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的毒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槟榔:入药致癌无根据

槟榔:入药致癌无根据

槟榔:入药致癌无根据□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蒲昭和“槟榔致癌”源自嚼食槟榔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从1969年就开始从事癌症危险因素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食品、药品、环境因素等致癌因素全面的研究。

2003年,该机构提交的一份材料显示,一类致癌药物有100多种,其中提到槟榔。

原来,当时东南亚地区口腔癌高发,医疗专家通过调研发现患者共同的特点是嚼槟榔。

进一步研究发现,槟榔的纤维对舌腔、口腔的黏膜有一个刺激作用,会产生一些炎症,这些炎症再加上咀嚼槟榔的碱性条件,其中的石灰与槟榔里面的槟榔素会起反应,可能产生癌症病变。

药用槟榔≠嚼食槟榔但是,药用槟榔与嚼食槟榔是不同的。

一是原料及药用部位不同“咀嚼槟榔”用槟榔幼果、果壳;“药用槟榔”则用成熟果仁。

二是加工不同 “咀嚼槟榔”用石灰水浸制,加用香精、香料等辅料,有强碱性、刺激性,增加其毒性及致癌性;而“药用槟榔”经过炮制、提取、除杂等处理以减毒,对口腔黏膜无化学性损伤。

三是食用方式不同 “咀嚼槟榔”在口中长时间咀嚼,对口腔黏膜有强而持久的机械性及化学性损伤,进而可导致口腔癌;“药用槟榔”是吞服,不会引起口腔黏膜的癌前病变及口腔癌。

四是使用时间不同 “咀嚼槟榔”长期食用,易形成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包括化学性的刺激、强碱这些东西的刺激,进一步恶化就是口腔癌;含槟榔成分的四磨汤疗程为2~5日,不会引起蓄积中毒、慢性损害及癌前病变。

五是用量不同 “咀嚼槟榔”无剂量限制;“药用槟榔”有剂量限制,用量较小。

我国《药典》规定槟榔每日限量为3~10克,驱绦虫、姜片虫时,剂量为30~60克。

中药四磨汤每日摄入的槟榔为2.25克,远低于安全限量。

六是范围不同 “咀嚼槟榔”无适应证、禁忌证等限制,男女老少,健康人与患者皆可食用;而“药用槟榔”有适应证、禁忌证等限制。

药用槟榔致癌无根据槟榔入药历史悠久,它是我国四大南药之首(四大南药,是中国传统地道药材名称,指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产的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4味中药)。

槟榔生理效应研究进展

槟榔生理效应研究进展

目荠酮究■|蠹i。

童灞震甏鼹霜黼警I。

毫薹、拱拇生理效应嘶琵过展郑锦星。

李忠海,袁列江,钟海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绿色食品研究所,长沙410004)摘要:槟榔是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以及多种生理活性成分,是一种常用的中药。

在国内外,槟榔果作为一种嗜好品一槟榔嚼块的主料而被广泛的使用。

从槟榔的I临床药用、抗茵驱虫、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以及其的遗传及细胞毒性等方面对槟榔生理效应的研究加以综述。

并对其的发展前景作了探讨,以期让基础科研人员、公共卫生工作者以及广大槟榔嗜好者对槟榔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槟榔;槟榔嚼块:生理效应:保健功效中图分类号:弱20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9989(2006)09一0302—04ReViewOnthephysiOlOgicaIeffectSOfareCa—nutuseZHENGJill一】她,LIZhong—hai,YUANLie-jiang,ZHoNGHai—y釉(GreenFoodInstjtute,CentraISouthUniVersityofForestⅣ&Technology,Changsha410004)Abstmct:Arecacatechu,0fwhicharecanutisafruit,jsOneofthepaImspecIesandcOntentsseVe限Inut—entsaswe¨asmanypharmacologjca¨yaCtiVecompounds.Arecanut,whichisthemostcOmmonIyuseddruginthewOrIdaftertobacc0,ethan0Iandcaffeine,isthemainingredient0fbeteIquid.AsarecanutOrbeteIqujdchewingwasthOughttohaVeastrongcor怆IationwithoraIcancer,goVemmentsOrauthoritiesfrommanycountr.eswereac“Velycommunicating.tshealthriskstothepubIjcandIimitingjtsconsumption.HoweVer,thepreVaIenceOfarecachewingOrbeteIchewingdidn,tdecreaseasthenegatiVephysi0IOgicaIeffectsassociatedw.th竹lis0raIhabithaVebeenwiIdIystudied.Thismayindicated竹latthephysi0109icaleffectscausedbyarecausewerenotwe¨andaccurateIyknOwntOthepub¨c.Theref0怕,thisanicIeisalmtOreViewthepOsitiVeandnegatiVephysi0IogjcaleffeCtsofarecanutOrbetelquidusefromtheaspects0fitsc¨nicaIusage,ant.bacteriaIandhelminthiceffect,itse仟ects0nnen,aIsystem,digestiVesystemandcardi0-ce怕braIb100dVesseIsystemaswe¨asItscytogenotoxicity,hopingthatthisw¨ImaketheroIethatarecanutpIayedinpeople7sheaIthknownt0theDubIic.1【eywor‘ls:arecanut;beteIquid;physi0109icaIeffect;hygienicaIfunctiOn槟榔(Arecanut,AN)又名大腹子、仁频、洗瘴丹、榔玉等,是棕榈科(Palmae)植物槟榔(ArecaCate—chuLinn.)的干燥成熟种子,在我国主产于海南岛、台湾、云南河口及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间.广西、广东及福建也有少量的分布【l】。

