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详解
2010年高考真题:语文试卷(新课标)【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 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第8题是考查理解诗中表达思想情感的关键词语,结合上 下文,尤其是诗句“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很容易读出 作者慨叹人们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对屈原的怀 念和崇敬之情。 第9题是考查的是表现手法。题目说的是“最突 出的表现手法”,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最准确的,但诗中 “用典 ”也还是很重要的表现手法。
【试题】(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 端午 [元]舒 頔[dí ]
·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 水和湘 8、(4分) 空惆怅:慨叹世人忙 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 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 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 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9、(4分) 手法:对比。 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 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 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2009、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分析
2009、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综述2010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共鉴赏评价19首诗歌。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统计分析这些考题,今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至少有以下三大命题特点,值得考生高度关注。
第一,诗歌体式多样,内容丰富。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从题材看,咏物言志、山水田园、怀古咏史、送别感怀、边塞战争、羁旅思乡、抑郁失意都有涉及。
其中,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
写景抒怀之作包含两类题材,一类是山水田园诗歌,此类诗以写景为主,情感淡然悠远令人回味无穷,抒情较含蓄;一类是即事感怀之作,景、事、情交织在一起,情味深厚令人感慨万千,抒情议论较为明显。
为方便设题,把写景咏怀诗作为考查重点也就自然而然了。
2、从体裁看,19首诗歌涉及1首乐府诗、4首律诗、6首绝句、5首词、1首散曲、2首其他样式的诗。
其中律诗、绝句、词仍是重点,比例占到近80%,但其他体裁不容忽视。
3、从时代看,唐宋诗词唱主角,魏晋南北朝诗歌及元明清词曲作陪衬。
19首诗歌涉及唐宋诗各5首、宋词4首,比例占到70%;其他还有2首南朝诗、1首魏晋诗、1首元曲、1首清词。
五律、七绝和宋词小令形式上长短适中,既有规律可循,也容易命题和答题,成为命题人比较喜欢的选择。
4、从作者情况看,著名诗人、词人的作品备受青睐,18套试卷中选考了南宋诗人陈与义的2首诗,其他如阮籍、李白、杜甫、王昌龄、王安石、欧阳修、范成大、黄庭坚、陆游的诗各1首。
不过,名家名篇在相对减少,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诗人的名篇比重在加大。
上述信息提示考生,平时的诗词鉴赏训练要适当扩大涉猎范围。
只有平常全方位、多角度地积累了一些作家与作品的相关知识,对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诗人的诗歌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诗歌都有所了解,才会在高考诗词鉴赏中收获意想不到的喜悦。
第二,考点分布广泛,但考查重点突出。
今年的考题把“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都涵盖到了,可考查重点只在炼字(语言)、情感、内容、手法四大方面。
雨雪曲(全国新课程卷)2010高考(新课程卷)诗歌鉴赏题解析之八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解析】第一问实际上是在问诗中所写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子的,答题之前必须先要弄清楚命题人想让考生到底答什么。
此类命题的答题思路是:自然环境=时间+地点+景色。
此问的答案要点应该是:寒冬、边地、飞雪荒凉。
第二问命题质量不高。
别路:离别的道路。
结合诗意,其主语是边地的士卒。
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解析】第一问实际上问的是颈联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不是问某一个字的炼字艺术。
因此,第一问至少有两个答题要点:一是表面意义是什么,回答自然环境;二是深层意义是什么,回答人物的心理感受。
当然,第一问也可以从“坏”“低”这样的用字特色以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个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加以补充回答;可惜高考所提供的答案有所局限。
第二问题干很明确,一是“戍卒”,一是“情感”。
结合“坏”“低”“愁”“迷”,联系诗后“边塞”的注解,不难做答。
需要注意的是,答此问时,不能只简单地回答“表现了戍卒的思乡之情”,“思乡之情”前面的定语同样十分重要,要学会“丰满”地答题。
【全诗赏析】雨雪曲:“雨雪曲”是乐府横吹曲辞其中的一曲。
横吹曲辞是乐府,来源却是胡曲,本是军中之乐。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综合分析
一
然 ,考 生 依 然 可 以将 学 习 重 点 投 气 , 羡 日 夕佳 。 不 【 问题 】 要 描 述 尧 庙 社 日 中 简 【 析 】 此 曲 描 写 村 民 的 活 解 雳 弦声 斗 高 下 , 喧 哗 , 歌 亭 外 笑 壤
读 唐 诗 宋 词 的 能 力 ,还 愁 解 读 不 的 村 民 活 动 。 三 、 点 全 面 。 重 诗 歌 感 情 动 , 要 集 中 于 “ 酒 观 多 稼 。 霹 考 侧 主 把 几 所 简 即 从 21 0 0年 的试 卷 看 , 查 情 山如 画 ” 句 。 谓 “ 要 描 述 ” 考
