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阅读理解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全面)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全面)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
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
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
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1.第1自然段中的“一大片”一词说明了__________,“长满”表明草地上的蒲公英__________。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蒲公英铺满了整片草地,所以草地变成了金色。
B.因为草地上的草都被蒲公英覆盖了,所以草地变成了金色。
C.因为蒲公英铺满了整片草地,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上铺满了金色的花瓣,所以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3.第2自然段首句的作用是()A.总领全文 B.总结全文C.概括总述 D.承上启下4.这些蒲公英并不引人注目,作者却观察得如此细致。
从作者身上我学到了: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是猫,还是别的什么?”我暗暗地猜测着。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1.“诡”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再查______画。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满-孙君飞)含答案解析

满(孙君飞)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
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
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
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
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的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
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课内现代⽂阅读理解及答案(含答案和解析)七年级上册现代⽂(课内)阅读汇编《春》(⼀)⼩草偷偷地⼟⾥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野⾥,瞧去,⼀⼤⽚⼀⼤⽚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脚球,赛⼏趟跑,捉⼏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红的像⽕,粉的像霞光,⽩的像雪。
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杏⼉、梨⼉。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想像⼀下,下⾯的诗句中哪⼀句描写的画⾯与“⼩草偷偷地从⼟⾥钻出来”最接近?()A、春风⼜绿江南岸(王安⽯《泊船⽠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居易《钱塘湖春⾏》)C、草⾊遥看近却⽆(韩愈《早春呈⽔部张⼗⼋员外》)D、风吹草低见⽜⽺(《敕勒歌》)2、第⼆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到,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的特征。
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杏⼉、梨⼉”。
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5、景物本⾝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来写。
⽂中有这样的例⼦,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6、第①段描述春天景象,先总写______________,后分写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的像⽕,粉的像霞,⽩的像雪。
”是写花的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
8、“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杏⼉、梨⼉。
”作者通过(),使描述更加()。
9、⽂中写蜜蜂“闹”、蝴蝶“飞来飞去”是⽤来衬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段共⽤了下列哪些修辞⽅法?()A、⽐喻、拟⼈、借代、引⽤B、拟⼈、⽐喻、排⽐、夸张C、⽐喻、夸张、排⽐、引⽤D、拟⼈、借代、⽐喻、夸张(⼆)⾬是最寻常的,⼀下就是三两天。
2021年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及答案(审定版)

2021年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及答案(审定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初冬的早晨今天(青清)早,大公鸡喔喔地把我叫起。
我推开窗户,看见橘(jú)红色的太阳慢慢地从东方升起来,射出柔( róu)和的光,不一会儿,就躲进了云彩里。
远处的群山连(绵棉)起伏,紧紧地挨在一起。
山脚下的松树就像勇敢的战士,和寒风进行斗争。
有几棵小树的叶子落光了,穿上了人们用稻草给他们做的“(绵棉)衣”。
小草也不再那样翠(cuì)绿,而是枯黄了。
一条小河围绕着小树缓(huǎn)缓地流着,好像在低诉着冬的信息。
初冬的早晨可真美呀我爱初冬的早晨1.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打“√”。
2.文中有(____)个自然段。
3.用“”在文中画出比喻句,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标点。
4.第一自然段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展示台。
美丽的武夷山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那里的山峰有溪水环绕,溪水随山峰弯曲回转。
武夷山造型奇特,山势险峻。
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野花,有的像竹笋。
最险的是大王峰,从峰底向上有人工开出的石阶,一直通向峰顶。
武夷山的溪水绕着山峰转了九个弯,所以叫九曲溪。
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
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
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
到武夷山游览,可以爬山,也可以坐在古朴的竹筏上,在九曲溪上绕着山峰静静地、缓缓地、弯弯曲曲地漂行。
溪水轻轻拍着竹筏,青山徐徐从两边退去,人们会有一种入诗入画的感觉。
1.“青山徐徐从两边退去”中“徐徐”的意思是()A.轻轻B.匆匆C.慢慢D.静静2.短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武夷山__的特点。
3.用“”画出点明九曲溪得名原因的句子。
4.九曲溪溪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猴子和牛从前,在一()河边,住着猴子和牛。
