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鲫鱼与青蛙-导学案-粤教版(2017)

合集下载

新粤教版(2017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课件

新粤教版(2017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课件
小猫的运动方式 :
走、跑、跳
2.观察小猫和壁虎的外形
(1)小猫和壁虎的足有什么不同? (2)除了足,小猫和壁虎的外形还有什么不同 ?
把观察发现记录在完成活动手册第1个任务中。
小猫和壁虎的外形特征
相同点:都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等五个部位 。
小猫和壁虎的外形特征
相同点:都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等五个部位 。
不同点 :
体表 小猫 披覆细毛
足 有肉垫;有抓住猎物的利爪
壁虎 披覆鳞片 有可以粘附墙壁的皱褶
3.讨论:除了运动方式和外形不同, 小猫和壁虎还有哪些不同?
繁殖方式 其他
小猫
直接生出小猫 会哺育后代 不冬眠
壁虎
生出卵 不会哺育后代 会冬眠
4.哪些动物与壁虎相似,哪些与小猫相似? 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鱼鳍
1.鲫鱼的身体有头、躯 干、尾三个部分 2.有鱼鳍 3.体表覆盖鳞片
5.除了外形,青蛙和鲫鱼还有哪些不同?
生活环境:可以生活在陆地
运动方式:用四肢运动,在 陆地可以跳,在水里可以游
生活环境:终身只能生活在 水里 运动方式: 用鱼鳍在水中游
6.哪些动物与鲫鱼相似,哪些与青蛙相似? 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3.生活在草丛里的小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蝗虫
瓢虫
蜘蛛
螳螂
(1)大多数都有翅膀; (2)运动比较快,都会飞或跳或爬
4.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4.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马陆
鼠妇
蜗牛
蚯蚓
5.利用昆虫观察盒观察马陆、蚯蚓、蜗 牛、鼠妇的身体特征,并记录观察发现 。
新粤教版(2017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学课件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鲫鱼与青蛙》教案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鲫鱼与青蛙》教案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鲫鱼与青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节,主要内容是介绍鲫鱼和青蛙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鲫鱼和青蛙的生活环境、食物链关系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鲫鱼和青蛙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鲫鱼和青蛙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自然界的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鲫鱼和青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还不够了解。

学生的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出示一张展示鲫鱼和青蛙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老师问学生是否见过这些动物,学生回答。

第二环节:呈现新课1. 老师出示一幅鲫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鲫鱼的特点。

例如,鲫鱼的体形扁平、鳞片覆盖、喜欢生活在淡水中等。

2. 学生观察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鲫鱼的特点,并与学生一起制作鲫鱼的特点海报,将观察到的特点用图片和文字呈现出来。

3. 老师出示一幅青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青蛙的特点。

例如,青蛙的皮肤湿润、后腿强壮、喜欢生活在水边等。

4. 学生观察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青蛙的特点,并与学生一起制作青蛙的特点海报,将观察到的特点用图片和文字呈现出来。

第三环节:探究实验1.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准备一缸水和一些小鱼,观察小鱼在水中的游动情况。

学生可以观察小鱼的游动速度、游动方式等。

2. 学生观察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小鱼在水中的游动特点,并与学生一起制作小鱼的游动特点海报。

新粤教版(2017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2017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目录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2)第2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5)第3课《壁虎与小猫》教学设计 (9)第4课《草地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12)第5课《海洋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15)第6课《森林的动物》教学设计 (18)第7课《网上学习:保护动物》教学设计 (21)《探究技能观察》教学设计 (23)第8课《物质的溶解》教学设计 (27)第9课《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教学设计 (31)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34)第11课《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学设计 (39)第12课《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42)第13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 (46)第14课《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50)第15课《认识气体》教学设计 (55)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59)第17课《它们的状态会变化吗》教学设计 (63)第18课《感受冷和热》教学设计 (68)第19课《测量温度》教学设计 (70)第20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74)第21课《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77)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学设计 (80)第23课《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83)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1课。

本单元包括7节课,第1-3课主要引导学生分别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归纳鱼类和两栖类、昆虫和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学会辨别动物的类别。

第5-6课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相同生活环境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知道动物的身体和运动方式等特征能适应相应的环境。

