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检验学_史力民_教学大纲
证据调查学大纲
《证据调查学》教学大纲陈碧编写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402 目录目录 (1402)前言 (1407)第一章导论 (1408)第一节证据调查与司法公正 (1408)一、司法公正的大讨论与标准 (1408)二、保障司法公正应重视证据调查 (1408)第二节证据调查的界说 (1408)一、证据调查的概念 (1408)二、证据调查的形式 (1409)第三节证据调查的原则 (1409)一、实事求是的原则 (1409)二、遵守法制的原则 (1409)三、依法独立办案 (1409)第四节证据调查学的对象和体系 (1409)一、证据调查学的研究对象 (1409)二、证据调查学的体系。
(1410)第五节证据调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410)一、服务于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实体法学 (1410)二、从属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学或诉讼法学 (1410)三、与证据学和物证技术学是姊妹学科 (1410)四、与侦查学是联系紧密且内容交叉的近邻学科 (1410)复习思考题 (1411)拓展阅读书目 (1411)第二章证据调查方法的历史沿革 (1412)第一节神明调查法 (1412)一、产生 (1412)二、神誓法 (1412)三、神判法 (1412)第二节审讯问案法 (1412)一、产生 (1412)二、刑讯逼供制度 (1412)三、中国的科学讯问 (1413)四、西方国家的科学讯问 (1413)第三节勘验鉴定法 (1413)一、产生 (1413)二、中国的勘验鉴定法 (1413)三、西方国家的勘验鉴定法 (1413)第四节察访询问法 (1413)一、中国的察访询问法 (1413)二、西方国家的查访询问法 (1413)证据调查学第五节人身识别法 (1414)一、产生 (1414)二、中国的人身识别法 (1414)三、西方国家近现代的人身识别法 (1414)复习提要 (1414)复习思考题 (1414)拓展阅读书目 (1414)第三章 证据调查思维 (1415)第一节 证据调查思维的重要性 (1415)一、证据调查思维的概念 (1415)二、重要性的体现 (1415)第二节 证据调查思维的特点 (1415)一、对抗性 (1415)二、逆向性 (1415)三、时效性 (1416)第三节证据调查思维的种类 (1416)一、从思维的性质,分为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1416)二、从思维的方法,分为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 (1416)四、从思维的精确度,分为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思维 (1416)第四节证据调查思维的常见误区 (1417)复习提要 (1417)复习思考题 (1417)拓展阅读书目 (1417)第四章证据调查的途径与步骤 (1418)第一节证据调查的途径 (1418)一、案件事实的构成要素 (1418)二、证据调查的基本任务 (1418)三、证据调查的两种模式 (1418)第二节证据调查的基本步骤 (1418)一、明确调查任务 (1418)二、分析已知证据 (1419)三、提出调查假设 (1419)四、收集与保全证据 (1419)五、审查运用证据 (1419)复习思考题 (1419)拓展阅读文章 (1419)第五章勘验 (1420)第一节现场 (1420)一、概念 (1420)二、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 (1420)三、犯罪现场的分类 (1420)四、保护现场 (1420)第二节勘验组织 (1421)1403侦查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404一、概念 (1421)二、勘验前的组织活动 (1421)第三节实地勘验 (1422)一、现场勘验的对象 (1422)二、现场勘验的步骤 (1422)三、现场勘验的方法 (1422)四、现场勘验的顺序 (1422)第四节 现场访问 (1423)一、现场访问的对象和内容 (1423)二、现场访问的方法 (1423)三、现场访问的要求 (1423)第五节现场分析 (1423)一、现场分析的目的和要求 (1424)二、现场分析的方法 (1424)三、现场分析的内容及具体分析方法 (1424)四、拟定初步侦查方案 (1425)第六节 制作笔录 (1425)一、现场勘验笔录 (1425)二、现场绘图 (1426)三、现场照相 (1426)复习思考题 (1426)拓展阅读书目 (1426)第六章 询问 (1427)第一节概念、任务和方式 (1427)一、询问的概念 (1427)二、询问的分类 (1427)第二节询问的组织 (1427)一、掌握详情 (1427)二、拟好提纲 (1427)三、明确分工 (1427)第三节询问的实施 (1428)一、动之以情 (1428)二、心理较量。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免费免费〜《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广东警官学院技术系免费免费〜免费免费〜第一部分认识型实验为配合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一定的实验,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理解,这样的实验教学属于认识型实验。
这类实验课程应采取“观察——体会——理解”的模式,按照奥学内容的知识点,通过实验观察,体会到要搞清楚的东西是什么,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得理解,明确其中的道理所在。
实验课程功能距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设置,制定合适的科目,这些科目的选择,应以加深理解为主,通过观察和体会,达到深刻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此类实验不必过多,但每次实验课的内容不应该太单一,可以把相互关系的几项课堂内容教学包含在一起,指定成为一次实验课的内容,这样即可以有利于课堂讲授的连接性,也可以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使学生通过一次实验理解相互关联的若干内容。
这了实验应紧跟课堂教学的进度,属必修课。
实验一两类工具痕迹观察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凹陷痕迹和线条痕迹的形态,掌握两类工具痕迹的结构,掌握痕迹各部位的表现形式。
