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教学设计
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2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经验,认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2.通过探究实验,学习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动手能力。
3.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4.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理解熔点和晶体、非晶体。
【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探究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图片:由物质三种状态及物态变化引出熔化和凝固。
引出主题:我们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比如:冰、铜、铁通常是固态的,水、油通常是液态的,氧气、氮气、氢气都是气态的。
而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化的,这就是物态变化。
其中,固态和液态之间的变化叫熔化、凝固。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题: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二、新课讲授(一)熔化和凝固提问: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一句话描述。
预设: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2.交流举例:自主思考,同位交流。
熔化: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滴等。
凝固: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更多预设: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
针对训练1.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答案:C 解析:固变液叫熔化,液变固叫凝固。
3.启发引导:物质怎样才会由固态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有什么变化?4.学生探究:组织、指导学生体会实验的各个环节,合作探究,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
熔化和凝固教案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熔化和凝固教案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协作精神2学情分析“物态变化”一章研究了物质常见的3种状态间的6个变化。
虽然这节课位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但“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六个变化中的第一对变化。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的数据分析,所以完成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是本节课的前提。
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找到规律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提问: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几种?ppt图片展示“水的不同物态”,再问:物质的3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吗?(ppt课件辅助教学)活动2【讲授】讲授演示实验并实物投影:“冰棍化了”“蜡烛液的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提问:铁能熔化吗?用什么方式可以使铁熔化?ppt图片展示“铁熔化成铁水”,提出问题:再问:铁在熔化过程中状态是怎么变的呢?它的温度变化情况又如何呢?提出问题:“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设计交流对于实验的设计已经让同学们预习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下面请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实验报告,并说明如何设计的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4)通过实验及多媒体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5)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多媒体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2)通过熔化、凝固对人类有利也有弊,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在多媒体使用中重点是让学生会观察,难点是使学生根据图像分析总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准备]:学生:熟练掌握物质的三种状态、温度的测量方法,为新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演示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碎冰块、松香、温度计、蜡烛、冰棒、秒表[教法与学法]教法:本节课以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为主,并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手段,把一些不能在课堂上看到的现象和实验再次展现给学生,以便学生更好的看到实验现象总结出结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学法: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观看演示实验掌握实验方法,最终能总结实验结论,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课应用讨论、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多种学习方法[教学过程]1、实验引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活动一(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2《熔化和凝固》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2《熔化和凝固》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2《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在学习了《力和运动》、《热传递》等内容后,进一步探讨物质状态变化的课题。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2.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规律,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
2.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2.演示法: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冰、水、容器、温度计、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PPT、图片、视频等。
3.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教辅、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实例,如冰雕、冰雪融化、晶体凝固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阐述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规律。
通过PPT、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冰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温度和时间等数据。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2《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2《熔化和凝固》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热学部分的基础。
通过探究熔化和凝固现象,学生将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本节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物质变化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但对于物质状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和实验探究方法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 1.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2. 掌握熔化、凝固的含义,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科学思维 1.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2. 初步掌握利用图像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培养图像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1. 经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与责任1. 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 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
2.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难点 1.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像表示出来。
2. 理解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原因。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探究学习法教具准备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两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冰块融化成水,水又蒸发成水蒸气,最后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过程。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2022年版课标要求】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2.了解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能运用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难点: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归纳规律,观看多媒体动画,感知物态变化之熔化与凝固,指导学生做好海波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学法:小组实验,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课前准备】学生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烧杯、细线、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一、利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春暖花开、冰雪熔化、滔滔江水、河流干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图片,提问学生,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成了什么状态?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随着气温的变化,冰会熔化,水也会结冰,干旱、少雨的时候,河流也会干涸,就是说,水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我们周围有很多物质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那么,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了解两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引出探究学习的课题。