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

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

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槟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口腔嗜好品,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槟榔中的致癌物质与口腔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槟榔的危害、致癌物质的成分以及二者与口腔癌的关系。

槟榔的危害槟榔是一种具有成瘾性的嗜好品,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这是一种以黏膜下层胶原纤维病变为主的疾病。

长期咀嚼槟榔还会导致牙齿磨损、松动、脱落,以及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问题。

此外,槟榔中的生物碱还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引起幻觉、意识障碍等症状。

槟榔致癌物质的成分槟榔中的致癌物质主要包含槟榔碱、槟榔多酚和活性氧化剂等成分。

这些成分对口腔黏膜具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长期接触可能诱发基因突变和细胞异常增生,从而增加口腔癌的风险。

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的关系研究表明,长期咀嚼槟榔容易导致口腔癌的发生。

槟榔中的致癌物质可以直接损伤口腔黏膜,导致黏膜下纤维性变,逐渐发展为口腔癌。

此外,槟榔中的生物碱还可以通过影响DNA修复、诱导细胞凋亡等方式促进口腔癌的发生。

结论综上所述,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为了预防口腔癌的发生,我们应该远离槟榔,避免长期咀嚼,同时也要加强对槟榔危害的宣传和教育。

对于已经出现口腔不适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食用槟榔:其与口腔癌间的关系槟榔,一种常常被用来提神的植物,却也因其潜在的健康风险而引发了广泛的公众。

尤其是,人们越来越食用槟榔与口腔癌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槟榔的食用历史、对健康的潜在影响,以及其与口腔癌的关联。

食用槟榔的历史槟榔在许多亚洲文化中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

特别是在印度和中国,槟榔被广泛地用于嚼食,以帮助提神和增强口腔感官。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槟榔的食用范围和方式也在发生着变槟榔与健康虽然槟榔在某些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健康问题。

首先,长期食用槟榔会导致上瘾。

其次,槟榔的生物碱会刺激口腔黏膜,导致口腔溃疡和口腔炎症。

关于传统中药槟榔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关于传统中药槟榔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关于传统中药槟榔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作者:栾剑陶晓月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第13期摘要:槟榔为我国“四大南药”之首,其应用广泛,药用价值极高,在我国中医药中的应用已经超过1000年。

槟榔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生物碱、脂肪酸、多酚类物质等,这些活性成分使槟榔在提神醒脑、提高耐力、抗寒、抗饥饿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促进肠胃活动、抑制细菌滋生、驱除寄生虫等功效。

因此,东南亚各国及我国台湾和湖南等省都有嚼食槟榔的风俗习惯。

200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因此如何趋利避害,最大程度的发挥槟榔活性成分的药效,避免毒副作用的研究也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该文整理并归纳了近期发表的有关槟榔的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为以传统中药为基础的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槟榔;生物活性;毒理作用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008-04Abstract:Areca catechu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four sout h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its application in herbal medicine in China over one thousand years.Areca can be used as a medicine with various active ingredients,such as the arecoline,fatty acids,phenolic substances.It can be used for insecticide,antiseptic,refreshing,and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gastrointestinal activities,treating glaucoma,and so on.Though areca is a kind of wide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 recent years,areca has been reported as a carcinogen.So,how to avoid disadvantages,reduce side effects of this research is the focus of the scientists.This paper have collected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 and toxicology of areca,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draw attention to areca,we introduced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areca,and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Areca catechu L.;Biological activity;Toxicological effect槟榔(Areca catechu L.)多产于印度、马来西亚以及我国的台湾和海南等地,据考证,我国在汉代就已引种槟榔,迄今已逾2000余年的历史。

海南槟榔提取物急性毒性研究及保健饮料开发

海南槟榔提取物急性毒性研究及保健饮料开发

He a l t h Be v e r a g e o f Be t e l Nut Ex t r a c t Cu l t i v a t e d i n Ha i n a n I s l a nd
L I U Yu e l i ’ ’ L l U Ra n g r u ’ ’ CHE N L i a n g ’
2 0 1 6年 l 1 月
NO V.2 01 6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 HI NES E J OURNAL OF TROP I CAL AGRI CUI J T URE
第3 6卷第 1 1 期
Vo 1 . 3 6.No . 1 1
海南槟榔提取物急性毒性研究 及保健 饮料开发①
2 S c h o o l o f S c i e n c e ,Ha i n a n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Ha i n a n P r o v i n c e ,Ha i k o u ,5 7 1 1 9 9 )
Abs t r a c t To s t u d y a c u t e t o x i c i t y a n d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f u nc t i o na l h e a l t h b e v e r a g e o f b e t e l n u t e x t r a c t c u l t i v a t e d i n Ha i na n I s l a n d ; Be t e l n ut e x t r a c t w a s g i v e n t o m i c e i n t he ma x i mu m v o l u me a n d

槟榔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槟榔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专题过论一:中药化学成分鉴定接榔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临束启用研堯迸展*杨雅蛟,孔维军,孙兰,孙桂波,周立东h(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摘要:槟榔是常用的中药材,在古方中被广泛应用。

其原产于马来西亚,在我国海南、台湾等亚热带 地区均有栽培。

槟榔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生物碱、酚类、氨基酸、多糖、矿物质、粗纤维、油脂和维生素等,在临 床上不仅可用于杀虫,还可以治疗各种肠道疾病、关节炎和青光眼等病症,用药人群主要是儿童和老人。

槟 榔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是槟榔碱,但文献报道槟榔碱不但可以直接致癌和促癌,还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间接增加致癌概率,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槟榔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时,常规剂量下没有致癌副作用的报道。