第7课网络课堂以及本单元的《探究技能:观察》是属于本单元的探究技能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课型。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但由于本课需要的主要探究技能是“观察”,因此本课安排在《探究技能:观察》一课之后,让学生在掌握了观察的探究技能后再开始本课的学习。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鲫鱼与青蛙》( 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鲫鱼与青蛙》( 教案)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板书
1.1鲫鱼与青蛙
鱼 类 :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平衡与运动
两栖类:皮肤裸露,个体发育有变态生活于水中的幼体用鳃呼吸,陆地生活的成体用肺呼吸
1.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青蛙妈妈产卵后,经过受精形成的受精卵。
这些卵在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变成小蝌蚪。
小蝌蚪经过进一步发育,先长出两条后腿。
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它虽然长出了四条腿,但还是不能到陆地上去,只能呆在水中,因为它和鱼一样还是用鳃呼吸。
蝌蚪变成幼蛙,鳃和尾逐渐消失,肺逐渐形成,可以浮出水面呼吸空气。它的鳃和尾全部消失,完全靠肺呼吸,它可以在陆地上自由的生活了。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鱼类或是两栖类的?
鱼类:鲤鱼、青鱼、鲢鱼等。
两栖类:娃娃鱼、树蛙等。
学生分小组活动。
思考、实验、讨论、总结
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观察鲫鱼与青蛙,了解相似和游泳的方式。
小组活动,交流观察的发现和结果。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鱼类和两栖类,掌握规律
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课堂练习
4.青蛙长大后外形有什么变化呢?
青蛙: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表面皮肤裸露、四肢有五趾;幼体生活在水里,长大后生活在陆地上。
5.鱼的身体变化:
卵→ 鲫鱼幼体→小鲫鱼→鲫鱼
鱼类的特征:
①终生生活在水中;
②用鳃呼吸;
③身体覆着鳞片;
④用鳍辅助游泳。
6.鲫鱼长大后外形有什么变化呢?
鲫鱼: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鳍游泳;终生生活在水里。
粤教版科学三上1.1《鲫鱼与青蛙》教案
课题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鲫鱼与青蛙》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鲫鱼与青蛙》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鲫鱼与青蛙》教学设计《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1课。

本单元包括7节课,第1-3课主要引导学生分别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归纳鱼类和两栖类、昆虫和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学会辨别动物的类别。

第5-6课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相同生活环境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知道动物的身体和运动方式等特征能适应相应的环境。

第7课网络课堂以及本单元的《探究技能:观察》是属于本单元的探究技能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课型。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但由于本课需要的主要探究技能是“观察”,因此本课安排在《探究技能:观察》一课之后,让学生在掌握了观察的探究技能后再开始本课的学习。

本课包括情景导入、“活动1 观察小鱼和蝌蚪”、“活动2 比较鲫鱼和青蛙的特征”、“活动3 把它们分类”等四个教学环节。

本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方法,发现鲫鱼和青蛙的生长发育、身体和运动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并通过分类活动,初步归纳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

在课外,他们不少已经观察甚至养过蝌蚪和小鱼,也看过和听说过一些关于蝌蚪会长大变成青蛙的资料。

可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小鱼和蝌蚪的知识。

由于蝌蚪和小鱼个体很小,外形也相似,加上学生未必对了两者进行过认真、细致的对比观察,所以他们不一定能很好地、细致地描述两者之间外形特征的区别。

三年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经历,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学习能力,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认知上比较依赖具体的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作为思考的支架。

三、教学目标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区分青蛙和鲫鱼的幼体;2.知道青蛙的幼体长大成体身体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鲫鱼不会;3.能分别描述与青蛙或鱼相似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4.初步感知动物的多样性,对研究动物的分类感兴趣。

粤教版2017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整理含教学计划--【精品资料】

粤教版2017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整理含教学计划--【精品资料】

粤教版(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知识汇总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第一课:鲫鱼与青蛙1.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

2.青蛙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表面皮肤光滑,3.幼体生活在水里,长大后生活在陆地上。

鲫鱼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表面覆盖着鱼鳞,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终身生活在水里。

4.像青蛙这样既能生活在水里,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属于两栖动物的有:蝾螈、蟾蜍、大鲵等。

