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神龛上的文化

合集下载

贵州蜂岩神龛文化变迁研究

贵州蜂岩神龛文化变迁研究

文学之光ENXUNZHIGUANGWFeb. 2016 MAGAZINE 15我国西南地区民间神龛信仰文化较为普及,基本上成为了许多民族民间以户为单位的信仰标识。

而这样的文化,也是一直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选取贵州蜂岩镇为观测点,来展示和分析神龛文化的变迁及其原因。

在贵州省凤冈县蜂岩一带民间家家设有神龛,神龛又叫“香火”,也叫“天地君亲师牌位”。

传统的神龛系一张大红纸,上面写着“天地君亲师位”等内容,贴在堂屋后墙正中。

一个神龛代表一个家庭的主要神灵系统。

每逢年节、婚礼以及做寿等都需要祭祀,祭祀沿袭着古老的仪式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神龛在形式、内容、祭祀仪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本文在田野调查和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当地神龛文化的变迁做一个扼要的梳理。

文化变迁是指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

促使变迁的原因:一是内部的,由社会内部的变化而引起;二是外部的,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如迁徙、与其他民族的接触、政治制度的改变等而引起。

进化、发明、发现、传播或借用,是文化变迁的过程或途径。

蜂岩民间神龛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神龛材质形式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神龛的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最初的神龛形式仅仅是用红纸黑字写的,由一张大红纸中书“天地君亲师”贴于堂屋正中后墙之上,正对大门,为竖长方形。

紧靠“天地君亲师”左侧书“某某堂上历代高曾祖考妣位”或者“某某郡中历代曾远祖位”;右侧书“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或者“上奏善事下降吉祥灶王位”等内容。

神龛牌位两侧写有对联诸如“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啓万代文明;千年不断金烟火,万代长明玉烛灯”等。

横批“祖德流芳”。

而今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相关观念的变化,神龛的材质形式有了很多种变化:第一种变化是用红纸黑字写好内容,再用普通透明的玻璃框好,四周再镶嵌好彩灯。

这种神龛不仅看起来大方美观,而且价格也较实惠,在当地销路很好。

第二种是木质雕刻的,木料的种类也很多,并且价格高低不等,有杉木、香檀木以及金丝楠木等。

神龛

神龛
······
阅读神 龛内容, 谈谈自 己的理 解和发 现
神龛对联常见的是: 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岁灯 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 祀祖礼神祈福禄,维纲绍纪统经纶 天高地厚君恩重,祖德宗功师范长
神龛的 规格:
高: 2.28尺 宽: 4.08尺
格 式 及 书 写
书写秘诀
你任何看待土家人的神龛 文化?
❖ 在土家族地区的农村,有房就有 神龛、香火,有寨就有神坊、神堂, 就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们,也不忘留一 处供奉祖先、财神、观音的地方,体 现了人们正本清源、追念故祖、崇尚 儒家、从善重德、求财旺家的思想, 成为土家族地区一道独特的家居文化 风景。
天,天为至上人不顶; 地,地为根本不离土; 君,君为至尊一言九
鼎,不乱开口; 國,疆域永固不开口 親,亲人康寿不闭目; 師,师为君子不带刀; 位,太平稳定不离人。
布置神龛应由三人分工完成。 写龛一人,最好是德高望重而又有 学问的人;贴龛一人,最好是机智 灵巧、相貌端正的人;安龛一人, 由法师举行仪式祈祷神灵就位。三 人分别象征文曲星、财帛星、老寿 星,意味三星在户,吉祥。
香火
神 龛
家先
和平镇三完小“土家文化进校园”
执教:杨瑛
“神龛” 是放置神佛 塑像和祖宗 灵牌的小阁, 即供奉神的 处所。
阅读神 龛内容, 谈谈自 己的理 解和发 现
部分姓氏堂号:
田:紫荆堂 何:卢江堂 周:爱莲堂 文:正气堂 石:武威堂
······
Hale Waihona Puke 崔:三相堂 张:清河堂 曾:宗聖堂 杨:关西堂 罗:豫章堂

民间神龛上的文化

民间神龛上的文化

民间神龛上的文化大凡民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神龕。

只能说是富裕的人家做得豪华一点,平常百姓做得简单一点而已。

家里的神龕,是家神的牌位,也就是我们给先祖敬香火的地方。

这地方应该是整个住房最庄严的地方,来不得半点的马虎。

春节期间,回乡过春节,就有人找上门来了,说是要我去帮他家写春联,顺便把香坛也写上。

我说我不会,可人家不这样想,他说我是个出门在外的人,又读过几天的书,写个香火那还不简单?这下可把我难倒了。

我读过几天书,而且还是个写书的人,可确实没有读到“写香坛”这一课。

我急得团团转,几经周折,在村子里找了个“通用”的给免强应付过去。

说实话,不是我不会写,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不会写。

相反,过去只读过几天私塾的人则信手拈来。

新社会了,难道我们就没要写香火的人了吗?要!而且市场还大得很,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农村都还存在着,需求着。

就是我们这样一个小县城,已经有人将其发展成为一项产业了。

一个香坛有几百块钱的,也有上千志愿钱的,生意还兴隆得很。

前些日子,一个姓吴的的老农来到我这里,要我查查看吴氏的堂联是什么,好回去帮别人写香火。

我愣住了,难道香火上的对联也有讲究的吗?老汉坚定地回答:有!而且不能乱。

看来我得从新学习了。

通过走访一些村寨,见到一些好的香坛,我都用相机记录下来。

又回到我的陋室里查阅大量的资料,方知这写香火原来就是一门很深学问,有着严谨的科学性。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承传中,香火已形成了一种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

有的宗祠香火还列进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写此文,意在弘扬中国传统的民俗民间文化,让更多的人记住乡愁,知天地,报祖得,爱乡爱民爱祖国。

在我们民间,不论修的是草棚、瓦房或是高楼大厦,我们几乎列一例外的要将正房辟为堂屋,这是一个家庭人员公共活动的地方。

所谓正房,比如三间房子,中间那一间多设为堂屋,也就是“正房”。

城市里人叫它“客厅”。

香火神龛,多设在这里,也就是堂屋迎门的后檐樯上。

天地君亲师位

天地君亲师位

“天地君親師位”写法及其科学释义在中国农村大部分地方的堂屋正壁上都树有神龛,写有神榜,上面写有“天地君亲师位”,有的为“天地国亲师位”之牌位。

据民盟北京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徐梓教授研究,“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在西汉思想界和学术界颇为流行。

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在民间广为流行。

不信,你到新晃县城民间装璜工艺店一看,做神龛的生意还真的很兴旺。

这种传统文化还真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人们的思想中还真的占有很深的位置。

快过年了,我们的新家刚搬入不久,在梅林春天小区内,我觉得要使装修不置于过时的得快,采用的是中式格调。

既然是传统中式风格的房屋,那就得有点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我决定做神龛安放在家里,当然它绝不是粗制滥造的那种,而应该做成一件艺术品。