2. 熟悉凹陷痕迹和线条痕迹的特征样式,掌握不同类痕迹的观察要点,学会评价特征质量,3. 熟悉凹陷痕迹的特征寻找和确定方法,掌握痕迹特征与工具特征对应关系的分析方法。
4. 理解凹陷痕迹和线条痕迹形成过程中,客体材料的变形性质。
免费免费〜免费免费〜5. 养成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
二、实验内容1. 观察线条痕迹的结构,确定痕起缘、止痕和痕迹面。
2. 观察线条痕迹形成的过程中, 在开始、中间、终止三个接触阶段上的痕迹反映的特点,凸凹起伏线痕中峰、谷、腰的具体形态。
3. 观察凹陷痕迹的结构,确定痕壁、痕起缘、止缘和痕底。
4. 观察打击凹陷痕迹在形成过程中,在开始、中间、终止三个接触阶段上痕迹反映,凹陷痕迹凸凹坑丘的形态、线条痕迹中起伏线条的形态及其与工具上相应特征起伏张台相反的性质。
5. 观察、确定线条痕迹和凹陷痕迹的种类特征和个别特征。
痕迹检验学 资料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一)痕迹的含义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痕迹学理论与应用试验教学大纲
《痕迹学理论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痕迹学理论与应用概述了痕迹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途径,包括痕迹学研究内容、技术和方法、痕迹学的基本原理、痕迹化石分类学、痕迹相模式及其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痕迹化石埋藏学与痕迹组构分析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生命活动时的习性规律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因素,了解生物的发展演化规律和生物群落的生态条件。
本课程对提高地质专业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大帮助,对今后从事煤、油、气田勘探的学生具有指导意义。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痕迹学理论与应用》实验是一门专业选修课实验,通过本课程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以下内容:1.进一步掌握和深化《痕迹学理论与应用》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
2.掌握鉴定痕迹化石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三、实验项目设置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实验类别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必做/选做已开/未开说明承担实验室1 陆相、过渡相痕迹相观察并描述Scoyenia、Teredolites、Psilonichnus痕迹相的组成特征2 专业验证性 2 必做未开地球科学馆2 海相痕迹相观察并描述海相痕迹相的组成特征2 专业验证性 2 必做未开地球科学馆3 绘制遗迹化石组构素描图选择一类痕迹相进行素描及特征描述2 专业综合性 2 选做未开普通地质实验室四、考核方式每个具体实验项目的具体考核,以每次预习、实验纪律、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四部分为基础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给出实验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20%。
五、实验教材与参考书1. 胡斌主编,痕迹学理论与应用.1997。
第一章痕迹检验概论
Kennedy强奸案
1991
年 , 时 年 31 岁 的 威 廉 姆 斯 • 史 密 斯 (William Kennedy Smith,肯尼迪总统的侄儿) 被控在自家大宅中性侵了一名女性。在法庭上, 该女子绘声绘色的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被小肯尼 迪从背后拉扯、摔倒在草坪上,他不顾她的竭 力反抗,在草坪上将她强暴。对此,小肯尼迪 辩驳说,自己确实同那名女子发生了关系,但 却是双方自愿的行为,并无强迫,是在屋里而 不是在草地上进行的。由于缺乏证据,控辩双 方各执一词,庭审陷入了尴尬状态。
就在基比被调查期间,又一位受害者的遗体被发现,她 在不久之前被人勒死,衣服上也被人奇怪的割开了,很 可能也是基比的受害者之一。 这一次,警方可谓是抓了个现行,人证、物证都很过硬; 但是,对于之前的这些“I-5公路绞杀案”,能不能证 明也是基比所为呢?这还真是个难题。
虽然在这5起案件中,都体现出了作案手法上的高度近 似,但警方并未在现场发现任何过硬的证据,能够证明 与基比有关。没有指纹,没有DNA,没有脚印,在缴获 的疑似凶器上也没有找到属于受害人的 DNA,从法律的 角度上说,不能判定他是不是真凶
Locard’s Exchange Principle
Basic principle
Every
contact leaves a trace. ---Edmond
Locard
凡有接触,必留痕迹
His words
"Wherever he steps, wherever he touches, whatever he leaves, even without consciousness, will serve as a silent witness against him his fingerprints or his footprints, but his hair, the fibers from his clothes, the glass he breaks, the tool mark he leaves, the paint he scratches, the blood or semen he deposits or collects. All of these and more, bear mute witness against him. This is evidence that does not forget. It is not confused by the excitement of the moment. It is not absent because human witnesses are. It is factual evidence. Physical evidence cannot be wrong, it cannot perjure itself, it cannot be wholly absent. Only human failure to find it, study and understand it, can diminish its value."