来有 1 3套 试 卷 涉 及 唐 宋 诗 词 , 言 把 诗 歌 中 的 画 面 ( 、 、 、 即借 酒 消 愁 , 为 第 二 层 。 “ 风 律 人 事 物 此 江 诗 、 句 、 仍 是 重 点 , 率 占到 景 ) 括 性 地 描 绘 出 来 。 如 2 0 引 雨 ” 景 语 , 烘 托 此 刻 悲 凉 心 绝 词 比 概 01 为 起 近 7 % 。 中律 诗 中 只 涉 及 五 言 , 年 上 海 卷 : 5 其 绝句 中 只出现 了七 言 。特 别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0 0年 3套 试 卷 考 到 21
羁 旅 思 乡 ( 广 东 卷 ) 抑 郁 失 意 感 的有 1 如 、 2份 ,考 查 表 现 手 法 、 要 求 将 前 面 这 些 基 本 信 息 整 合 起 表 ( 全 国卷 Ⅱ) 有 涉及 。 中 , 如 都 其 以 达 技 巧 的有 1 2份 , 查 内 容 的 有 来 , 构 成 了 此 题 的 答 案 : 民举 考 便 村
情 景 交 融 的 写 景 抒 怀 之 作 为 多 , 9份 , 查 形 象 的 有 7份 , 查 语 杯 畅 饮 , 庆 丰 收 , 琴 赛 歌 , 考 考 喜 弹 欢 大 约 占 到 5 %。 写 景 抒 怀 之 作 包 言 的有 6份 。 要 注 意 的 是 , 赏 声 笑 语 。 0 需 鉴 含 两 类 题 材 ,一 类 是 山水 田 园 诗 诗 歌 中 的情 景 或 者 比 较 诗 中 的 情 2理 解 诗 句 的 内涵 、 蕴 。 . 意
2010高考真题诗歌鉴赏附答案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010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答: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 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 哀情。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 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 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清明节是扫墓的日子。诗人黄庭坚触景生情,由荒冢野坟联 想到人生无常。在黄庭坚笔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由冬到春, 周而复始.而人却随着时光的流逝切都化为乌有。不论贤愚, 千年之后都不过是黄土垄中的一堆朽骨,谁还来管你的是非曲 直呢?这虽然反映了黄庭坚仕途失意后接受了禅宗消极虚无思想 的影响。但也流露了他对不问是非、贤愚的炎凉世态之愤愤不 平和内心的悲哀。 全诗的意思是说, 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 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 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 心里感到难过。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 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这种人的人 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 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 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 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 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②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③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艰蓬蔫共一丘。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被便宜州期间。 ②“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邕过了 惊蛰(zhe)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蛰,动 物冬眠。 ③“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 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1、全国卷1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南朝梁)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今天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十读”一、读懂开头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
读懂开头,一要联系诗题。
二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景。
三要体会感情基调。
如: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晓上空泠峡》2006年山东卷)其中一题为:“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这两句开头无非是在点题,因此抓住题目便不难发现本题的答案:在猎猎南风的吹拂中,诗人在五更时分离开驿亭乘船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二、读出妙处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可以是一个句子,可以是一个情节。
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江阴浮远堂》2005年山东卷)试题要求分析“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的表现力。
因为看不到想看的而心生怨恨,这是人之常情,但该句却描绘了一种特殊心态——抱怨无山遮挡视线。
这是因为看到沦入敌人之手的大好河山却无力收复,只能更添悲愤之情。
这样一来,作者就把山河破碎之感表达得更为曲折与深沉。
三、读出变化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往往在内容或写法上与前面有所变化。
内容上,往往由前面的叙述或描写转为议论或抒情。