5.像鲫鱼这样终身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鱼类。

属于鱼类的有:金鱼、鲑鱼、鳜鱼等第二课:蜻蜓与麻雀1.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什么区别?答:蜻蜓有2对翅膀,翅膀较薄、无骨骼、无羽毛;麻雀有1对翅膀,翅膀较厚实,有骨骼、有羽毛。

2.蜻蜓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2对翅膀、3对足;麻雀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有1对翅膀、1对足。

3.像蜻蜓一样,有三对足,两对翅膀的动物属于昆虫。

属于昆虫的动物有:苍蝇、瓢虫、蜜蜂、蝴蝶、蝗虫等4.像麻雀身体表面覆盖羽毛,有一对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

属于鸟类的动物有:翠鸟、啄木鸟、太阳鸟、戴胜、鸡等。

5.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第三课:壁虎与小猫1.壁虎和猫都是在陆地上用四肢行走,壁虎的运动方式是爬,猫的运动方式是走、跑、跳。

2.壁虎和猫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

不同点:猫的身体表面有细毛,壁虎身体表面有鳞片;猫的足底有肉垫和利爪,壁虎的足底有皱褶。

3.像壁虎一样,身体表面覆盖鳞或甲,有四肢、能在地上爬行的动物属于爬行类,属于爬行类的动物有:龟、鳄鱼、蛇、蜥蜴等。

4.像猫一样,身体表面长毛,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跳跃的属于哺乳类,属于哺乳类的动物有:老鼠、长颈鹿、牛、猴、蝙蝠、海豚等。

第四课:草地里的小动物1.草丛里的小动物有:瓢虫、蜘蛛、螳螂、蝗虫、蚂蚁等。

《青蛙与鲫鱼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青蛙与鲫鱼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青蛙与鲫鱼》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本导学案主要针对初级教育学校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援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分析《青蛙与鲫鱼》这个寓言故事。

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同砚将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言语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青蛙与鲫鱼》是一则关于友谊与背叛的寓言故事,主要叙述了一只青蛙和一条鲫鱼之间的友情故事。

2. 教学目标:通过进修本故事,同砚能够理解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友人,并能够分析故事情节、抓住重点,提炼故事主题。

三、教学方法1. 寓言解读:通过故事的主要人物,即青蛙和鲫鱼,引导同砚沉思寓言的象征意义,潜移默化地启发同砚对友情的理解。

2. 问题引导: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同砚对故事中的情节、人物进行深度沉思和分析,激发同砚的阅读爱好和沉思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开背景引入:通过引入一些关于友情的名言警句或小故事,让同砚对友情有一个初步的熟识。

2. 故事解读:通过朗读故事内容,引导同砚理解、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3. 问题谈论: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同砚沉思并回答,激发他们对故事的深度理解。

4. 小组谈论: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沟通彼此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拓展同砚的思维。

5. 朗读演练:让同砚分角色朗读故事内容,培育其口语表达能力。

6. 总结点评: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同砚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同砚在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同砚正确理解友情的内涵,防止片面理解故事,建立正确的人际干系观念。

六、进修延伸同砚可以依据故事内容进行绘画创作,创作友情主题的漫画或插画;也可以写下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和感悟,形成小小的读后感;另外,可以邀请同砚背诵关于友情的诗歌或段子,增强对友情的感悟和理解。

通过本《青蛙与鲫鱼》导学案的进修,信任同砚将更加深度地理解和感悟友情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深度。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探究技能 观察-导学案-粤教版(2017)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探究技能 观察-导学案-粤教版(2017)

探究技能观察
2.给观察蝌蚪制订计划?
【学习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观察的方法,知道了科学观察包括明确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观察、形成结果等步骤。

在观察的过程中要爱护小动物,要真实地记录科学事实。

【精炼反馈】
一、填空题
1.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是搜集科学()、了解科学()的基本(),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2.在制订计划时,要确定观察的()、()、()、()、(),以及使用的工具和记录方式等。

3.我们在观察时,必须()和(),要把观察到的事实仔细地记录下来。

二、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1.观察壁虎的尾巴断了()再生。

A.能 B.不能
2.鲫鱼的头部()鱼鳍。

A.有 B.没有
3.鲫鱼的躯干有()个鱼鳍。

A.5 B.6 C.7
4.腹部有()个鱼鳍。

A.2 B.3 C.1
三、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
1.鲫鱼在游泳的时候,鱼鳍是不动的。

