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印度——为什么印度人比中国人幸福
中国人和印度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中国人和印度人有什么不同之处第一、印度人集体行动意识不如中国人,通知集中活动很难到齐,到齐的前后时间也高度不一样,通知8点到,9点到齐就不错,到晚了也不觉有啥不对。
中国人在集体活动这点上比较准时,很重要的原因不是怕到晚了给领导印象不好,就是怕机会被拉下,或者被罚。
第二、印度人在时间上缺乏精度观念,这不仅仅表现在他们一般在约会时间上不特别守时,与人合作很难按时联系与完成任务,在记录事件的时候也不使用精准的时间,只讲个大概,历史书籍上的时间差可以以几十年或者几百年计,但不觉得是大问题。
这点上中国人的时间利害观念要强很多,在事件记录方面也比较有考据式的精确要求。
第三、印度人杀生比较有限,吃的红肉范围很窄,而且对于很多奇怪的生物不去碰,且有多达三成以上的印度人是素食主义者,很多人不喝酒,也没有太强的以酒作为社交媒体的习惯。
而中国人吃的范围则广得多,象狗、蛇、狸、鳄、龟、鳗、驴等类动物,印度人就很少吃,更别说虎、狼、鲨、豚了,而且中国人的素食者也很有限,大家多多少少能来两杯,在不少人群中,喝酒还是加强交情的方法。
第四、印度人基本上比较随便懒散慢悠一些,不那么着急,也不那么进取,不太爱加班,也不喜欢把一天当十天工作,比较乐天安贫,相信命由神定。
中国人比较相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积极争取,做事情勤奋,也比较匆忙,耐心远比印度人小,什么都要快:说话快、吃饭快、走路快,对其他人办事效率的要求更加苛刻。
第五、印度人的面子观念弱,场面上不会特别摆阔气,请客也可能就是三道场,出门也可能就是一套非名牌衣服。
中国人即使穷人也要穷讲究,有钱讲究真名牌,没钱追求假名牌,比较喜欢在人前显摆,也更会为虚荣而花钱,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场合不少。
第六、印度人从宗教到法律,有较规范的观念,即使腐败也腐败在桌面上。
中国人表面规范与实际动作往往分离,除非有警察在场或者有电子警察,否则往往会直接闯红灯,即使当官场面上发言与自己的行为不一致,拿了钱也会说自己只是给朋友帮忙,而不觉得自己是贪官。
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人口文化有何异同?

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人口文化有何异同?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各个国家的人口文化也变得越来越不同。
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作为亚洲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它们的人口文化又有何异同呢?下面将为您逐一分析。
一、出生率在出生率方面,印度尼西亚比中国高。
尽管印度尼西亚的出生率已经逐渐下降,但其仍旧保持着一个较高的出生率。
而中国则从计划生育政策开始,逐渐控制了出生率,现在已经进入了有限生育时代。
1.印度尼西亚出生率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文化信仰的影响,早期的印度尼西亚人非常看重家庭和亲属,很多家庭会选择生更多的孩子来延续家族的根脉。
此外,印度尼西亚的宗教文化也对出生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而中国的出生率在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是国家的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改善也促进了人口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结构在家庭结构方面,印度尼西亚和中国都非常注重家庭的关系,都倡导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
但是在实施程度上有所不同。
1.在印度尼西亚,家庭关系十分密切,三代同堂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不同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十分紧密,经常会为家庭中其它成员着想。
2.而在中国,虽然也很注重家庭关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三代同堂已经不再流行。
许多小家庭的出现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三、婚姻状况在婚姻状况方面,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同样存在一些差异。
1.在印度尼西亚,大多数人选择在较年轻的时候结婚,男方会对女方的家庭进行婚姻经济补偿,女方则通常会放弃工作,照顾家庭和孩子。
2.而在中国,由于婚姻观念的改变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推迟结婚,或者选择不结婚。
同时,女性也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独立,不再把婚姻看作是人生的唯一目标。
四、宗教信仰在宗教信仰方面,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1.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宗教国家,其中伊斯兰教是最主要的信仰之一。
虽然印度尼西亚是一个世俗国家,但是宗教信仰相对比较重要。
2.而中国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国家,早期的儒学思想和现在的共产主义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传统宗教信仰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突出。
印度和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有何不同?

印度和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有何不同?印度和中国是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代表。
在这两个国家中,社会福利制度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虽然两国都发展了很多年,但是印度和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印度和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同点:1. 政策方向印度和中国对社会福利制度的政策制定方向有很大的不同。
印度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但是经济和财政状况并不理想,导致福利制度的实施一直存在很大的难度。
中国政府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福利的实际效果,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等。
2. 保障范围印度和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的范围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政府一直在推行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而印度政府的社会福利制度则主要集中在教育、健康和贫困人口帮助等方面,其他各类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相对较小。
3. 保障水平印度和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的保障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各种保障的金额和标准都很高,尤其是对于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力度更大。
而印度政府的社会福利制度则比较注重保障的覆盖面,但实际的补助金额和标准相对较低。
4. 实施难度印度和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难度也不同。
印度的社会福利制度由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缺乏统一性,造成了很多问题的出现,如政策纷杂、补助标准不明晰、福利金难以到位等。
而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则相对来说实施难度较小,政策的制定具体、实施有效、管理力度大,使社会福利制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5. 未来发展印度和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在未来的发展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同。
印度政府将加强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希望在保障老年人、儿童、妇女和贫困人口方面进一步发展。
而中国政府则更加注重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和提高,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将得到更好的建立和发展。
印度和中国哪个国家更注重家庭价值观?