河对面有一()树,树上结满了果子,猴子虽然能采到但不会游泳,所以不敢过河采果子。
文学类文本曾冠华《月光满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月光满地曾冠华是夜,清风拂过,月光满地。
土围村的晒谷场上整齐地码满新模板。
模板两分厚,一米二宽,两米长,古铜颜色,既漂亮又庄重。
金宝家里的猪舍一直没门板,之前想装上它又不舍得花那个钱,不装上嘛又好像那屋子总缺个啥。
金宝家跟晒谷场只隔不足四米宽的村道。
近水楼台,顺走一块模板实在是得天独厚。
晚上竟然没人值班,金宝轻而易举地把事情办了。
老话说,偷吃要会擦嘴。
在自家楼上,金宝用两罐红油漆给模板换了新装。
完事后,开了瓶烧酒准备喝一杯,他倒酒时手机响起来。
村主任有千里眼?做坏事被他抓住把柄?金宝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金宝盯着电话,大气都不敢出。
村主任说:“明天推上大板车到村委会来——”金宝要哭了。
村主任年轻时是土围村的团支书,后来出门包工程赚足了钱,结果不干了,响应号召回来当村主任,响当当的人物。
金宝与村主任两家曾经有过节。
看来,金宝要成靶子了。
金宝从摩托车油箱抽出汽油,赶紧把未干的红油漆洗掉,连夜背起模板还到晒谷场上去。
气是松下了,但金宝依然睡不好觉,村主任人高马大,尤其他那双杀气腾腾的铜鼓眼格外骇人。
天亮,金宝乖乖地推上大板车到村委会,准备听从发落。
金宝的心像大板车的轮胎跳得响,一路“咚咚咚,咚咚……”金宝多虑了。
原来,村委会执行惠民政策,分发免费化肥。
村主任笑着敲响金宝的光头轮胎说:“你家六百斤,它扛得住吗?”金宝鸡啄米似的点头,同时卸下压在心坎的大石。
金宝几乎飞也似的拉回化肥,不能白花那两罐红油漆和两斤汽油。
晚上,金宝毫不犹豫去背回那块模板。
这世道,怕个啥?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只是,事情却没有过去。
次日早上,当天卸下模板的瘦司机,协同腆着老板肚的村主任,以及驻村干部大刘一行集中到了晒谷场,这让金宝的耳朵竖起来。
瘦司机说:“我卸下的模板数量包够。
不过,好像被人动过——”金宝好像挨上一锤。
村主任眼盯瘦司机说:“什么话?我们土围文明村,做不出顺模板的糗事。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1.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篱蔷薇①春天的头茬阳光,洒遍了村庄。
我家屋后,一篱野蔷薇长得格外茂盛。
②我来到屋后,发现蔷薇篱笆上竟然抽出了很多还没打花苞的嫩条,好像竹丛的竹笋子一般。
我欣喜地折了一根嫩条,把皮一剥就往嘴里放,有点酸,有点甜,有点涩,但青嫩得很,入口嚼几下就化了,这实在是大自然对嘴馋孩子的一丝慰藉。
③在含苞待放的日子,所有的花儿都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绽放。
初夏时节,当蜜蜂嗡嗡地从窗格飞进时,我睁开了眼睛,一股浓郁而甜腻的香味直扑鼻子,我知道,蔷薇花开了!我翻身起床,趿(tā)拉着布鞋往屋后跑。
④呀!一篱笆的蔷薇花都约上了,都约在昨天晚上一齐开放,谁也不赶早,谁也不甘晚。
纯白的,浅粉的,挨挨挤挤,满枝满篱地开了,长长的绿篱上,仿佛哪位仙女遗落的一件云裳。
饱满润泽的花瓣中,一簇簇的黄蕊在风中招摇,引得蜂飞蝶舞。
我再也忍不住了,摘了一朵又一朵,直到满手满襟。
我把一朵朵蔷薇轻轻地放在一个竹筛里,就像把熟睡的白雪公主放入摇篮一样,从菜园边割来一些竹枝,我开始做游戏。
⑤我忙着跟伙伴们用蔷薇和竹枝做花环,戴在头上扮公主,做新娘,彩排我们心中一个又一个童话。
⑥等我们玩够了,蔷薇花也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
过不了多久,透过一根根蔷薇枝,你会看到青青的金樱子已经挂上了。
当白露为霜,秋风渐起,浑身是刺的金樱子,就由青转黄转红了,味道也会从涩入甜。
为了这点甜味,我们不怕衣服被扯烂,手臂被划伤,一只只小手在蔷薇的茎刺旁试探、找寻,摘下后就用鞋底磨掉金樱子身上的刺,用嘴咬开它的肚皮,用手指挖出它一肚子毛刺刺的籽,终于剩下薄薄黄黄的果皮,洗也不洗,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享受一点点酸甜。
⑦雪花飘飞,屋前屋后的树木干枯空荡,只有那一篱蔷薇依然青翠稠密,各种虫儿、雀儿躲进蔷薇枝叶之间,在它们的蔷薇山庄亦歌亦食,等待春姑娘的到来。
(1)阅读短文,梳理第②—④自然段,完成思维导图。
初中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昙花终于怒放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
我高兴极了!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
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
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
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
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
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
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
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
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
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
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
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
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
”此乃真理名言。
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
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⑨我爱昙花。
(选文有改动) 【链接材料】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
满-阅读理解及答案

本文② -⑩段围绕“满”叙述了三个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 题主要考 查学生的散文 语言的 赏析能力。赏析语 言,是散文阅读 最常 见的 题 型。解答这类题 目,需要注意其解 题 格式,赏 析通常包括三个要素: 词语 、 句子特色、句子内容及情感,在具体解答中必 须点明 该句的特色,有何效果, 抒 发怎么 样的情感。(1)此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 赏析。画线句运用比 喻,把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意蕴深厚的记叙文。
B 本文表达的情感真实美好、场面温馨,令人动容,耐人寻味。
第 2 页,共 5 页
C 手法多样灵活,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文章文采斐然,人物形象生动。 D 用词灵动巧妙,精准贴切。如“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 儿的土布”。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
1.满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他是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
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他还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突然觉得他像是一个打了胜
仗的将军。
