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7课时)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课时)》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能够运用除法计算表内乘法口诀对应的除法运算。
本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除法的拓展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表内乘法的知识基础,对乘法口诀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除法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对除法概念理解不深,运算方法不熟练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法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除法计算表内乘法口诀对应的除法运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除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除法计算表内乘法口诀对应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除法概念的理解,除法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进行生动、直观的教学展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2.讲解新课: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计算表内乘法口诀对应的除法运算。
3.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实践。
4.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对本课时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课时的重要知识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运算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于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计算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生对于除法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如分水果、分零食等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除法的算式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并讲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除法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除法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7课时着重讲解除法的性质和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但对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尤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除法的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除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表内除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除法的性质和应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除法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学具:练习本、文具;3.教学素材:生活实例、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本课内容,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如:“除法是一种分配运算,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过程。
除法的基本符号是÷,读作‘除以’”。
并通过示例演示除法的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内除法的运算练习,如:“请计算12÷4、18÷6等。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口诀的概念。
2.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识
1.通过简单的口算题复习2~6的乘法口诀。
2.引入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第二步:讲解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讲解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2.给出示例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具体应用方法。
3.类似地,讲解用3、4、5、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
1.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相互交流并互相纠正。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一定数量的题目。
第四步:课堂讨论与总结
1.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2.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重要性及方法。
3.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澄清可能的疑惑。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和实例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对解题方法和思路的理解逐渐加深。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除法的运算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接触除法时,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图片、实物等。
3.准备教学环境,确保课堂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加减法知识,尝试解决除法问题。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要讲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除法的运算技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的运算练习,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层层递进地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除法的运算方法。
二下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二下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2课时左右除法 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备课时间:第()周星期( ) 教出时间:第()周星期( ) 总第()课时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以及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运算,对于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例的观察和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的引入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除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除法的含义: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例,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学习除法算式: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组成,包括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7课时着重讲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规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运算。
但部分学生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可能存在困惑,不易理解运算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
2.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讲解和练习。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练习题和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课后巩固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实际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
例如,讲解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或黑板,呈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规律。
讲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步骤,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的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新备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新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整数的除法运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计算,并为后续的除法运算学习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除法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入除法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理解除法的本质。
3.讲解: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除法计算。
4.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重要性和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除法概念除法运算方法已知两个因数的乘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7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7课时)一、教材剖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23页例3。
本节课是先生在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看法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停止教学的。
教材经过对比的方式使先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看法,先生可以经过画图、言语表达等不同方式表征效果结构,重点是突出数量关系的剖析和掌握,先生在了解题意的基础上,依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又可以使先生在实践运用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经过解答后的回忆与反思,浸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并经过比拟,让先生体会用除法解答的两种状况的效果实质是相反的,都是平均分,进而加深先生对除法含义的了解。
教学中提供丰厚的、理想的、具有探求性的学习活动,让先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严密联络,激起先生学习数学的兴味,逐渐开展先生的数学思想才干和创新看法,为用乘除两步运算处置效果做好铺垫。
1.出示了蚕宝宝文字情境的第一种状况(平均分)教学中首先让先生读题,了解题意,找出数学信息和效果。
可设计效果:你知道了什么?题中给出的条件是什么?所求效果是什么?先生从题中思索后,用自己的言语停止表达。
