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集成电路第8章 芯片输入输出缓冲器的设计

合集下载

数字集成电路知识点整理

数字集成电路知识点整理

Digital IC:数字集成电路是将元器件和连线集成于同一半导体芯片上而制成的数字逻辑电路或系统第一章引论1、数字IC芯片制造步骤设计:前端设计(行为设计、体系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后端设计(逻辑设计、电路设计、版图设计)制版:根据版图制作加工用的光刻版制造:划片:将圆片切割成一个一个的管芯(划片槽)封装:用金丝把管芯的压焊块(pad)与管壳的引脚相连测试:测试芯片的工作情况2、数字IC的设计方法分层设计思想:每个层次都由下一个层次的若干个模块组成,自顶向下每个层次、每个模块分别进行建模与验证SoC设计方法:IP模块(硬核(Hardcore)、软核(Softcore)、固核(Firmcore))与设计复用 Foundry(代工)、Fabless(芯片设计)、Chipless(IP设计)“三足鼎立”——SoC发展的模式3、数字IC的质量评价标准(重点:成本、延时、功耗,还有能量啦可靠性啦驱动能力啦之类的)NRE (Non-Recurrent Engineering) 成本设计时间和投入,掩膜生产,样品生产一次性成本Recurrent 成本工艺制造(silicon processing),封装(packaging),测试(test)正比于产量综合可以相互转化加了功耗信息一阶RC网路传播延时:正比于此电路下拉电阻和负载电容所形成的时间常数功耗:emmmm自己算4、EDA设计流程IP设计系统设计(SystemC)模块设计(verilog)版图设计(.ICC) 电路级设计(.v 基本不可读)综合过程中用到的文件类型(都是synopsys):.db(不可读) .lib(可读).sdb .slib第二章器件基础1、保护IC的输入器件以抗静电荷(ESD保护)2、长沟道器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3、短沟道器件电压和电流关系速度饱和:当沿着沟道的电场达到临界值ξC时,载流子的速度由于散射效应(载流子之间的碰撞)而趋于饱和。

数字集成电路第8章

数字集成电路第8章

最坏情况, 只有一个驱动管导通时 的VoL 值, 对于给定
2 Gon Ron
2 VOL I D kE VOH VTE VOL 2 I D / VOL k E VOH VTE VOL
Gon k A VOH VTE VOL k B VOH VTE VOL
改进多米诺CMOS逻辑
• 省掉多米诺缓冲器,级联的各逻辑块交替地 由P型管和N型管构成 • 当¢=0,第一级预充到高电平(NMOS管逻辑), 第二级预充到低电平,第三级预充到高电平. • 由于第二级由PMOS管构成,在预充电期间, PMOS管都处于截止状态. • 由于第二级预充到低电平,第三级NMOS管也 都处于截止状态. • 因此可以进行多米诺连接
A B R L L
2VTL (VOL )
2 2 OL
VOH
VTD VOL
V 2
NMOS与非门
R 相当倒相器的两倍 , 要得到相同的
VOL 与非门每个驱动门所占 芯片面积相 当倒相器的两倍 ; 两个驱动管相串联 , 导通时等效电阻等于两 者之和 RON RONA RONB RON 2 RONA 2 RONB
NMOS与非门输出电容
VB VOH VB 0 或 V A VOH V A VOH COUT CGDA CGSA CGDB CGDL C LINE CG k (VOH , VOL )(C DBA C SBA C DBB C SBL ) V A 0 VB 0 或 VB VOH V A 0 COUT CGDA CGDL C LINE CG k (VOH , VOL )(C DBA C SBL )

CMOS工艺多功能数字芯片的输出缓冲电路设计

CMOS工艺多功能数字芯片的输出缓冲电路设计

CMOS工艺多功能数字芯片的输出缓冲电路设计周子昂;姚遥;徐坤;张利红【摘要】为了提高数字集成电路芯片的驱动能力,采用优化比例因子的等比缓冲器链方法,通过Hspice软件仿真和版图设计测试.提出了一种基于CSMC2P2M0.6μmCMOS工艺的输出缓冲电路设计方案。

本文完成了系统的电原理图设计和版图设计,整体电路采用Hspice和CSMC2P2M的0.6μmCMOS 工艺的工艺库(06mixddct02v24)仿真,基于CSMC2P2M0.6μmCMOS工艺完成版图设计,并在一款多功能数字芯片上使用,版图面积为1mm×1mm,并参与MPW(多项目晶圆)计划流片。