他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他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那一刻,我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好像从梦中睡醒过来,猛然间意识到他拉着我长大了许多许多。
我搬着这条高凳子去学校,就仿佛扛着一把龙椅,路上无数双眼睛被它镀亮。
它在全校都是独一无二的,让我安然而骄傲地端坐在“山丘”上听课。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
⑥此时的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一副空担子也会压得他气喘
吁吁,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他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他的嘴唇起了白皮儿,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
我心里有些难过,忍不住想用吸水的毛巾从他脸上擦出什么来。
⑦这一天,原来是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
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于
是她低下目光,好像要穿过一条黑暗的隧道,努力地压缩着身子,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
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⑨吃完饭后,他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
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
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也灌满了我们的耳朵。
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
于是,这里一下子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
⑩不管我藏在哪里,都知道他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11)再后来,他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
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12)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和她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13)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没有他们在身边的时候,我总是想起母亲那些满满当当的碗、杯子和盆,还有那些挂满院子的衣服、土布和他们过去的故事,希望或者泪水便盈满了我的眼睛,心里的风和阳光也溢了出来。
本文②-⑩段围绕“满”叙述了三个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时的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一副空担子也会压得他气喘吁吁,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
(从修辞手法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再后来,他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
(从加下划线词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请谈谈你对标题“满”的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结合全文,简述第13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意蕴深厚的记叙文。
B本文表达的情感真实美好、场面温馨,令人动容,耐人寻味。
C手法多样灵活,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文章文采斐然,人物形象生动。
D用词灵动巧妙,精准贴切。
如“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
父亲为了家庭幸福四处奔波,母亲对父亲满满的关切与爱意,全家人共享天伦时幸福温馨。
(意对即可)
【小题2】
(1)运用比喻,把父亲的腰身比作无箭可射的猎弓,生动传神写出父亲生意亏本的沮丧,表达了父亲对家庭的责任感。
(2)“总”是“一直,经常”的意思,三个“总”字,强调父亲放下担子后,仍然为了一家人不断辛苦劳作,写出我对父亲的感激和爱。
【小题3】
“满”既指父亲一生辛苦劳作,为了使家填得更满,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又指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幸福圆满的,作为子女的我们,会报之父母以孝顺。
【小题4】
内容上,篇末含蓄点题,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幸福美满的,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余韵无穷。
【小题5】
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题目的要求,研读相应文字;最后概括得出答案。
通读课文,研读本文②-⑩段可知主要写了三个场景:父亲为了家庭幸福四处奔波;母亲对父亲满满的关切与爱意;全家人共享天伦时幸福温馨。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赏析语言,是散文阅读最常见的
题型。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注意其解题格式,赏析通常包括三个要素:词语、
句子特色、句子内容及情感,在具体解答中必须点明该句的特色,有何效果,抒发怎么样的情感。
(1)此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画线句运用比喻,把父
亲的腰身比作无箭可射的猎弓,生动传神写出父亲生意亏本的沮丧,表达了父亲对家庭的责任感。
(2)此题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总”是“一直,经常”的意思,三个“总”字,强调父亲放下担子后,仍然为了一家人不断辛苦劳作,写出我对父亲的感激和爱。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能力。
理解标题的含义,是散文阅读中常考的知识点,解答这类题目多有固定的思路。
通常标题的含义分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多是文章的内容,深层则为文章的主题。
本文标题的“满”既指父亲一生辛苦劳作,为了使家填得更满,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又指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幸福圆满的,作为子女的我们,会报之父母以孝顺。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段落的作用的理解能力。
理解段落的作用是散文阅读的一种基此题型,要注意其答题思路和规律。
一句话或者某一段在文中的作用,需要从两个方面理解,即结构和内容上。
结构上通常就是承接上文、引领下文、过渡、点题和呼应这些种,此题结合文章很容易可以分析出在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余韵无穷;内容上我们通常可以先概括句子或者段落的内容,再看是否有点明主旨或者深化主题的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题目的要求,研读相应文字;最后分析辨别。
C 项分析理解有误,没有运用夸张。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