为此,本文对近年来槟榔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槟榔的科学开发和安 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槟榔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doi: 10.11842/wst.20180819003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药用槟柳为掠榈科植物模柳Areai ca«ec/iu L.的干 燥成熟种子,夏末至秋初的成熟果实,干燥,去除果 皮,取出种子,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1'21。

其归胃经、小肠经和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利水行气和截疟等 功效,主要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关节炎、青光眼、水肿脚气和疟疾等病症,用药人群主要是儿童和老人。

槟榔的主要化学成分 有生物碱、酚类、氨基酸、多糖、矿物质、粗纤维、油脂 和维生素等。

槟榔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是槟榔碱,但 文献报道槟榔碱不但可以直接致癌和促癌,还能使机 体免疫力下降,间接增加致癌概率。

食用槟榔多为幼 果,包括果皮与种子,经石灰加水煮沸后用湿柴火熏 烘而成。

咀嚼槟榔容易引发口腔癌,世界卫生组织国 P不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已认定槟榔果实为一级致癌物'自2013年以来,研究者们即对“槟榔人药”进行临床安全 研讨141。

中药槟榔:“一级致癌物”?

中药槟榔:“一级致癌物”?

龙源期刊网 中药槟榔:“一级致癌物”?作者:杨响光来源:《大众健康》2013年第06期据报道,汉森制药的主导产品四磨汤口服液中的一味中药成分槟榔,早在200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一级致癌物”,其定义为“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且近年来的众多研究也证明,槟榔对人体致癌在流行病学上有充分证据。

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开始搜索含有槟榔成分的中成药,并对槟榔能否作为中药饮片入药产生质疑。

在国内外的专业网站检索,发现国际上对槟榔属于致癌物质的文献资料是这样叙述的:“许多研究者相信,吸烟增加口腔癌的危险性。

但是吸烟因素不能完全解释不同地区口腔癌的发病率,可以解释这种危险疾病在不同地区变化的因素之一是咀嚼槟榔。

槟榔嚼物一般由槟榔果、老花藤和煅石灰组成,有些地区在槟榔嚼物中加烤烟及香料等。

许多证据支持,嚼槟榔增加口腔癌的危险性。

许多实验研究已经证实槟榔含有各种致癌因子,而且在动物实验中已经显示了致癌性:同时,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发现,嗜好咀嚼槟榔地区口腔癌的发病率高于不咀嚼槟榔地区。

因为这些理由,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经把槟榔作为一种致癌物质。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指向来看,咀嚼用槟榔确实属于致癌物质。

而且,相关研究发现,槟榔咀嚼物中的主要致癌因子来自于其添加剂,如槟榔籽、石灰、丁香和烟叶。

古籍对中药槟榔多有记载但到目前为止,槟榔作为一味具有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等功效的中药,已经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并未见到关于中药饮片槟榔致癌的报道。

槟榔作为一味中药,在中药学古籍中多有记载,例如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药典《唐本草》、大家比较熟悉的《本草纲目》均有记载。

《本草纲目》指出,“按罗大经鹤林玉露云,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熏然颊赤,若饮酒然,苏东坡所渭‘红潮登颊醉槟榔’也。

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酲顿解,朱晦庵所谓‘槟榔收得为祛痰’也。

槟榔的危害

槟榔的危害

檳榔檳榔的危害1、檳榔的健康危害:檳榔果含有多種成分,其中『檳榔素』業經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具有致癌性,至於配料、荖花、荖藤皆含有致癌性化學物質,而且因石灰在口腔中形成高鹼性環境,會使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被破壞,導致表皮細胞發生增生及變異現象,進而產生口腔癌。

由流行病學和牙科臨床觀察發現,臺灣地區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和口腔癌患者有逐漸增加趨勢,而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和口腔癌患者中,發現咀嚼檳榔比率分別為九六%和八八%,另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認為:同時嚼檳榔和吸菸可導致口腔癌、咽癌、喉癌和食道癌;若嚼檳榔又吸菸並喝酒,則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

同時檳榔對胃黏膜有刺激性,又具有刺激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會引起氣喘發作。

2、檳榔的環境危害:由於嚼食檳榔者常亂吐檳榔汁,不但有礙觀瞻,而且影響環境衛生,又滿地污跡,有損國家形象。

同時由於檳榔樹植根淺,大量種植破壞水土保持,據估計一公頃的檳榔一年約造成十萬噸水量流失,以目前之檳榔園面積,每年所造成之水量流失約為全省水資源需要量之五分之一,以近年來中南部每每一雨成災,或三個月以上不下雨時,即發生水庫水位急速下降引發旱象,其引起之影響實亦不小。

同時檳榔攤位到處林立街頭,影響交通,再加上走私猖獗,亦造成社會治安問題。

拒食檳榔多數人初次嚐試檳榔常是源自朋友的勸食或好奇,不在意進而養成嗜吃檳榔的習慣。

因此該如何拒絕該等的誘惑呢?以下提供方法供參考:1.哀兵致勝法:當面臨難以推託的勸食壓力時,以某人(自己的女朋友或父母)的不悅為藉口拒絕。

2.自我解嘲法:有時會因拒絕嚼食檳榔而招來嘲笑,此時則可順著友伴的嘲笑也開開自己玩笑以幽默的語氣緩和尷尬不悅的氣氛。

3.走為上策法:當發現朋友將遞給您檳榔時,找個藉口立即離開場。

4.投桃報李法:當您身邊恰巧有食物時,以之取代回請對方。

5.安身立命法:以身體不適為由拒絕之。

如果您已有了嚼食檳榔的習慣時,請您務必盡快戒除它吧!不要受制於它,平常請放鬆心情、均衡飲食及充足之睡眠過有規律之生活。

中药槟榔药学研究进展

中药槟榔药学研究进展

中药槟榔药学研究进展【摘要】槟榔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但是目前临床上对槟榔的毒性存在一定的争议,对槟榔药效物质和毒性物质基础进行研究,对于槟榔中药配方颗粒的开发和临床合理应用均存在重要的药学研究意义。