流片测试结果表明,在输出负载很大时,本设计能提供足够的驱动电流,同时延迟时间短、并占用版图面积小。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riving ability of the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by optimizing the scale factor ratio buffer chain method,the design of output buffer circuit based on CSMC 2P2M 0.6 μm CMOS process is des igned in this paper by simulation of Hspice Software and layout design testing, The paper complete system of electrical schematic design and layout design.The circuit is simulated using Hspice and the process of the CSMC 2P2M 0.6μm CMOS (06 mixddct02v24), the layout is based on CSMC2P2M 0.6 μm CMOS and is used in a Multi-functional Digital Chip, The chip area is 1 mmxl mm. The design has been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by participating in the plan of the Multi Project Wafer.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 the design can provide sufficient drive current, and short delay time, and small layout when the output load is very large.【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工程》【年(卷),期】2012(020)005【总页数】4页(P106-109)【关键词】CMOS工艺;输出缓冲电路;版图设计;MPW计划;在片测试【作者】周子昂;姚遥;徐坤;张利红【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河南周口466001;周口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河南周口466001;周口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河南周口466001;周口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河南周口46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402近年来,CMOS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在各种消费类电子、家电和汽车产品中越来越多应用到CMOS芯片,但是在电子产品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随着CMOS工艺尺寸越来越小,单位面积上集成的晶体管越来越多,极大地降低了芯片的成本,提高了芯片的运算速度。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pdf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pdf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一、引言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是一个广泛且深入的领域,它涉及到多种基本元素和复杂系统的设计。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主要方面,包括逻辑门设计、触发器设计、寄存器设计、计数器设计、移位器设计、比较器设计、译码器设计、编码器设计、存储器设计和数字系统集成。

二、逻辑门设计逻辑门是数字电路的基本组成单元,用于实现逻辑运算。

常见的逻辑门包括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和或非门等。

在设计逻辑门时,需要考虑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阈值,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避免误操作。

三、触发器设计触发器是数字电路中用于存储二进制数的元件。

它有两个稳定状态,可以存储一位二进制数。

常见的触发器包括RS触发器、D触发器和JK触发器等。

在设计触发器时,需要考虑其工作原理和特性,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实现预期的功能。

四、寄存器设计寄存器是数字电路中用于存储多位二进制数的元件。

它由多个触发器组成,可以存储一组二进制数。

常见的寄存器包括移位寄存器和同步寄存器等。

在设计寄存器时,需要考虑其结构和时序特性,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实现预期的功能。

五、计数器设计计数器是数字电路中用于对事件进行计数的元件。

它可以对输入信号的脉冲个数进行计数,并输出计数值。

常见的计数器包括二进制计数器和十进制计数器等。

在设计计数器时,需要考虑其工作原理和特性,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实现预期的功能。

六、移位器设计移位器是数字电路中用于对二进制数进行移位的元件。

它可以对输入信号进行位移操作,并输出移位后的结果。

常见的移位器包括循环移位器和算术移位器等。

在设计移位器时,需要考虑其工作原理和特性,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实现预期的功能。

七、比较器设计比较器是数字电路中用于比较两个二进制数的元件。

它可以比较两个数的值,并输出比较结果。

常见的比较器包括并行比较器和串行比较器等。

在设计比较器时,需要考虑其工作原理和特性,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实现预期的功能。

八、译码器设计译码器是数字电路中用于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元件。

数字逻辑电路 fan8

数字逻辑电路  fan8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软件开发系统支持两种设计
输入方式: 图形设计输入; 硬件描述语言输入。 现 在 比 较 流 行 的 硬 件 描 述 语 言 有 ABEL 和 VHDL。 计算机对输入文件进行编译、综合、优化、 配置操作,最后生成供编程用的文件,可直接编 程到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芯片中。
2.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方法
1
0
0
组合逻辑专用输出
1
1
1
组合逻辑带反馈双向I/O输出
0
1
1
时序逻辑组合I/O输出
0
1
0
时序逻辑寄存器输出
只要写入不同的结构控制字,就可以得到不同 类型的输出电路结构。
8. 3
复杂的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CPLD是阵列型高密度可编程控制器,其基本结 构形式和PAL、GAL相似,都由可编程的与阵列、 固定的或阵列和逻辑宏单元组成,但集成规模都比 PAL和GAL大得多。 基本包含三种结构: 逻辑阵列块(LAB) 可编程I/O单元 可编程连线阵列(PIA)。
③ 有上电复位功能和加密功能,可以防止非法
复制。
2.通用可编程逻辑器件(GAL)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Lattice半导体公司研制。 GAL的结构特点:输出端有一个组态可编程的输 出逻辑宏单元OLMC,通过编程可以将GAL设置成不 同的输出方式。这样,具有相同输入单元的GAL可以 实现PAL器件所有的输出电路工作模式,故而称之为 通用可编程逻辑器件。 GAL与PAL的区别: ① PAL是PROM熔丝工艺,为一次编程器件,而 GAL是E2 PROM工艺,可重复编程; ② PAL的输出是固定的,而GAL用一个可编程的 输出逻辑宏单元(OLMC)做为输出电路。GAL比 PAL更灵活,功能更强,应用更方便,几乎能替代所 有的PAL器件。