印度和中国哪个国家更注重家庭价值观?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石,而各个国家的家庭观念和家庭价值观也不尽相同。
印度和中国两个东方文明古国,在家庭观念方面也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
那么,印度和中国哪个国家更注重家庭价值观呢?下面将对这个话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家庭观念的来源1.印度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印度的家庭观念。
印度的家庭观念具有怎样的特点。
首先,印度的家庭观念多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人们普遍信奉印度教,而这种宗教信仰往往会影响到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
其次,印度强调家族观念,家庭中长辈的地位很高,而年轻人则以顺从为主。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往往比个人意愿更加重要,在家庭中要尊重长辈的意见和决策。
此外,印度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强烈的男女分工,男性通常承担家庭经济支柱的责任,而女性则担负起了家庭生活的琐事。
这些传统观念对印度的家庭文化、家庭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中国相比之下,中国的家庭观念则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中国的家庭观念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一家人要相互支持,共同进退。
其次,中国有着在某些方面比较宽松的性别观念,女性不再局限于传统家庭角色,能够更加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和兴趣爱好。
此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趋于平等,各个年龄层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这些特点充分展现了中国家庭观念新的特征和内涵。
二、家庭教育的差异1.印度家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而在印度家庭教育中,孩子们往往受到严格的管教和监督。
印度的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礼仪、道德、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一定的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
家长往往会花费大量的心血和时间去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与孩子分享知识、经验和智慧。
2.中国相比之下,中国的家庭教育也不遑多让。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家庭教育也不断地在创新和改进。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讲究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与互动,鼓励孩子在趣味与实用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三、家庭价值观的比较鉴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比较印度和中国在家庭价值观方面的异同。
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差异

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差异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象征,是民族的瑰宝。
印度和中国作为亚洲两个重要的国家,拥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
然而,由于历史、宗教、地理、社会结构等因素的不同,印度和中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道德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饮食习惯和社交礼仪等方面探讨这些差异。
一、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印度,道德观念一直与宗教紧密相连。
印度人信奉各种各样的宗教,如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这些宗教对于印度人的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印度人注重家庭尊重和孝顺,尊重长辈,在家庭中,年长者的意见往往是至高无上的。
此外,印度人也非常注重对待客人的礼遇,视之为天职。
相比之下,中国的道德观念则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一直被视为美德。
此外,中国人也十分重视“礼”,尤其是在社交场合,注重礼仪礼貌。
中国人努力追求和谐与稳定,他们强调团队合作、集体主义和忍让精神。
二、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塑造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因素。
印度和中国都拥有着丰富而多元的宗教信仰。
在印度,印度教是最主要的宗教,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
印度教有众多神祇和教派,每个神祇都有自己的信仰和仪式。
此外,佛教、锡克教也在印度广泛传播。
印度的宗教信仰对于印度人的生活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比之下,中国主要以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为主要宗教。
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则对中国社会和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作用。
然而,尽管佛教和道教在中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相对较弱,大部分人更注重实际生活和价值观。
三、语言文字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人们沟通的工具。
印度和中国拥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文字。
在印度,印地语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语言,是印度官方语言之一。
除了印地语,印度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语言,如泰卢固语、孟加拉语、泰米尔语等。
此外,在印度南部,英语也被广泛使用。
在中国,汉族的主要语言是汉语,包括普通话和方言。
最容易娶到好老婆的十个国家(二)

最容易娶到好老婆的十个国家(二)摘要:世界上最容易结婚的国家有:印度、越南、泰国、肯尼亚、洪都拉斯、尼日利亚和保加利亚。
这些国家的女生不仅数量多,而且漂亮。
中国的男生可以去这些国家,找老婆绝对容易。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男女结构失衡,很多单身男青年戏称自己为单身狗,在网上不断寻找各种技能追女朋友,别提有多难过了。
让我们来看看世界上最容易得到老婆的一些国家,抓住机会。
最容易娶到好老婆的十个国家(二) 1印度印度位于南亚,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人口13.24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
虽然印度是一个大国,但其国内体系却是一团糟。
在印度,男权思想非常严重,女性地位卑微。
印度的大城市大多是一夫一妻制,但在印度的农村,由于缺乏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很多女性过着悲惨的生活。
有的人会把老婆卖了还债,甚至作为商品出租,价格也不过一个月1000多人民币。
越南当你想到娶一个外国妻子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越南。
在某种程度上,越南新娘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标志业务。
在越南,娶个老婆回家只需要不到4万块钱。
当地人花钱买新娘主要是为了家庭繁衍。
然而近年来,也有不少人因此上当受骗。
泰国说起泰国,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人妖,但是泰国女人也很漂亮。
然而,泰国深受君主制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国内对女性的制度保障并不完善,导致国内女性被出租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泰国是欧美国家去亚洲旅游的最大集散地。
据说女生只需要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每月1500元左右就能得到这里女生的青睐。
如果你有机会去泰国工作,不要错过肯尼亚如果急需找老婆,试试肯尼亚。
当地居住着大量的马赛人。
马赛人是非洲大陆上的游牧民族,至今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
马赛人认为,一个男人拥有的财富越多,他应得的妻子就越多。
他们眼中的财富主要是指牛羊等生活必需品。
洪都拉斯洪都拉斯位于中美洲,太平洋和加勒比海之间,面积11.2万平方公里。
这里曾经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但现在大部分人都是混血儿的后代。
印度与中国的人口问题有何不同?