痕迹检验课程
痕迹检验课程痕迹检验课程是法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主要教授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痕迹检验是通过对物品表面上的痕迹进行分析和鉴定,从而推断出相关的信息和犯罪证据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从痕迹检验的基本原理、常见的痕迹类型以及痕迹检验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痕迹检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物质的特性、形态和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分析和鉴定。
痕迹检验主要包括物证的收集、保护、鉴定和分析等环节。
在物证收集环节,痕迹检验人员需要根据案件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将可能存在痕迹的物品进行收集,同时要注意保护现场,防止痕迹被破坏。
在物证保护环节,痕迹检验人员需要将收集到的物证进行妥善保管,避免外界环境对其造成影响。
在物证鉴定环节,痕迹检验人员需要对收集到的物证进行初步的观察和判断,确定可能存在的痕迹类型。
在物证分析环节,痕迹检验人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和检测,以确定痕迹的具体物质成分和特征。
痕迹检验涉及的痕迹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痕迹包括指纹、血迹、体液、纤维、颗粒等。
指纹是痕迹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通过对指纹的形态特征、纹型和细节等进行分析和比对,可以确定人员的身份和行为。
血迹是痕迹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痕迹,通过对血迹的颜色、形态、分布和成分等进行检测,可以确定血迹的来源和可能的犯罪行为。
体液是指人体分泌的各种液体,如唾液、尿液、精液等,通过对体液的检测和鉴定,可以确定人员的身份和行为。
纤维是痕迹检验中常见的一种痕迹,通过对纤维的形态、颜色和成分等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纤维的来源和可能的犯罪工具。
颗粒是指微小的固体颗粒,如土壤颗粒、粉尘颗粒等,通过对颗粒的形态、成分和分布等进行检测,可以确定颗粒的来源和可能的犯罪行为。
痕迹检验在刑事侦查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痕迹检验,可以确定案件现场的状况和可能的犯罪工具,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痕迹检验在法庭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痕迹的分析和鉴定,可以帮助法官做出准确的判决。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魏中礼刘道朋编写司法检验实验室目录第一章痕迹检验概述第一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第二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第三节痕迹检验的条件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程序第二章手印检验第一节手印检验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二节手印检验的程序和方法第三节手印检验结论的评断与运用第三章足迹检验第一节足迹检验概述第二节足迹检验的特征和依据第三节足迹检验方法和综合评断第四章工具痕迹检验第一节工具痕迹检验概述第二节工具痕迹检验的分类第三节工具痕迹检验的方法第四节工具痕迹检验结论评断与运用第五章枪弹痕迹检验第一节枪弹痕迹检验概述第二节射击弹头痕迹检验第三节射击弹壳痕迹检验第四节射击情况的分析与判断第六章其他痕迹检验第一节牙齿痕迹第二节车辆痕迹第三节锁痕第四节整体分离痕迹第五节纺织物痕迹第六节玻璃破碎痕迹《痕迹检验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选修【课程学时】36【开课学期】第5学期【教学对象】法学普通本科一、课程特点和教学定位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科学技术和司法检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案件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痕迹检验技术对于促进侦查、狱政管理、法学等专业的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素养,提高法学综合能力意义重大。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实践操作性、文理综合性的特点。
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专业知识理论的内涵及司法实务所包含的丰富实践经验;学习和养育实践意识和职业精神;学习和掌握法律专业人才所必要的观察分析技术和技能。
本课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精神。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是培养法学和司法检验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理解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常规的检验原理、检验程序和检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巩固所学法学知识,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实验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痕迹检验学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一)痕迹的含义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痕迹检验课程