()
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
3.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
4.我们根据观察的目的,整理分析观察记录,得出观察结果。

()
5.观察小动物,我们要爱护它们!()
四、简答。

我们要根据哪些步骤进行观察?
五、把你观察的小动物画下来和同学们分享。

三年级上册 粤教科技版《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  粤教科技版《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第1 课《鲫鱼与青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区分青蛙和鲫鱼的幼体。

2.知道青蛙从幼体长大到成体过程中身体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鲫鱼不会。

3.能分别描述与青蛙或鱼相似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初步认识鲫鱼和青蛙的一些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和归纳青蛙和大鲵、蝾螈的共同特征。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与讲述:妍妍和波波在公园的小池里发现了许多黑色的小动物,妍妍认为那是小鱼,可波波认为那是蝌蚪。

媒体:本课情境图片。

提出任务:怎样区分蝌蚪和小鱼?(二)活动探究1.活动1:观察小鱼和蝌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出蝌蚪和小鱼的不同?活动:观看播放小鱼和蝌蚪的视频和图片。

交流:比较小鱼和蝌蚪的区别的观察发现。

小结:小鱼和蝌蚪的身体有很多不同。

小鱼的身体较为扁长、有鱼鳍;蝌蚪的身体较短、圆,没有鳍。

2.活动2:比较鲫鱼和青蛙的特征媒体:播放小鱼和小蝌蚪生长发育为成体的视频。

问题:蝌蚪和小鱼长大后,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交流:蝌蚪长大变成青蛙的身体变化,以及小鱼长大成大鱼的身体变化。

小结:蝌蚪变成青蛙后,身体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活环境、运动方式也改变了。

而小鱼变成大鱼,它的身体形态和生活环境没什么变化。

问题:青蛙和鲫鱼的外形有哪些不同?除了外形,它们还有哪些不同?活动:观察和比较青蛙和鲫鱼的活体,了解它们在外形、运动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并做记录。

交流:青蛙和鲫鱼在外形、运动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小结: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体表光滑,用跳和游泳的方式运动,可以在岸上生活。

鲫鱼的身体包括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只能在水中以游泳的方式进行运动,体表覆盖着鱼鳞,终身生活在水里。

3.活动3:把它们分类问题:在自然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些与鲫鱼相似,有些与青蛙相似。

你能找到它们吗?活动:利用动物资料卡片,观察各种动物的外形等特征,找出与鲫鱼或青蛙相似的动物。

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1鲫鱼与青蛙教学设计

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1鲫鱼与青蛙教学设计

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鲫鱼与青蛙教学设计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一、教材分析:鲫鱼与青蛙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观察动物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是认识鱼类和两栖类动物,主要包括观察比较鲫鱼和蝌蚪的幼体特征、生长发育和成体外形特征,归纳鱼类、两栖类的一般特征,并根据他们的一本特征开展动物分类活动。

二、学生分析:鲫鱼和青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三年级学生只是对鲫鱼和青蛙的外形有初步的了解,对于两种动物的身体体结构的异同并不清楚。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征。

2、运用对比的方法,了解鲫鱼与青蛙的区别。

3、观察多媒体软件,指认两栖类、鱼类的主要器官。

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观察生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2、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四、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比较蝌蚪和小鱼幼体外形的异同。

了解青蛙与鱼的发育区别和分类。

教学难点是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鱼类和两栖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五、教法:观察法、讲述法。

六、教学准备:水槽、蝌蚪与小鱼、有关鲫鱼、青蛙的视频等。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提出探究问题:这是什么呀?它们长得像吗?明确任务:这节课我们就从鱼和青蛙的幼体入手,对比一下它们幼体的异同,了解它们生长发育的过程。

(二)、观察分析,探求新知。

媒体出示:蝌蚪和小鱼的幼体图片。

指导观察:先观察整体,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

观察顺序:身体分部→体表的特征→头部→躯干→四肢。

分组观察:水槽里的蝌蚪和鱼幼体。

提出问题:它们的身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它们是用什么来游泳的?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小结:它们的外形是流线型的,身体表面是光滑的,尾巴能摆而且推动身体前进。