印度与中国的人口问题有何不同?
1.人口总量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国,人口总量已经接近13亿。
而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国,人口总量超过14亿。
在人口总量方面,中国和印度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2.人口密度
印度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非常高,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量达到了414人。
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口密度只有143人。
这意味着,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上,印度的人口数量比中国多得多。
3.城市化率
中国的城市化率非常高,超过了50%。
而印度的城市化率只有33%左右。
这意味着,更多的印度人生活在农村地区,而更多的中国人生活在城市。
4.性别比
中国的性别比例非常失衡,因为一胎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大量的女婴被遗弃或堕胎。
目前,中国的男女比例是116:100,这意味着每100个女性就有116个男性。
相比之下,印度的性别比例并没有那么失衡,男女比例是108:100。
5.人口增长率
印度的人口增长率非常高,每年增长率为1.05%。
而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非常低,每年增长率只有0.5%左右。
印度的高人口增长率主要是由于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导致的。
总的来说,印度和中国的人口问题有着很大的不同。
尽管两个国家的人口总量都非常庞大,但印度的人口密度更高,城市化率更低,并且性别比例也比较平衡。
而中国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城市化率相对较高,但性别比例失衡导致的问题却很严重。
世界宗教之印度

世界宗教之印度第一篇:世界宗教之印度印度人为何如此幸福?这是一个每天都会停电、至今三分之一的国民没有电力供应的国家套用北京暴雨之后的一句流行语:印度和世界隔着一个(电能带来的)光明。
当然,印度和这个世界的差距太多了,我们还可以说:印度和世界隔着一个温饱、和世界隔着一个男女平等、和世界隔着一个识字率、和世界隔着一个厕所、和世界隔着一个高速公路甚至和世界隔着一枚奥运金牌。
然而,尽管印度和这个世界有如此明显的差距,但却令人惊奇的保持总体、长期稳定,而且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的幸福指数相当之“High”,远远高于中国。
这和经济危机后美国发生“占领华尔街运动”、加拿大发生“魁北克之春”、欧洲大规模的抗议示威、阿拉伯社会革命动荡大相径庭,堪称印度式奇迹。
如果能够以客观、冷静的心态研究一下印度的历史和文化,就不难发现,真正令印度落后而又稳定、人民还倍感幸福的根源是它的宗教:印度教。
印度教有两大核心教义:一是种姓制度,一是人生轮回。
所谓种姓制度,就是以血统为标准、以世袭为原则,将人分为不同的等级。
不同的等级从事不同的职业,享受不同的政治和经济权力。
各个等级不得通婚,不得跨越阶层工作。
任何违反者将受到严格的惩罚。
印度教经典、圣经之一《薄伽梵歌》(“神之歌”)有如下“圣训”:“做你份内的事,即使你的工作低贱;不做别人分内的事情,即使别人的工作很高尚。
为你的职守而死即是生;为别人的职守而生即是死”。
因此几千年来,对于印度教的信徒来讲,他们的职业,他们在社会中的位置是神定的,是不能违抗的。
和佛教的人生轮回不同,印度教的轮回是指现世的行为决定未来轮回的形态。
低种姓的人只有安于现状,欣然接受当世的不公、不义和痛苦,逆来顺受,才能有来世的幸福。
无论是种姓制度还是人生轮回,它们对印度社会都起着共同的作用:无条件承认和接受现实,绝不反抗,社会从而保持超稳定状态。
所以看看印度的历史,绝少有中国式的农民战争和革命,就是面对英国殖民者的掠夺、残酷统治,其反抗也不过是非暴力不合作。
异域风情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

异域风情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异域风情总能吸引我们的眼球,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更是令人着迷。
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我们能够拓宽视野,增进跨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个国家的文化特色,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异域风情。
1. 中国文化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在中国,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尊敬老人是一种传统美德。
过年时,全家团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人们会用红色的装饰品和烟花爆竹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在中国的婚礼上,新娘会穿上红色的嫁衣来象征幸福和喜庆。
2. 印度文化习俗印度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它以它独特的风俗习惯而闻名。
印度人民非常崇拜他们的神明,在寺庙中祈祷和献香灯是他们的日常习惯。
而在印度的婚礼上,人们穿着艳丽的传统服装,并进行华丽的仪式。
此外,印度的音乐和舞蹈也非常有特色,印度舞蹈以优美的姿势和身姿为特点。
3. 日本文化习俗日本是一个充满着和谐和尊重的国家。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礼貌和谦虚。
他们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茶道仪式,茶道不仅仅是泡茶,而是一种追求心灵平静的仪式。
此外,日本的传统服装和艺术也非常有特色,比如和服和歌舞伎。
4. 巴西文化习俗巴西是一个热情洋溢、色彩缤纷的国家。
在巴西,热爱足球是每个人的共同点。
他们还有一个著名的节日叫做巴西狂欢节,人们会穿上五颜六色的服装,跳舞和享受音乐。
巴西的舞蹈风格桑巴也备受世界瞩目,它是一种激情四溢的舞蹈形式。
通过了解以上几个国家的文化习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每个国家的独特魅力,还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
文化习俗的差异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
当我们踏上异域的土地时,懂得当地的文化习俗将使我们更加容易融入当地人群,增进友谊和合作。
总结起来,异域风情带给我们无尽的惊喜和美好。
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彼此,增进友谊与合作。
让我们一起融入异域的文化中,世界将因此变得更加多彩!。
印度与中国东方文化的异同对比

印度与中国东方文化的异同对比在全球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印度和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重要文化遗产的国家,在东方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印度与中国的东方文化进行对比,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一、宗教信仰1. 印度:印度是一个多神教的国家,其中印度教是最主要的宗教。
印度教崇拜多神,有各自的特定形象、事迹和象征物。
2. 中国:中国的宗教主要包括佛教、道教和一些传统的民间信仰。
佛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道教则重视个人修养和追求长生不老。
二、语言文字1. 印度: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语言之一,主要使用印地语和英语。
此外,每个邦也有自己的官方语言,如孟加拉语、泰米尔语等。
2. 中国:中国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方言和少数民族的语言。
三、哲学思想1. 印度:印度的哲学思想深受印度教和佛教影响,强调个人心灵的觉醒和灵性的发展。
例如,印度的瑜伽和冥想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2. 中国:中国的哲学经典主要有儒家、道家和法家等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行和道德准则,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道的追求,法家思想则注重法律和秩序。
四、艺术与文学1. 印度:印度的艺术和文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例如印度舞蹈和音乐普遍崇尚宗教故事的演绎。
印度文学中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戏剧《梨园春》享誉国际。
2. 中国: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京剧、杂技、中国画等。
文学方面,中国有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以及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
五、饮食文化1. 印度:印度人以素食为主,大部分宗教信仰禁止吃牛肉。
辣味是印度菜肴的重要特点,如咖喱和香料的使用非常普遍。
2. 中国:中国饮食文化悠久,八大菜系各具特色。
中国人崇尚均衡饮食,讲究营养和口味的搭配。
六、社会礼仪1. 印度:印度社会对家庭和长辈的尊重有很高的要求。
印度人在面对长辈或重要场合时会合十礼(合手鞠躬),并遵循身份和阶级的规范。
2. 中国:中国社会注重家族和尊重长辈,也有许多传统的社交礼仪,如敬茶、鞠躬、让座等。
印度和中国的家庭价值观有何不同?