〝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问每个纸盒放几只?〞教材出示了表示图,意在突出先生对数量关系的剖析了解。
为此教材在出示效果后,用表示图将标题中的条件和效果表示出来,便于先生直观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教学中在先生读题了解题意,找出条件和效果后,让先生入手操作画图了解题意,在先生独立画图后,停止组内交流,以便相互学习。
请小组代表汇报,这样先生经过图把标题中的条件和效果表示出来,便于先生直观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经过交流,也使先生能用言语表达自己对数量关系的了解。
最后,再出示表示图,让先生进一步停止了解题意,也让先生对照自己的画的图找出缺乏停止完善。
可设计效果:〝把你知道的信息和效果用图来画一画好吗?画好后把你画的图与同组同窗分享一下。
〞教材出现效果〝怎样解答〞,出现了先生用言语表述剖析数量关系的进程。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7课时)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能够熟练进行表内除法计算。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表内除法的步骤和方法。
2.进行表内除法计算的练习。
3.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内除法题目。
三、教学内容
1.表内除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表内除法的步骤和方法。
3.表内除法计算的实例练习。
4.实际问题中的表内除法应用。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下册。
2.粉笔、黑板、教学PPT。
3.相关练习题和实际问题题目。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介绍表内除法的概念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兴趣。
第二步:讲解
1.讲解表内除法的步骤和方法。
2.示范具体的表内除法计算步骤。
第三步:练习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四步:拓展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
第五步:总结
梳理表内除法的关键点,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六、教学作业
布置相关的表内除法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后上交。
七、教学反馈
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继续提高表内除法的计算能力。
八、教学延展
引导学生思考表内除法的实际应用场景,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表内除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爱研究、爱劳动、爱护大自然。
教材说明:本单元教材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表内除法、解决问题等内容。
让学生从平均分的概念开始,逐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熟练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1.“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编排教材编排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研究活动,让学生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活动,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使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分成两段。
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先教学被除数小的除法计算,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的方法。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又有利于为进一步研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第二段讲述了如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突出了用乘法口诀求积的逆思考。
例题中特意借助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画面情境,先出现乘法算式再出现除法算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材中设计有相关联的一乘两除一组的计算,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创造条件。
第三段讲解了本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编排,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教材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的资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 第2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7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教案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习
1.练习四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四的第2题。
第2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7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例1,及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想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难点: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商。
四、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
1. 除法的含义;
2.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3. 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的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 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9课时。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和重难点突破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和重难点突破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材编写专家讲座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教材分析和重难点突破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六小学房士洁一、教材分析例1教材分析:例1:认识“平均分”。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
其实“除”就是“分”,“分”的方法有很多种,“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
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让学生认识理解平均分上,进而建立平均分的直观表象。
而平均分活动对于突破重点提供直观支持,因此,分糖果的操作活动对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来讲是很重要的,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平均分奠定基础。
具体分析:1.分糖果情境。
教材创设了分糖果情境,在教学时,情境的创设要充分利用本课的教材资源,尽可能多地贴近本班或其他班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
2.分糖果结果呈现。
教材用上图将分糖果的3种结果直观呈现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更清楚地认识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分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得到课本中展示的三种分糖果的结果,杜绝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直接分成同样多的三份。
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活动,比一比哪组分糖果的方法多。
也可以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先复习6的组成,再动手分一分。
3.平均分概念。
教材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采用直观描述的教学方法,也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描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教材的良好习惯。
4.练习做一做。
教材“做一做”第一题,呈现了四种分糖果的结果,第一种把9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3块,每份分的同样多,是平均分;第二种分成4份,每份分别为2块、2块、2块和1块,每份分得不一样多,不是平均分;第三种分成3份,每份分别为2块、2块和3块,每份分得不一样多,不是平均分;第四种平均分成2份,每份4块,每份分得一样多,是平均分;教材通过直观对比,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含义进行巩固。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7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七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P21、22页,练习四7~12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
3.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1.8÷4=20÷4=18÷3=12÷3=8÷2=20÷5=18÷6=12÷4=2. 4×6=2×8=24÷6=16÷8=24÷4=16÷2=二、展开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让学生先弄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汇报。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0题(1)出示4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回家,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3)分别叫四个同学以比赛形式和全班同学汇报结果。
5.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里汇报,之后全班一起交流。
6.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2题(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12÷3=4(米)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7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23页例3。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表征问题结构,重点是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通过解答后的回顾与反思,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除法解答的两种情况的问题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进而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中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1.出示了蚕宝宝文字情境的第一种情况(平均分)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
可设计问题:你知道了什么?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问题是什么?学生从题中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
“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问每个纸盒放几只?”
