策(个人决策和企业决策)。

现代政治学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分配的动态过程。

(2)政策系统: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3)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

是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的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学?如何理解它的“范式”特征?答:(1)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①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似真性)。

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现实性、才更加灵活、更加艺术)。

③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问题(政策分析既是解决问题的艺术,也是提出问题的艺术,正确提出问题等于成功的一半,解决错误问题是白费精力)。

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是规范的(重视价值评价与分析)。

政策相关知识包含了具有价值特征的因变项(目的)和自变项(手段)的互动,这些变项的选择往往涉及在多种价值中作出取舍。

选择哪一个价值,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判断问题,而且往往需要伦理学推导。

3〃公共政策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途径?答:A、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1)、系统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公共政策2.利益团体3.政策监控4.系统分析5.创造性思维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政策系统运行有哪些环节?2.分析大众传媒对政策制定的影响与作用。

3.头脑风暴法的程序及要求包含哪些内容?4.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5.政策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论述如何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进行治理?2.论述如何完善我国的政策监督机制?四、分析题(25分)公开信息显示,2004年上半年,全国煤矿事故就死亡2672人,同比上升3.3%,其中特大事故死亡704人,上升114.6%,事故频发背后,干部参股煤矿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广东“8·7”大兴矿难发生后,一处煤矿现场有关部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矿难发生与官煤勾结有关。

这起事故也促成了国家出台干部撤资煤矿的紧急通知。

2005年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其中规定“凡已经投资入股煤矿(依法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自《通知》下达之日起一个月内,即9月22日前,必须撤出投资,逾期不撤出投资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最先公开批评“官煤勾结”的是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

6月17日,在赴湖南资江调查矿难原因后,李毅中怒斥:“‘官商勾结,官煤勾结’这种现象已经确实到了该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6月21日,国家安监总局通报黑龙江省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新富矿“3·14”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再次提及“官煤勾结”。

李毅中于9月22日透露,据贵州、湖南、河北等9省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5日晚,共有497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登记从煤矿撤出投资。

但是,大限过后,据报道,有的地区不仅无一官员从煤矿撤资,而且有官员私下声称“宁不当官也不撤股”。

最新《政策科学》陈振明-名词解释

最新《政策科学》陈振明-名词解释

政策分析:一个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采用各种研究或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政策网络:一群相互依赖的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为政策问题的解决与方案的执行而建立的稳定的关系形态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环境: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起更直接重要的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的作用)政策制定:指从发现问题都政策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环节所组成的政策形成过程,包括政策议程、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三个基本环节或阶段政策议程: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方案规划: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结果预测、方案抉择等基本环节政策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与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政策法律化:政策向法律的转化,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政策执行:将政策意图转变为政策结果的行动过程。

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意图转化为实际效果,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政策工具: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政策变化、改进、制定新政策的依据政策监控: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和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政策终结:政策决策者在对政策进行审慎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结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周期:政策救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等阶段后形成一个周期;新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对原政策加以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与政策系统)【圣才出品】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与政策系统)【圣才出品】

第2章政策与政策系统1.什么是公共政策?答: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理解公共政策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1)政策主体任何公共政策都有特定的主体,即国家权威机构、政党及其他政治集团、团体。

公共政策体现了政策主体的意志,与个人、企业等所做出的决定不同,具有法定的权威性;(2)目标取向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要实现一定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同时,公共政策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起作用,具有时效性,公共政策不是无意识或偶然性的行为,目标指向明确;(3)活动过程公共政策是主体服务于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是与谋略、措施、办法、规定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政治行为;(4)行为规范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政策总有具体的作用对象或客体,规定对象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规定哪些行为受鼓励,哪些行为被禁止。

政策规定常带有强制性,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

行为规范和准则使政策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

2.简述政策的本质与功能。

答:(1)政策的本质政策的制定、执行及其执行的结果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调整社会利益关系。

政策的本质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政策的本质首先表现在其是一定社会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任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是以维护本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为宗旨的。

同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着阶级力量的变化。

总之,政策体现了阶级的意志、利益,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统治阶级,其政策的本质有明显区别,但都是为了巩固其统治、进行政治管理的基本工具。

②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本质是由国家职能的两重性所决定的。

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除了维护其统治的政治职能外,还有维护其统治的社会经济职能。

作为其意志与利益的直接体现的政策及法律当然也带有这样的特性。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公共政策学课程英文名称:PublicPolicy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数:40理论课学时:40实验学时:0学分:2.5适用专业与年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先修课程: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社会统计学、公共经济学开课系室:人文社会科学系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是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公共政策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教育。