印度和中国的家庭价值观有何不同?在印度和中国这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中,家庭是重要的社会单位。
然而,虽然家庭在两国中的地位都非常重要,印度和中国的家庭价值观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
以下是三个方面的比较。
1. 家庭结构和家庭角色分工的不同在印度,大家庭模式非常普遍。
家庭成员包括父母、祖父母、叔伯、姑婆等,人口众多。
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难免错综复杂、耐人寻味。
印度的家庭角色分工也比较明确,以父亲为家庭中心,母亲则负责家务和照顾孩子。
而在中国,小家庭是主流,由夫妻和孩子组成。
相对于印度,中国的家庭角色分工相对宽松,夫妻之间的平等意识较强,父母会更多地参与孩子的教育。
2. 家庭教育和价值观的不同在印度和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孝顺是共同的价值观。
然而,印度的家庭教育更强调传统和宗教的思想,家长会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尊重长辈、注重家族的荣誉等。
而在中国,家庭教育则更加注重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发展,家长会注重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引导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3. 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印度,重男轻女的文化观念仍然存在,家长更倾向于为男孩子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与印度相比,中国的性别平等观念较为普遍,并不会因为孩子的性别而对待不同。
在中国的家庭中,家长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不受传统的束缚和限制。
综上,尽管印度和中国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但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印度和中国家庭的价值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无论是大家庭模式、家庭教育、还是对待男女孩子,这些差异都反映了两国社会的不同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
我们应尊重彼此的差异,从中学习借鉴,并在相互理解和交流基础上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印度与中国的贫富差距是否相似?

印度与中国的贫富差距是否相似?
一、印度与中国的贫富差距概况
在全球范围内,印度和中国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
两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都非常快,但在贫富差距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二、印度的贫富差距
印度是一个极度贫困而不平等的国家,拥有全球最多的贫困人口。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数据,2011年印度经济增长量为7.7%,但是仍有2300万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
印度富人们比穷人们财富多出18倍,而最富有的1%的人拥有国家几乎一半的财富。
三、中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也出现了贫富分化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贫困人口数量减少到了556万人,贫困率下降到了0.6%。
但中国的最富有农民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60万元,而最贫困的农民仅为每年1500元左右。
四、印度与中国贫富差距的差异
虽然印度和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有所相似,但两国的贫富差距差异非
常大。
一方面,印度的贫困人口数量是中国的四倍,而这种贫困主要集中在南亚和东北邦这些地区;另一方面,印度的收入差距是中国的两倍以上,这些差距排在全球最大的榜单上。
同时,中国的农村贫困和城市贫困人口的分布较为平衡,而印度经济的发展却弱化了这种平衡。
五、总结
印度和中国有着相似的经济发展,但贫富差距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中国成功地减少了很多贫困人口,但仍有人均财富问题亟待解决。
相比之下,印度在贫困问题上的表现更差,富人与穷人之间巨大的财富差距也需要重视和解决。
印度人的混沌思维,是你想象不到的存在

印度人的混沌思维,是你想象不到的存在提到印度,我们国人对其可谓印象深刻,只要稍关心点国际事务的,大都能说出印度一个一二来,而且由他们编造和演绎出来的搞笑段子也是给人们增加了不少的快乐。
但恰恰就这么一个不入流的家伙,却总乐于死皮赖脸地缠着我国,不是想尽办法给我们添乱,就是绞尽脑汁想让我们添堵。
地图上的印度版图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得分析一下印度的前世和今生。
一、印度人思维短视。
关于这一点,应该由几个方面因素决定。
比较大的因素,一是文明史间断,他们不会以史为鉴,却习惯从英国的殖民史中汲取营养,看问题总拿英国殖民“遗产”说事。
二是教育落后,文盲数量之巨,导致社会问题过多,于是他们习惯选择性视听,总想着别人不如它,却形如“乌鸦见不到自己黑”。
三是印度独立后,他们从吞并锡金,管束不丹、尼泊尔那获得利益的同时,也有了“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企图。
等等这些因素,造成他们思维很成问题,像井底之蛙,只能见“一井之天”,又如脚面之蟾,“不咬人也让人烦”。
处理事情既像猪“记吃不记打”,又像耗子“撂下爪就忘”。
二、印度人野心海大。
提起印度,也有让人佩服的地方,那就是他们的野心,他们想让印度洋成为自家的庭院,变成“印度的印度洋”;他们让南亚都成为他们的领地,什么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统统听“三哥”指挥;他们想超过中国在亚洲成为地区强国,所以,无论什么事情都想拿来和地区大国比一比。
诸如此类的想法还真是不少,但不知哪一个能实现得了?就印度的印度洋来说,印度人是没少下功夫的,他们出兵帮马尔代夫打下了天下,赖着不走,而马民众却极力驱走“印军”;同样在斯里兰卡,印度派10万军队搞不定“猛虎组织”,以死亡3900人的代价换的却是灰溜溜撤回。
就这样,印度在印度洋中的岛国里站不住脚跟,只有安达曼群岛和拉克沙群岛等两大块支点,根本无法实现整个印度洋都是他们的。
而陆地上,虽然在1975年成功吞并了锡金,并使之成为自的一个邦,但是看似已经苦心经营多年的尼泊尔、不丹,也逐渐开始独立起来,逐步摆脱印度“控制”已成不可阻挡之趋势。
印度的婚姻习俗