痕迹检验课程痕迹检验课程是一门涉及犯罪学和法医学领域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犯罪现场痕迹的收集、分析和解读能力。
通过学习痕迹检验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各种痕迹的特征和检验方法,以及痕迹分析的原理和技巧,从而为犯罪案件的侦破提供科学依据。
痕迹是指在犯罪现场或犯罪嫌疑人身上留下的一切物质痕迹,如血迹、指纹、鞋印、纤维等。
这些痕迹可以成为破案的关键证据,通过对痕迹的检验和分析,可以确定犯罪的手段、作案者的身份、作案的时间和地点等重要信息。
痕迹检验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痕迹的收集和保护: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科学地收集和保护犯罪现场的各种痕迹,避免痕迹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学生还需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痕迹的收集过程合法合规。
2. 痕迹的鉴定和检验:学生将学习各种痕迹的鉴定和检验方法,如血迹鉴定、指纹鉴定、纤维鉴定等。
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仪器和设备,进行痕迹的检验和分析。
3. 痕迹的分析和解读:学生将学习如何从痕迹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推理和分析。
通过对痕迹的分析和解读,学生可以还原犯罪现场的场景,判断作案手段和作案人的行为特征。
4. 痕迹的应用和证据学:学生将学习如何将痕迹作为证据使用,并掌握相关的证据学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证据的收集、保管和呈递程序,确保痕迹证据在法庭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5. 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与前沿:学生将了解痕迹检验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前沿领域,如DNA检验、声纹识别、足迹识别等。
通过了解最新的痕迹检验技术,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犯罪案件的侦破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证据。
痕迹检验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因此,痕迹检验课程通常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
痕迹检验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痕迹检验课程,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犯罪现场的痕迹,掌握科学的痕迹检验方法,为犯罪案件的侦破和司法公正做出贡献。
刑技痕迹学实验大纲
《痕迹检验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实验英文名称: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属性:专业基础教材名称:《痕迹学实验》总学时及实验学时:每学期96/48学时应开实验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交通事故处理、文检、图象专业方向先修课程:一、课程简介痕迹学实验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交通事故处理、文检、图象专业方向学生必修的实验课。
该实验课通过对痕迹特征的观察、分析、应用和痕迹的发现提取,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强学生对痕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认识,使学生在痕迹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系统训练,并形成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术、模拟办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为将来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该实验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痕迹样本的获取、痕迹特征的认—1 —识、痕迹的发现提取、痕迹的分析和鉴定等。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一)学习痕迹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1.能够自行阅读实验教材和查阅资料,正确理解实验原理。
2.能够借助教材正确地认识和使用痕迹提取设备。
3.能够正确认识痕迹特征及利用痕迹特征进行痕迹分析和痕迹鉴定。
4.掌握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勇于探索的求实精神,并具有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三)通过模拟办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2 —四、实验教学方法—3 —1.学生独立进行观察和操作,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2.在上述各项实验中除验证性、熟练性实验外,还要逐步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