我请了黄雷乡一位民间木匠师做雕花的神龛,还请县书协副主席黄家鸿老师题写神榜,并按正规装表,于年前廿六悬挂屋内餐厅壁上。

有人说:你这个文化局长怎么也信这一套。

我说,我已视它为一件艺术作品,其内容是民族文化的精粹,其内涵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赋予时代的内涵和新的诠释。

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绝不能全盘否定,应该是有选择地继承与发展,至于全盘否定造成的文化劫难和历史倒退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是不久前在网上查才知道的,神榜书写格式有如下说法,要求:“天不连二(人不顶天),地不离土,君不开口,亲不闭目,师不当撇(师不带刀),位不离人(位要端固)”。

黄老师是一位专家,所写六字均按规矩落墨。

为什么要有这么个要求呢?经了解:“天不连二(人不顶天)”,指“天”字里面的“人”不能顶着“天”字的第一横,意为中国古代以天为至上神,主宰一切,人再高也高不过天,甚至还到达不到天。

“地不离土”,指“地”字的“也”与“土”旁写成连笔,不能断开。

意为地由土构成,人类的一切生存所需都取之于地,把大地比作母亲,是再恰切不过的了。

“君不开口”,指“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不能留口,谓君子一言九鼎,不能乱开;“亲不闭目”,指“亲”(親)字的目字不能封严,谓亲人和朋友要真心对待,不能遮遮掩掩。

神龛上为什么供奉天地国亲师位

神龛上为什么供奉天地国亲师位
“國”,它的书写要求:其一,用繁体不用简体,含意是繁体國字囗里笔划多,国家不怕财富多,只怕國穷财富少,所以不用简划字。其二,囗字四边相连不能有缺口,寓意国度边彊牢固,有缺口外敌就会入侵。“國无缺口”之说就是这个理。
“親”,它要求:右边的“見”字上部的“目”,四周不能封闭无缝,要留缝缺。它的释义略带迷信色彩,目字直接含义指眼睛,目字四周无缝隙,说明眼睛睁不开,成了瞎子。要求“親不見目”,违反了,下代要出瞎子。卑人只是复述传说,并无宣扬迷信之意。
<P>对天地国亲师中的国字,我看到了另一种说法,也挺有意思,他说儒教崇拜的是“天地君亲师”,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没有君主敬奉了,神龛上的“君”也就变成了“国”。这个东西不大好证实。从我个人所了解的孔子思想来说,我觉得一开始就是“国”字比较合理,“民为贵,君为轻”嘛。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被一些儒学的不肖子弟改成君字的可能性也是有的。</P>
<P>在孔氏宗亲网上找到了一个答案,原来<b>我们在自己家堂上供奉著的天地國親師位,就是孔教的神靈系統。孔教的神明是指:
昊天上帝:在殷墟發現的商代甲骨卜辭中就有“帝”這一名詞,陝西鳳雛H11所出第112片周原甲骨卜辭有“上帝”一詞。“帝”及“上帝”指的就是統轄神﹑創造宇宙﹑主宰萬物的至上神。在孔子整理的《詩》﹑《書》裏保留了“上帝”這一名稱。《尚書﹒湯誓》:“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詩﹒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由上說明,中國人的上帝觀念﹐在西元前十六世紀(商湯時)以前就已存在﹐比基督教的上帝觀念早了一千六百多年﹒外教銓釋中文的“上帝”由此而來。
“天”,上横要短而轻,下边要书写粗实有力,突岀“大”字。让人一眼看去,“天”字象“大”字,它缊含着“天大”之意。“天”字排第一,一说是指天子皇权至上,另一说是指天理法度高于一切;说法不同,但都指向一个共同点,天代表至高无上,不可侵犯。

春节的神龛设置

春节的神龛设置

春节的神龛设置春节,也被称为中国的传统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喜庆、祥和的时刻,人们往往会设置神龛,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好运。

本文将探讨春节神龛设置的相关内容。

一、神龛的意义神龛是指专门供奉神明或祖先的小型供坛,可以是家中的一隅、一桌或一个小柜。

它承载着人们对于神明祝福和感恩的情感,也是家庭团聚、敬拜祖先的场所。

设置神龛,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家国情怀、传统文化意识及家庭凝聚力。

二、神龛的摆放位置1. 风水方位根据风水学的理论,摆放神龛的位置应选择家中气场较旺或人气聚集的地方。

常见的选择有客厅、大门口、厨房等地,以保证神灵能感受到家庭的虔诚之心。

2. 客厅客厅是家庭的中心场所,也是亲朋好友聚会交流的地方。

在客厅摆放神龛,既可以凸显节日的庄重与喜庆,也能让来访的亲朋好友共同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3. 大门口大门口是家中的门户之地,也是家庭的面向外界的重要位置。

在大门口摆放神龛,可以向外界传递家庭的喜庆与祝福,同时也有辟邪、保护家人的寓意。

4. 厨房厨房是家庭的重要部分,摆放神龛于此,可以祈求食物丰收、家庭健康,并赋予厨房正能量,让厨房成为一个愉悦的工作空间。

三、神龛的布置与装饰1. 神龛的组成神龛的基本构成通常包括神像、香炉、烛台、供品等。

神像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是供奉神明或祖先的形象;香炉用于燃香,表示对神明的敬意;烛台则代表着光明与祝福;供品通常是水果、花卉、酒等,作为对神明的供奉。

2. 布置与装饰神龛的布置应简洁大气,不宜过于拥挤,以免给人压抑感。

可以使用红色的布帛或纸扎等材料进行装饰,红色寓意旺盛和祝福。

此外,还可以用鲜花、福字、春联等装饰品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四、神龛的日常管理1. 定期整理神龛的日常管理包括定期整理和清洁。