二、新知学习(一)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了解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三个基本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并标画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三个概念,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体实例,概括定义。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如冰变成水。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水结成冰。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冰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7.总结反馈,巩固提高:课堂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熔化、凝固的定义,解释它们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2.通过动画演示熔化、凝固的微观机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在过程中的变化。
3.讲解熔点、凝固点的概念,强调不同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不同,举例说明。
4.指导学生如何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像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分析解题思路,纠正错误。
4.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确保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熔化、凝固知识的学习,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讨论中提出新观点,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人教版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包括四部分内容,即物态变化,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条件,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条件,熔化和凝固应用。
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和条件是本节的重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通过分析实验图像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和条件,并进行区别。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为基础,凝固通过导学案让学生自学。
本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事例和实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形成熔化和凝固的知识体系,为后面学习其他的物态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材地位: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学习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重要基础。
本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学生的一些直接的经验会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通过图像分析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条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
本节主要是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条件。
本节实验探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物态变化的物理知识起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特点:初四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物理学习,对物理研究方法已经比较熟悉,对,探究热情比较高涨,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对自己好奇的问题,具有进行探究的能力,思想较为灵活。
所以教师应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学习上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对于熔化和凝固学生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只不过他们认为所有物质熔化和凝固都是一样的。
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不同。
对于利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学生在初三的化学课上已经接触,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
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困难。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20201016072014)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二)教具学生实验,三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待水温升至30 C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
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物质:水、冰、蜡烛。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书籍、PPT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张包含熔化和凝固相关图片的PPT,引起学生的兴趣。
•导入新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学习新知•通过投影仪或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解释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并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例子。
•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如水的熔点为0°C,凝固点为0°C。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3. 实验探究•教师将水倒入一个玻璃容器中,然后将容器放入冰箱中冷冻。
•引导学生观察水在冰箱中的冷冻过程,并记录下水变成冰的时间。
•提问学生在冷冻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教师将冰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并让学生记录冰融化的时间。
•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4. 拓展练习•提供一些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向全班报告他们的思考和答案。
•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并与学生共同探讨。
5.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结果。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熔化和凝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提醒学生做好笔记,以便复习和复习。
四、教学延伸•学习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实际应用,如制冰淇淋、熔化金属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熔化和凝固为中心,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物理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4.通过问题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物理知识。例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5.创设互动交流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观察发现,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6.设计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并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7.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耐心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拓展性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熔化、凝固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熔化和凝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熔化和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探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正确的知识。
2.教学过程: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计算等多种题型,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学生提交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认识。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过程、特点等。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讲解、演示、图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过程及特点。
-结合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熔化和凝固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总结它们的区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鼓励学生分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己的学习心得和发现,促进同伴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5.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熔化和凝固现象,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物理原理。
2.针对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微观机制的理解困难,教师应采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3.在讲解熔点和凝固点时,教师应结合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理解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特点。
-结合实验报告、小论文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或者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如冰融化、蜡烛燃烧等。
3.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棍的制作、金属焊接等,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设计相关的问题讨论,如“为什么冰块可以冷却饮料?”“为什么金属在冬天更容易断裂?”等,激发学生探究物理原理的兴趣。
5.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从家庭生活中找到至少一个熔化和凝固现象,共同分析并记录下来,以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作业要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是由于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发生变化所导致的。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是由于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发生变化所导致的。