五、考核方式1.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现场考核 20分2.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操作能力考核 30分3.实验报告 50分实验成绩以100分计算。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痕迹检验学(课程大纲修订版)
注意:大纲主要看每个章节的第二部分基础知识重点内容简述以及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中主要看加黑部分、尤其是后面加以说明或标有页码的部分。
另外注意看本大纲50页中关于命题的说明。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痕迹检验专业
痕迹检验第一章痕迹检验概述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痕迹的概念、种类和形成机理等基本理论,掌握痕迹检验的方法及检验鉴定的程序,理解痕检检验中的同一认定理论。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与分类一、痕迹的概念痕迹是指事物运动所遗留下来的印象或迹象,刑事侦查学科领域所研究的是同犯罪事件相关联的痕迹,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一)广义痕迹:指由犯罪行为引起的一切宏观和微观的环境与物质的变化。
人们依据这种变化的事实以及客观物质内在的因果联系,可以分析和再现犯罪的情景和过程。
广义的痕迹包括:犯罪现场上原有物品和物质的所有变化、变动现象;犯罪现场上遗留的与犯罪活动有关联的外来物;在犯罪过程中,由于物体相互接触,使某些物体在另一些物体上形成的反映形象;其他能揭示犯罪活动情节的物质或现象。
广义痕迹可以提供研究犯罪实施过程,分析案件性质的材料,或提供进行检验鉴定的物质基础,它涉及整个刑事科学技术。
而痕迹检验涉及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狭义痕迹。
(二)狭义痕迹:指两个客体在相互接触作用过程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反映形象。
这个反映形象所反映的内涵,既可能是留痕客体的外部形态结构;也可能是留痕客体作用力特性的形态化;还可能是痕迹的承载客体自身固有的形态与结构特性(整体分离痕迹)。
痕迹检验中常把狭义痕迹简称为痕迹。
检验这种痕迹可以解决同一认定问题——即现场犯罪痕迹是何人,何物所留的问题。
二、痕迹的四个基本特性(一)具有存在的普遍性。
(二)具有物质的客观性。
(三)具有同犯罪行为密切的关联性。
(四)具有明显的直观性。
三、痕迹对于侦查工作的意义(一)判断犯罪的实施过程及具体情节。
(二)提供侦查方向、线索,划定范围。
(三)可以为串并案件提供可靠依据。
(四)证明犯罪事实、揭露犯罪人的重要证据。
(五)痕迹可以建档储存,为侦破现行案件提供查询线索和证据资料。
四、痕迹形成的基本要素立体痕迹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造型客体、承受客体、作用力。
平面痕迹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造型客体、承受客体、作用力、中介质。
痕迹检验学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的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提取、固定、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痕迹的特点:客观反映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关联性广义的痕迹:是指愤怒行为引发的变化而遗留的痕迹或信息。
狭义的痕迹:是指作案人在犯罪活动中,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形成幷遗留的迹象。
痕迹形成的因素:造痕体、承痕体、介质、作用力痕迹的分类:按造痕体~人体造痕、器械物体造痕、动物造痕按承痕体表面的变化~立体造痕、平面造痕按检验对象~形象痕迹、动力习惯痕迹、整体分离痕迹按痕迹质量分类:正常痕迹、变形痕迹痕迹的重点部位:1.在犯罪活动的中心现场与相关地点寻找2.在受破坏(侵害)的客体上寻找3.在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工具器械上寻找4.在犯罪嫌疑人遗留物上寻找5.在犯罪嫌疑人来往行走路线上寻找寻找、发现痕迹的原则: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先静观后动观的原则;先观察后处理的原则;寻、显结合,以寻为主的原则;先提微量物后提痕迹的原则同一认定的基础与条件1.被同一认定客体的特定性是同一认定的客观基础;被同一认定客体的稳定性是同一认定的基本条件;供同一认定客体的反映性是同一认定的保证条件;同一认定客体的认识能力是同一认定的主观条件痕迹鉴定的程序: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对检验、综合评判、得出结论、制作鉴定书痕迹的提取方法:制模法、照相法、转移法、原物提取法、复印法痕迹检验的作用:为确定案件的真伪来分析案件性质提供可靠地材料: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为查缉作案人提供有效地手段;为发现固定提取痕迹物证提供技术方法;为案件的终极起诉审判提供重要证据痕迹检验的任务:寻找显现痕迹、固定采取痕迹、痕迹分析、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痕迹的检验鉴定、痕迹档案的管理。
痕迹形成的原因和影响:1、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积、硬度,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点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