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策理论水平。

2、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探讨转轨时期我国若干政策问题出发,深入实质性的公共政策领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政策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本质?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章?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第一节?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第二节?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第三节?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主体?第二节?公共政策客体?第三节?公共政策环境?第四节?公共政策工具?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概述?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第三节?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第一节?公共决策体制?第二节?政策方案规划的综合分析?第三节?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第四节?公共政策合法化?第六章?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第七章?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第八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第九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第十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一)?第十二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二)?五、实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略)六、课外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略)八、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学习方式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辅导和答疑等。

公共政策学 陈振明 (华农期末详细复习版)

公共政策学 陈振明 (华农期末详细复习版)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1、公共政策学2、政策学3、政策科学4、政策分析5、公共政策分析6、政策研究二、定义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三、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二)按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三)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四)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

处理好两个关系: 务实与务虚的关系,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关系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公共政策学一、从国家层面来分析1、有利于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2、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3、有利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4、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二、从个人层面来分析1、有助于理解公共政策2、有助于个人决策(私人决策)(法盲的悲剧)3、作为一种职业或兴趣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逻辑体系一、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就是公共政策. 因此,公共政策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I、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3、政策一般(概念、本质、特征、构成、功能等)(二)政策系统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

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陈振明P5)(三)政策过程1.政策过程就是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政策系统2.投票悖论3.政策合法化4.德尔菲技术5.价值分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官方政策活动者的政策角色。

2.中国政策制定的基本经验有哪些?3.政策终结的种类主要有哪几种?4.备选方案的产生的步骤及方法有哪几方面?5.政策价值观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论述如何发展与完善我国的政策研究组织?2.结合实际分析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四、分析题(25分)从2003年8月开始,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环境整治工程。

2005年2月,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开工。

3月22日,在北京开会的兰州大学客座教授张正春在圆明园游览时,发现了圆明园的湖底都铺上了防渗膜,张教授认为这项工程会破坏圆明园的生态环境,于是将此事公诸于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

此后越来越多的生态专家和环保人士对工程提出质疑。

在此期间,防渗工程仍在继续,并且已经接近尾声。

圆明园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圆明园长期缺水和湖底大量渗漏,造成圆明园湖水每年长达七八个月都处于干涸状态,实施湖底防渗工程是不得已而为之。

由于这项工程在开工前没有向国家环保总局递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4月1日,环保总局正式通知圆明园停工,依法补办有关审批手续。

当天下午,工程停工。

按照有关规定,圆明园湖底防渗项目是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建设,环境敏感度高,需要举行听证会。

4月13日上午,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的公众听证会在国家环保总局二楼多功能厅举行。

在公布的名单中,最引入注意的就是专家阵容的庞大,吴良镛等著名专家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清华和北大这两座著名学府的院士、教授各有3人,包含了建筑、环境方面的权威。

另外,圆明园管理处有6名参会人员。

环保总局有关人士表示,该局收到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申请书,但由于场地的限制,不可能满足所有申请人参加听证会的要求。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二章 系统分析方法 【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二章 系统分析方法 【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系统分析方法一、概念题1.政策问题的层次分析法(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层次分析法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首先通过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其优点体现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灵活简洁。

具体操作中,层次分析法将政策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行原因三个层次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分类分析方法。

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成某种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合理原因,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所探查出的问题成因;可行原因,是合理原因中实际起作用的原因。

2.政策过程(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过程是指政策运作的全程,包括从“问题出现”到“问题解决”的所有阶段。

公共政策是许多步骤或阶段的产物。

政策过程通常包括从政策问题认定、政策方案规划、政策方案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各个阶段,同时也涉及政策环境与政策参与者的互动。

整个政策运作过程充满着政治性、技术性与艺术性,因此也就深受政策环境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3.决策方法答:决策方法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的方法。

根据决策所面临问题的特点可以分为几种:①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②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③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④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⑤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4.政策环境(华中农大2012年研;东北财大2009年研)答: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9-12章)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9-12章)

第九章政策监控1.什么是政策监控?政策监控的作用何在?答:(1)政策监控是指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2)政策监控的作用①保证政策的合法化通过政策监控实现政策合法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实现政策的形式合法化与内容合法化。

实现形式合法化就是使政策的制定活动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与规则;实现内容合法化就是使政策的目标、方案等不违背宪法和有关法规以及不违背执政党的纲领和章程。