观察蝌蚪与鲫鱼是怎样长大的。

学生汇报:想想小蝌蚪一点点长大的样子。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6课《青蛙与鲫鱼》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6课《青蛙与鲫鱼》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6课《青蛙与鲫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6课《青蛙与鲫鱼》主要介绍了青蛙和鲫鱼这两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两种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青蛙和鲫鱼的生活习性、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他们深入了解这两种动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蛙和鲫鱼的生活习性、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蛙和鲫鱼的生活习性、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难点:青蛙和鲫鱼的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青蛙和鲫鱼。

2.观察法:学生观察青蛙和鲫鱼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亲身体验青蛙和鲫鱼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鲫鱼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PPT、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户外观察区等。

3.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青蛙和鲫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

然后讲述一个关于青蛙和鲫鱼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青蛙和鲫鱼的生活习性、特点,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动物的不同之处。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青蛙和鲫鱼的特点。

实验内容包括:观察青蛙和鲫鱼的外部特征、生活环境等。

《鲫鱼与青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鲫鱼与青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鲫鱼与青蛙》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鲫鱼与青蛙》,让学生了解动物之间的互相干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一、课前预习1. 请学生预习课文《鲫鱼与青蛙》,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提醒学生观察周围的动物,思考它们之间的干系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教室导入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动物之间的互动场景,引发学生对动物之间干系的思考。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动物之间的互相干系有哪些?为什么动物之间需要互相依存?三、课文解读1. 逐段解读《鲫鱼与青蛙》,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 分析鲫鱼和青蛙之间的干系,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之间的互相依存和合作。

3. 引导学生讨论环境珍爱和生态平衡对于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四、思考讨论1. 提出问题: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珍爱动物和环境?你可以从个人行为、政府政策等方面进行思考。

2. 分组讨论并展示结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环境珍爱的作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责任和行动。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动物和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六、延伸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自然珍爱区等地,增强对动物和环境的了解。

2. 鼓励学生开展环保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通过以上导学案的设计,学生可以在进修《鲫鱼与青蛙》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动物之间的互相干系,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希望学生在进修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珍爱我们的地球做出贡献。

《鲫鱼与青蛙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鲫鱼与青蛙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鲫鱼与青蛙》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鲫鱼与青蛙》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界生物的兴趣和爱护认识。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故事情节分析:通过阅读《鲫鱼与青蛙》,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干系。

2.生物特点探究:了解鲫鱼和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3.创作与表达:让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故事《鲫鱼与青蛙》,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故事阅读:让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生物特点探究:让学生分组钻研鲫鱼和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5.创作与表达:让学生进行写作、绘画等创作活动,表达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6.展示与分享: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7.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反思自己的进修收获。

四、教学评判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中的表现,评判其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2.收集学生的作品,评判其对于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通过教室讨论和个别辅导,评判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和生物特点的掌握水平。

五、作业安置1.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关于鲫鱼和青蛙的文章。

2.绘画作业:要求学生画一幅描绘鲫鱼和青蛙的图片,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说明。

3.口头表达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模拟其对话,展示对于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1.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参与度,增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3.不息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宁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效劳。

《青蛙与鲫鱼》 导学案

《青蛙与鲫鱼》 导学案

《青蛙与鲫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青蛙和鲫鱼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掌握青蛙和鲫鱼的生长发育过程,比较两者的异同。

3、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青蛙和鲫鱼的外部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2)青蛙和鲫鱼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难点(1)理解青蛙变态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2)比较青蛙和鲫鱼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方面的差异。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青蛙和鲫鱼的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获取直观的信息。

2、比较法:对比青蛙和鲫鱼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异同,加深理解。

3、归纳法:总结青蛙和鲫鱼的共同特征和独特之处,形成知识体系。

四、知识链接1、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2、鱼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五、学习过程(一)青蛙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1、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1)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

头部呈三角形,有一对突出的眼睛,眼睛后方有鼓膜,可感知声波。

(2)躯干短而宽,腹部白色,背部多为绿色或褐色,有花纹,这是一种保护色。

(3)四肢中,前肢短小,后肢发达,趾间有蹼,利于游泳和跳跃。

2、青蛙的生活习性(1)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青蛙在冬季会进行冬眠,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3)青蛙以昆虫为食,是农田害虫的天敌。