清华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周润德 第8章 时序电路

清华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周润德 第8章 时序电路

LOGIC对扰动不敏感(2)Register寄存器为存放二进制数据的器件,通常由Latch 构成。

一般地,寄存器为边沿触发。

(3)flip-flops(触发器)任何由交叉耦合的门形成的双稳电路Register 时序参数D Q Clk T Clk D tsu Q tc-q thold注意:数据的上升和下降时间不同时,延时将不同。

2004-12-1清华大学微电子所 《数字大规模集成电路》 周润德 第 8 章 (1) 第 11 页Latch 时序参数Latch 的时序( Timing )参数还要考虑tD 2 D Q DQtD-qQClkClktC 2QtC 2Q寄存器(Register)2004-12-1锁存器(Latch)第 8 章 (1) 第 12 页清华大学微电子所 《数字大规模集成电路》 周润德Latch 时序参数D Q Clk正电平 Latch 时钟负边沿T Clk D tc-q PWm thold td-q tsuQ注意:数据的上升和下降时间不同时,延时将不同。

2004-12-1清华大学微电子所 《数字大规模集成电路》 周润德 第 8 章 (1) 第 13 页最高时钟频率φ FF’s LOGIC tp,comb最高时钟频率需要满足:tclk-Q + tplogic+ tsetup < T =但同时需要满足:其中tplogic = tp,comb (max) tcd:污染延时(contamination delay) = 最小延时(minimum delay)第 8 章 (1) 第 14 页tcdreg + tcdlogic > thold =2004-12-1其中清华大学微电子所 《数字大规模集成电路》 周润德研究不同时刻 (t1, t2)FF1φ (t1) LOGIC t p,combφ (t2)CLKt1tsu D tholdFF1 输入数据 应保持稳定t tsuF F2t2holdtFF2 输入数据 应保持稳定tclk-q QFF1 输出数据 经组合逻辑到达 t 已达稳定 寄存器输入端tclk-Qtp,comb (max)tsetup因此要求:tclk-Q + tp,comb (max) + tsetup < T =2004-12-1清华大学微电子所 《数字大规模集成电路》 周润德 第 8 章 (1) 第 15 页研究同一时刻 (t1)t1 时FF1φ (t1) LOGIC FF1 t p,combt1 时FF2输入数据(2)φ (t1)输入数据(1)tclk-q QFF1 输出数据 已达稳定经组合逻辑已 到达FF2 输入端破坏了本应保 持的数据(2)tt1tcdregtcdlogicholdsuD输入数据(2)应保持稳定至 t1F F2t因此要求 := tcd: 污染延时(contamination delay) = 最小延时(minimum delay)2004-12-1清华大学微电子所 《数字大规模集成电路》 周润德 第 8 章 (1) 第 16 页tcdreg + tcdlogic > thold写入(触发)静态 Latch 的方法:以时钟作为隔离信号, 它区分了“透明” (transparent )和“不透明” (opaque)状态CLKCLKQ CLKD CLKDD弱反相器CLKMUX 实现弱反相器实现(强制写入)(控制门可仅用NMOS实现)2004-12-1清华大学微电子所 《数字大规模集成电路》 周润德第 8 章 (1) 第 17 页Latch 的具体实现基于Mux 的 Latch负(电平) latch (CLK= 0 时透明) 正(电平) latch (CLK= 1 时透明)1 D 0Q D0 1QCLKCLKQ = Clk ⋅ Q + Clk ⋅ In2004-12-1Q = Clk ⋅ Q + Clk ⋅ In第 8 章 (1) 第 18 页清华大学微电子所 《数字大规模集成电路》 周润德基于(传输门实现的) Mux 的 LatchCLKQ CLK DCLK(1)尺寸设计容易 (2)晶体管数目多(时钟负载因而功耗大)2004-12-1清华大学微电子所 《数字大规模集成电路》 周润德 第 8 章 (1) 第 19 页基于(传输管实现)Mux 的 Latch(仅NMOS 实现)CLK QM QM CLK CLKCLK仅NMOS 实现不重叠时钟 (Non-overlapping clocks)(1)仅NMOS 实现,电路简单,减少了时钟负载 (2)有电压阈值损失(影响噪声容限和性能,可能引起静态功耗)2004-12-1清华大学微电子所 《数字大规模集成电路》 周润德 第 8 章 (1) 第 20 页Q单元形式的Latch采用串联电压开关逻辑(CVSL)QNon-overlap时间过长,存储在动态节点上的电荷会泄漏掉(故称伪静态)低电压静态Latch双边沿触发寄存器RS Latch?动态Latch 和Register(1)比静态Latch和Register 简单(2)基于在寄生电容上存储电荷,由于漏电需要周期刷新(或经常更新数据)(3)不破坏的读信息:因此需要输入高阻抗的器件传输门构成的动态边沿触发寄存器(只需8 个晶体管,节省功耗和提高性能,甚至可只用NMOS 实现)动态节点。