痕迹检验学 资料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就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得专业课.就是为培养与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而设置得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得痕迹物证形成机理与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得理论与方法得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得特点与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得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得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得专家学者研究得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得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与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得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得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得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得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得勘查、提取、分析方法与技能.三、与本专业其她课程得关系痕迹检验学,就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得一门重要得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得研究范畴及相关得课程内容增设.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得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得范畴与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得任务、作用与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就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得痕迹物证形成机理与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得理论与方法.痕迹检验,就是依据同一认定得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得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得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就是否为某人或某人得某物留得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得概念(一)痕迹得含义痕迹,就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得事物或现象,就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得映像或迹象。
痕迹检验学-资料
课程代码:00380痕迹检验学-资料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 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 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 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 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 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一)痕迹的含义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痕迹检验复习提纲教学内容
痕迹检验复习提纲痕迹检验狭义:指两个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反映形象。
一能反映出造痕客体接触部位外部形态结构,二能反映出造痕客体作用力的规律特点,三能反映出承痕客体自身变化形态与结构特点。
痕迹的形成的三个基本因素:造痕客体,承痕客体,作用力。
痕迹的分类:1 痕迹的表现形式:立体与平面、显见与潜在、静态与动态2 造痕客体的类别:人体、动物体、物体3 痕迹特征所反映的内涵:形象、动作习惯、整体分离痕迹检验:简称痕检,是检验人员依据法律和有关规定,运用痕迹检验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现场痕迹与犯罪事实、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关系的一种刑事科学技术。
任务:1 为分析判断案情提供科学依据 2 为处理痕迹提供技术方法 3 为查缉犯罪嫌疑人提供有效手段 4 为侦查、起诉、审判活动提供证据同一认定:是以解决受审客体与被寻找客体是否同一为目的,进行检验与论证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同一:指客体自身相一致,即客体自身与自身的同一。
同一认定的分类:1 按被鉴定客体的属性:人身、物品、场所 2 按被鉴定客体的特征:客体形态结构特征、客体运动习惯特征 3 按被鉴定客体的完整与否:完整体、分离体 4 按鉴定的结论:肯定性同一认定、否定性同一认定同一认定的意义:1 为侦查和诉讼提供根据 2 人痕迹检验奠定科学理论基础3 促进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手纹的特性:1.人各不同,指指相异 2.终身基本不变 3.排列有序 4.触物留痕 5.认定人身指头乳突乳突纹的分类:弓形纹(弧形纹:左、无、右倾;帐形纹:左倾、无倾、右倾)、箕形纹(左右、正反)、斗形纹(环形斗:左倾、无倾、右倾;螺形斗:顺时、逆时;绞形纹:顺时逆时;双箕斗:顺逆;曲形斗:顺逆;囊形斗:左右、正反)、混杂形纹。