【关键词】槟榔;药效物质;配方颗粒Pharmaceut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Areca catechuLu Qin1,Sui Ying2,Hu Chao-qi3(1. Nanjing Hencer Pharmaceutical Co.,Ltd,Jiangsu Province,Nanjing city,210000. 2.Jilin Kang Sheng hospital,Pharmacy department,Jilin Province,Jilin city,132000 3.Wuhu Simcere Sino-implant Pharmaceutical Co Ltd,Anhui Province,Wuhu city,241080)Abstract Areca catechu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medicinal and food homology. However,there are some disputes on the toxicity of Areca Catechu in clinic at present. To study the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s and toxic substances of Areca catechu has important pharmacolog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reca catechu.Key words Areca catechu;Pharmacophore;Dispensing granules槟榔,为棕榈科(Palmaceae)槟榔属常绿乔木的干燥成熟种子;大腹皮,为棕榈科(Palmaceae)槟榔属常绿乔木的干燥果皮,二者虽同出一物,但各自的药用功效却有很大的差别,前者长于驱虫、缓泻,而后者长于行气利水。

槟榔的毒理研究进展

槟榔的毒理研究进展

槟榔的毒理研究进展姓名:方功学号:211134****班级:中药专硕3班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槟榔所含化学成分对口腔细胞、生殖细胞、肝细胞、免疫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毒理作用以及可能的致毒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槟榔;化学成分;毒理作用槟榔(Arecae Semen)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产于海南、福建、云南、广西等地。

春末至秋初采集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剥去果皮取出种子,晒干。

味苦、辛,性温。

归脾、胃、大肠经[1]。

槟榔化学成分主要含生物碱0.3%~0.6%,缩合鞣质15%,脂肪14% 及槟榔红色素(areca red)。

生物碱中主要为槟榔碱[2]( arecoline),质量分数为0.1%~0.5%,为驱虫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余为槟榔次碱( arecaidine,即arecaine) 、去甲基槟榔次碱( guvacine)、去甲基槟榔碱( guvacoline) 、槟榔副碱( arecolidine) 、高槟榔碱( homoarecoline)。

槟榔一般炮制成饮片使用,炮制加工对槟榔有效成分影响较大,生槟榔片含生物碱较炮制后高,生槟榔子含0.4%~0.52%,生槟榔片含0.33%~0.36%,炒槟榔片含0.3%~0.33%,盐炒槟榔含0.22%~0.24%,枣玉槟榔可含0.23%~0.27%。

槟榔含脂肪油14%,槟榔油的组成脂肪酸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榈酸12.7%,硬脂酸1.6%,癸酸0.3%,十四碳烯酸7.2%。

槟榔所含自由氨基酸中脯氨酸超过15%,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超过10%,槟榔成熟则非蛋白氮含量减少。

槟榔内胚乳( endosperm) 含儿茶精( catechin) ,花白素及其聚合物。

1.不良反应常量配伍使用槟榔饮片很少不良反应报道,过量服用或身体虚弱之人有时会出现不良反应。

常见为恶心呕吐( 20%~30%) 、腹痛、头昏与心慌,冷服可减少呕吐[3]。

有关槟榔碱亚硝化的文献说明

有关槟榔碱亚硝化的文献说明

有关槟榔碱亚硝基化的文献说明最近有关食用槟榔致癌的消息网上到处都是,一个好像是铁证一样的证据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特别报告第85卷》,这份特别报告是2004年出版的(研讨会是2003年6月11~18日在法国里昂开的)。

2013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里一位口腔科的大夫说是“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的亚硝基,是明确致癌的化合物”。

笔者是一个学过有机化学方面一些基础课程的人,对此说法有些不解:亚硝基是一种常见的“基团”,简而言之它是一种在有化学反应中是以一种原子团的形式参与的,一般并不以组成该基团的单个原子参与化学反应,换句话讲这个亚硝基不可能在口腔内用氮原子与氧原子来合成,必须是要有现成的亚硝基才能有槟榔碱的亚硝基化,为了查证这个情况,上网找了好一会,原来资料最齐全的还是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特别报告第85卷》上。

不过这份多达349页的全英文资料,对笔者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但好在有发达的网络,上面有各种语言的在线翻译,在它的帮助下,笔者大致才能读懂其中的一些含义。

这份报告的封面是这个样子的:封面的最上面标示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中间的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人类的致癌风险的评估”,“85卷”,副标题是“蒌叶咀嚼物与嚼食槟榔而衍生的亚硝胺”,请特别注意这个副标题,它强调的是蒌叶咀嚼物,而槟榔只是蒌叶咀嚼物的一个组分而已。

它的原文是:“Betel-quid and Areca-nut Chewing and Some Areca-nut-derived Nitrosamines”,“Betel-quid”译成中文是“蒌叶咀嚼块”,“Areca-nut Chewing”译成中文是“嚼食槟榔”,最下面是法国里昂2004。

中间的图片是世界各地的食用槟榔嚼块的相片。

在这份报告的第42页,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当时作者认为的全世界所有“咀嚼物的不同类型组合物”的组成成分,很可惜,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没有中国湖南的食用槟榔在上面,台湾的槟榔却有三个。

