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荷叶母亲_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心 中 深 深 地 受 了 感 动 — — —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 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两位同学读的,我听了一下,思路差不多,选的 地方也差不多。表扬一下,就是比老师选的要好,好在 哪 里 呢 ?你 们 注 意 到 了 “心 情 的 描 写 ”,老 师 的 没 有 。你 们看,轻声地读,一起来。 屏显: 我们的学习活动之二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 在红莲上面。 雨势并不减退, 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的打 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 水珠。 我 心 中 深 深 地 受 了 感 动 — — —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 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看,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把它浓缩为这么短 的 篇 章 ,这 就 是 “课 文 集 美 ”。这 是 一 种 学 习 方 法 ,你 们 平时其实用得很多, 你们摘抄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文章 集美的活动。 [点评]“课文集美”,又是奇妙的一笔。教师指导学 生 通 过 创 造 性 的 劳 动 ,将 课 文 中 更 美 的 内 容 “浓 缩 ”、 “聚 焦 ”,既 实 践 了 学 习 方 法 ,又 进 行 了 思 维 训 练 ,还 让 学生欣赏了课文语言的精华。这一教学活动层次明晰, 铺垫到位,教师以深情范读、巧妙导读和反复练读的方 式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充分地感受文中的美句。朗 读感受充足了之后再让学生勾画, 并根据学生勾画的 问题提出修正意见。 师:好。我们完成了第二个学习活动。开始最后一 个学习活动,实践一下“妙点揣摩”的方法。 屏显:
41
教学大参考·名 师 典 例
莲头上的大雨。你解释了一个省略号,那么,你还要说 一下,你用了一个什么术语呢?
生 5:展开联想。 师:展开联想,或者说让我们发挥想象。 生 6: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那一朵红莲,昨夜 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这句话为后文写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埋下了伏笔。 师:伏笔。红莲出现了,但是大雨也来了。这儿还可 以用一个术语。“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是很漂亮的 白描,一笔就勾勒出了红莲的形象。好,谢谢! 生 7: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用了反问句写出了 作者对母爱的歌颂。 师:读一下这句话。 生 7:(朗读) 师:解释一下你的术语。 生 7: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师: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还有呢?心中的雨点来 了,同样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别急,“心中的雨点”,心中 怎么会有雨点呢? 生 7:比喻。 师:对了,谢谢你! 生 8: 请大家看第三段,“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 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姊妹。大家都欢 喜,说是应了花瑞。”这句话写出了花瑞人祥,为下文以 花喻人做了铺垫。 师:在这儿出现了一个比喻,就是以花来比人,后 面也都是以花来比人。说得很好,发现得很好。 生 9:我想讲的是第一段,这段虽然很短,但它起 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师:引起下文。还可用一个术语,作者一开始就写 莲花…… 生 9:开门见山。 师:开门见山。那么,和结尾照应,卒章显什么?篇 末点什么?开门见山,篇末点题,很明显的结构摆放在 这里。 生 10:请大家看第四自 然 段 ,这 里 写 了 白 莲 已 谢 , 红莲将要盛开,两者进行对比,显得红莲更具生机,同 时也为下文蓄势。 师 :作 了 “蓄 势 ”。她 这 个 词 用 得 太 高 雅 了 。你 们 猜 猜是哪两个字?“蓄势”,“蓄”字怎么写,比划一下! (众生比划) 师 :NO! 生 10:一 个 草 字 头 , 一 个 “ 牲 畜 ” 的 “ 畜 ”, “ 势 ” 是
“形势”的“势”。 师:所谓“蓄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前面好好地
写,细细地写,生动地写,写足了之后,然后点题。“蓄 势”就是把前面的内容写好,为后面升华文章的主题服 务。行,谢谢你!