教材出示了示意图,意在突出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理解。
为此教材在出示问题后,用示意图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直观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教学中在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条件和问题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图理解题意,在学生独立画图后,进行组内交流,以便互相学习。
请小组代表汇报,这样学生通过图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直观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交流,也使学生能用语言叙述自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最后,再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进行理解题意,也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画的图找出不足进行完善。
可设计问题:“把你知道的信息和问题用图来画一画好吗?画好后把你画的图与同组同学分享一下。
”
教材呈现问题“怎样解答”,呈现了学生用语言表述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分析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认识,使学生会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
这里由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学生通过图直观感知到数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说明自己选择算法的道理。
可设计问题:①怎样解答②为什么用除法计算③15、3、5分别表示什么?④15÷3=5表示什么意思?
教材呈现了“解答正确吗?”这一环节,呈现了将结果作为条件回到原情境中,并用乘法进行了检验,进一步体现了除法的含义。
教学中通过学生解答后的回顾与反思,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
可设计问题:“解答的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验证的过程。
2.教材出示了蚕宝宝文字情境的第二种情况(包含分)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
可设计问题:你知道了什么?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问题是什么?学生从题中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
“要把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问要用几个纸盒?”
教材出示了示意图,意在突出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理解。
为此教材在出示问题后,用示意图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直观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教学中在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条件和问题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图理解题意,在学生独立画图后,进行组内交流,以便互相学习。
请小组代表汇报,这样学生通过图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直观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交流,也使学生能用语言叙述自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最后,再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进行理解题意,也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画的图找出不足进行完善。
可设计问题:“把你知道的信息和问题用图来画一画好吗?画好后把你画的图与同组同学分享一下。
”
教材呈现问题“怎样解答”,呈现了学生用语言表述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分析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认识,使学生会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
这里由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学生通过图直观感知到数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说明自己选择算法的道理。
可设计问题:①怎样解答?②为什么用除法计算?③15、3、5分别表示什么?④15÷3=5表示什么意思?
教材呈现了“解答正确吗?”这一环节,呈现了将结果作为条件回到原情境中,并用乘法进行了检验,进一步体现了除法的含义。
教学中通过学生解答后的回顾与反思,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
可设计问题:“解答的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验证的过程。
3.比较异同
让学生比较两题的异同,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于平均分以及除法含义的理解,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
可设计问题:“比较上面两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吗?思考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小组讨论两道题的异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含义,在合作学习全班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4.练习设置
第1题,提供文字及示意图,让学生体会除法两种情况的区别与联系,说明选择除法的依据。
练习时带领学生完成左图,请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用语言叙述题意,列式解答并说出解答的依据。
可设计问题: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为什么这样解答?右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学生按照左图进行解答。
第2题小精灵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和联系,能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提高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集体交流。
二、重难点突破
理解与表征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因此,教学重点是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教学难点是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与区别。
重难点突破建议:
1.以动手操作为基础
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如果只从结果上看是无法区分的,都是每份同样多。
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了动手分的过程,体会到平均分的方法的不同,才能为理解“等分”和“包含”这两种平均分的不同情况。
例如:在复习铺垫环节可设计动手操作,⑴把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块?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
⑵把12块糖,每份分4块,可以分几份?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
通过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
同时,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图与题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比较学习做好铺垫。
2.以直观图示为桥梁
画图是理解与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图示表示出来,是对一类数学问题的提炼和概括,既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也便于学生清楚地看出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直观图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并组织学生交流、比较所画直观图的异同,体会图的形式不同,但结构是相同的,使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达到明晰数量关系、促进问题解决的目的。
例如:在出示例题,学生找出题中的信息后,可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出来,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画法,只要能正确表达题意就可以。
教师再出示书中示意图让学生表述图意,最后教师边表述题意边画图说明题中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初步感受直观图,进而理解数量关系。
3.以语言表述为标志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不仅仅是对题目中条件的重复,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说明自己选择算法的道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让学生结合动作、直观图边比画边说。
通过语言表述,了解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状况。
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只要表达的意思合理即可。
例如:在学生画图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题意,学生在叙述题意的过程中就能理解数量关系。
在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5÷3=5(只)、15÷5=3(个)后请学生用语言表述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求
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将15平均分成3分,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5只,要用几个纸盒?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进一步理解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数量关系。
总之,通过动作、画图、语言表述等多种方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逐步落实课表中的“四能”的目标。
2014-03-28 人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