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民歌主要的特色与成就

合集下载

请阐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请阐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请阐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请阐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汉乐府民歌,是汉代至唐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民歌。

作为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乐府民歌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

一、汉乐府民歌的历史渊源汉乐府民歌起源于汉代,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高峰。

在汉代以乐府为形式,以民歌和宫廷歌谣为内容,表现了人民的生活和感情。

二、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1. 旋律优美动听:汉乐府民歌旋律宽广、和谐、富有节奏感,能够触动人们心灵深处。

2. 词章精妙绝伦:汉乐府民歌的词章朴素而深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表现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方面,具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3. 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汉乐府民歌涉及到的题材广泛,涵盖了历史、传说、神话、战争、爱情等方方面面,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1. 塑造了丰富的文化形象。

《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等作品,不仅描绘了历史事件,还塑造了许多不朽的文化形象,如李夫人、白娘子等。

2. 表现了极为深邃的情感世界。

在汉乐府民歌中不仅有爱情,还有亲情、友情、忠诚、严肃等多种情感,表现出人类多元化的情感世界。

3. 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汉乐府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形式和艺术上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文化传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四、汉乐府民歌的现代影响汉乐府民歌在现代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珍贵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乐府民歌的音乐特色和人文内涵,已经被现代音乐中引用和演绎。

总之,汉乐府民歌作为我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成就无疑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应该深入挖掘、理解和传承汉乐府民歌的文化内涵,以推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汉乐府介绍

汉乐府介绍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

其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饮之用。

“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又称“乐府诗”或“乐府歌辞”。

据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于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计有百余篇。

这些为数不多的篇章却代表了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汉乐府民歌直接继承了《诗经》中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但它又与《诗经》发歌以抒情为主不同,汉乐府发歌以叙事为其特色。

这些歌辞描画了惨重的阶级压迫与剥削,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淫腐朽,反映了长期对外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人民对封建婚姻的抗议,对自由爱情的热烈向往,为后代提供了一幅幅生动具体的汉代社会现实生活图景。

汉乐府民歌善于通过戏剧情节的铺叙,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塑造出特定环境中富有个性典型形象。

其中《陌上桑》、《东门行》、《妇病行》、《孔雀东南飞》皆为传世名篇。

汉乐府还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

可见汉乐府继《楚辞》之后,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实现了汉语诗歌的新解放。

第四章汉乐府民歌

第四章汉乐府民歌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 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 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 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 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一 乐府民歌的采集
★ 《汉书· 艺文志》载当时收集的西汉乐府民歌有 138首,但留存不多,现存大多为东汉乐府搜集的作 品。 ★ 《乐府诗集》(南宋· 郭茂倩)中包含汉乐府诗的 有四类: “郊庙歌辞”:为文人制作的朝廷典礼乐章; “相和歌辞”:多为江南楚地的民间歌辞; “鼓吹曲辞”:是北方民族的乐曲,用于军乐; “杂曲歌辞”:指声调已经失传,无所归属的乐 曲的歌辞。
③、理论:原始作品中的形象所积淀的某种内涵往往 使这一形象带上确定的语义性质,从而使之在文学史 上成为经典性意义形象 ,即“原型”。 前代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后代文人对前 代作品的继承过程也就是“原型”承传的过程。如: ∮ “柳”--感伤别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 小雅· 采 薇》 其他如中国文学中“梅、兰、松柏、蝴蝶、月亮、 渔夫”,外国文学中的“方舟、橄榄枝”等意象都已 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了特定的内涵,成为经典的“原 型”。
• 这是一场恶战后的战场,尸体无人掩埋,只能让 乌鸦去啄食。战死的鬼魂对乌鸦说:“你在吃我之 前,先为我嚎(豪)叫几声,追悼一下。战死在野 地不会有人来埋葬,我们的烂肉早晚是你口中 餐。”战场旁湍急的流水和无边的蒲苇也都被悲 怆的气氛笼罩。骏马冲锋战死,劣马徘徊鸣叫。 桥(梁)上筑了工事,南北怎么通过?壮丁都战死, 无人收获庄稼,人们吃什么?在战乱中想当个好百 姓(良臣)也办不到。想起那些好人哪,他们实在 可怜:早晨出去打仗,晚上便没有归来!在战乱不断 的历史上,这首民歌具有典型意义。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

第五讲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一、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二、汉代文人诗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三、《古诗十九首》选析一、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1、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把现实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像《诗经》民歌一样,汉乐府民歌也忠实地记录了汉代社会的现实。