第8章__8155芯片

第8章__8155芯片

➢ 256B的静态RAM; ➢ 两个可编程的8位并行I/O口PA和PB; ➢ 一个可编程的6位并行I/O口PC; ➢ 一个可编程14位减计数器TC; ➢ 8位地址锁存器。
8155的引脚封装图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D0 AD1 AD2 AD3 AD4 AD5 AD6 AD7
问题的提出
❖ MCS-51系列单片机内部有4个双向的8位并行I/O端口: ❖ P0、P1、P2和P3口。 ❖ 在实际的应用系统中,P0、P2、P3口往往用来代替系统
总线使用,数据口仅剩下P1口了。另外,单片机内部I/O 口的功能也过于简单,只有数据锁存和缓冲功能,而没有 状态寄存和命令寄存功能,难以满足复杂的I/O操作的要 求。 ❖ 鉴于单片机的I/O资源比较有限,在实际应用中不得不使 用扩展的方法,以增加I/O口的数量,强化I/O的功能。
IO/M PC3
WR PC4
RD PC5
PB
8
AINTR ABF ASTB BINTR BBF BSTB
8
端口数据线
至CPU 至外设 自外设 至CPU 至外设 自外设 端口数据线
带联络信号的应答式输出时序
INTR CPU WR
OUTPUT BF
MOVX @DPTR,A MOVX @DPTR,A 端口数据
PC0 PC1 PC2 PC3 PC4 PC5
37 38 39 1 2 5
芯片引脚功能:
三态地址/数据 复用线
地址锁存线
RAM及IO选择
CPU
复位端
读选通信号线 写选通信号线
片选线
AD0
PA0
AD1
PA1
AD2
PA2
AD3 AD4 AADD56 AD7

芯片IO缓冲及ESD电路设计

芯片IO缓冲及ESD电路设计

芯片I/O缓冲及ESD电路设计摘要: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CMOS的芯片I/O缓冲电路分类,功能,电路及版图设计的一些考虑以及芯片引脚的静电保护问题。

关键词:I/O;缓冲电路;静电保护;CMOS针对引脚的输入输出缓冲(I/O buffer)电路设计,也可以称为输入输出接口(I/O interface)电路设计,是一颗完整芯片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详细论述其设计规则的文章或者著作在国内却比较鲜见,这对初学者或者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工程师无疑会造成困惑。