如: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题竹石牧牛并引》2006年全国卷Ⅰ)其中一题为:“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很明显这首诗可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描写画面内容;后两联为一层,对画面内容发表议论。
如果第三句或第三联仍在写景,那么在写法上往往会有所变化。
这种变化的主要表现有:高与低,动与静,远与近,形与声,虚与实,正面与侧面,等等。
如: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凉州词(其一)》2006年天津卷)其中一题要求分析本诗所运用的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该题并不是在考查抽象的概念。
所谓的“对比”“虚实”其实就是“变化”。
2010-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卷诗歌鉴赏解析
2010-2012三年全国高考各地试卷诗歌鉴赏试题解析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题(大纲版)详解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1)(4分)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7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一些分。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2)(4分)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试题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答: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以及表达技巧的赏析。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从词的每一个意象上去思考,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即可。
迷失的诗歌鉴赏——兼评2010年浙江省高考诗歌鉴赏题
我们考了二十年的古诗鉴赏 , 难道是为 了证明一个
奇怪的悖论——看不太懂 的诗歌 , 本来是无法进行 鉴赏的, 但因为高考要求 我们的学生对古诗进行鉴
赏, 于是 我 们 的学 生 就 不 得 不 鉴 赏 ; 令 人 惊 奇 的 史 是 , 们 的学 生 还 真 的 就 能 对看 不 太 懂 的 古 诗 进行 我 “ 赏 ” — 因 为 他们 能 拿 到 分 数 , 且 有 时 还 是 不 鉴 — 而 错 的 分数 。 诗 歌 鉴 赏 本 来 是 要 在 充 分 了 解 作 着和 创 作 背 景 的情 况 下 , 累 积 _相 当 的诗 歌 知 识 并形 成 了基 在 r
。 Βιβλιοθήκη 罐_ 碌 _ i l迷失 的诗 歌 鉴赏
兼评 2 1 0 0年浙江省 高考诗歌鉴 赏题
福 建省龙 岩市普 教室 王钧涛
笔者 做 过 这 样 一 调 杏 :在 高 考语 文试 题 中 , 个
工” 的解 题方 法 , 成 精 细 的 米 糊 , 口一 口地 喂 过 做 ~
你最摸不着门道 、 最没有把握的是哪一题?学生基
本 回答 为古 诗 鉴 赏题 。 问 : 什么 这道 题 最 难 ? 再 为 答 日: 因为 大 部 分古 诗 基 本 看 不懂 。 这里 说 明一 下, 不 同学 校 的 学 生 的 回答 是 有 别 的 , 大致 为 : 点 中 重 学 的学 生 答 完 全 能 理 解 的 , 概 占百 分 之 三 ; 本 大 基 看 得懂 的 , 概 占百 分 之 五 十 。一 般 中学 的 学 生 答 大 完 全 看 得 懂 的 , 乎 为 零 ; 本 看 得 懂 的大 概 占 百 几 基 分 之 十 五 , 下 的百 分 之 八 十 五 为 基本 看 不 懂 。 如 剩
2010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解析
2010高考诗歌鉴赏题及解析1(2010全国冲刺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送别杜审言①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②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晋书。
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
‘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
’即补焕丰城令。
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1)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嗟”字用得好,说说诗人嗟叹什么?(2)试分析此诗末联用典手法。
【解析】(1)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
(2)作者在此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用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2(2010全国冲刺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4分)(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解析】(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2010安徽模拟卷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详解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提示:托物言志、象征。
怀才不遇的悲伤。
天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唐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答案:暮春飞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能力层级是C级。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答案:思念故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_百度文库
全部 DOC > 高考语文
下载收藏分享加入文辑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隐藏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如何获取积分?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人物素材
375人评 22页
诗词鉴赏中的常见意象
410人评 12页
常识
256人评 5Biblioteka 传记类的文言阅读方法 [讲...
