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写作十法之方法十: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富有文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十: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富有文采
议论文是要讲道理的,但是讲道理并不意味着就得用干巴巴的语言,实际上议论语言也需要形象性,文字形象更有助于说理。俗话说:“三分资质,七分打扮。”要想让议论文的语言“靓”起来,使人读之顺口,听之悦耳,品之有味,就要在“打扮”上下些工夫。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
那么,如何才能使议论文的语言“俏”起来、“靓”起来呢?以下方法或许对你不无帮助。
○一巧用比喻。能够增强语言的形象美
我们知道,议论的目的是宣传一种观点,讲清一种道理,而有些观点与道理,其本身很抽象,很深奥。比喻的作用就在于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好的比喻往往能以简约的文辞、生动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唤起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铭记终生。毛泽东说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是宣言书;高尔基谈谦逊时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逊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这些语句文采丰腴,情味醇厚,读之如品佳肴,余味无穷。
○二巧用排比,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美
排比是一种富有极大表现力的修辞形式。它可突出地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行文的气势,用排比进行议论说理,既可增大信息量,又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培根在《淡读书》一文里,开篇就用了一组排比:“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组排比一开始就将读书的作用和盘托出,就像一位成功的长者告诉你一条成功的要诀,循循善诱,快言快语,让你在一种书香四溢的氛围中感受读书之美、读书之乐、读书之好。巧用排比句说理,能造成一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它会不由分说地把你裹挟到那奔腾的激流中,让你去感受它那鞭辟入里、雄辩有力的阳刚之气,去领略它那大气磅礴、不可遏止的巨大力量。四川考生在《黄鹂·百灵·完人》一文中写道:“万物各有不足,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诸葛亮一生惟恭惟敬,可是不免有街亭失守之过;唐太宗贞观之治流传千古,可是不免有‘文字狱’之错;成吉思汗,逐俄御寇,功绩显赫,可是不免有杀城戮民之罪;一代伟人毛泽东,缔造新中国,功比天高,可十年浩劫留下一块瑕疵人人可见。”作者运用排比句,列举了古今伟人之过,文字简练,气势宏大,在段落中充当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人各有不足”的论点。其实,只要培养起锤炼语言的意识,我们每位同学都可以写出像上面两例一样精妙的排比句。
○三巧引俗语民谣,能够增强文章的趣味
生活中充满了形象生动,富有活力的语言,有些谚语、民谣、广告词更是清新生动,内涵深刻,如能准确引入文章,则能使文章语言妙趣横生。谚语如:“打破沙锅璺(问)到底”(好问);“鸟美在羽毛,人美在智慧”“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勤劳);“屋漏更遭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磨难);“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惜时);“耳闻不如目见,眼见不如手经”(实践)。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大量引用了谚语、歇后语、文言词语及方言词语,例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谚语);“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歇后语)。广告词也能为议论文添彩,如“我们一直在努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世界因你更精彩”。现代民谣尖锐泼辣,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良现象讽刺有力,如“一人犯案,牵出一片:顺藤摸瓜,全都完蛋”;“工人担心下岗,农民担心白条;商人担心赔本,股民担心被套;学生担心考试,贪官担心举报”。“说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这是一位人大代表在两会上念出的顺口溜。“种田不缴税,上学不缴费,盘古开天地,这是头一回。”这是江西奉新县二中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周丽珍转述的来自当地民间的顺口溜。“同病不同价,能差300倍;问诊不细致,上来就化验;程序不规范,盲目开处方;不问诊开药,属违规行为;狂草写处方,中西药同开;治普通感冒,问诊多科室;导诊不完善,找医生费劲;医药品价格,多高于药店;医院化验单,各家不互认;节假日看病,比平时更难。”身处医疗卫生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奉献了这个名为《医疗服务“十宗罪”》的顺口溜……这些新民谣,反映民声,是一种冷幽默,经常收集,需要时信手拈来,定能使议论文语言生色。
○四穿插问句,能够创造文章的波澜美
语言贵有波澜,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不仅指内容要一层一层逐渐推进地展开,而且指语言要富于变化。我们可以用如下方法穿插问句,制造波澜。
1.巧用设问
一位北京考生的高考作文《转折》这样开头:
‚曾经常常在想,文字的天地无涯无际,究竟该怎样用她去抒怀?就好像是一支无法得知墨水多少的钢笔,你会怎样使用它去工作呢?信手拈来随意涂鸦?还是竭尽所有,用心去完成一幅杰作?是珍惜使用,还是毫不吝惜地挥霍?进而言之,如果是人生呢?在面临人生中无数的转折点时,我们又将如何运用手中的笔为这转折写出下文呢?‛作者的层层设问,竟引得人思绪起伏,不得不与作者一起思考作答。文章内容因此设问而层层深入,文章结构因此设问而跌宕生姿。
2.巧用反问
一篇评论鲁迅作品思想性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以鲁迅的代表作品而论,《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难道没有体现出反封建的思想?婀Q正传》难道没有反映出鲁迅对旧中国国民劣根性的认识?《祝福》难道不是鲁迅对下层妇女的苦难遭遇表示同情并且对封建的道德观念进行猛烈抨击的力作?这些作品难道还不能算是‘有思想’的吗?‛
这段文字连续运用四个反问句,对否认鲁迅作品思想性的论调进行了反击,可谓针针见血,字字千钧,让人拍手称赞。
○五变换句式,能够增强文章的节奏美
汉语中,句子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单句、复句,有主动句、被动句,有肯定句、否定句,有长句、短句,有整句、散句……不同类型的句子可以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也可以显示出不同的美感魅力。选择恰当的句式,不仅可以完善地表达思想,而且可以增强作文的文采。在议论文中,恰当地使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更可以增加音节形式的美感。
1.整散结合
我们平时写文章多以散句为主,但如能适当地结合一些整句,可以使语言既活泼、又严谨,既参差、又工整,读来跌宕多姿,铿锵悦耳,颇有韵味。整散结合的语言风格,古人已很擅长(如《过秦论》阿房宫赋》等),现代文中亦不乏整散结合的佳例。鲁迅的杂文《纪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对偶)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散句)”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层递)以上数例,足以让我们领略到语言整散结合的巨大魅力。
2.长短结合
语言要简洁,自然应以短句为主,长则易冗赘拖沓,产生语病。但有时出于表意的严谨、周密或抒发某种深沉、庄重之情的需要,也须用长句。长短句的结合使用,在语言形象上可摆脱凝固滞板,增强语言的魅力。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多次使用长句进行议论:“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些在大量短句中偶然使用的长句,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使语言错落参差,富于变化,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激荡。
此外,议论文语言还要力求有个性美,比如适当追求幽默风趣,注意营造冷峻、热烈等风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