可以说,《诗经》民歌中反映到的,乐府民歌都有所表现,而《诗经》中没有或较少接触的主题,汉乐府却又有了新的开拓。

例如,对于剥削阶级家庭内部生活的揭露。

《相逢行》、《鸡鸣》、《长安有狭斜行》等揭露了他们奢侈荒淫的生活;《孤儿行》、《淮南王歌》揭露了统治阶级家庭里的兄弟骨肉相残,这都是在《诗经》民歌中少见的主题。

就是相同主题的作品,汉乐府民歌在思想深度上也有新的开掘,弃妇诗在《诗经》民歌中往往就事论事,谴责的常只是男子的无情和变化,很少接触剥削阶级的伦理道德等社会原因。

汉乐府的民歌中的弃妇诗就不仅把矛头指向男子本身的薄情和见异思迁,而更把矛头指向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伦理和封建纲常的社会因素,因而加强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像《孔雀东南飞》就批判了封建的家长制和门第观念,体现了更强烈的现实精神。

汉乐府民歌的一些题目和题材被后世文人反复摹拟过,建安时代直到六朝,出现了大量的拟乐府,唐代大诗人李白几乎写尽了乐府古题,杜甫推陈出新,即事名篇,写出了《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诗篇,白居易等人发起“新乐府”运动,写作大量揭露社会、反映现实的作品,其精神虽上绍《风》、《雅》,但更近承汉乐府。

这就使现实主义成为一个绵绵不绝的传统。

2、汉乐府的第二个成就是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中叙事诗的成熟。

我国的叙事诗萌芽于《诗经》,但其成熟是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诗,《诗经》中称得上叙事诗的是《大雅》中的《大明》、《緜》、《皇矣》、《生民》、《公刘》等被称为周族史诗的作品。

其中虽有不少生动的描写,但总的来说还缺少完整的情节和细致的叙述。

汉乐府民歌主要的特色与成就

汉乐府民歌主要的特色与成就
• 皎洁在天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运行? 我的忧愁来自心中,至今不能断绝。远方 宾客踏着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我。彼 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心中惦念着往日情 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鹊展翅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 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 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短歌行
(东汉)曹操
《短歌行》
•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 于《相和歌·平调曲》。
•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 为四言乐府诗,这里要介绍的是 其中的第一首。
• 《短歌行》实际上是一曲“求贤歌”、以 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忧思天下和渴求 贤才的宽广胸怀。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
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 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 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 的缘故,令我沉思低吟至今。阳光下鹿 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如 果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隆 重款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 纤纤擢* 素手*,札札* 弄机*杼 。 *
* 终*日*不成* 章,* 泣* 涕零**如雨。**
* 河* 汉清且** 浅,相去* 复几许* *。
* *
盈* *盈一** 水* 间*,*脉* 脉* 不**得*语。*
*
*
*
*
*
主题把握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以牵 牛、织女两星为题,借神话传说 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星 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 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 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篇一:分析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它的高度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也有采用独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使变现直接,更具亲近真实感。

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汉乐府民歌一方面由于所叙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诗的作者往往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体验,所以叙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浅而能深”。

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

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丰富多样的形式,毫无疑问,非常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的。

4)、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如抒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便都是浪漫主义的表现。

篇二: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普兰店市职业教育中心李晓东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汉代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一的时代,经春秋以来,历史上空前统一,疆域最大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上升时期。

它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都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初开创性、典范性的特征。

屈原的楚辞文学具有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特点。

秦代可以说没有文学,而汉代则不同,它的辞赋、散文、诗歌都有较大的发展。

在汉诗歌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民歌。

本文旨在略论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

它揭露了战争和傜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封建压迫下生活的痛苦,揭露了上层社会剥削阶级的腐朽、丑恶,也有表现爱情和婚姻的诗。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汉乐府民歌,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它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现存下来的汉乐府民歌,不过40余首,这些留存的汉乐府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所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就是说,乐府民歌的作者面向现实生活,根据人们在各种各样的遭遇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而进行创作的。

它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是《诗经》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汉乐府民歌继承了风骚传统,提高了抒情诗的表现艺术,把比兴从简单的比拟手法发展为比较完整的形象思维方法。

其具体表现之一是,完成了咏物诗的创造,通过咏物来抒情。

《诗经》中没有咏物诗,《楚辞》中的《橘颂》虽然属于咏物型,但严格说来不是一首完整意义的咏物诗,因为其诗后半章由诗人出面直抒情感,乐府民歌中的《长歌行·青青园中葵》与此相似。