印度的婚姻现在的印度婚姻大多数仍然是包办婚姻,非常讲究阶层种姓,门当户对,由于印度的种性制度的影响,种姓不同是结婚大忌。
结婚前,也是由媒人(由祭祀充当)出面介绍,双方父母会根据社会阶层、语言、区域以及星相等方面来考虑是否见面详谈,就像中国古代媒人上门提亲一定要带来主角的生辰八字先合上一合;然后由父母来先考察衡量,觉得两人般配,女方父母又能答应男方提出的数量之后,就确定下来,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
从这些看来,印度和中国古代促成一门婚姻的方法简直一模一样。
不过,中国古代的大男人们似乎比印度大男人们还多尊重女性一点点,多一道聘礼送定的手续,然后再女方再带着嫁妆嫁进门来,但是印度从古到今,女方出嫁时都要陪送丰厚的财物,现代的印度仍然是养女为患,高额的嫁妆费用往往使一个家庭不堪重负美女从小就是“赔钱货” 受尽歧视印度女子遭受的苦难是从胎里就开始的,许多母亲怀孕后都到医院进行胎儿性别测定。
在一个家庭里,如果第一胎是女儿,她还有活下来的希望,第二胎的机会就小了,第三胎生存的希望就十分渺茫。
如果一个女子能够挣脱“层层设防”,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话,必定是有神灵的保佑。
如果这个女子能够撕破那张种姓制度的大网,堂堂正正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她必定是一个奇女子。
被枪杀的印度女议员普兰〃戴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普兰〃戴薇出身在不可接触的贱民家庭里,十岁当童养媳,十一岁被人强奸,十八岁那年又一次被强歼,普兰〃戴薇一气之下,杀了强奸她的人。
二十岁时坐牢,在监狱中过了十一年,三十一岁出狱加入社会主义党,两度当上印度议员,堂堂正正出入印度议会大厦,同国家领导人一起讨论治国安邦计划。
好景不长,2001年7月25日,普兰〃戴薇,在新德里的家门口遭遇三位身份不明的枪手袭击,四颗子弹结束了她的生命。
结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女人虽处在社会的底层但又是整个社会的欣赏对象,女性和女神形象在印度艺术和宗教殿堂中站有很高的位臵,供人们膜拜。
印度人对中国人的评价

印度人对中国人的评价
中国人在印度一直都很受欢迎。
印度人对中国人有着很多好感,因为他们觉得中国人有着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知识。
印度人认为,中国人是一种富有智慧、勤奋和友好的民族,他们的品行良好,经常会友好
地交谈。
印度人也很欣赏中国人的创新精神,他们乐于利用最新的科技和技术解决各种问题。
此外,印度人也很推崇中国人的营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他们有着健康的饮食习惯,尤其是
他们热爱素食。
素食可以提供大量的营养素,让人们健康长寿,也给人们带来快乐。
印度人也非常欣赏中国人的传统和文化,他们认为中国文化优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印度人也非常注重中国的传统仪式和礼仪,这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印度人认为中国人总是充满激情,他们喜欢交朋友,喜欢分享他们的知识和想法。
他们乐于助人,常常会积极地传播他们的观点,这使得他们与印度人之间的友谊日益增强。
总而言之,印度人对中国人总体来说是很有好感的。
他们喜欢中国人的品行,也崇尚中国人的传统文化。
此外,印度人还很欣赏中国人的智慧、勤奋和友好,他们乐于与中国人一
起分享他们的知识和想法。
最后,印度人对中国人的评价很高,他们乐意与中国人建立友谊。
印度的家庭结构与中国有何不同?