本文以CMOS工艺为例,较全面的论述I/O缓冲电路设计中各种考虑,可以作为芯片引脚输入输出电路设计的一个参考。

根据I/O缓冲电路应用目标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输入、输出等几类,详见表1。

表1 I/O缓冲电路的分类输出缓冲输出缓冲电路的功能要求能够驱动大的片外负载,通常为2~50pF,并且提供适当的上升/下降时间。

一组连续的大尺寸的缓冲器(buffer)对驱动能力的提高是有益的。

大尺寸的管子容易受闩锁效应(latch-up)的影响,在版图设计时建议采用保护环(Guardrings)保护以避免闩锁效应,如图1-1所示。

在图中,用P+作为内保护环,而N+作为外保护环(In n-well)。

图1-1缓冲器一种常见的输出电路如图1-2所示,En是输出电路的使能信号,Dout是输出数据,MOS管组合的功能如图中所示。

当En为低而Dout有效时,A、B均为高电平,输出Y为低,且由外向里看为高阻抗状态,如果Dout未定,则Y为高阻。

需要注意的是,最后输出级的管子尺寸要大到能够提供足够的电流源或电流沉并且减少延迟时间。

其负面影响是电流变化率(di/dt)变大而使穿过输出点到封装的压焊线上的L(di/dt)噪声增大,从而导致较大的片上噪声。

图1-2常用的输出缓冲电路在高性能的芯片中,如32位的微处理器,如果多个I/O输出驱动电路工作状态相似时,L(di/dt)噪声可能逐步增强,会影响芯片速度。

第8章__8155芯片讲解

第8章__8155芯片讲解
RESET
256 字节
A
静态
RAM
B
14 位
定时
计数器
C
PA0~PA7 PB0~PB7 PC0~PC7
TIMER IN TIMER OUT
VCC(+5 V) VSS(GND)
8155的各引脚的功能
8155各引脚的功能为:
地址/数据线AD0~AD7(8条):

是低8位地址线和数据线的共用输入总线,常和

单片机的P0口相连,用于分时传送地址和数据;
PA0~PA7、PB0~PB7:


为A、B口线,用于和外设之间传递数据;
PC0~PC5

为C端口线,既可与外设传送数据,也可以作为A、B

口的控制联络线;
CS:
片选线,低电平有效。
8155的各引脚的功能
RESET:
复位线,通常与单片机的复位端相连。

256B的静态RAM; 两个可编程的8位并行I/O口PA和PB; 一个可编程的6位并行I/O口PC; 一个可编程14位减计数器TC; 8位地址锁存器。
8155的引脚封装图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D0 AD1 AD2 AD3 AD4 AD5 AD6 AD7
ALE:
地址锁存线,高电平有效。
IO/M:
RAM或I/O口的选择线。当为0时,选中8155的256B

RAM;当为1时,选中8155片内3个I/O端口以及命令/状

态寄存器和定时/计数器。
RD和WR:
读/写线,控制8155的读、写操作。
TMRIN(TI): 定时/计数器的脉冲输入端。

第8章 输入输出方法及常用的接口电路

第8章 输入输出方法及常用的接口电路
表8.2 8255A端口选择及操作功能表(P354)
A1 A0 00~10 00~10 11
RD
0 1 1
WR
1 0 0
CS
0 0 0
操 作 A口、B口、C口→数据总线(读操作) 数据总线→A口、B口、C口(写操作) 数据总线→控制寄存器(写操作)
表8.2 8255A端口选择及操作功能表
A1 0 0 1 0 0 1 1 × 1 × A0 0 1 0 0 1 0 1 × 1 ×
0 0 0 0 0 0 0 1 0 0
输入操作(读)
输出操作(写)
断开功能
3.A组和B组控制电路 作用:接收来自CPU的读/写控制部分的信号和CPU送 入的控制字,然后分别决定各端口的功能。 ①A组控制电路控制端口A和C的高4位(PC7~PC4); ②B组控制电路控制端口B和C的低4位(PC3~PC0)。 ③根据控制字对端口C的某位实现“置0”或“置1”的操作。 4.数据总线缓冲器
2.状态端口 状态端口用于暂存反映外部设备工作状态的信息。 输入时,CPU应检测外设欲输入的信息是否准备就 绪,如果已准备好,则CPU可以读入信息,否则CPU等 待“就绪”信号的出现后再读入; 输出时,CPU应检测外设是否已处于准备接收状态, 即外设为“空”状态,若是“空”状态,则CPU输出数 据至外设。若外设处于“忙”状态,则CPU不能向外设 输出信息。这种“空”、“忙”、“就绪”均为状态信 息。 3.控制端口
图8.1 主机通过接口与外设相连
8.1.2 基本I/O接口 输入接口电路最基本的功能是三态缓冲,即通过一 组三态缓冲器保证任意时刻仅允许被CPU选中的设备经 由接口与CPU通信; 输出电路最基本的功能是锁存数据,保证外设能够 正确接收到信息。 1.基本输入接口 三态门电路是起缓冲和隔离作用的。只有当CPU选 中此接口即三态门选通时,才允许选定的输入设备将数 据送至系统数据总线,而其他没有选中的输入设备,此 时相应的接口三态门“关闭”,从而达到与数据总线隔 离的目的。