而《怨歌行》则成为最初的完整的咏物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这首诗旧以为班婕妤或颜延年作,但《文选》编此诗于“乐府”类中,李善注引《歌录》云为“古辞”,因此也当为“汉世街陌谣讴”之一。

诗人把女性命运主宰于他人之手以致惴惴于怀的心理,加诸团扇上,使之具有寄托象征的特点。

《艳歌行·南山石嵬嵬》也是一首咏物之作: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

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

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

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

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

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

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

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

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诗里写了南山松树的遭遇,从野生野长到刻镂熏香,在人看来是够尊崇荣耀的,可松树本身却感到悲哀,寄托了作者轻荣禄重自然的思想。

咏物诗因物及人,以物寄情,成为后世文人喜用的一种特殊的抒情诗形式。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以下是店铺整理了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希望你喜欢。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

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

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我们将在下一节叙述的《孔雀东南飞》。

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

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汉乐府民歌艺术性(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

《上山采蘼芜》和《艳歌行》的对话也很成功。

如果和《诗经》的《国风》比较,就更容易看出汉乐府民歌这一新的特色。

对话外,也有采用独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向读者倾诉,如《孤儿行》、《白头吟》、《上邪》等。

汉乐府民歌并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

如《艳歌行》用“斜柯西北眄”写那个“夫婿”的猜疑;《妇病行》用“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写那个将死的病妇的母爱;《陌上桑》用“捋髭须”、“著绡头”来写老年和少年见罗敷时的不同神态;《孤儿行》则更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细节如“头多虮虱”、“拔断蒺藜”、“瓜车翻覆”等来突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由于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因而能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汉乐府民歌艺术性(二):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汉乐府简介

汉乐府简介

汉乐府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诗经与汉乐府汉乐府民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诗经的继承和发扬。

从思想内容上看,都反映了现实生活——劳动人民受压迫和剥削的悲惨遭遇,男女之间的爱情与婚姻,对上层统治者荒淫无耻的讽刺、揭露和批判,劳动人民对战争和徭役的不满。

从艺术特色上看,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独特的叙事性。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在艺术上都使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在特质上,诗经的音乐性、散文性、韵律的自然性以及艺术手法的原始性在汉乐府中都得到了再现,从表达形式上看,都具有灵活多变的特色。

诗经虽以四言为主,仍然根据需要穿插二言、三言、五言等;而汉乐府更是突破了四言格式,长短不拘,以杂言为主,并逐步发展为五言,比四言更具有美感、内容更丰富。

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的是男女主人公大胆而自然的爱慕之情,没有什么礼教的约束,而汉乐府则因为汉代男尊女卑观念的确立表现出对女性的道德束缚;诗经中的爱情更浪漫美好,而汉乐府的爱情则是不如人意的现实。

总之,汉乐府继承和发扬了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优良传统、现实主义精神、抒发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伦理情感等内容,同时也突破了诗经民歌言志抒情的传统而走向社会批判的道路,人本思想尤其是家庭关系内容显著增强,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1.诗经与汉乐府的异同,从思想感情,艺术手法,时代背景等方面分析。

2.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经典语句赏析。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汉乐府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据《汉书。

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可见这部分作品乃是汉乐府之精华。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古诗十九首第五讲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一、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二、汉代文人诗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三、《古诗十九首》选析一、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1、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把现实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像《诗经》民歌一样,汉乐府民歌也忠实地记录了汉代社会的现实。

可以说,《诗经》民歌中反映到的,乐府民歌都有所表现,而《诗经》中没有或较少接触的主题,汉乐府却又有了新的开拓。

例如,对于剥削阶级家庭内部生活的揭露。

《相逢行》、《鸡鸣》、《长安有狭斜行》等揭露了他们奢侈荒淫的生活;《孤儿行》、《淮南王歌》揭露了统治阶级家庭里的兄弟骨肉相残,这都是在《诗经》民歌中少见的主题。

就是相同主题的作品,汉乐府民歌在思想深度上也有新的开掘,弃妇诗在《诗经》民歌中往往就事论事,谴责的常只是男子的无情和变化,很少接触剥削阶级的伦理道德等社会原因。

汉乐府的民歌中的弃妇诗就不仅把矛头指向男子本身的薄情和见异思迁,而更把矛头指向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伦理和封建纲常的社会因素,因而加强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像《孔雀东南飞》就批判了封建的家长制和门第观念,体现了更强烈的现实精神。