要定期更换神龛中的供品,保持神龛的干净整洁,以彰显对神明的敬意。

2. 燃香祈福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燃香祈福,向神明表达心愿。

选择适合的香火,按照传统的仪式进行祭拜,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祝福。

「极品典藏」家祠文化——牌位、神主、墓碑书写必知

「极品典藏」家祠文化——牌位、神主、墓碑书写必知

「极品典藏」家祠⽂化——牌位、神主、墓碑书写必知⼀、牌位分类我国民间传统习俗,⼈逝世后其家⼈要为其制作牌位,作为逝者的安魂之所。

牌位分为两种:⼀种是⼈死后设⽴的临时性,专⽤于新亡超荐时⽤的灵牌,⼜叫“祭荐位”;另⼀种是⽤⽊头雕刻后置于宗庙祠堂内,受后嗣⼦孙们⾹⽕供奉的“神主位”。

祭荐牌位前⾯书有亡者名讳及设祭⼈名,背⾯写有亡者⽣卒时间。

神主牌⼀般只在前⾯书有先⼈名讳。

如果是双层还有内函的牌位,再在内函层书写亡者⽣卒时间和奉祀⼈名。

⼆、牌位缘起民间供奉神主以缅怀先⼈的做法,据说源于汉代“丁兰刻⽊事亲”的故事,为历代儒家所倡导。

规范神主制作,则从宋代程伊川开始,经朱熹《家礼》⼀书向全国推⼴后普及之。

但兴建宗庙以奉神主的⾏为还仅局限于上层阶级或民间墓祠。

直⾄到了明代,民间宗庙⼤兴,举国上下“家必有庙,庙必有主”。

佛教⾃宋代亦开始学习儒教做法,各寺建祖堂以代替民间宗祠,制神主以祭⼤德。

同时,佛教还向社会信众开放承揽佛事,信众设牌位书写亡者姓名,到寺院作荐亡之⽤。

《⼆⼗四孝/丁兰刻⽊事亲》这种早期雕刻⽗母遗像的做法后来被⽊主所代替三、牌位处置祭荐灵牌是死者正魂临时性寄居之处,待出殡或祭祀活动结束后随灵柩⼀起埋葬或焚化。

有的地⽅特别禁忌丧葬期间⽤的祭荐牌位与后期供奉在祠堂⾥的神主牌位放在⼀处或两相见⾯。

神主位俗称“⽊主”或“神位”,是安置于宗祠,⽤作长时间祭奠或祭祀的⼯具。

供奉祖先神位意在“报本反始,慎终追远,不忘其所由⽣也”。

四、宗祠肇兴中国⼈家族观念很强,⼏乎每⼀族姓都建有⾃⼰的家庙祭祀祖先。

“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在墓地附近,称作“墓祠”。

⼀开始祠堂和宗庙都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祠庙,到明代嘉靖年间才“许民间皆联宗⽴庙”。

后来,天⼦、诸侯称“宗庙”,其余称“宗祠”。

宗庙、宗祠是为供奉祖先神主⽽建⽴的,神主开始多以梓⽊为之,栗⽊、枣⽊亦可。

宋代程伊川建议专⽤栗⽊制作,深得朱⼦赞许。

栗者,“礼”也!五、⽊主制作现在祠堂⾥摆放的神主规格各地略有不同,现根据宋代朱熹《家礼》所载程伊川设计之神主制式简述如下。

民族宗教文化的现代化—以三个少数民族村庄神龛变迁为例

民族宗教文化的现代化—以三个少数民族村庄神龛变迁为例

式 和信仰 制度 上 的转 变 的规 律 性 。毋 ” 本 文 将对 2 纪 以来 我 国三 个少数 民族村 庄 在 民居神龛 上发生 的变迁进 行分 析 , 0世 以探 讨 民族宗 教 文化现 代化 的问 题 。这 三个 民族 村庄 是 : 云南省楚 雄 州南 华县兔 街 乡摩哈 苴彝 族村 、
20 年 8 以 及 2∞ 年 2月 { 捞 车 村 抽 调查 时 间为 19 年 l 2月 ; 周 城 村 的 调 查 时 间 为 舢 (1 ] 月 0 在 97 一 在 期 整 一 年 , 于 20 井 0 1年 7月 和 2 2年 1 再 次 回访 。 . I D 月
46
维普资讯
宗教 没有 完全遭 到忽 视 的时候 , 它要 么被看 成 对所需 进步 的一种 僵 化而 陈 旧的障碍 , 么 被 看 要
成是一 个 被 围困 的守 卫者 , 守护 着 那些 由 于快 速 变 化 的侵 蚀 而 遭 到威 胁 的 阻往 的 文化 价值 。 人们很 少 关注宗 教 的 内部 发展 和 自主发展 , 少关 注 发生 在 广 泛社 会 革命 中的 在社 会 宗 教仪 很
湖南省 湘 西洲 龙山县 苗儿 滩镇 捞车土 家族 村和 云南 省太 理市喜 洲镇 周城 白族村 。 @ 这 三个 少数 民族村 庄 在地 理环境 上各具 自己 的特 点 : 哈苴 彝族 村 地 处边 远 的哀 牢 山地 摩 区 , 于 海拔 2 0 -2 0 位 2 f - 70米 的太 山深 处 , 偏远而 封 闭 ,o世 纪 6 代 以前 , 民去南 华 县城 需 2 0年 村 翻山越 蛉 步行五 天才 能到达 。周城是 中国 白族 名村 , 地处苍 山洱 海 之间 的平坝地 区 , 为著 名 的
出, 在现代 化的过 程中 . 民燕宗教文化不仅没有消先 , 而且 与时儡进 , 被纳入 到现代 文化 建设 中 . 在

守护龙的庇佑历史上的神龛文化

守护龙的庇佑历史上的神龛文化

守护龙的庇佑历史上的神龛文化守护龙的庇佑:历史上的神龛文化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龙被视为神圣的存在,被供奉在神龛中,以守护人们的安全和幸福。

神龛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展示了人们对龙的崇拜和信仰,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守护龙的庇佑以及神龛文化的发展。

一、龙的庇佑与神龛的起源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神秘而崇高的地位。

在古代,人们相信龙是天神的化身,能够掌控风雨、保护人民的安全。

因此,人们将龙供奉在神龛中,以祈求龙的庇佑和保护。

神龛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最早出现在商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神龛文化的发展与演变神龛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神龛主要出现在宫殿、庙宇、寺庙等宗教场所,用于供奉神灵和祖先。

随着社会的发展,神龛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

人们将神龛置于家中,以祈求家庭的平安和幸福。

神龛文化不仅在宗教场所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成为了民间信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三、神龛文化的意义与价值神龛文化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

神龛作为一种物质载体,承载着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通过供奉神龛,人们表达了对神灵的感恩和祈愿,同时也传承了家族的血脉和文化传统。

神龛文化的意义在于弘扬传统文化,传递家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神龛文化的现代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神龛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神龛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不仅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延续,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神龛文化来寻找心灵的寄托和安慰,同时也可以通过神龛文化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结:神龛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龙的崇拜和信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傩文化—傩舞傩戏—安顺地戏与面具

傩文化—傩舞傩戏—安顺地戏与面具

明王朝建立初期,国内局势极不稳定,元朝残存势力的拼死反抗,边疆“诸蛮”不停地叛乱。

为了防范“诸蛮”叛乱,朱元璋令择地建城,在修建城池的同时,明军在安顺、平坝一带,设置屯、堡、卫、所驻扎人马。

贫苦出身的皇帝朱元璋说:“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如屯田。

”屯田的结果,巩固了边疆,养活了士兵,发展了当地经济,及把中原文化带进来。

傩文化的主体本是中原文化,早在明军里盛行的融祭祀、操练、娱乐为一体的军傩,和在中原民间传承的民间傩,也随南征军和移民进入贵州,并与当地民情、民俗结合,形成了以安顺为中心的贵州地戏。