印度的家庭结构与中国有何不同?印度和中国都是两个古老文明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
虽然两国距离很近,但是它们之间却存在很多文化差异和深刻的历史背景。
其中,家庭结构是两国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么,印度的家庭结构与中国的家庭结构有何不同呢?下面将从家庭结构、婚姻制度、家庭成员角色、家庭关系的紧密度这四个方面来逐项介绍。
一、家庭结构在印度,家庭结构通常是扩展家庭,意思是家庭成员不仅限于核心家庭,而且包括其他亲戚(如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叔伯、姑妈、新娘的家庭等等)。
扩展家庭成员通常住在一起,并一起参与家庭重大活动。
相反,在中国,家庭结构通常是核心家庭,父母和子女三代同堂,且外来家庭成员的加入比较少见,家庭规模普遍较小。
二、婚姻制度在印度,包办婚姻和联姻都依然存在着。
但是,这两种婚姻形式都通常是由家庭长辈来安排决定。
相反,在中国,现代婚姻观念普遍已经接受,通常是由年轻人自主选择,相亲也只是其中的一种途径。
三、家庭成员角色在印度,家庭成员通常分配明确的角色和责任。
通常由母亲来负责家务劳动、照料孩子,而父亲则负责工作、赚钱。
而在中国,这些角色的分配比较灵活。
虽然大多数家长倾向于让母亲负责家务劳动,但是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将照顾孩子的责任也分给了父亲。
四、家庭关系的紧密度在印度,家庭关系的紧密度通常比较高,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
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互相帮助、支持和关心。
但是,这种高度内在的联系也可能导致情感上的依赖和不自由感。
而在中国,家庭关系的紧密度通常较低,家庭成员之间的独立性和自由度比较高,有利于个人自我表达和发展。
总的来说,印度和中国之间家庭结构、婚姻制度、家庭成员角色以及家庭关系的紧密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来自两国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两国社会的不同发展状态。
当然,这些差异也在逐渐消失,体现了全球化趋势下的多元文化融合和共享。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理解“幸福”的定义和重要性有什么差异?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理解“幸福”的定义和重要性有什么差异?幸福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东西,但是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对幸福的定义和重要性也存在差异。
接下来,我们来深入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对幸福的不同认知。
一、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幸福观念不同发达国家对于幸福的定义,往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而中国更注重物质层面的丰富和稳定。
这主要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有关。
在中国多数人的观念中,幸福往往与物质财富密切相关,人们常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因此,中国人更追求繁荣和富裕,将物质积累作为幸福感的保障。
二、不同国家对于幸福的价值观偏好不同每个国家对于幸福的价值观偏好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认为幸福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尊严;而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则更侧重于群体福利、集体主义,追求协调一致的社会关系。
在拉丁美洲,则强调社区、亲密关系等因素对于幸福的贡献。
三、不同国家的文化因素也影响着幸福的定义文化因素是影响不同国家对于幸福的定义和重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文化强调稳重、节制,而西方文化则更为强调个性、活力和自由。
这种差异也延伸到了人们对于快乐和满足的认知上。
中国人通常更注重内心平和、踏实,而西方人更注重亢奋和刺激。
四、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对于幸福的影响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是幸福实现的基础。
当人们生活在一个经济富裕和社会安定的环境中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
例如,挪威、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这与这些国家的经济繁荣、社会福利和政治稳定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个体认知和人际关系也影响着幸福感幸福感不仅受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还与个人认知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人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期望来评价幸福的实现程度,而受到经历和环境的影响,个人认知也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亲密的家庭关系、友好的社交网络等都能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总结:不同文化、不同国家对于幸福的定义和重要性存在差异,这反映了各自文化、社会和经济情况的不同。
印度人为什么不仇富

印度人为什么不仇富
印度人为什么不仇富
在世界范围内,仇富,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但是,有一个例外——印度人不怎么仇富。
印度大概有六七亿穷人,其中有2.5亿人生活在最低贫困生活线下。
按照印度政府的标准,每天收入不足10个卢比(约2元人民币)者,即处在贫困线下。
走在印度新德里、孟买等大城市街头,穷人比比皆是,贫民窟总是让人难以回避。
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贫民窟里,挤满了一排排低矮的用泥坯、破布、烂席和塑料搭起的简陋房屋,里面大都是空荡荡的。
其实,还有不少人实在太穷,连栖身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睡在大街上。
然而,印度的穷人整体上安分守己,再穷也并不仇富,更少有人因为穷而去铤而走险。
印度人相信因果报应、业报轮回的宗教思想,若这辈子过穷苦日子,他们一般只怨前世造了孽,并希望神保佑他们从苦海中解脱。
此外,印度的生活成本很低,也让不少穷人安分守己。
一是吃的成本很低,印度人吃饭时用手抓,不需要太多餐具;他们半数以上不吃荤,除了穷人,大多数富人也从不开荤。
二是穿的成本很低,印度天气炎热,尤其是南部地区,一年四季穿件短衫短裤就足够了。
他们也拥有不错的社会保障,例如在孟买用水免费,到公立医院看病也都基本免费。
正因为如此,印度贫富之间基本上都能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印度乞丐很多,却极少抢劫。
游览各地的庙宇名胜,游客一律要把鞋子脱掉放在大门口,不管是多么名贵的鞋子也绝不会丢失。
中国领事馆的各种车辆,多年来晚上就停在大街上,从来就没有丢失过。
在印度,贫富悬殊达到了极致,但穷人富人竟能井水不犯河水,截然分明,彼此相安无事,这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印度婚姻习俗和家庭关系