219人评 3页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投诉吧反馈。 ©2010 使用前必读协议大小: 96.1KB
所需积分: 20
当前文档信息
4.5已有4人评价
浏览:237次下载:0次
贡献时间:2010-11-04
贡献者: 浮蚁若苹 蜻蜓点水 一级文档关键词
TXT 更多相关推荐文档
高考诗歌鉴赏语言专题经典解...
4人评 12页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题
3人评 17页
高考专题总结诗歌鉴赏
2人评 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1人评 53页
诗歌鉴赏
1人评 72页
更多同分类热门文档
励志人生感言
365人评 4页
2010年江苏省 高考语文试卷 (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答案与解析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弹.劾/弹.丸之地哽咽./狼吞虎咽.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泊.位/淡泊.明志叶.韵/一叶.知秋C.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D.参.差/扪参.历井披靡./风靡.一时畜.牧/六畜.兴旺【答案】C【解析】A.tán/dàn,yè/yàn,nàn/nàn;B.xiān/xiǎn,bó/bó,xié/yè;C.dù/duó,zhǎng/cháng,jiě/xiè;D.cēn/shēn,mǐ/mǐ,xù/chù。
“叶韵”之“叶”,此为历年仅见;本题选项“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的判读难度不大,与往年持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D【解析】A.褒贬不当。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
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
此处灾害已经发生。
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2010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2010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1、( 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 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______________ 。
( 1 分) (2)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2分)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 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 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A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独倾。
B.锦城虽云乐,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4 分)(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4 分)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 分)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 “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 分)(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01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十二(湖南卷)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 54 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 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 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与上述参考答案稍有不同的一种解析是:“映一蓑新绿”的意思,应该是绿色的大背景,绿树、绿草、绿水映衬着这一艘小 船(一蓑就是代指小船了),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的美,在这二句中表现得非常好, 可以想象出画面,像一幅山水画。读到这里,想象中陆游的心情应该是闲适遣玩般的兴致吧。 (2)答: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 怀。
四、(辽宁卷)
地:指京城。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 ,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 gǔn: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 8.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 分) 9.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 分)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 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 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 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9、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 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提示:托物言志、象征。
怀才不遇的悲伤。
天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唐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答案:暮春飞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能力层级是C级。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答案:思念故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安徽卷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
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理解诗意,还需要了解杜甫的相关背景知识,所谓“知人论世”。
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传来的外族入侵的消息;颔联以“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颈联先写战争带来的血腥,是多么惨不忍睹啊!接着作者发出自己的担忧之声:“朝廷谁请缨?”;尾联先写一个真正心系国家的人,是不会顾及个人生死荣辱的,为了拯救国家民族、天下苍生,只会奋不顾身,投身于保家卫国的血雨腥风之中。
最后“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寂寞”二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此时独自客居阆州,确实孤单寂寞;二是诗人有报国之心,却无从施展,只能独自寂寞。
然而诗人毕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圣,尽管年过半百,他的胸中依然跳动一颗不已的“壮心”!一个“惊”字,把他那颗报国的“壮心”在听到外敌入侵之后,砰然一动,豪情顿起的心情表露无遗。
误区警示:考生可以根据对诗意的理解组织答案,此处有些考生感觉无从下手,主要就是对题干的理解思考不到位,“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就是要求从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上入手解答。
参考答案: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发差。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
本诗的表达技巧有借代、反问、用典、拟人等,考生只需列举其中两种并进行适当分析即可。
误区警示:不少考生对此题的解答思路不甚清晰,一般而言,先列举出表达技巧,其中主要是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说一说这样表达的效果或作用。
考生如果简单到只是列举表达技巧或列举后泛泛而谈,则很容易失分。
参考答案: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语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廷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激发的基调。
B.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百日将近、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13.(7分)答案:①(3分)A解析:客观题的B、C、D三个选项中实际上已经把主观题的大部分答案"泄露"出来了,除了没说"怀才不遇"这个给分点之外,其他的在选项中都说到了。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②(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解析:主观题的题干提示非常明确,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答,也就是说尾句的意蕴都可以在前面几句中找到对应的答案,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福建卷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答案:踏(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误区警示:考生失误在对诗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
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隔,隔断、阻隔之意。
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
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
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考查类型:炼字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
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
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查类型:分片赏鉴主旨。
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4分)【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湖南卷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