安顺地戏在春节期间演出二十天左右,称为“跳新春”,是岁终新正的聚戏活动,与逐疫、纳吉礼仪一起举行。

地戏演出时,村口或醒目的地方要插一面大红旗,旗上绣着很大的“帅”字,表示这个村子里今天要演出地戏,也有纳吉之意。

演出由“开财门”、“扫开场”、“跳神”(演故事)、“扫收场”四部分组成。

演出前,要将存放脸子的木箱(柜)从神庙或存放人家里抬出来,举行庄严的开箱仪式。

地戏演出的剧目、本子又叫“地戏谱”,“谱,布也,列年事也。

”地戏具有以史为线索的性质。

民间艺人有“戏叙史册”之说,陶关地戏队大旗上就有这四个字。

按历史年代编排,现存剧目有:《封神演义》、《大破铁阳》、《东周列国志》、《楚汉相争》、《三国演义》、《大反山东》、《四马投唐》、《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粉妆楼》、《郭子仪征西》、《残唐》、《二下南唐》(飞龙传)、《初下河东》、《二下河东》、《三下河东》、《九转河东》、《二下偏关》、《八虎闯幽州》、《五虎平南》、《五虎平西》、《岳飞传》、《岳雷扫北》等,全是唱朝代兴衰的战争故事,构成了军傩最主要特色。

安顺地戏《瓦岗寨》地戏面具同时具有神格和人格。

安顺等地有专门从事脸子雕刻的艺人。

村寨演出班子新购置的面具,未经法事前,可以随便放置,视为木雕;一经点将封号,即为神物。

“开光”是将面具升华为神的仪式,由雕匠主持。

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

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

(二)神匾与神联
神匾与神联体现了“清源正本”的原则。客家神匾多书堂号,一般是一姓一堂号,但也有少数族姓因对始祖的传说不一而产生多堂号。堂号或源于祖先的生息地(发祥郡号和望出郡号);或纪念先祖的官衔业绩德行著述等而自立的堂号,这反映客家人趋向于对祖先文化的敬重,具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正统观念。
由于写神榜的要求高,其报酬也较丰厚。现年70岁的范学中先生回忆,他18岁就开始为人家写神榜、做礼生,写神榜每天可得半斗米,几天功夫就可把私塾一年的学费赚到,就是现在一年单写神榜也有上千元的收入。目前写神榜的价格,若是在场上交易往往是26元或48元,若别人请到他家里去写则获得的报酬更高,据说写一封神榜最高可得报酬80多元。不过这里也有一些行规禁忌,即书写神榜的报酬一般不收整数,多带二、六、八或九等尾数,意思是要有点出头。原先尾数是四元也可,意思是四季发财,但现在又忌“四”;客家人最忌“五”,“五”客家话发音是“唔”,表示不顺利,仵孽不孝。而对数字“七”也很禁忌。因为客家人的丧葬习俗中有“走七”“、七七”、“四七”、“做七”禁忌之俗,也反映了客家人对于“七”的忌讳。
安放神榜的场所也有讲究。四川客家民居的最显著特色是体现尊祖敬宗观念。即以祖堂为中心的二堂屋建筑格局,进大门间为下堂屋,正房中为上堂屋,上下堂屋间为天井,与堂屋在同一中轴线上,左右为厢房,四周封闭。客家祖堂一般设于安静清洁的正厅内。若正厅做商业性用房则不作祖堂。如三圣乡万福村张华友家的神龛摆设于房屋后面的专厅,理由是这里环境清静,祖宗供奉于此不受外界干扰。[6]
学术界把祖先神榜的写法看成识别四川客家文化的三大标志之一,[2]可见神榜文化是客家文化的典型。客家神龛是祭祀祖先的祭坛,作为祭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的客家神榜(或称龙榜)包括祖先牌位、神匾和神联三部分,是祖先崇拜重要的载体和客家祖先崇拜的集中体现,其文化几乎浓缩了客家祖先崇拜文化内涵的全部,是研究客家祖先崇拜的切入点。由于四川客家以成都东山地区为主要聚居区,为此,本文以成都东山客家地区的神榜进行重点考察,试图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四川客家祖先崇拜文化的内涵和区域特色。

祭祖的仪式与礼仪

祭祖的仪式与礼仪

祭祖的仪式与礼仪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一种表达对祖先的尊重和怀念的仪式。

在中国的重要节日中,如清明节和中秋节等,祭祖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面将介绍祭祖的仪式与礼仪,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意义。

一、祭祖的准备在进行祭祖仪式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祭祀,通常是在清晨或黄昏时分,而地点则是祖先的墓地或者家庭中专门用来祭祀的神龛。

其次,需要准备一些祭品,如鲜花、水果、糕点、米酒等。

祭品应该是新鲜的,代表着对祖先的敬意和祝福。

最后,准备一套整齐的祭祀用具,如香烛、香炉、纸钱等。

二、祭祀的步骤进行祭祀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首先,点燃香烛,并摆放在神龛或墓前,表示对祖先的敬意和祝福。

其次,烧纸钱,代表着对祖先的供奉。

在烧纸钱的过程中,祭奠者会诵读一些祭文,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感恩。

最后,摆放祭品,如水果、糕点等,以示敬意。

三、祭祀的意义祭祖仪式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首先,它是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的表达。

通过祭祀,人们可以追溯自己的家族历史,感受到祖先对后代的关怀和激励。

其次,祭祖可以增强家庭凝聚力和传承文化传统。

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祭祀活动,可以增进亲情,培养后代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最后,祭祀也是一种崇拜自然和回归本源的表达。

通过祭祀,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进而更加珍惜和爱护自然环境。

四、祭祀礼仪的变迁祭祖仪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其中的礼仪也不断发生变化。

在古代,祭祖仪式通常非常庄重,需要严格遵循一套规定的程序和礼节。

而现代社会中,祭祖仪式则更加简化和民俗化,更加强调亲情和祖先对后代的祝福。

尽管礼仪的形式有所改变,但祭祖的核心精神和意义并未改变。

总结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行祭祖仪式时,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并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祭祖仪式背后蕴含着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以及家庭凝聚力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祭祖的礼仪在历史上也有所变迁,但其核心价值和精神一直得以保留。

民间信仰的名词解释

民间信仰的名词解释

民间信仰的名词解释民间信仰是指一种流传于民间的宗教信仰体系,它不同于官方宗教,更多地体现了普通人的信仰和日常生活中的宗教实践。

民间信仰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宇宙万物的崇敬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为人们提供了信仰寄托和精神支持。