印度婚姻习俗和家庭关系印度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国家,婚姻习俗是其文化和传统的一部分。
印度人崇尚家庭和家庭价值观,因此他们在婚姻和家庭关系上有着独特的信仰和观念。
本文将介绍印度婚姻和家庭关系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从印度文化和传统中的根源。
婚姻习俗在印度,婚姻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契约,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关系,还是一个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在印度,婚姻并不仅关乎两个人,而是一个家庭之间的联姻。
因此,婚姻之前就涉及家庭间的往来、婚礼和婚后生活。
在印度,婚姻通常是通过家庭联系来进行的。
一般来说,家长会在寻找适合的伴侣时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会考虑一系列因素,如阶层差别、地理位置和职业等。
通常情况下,印度的父母会比孩子更加关心和参与婚姻的全部过程,包括婚礼筹备、传统仪式的准备和执行。
印度的传统婚礼通常持续数天,包括众多的庆祝活动和仪式。
传统的婚礼包括艺术表演、音乐、舞蹈和象征意义的仪式。
印度人通常认为,婚礼准备过程和该日仪式是家庭友情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和基本组成部分。
婚礼上,新娘和新郎通常会穿着华丽的传统印度婚礼服装,而众多的客人则会穿着传统服装出席。
婚礼现场往往有着绚丽多彩的装饰和华丽的花环等。
传统的婚礼仪式通常是由一位传统的神父主持的。
婚后生活在印度,婚姻被认为是一生幸福的源泉,因此,夫妻间相互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地,亲密和和谐的家庭关系也是印度传统家庭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印度文化中崇尚男女平等,因此在印度也有许多家庭共同作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承担者。
在印度,婚姻和家庭关系也受到家族和社群的广泛关注,而且在家族和社群层面上,也存在着强烈的家族和文化传统。
在印度,家庭通常是由父母、祖父母、叔伯、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组成的。
在许多印度家庭中,父母会长期与孩子同住,直到子女结婚后才会离开家庭。
在印度家庭中,长辈的权威地位也是不可逾越的。
结语印度的婚姻和家庭关系的特点反映了印度文化和传统的核心精神,而且是印度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码印度,为什么印度人比中国人幸福?为什么,在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国家里,人们普遍感觉不安全、不幸福?而在一个经济欠发达、贫富差距巨大、种姓制度影响根深蒂固的国家里,人民却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土地?编者按:新士界是从本期开始设立的新栏目,希望就新一代士阶层所关心的文化艺术、心灵提升、慈善公益、品质生活等话题,开一扇新视窗。
印度女性对纱丽非常钟爱,即使是最基层的劳动者,也能穿出纱丽的万千风情。
“假如有来生,你想成为哪国人?”《印度时报》最近公布了该报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调查在印度五大城市展开,即首都新德里、商业中心孟买、“文化重镇”加尔各答、“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和历史名城海德拉巴。
结果显示,将近九成的人表示:“假如有来生,还做印度人。
”想象一下,同样的调查如果在中国进行,结果会怎样?经济学家伊斯特林(R. Easterlin) 在他的论文《中国的生活满意度:1990-2010》(China's Life Satisfaction, 1990-2010),用大量数据说明,与中国近30年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相对的,是生活满意度的直线下降,多数中国人2010 年的幸福感还不及1990 年。
作为“幸福经济学”的鼻祖和奠基人,伊斯特林在1974 年就提出过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即一国的经济增长未必会换来生活满意度的改善。
而来自中国,这个样本量巨大的调查结果,无疑是一个可信度极高的有力亻左证。
如果说数据和论文太抽象,身边越来越热的移民潮也许能给人们以更直观的感受。
为什么,在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国家里,人们普遍感觉不安全、不幸福?而在一个经济欠发达、贫富差距巨大、种姓制度影响根深蒂固的国家里,人民却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土地?文化自信,幸福源于历史“印度人一直很骄傲,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当然,他确实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郁龙余教授,师从季羡林,扎根印度研究四十余年,说起印度之优秀,如数家珍。
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其篇幅总和是希腊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总和的8 倍;古印度数学很发达,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现代科学建立在原子论基础上,而原子论就印度人创立的;棉花的驯化和制棉技艺的发明也是印度人的功劳。
从光辉灿烂的古印度文明一路走来,印度人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在自信的基础上充满自豪。
“他觉得西方的东西,太差,好的东西怎么能跟差的走呢?”郁龙余进一步解释道:“比如,印度人就很看不上西装,认为它太简单,而印度纱丽,美得不得了,一块6 米长的布能穿出几百上千种变化。
”在印度,处处可以看到印度女性对纱丽的钟爱。
即使是最基层的劳动者,用水泥修马路的人,也穿着纱丽,而不穿所谓的工作服。
除了服装,电影也很能体现印度人的骄傲和自信。
宝莱坞,从名字就不难看出印度人抗衡好莱坞的决心。
印度南部还有一个泰莱坞,因为宝莱坞在孟买,说印地语,而南方主要说泰米尔语。
两大电影制作基地,基于本地区的票房市场,生产了大量作品,共同造就了印度电影年产量世界最高的记录。
除了产量巨大,在风格上,印度电影也保持着鲜明而一以贯之的民族特色—歌舞,每部影片都一定会有印度歌舞。
“印度人看电影,不在乎情节发展,在乎的是演员在歌舞中的手势、眼神有没有到位。
”郁龙余介绍道:“通过歌舞,印度人在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穿越,他们天天穿越,不穿越无法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印度歌舞就像中国戏曲,故事情节都烂熟于心了,依旧百看不厌,讲究的是手眼身法步等更高层次的审美趣味。
所不同的是,中国戏曲日渐式微,印度歌舞却是深受爱戴,在影片里,在生活里,在印度人的血液里。
“孟买的精神就是歌舞”,导演丹尼·鲍尔(Danny Boyle) 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作为一个英国导演,他在印度主题的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中也诚恳地加入了印度歌舞,而该片横扫了包括最佳电影在内的四项奥斯卡大奖。