汉乐府民歌的一些题目和题材被后世文人反复摹拟过,建安时代直到六朝,出现了大量的拟乐府,唐代大诗人李白几乎写尽了乐府古题,杜甫推陈出新,即事名篇,写出了《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诗篇,白居易等人发起“新乐府”运动,写作大量揭露社会、反映现实的作品,其精神虽上绍《风》、《雅》,但更近承汉乐府。

这就使现实主义成为一个绵绵不绝的传统。

2、汉乐府的第二个成就是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中叙事诗的成熟。

我国的叙事诗萌芽于《诗经》,但其成熟是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诗,《诗经》中称得上叙事诗的是《大雅》中的《大明》、《緜》、《皇矣》、《生民》、《公刘》等被称为周族史诗的作品。

其中虽有不少生动的描写,但总的来说还缺少完整的情节和细致的叙述。

简述汉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简述汉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简述汉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汉乐府民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深远的影响。

它是中国古代民间音乐创作的集大成者,既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体验,又展现了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风貌。

汉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乐府民歌的创作与传播为古代文化的繁荣与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汉代时期,由于统一了文字和语言,乐府民歌得以广泛流传。

这些歌曲把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和方面的生活真实反映在了人们的歌声中,使得这些歌曲成为社会风气的具体表现。

汉乐府民歌的创作与表演使得这些歌曲具有更加普遍的听众和更加广泛的传播途径,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内容丰富多样,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差异和多元性。

汉代时期,由于社会的长期战乱和开放交流的发展,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日益加大。

乐府民歌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反映了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情和当地社会状况,反映了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

通过多样的题材和表现手法,这些民歌激发了古代文学的创作活力和多样性,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第三,汉乐府民歌的创作与表演为中国文化传统中文学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提供了重要范例。

乐府民歌中的音乐和歌词紧密结合,音乐与情感的表达相辅相成。

乐府民歌以古琴等乐器为伴奏,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和艺术美感,也促进了音乐和诗歌的融合发展。

这种音乐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此外,汉乐府民歌还通过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和感染力,进一步拓展了文学的传播范围。

乐府民歌不仅为乐府文学的日益繁荣做出贡献,也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扩大了古代文学的受众面。

这些歌曲通俗易懂,表达直观,能够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为文学创作的普及提供了重要契机。

汉乐府民歌通过其广泛的传播途径,将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班固虽不曾把那一百三十八首西汉乐府民歌记录在《汉书》里,但对这些民歌却也作了很好的概括,这就是他说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从现存不多的作品看来,包括东汉在内,这一特色确是很显著。

这些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它们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同时还深刻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

汉代土地兼并剧烈,阶级剥削和压迫又极惨重,农民生活异常痛苦。

关于这一点,这是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也不能不承认:“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汉书·食货志》),甚至与牛马同栏出卖自身及妻子作奴婢。

因此,在汉乐府民歌中有不少对饥饿、贫困、受迫害的血泪控诉。

如《妇病行》所反映的便是在残酷的剥削下父子不能相保的悲剧: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买饵。

对交啼泣,泪不可止。

“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

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残酷的剥削,竟使得这个做父亲的不能不违背妻子临终时的千叮万嘱,忍心地抛弃了自己的孩子。

《汉书·贡禹传》说:“武帝征伐四夷,重敛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困重,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