首先,民间信仰的核心是对神灵的崇拜和崇敬。

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人们崇拜的神灵可以是自然元素,如太阳、河流、山脉,也可以是历史人物、祖先、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是动物、植物等等。

信众们通过祭祀、祈祷、巡游等形式,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希望能得到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其次,民间信仰还与生活中的各种仪式和习俗紧密相连。

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都与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祭祖拜神,祈求平安和好运。

此外,婚礼、葬礼、生日等重要的生活仪式也常常融入了宗教元素,民间信仰则在其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民间信仰中的神像和神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信众们会将神像供奉于家庭、庙宇等场所,以示对神灵的尊重和敬仰。

神龛则是供奉神灵的专门地方,以供信众们来进行祈福、祈祷等宗教仪式。

民间信仰中的神像和神龛往往与独特的装饰和艺术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

此外,民间信仰还包括了一系列的占卜和预测活动。

对于一些关键的决策或者人生大事,人们会借助神灵的力量来预测未来的走向。

占卜师和巫师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观察星象、牌卡、火焰等方式,给予指引和建议。

这种信仰和求助的行为则体现了人们对未知和命运的渴望和恐惧。

最后,民间信仰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凝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许多古老的民间信仰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作为一种非正统的宗教体系,它们融入了人们的血脉,成为了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信仰,传承和弘扬了祖先智慧和精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

同时,民间信仰也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和社会的稳定,人们通过共同信仰和宗教仪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归属感。

总之,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宗教信仰形式,给予了人们信仰寄托和精神支持。

中国北方民居院内的天地爷神龛

中国北方民居院内的天地爷神龛

中国北方民居院内的天地爷神龛中国北方的民居院内常见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天地爷神龛。

它是一种供奉天地爷神的特殊神龛,具有着浓厚的民俗文化色彩。

本文将就中国北方民居院内的天地爷神龛进行详细探讨,介绍其起源、特点以及意义。

一、天地爷神龛的起源天地爷神龛是中国北方许多地区的传统民居院落中常见的一个元素,与家庭信仰、民俗习俗密切相关。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对天地崇拜的传统信仰上。

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地为宇宙之始,拥有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

因此,在家庭中设立天地爷神龛,是为了希望家人平安、祈求天地的保佑。

二、天地爷神龛的特点1. 神龛位置:天地爷神龛通常设立在民居院内的一个显眼位置,比如正厅的墙壁上或者进门处。

它是整个院落的核心,体现了家庭信仰的重要地位。

2. 神龛构造:天地爷神龛一般由木料制成,可以是木雕或者木板组合而成。

它的形状多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上部常常有屋顶状的装饰。

神龛上通常会雕刻或绘制天地爷神的形象,有些还会附有祭品、香炉等器具。

3. 祭品与供奉:天地爷神龛内通常会供奉着各种祭品,如水果、鲜花、食物等。

家人每天会定期烧香、上供,向天地爷神祈求庇佑。

三、天地爷神龛的意义天地爷神龛在中国北方的民居院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家族传承:天地爷神龛是家族信仰的象征,通过代代相传,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传统。

它让家族成员能够从中感受到家族的凝聚力,弘扬家族的文化。

2. 祭祀仪式:天地爷神龛是举办祭祀仪式的场所。

家人们在重要的节日或者特殊的时刻,会聚集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表达对神灵的感恩之情。

3. 祈福保佑:天地爷神龛是家族成员祈求神灵庇佑的地方。

在生活中遭遇困难或者面临重要决策时,人们会来到天地爷神龛前祈祷,希望得到神灵的帮助和保佑。

4. 文化传承:天地爷神龛作为中国北方民居院落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

通过对它的了解和传承,可以更好地弘扬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结语:中国北方民居院内的天地爷神龛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元素,承载着家族信仰、祭祀仪式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责。

同源同根的闽台民间宗教传统

同源同根的闽台民间宗教传统

同源同根的闽台民间宗教传统导言闽台地区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节点,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宗教传统。

这些宗教传统不仅源自相同的文化背景,还有着共同的宗教根基。

本文将重点介绍闽台地区同源同根的民间宗教传统,并探讨其特点和影响。

闽台民间宗教的同源性1. 文化渊源:闽台地区文化渊源流长,同源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其宗教传统也源自中国古代宗教,如、儒教等。

2. 同根: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多以神灵崇拜为核心,包括妈祖、土地神等,这些都与自然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传承了同样的宗教根基。

闽台民间宗教传统的特点1. 崇拜妈祖:妈祖是福建和台湾地区广泛崇拜的女神,被视为渔民和海上航行者的守护神。

每年的妈祖节,信众们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和游行,表达对妈祖的虔诚崇拜。

2. 尊崇土地神:闽台地区的民众对土地神十分和尊崇,认为土地神是保护家园和农田的灵性存在。

每年的土地神庙会上,人们会献祭和举行各种仪式,以祈求土地神的庇佑和丰收。

3. 多元融合: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融合了不同的,如、儒教、等。

信众们通常会在家中建立神龛,供奉不同的神灵,以求得各种福祇。

4. 社群凝聚力: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不仅是宗教,更是社群凝聚力的象征。

信众们在庙会上共同参与庆祝活动,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加强了社区和谐和团结。

闽台民间宗教传统的影响1. 文化传承: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通过庙会、神龛等方式,将宗教代代相传,并与其他文化元素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闽台民俗文化。

2. 旅游资源:闽台地区的庙宇和庙会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宗教文化。

3. 社区和谐: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通过社区庙会等活动,加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助,促进了社区和谐和稳定。

4. 文化交流: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也是两岸交流的桥梁,两岸人民通过共同的宗教,增进了互相了解和友好交往。

结语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以同源同根的特点融合了妈祖、土地神等,形成独特的宗教文化。

农村建房神龛安装注意事项

农村建房神龛安装注意事项

农村建房神龛安装注意事项首先,应选择适宜的位置。

农村建房神龛通常设置在屋内的一角或墙壁上,需要选择一个安静、清净且不易受到污染的位置。

同时,要确保神龛安装的位置不会被其他家具或物品遮挡,以保证尊贵神明的形象得以凸显。

其次,要准备好合适的台座。

一般来说,农村建房神龛使用的台座要以木质为主,木料要选用品质好、纹理自然的材质。

台座的高度应适中,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身高来确定。

此外,在台座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符合民俗文化,比如在台座上可以雕刻一些吉祥图案或寄意的花纹,以增加神龛的美观和艺术感。

再次,要选择合适的神龛。

农村建房神龛通常选用的是木质神龛或泥塑神龛,要选择制作精良、工艺考究的神龛。

在选择神龛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信仰和爱好选择合适的神明形象,同时要注意在神明选择上的尊重和合理性,根据农村文化的习俗,不宜选择小孩形象的神明。