2.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如何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归纳总结法:通过实验结果和分子理论,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如: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内容?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与之相关的一个新知识点,那就是物质的熔化和凝固。
2. 实验观察(15分钟)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实验材料准备:试管、蜡烛、烧杯、冷凝水、石蜡等。
3.实验步骤:–实验一:用火烧蜡烛,观察蜡烛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实验二:将一些石蜡放入试管中,用火加热试管,观察石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4.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现象和实验步骤。
3. 归纳总结(2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将实验结果填写在板书上的归纳总结表格中。
–物质 | 加热时的现象 | 冷却时的现象–蜡烛 | 熔化 | 凝固–石蜡 | 熔化 | 凝固3.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物质在加热时会熔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物质在冷却时会凝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
4. 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10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一. 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材中,通过实验和现象的描述,引导学生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微观机制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3.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利用实验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熔化和凝固过程;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冰、水、温度计、容器等;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和实例,呈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如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3.家庭小实验:请同学们在家中尝试进行一个简单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如冰融化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提示: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实验器材可选用日常生活用品。
4.小组研究性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课题,如“城市冬季除雪方法的研究”,进行资料搜集、讨论分析,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熔化和凝固现象、熔点和凝固点、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讨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他们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3.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将设计一系列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判断题:判断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否相同。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直观教具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对比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熔点和凝固点的差异。
-设想活动:进行冰融化、蜡熔化等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2.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设想活动: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例子,并进行课堂分享。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特别是熔点和凝固点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熔化和凝固过程,运用图表和数据表达出来。
4.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对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3.2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生乙]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生乙]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过程[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1 [生丁]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1.熔化和凝固(板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师]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生甲]应该不相同.[生乙]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生丙]不管在很高温度还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生丁]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生戊]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师]现在提出了固体熔化时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利用桌子上的仪器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先制订计划和方案.[方案一]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且可行.我们可按照这两个方案来做实验.我们先看挂图.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生看完后,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生甲]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 ℃,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 ℃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生乙]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生丙]从我们组对海波熔化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生丁]我们组对石蜡熔化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实验观察很仔细,每组同学都团结协作,讨论也很激烈.我很高兴,看来大家对学物理很感兴趣.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看图4.2—2和图4.2—3;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自己写上,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学生们画图,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生甲]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生乙]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2 [师]现在我们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相互讨论你们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什么?[生甲]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crystal).[生乙]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noncrystal).[生丙]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melting point)[生丁]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师]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2.熔点和凝固点(板书)(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生甲]晶体的熔点一般是不同的知道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用?[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水银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吗?”[生甲]钨的熔点为3410 ℃,用来做灯丝,不容易烧断.[生乙]水银不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它的凝固点为-39 ℃,太低.[师]看来大家已知道它们的用途,看投影课本图4.2—4和图4.2—5.思考想想议议[想想议议][生甲]AB段为固态,温度不断升高.[生乙]B时刻为固态,C 时刻全部变为液态,BC段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生丁]CD段为液态,温度升高[生戊]EF段为液态,温度下降[生己]F时刻晶体开始凝固,到G时刻全部变为固态,FG之间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生庚]GH为固态,温度随时间下降.[生辛]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52.3 ℃,这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可用酒精温度计[师]回忆海波的熔化实验过程和温度变化,看看还能找到什么规律[生甲]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无论温度变否都需要加热.[生乙]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生丙]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生丁]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师]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坏.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板书)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熔化要吸热,3 凝固要放热.三、布置作业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3.2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1 [生丁]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1.熔化和凝固(板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师]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生甲]应该不相同.[生乙]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生丙]不管在很高温度还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生戊]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师]现在提出了固体熔化时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利用桌子上的仪器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先制订计划和方案.