第8章数字集成电路晶体管级设计

第8章数字集成电路晶体管级设计
与模拟版图设计关注点的不同
8.4.1 CMOS电路版图中的闩锁效应
版图寄生器件引起闩锁效
应(Latch-up)是设计CMOS
电路版图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以左图(a)所示的CMOS反相
器为例讨论这一问题。图(b)
所示的是该反相器版图的剖面
示意图,其等效电路如图(c)
所示,图中的RS、Rw为衬底和 P阱的体电阻。这两个寄生三极
与非门和或非门电路
3)版图实现
根据CMOS数字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基本方法,可以将
图8.12(a)所示的两输入端与非门晶体管级电路图直接
转换成图8.13(a)所示的版图结构。如果将MOS管设计
成水平走向,便可得到图8.13(b)所示的版图。
Vdd
Vdd
INB INA
OUT
INB INA
OUT
Vss
Vss
基本要求
❖ 掌握数字集成电路晶体管级设计的设计流程 和电路仿真类型;
❖ 掌握数字标准单元库的原理和库单元的设计; ❖ 掌握焊盘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和双向三态单
元的设计。
内容提要
❖ 8.1 引言 ❖ 8.2 设计流程 ❖ 8.3 电路仿真 ❖ 8.4 版图设计 ❖ 8.5 设计举例 ❖ 8.6 数字电路标准单元库简介 ❖ 8.7 焊盘输入输出单元
(3)考虑到NMOS管是串联结构,为保持下降 时间不变,各NMOS管的等效电阻必须缩小n 倍,亦即它们的宽长比必须是反相器中的 NMOS管的宽长比的n倍;
(4)为保证在只有一个PMOS晶体管导通的情 况下,仍能获得所需的上升时间,要求各 PMOS管的宽长比与反相器中PMOS管相同。
同理,对或非门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计算各 MOS管尺寸。

《输入输出缓冲器》PPT课件

《输入输出缓冲器》PPT课件
《输入输出缓冲器》PPT 课件
CMOS集成电路的I/O设计
6.1 输入缓冲器 6.2 输出缓冲器 6.3 ESD保护电路 6.4 三态输出的双向I/O缓冲器
2
输入缓冲器
两方面作用 电平转换接口 过滤外部信号噪声
3
输入缓冲器:电平转换
电平兼容 TTL电路逻辑摆幅小 最坏情况CMOS电路输入电平(VDD=5V)
各电路必须按照一定的时序向总线传送信号
三态输出控制
输出高电平状态——有电流流出
输出低电平状态——有电流流入
高阻态——既无电流流出,也无电流流入
36
三态输出缓冲器
用使能信号E 控制输出级
E=1 (或E=0)时,正常输出高电平或输出低电平 E=0(或E=1)时,处于高阻态
37
三态输出缓冲器
在驱动很大的负载电容时,需要设计合理的输 出缓冲器 提供所驱动负载需要的电流 使缓冲器的总延迟时间最小
一般用多级反相器构成的 反相器链做输出缓冲器
12
输出缓冲器
驱动不同负载电容时,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及 充放电电流
使反相器链逐级增大相同的比例 ,则每级反 相器有近似相同的延迟 ,有利于提高速度
输入为VIHmin时有静态功耗
输入缓冲器 VinVTN 1Kr VDDVTP 1 1Kr
Vit=VTN 1Kr VDDVTP KrVTNVDDVTP
1 1Kr
1 Kr
改进电路
增加二极管,使 反相器上的有效电 源电压降低
PMOS加衬底偏 压,增大其阈值电 压的绝对值
增加反馈管MP2 , 改善输出高电平
40
三态输出双向I/O缓冲器
一种CMOS双 向缓冲器电路
E=0时,作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7-29
13
第二节 输入保护电路
二、输入保护电路 当外界干扰或静电感应使输入端有很高的电压时,高电压可 以使二极管击穿。只要设计二极管的击穿电压小于MOS晶体管的 栅击穿电压,首先使D击穿,产生的大电流在R上引起压将,从而 使加在MOS晶体管栅极的电压降低,防止了栅击穿。电阻R还有 限流的作用,防止二极管击穿引起过大的电流而被烧坏。由于干 扰信号包括静电引起的输入端高电压都是瞬时的脉冲信号,只要 电流不是非常大,二极管不会被烧坏,从而可以继续起保护作 用。这种单二极管保护电路非常简单,占用面积也小,但是对于 CMOS IC输入级的NMOS和PMOS两个晶体管的栅极不能都有很 好的保护作用。
2013-7-29
24
第二节 输入保护电路 防止闩锁效应的措施:
2013-7-29
25
第二节 输入保护电路
二、输入保护电路 3、在CMOS VLSI 中还可以用一个栅接地的NMOS管和一个栅 接电源的PMOS管共同构成输入保护电路,由于保护电路的MOS 管尺寸较大,其源漏区pn结又可以起到二极管保护作用。保护电 路MOS管的宽长比(W/L)一般在200以上。
2013-7-29 11
第二节 输入保护电路
一、栅击穿问题 例如: 一个作为输入端的MOS晶体管,tox 45nm,W 60 m, L 2 m 若使等效栅压达到栅击穿电压50V,栅上需要积 累的电荷为
QG CGVG WLCoxVG 92 fF 50 V 4.6 10
V
' R VDD VTp
1
' R
' R K P1 K P 3
8
2013-7-29
第一节 输入缓冲器
用CMOS史密特触发器作输入缓冲级,可以提高输入噪声容限。 对CMOS史密特触发器最大的输入高电平、低电平噪声容限为
V NHM VDD V