(二)青蛙的生殖与发育1、生殖方式青蛙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繁殖季节,雄蛙会鸣叫吸引雌蛙,然后雌雄蛙抱对,雌蛙将卵排出体外,雄蛙同时排出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

2、发育过程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属于变态发育。

(1)受精卵:青蛙的受精卵呈球形,外面有胶质膜包裹,漂浮在水中。

《青蛙与鲫鱼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青蛙与鲫鱼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青蛙与鲫鱼》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青蛙与鲫鱼》的作者、内容和背景;2.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3.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4. 探讨小说对当代社会的启迪。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青蛙与鲫鱼》是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

王小波,原名王孝勇,1952年生于北京,是中国摩登文学界的一位重要作家。

他的作品以幽默、奚落和奇特的视角著称,被誉为“文学怪杰”。

二、作品概述《青蛙与鲫鱼》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友情和生活的故事。

主要盘绕着青蛙、鲫鱼和猫三个角色展开,通过它们之间的互动,探讨了摩登社会中的人际干系、道德观念和人生选择。

三、重要人物1. 青蛙:一个乐观、幽默的角色,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

2. 鲫鱼:一个颓废、沮丧的角色,对生活感到失望和怀疑。

3. 猫:一个聪明、狡猾的角色,常常在青蛙和鲫鱼之间起到调和的作用。

四、主题和意义《青蛙与鲫鱼》通过青蛙、鲫鱼和猫这三个寓言化的角色,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选择。

青蛙代表乐观、积极的态度,鲫鱼代表颓废、消极的态度,猫则代表睿智、平衡的态度。

作品通过这三个角色的比照,表达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引导读者思考自己的生活态度和选择。

五、对当代社会的启迪《青蛙与鲫鱼》虽然是一部寓言小说,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启迪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如何选择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应对方式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青蛙、鲫鱼和猫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处境和选择,找到前行的方向和动力。

六、思考题1. 你认为青蛙、鲫鱼和猫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你更倾向于哪种态度?2. 你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于青蛙、鲫鱼和猫的人物?你是如何应对的?3. 《青蛙与鲫鱼》中的人生哲理对你有何启迪?你将如何运用这些启迪指导自己的生活?综上所述,《青蛙与鲫鱼》是一部富有哲理和启迪的作品,通过对青蛙、鲫鱼和猫的故事展开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找到前行的方向和动力。

《青蛙与鲫鱼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青蛙与鲫鱼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青蛙与鲫鱼》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青蛙与鲫鱼》的作者、出版时间和背景;2. 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 掌握故事情节及其中蕴含的寓意;4.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青蛙与鲫鱼》是中国闻名作家金庸的一篇小说,于1959年首次发表。

金庸,原名查良镛,是中国摩登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风靡华语世界,被誉为武侠小说之父。

二、故事背景《青蛙与鲫鱼》讲述了一只自大的青蛙和一条谦虚的鲫鱼之间的故事。

青蛙因为自己是池塘里最大的动物而自负不已,而鲫鱼虽然体型小,却谦虚和善。

两者之间的比照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事件。

三、人物角色1. 青蛙:自大、自负、目中无人;2. 鲫鱼:谦虚、善良、乐于助人。

四、故事情节1. 青蛙自吹自擂,认为自己是池塘里最大的动物;2. 鲫鱼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小鱼,不敢与青蛙相提并论;3. 青蛙对鲫鱼的谦虚感到不屑,嘲笑鲫鱼太过谦虚;4. 池塘里的其他动物开始认同鲫鱼的谦虚态度,不再受青蛙的影响;5. 青蛙开始反思自己的自负态度,最终变得谦虚和谨慎。

五、寓意《青蛙与鲫鱼》通过青蛙和鲫鱼两个对立的角色,表达了谦虚与自负的比照,告诫人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可自负自大。

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善待他人,不可因为自己的优越感而看不起他人。

导学问题:1. 金庸是中国摩登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请简要介绍其主要作品及特点。