[方案一]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且可行.我们可按照这两个方案来做实验.我们先看挂图.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生看完后,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生甲]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 ℃,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 ℃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生乙]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蜡的[生丙]从我们组对海波熔化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生丁]我们组对石蜡熔化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实验观察很仔细,每组同学都团结协作,讨论也很激烈.我很高兴,看来大家对学物理很感兴趣.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看图4.2—2和图4.2—3;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自己写上,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学生们画图,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生甲]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生乙]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2 [师]现在我们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相互讨论你们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什么?[生甲]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crystal).[生乙]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noncrystal).[生丙]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melting point [生丁]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师]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2.熔点和凝固点(板书)(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水银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吗?”[生甲]钨的熔点为3410 ℃,用来做灯丝,不容易烧断.[生乙]水银不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它的凝固点为-39 ℃,太低.[师]看来大家已知道它们的用途,看投影课本图4.2—4和图4.2—5.思考想想议议[想想议议][生甲]AB段为固态,温度不断升高.[生乙]B时刻为固态,C 时刻全部变为液态,BC段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生丁]CD [生戊]EF[生己]F时刻晶体开始凝固,到G时刻全部变为固态,FG之间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生庚]GH为固态,温度随时间下降.[生辛]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52.3 ℃,这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可用酒[生甲]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无论温度变否都需要加热.[生乙]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生丁]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师]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坏.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板书)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晶.熔化要吸热,3 凝固要放热.三、布置作业第三篇:3.2 熔化和凝固教案 1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和液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包括四部分内容,即物态变化,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条件,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条件,熔化和凝固应用。
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和条件是本节的重难点,学生理解起来
比较困难,所以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通过分析实验图像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和条件,并进行区别。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为基础,凝固通过导学案让学生自学。
本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事例和实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形成熔化和凝固的知识体系,为后面学习其他的物态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材地位:
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学习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重要基础。
本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学生的一些直接的经验会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通过图像分析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条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
本节主要是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条件。
本节实验探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
物态变化的物理知识起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特点:初四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物理学习,对物理研究方法已经比较熟悉,对,探究热情比较高涨,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对
自己好奇的问题,具有进行探究的能力,思想较为灵活。
所以教师应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学习上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对于熔化和凝固学生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只不过他们认为所有物质熔化和凝固都是一样的。
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不同。
对于利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学生在初三的化学课上已经接触,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
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困难。
但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利用酒
精灯对物质加热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以便养成很好的使用仪器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的特点和条件。
2.熔化和凝固应用。
四、课程资源
演示:多媒体课件
学生探究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搅拌棒、萘、海波、冰、石蜡、巧克力
五、评价设计
根据对学生特点的分析,本节教学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反馈”教
学模式,综合应用了游戏法、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
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 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评价是落
实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良好的监督和和诊断作用。
本节课的评价主体由教师、学生构成,其中,以学生评价为主要依据。
一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本节课的过程性评价有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学生之间的评
价,比如实验过程中对自己的实验结果的评价,以及对本节核心知识掌握情况的相互评价;
还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形式是口头评价;以上都是质性评价。
同时也有量化评价,这
由小组长和教师在小组评价表上根据每个同学或小组的表现,给出相应的分数。
通过过程性
评价,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力争使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达到最大化。
二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巩固练习来诊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并分析原因。
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也有利于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扬长避短。
六、教学流程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视频,知道熔化和凝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能区分出晶体和非晶体。
3.通过熔化和凝固的应用举例,进一步理解熔化和凝固。
活动一:
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友情提示:
1.待测温度升到某一温度时开始计录,每隔0.5min 记录温度与表格中。
(不同固体开
始记录的温度不同,在烧杯底贴着)。
2.根据熔化的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出他们的熔化图像。
3.注意安全,使用热水时避免烫伤。
4.使用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和底部。
5.分工:一人读温度计,一人看状态,一人记录,一人保护器材,一人搅拌,一人描点画图像。
(物质状态填写“固态” “液态”“固液共存”)实
验现象:
从第分钟开始熔化,到第分钟熔化结束。
活动二:
自学:(课本58 页)
物质凝固时温度与时间的图像
低”)
分析归纳:
物质凝固时的特点
1. 海波和蜡凝固时都需要 热量。
(“吸收”“放出”)
2. 海波凝固时:放热,温度
;蜡凝固时:放热,温度 。
(填“升高”、“不变”、“降
1.在海波凝固的实验中,EF 、FG 、GH 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1) EF 段温度 ,物质处于 ; (2) FG 段温度 ,物质处于 ; (3) GH 段温度
,物质处于。
3.观察图像:
小结: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不同”)
随堂练习:
1. 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 .铁、食盐、松香 B.铝、石蜡、玻璃 C.冰、沥青、松香 D.萘、水晶、食盐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A .-40℃的水银变成 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下变成液态玻璃
3. 在下图中,属于非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4.夏天用0℃的冰或0℃的水来冷却物体(设冰、水质量相等),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
B.用水效果好,因为水与冷却物容易接触
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要吸热,而且保持0℃不变D.两者效果相同
课后拓展:
上网查阅神州十一号哪些方面应用了我们本节课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