槟榔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槟榔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的作用 ,并可拮抗阿托品和对抗去甲肾上腺素对胃肠产生的抑
·56 ·
江苏中医药 2004 年第 25 卷第 8 期
制作用 ,因此推测槟榔对胃肠运动的促进作用除与 M 胆碱受体 有关外 ,很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受体也有关 ,从而产生 双重调节效应 ,促使胃肠运动趋向正常化 。 5 诱发口腔黏膜病变
冯青等〔1〕研究表明槟榔碱 (Arecoline ,Are. ) 与植物灭钉螺 药商陆皂甙或化学灭钉螺药五氨酚钠等联合使用 ,可显著降低 二者的投药量 。何昌浩等〔2〕采用 WHO 公布的“灭螺剂实验室 终筛法”中的浸泡法 ,发现槟榔碱与化学灭螺药合用后 ,降低了 钉螺对药物刺激的敏感性 ,钉螺上爬率明显降低 ,灭螺效果显 著增强 。在探讨槟榔碱降低钉螺附壁上爬 ,增强灭螺效果的作 用机制方面 ,邓静萍等〔3〕研究表明 ,槟榔碱使钉螺足平滑肌收 缩力增加 ,且发现其促收缩活动可被维拉帕米所拮抗 ,从而推 测槟榔碱可能具有阻钙作用 ,此研究从理论上解释投药后钉螺 不附壁上爬从而增强灭螺效果的机理 。谭苹等〔4 ,5〕运用扫描电 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一定浓度的槟榔碱单用或与杀螺药合用对 钉螺头部及触角 、足跖肌 、壳轴肌 、神经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发 现槟榔碱能增强灭螺药对钉螺软体结构和神经节细胞的破坏 作用 。姚伟星等〔6〕通过观察槟榔碱对大鼠门静脉收缩活动和 钙通道电流 ( ICa) 的剂量与效应关系 ,证明不同浓度的槟榔碱 对 Ca2 + 和钙通道电流均显示有剂量与效应关系 ,低浓度有促 Ca2 + 及增加 ICa 作用 ,高浓度有阻 Ca2 + 内流及降低 ICa 作用 ,推 测阻钙作用可能是槟榔碱降低钉螺上爬附壁率 、增强灭螺效果 作用的理论依据 。 2 驱虫 、杀虫
量与效应关系.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1 ;14 (2) :139 7 杨家芬 ,欧阳颗. 清热解毒中药对 3 种肠道寄生原虫的体外抑制作

槟榔的药理及其咀嚼物对OSF致病作用

槟榔的药理及其咀嚼物对OSF致病作用

槟榔的药理及其咀嚼物对OSF致病作用下气、消食、祛痰,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

古籍上提及槟榔,均指明其消食、去虫、除瘴的作用。

晋代陶弘景《名医别录》中记载:“槟榔……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消谷,逐水除痰……杀三虫,伏尸寸白”。

唐刘恂《岭表录异》中有“两广地热,食槟榔用以祛瘴疠”。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指出:槟榔可以“活泻痢,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

1.2 槟榔的药理作用机制作为四大南药之一,槟榔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治疗食积气滞、疟疾以及虫积腹痛等。

槟榔中含有槟榔碱、去甲基槟榔碱等多种生物碱,还含有鞣质、脂肪、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研究表明,槟榔的生物碱是主要药效成分,其活性主要表现为:1)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槟榔碱作为M胆碱受体激动剂,能够兴奋交感神经,通过上调离子通道表达,促进胃肠道运动及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1]。

2)驱虫杀虫作用:槟榔碱能够通过麻痹虫体神经系统,达到驱虫效果,对绦虫有较强的致瘫痪作用。

3)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槟榔碱的拟胆碱作用可以兴奋机体,提高记忆和学习能力。

槟榔次碱和去甲基槟榔次碱能拮抗脑部的γ-氨基丁酸对神经传递的抑制作用,令人产生愉悦感[2]。

4)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槟榔碱可促进NO释放,降低血浆IL-8水平,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陈冬梅等研究发现:槟榔碱0.1~4.0mg/kg可剂量依赖性的对抗血栓形成[3]。

5)抑菌作用:槟榔鞣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明显的抑制作用。

2.槟榔咀嚼块的毒副作用2.1 槟榔本身的毒副作用一次嚼食大量槟榔会出现急性毒性反应。

长期咀嚼槟榔与乳腺癌、食道癌等有相关性。

槟榔所含生物碱可抑制胶原纤维的降解,并可通过上调转谷酰胺酶-2的表达而引起OSF。

槟榔中槟榔碱、表儿茶素等对口腔粘膜的持续性刺激会引起人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使细胞增殖紊乱。

槟榔碱可亚硝基化成致癌性硝化衍生物,多酚类自动氧化释放的活性氧等均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危险的槟榔:是“千亿产业”,还是“致癌瘾品”?

危险的槟榔:是“千亿产业”,还是“致癌瘾品”?