师:好,老师小结一下: 屏显:
我们的学习活动之一 《荷叶 母亲》
以物喻人 写物抒情 融情于景 一线串珠 开门见山 卒章显旨 巧妙穿插 生动照应 从全篇文章来看,这篇课文的整体构思是“以物喻 人”,手法是“写物抒情”。在写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 感融入景物,这是“融情入景”。还有一个是你们没有说 到 的 ,一 个 很 新 的 术 语 — — — “一 线 串 珠 ”, 也 就 是 文 章 的 线索。这篇文章有什么线索呢?很明显,“红莲”就是线 索,它贯穿全文。如果还深一点看,作者的心情也是一 条线索,贯穿在文章的主要部分。然后从结构上来看, 开门见山、卒章显旨。“卒章显旨”就是在文章的最后把 主题给点出来。第二、三两段是“巧妙的穿插”。“生动的 照应”同学们都已分析到了。老师强调一下,用语文的 术语读文章是一种习惯。 见到任何文章, 你打开的时 候,你都可以这样去想、这样去看。 [点评]“术语点评”,这是教学设计中的奇妙一笔, 让人叹为观止。这个教学活动旨在立足全篇,引领学生 从整体把握的角度欣赏、 品读课文, 如作者行文的构 思,全文的结构、笔法等。它极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知识 储备与探求精神,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教师有着精要 的讲析,或示范点评指导学生学习,或解释术语使学生 会意, 或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追问阐释……在充分的 活动中,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和感受。 师:我们完成了第一个学习活动。下面继续第二个 学习活动:学用一下“课文集美”的方法。先看要求,再 来读书。 屏显: 我们的学习活动之二 从课文中选句子, 组合起来, 加在下面内容的前 面,形成一篇微型美文并朗读。 …… 我 心 中 深 深 地 受 了 感 动 — — —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
想,“八年之前……”“九年之前……”“联想” 两个字也 是术语。好,开始思考!
(生长时间地勾画并批注) 师:好的,请把自己的一点心得和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 师:咱们来尝试一下,全班交流。 生 1:八、九自然段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是触景生情。 师 :四 个 字— ——触 景 生 情 。那 就 是 前 面 是 “景 ”,后 面是“情”,文章里面有一个联想的过程。行,谢谢你! 生 2:我认为最后一段升华了主题,点明了整篇文 章的中心。 师:继续说,中心是什么? 生 2:中心思想就是歌颂母爱的伟大。 师: 伟大的母爱。 注意她用了一个关键的词语叫 “升华”。“升华”的含义是我来解释,还是你来解释? 生 2:“升华” 的意思就是把一篇文章的中心提高 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师:很快地、急剧地从一个普通的事物上发现、提 炼、表达出一个主题来就叫升华,解释得很好,谢谢你! 生 3:第四小节中“那一朵白莲已经凋谢了,白瓣 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蒂和几根淡 黄色的花须。”这句话衬托出红莲开得非常好,非常旺。 师:有着衬托、烘托的作用,本来有两缸莲花,这个 时候白莲谢了,凸显了一个描写的主体,就是红莲。 生 4:我想说的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最后一段是对 本文的总结,它以物喻人,借物抒情。作者通过对红莲 的描写来歌颂母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师:好的,借物抒情,她又用了一个术语。 生 5:大家看第六段,倒数第二句“正覆盖在红莲 上面”后面那个省略号,我觉得给了我们一个想象的 空间,让我们自己去想象后面发生的事情。我觉得这是 用了展开联想的手法。 师:是啊!这个省略号,现在让我来品味的话,也许 就是作者的一种惊叹:看见了荷叶倾侧下来,挡住了红
教学大参考·名 师 典 例
《荷叶 母亲》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执教/余映潮 点评/达海宁
时间:2wk.baidu.com08 年 11 月 15 日 地点:江苏省教育学院礼堂 学生:南京市 29 中七年级学生
师:咱们今天学习冰心先生的《荷叶 母亲》。第一 步,熟悉课文。慢慢地、轻声地、自由地朗读起来!