2. 你认为故事中的青蛙和鲫鱼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为什么?3. 通过故事中的情节,你有何感悟?你觉得自己更像青蛙还是鲫鱼?为什么?拓展阅读:1. 金庸的其他作品中是否也有类似表现谦虚与自负的情节?请简要描述。

2. 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青蛙和鲫鱼的人物?请分享你的故事。

导学作业:请阅读完备的《青蛙与鲫鱼》故事,并撰写一篇读后感,包括你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寓意的理解。

同时,回答导学问题中的任选一题,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业。

科学《鲫鱼与青蛙》教学设计

科学《鲫鱼与青蛙》教学设计

科学《鲫鱼与青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识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征。

2.让学生掌握观察生物外形的基本方法。

3.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发联想,想象;了解鲫鱼与青蛙变态发育过程的不同。

5.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小动物,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

6.在学习观察中认识两栖类和鱼类的生长、发育,变态过程方面的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征和它们的变态的区别。

教学难点:认识什么是两栖类,什么是鱼类怎样区别它们。

教具准备:1.十个白色的玻璃瓶子。

(并分别编上编号,五个为1号,五个为2号)2.把蝌蚪和小鱼分养在玻璃瓶子里。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农村,对小鱼,小虾,蝌蚪这些小动物是非常熟悉的,是经常看到的,它们的生活环境我们也很清楚,它们都生活在池塘里或是水沟里。

但它们和长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你们有没对它们进行饲养过或是观察过呢?从中你们认识到了什么?等一下请你们来谈谈自己的见解好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小鱼和蝌蚪”这些小动物的相关知识,希望同学们和我一起来认真学习。

(板书课题:9.鲫鱼与青蛙)二、教学新课: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考虑到你们的人身安全,课前老师没有要求你们去捕捉蝌蚪和小鱼进行观察并作好记录。

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老师饲养在这些编号不同的瓶子里的小动物,看看它们是什么?是怎样游动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1)让学生先观察1号瓶子里的动物,老师提出问题。

A.这个1号瓶里养的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看看它们的外形有什么特征?B.它们是什么样子呢?(板书:蝌蚪脑袋圆圆的,尾巴长长的,眼睛黑黑的)2)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的插图,提问:A.图中画的是什么?和老师养在这个1号瓶子里的蝌蚪是不是一模一样呢?B.蝌蚪和小鱼长相有什么不一样,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二幅插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鲫鱼与青蛙
【学习目标】
1.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征。

2.运用对比的方法,了解鲫鱼与青蛙的区别。

3.观察多媒体软件,指认两栖类、鱼类的主要器官。

4.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学习重点】
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点。

【学习难点】
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学习准备】
材料准备:蝌蚪、小鱼、青蛙等图片。

【学习过程】
一、问题探究
(一)问题银行存折
活动1:观察小鱼和蝌蚪
把对小鱼和蝌蚪的观察结果记录到表格里面。

1.记录动物生长发育过程
鲫鱼:卵→鲫鱼幼体→__________→__________
青蛙:卵→蝌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对鲫鱼和青蛙的观察结果记录到表格里面。

把以下几种动物进行分类。

金鱼鳜鱼鲑鱼蟾蜍蝾螈大鲵
鱼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栖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与应用
1.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青蛙长大后外形有什么变化呢?
3.鲫鱼长大后外形有什么变化呢?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鱼类或是两栖类?
【学习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像青蛙这样既能在水里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像鲫鱼这样一生都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鱼类。

【精炼反馈】
一、填空题
1.像青蛙这样既能在水里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是(),像鲫鱼这样一生都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

2.动物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

3.青蛙身体分为()、()、()三部分;表面皮肤();幼体生活在(),长大后生活在()。

二、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1.鲫鱼属于()
A.鱼类 B.两栖类
2.青蛙属于()。

A.鱼类 B.两栖类
3.鱼用()呼吸。

A.肺 B.鳃
三、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
1.青蛙的幼体是蝌蚪,看上去和鱼的幼体很像。

()
2.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终生生活在水里。

()
3.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

()4.大鲵属于鱼类。

()
5.鲑鱼属于两栖类。

()
四、简答
1.青蛙和鲫鱼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2.青蛙和鲫鱼外形有什么不同?
五、将下列动物进行归类。

鱼类:
两栖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