并且,要注意神龛与台座的搭配,以确保稳固和美观。

此外,还应当准备好神龛的供品。

农村建房神龛供品一般包括水果、米饭、鸡鸭鱼肉等食品,以及红烛、金银纸等物品。

供品的选择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自己的信仰选择,不必过分奢华,但要保证供品的新鲜和干净。

最后,要定期清洁和维护神龛。

农村建房神龛安装之后,要定期清洁神龛和供品,以确保神龛的整洁和神明的尊贵形象。

此外,还应当经常检查台座和神龛是否有破损的地方,如有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保证神龛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总之,农村建房神龛安装是一项需要慎重对待的事项。

在安装神龛时要选择适宜的位置,准备好合适的台座和神龛,并选择合适的供品。

此外,还需要定期清洁和维护神龛,以保持其整洁和安全。

农村建房神龛的安装不仅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传承的表现,也是对农村家庭祈福和祈求吉祥的一种方式,应该予以重视。

潮州木雕与民俗文化

潮州木雕与民俗文化

粤东的潮汕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原、闽南、海外和南越本土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情风俗。

潮州木雕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深受潮汕民俗文化的浸染与影响。

千百年来,潮州木雕采用了象征、寓意、比拟、谐音等手法营造出来的吉祥意念,迎合了人们光耀宗族、祈求福祉、追求家庭幸福的民俗文化心理,因而在民间广泛流行。

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金漆木雕器具在功能、装饰、使用方法方面均有讲究,它不仅显示财富地位,还能渲染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因而在祭祀、游神、礼仪等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潮汕的民情风俗。

潮州木雕与民俗文化潮安彩塘金砂乡华侨巨富陈旭年所建的从熙公祠内木雕构件精巧细腻,金碧辉煌。

神龛是潮汕民间供奉祖先神位的特制神器,是潮州木雕制品中做工最讲究的一种。

木雕之美修建宗祠,光宗耀祖潮州木雕在祠堂、庙宇建筑上的应用可谓十分广泛,其中又以宗祠家庙建筑装饰和祭祀用的神器装饰最为精致。

兴建宗祠家庙是潮汕传统习俗,清代以后,这种风气尤为盛行。

乾隆《潮州府志》载:“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为壮丽。

”嘉庆《澄海县志》载:“望族喜营屋宇……大宗小宗,竟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

”潮人对于宗祠家庙的重视可见一斑。

一方面,清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在宗族观念、祭祀文化与工艺发展的相互作用下,达官贵人和富商巨贾为了炫耀权势和财富,在潮汕地区大肆兴建宗祠家庙。

另一方面,潮人重商,在外地谋生时特别重视乡情乡谊和团结互助。

每当他们离乡别井,经历一番奋斗取得成功后,就会怀着崇先报本思源的心情,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修建宗祠家庙。

潮人以这种形式,表达出追念故祖,庇荫族人,维护血缘关系的深切愿望。

这一风气的盛行,是潮州木雕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正是由于潮汕民间浓厚的宗族观念和显示宗族势力的民俗文化心理,潮汕木雕才能在祭祀先祖的活动中,以华丽的装饰满足人们光宗耀祖,张扬门风,增强宗族凝聚力的心理需求。

清代前中期建造或修建的祠堂寺庙,现仍保存完好的有揭阳古溪大宗祠、揭阳北门关帝庙、揭西钱坑鸣鸾公祠、揭西棉湖永昌古庙,阳厦聚祖公祠等,这些祠堂中的建筑部件等,综合运用了沉雕、浮雕、圆雕、通雕等形式和技法来表现多层次的复杂内容。

初一烧新香的规矩

初一烧新香的规矩

初一烧新香的规矩
初一烧新香的规矩是中国民间传统中的重要习俗之一。

每逢初一,许多家庭会在神龛或祖先牌位前烧新香,以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幸福和兴旺发达。

这一习俗不仅是对祖先的尊重和追念,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烧新香的规矩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史书中就有记载。

根据传统,初一烧新香需要遵守一些规定和仪式。

首先,家庭成员需要提前准备好新香,并在神龛或祖先牌位前摆放整齐。

新香一般由纸扇制成,上面描绘着各种吉祥图案。

其次,在烧香之前,家庭成员要先行磕头,以示对祖先的敬意。

然后,点燃香火并默默祈祷,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祝福。

除了上述基本的规矩外,不同地区和家庭还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

有些地方会在烧新香时配以燃放鞭炮、喷洒红枣等仪式,以增加喜庆氛围。

还有一些家庭会在烧香前准备一些糕点、水果和酒水,以供祖先享用。

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对祖先的尊重和关怀。

初一烧新香的习俗不仅限于家庭,许多寺庙、道观和民间宗教场所也会举行类似的仪式。

在这些场所,人们会集体烧香,祈求神明保佑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和谐。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初一烧新香的规矩也在一些方面有所改变。

例如,一些家庭会使用电子香炉来代替传统的纸香,以更加环保和便捷。

此外,一些人也选择在庙宇和宗教场所烧香,以感受更加庄严神圣的氛围。

无论如何,初一烧新香的规矩始终保持着其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对祖先的敬仰和记忆的方式,同时也能够让人们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传承的责任。

因此,无论是传统的方式还是现代的形式,初一烧新香的规矩都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祠堂神龛对联

祠堂神龛对联

祠堂神龛对联祠堂神龛对联是我们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方式。

祠堂神龛对联不仅仅是一种书法艺术,更是一种文化遗产,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一下祠堂神龛对联的一些相关知识。

祠堂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建筑,是供奉祖先和神灵的场所,后来也有了社会团体、集体和个人用的祠堂。

神龛,就是供奉神像的一个小的祭祀空间,一般家庭或者宗族都会在祠堂中设立神龛。

神龛对联则是祠堂中神龛两旁的两幅对联。

祠堂神龛对联不仅在宗教信仰中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祠堂神龛对联起到宗教信仰的作用。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非常重视祖先崇拜,认为祖先是自己的恩人,所以要常年祭祀和供奉。

祠堂作为供奉祖先的场所,神龛对联则是祠堂神明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祭祖和祈祷时,对联可以起到祈福、祝愿等作用。

它让人们感到庄严肃穆,对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祠堂神龛对联还起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书法艺术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祠堂神龛对联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融合了中国书法的审美标准和哲学思想,是一种精妙、含义深刻的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祠堂神龛对联,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后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最后,祠堂神龛对联也起到了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

祠堂神龛对联往往显示出了家族、社会和国家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

这些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精神基础。

祠堂神龛对联在传承和弘扬这些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道德传统,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总的来说,祠堂神龛对联在宗教信仰、传统文化和社会正气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在推广和传承祠堂神龛对联这一文化宝贵资源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挖掘出它的深层次意义和哲学思想,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社会和谐不断贡献力量。