危险的槟榔:是“千亿产业”,还是“致癌瘾品”?近期多地区针对槟榔的整治举措推行后,可能会有更多地方政府针对槟榔行业出台更为严厉的措施,整个槟榔产业的销售也会受到制约。

文︱《中国报道》记者 邱慧槟榔产业陷入新一轮的舆论风暴。

日前,“36岁歌手嚼槟榔6年因口腔癌过世”的话题引发关注后,浙江义乌、四川自贡、江西南昌等多地相继跟进针对槟榔的销售限制作了明确规定,其中就包括槟榔不得作为食品销售。

业内认为,这是槟榔产业整治工作趋严的信号。

在《中国报道》记者的采访中,槟榔行业的从业者称,槟榔致癌的说法历来有之,对于从种植、生产到销售各端口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的槟榔产业来说,“完全禁售不太可能”。

而在非槟榔行业者看来,槟榔产业的管理理应参考烟草监管制度,对其进行包括禁售在内的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记者表示,尽管目前槟榔行业多是由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来监管,但随着监管力度的收紧,未来监管工作的主导部门还将有所调整。

他坦言,与烟草类似,槟榔也属于成瘾类物质,目前槟榔行业需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标准,对于槟榔制品的定性也应予以明确。

市场驱动下的急速扩张多地下架风波始终搅动着近期的槟榔市场。

10月下旬,槟榔头部企业湖南口味王集团(以下简称“口味王”)的代理商李明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线上会。

在这场持续时间超过4小时的会议上,当前的槟榔销售情况被10余名销售一致描述为“不理想”。

但李明认为,当前“不理想”的局面并非由此轮下架风波直接导致的。

代理口味王零售业务10余年,他告诉记者,早在这轮争议之前,他就感觉到了市场的变化。

今年以来,大大小小的商店从他这里的拿货量比去年同期少了近50%,而去年与前年同期相比,也有了不小的减量。

“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大家没钱吃了。

”李明眼见着槟榔的售价从每包几元逐步升至十几元,甚至一包上百元。

他的印象里,槟榔产业的迅速扩大“也就是这10年的事情”。

10年前,从他手里销售的槟榔一个月最多仅1000多元的销售额,之后的几年里,每月他能卖5455出3万多元的槟榔,再后来一个月的销售额可以轻松过10万元。

槟榔的研究进展

槟榔的研究进展

槟榔的研究进展槟榔也是非常重要的药用植物之一,其果实、种子等均可入药,是我国名贵的“四大南药”之一。

槟榔具有抗抑郁、刺激交感神经、兴奋M胆碱受体、抗老化、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标签:槟榔;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槟榔(Areca catechu L.)为棕榈科植物。

原产自马来西亚,后引入我国种植,其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

槟榔味苦,性辛温,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消食、祛痰的功效,是我国名贵的“四大南药”之一。

近年,研究者发现槟榔本身具有致癌性,頻繁食用槟榔会导致口腔癌,引发心脏病、糖尿病、哮喘和肝硬化。

但在福建、台湾等地人们吃槟榔及其混合物槟榔嚼块仍屡见不鲜。

1 化学成分槟榔所含化学成分比较复杂,主要为酚类化合物、多糖、脂肪油、氨基酸及生物碱等。

生物碱主要为槟榔碱,并含有少量槟榔次碱。

槟榔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如苯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精氨酸、色氨酸,以及少量的甲硫氨酸。

研究表明海南槟榔果含有Zn、B、Cu、Fe、Al、Mn、Mo、Ni、Pb、Si、As、Cr、Co、Cd等微量元素。

1.1 槟榔碱槟榔碱为拟胆碱药,是M、N受体激动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拟胆碱作用,能使瞳孔缩小、眼内压下降。

并且可以促进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增强胃肠蠕动及消化液分泌,兴奋子宫平滑肌。

1.2 酚类化合物多酚是在植物性食物中发现的,因具有多个酚基团而得名。

槟榔中所含酚类化合物主要有儿茶素、异鼠李素、金圣草黄素、木犀草素、单宁等简单多酚物质。

多酚的强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的预防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1.3 多糖槟榔中含有蔗糖等多糖成分。

多糖是自然界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之一,又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结构物质。

它来自生物界的很多物种,属于天然大分子,参与生物细胞的各种活动,能量的储存和传递等多种生命功能。

在槟榔中主要表现为抗氧化作用。

2 药理作用由于槟榔中包含生物碱、多酚、植物油等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有:驱虫、抗抑郁、抗老化、降低胆固醇、抗疲劳、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等。

有关食用槟榔致癌文献的说明

有关食用槟榔致癌文献的说明

有关食用槟榔致癌文献的说明有关槟榔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多年来不断引起人们的怀疑和误判。

曾有媒体报道:食用槟榔致癌,原因是槟榔碱引起,且说明信息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

坊间也不断有槟榔产品的负面信息,去年(201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南省委副主委——胡旭晟委员向全国政协递交了《关于尽快规范槟榔行业的提案》,接到这一信息后,笔者(时任湖南皇爷食品有限公司槟榔研究所所长)马上组织一批技术人员对这一报道在网上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做了追根溯源式的查询,查询结果表明此信息来源世界卫组织是真实的,但原文并没有科学实验或数据说明是槟榔致癌,原文是一个调研性报告,其结论是推断性的。

有关这方面研究的,国内知名专家有凌天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科教授,主任医生,湖南省政府参事。

唐杰清,湘潭市口腔医院书记,主任医师,从事口腔临床专业30余年,主攻口腔黏膜病,曾主持《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研究。

翦新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唐杰清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印度、台湾等地的鲜果与目前湖南干果的区别,蹊跷的是,从目前数据来看,印度、台湾等地的口腔癌发病率比嚼食干果的湖南要高。

”唐杰清介绍自己目前正在做一个关于干果槟榔与口腔疾病的调查,该项目已经坚持15年之久。

三位权威专家多年的研究结论为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有害,还没有其它直接结论。

其实早在2010年8~11月,湖南省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湘潭市卫生监督所、湖南省槟榔行业协会、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部分专家,开展了湖南省城乡居民咀嚼槟榔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槟榔加工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及毒理学进行了研究,并于2011年7月在《实用预防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编论文——《湖南地区食用槟榔流行病学研究》(附件1),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是:湘潭人咀嚼槟榔已有400余年的历史,50%的人咀嚼数量在28.1~54.3 g/d,口腔癌的死亡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槟榔的毒理研究进展姓名:方功学号:211134****班级:中药专硕3班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槟榔所含化学成分对口腔细胞、生殖细胞、肝细胞、免疫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毒理作用以及可能的致毒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槟榔;化学成分;毒理作用槟榔(Arecae Semen)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