②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政策监控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政策的执行活动进行检查、监督,以保证政策达到预期目标,或者发现预期目标与实现效果之间的反差,并找出其中的原因。

③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政策必须随着外部世界的变化和人的认识的深化而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政策目标、实施步骤、执行手段等与现实相符合,从而产生良好的绩效。

政策监控的作用就在于敏锐地捕捉外部世界的发展、认识的深化和政策之间的差距,以便帮助及时做出调整,使之臻于完善。

④促使政策终结政策监控的作用不在于具体实施政策的终结,而是通过本身的工作发现那些错误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报告或提交合理建议,促使政策终结的实现。

这是提高政策绩效,更新政策的一个关键环节。

2.政策监控机制由哪些基本因素构成?答:政策监控机制是政策监控子系统的运行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监控主体的构成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容与方式。

政策监控的主体与政策的制定及执行的主体在许多时候是一致的,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系统、利益集团、大众传播媒介以及社会舆论等。

(1)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①依靠法律监控公共政策;②听取和审议预算、决策、立项等,对公共政策的内容、规模、方向等加以监控;③通过对政府的人事任免权、不信任投票来控制公共政策;④以质询和诘问等方式对公共政策加以监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2.3 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和定性方法
12.3.1 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
(2)S. S. 那格尔和M. K. 米尔斯在《政策科学的职业化发展》 一书中提供的。
他们将政策分析及系统分析的方法分为五类,即数学最优化方法、计量 经济学方法、准实验方法、行为过程方法、多元标准决策方法等。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2.2 系统分析的内容
12.2.2 结构分析
系统的结构指的是系统内部诸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结构分析 作为系统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寻求系统合理结构的途 径和方法。
1.层次分析(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
层次分析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教授(T. L. Saaty)于20世纪 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是: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一致 性检验。
系统逻辑分析的主要范畴和过程:
目标 备选方案 序、选择决策
分析 求解
模型
费用、效果
评价
优化排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2.2 系统分析的内容
12.2.4 环境分析
系统分析人员要根据问题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找出相关环境 因素的总体因素,确定因素的影响范围和各因素间的相关程度, 并在方案设计和执行中予以考虑。对有些可以定量分析的环境 因素,应以约束条件形式列入系统模型中,如那些有限的人力、 物力、资源、时间等。对那些只能定性分析的因素则可采用估 值评分的方法,尽量使之达到定量化的要求。
公共政策分析
12.2 系统分析的内容
12.2.1 整体分析
对系统进行整体分析应注意以下几点:
(1)系统的各个要素和单元对系统整体均有其独特作用,突出整体中的 任何局部的作用都将影响到整体效果的发挥,应按各守其位、各尽其责的观 点来对待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盲目夸大或缩小其中任一部分的作用。 (2)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系统的整体目标进行有序化,偏离系 统整体目标或分散目标都会增加系统的内耗,从而导致系统整体功能的无输 出或少输出。 (3)必须不断调整和处理系统的各个要素和单元中不合理或相互矛盾的 成分,以促进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均衡发展,提高系统的整体效果。 (4)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优化的原则是:根据已确定的目标,在整体利益最优的前提下,处理好 整体与局部、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2.1 系统分析的概述
12.1.3 什么是系统分析
2.系统分析的概念
系统分析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至今,对于什么是系统分 析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系统分析是一种系统研究的方法,它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 技术对构成事物的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比较、评价和优化可行方案,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 因此,可以将系统分析看作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 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及层次、 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 求得优化的整体目标的现代科学方法以及政策分析方法。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2.1 系统分析的概述
12.1.4 系统分析的特征
系统分析有以下四个特征: 1.以整体为目标 2.以特定问题为重点 3.运用定量分析方法 4.凭借价值判断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2.1 系统分析的概述
12.1.5 系统分析的基本原则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复习思考题
1.解释系统和系统分析概念。 2.简述系统分析与政策分析的关系。 3.系统分析有哪些基本内容? 4.用例子说明系统分析的定量技术的应用。 5.分析上述案例,指出PPBS最终失败的原因及 其对系统分析方法应用的经验教训。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2.3 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和定性方法