V NLM V
12
C
因此只要很少的电荷就可以引起栅击穿。人体所带的静电荷足以 引起上千伏的栅压,因此防止杂散的静电荷引起栅击穿是很重要 的。
2013-7-29
12
第二节 输入保护电路
二、输入保护电路 1、为了防止MOS IC中接到芯片输入端的MOS晶体管出现栅击 穿,必须在MOS IC的输入端增加保护电路,用来为栅上积累的静 电电荷提供放电通路,保护连接输入压点的MOS管的栅。 最简单的保护电路是由一个二级管D和一个电阻R组成的。
上式最后的近似是考虑 I B 2 I RW 后的结果。 由Q2的电流放大特性可知,因外界触发而引起的集电极电流等于
I C 2 2 I B 2 21I AG
若该电流流经电阻Rs时所产生的压降足以保证Q1的导通,则此时 就有 I C 2 21 I AG I B1 I RS I B1 (考虑到 I B1 I RS ) 也即有 21 I AG I B1 I AG 1 1 1 整理后得到
20
第二节 输入保护电路
其中条件(2)的推导如下 设外界干扰引起的触发电流I AG 使Q1的EB结正偏电压大于≥0.7V。 此时Q1导通,若 I C1 流过Rw产生的压降大于0.7V,就能使Q2也导 通,并引起较大的电流 I B 2 ,有等效电路可得到如下关系:
IC1 1I AG I RW I B 2 I B 2
当采用对称设计时,CMOS史密特触发器有对称的正、反向触发 电平,即
1 V VDD V 2