主产于海南、福建、云南、广西等地。

春末至秋初采集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剥去果皮取出种子,晒干。

味苦、辛,性温。

归脾、胃、大肠经[1]。

槟榔化学成分主要含生物碱0.3%~0.6%,缩合鞣质15%,脂肪14% 及槟榔红色素(areca red)。

生物碱中主要为槟榔碱[2]( arecoline),质量分数为0.1%~0.5%,为驱虫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余为槟榔次碱( arecaidine,即arecaine) 、去甲基槟榔次碱( guvacine)、去甲基槟榔碱( guvacoline) 、槟榔副碱( arecolidine) 、高槟榔碱( homoarecoline)。

槟榔一般炮制成饮片使用,炮制加工对槟榔有效成分影响较大,生槟榔片含生物碱较炮制后高,生槟榔子含0.4%~0.52%,生槟榔片含0.33%~0.36%,炒槟榔片含0.3%~0.33%,盐炒槟榔含0.22%~0.24%,枣玉槟榔可含0.23%~0.27%。

槟榔含脂肪油14%,槟榔油的组成脂肪酸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榈酸12.7%,硬脂酸1.6%,癸酸0.3%,十四碳烯酸7.2%。

槟榔所含自由氨基酸中脯氨酸超过15%,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超过10%,槟榔成熟则非蛋白氮含量减少。

槟榔内胚乳( endosperm) 含儿茶精( catechin) ,花白素及其聚合物。

1.不良反应常量配伍使用槟榔饮片很少不良反应报道,过量服用或身体虚弱之人有时会出现不良反应。

常见为恶心呕吐( 20%~30%) 、腹痛、头昏与心慌,冷服可减少呕吐[3]。

极少出现“消化性溃疡”并发呕血[3]。

过量服用槟榔可引起流涎、呕吐、昏睡与惊厥。

2.口腔细胞毒性哺乳动物体内参与二相乙酰化反应的代谢酶N-乙酰基转移酶(N-Acetylt ransferase ,NAT)有2 种亚型,其中NAT-2具有基因多态性,研究发现慢乙酰化代谢者NAT-2的突变等位点T341C和C481T与咀嚼槟榔引起的口咽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有关[4]。

咀嚼槟榔可以激活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一种广泛存在于体内多种细胞的核转录因子,在调节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及凋亡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患者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炎性细胞NF-κB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体,而正常的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基本上不表达NF-κB。

因此,咀嚼槟榔能通过NF-κB的表达和伴随的相关组织的炎症反应而诱发OSF[5]。

槟榔所含化学成分还可以通过刺激人牙龈角质细胞和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而产生类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从而诱发角化细胞炎症,但机制尚不明确。

Chang MC等[6]用槟榔提取物和槟榔碱处理牙龈角质细胞和KB细胞,发现免疫反应发生30 min 后,c-fos基因的表达达到最大增量。

c-fos 原癌基因在角化细胞的增殖、分化、炎症介质释放以及细胞凋亡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但若表达失常则有可能成为细胞癌变的诱因。

3.生殖细胞毒性近年来,槟榔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也备受广大学者关注。

槟榔碱在小鼠妊娠期胚胎围着床期就有胚胎毒作用,其使早期孕鼠植入胚胎的数量减少,并抑制胚泡滋养层细胞的增长。

印度学者Mukherjee-A等曾报道槟榔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有影响。

胡怡秀[7]等采用交配试验观察槟榔提取液对雄性小鼠生育力的影响,发现雌鼠的授孕率呈现出随剂量增加而下降的剂量反应关系,各实验组仔鼠出生时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槟榔对雄性小鼠生育能力及仔鼠生长发育可能存在一定影响;采用精子计数、精子活动率、精子形态学指标观察了槟榔水提取液对雄性小鼠精子的影响,结果发现槟榔能使小鼠精子数量明显减少,精子活动率明显降低,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采用小鼠交配试验,观察了槟榔对小鼠扑捉潜伏期、交配潜伏期、平均扑捉次数、平均交配次数、扑捉动物数和交配动物数,结果表明槟榔可导致小鼠性功能明显减低。

Chang BE等[8]为探索槟榔碱对斑马鱼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将转基因斑马鱼的胚胎置于不同浓度的槟榔碱中孵育,用逆转录-PCR技术和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基因的表达情况。

实验发现,随着槟榔碱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的成活率明显下降,并伴随着生长发育迟缓和心率减慢的现象。

实验过程中若加入谷胱甘肽或者其前体N-乙酰-L-半胱氨酸,则能改善这种影响。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槟榔碱通过耗竭细胞内源性巯基化合物如谷胱甘肽或者其前体而产生细胞毒性,从而影响胚胎发育。

众多科研成果证明,槟榔以及槟榔碱不仅对动物的生殖系统产生毒性,而且对人体生殖系统也有毒性。

高文平等[9]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精子分析系统(CASA)观察不同浓度槟榔碱溶液对人精子活率、活力、速度等指标的影响,发现槟榔碱能降低正常男性体外精子运动能力,其毒性与浓度、作用时间成正比。