比下有余,幸福不怕比较种姓制度,在外国人眼里,简直是民主社会的一个毒瘤,但对印度人来说很正常,甚至是社会安定人心平和的一个保护伞。
作为国教,印度教长期提倡种姓制度,历史上虽然受到佛教“众生平等”思想的冲击,做过一些改进,但佛教一衰落,种姓制度依然故我。
它将人分为四等:婆罗门掌管祭祀,垄断文化和教育,居于社会金字塔的顶层;刹帝利负责征战和管理国家事务,居于第二层;吠舍是农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负责生产物质财富和缴纳赋税,是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供养者;首陀罗是被征服民族,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
在公元5 世纪左右,从最低的种姓首陀罗中又分出“洁净的”与“不洁净的”两种人,那些从事屠宰、制革、清扫等肮脏职业的人,被称为贱民。
贱民不仅不能接触高种姓人的食品,甚至不能触碰高种姓人的身影。
圣雄甘地认为不妥,觉得不能叫他们贱民,于是给他们另取了个名字“哈里真”,意为“上天之子”、“神之子”。
结果,时间一长“哈里真”就等同于贱民了。
新瓶装旧酒,最后连瓶也变旧了。
印度独立后,宪法废除了种姓制度。
但是,要从人们的思想、行为中彻底废除种姓制度绝非易事。
种姓制度不仅根深蒂固,而且纷繁复杂。
每个种姓里面,不管高等低等,还分了无数亚种姓、小种姓,外面人搞不清楚,但印度人自己非常清楚。
“正因为分了很多的阶层,所以印度人普遍有一种心态,叫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能找到比自己更低的种姓阶层。
即使是在最最低的种姓阶层里,还可能在个体之间有比较。
”郁龙余一针见血地指出:“就是这种比,让印度人非常安于现状,他总觉得自己不是最苦的、最差的、最冤的。
”郁龙余:中国印度文学、文化比较研究专家。
1965年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印地语专业,师从季羡林、金克木等。
1970年毕业留校任教。
1984年调入深圳大学中文系,曾任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现任深大印度研究中心主任。
该图摄于设在深圳大学的谭云山友谊馆,庞审摄影。
安贫乐道,幸福在于心态根据最近发布的联合国2011 人类发展指数报告,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在世界上位于中等水平,排名101,比印度高33 位。
纵观历年报告,中国人类发展指数起点比印度高,上升速度也大大快于印度。
冷冰冰的数据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印度穷人多,而且普遍比中国人更穷。
比贫穷更为刺目的,是赤裸裸的贫富差距。
豪宅区的旁边,就是连片的贫民窟。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迅速产生的贫富差距,在中国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日益高涨的仇富心态。
然而,在印度,却普遍地安之若素,不是鸵鸟般的视而不见,而是真正地、发自内心地、认为有钱并不一定就幸福。
说到这一点,郁龙余讲了一个在印度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有个国王,非常富有,但是每天睡不着觉,很苦恼。
有一天上朝,他命令大臣去找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要向此人取经。
大臣遍寻不着,偶然一天在屋檐下躲雨,听见房间里老头对老太说,你赶紧把剩下的那点饭吃完吧。
于是老太乐呵呵地把饭吃光了。
大臣进去问,明天的饭都没着落了,你们怎么还这么高兴?两老说,明天的事明天再想办法,何必为明天担忧。
大臣很受触动,把两老带到国王那里去。
国王听了他们的想法后,非常惭愧,终于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类似主题的民间故事很多,小朋友从小就听奶奶讲。
它在潜移默化中推行了一种观念,即幸福不取决于物质,而在于心态。
”郁龙余感慨道。
反观中国,自古就有安贫乐道的思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对于安贫乐道的弟子颜回,孔子大赞:“贤哉回也!”。
但近年来,价值观唯金钱至上,安贫等同于不思进取,乐道类似于阿Q 精神,把好的传统思想都遗弃了。
瑜伽灵修,幸福需要修炼“印度是世界灵修之乡、发源地。
”当被问及对国内瑜伽馆和灵修班的看法时,郁龙余很不以为然:“到中国来开印度瑜伽馆的,只是一种体育,类似柔术,完全没有精神的东西。
它有点像道家和道教的关系,老子是道家的祖宗,但道教要把他拿来为我所用,其实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多区别的,道教的许多做法,老子不一定同意,但他去世得早,没办法。
所谓的灵修班就更是商业噱头了,像气场,都是西方现在提出的概念。
”印度人的瑜伽,是身体修炼,更是精神修炼。
早在《瑜伽经》里,就确认了“八支”,即瑜伽修行者须遵行的八条准则,包括:“禁制、劝制、坐法、调息、制感、执持、静虑和等持。
”练习禁制,帮助自己控制情感,与道德修行有关。
练习坐法是宗教修行,要求在修习前清净、禁欲,做到自我的内在调制。
调息和制感是对呼吸的控制。
执持和静虑强调对精神控制的修炼。
八个阶段修行下来,当自身达到三昧的境界,人体便自然感觉消除了一切烦恼,内心宁静,身心和谐。
不难看出,在整个修炼的过程中,充满了意志的力量,瑜伽代表的是印度人的意志观。
“想要灵修,可以借鉴佛家的打禅,这一套中国化了,比较容易接受。
”郁龙余进一步解释道:“禅(Dhyāna) 在印度是常用语。
小朋友走神了,老师就对他们说…注意注意‟,这个…注意‟就是禅。
中国人将它翻成禅那,简称禅。
到禅宗,有了当头棒喝、天机不可泄漏,变成一般人不大能懂的东西。
日本人发音不准,把我们的禅读成zen。
所以英文里面都写作zen。
这里需要正本清源。
其实,打禅就是静虑,就是集中注意力。
”打禅有标准姿势—菩萨坐、如来坐,但郁龙余不建议追求某种固定姿势。
他曾经与洛阳白马寺方丈印乐共进早餐,听见在家弟子问打禅什么姿势最好,印乐答“相宜为宜”,怎么舒服怎么好。
在与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学诚法师交谈中,郁龙余也得到类似的回答。
“你看,得道高僧言语都非常朴实,也不摆架子,不争门派和正宗。
打禅就是一段时间,在一个房间里面坐好,考虑一些问题,或纯粹就是把自己与外界隔绝,让身心休息一下,对心灵、精神进行调养。
不要把打禅神秘化。
”谭云山肖像,徐悲鸿绘制。
在徐悲鸿去印度深造期间,谭云山给予他很多帮助,两人成为一生的好友。
六十四字真言,幸福存乎一心受儒家的影响,中国的士人崇尚入世,讲究修齐治平,但这也使他们在面对生死、生命意义等终极问题时,往往用“不知生,焉知死”之类的话来搪塞。
虽然研究各种宗教文化几十年,本身却不执宗教信仰的郁龙余,非常理解这一点。
关于精神修为,他特别推荐了“现代玄奘”谭云山的六十四字真言。
谭云山,出身望族,毕业于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毛泽东是同学。
1927 年,他在新加坡遇见印度诗哲泰戈尔,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次年他受泰戈尔邀约,只身到印度,在泰戈尔主办的国际大学任中文教授。
1937 年,首任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并任此职长达三十余年,最后在印度去世,为构筑中印文化桥梁付出了毕生精力。
作为一位成就卓著的著名学者,他对中国哲学、文学、佛教和印度文化造诣很深,被誉为“功比玄奘”、“德配鉴真”。
六十四字真言,即谭云山的《中印箴铭》。
他写成后,便寄给了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远在加拿大的冉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