手印的寻找:1.现场进出口和路径 2.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 3.作案工具及犯罪遗留物 4.现场其他相关物品痕迹鉴定程序:委托鉴定、受理鉴定、指派或聘请鉴定人鉴定的步骤: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判、鉴定结论鉴定结论的审查:对鉴定主体是否具有鉴定资格、对鉴定客体的审查、对鉴定方法和过程的审查、对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关系的审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痕迹检验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要求: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对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特殊痕迹)的发现、提取、分析方法及常规检验技术。
二、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各种痕迹进行同一认定的方法、步骤。
教学对象:本科:文检专业方向、视听资料专业方向、交通安全专业。
教学时间:第三学期,总学时:48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痕迹检验学》课讲授大纲第一章绪论(4学时)重点:1.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2.痕迹检验的程序难点:1.同一认定原理及应用第一节痕迹与痕迹检验的概念(0.5)第二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0.5)第三节寻找、发现、采取、记录痕迹(1)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0.5)第五节痕迹检验的程序(0.5)第六节痕迹检验的工作原理(1)第二章手印检验(14学时)重点:1.指纹的分类体系及其应用价值2.手纹特征的种类及其应用3.手印显现常规方法4.现场手印的分析步骤及方法5.手印鉴定的程序、步骤及方法难点:1.手纹特征的特定性及稳定性表现2.手印显现方法的要求和适用条件3.手印分析中诸特征的综合运用第一节手印的特点和作用(2)一、手印与指纹二、指纹的特点三、手印的作用第二节手印的形成与分类(1)一、手印的形成二、手印的分类第三节指纹的特征(3)一、乳突纹线的形态二、指头的基本类型三、手掌乳突花纹四、乳突花纹的细节特征第四节现场手印的勘查与提取(3)一、寻找、发现手印二、显现潜手印的基本方法第五节现场手印的分析、判断(1)一、分析、确定犯罪手印二、分析判断手印的遗留部位第六节记录提取现场手印与收取样本手印(2)一、记录现场手印二、固定、提取现场手印三、收取样本手印第七节手印的初步鉴定(2)一、鉴定的准备工作二、初步筛选三、初步比对四、综合评断思考题:1.指纹分类主要分哪几个步骤?各步的意义何在2.手纹的特征有哪些,其价值应怎样考核?3.寻找、发现、显现手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怎样综合分析手印的手别?5.捺印手印应注意哪些问题?6.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第三章足迹检验(12学时)重点:1.赤足的解剖结构、足型特征2.鞋的生产原料及加工工艺特征、穿用修补特征3.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常规足迹的发现、提取4.足迹鉴定的步骤及常用特征难点;1.局部足型特征2.磨损特征3.疑难足迹的固定、提取4.变形足迹的鉴定第一节足迹检验概述(0.5)一、足迹检验的特点二、足迹检验的作用第二节足迹的形成与分类(0.5)一、足迹的形成二、足迹的分类第三节足迹特征(3)一、赤足足迹特征二、穿鞋、袜足迹特征三、步法特征第四节足迹的变化(1)一、案犯心理状态和伪装二、鞋底与地面条件三、负重与负重方式第五节足迹的勘验与收集(2)一、寻找现场足迹二、发现确定案犯的足迹三、提取现场足迹和搜集样本足迹四、现场足迹记录第六节足迹分析(3)一、分析鞋种二、分析案犯的个人特点第七节足迹鉴定(2)一、预备检验二、分别检验三、比较检验四、分析评断与鉴定结论思考题:1.何谓足型局部特征?主要有哪些2.鞋子成型工艺有哪些?分别具有哪些特征?3.鞋的穿用特征有哪些?4.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有哪些?5.石膏制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工具痕迹检验(8学时) 重点:1.工具痕迹的形成机理;工具痕迹的分类2.常见工具痕迹的形成、典型痕迹反映3.工具痕迹的寻找、确定及采取4.掌握检验鉴定的方法、步骤及实际操作难点:1.客体的微观变形2.不同痕迹的变化;不同客体的反映3.工具痕迹的分析利用4.线条痕迹的检验鉴定第一节工具痕迹的特点和作用(0.5)一、工具痕迹的类型与特点二、工具痕迹检验的任务与作用第二节工具痕迹的形成与分类(0.5)一、工具痕迹的形成因素二、工具痕迹的形成机理三、工具痕迹的特征第三节几种常见的工具痕迹(2)一、撬压痕迹二、打击痕迹三、擦划痕迹四、钳剪痕迹五、刺切痕迹六、割削痕迹第四节工具痕迹的搜寻和提取(1)一、寻找工具痕迹二、工具痕迹的提取第五节工具痕迹的分析(2)一、推断工具种类二、利用工具痕迹分析现场真伪三、串并案件四、分析推断犯罪分子应具备的条件第六节工具痕迹的鉴定(2)一、预备检验二、分别检验三、比较检验四、综合评断思考题:1.工具痕迹检验在侦查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2.钢丝钳剪切痕迹都有什么样的反映?3.如何利用工具痕迹揭露伪造现场?4.针对不同情况如何制定提取方法?5.如何进行撬压痕迹、钳剪痕迹的检验鉴定?第五章枪弹痕迹检验(8学时) 重点:1.枪弹的识别2.枪械结构组成和动作原理3.弹头、弹壳痕迹的形成、部位难点:1.枪械的自动方式、闭锁机构、发射机构2.弹头、弹壳痕迹的形成机理、变化因素第一节枪弹痕迹检验的概念(1)一、枪弹痕迹与枪弹痕迹检验二、枪弹痕迹检验研究的对象三、枪弹痕迹检验的任务和作用第二节枪械和枪弹(1)一、枪械二、枪弹第三节射击弹头和弹壳上的痕迹(2)一、射击弹头上的痕迹二、射击弹壳上的痕迹第四节枪弹痕迹物证的勘验和分析(2)一、枪弹痕迹物证的勘验二、枪弹痕迹物证的分析三、弹道诸元的分析计算四、枪击伤亡事件性质的分析第五节枪弹痕迹鉴定(2)一、枪弹痕迹鉴定的步骤和方法二、区分常见国产发射枪种三、认定发射枪支四、枪弹痕迹鉴定书的制作思考题;1.枪弹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2.识别枪弹的常用方法有哪些?3.射击弹头上能产生哪些痕迹?在枪弹痕迹检验中各起哪些作用? 4.弹壳痕迹分几个阶段产生?都有哪些?在弹壳的什么部位上?能起哪些作用?第六章其他痕迹检验(2学时)第一节牙齿痕迹(自学)第二节车辆痕迹(自学)第三节锁痕(1)第四节整体分离痕迹(1)第五节纺织物痕迹(自学)第六节玻璃破碎痕迹(自学)《痕迹检验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要求: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特殊痕迹)的发现、提取、分析方法及常规检验技术。