取若干不咀嚼槟榔且不吸烟志愿者的正常精子体外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槟榔碱,观察槟榔碱对人体外精子活力的影响,发现精子的活力、平均路径速率、曲线速率、直线速率都有明显的降低。

进一步研究发现,槟榔碱可诱导精细胞中COX-2的表达而导致炎性反应,从而间接造成精子活力的下降。

4.肝细胞毒性咀嚼槟榔还有可能引起肝硬变和肝细胞癌的风险。

胡怡秀[10]等对槟榔进行亚慢性毒性研究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槟榔对肝脏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槟榔碱可以通过破坏小鼠肝细胞的超微结构而导致肝毒性。

具体表现:与正常肝细胞相比,给予槟榔碱的肝细胞受体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凹陷、核周的异染色质富集,预示着细胞核组分有失活的趋势,是肝细胞凋亡的前兆;粗面内质网上潴泡和脂肪滴过量,对蛋白质的合成造成了影响;线粒体嵴扩张,反映出细胞器氧化还原系统的紊乱。

同时,血清中的肝毒性标志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随着槟榔碱剂量的增加明显上调。

另外,肝脏中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活性随着槟榔碱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导致肝脏的解毒功能降低,使得肝脏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11]。

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不管是咀嚼添加了萎叶的槟榔还是生槟榔都有可能引发肝细胞癌。

而且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或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携带者咀嚼槟榔比不携带此类病毒的正常人更容易患肝癌[12]。

因此,咀嚼槟榔既是引发肝癌的独立致病因素,又是HBV/HCV感染者患肝癌的协同致病因素。

食用槟榔的添加物荖藤中含有黄樟素,因而在咀嚼的过程中唾液中会产生高浓度的黄樟素,国际癌症研究署已把黄樟素归类为二级B 类致癌物。

长年咀嚼槟榔的HBsAg/HCV血清反应呈阴性的肝癌患者的肝脏活组织和外周血粒细胞中存在有黄樟素类DNA加合物,外源化合物黄樟素与DNA 发生共价结合,形成的结合物一旦逃避自身的修复,就可能导致某些特异位点的基因突变。

DNA 加合物的形成被认为是致肿瘤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也一直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致癌物暴露监测和癌症风险评价中[13]。

因此,槟榔中黄樟素的致癌性与其形成的DNA加合物有关,而且很有可能是导致肝癌的致病因素之一。

5.免疫细胞毒性研究表明,槟榔碱不但能够致癌、促癌,而且还会对整个机体免疫体系功能下降产生影响,从而增加致癌概率。

胡怡秀[14]等对槟榔进行亚慢性毒性研究发现在90d 的实验期内15g/kg 体重组小鼠死亡率达25%,这与长期给予较高剂量的槟榔提取物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发生感染有关。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免疫调节功能降低与因咀嚼槟榔引发的口腔疾病的病因学有关[15]。

Wang CC等[16]研究了槟榔水提物的体内免疫调制作用,用槟榔水提物对卵清蛋白致敏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发现卵清蛋白致敏小鼠产生了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说明了槟榔水提物会调节体内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促进炎症反应发生。

将小鼠以2 mg/kg 的剂量给予槟榔碱4周,通过四项指标评测机体的免疫功能变化,发现脾质量指数、抗绵羊红细胞溶血素、白细胞介素 2 以及脾细胞增殖指数都呈下降趋势。

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其质量减少直接影响免疫功能的发挥;溶血素的减少直接导致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刀豆球蛋白A(T-细胞激活剂)/脂多糖(B-细胞激活剂)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减弱,就同时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了抑制作用;T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2 的生成减少,直接抑制了T细胞的增殖。

6.神经系统毒性药理毒理试验证实,槟榔碱等有M-胆碱反应和拟副交感神经毒理作用和细胞毒活性[17]槟榔碱为经典的非选择性毒蕈碱受体(M受体)激动剂,嚼食槟榔嚼块所产生的神经精神作用一向被认为与槟榔碱有关,槟榔碱与吗啡共同给药7d,可以增强行为敏化的形成。

嚼块与吗啡合用可增强吗啡的成瘾性,槟榔嚼块和吗啡有形成多药滥用的危险[18]。

药理毒理试验证实,槟榔碱等有M-胆碱反应和拟副交感神经毒理作用等几种毒副反应,并较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及蝇蕈为强剧。

用槟榔煎剂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LD50 为(120±24)g/kg。

槟榔碱给小鼠灌胃的致死量MTD 为10mg/kg,犬的MTD为5mg/kg,马的MTD 为1.4mg/kg。

可以看出动物体形越大,耐受量越小。

大鼠灌胃槟榔铋碘化合物MTD 为1g/kg,约15min 出现流涎、腹泻、呼吸加快、烦躁等症状,1.5~2h 全部死亡。

犬用0.44mg/kg 氢溴酸槟榔碱灌胃,可引起呕吐与惊厥[19]。

7.其他兰念祖[20]等对嗜好槟榔者心血管相关因素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嗜好嚼食槟榔者体重指数明显增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血压、心率和尿酸也有增高趋势。

这些重要的传统或许是心血管病的新的危险因素。

咀嚼槟榔时可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长期咀嚼槟榔的人群主要是轻度的气道高反应性(BHR),其阳性率为18.7%,明显高于长期吸烟人群[21]。

Kumpawat K等[22]研究了槟榔水提物对小鼠骨髓细胞以及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内源性谷胱甘肽水平的影响。

嚼食槟榔能使人产生轻微的兴奋感,且药用剂量的槟榔碱也被认为有提高阿尔茨海默病人的认知能力的作用。

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咀嚼槟榔还与男性慢性肾脏疾病、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疾病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