12.3.1 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
系统分析中的定量分析,就是借助于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 学、统计学、概率论以及帮助决策的决策理论来进行逻辑分析 和推论。 1.定量分析方法及技术的种类 (1)克朗根据决策类型的不同将定量分析技术分为两类,即确 定型的分析技术和随机分析技术。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2.1 系统分析的概述
12.1.6 系统分析的作用和局限
2.系统分析的局限性 系统分析方法也有其现实条件下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主 要表现在: (1)系统分析的各个具体方法之间仍然难以协调 (2)系统分析方法仍然会在解决公共政策问题时表 现出无能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确定型是指那些可用于只有一种势态,并在做出可接受的假定之后,其变 量、限制条件、不同的选择都是已知的、确定的,按一定的统计置信度可以 预见的方法或技术。线性规划、排队论、马尔柯夫分析、统筹法等归为这类 技术之中。 随机分析技术则是应用于不确定型或风险决策的分析方法及技术。动态规 划、计算机模拟、随机库存论、取样、回归、指数平滑、决策树、贝叶斯定 理、损益分析等归为随机分析技术之中。
12.3.2 系统分析中的定性方法
对于诸如带有极强的政治色彩、在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或超理 性作用突出、必须在价值观和实际价值之间加以权衡一类的问 题,或者问题涉及的系统结构不清,收集到的信息不太准确, 或是由于评价者的偏好不一,对所提方案评价不一致等,难以 形成常规的数学模型时,可以采用定性的系统分析方法。 1.因果分析法: 利用因果分析图来分析影响系统的因素,并从中找出产生 某种结果的主要原因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
(1)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结合的原则 (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2.1 系统分析的概述
12.1.6 系统分析的作用和局限
1.系统分析的作用 系统分析是政策研究尤其是政策分析的最基本的方法。它的 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理解政策系统及对不同的政策系统加 以比较;鼓励人们对系统的不同部分进行同时的研究;使人 们注意系统中的结构和层次的特点;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增 加新的知识;突出对未知东西的探索,使人们在过去和现在 的基础上了解未来;使人们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 看问题;迫使人们在考虑目标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时,同时注 意考虑协调、控制、分析水平和贯彻执行的问题;诱导新的 发现,注意进行从目的到手段的全面调查等。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2.3 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和定性方法
12.3.2 系统分析中的定性方法
2.KJ法: 它是由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川喜田二郎(Kauakida Jir)教 授开发的。KJ法是从很多信息中归纳出问题整体含义的一种分 析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把每个信息做成卡片,将这些卡片摊 在桌子上,然后综观全面的卡片,把有“亲近性”的卡片集中 起来合成子问题,依次做下去,最后求得问题整体的构成。 3.目标—手段分析法: 目标—手段分析法,就是将要达到的目标和所需要的手段按 照系统展开,一级手段等于二级目标,二级手段等于三级目标, 依次类推,便产生了层次分明、互相联系又逐渐具体化的分层 目标系统。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2.1 系统分析的概述
12.1.2 系统分析、运筹学与政策科学的关系
12.1.3 什么是系统分析
1.系统的概念 系统(systems)是系统分析的最基础的概念。 系统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 第二,各要素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三,由要素及要素间关系构成的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
2.确定型的分析技术
(1)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 :它是研究一定数量的人力和物力 资源条件下,如何科学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效益,或者在一定 技术条件下,寻求最优化的设计。 (2)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动态规划是美国数学家贝尔曼 和丹齐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数学规划方法。它是在动态条件下, 使用多重决定或多级问题的解以实现最优弧化而采取的一种数学方法。动态 规划处理的对象是含有时间因素的决策问题。 (3)网络分析技术:它是将研究与开发的规划项目和控制过程作为一个系 统去加以处理,将组成系统的各项任务的各个阶段和先后顺序,通过网络形 式统筹规划,分别按轻重缓急进行协调,使此系统对资源进行合理地安排, 有效地加以利用,达到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来完成整个系统的预期目标,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网络分析技术的主要思路是“统筹兼顾”、“求快、 求好、求省”。
2.相关分析 3.协同分析
协同性是指系统发展变化中各部分发展变化的同步性,即系统的 变化引起系统各要素或单元及环境的变化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2.2 系统分析的内容
12.2.3 逻辑分析
系统逻辑分析方法是指对系统的实质内容进行逻辑的分析,以 揭示系统逻辑结构的方法。
(3)即按照政策分析过程的不同阶段分类。
将政策分析及系统分析的定量方法及定性方法划分为问题界定的方法、 确立目标的方法、规划方案的方法、结果预测的方法、比较方案的方法、评 估结果的方法等。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2.3 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和定性方法
12.3.1 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陈振明 主编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第12章 政策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