春节的祈福祭祀

春节的祈福祭祀

春节的祈福祭祀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在整个春节期间,人们的祭祀活动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祈福祭祀是人们向神灵祈求保佑、祈愿家庭幸福美满的仪式。

本文将介绍春节的祈福祭祀活动,包括祭拜神祗、祀祖和烧香等传统习俗。

一、祭拜神祗在春节期间,人们常常会到庙宇或家中的神龛祭祀神灵。

他们将供品摆放在神龛或神坛前,包括水果、糖果、饼干、酒等。

人们点燃香烛,合掌祷告,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保佑。

祭祀的对象可以是各种神明,比如财神、土地神、关公等。

这些神灵被认为具有保护家庭、驱邪避灾的力量。

二、祀祖祀祖是春节祈福祭祀的重要环节。

家庭会在春节期间将祖先的牌位或神主牌摆放在显眼的地方,然后向祖先献上供品,如水果、米饭、酒等。

祖先被视为家庭的守护神,人们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事业兴旺。

祀祖也是对先辈的敬仰和怀念的方式。

三、烧香在春节期间,人们常常会去寺庙或神坛烧香。

烧香是一种虔诚的仪式,通过香烟升腾,人们希望自己的祈愿能够达到天上神灵的耳中。

烧香不仅可以祈求神灵的保佑,也被视为一种祛灾避邪的方式。

人们相信烧香能够驱散厄运,带来好运和吉祥。

四、聚餐团圆除了祭祀仪式,春节还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人们会在春节的前几天开始准备丰盛的年夜饭。

亲人们相聚在一起,共进晚餐,享受丰盛的食物和温馨的氛围。

年夜饭通常包括鱼、肉、蔬菜等,寓意着吉祥和丰收。

人们还会一起包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共同努力。

春节的祈福祭祀活动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祈福祭祀,人们表达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同时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在新的一年里顺利、平安、幸福。

无论是祭拜神祗、祀祖还是烧香,这些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在当代社会,这些传统文化仍然在春节期间被人们传承和实践,成为了浓郁的文化烙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神龛上的文化大凡民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神龕。

只能说是富裕的人家做得豪华一点,平常百姓做得简单一点而已。

家里的神龕,是家神的牌位,也就是我们给先祖敬香火的地方。

这地方应该是整个住房最庄严的地方,来不得半点的马虎。

春节期间,回乡过春节,就有人找上门来了,说是要我去帮他家写春联,顺便把香坛也写上。

我说我不会,可人家不这样想,他说我是个出门在外的人,又读过几天的书,写个香火那还不简单?这下可把我难倒了。

我读过几天书,而且还是个写书的人,可确实没有读到“写香坛”这一课。

我急得团团转,几经周折,在村子里找了个“通用”的给免强应付过去。

说实话,不是我不会写,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不会写。

相反,过去只读过几天私塾的人则信手拈来。

新社会了,难道我们就没要写香火的人了吗?要!而且市场还大得很,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农村都还存在着,需求着。

就是我们这样一个小县城,已经有人将其发展成为一项产业了。

一个香坛有几百块钱的,也有上千志愿钱的,生意还兴隆得很。

前些日子,一个姓吴的的老农来到我这里,要我查查看吴氏的堂联是什么,好回去帮别人写香火。

我愣住了,难道香火上的对联也有讲究的吗?老汉坚定地回答:有!而且不能乱。

看来我得从新学习了。

通过走访一些村寨,见到一些好的香坛,我都用相机记录下来。

又回到我的陋室里查阅大量的资料,方知这写香火原来就是一门很深学问,有着严谨的科学性。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承传中,香火已形成了一种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

有的宗祠香火还列进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写此文,意在弘扬中国传统的民俗民间文化,让更多的人记住乡愁,知天地,报祖得,爱乡爱民爱祖国。

在我们民间,不论修的是草棚、瓦房或是高楼大厦,我们几乎列一例外的要将正房辟为堂屋,这是一个家庭人员公共活动的地方。

所谓正房,比如三间房子,中间那一间多设为堂屋,也就是“正房”。

城市里人叫它“客厅”。

香火神龛,多设在这里,也就是堂屋迎门的后檐樯上。

香火神龛的牌位香火神龛一般由堂号、神位、堂联、神龛、报条等五个部分组成。

每进一家大门,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香火神龛,这是这个家庭的中心。

其神榜上中心位置是“天地君亲师位”或“天地国亲师位”六个大字。

这六个大字是有历史来头的。

根据东汉的文字学家、经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上说:“天,颠也。

至高无上,从一从大。

”解释:其“至”,就是“最”,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

中国文字学里,“二”为上古字,其“天”应看做是“人”字与上“二”字的会意字,人人头上都顶着天,而天就是天空、天体。

天由人来分,上高玄黑为天,下低黄土为地。

“天”在易学里叫“乾”,按学者樊晓文的解读,乾字蔵乙,乙即一之动;天其色为玄,玄字藏幺,幺即一,藏于幽。

玄即天,为万物之源。

“地”在易学里叫“坤”,《说文解字》也说:“地也,易之卦也。

从土、从申;土位在申。

”又说:“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

”这里的“地”,当是大地、田地,于是其神龕之下才有:“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等此内的联语。

这是人们在敬畏天地,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君亲”或“国亲”呢?中国人祭天地源于自然崇拜,中国古代以天为至上神,主宰一切,以地配天,化育万物,祭天地有顺服天意,感谢造化之意。

祭祀君王源于君权神授观念。

由于在封建社会君王是国家的象征,故祭祀君王也有祈求国泰民安之意。

也就是除了“君”之外,这里面也含有“亲”。

祭“亲”也就是祭拜先祖,这样由原始的祖先崇拜发展而来。

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了,“君”已不存在。

那么,可用“国师”。

但“师”也得要敬。

“国师”是什么人?这就因朝代不同,民族不同,其“师”也有变的。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阙里(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历代称为“国师”。

但也有区别,比如,汉高祖刘邦。

汉朝的创始人刘邦,却是一个楚国人(刘邦是楚国沛县人),其正宗民族是三苗后裔楚祖蛮人,也就是个苗族,所以他心中最崇拜的不是“华夏”那“白、青、黄、赤、黑”王帝之祠偶像,而是泰山顶上那“蚩尤老爷”(苗族祖先蚩尤是山东人),所以刘邦将原本在荒山野外的蚩尤庙迁到国都长安。