二、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利用各种痕迹进行同一认定的方法、步骤。
教学对象:本科:非刑事技术专业学生教学时间:第三学期,总学时:48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痕迹检验学》课讲授大纲第一章绪论(4学时)重点:1.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2.痕迹检验的程序难点:1.同一认定原理及应用第一节痕迹与痕迹检验的概念(0.5)第二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0.5)第三节寻找、发现、采取、记录痕迹(1)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0.5)第五节痕迹检验的程序(0.5)第六节痕迹检验的工作原理(1)第二章手印检验(14学时)重点:1.指纹的分类体系及其应用价值2.手纹特征的种类及其应用3.现场手印寻找、发现、显现常规方法4.现场手印的分析步骤及方法5.手印鉴定的程序、步骤及方法难点:1.手纹特征的特定性及稳定性表现2.手印显现方法的要求和适用条件3.手印分析中诸特征的综合运用第一节手印的特点和作用(2)一、手印与指纹二、指纹的特点三、手印的作用第二节手印的形成与分类(1)一、手印的形成二、手印的分类第三节指纹的特征(3)一、乳突纹线的形态二、指头的基本类型三、手掌乳突花纹四、乳突花纹的细节特征第四节现场手印的勘查与提取(4)一、寻找、发现手印二、显现潜手印的基本方法第五节现场手印的分析、判断(1)一、分析、确定犯罪手印二、分析判断手印的遗留部位第六节记录提取现场手印与收取样本手印(2)一、记录现场手印二、固定、提取现场手印三、收取样本手印第七节手印的初步鉴定(1)一、鉴定的准备工作二、初步筛选三、初步比对四、综合评断思考题:1.指纹分类主要分哪几个步骤?各步的意义何在2.手纹的特征有哪些,其价值应怎样考核?3.寻找、发现、显现手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怎样综合分析手印的手别?5.捺印手印应注意哪些问题?6.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第三章足迹检验(12学时)重点:1.赤足的解剖结构、足型特征2.鞋的生产原料及加工工艺特征、穿用修补特征3.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常规足迹的发现、提取4.鞋种分析及人身自然条件分析5.鉴定的步骤及常用特征难点;1.局部足型特征2.磨损特征3.疑难足迹的固定、提取4.变形足迹的鉴定第一节足迹检验概述(0.5)一、足迹检验的特点二、足迹检验的作用第二节足迹的形成与分类(0.5)一、足迹的形成二、足迹的分类第三节足迹特征(3)一、赤足足迹特征二、穿鞋、袜足迹特征三、步法特征第四节足迹的变化(1)一、案犯心理状态和伪装二、鞋底与地面条件三、负重与负重方式第五节足迹的勘验与收集(3)一、寻找现场足迹二、发现确定案犯的足迹三、提取现场足迹和搜集样本足迹四、现场足迹记录第六节足迹分析(3)一、分析鞋种二、分析案犯的个人特点第七节足迹鉴定(1)一、预备检验二、分别检验三、比较检验四、分析评断与鉴定结论思考题:2.何谓足型局部特征?主要有哪些2.鞋子成型工艺有哪些?分别具有哪些特征?3.鞋的穿用特征有哪些?4.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有哪些?5.石膏制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工具痕迹检验(8学时) 重点:1.工具痕迹的形成机理;工具痕迹的分类2.常见工具痕迹的形成、典型痕迹反映3.工具痕迹的寻找、确定及采取4.掌握检验鉴定的方法、步骤及实际操作难点:1.客体的微观变形2.不同痕迹的变化;不同客体的反映3.工具痕迹的分析利用4.线条痕迹的检验鉴定第一节工具痕迹的特点和作用(0.5)一、工具痕迹的类型与特点二、工具痕迹检验的任务与作用第二节工具痕迹的形成与分类(0.5)一、工具痕迹的形成因素二、工具痕迹的形成机理三、工具痕迹的特征第三节几种常见的工具痕迹(2)一、撬压痕迹二、打击痕迹三、擦划痕迹四、钳剪痕迹五、刺切痕迹六、割削痕迹第四节工具痕迹的搜寻和提取(1)一、寻找工具痕迹二、工具痕迹的提取第五节工具痕迹的分析(2)一、推断工具种类二、利用工具痕迹分析现场真伪三、串并案件四、分析推断犯罪分子应具备的条件第六节工具痕迹的鉴定(2)一、预备检验二、分别检验三、比较检验四、综合评断思考题:1.工具痕迹检验在侦查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2.钢丝钳剪切痕迹都有什么样的反映?3.如何利用工具痕迹揭露伪造现场?4.针对不同情况如何制定提取方法?5.如何进行撬压痕迹、钳剪痕迹的检验鉴定?第五章枪弹痕迹检验(8学时) 重点:1.枪弹的识别2.枪械结构组成和动作原理3.弹头、弹壳痕迹的形成、部位难点:1.枪械的自动方式、闭锁机构、发射机构2.弹头、弹壳痕迹的形成机理、变化因素第一节枪弹痕迹检验的概念(1)一、枪弹痕迹与枪弹痕迹检验二、枪弹痕迹检验研究的对象三、枪弹痕迹检验的任务和作用第二节枪械和枪弹(1)一、枪械二、枪弹第三节射击弹头和弹壳上的痕迹(2)一、射击弹头上的痕迹二、射击弹壳上的痕迹第四节枪弹痕迹物证的勘验和分析(2)一、枪弹痕迹物证的勘验二、枪弹痕迹物证的分析三、弹道诸元的分析计算四、枪击伤亡事件性质的分析第五节枪弹痕迹鉴定(2)一、枪弹痕迹鉴定的步骤和方法二、区分常见国产发射枪种三、认定发射枪支四、枪弹痕迹鉴定书的制作思考题;1.枪弹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2.识别枪弹的常用方法有哪些?3.射击弹头上能产生哪些痕迹?在枪弹痕迹检验中各起哪些作用? 4.弹壳痕迹分几个阶段产生?都有哪些?在弹壳的什么部位上?能起哪些作用?第六章其他痕迹检验(2学时)第一节牙齿痕迹(自学)第二节车辆痕迹(自学)第三节锁痕(1)第四节整体分离痕迹(1)第五节纺织物痕迹(自学)第六节玻璃破碎痕迹(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