1 V VDD V 2

使输入噪声容限比对称设计的CMOS反相器增大
V 。
9
2013-7-29
第一节 输入缓冲器
2013-7-29
10
第二节 输入保护电路
一、栅击穿问题 MOS晶体管是绝缘栅场效应器件。当栅极加电压时会在栅氧化层 中形成一定的电场,电压越高或者栅氧化层越薄,电场强度越 大。当上氧化层上的电场超过一定的强度,会引起氧化层击穿, 造成MOS器件永久性破坏。 引起氧化层本征击穿的电场在5 106 ~ 1107V / cm 范围。 若 tox 50nm ,允许的最大栅压为 VGm 25 ~ 50V ; 若tox 25nm ,则 VGm 12.5 ~ 25V 由于MOS晶体管的栅极,即集成电路的输入端,会受到外界的各 种干扰而形成很高的栅压。由于MOS晶体管栅极和其他电极之间 是绝缘的,外界引入的各种杂散电荷将在栅上积累,形成等效栅 压,这种静电引起的等效栅压将会造成栅击穿。
2013-7-29
1 2 1
21
第二节 输入保护电路 防止闩锁效应的措施:
(1)减小阱区和衬底的寄生电阻Rw和Rs,这样可以减小寄生双 极管发射结的正向偏压,防止Q1和Q2导通。 (2)降低寄生双极晶体管的增益,增大基区宽度可以降低双极管 的增益,如适当加大阱区深度;从版图上保证NMOS和PMOS的 有源区之间有足够大的距离。 (3)使衬底加反向偏压,即p型衬底接一个负电压而不是地,这 样可以降低寄生NPN管的基极电压,使其不易导通。 (4)加保护环,这时比较普遍采用的防护措施。保护环起到削弱 寄生NPN晶体管和寄生PNP晶体管之间的耦合作用。在NMOS周 围增加接地的p+保护环,在PMOS周围增加接Vdd的n+保护环, 这会增加面积。
2013-7-29
16
CMOS电路版图中的闩锁效应
有下图所示的反相器的版图剖面示意图可见,在这个P阱CMOS电 路中,以N型衬底为基区,P+源区及漏区为发射区,P阱为集电区 形成一个横向的寄生PNP三极管。而以P阱为基区,N+ 源区及漏 区为发射区,N型衬底为集电区又形成一个纵向的寄生NPN三极 管。这两个寄生三极管构成了一种PNPN的四层可控硅(SCR)结 构,其等效电路图中,Rs、Rw为衬底和P阱的体电阻。
VIH min 2.0V
VIL max 0.8V
这样的电平如果直接送入逻辑电路的输入端,将使CMOS电路不 能正常工作。 3 2013-7-29
第一节 输入缓冲器
要通过输入缓冲器转换成合格的CMOS逻辑电平,再送到其他电 路的输入端。可以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CMOS反相器实现电平转 换,它的逻辑阈值设计在输入高、低电平范围之间,即 VIH min VIL max Vit 1.4V 2
2013-7-29 19
第二节 输入保护电路 CMOS电路版图中的闩锁效应
产生闩锁效应的基本条件有三个: (1)外界因素使两个寄生三极管的EB结处于大于等于0.7的正向 偏置。 (2)两个寄生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乘积大于1: (3)电源所提供的最大电流大于寄生可控硅导通所需要的维持电 流Ih。
2013-7-29
2013-7-29 22
第二节 输入保护电路 防止闩锁效应的措施:
2013-7-29
23
第二节 输入保护电路 防止闩锁效应的措施:
(5)用外延衬底,在先进的CMOS工艺中,采用p+衬底上有p-外 延层的硅片,p-外延层较薄,大约比n阱深几个微米。这样使寄生 pnp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主要被p+衬底收集,从而极大减小了寄 生NPN晶体管的基极电流,使NPN晶体管失去作用。 (6)采用SOICMOS技术是消除闩锁效应的最有效途径。由于 SOICMOS器件的有源区完全有二氧化硅包围隔离,不会形成纵 向和横向的寄生双极晶体管,从根本上避免了闩锁效应。
14
2013-7-29
第二节 输入保护电路
二、输入保护电路 2、上图所示可以很好保护NMOS管栅极,但是对PMOS管栅极保 护作用较差。若把二极管接在VDD和输入端之间,则对PMOS管 栅极保护作用好而对NMOS栅极保护差。 因此,CMOS IC中一般都采用双二极管保护电路,用两个二极管 和一个电阻构成的保护电路。
2013-7-29
7
第一节 输入缓冲器 CMOS史密特触发器的正向阈值,或叫正向触发电平
V

V DD R VTN 1 R
其中 R K N1 K N 3 用史密特触发器作输入级,当接受TTL输入电平时,即 使 VIL 接近或大于NMOS管的阈值,只要 VIL V ,输出 就是合格的CMOS高电平。 从高电平向低电平变化时的反向阈值,即反向触发电平
2013-7-29
26
第三节 输出缓冲器
当一个电路的输出要驱动一个很大的负载电容时,为了保证电路 有一定的工作速度,必须使电路的输出既能提供足够大的驱动电 流。因为电路的延迟时间可近似用下式表示:
CLV1 td ID
在一定负载电容和逻辑摆幅的情况下,要减小电路的延迟时间必 须增大MOS管的驱动电流;要增大驱动电流只有增大输出级 MOS管的宽长比,而这样将加大前一级的负载电容,影响前一 级的工作速度。因此在驱动很大负载电容时,如扇出很大的情况 或是接到片外的输出端,需要经过一个输出缓冲器电路或叫输出 驱动器
第一节 输入缓冲器
为了降低输入级反相器的逻辑阈值,而又不使NMOS管宽长比很 大,可以采用另一种输入缓冲器电路。 在第一级反相器上面增加了一个二极管,用来降低加在反相器上 的有效电源电压,从而降低反相器的逻辑阈值。另外增加一个反 馈管Mf来改善第一级反相器输出高电平。当Vin VIL max 0.8V 时, M2弱导通,使输出高电平降低。这个较差的高电平经过第二级反 相器反相后,输出一个较差的低电平,只要这个低电平使Mf导 通,靠Mf把第一级的输出电平拉到合格的高电平。第二级反相器 的尺寸根据驱动能力的要求设计。
2013-7-29
15
第二节 输入保护电路
二、输入保护电路 其中D1是p+n-二极管,D2是n+p-二极管,R是多晶硅电阻。 这种保护电路对NMOS管和PMOS管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这种 保护电路的缺点是占用面积较大,不仅因为增加了一个二极管, 而且为了防止闩锁效应,在两个二极管周围都要增加保护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