刘邦心目中的“国师”就是蚩尤。

在贵州黔东南地区,到处都是有“飞山庙”,这本来指的是杨氏先祖杨再思的庙,因此君建“十侗蛮”,并是“十侗蛮”之首,成为了此地好多民族的“先祖”。

但,当地人不是这样认为的,比如三穗巴冶、施秉的六合、偏桥等地苗族,只认其为“告尤”,也就是蚩尤。

最后是“位”,毋容置疑,也就是“牌位”。

香火神龛的“堂号”其实每户人家,它是有“堂号”的。

而且“堂号”因姓氏不同,其堂号也不同。

可我们的商家不这么想,只是你要,全是“万通”的。

现代“堂号”大多不知道,于是就出现“通用”之乱。

只要你到市场上走一下,就知道其乱到离谱的地步。

比如林氏,西河堂、九龙堂或十德堂等等。

其联应为“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之类,可它确写成“燕翼诒谋光分星岛,虎符秉节瑞集云山。

”这联其实是云氏的。

有点知识的人都是知道,这是不可以的用的。

“堂号”。

因渊源不同,姓氏也有异。

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家族已给自己的姓氏打上历史的印记,便命“堂号”。

堂号,它指的是某一姓氏中某一支某一房的称号。

在某姓某支成为望族后,由于不断地繁衍发展和迁徒,往往会分出许多的房支和派别,这些房支和派系为了彼此区别,就产生了各自的名号,这个名号就是报谓的“堂号”或曰“房号”。

所以才有吴氏为“延陵”,龙氏为“武陵”。

又如丁、卞、江、柯、卻、陶、庾、蔡为“濟陽堂”,卜、林、卓、宰、靳为“西河堂”,於、山、方、毛、元、平、向、利、邱、俞、陸、褚、廉、種氏为“河南堂”,孔氏为“東魯堂”,文、田、童、農为“隴西堂”,李氏“敦伦堂”、张氏“百忍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刘氏“百忍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刘氏“重德堂”、郑氏“务本堂”、周氏“忠信堂”、蔡氏“克慎堂”、许氏“居廉堂”等,都体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在封建社会中,有一批文人学士,才气横溢,品格清高,深为世人所推重。

其后代族人也引以为荣。

如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品格高雅,酷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品格,以所居之处为“爱莲堂”。

其后人遂以此为堂号。

晋代陶渊明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辞官归里,赋“归去来辞”以明其志。

因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后人以“五柳堂”为堂号。

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李氏族人中遂有“青莲堂”堂号。

以祥瑞吉兆为堂号古代人对祥符瑞兆十分重视,常认为是上天预示吉祥的征兆,往往以之为本族堂号。

如宋代王礻右曾的手植三槐于庭院,言其子孙必有位居三公者(古代百官朝会,三公对槐树而立,故以三槐象征三公),其子王曰果然位列宰相,当政十余年,深为朝廷寄重。

其后人便以“三槐堂”为堂号,成为中国王姓中名人辈出的名门望族,与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并列为王氏三大支派。

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

为表示对同姓先世名人的仰慕之情,各姓中以其厅堂,居处为堂号。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其后人便以“香山堂”为堂号。

再如唐代宰相裴度,以宦官当权,时事已不可为,乃自请罢相,在洛阳午格创建别墅,起浩凉亭暑馆,植花木万株,绿荫如盖,名为“绿野堂”。

裴氏一支遂有“绿野堂”之堂号。

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

在封建社会,一些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科第连绵,为世人称羡,遂以之为堂号。

如唐代泉州人林披,有子九人,俱官居刺史(俗称州牧),门庭显赫,世人敬仰,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为其堂号。

再如宋人临湘人徐伟事迹至孝,隐居教授于龙潭山中,有子八人,后皆知名,时称“徐氏八龙”,后人即以“八龙堂”为其堂号。

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

当然,有时也不一定非写为“堂”,有人也写“世第”,这大多是与文化或仕官有关,比如施秉龙塘村之邰姓,吴姓,紫荆关,他们都写作“平昌弟”、“延陵弟”和“彭城弟”等。

香火神龛的对联香坛上方大多写作“福禄祯祥”、“祖德流芳”等,这所有的香坛几乎一样。

而对联,则必须与堂号,也即家族文化密切相联,这就是“堂联”。

有些堂联内容多为反映对祖先的崇拜,承继祖风、光耀门庭等内容。

常见的有“世代源流远,孙支奕祀长”;“祖力永扶家道盛,宗光常照子孙贤”;“宝鼎呈祥香结彩,银台报喜烛生花”;“日照香炉生紫烟,夜点油灯结彩花”;“世德长绵垂花悬,家声永振绍琴堂”;“继世衣冠皆祖德,满庭兰桂是春光”;“祀祖礼神祈福禄,维纲绍纪统经纶”等。

各姓皆可通用。

但有的则不能通用。

比如赵氏:定天下致太平,除非汉祖唐宗,谁堪伯仲;说本来论当世,好似巨川大日,各自东西。

黄氏:江夏黄童,天下无双,公树勋庸垂汉史;琼南孙枝,海外生聚,世传孝友振家声。

许氏:萃子姓于一堂,缅先人祖有德宗有功,为烈为光,春露秋霜明祀典;衍云礽播诸代,愿吾辈孙也贤儿也肖,能文能武,鸳班鹭序集南洋。

我姓吴,我们吴氏则是:渤海延陵分两郡,系本同源,上溯三让传家,实二千余年来共称鼻祖;闽派琼支聚一堂,欢联异域,最喜四方观礼,在数万几里外大振家风。

如此等等,所以说,这对联也不是乱用的。

“天地君(國)親師位”的写法书写“天地國親師位”有讲究。

民间神龛中都置有“天地國親師位”牌子,她既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无形的精神信仰,也是有形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民间神龛上“天地君(国)親師位”写法有讲究。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认为,她的产生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发端于《国语》,西汉时已颇为流行。

东汉时,《太平经》中最早出现“天地君父師”的说法。

北宋初期,“天地君親師”的表达方式已经正式出现。

明朝后,她已在民间广为流行。

据记载,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親師”次序,并对其进行诠释。

从此,“天地君亲师”就风行为全国的祭祀对象。

民国时期“天地君亲师”又衍变出“天地國親師”和“天地圣親師”。

当今民间普遍采用“天地國親師”。

书写“天地國親師位”六个字是很有讲究的。

拼弃那些趋炎附势、牵强附会的说法;首先,只用繁体而不用简体,因为古时沒有简化字,习俗遗留下来只用繁体字。

其次,各个字有其特定的书法要求,即“天”大、“地”不分家、“國”无缺口、“親”不见目、“師”不带刀、“位”要正。

再次,不可草书,神龛位置厅堂上席,属庄重之处,书写定当正规,切不可了草书。

“天”,上横要短而轻,下边要书写粗实有力,突岀“大”字。

让人一眼看去,“天”字象“大”字,它缊含着“天大”之意。

“天”字排第一,一说是指天子皇权至上;另一说是指天理法度高于一切;说法不同,但都指向一个共同点,天代表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地”,它的书写要求是“土”“也”不分开,要连在一起,称之为“地不分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