(生自由朗读) 师:好的,你们刚才在自读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 大家读书的神态,我想大家已经进入到课文里面去了。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屏幕,了解一下作者,一起读起来! 屏显: 冰心,福建人,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歌颂 母爱、歌颂自然、歌颂童心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永 远的爱心”融入她近八十年的文学创作,洋溢在她七百 万字作品的字里行间。 师:好,请把“母爱”、“自然”、“童心”六个字旁批在 课题旁边。 (生旁批) [点评]开课揭题,生动自然,简洁明快,层次分明; 学生很快进入到活动的姿态,先熟悉课文,再侧重于从 “母爱,自然,童心”的角度了解作者。 师:好的,下面有一个静思默想的学习过程,尝试 一下“术语点评”的学习方法。 屏显: 我们的学习活动之一 尝试“术语点评”法 师:什么是“术语点评”呢?很简单,所谓“术语”,在 咱们的课堂上就是语文的话语。比如说:这个结尾是全 篇文章的高潮,“高潮”这两个字就是术语。老师常常给 你们讲的 “开门见山”、“篇末点题”、“过渡”、“照应”、 “描写”、“抒情”这些都是语文的术语。举一个例子,《荷 叶 母亲》的第二、三段从全文的脉络来讲,从全文的构 思来讲是插叙,这个“插叙”就是术语。再从另外一个角 度来讲,“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 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因为莲花,作者展开了联
教学大参考·名 师 典 例
景。从全篇短文来看,保持着原文的思路和手法。 生 12:半夜里听见繁杂 的 雨 声 ,早 起 是 浓 阴 的 天 ,
我觉得有些烦闷。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 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 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 打得左右欹斜。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 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雨势并 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 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42
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请从课文的四、五、六、七段里面,选出句子而
且组合起来,放在这两段话的前面,形成一篇很短很短 的 美 文 ,就 是 “课 文 集 美 ”。简 言 之 ,就 是 把 课 文 里 最 好 的句子集中起来,便于我们学习。好,我们再来读课文, 这次从第四段读起。读冰心文章的一个基本的语调是: 温婉。
(生齐读) 师:还要读,刚才朗读的弱点在于速度。读冰心的 文章要有水一样的柔情,不是我们的快读能够体会出 来的。 师 :(范 读 “仍 是 不 适 意 — — — 徘 徊 了 一 会 子 , 窗 外 雨 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 的 雨 点 ,打 得 左 右 欹 斜 。”)这 样 一 种 调 子 ,这 样 一 种 柔 情。大家读起来,从第四段读起。 (生齐读) 师:我们把最后两段再来体会一下,放慢速度。“我 心中深深……”比你们慢吧。“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 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 下的荫蔽?”很抒情、很轻柔。好,再来一遍! (生齐读) 师:好的,下面的动作就是拿起笔勾画句子,和我 们刚才朗读的八、九两段连起来。好,开始! (生独立活动,勾画。) 师:好的,根据老师的提示再修正一下。第一,以雨 中的红莲为主积累句子, 那么描写白莲的内容就不需 要进入这里面了;第二,句与句之间尽量地联系紧一 点,这样就不至于突然地跳跃。好,再看一遍。我们请两 个同学来读一读她的创作。 生 11:半夜里听见繁杂 的 雨 声 ,早 起 是 浓 阴 的 天 , 我觉得有些烦闷,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 却 开 满 了 ,亭 亭 地 在 绿 叶 中 间 立 着 。仍 是 不 适 意 !— ——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 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对屋里 母 亲 唤 着 ,我 连 忙 走 过 去 , 坐 在 母 亲 旁 边 — — — 一 回 头 忽 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 覆盖在红莲上面……雨点不住的打着, 只能在那勇敢 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 心 中 深 深 地 受 了 感 动 — — —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 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 :我 觉 得 很 满 意 !有 背 景 的 设 计— ——雨 ;有 主 体 的形象— ——红莲; 有作者心情的表达, 那就是融情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