宜令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

”由此可见,当时许多贫民还有因口赋钱而杀害亲生子的,抛弃子女的惨剧也必相当普遍,是有其典型意义的,并不足为异。

诗言两三孤子,到市求乞的是大孤儿,啼索母抱的是小孤儿。

“塞牖舍”之“舍”即徘徊空舍之“舍”。

牖舍连文,看似重复,但正是汉魏古诗朴拙处,像舟船、觞杯、餐饭、晨朝、门户等连用的例子是很多的(诗歌中的这种复词,唐以后始告绝迹)。

谈汉乐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谈汉乐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两汉乐府诗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在《薤露》和《蒿里》两首丧歌中,全诗都在诉说人的生命短暂,而死亡后的世界是痛苦和凄惨的。又如《战城南》对队阵亡将士的哀悼,对变成墓场的战场的描写,将战争对生命的摧残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以上几首诗中极力表现对死亡的厌恶,两汉乐府诗又有《日出入》、《长歌行》等诗来表达对生的喜爱,将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通上,或是表达对长生的幻想与追求,如《练时日》、《上陵》,通过对神国仙乡的描写,人与神的彼此亲近,来展现当时人们对生的向往。
而在艺术成就方面,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和促进中国古代诗歌诗体的演变是我们学习两汉乐府诗应该重点学习的部分。
两汉乐府诗歌中既有叙事诗又有抒情诗,但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它的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叙事诗的成熟。两汉乐府诗擅长选取富有诗意的生活镜头来展现人民大众的生活,叙事题材有明显的尚奇现象,选择常见的生活情景也都别具慧眼,对于偶然性、突发性事件的捕捉也很有新意。对人物的刻画方面将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人物形象各具特色绝无雷同。叙事方面两汉乐府诗叙事诗大多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当中大多数叙事诗多具有完整的情节,不局限于一两个生活片段,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描述的一般都是一个有头有尾、有连续情节的故事。例如:《孤儿行》通过行贾、行汲、收瓜、运瓜等诸多劳役,突出了孤儿苦难的命运。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通篇分三条线索进行讲述,一条是刘兰芝与婆婆、兄长的矛盾及冲突;一条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相互同情和日益加深的过程,这两条线索纠结在一起,情节跌宕起伏,让读者无形中去关注矛盾的发展和男女主人公的命运。而在有头有尾的故事中叙事又是详略得当,繁简有法的。汉乐府诗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作者都具有比较自觉的叙事意识,在创作实践中将叙事诗和抒情诗分开来,使二者的形态呈现出明显的差距。而在篇幅上,则是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在刻画人物时,则习惯于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汉乐府民歌的精神

汉乐府民歌的精神

汉乐府民歌的精神姓名:班级:学号:摘要: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艺术传统,发展了《诗经》叙事成分;突破四言格式,以杂言为主,趋向五言;汉代乐府民歌产生于辞赋和散文兴盛,而文人诗相对消沉的时代,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和赋比兴的手法,而叙事艺术前所未有,开启了后世乐府叙事诗的先河,影响到魏晋建安文人诗、南北朝乐府诗和唐代文人乐府诗,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乐府”是两汉时期的音乐机构。

它的任务有二: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演奏,二是采集民歌。

后来,乐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词。

(2)乐府民歌的最大特点是写现实生活,叙事性强。

(3)乐府民歌的佳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长歌行》等。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离骚〉),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

《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

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

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三、讥刺达官显贵。

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

四、抒写爱情、婚姻。

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

《上邪》是爱的誓言。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汉乐府诗的语言及形式的特点/艺术特色 (1) 语言朴实自然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

如《孤儿行》写孤儿受兄嫂虐待, 诗句虽参差不齐, 而情与境会, 孤儿口状心计之状, 活现笔端。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汉代文学的主流是文人创作,文人创作的主流是辞赋。

乐府民歌作为民间的创作,是非主流的存在。

它与文人文学虽有一致的地点,但更多不一致之处。

这种非主流的民间创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步阻碍了文人的创作,最终促使诗歌蓬勃兴起,取代了辞赋对文坛的统治。

因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现存的汉乐府民歌数量不算多。

然而,在到汉为止的中国文学史上,它显示出特异的光荣。

下面,我们对其要紧的特色与成就,逐一介绍。

第一,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专门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巨与痛楚。

在汉代文人文学中,政论散文、辞赋,都不涉及社会下层的生活;《史记》也只记述了社会中下层中某些专门人物的专门经历,如医师、卜者、游侠等。

至于汉代往常,只有同为民歌的《诗经》中的《国风》部分,与汉乐府民歌较为相近。

然而,《国风》尽管也有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它反映社会下层生活的特点并不显著,更没有具体深入地反映出这种生活的艰巨与痛楚之处。

《国风》中大量的关于婚姻、爱情的诗篇,我们只能说它写出了包括社会中下层在内的人类生活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方面,而无法确定所写的一定是下层的或“劳动人民”的生活。

反映士兵征战之苦与怀乡之情的诗篇,也只是写出了下层人民生活的一个比较专门的方面。

只有《豳风·七月》,反映了奴隶们一年四季的劳作生活,但它又只是概括性的陈述,而不是具体深入的描写,而且也仅有这一篇。

因此,汉乐府民歌中的许多诗篇,读来就有耳目一新之感,如《妇病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

“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诗中写一个妇人久病不起,临终前再三叮嘱夫君要好好养育小孩,不要打骂他们,但是她死了以后,小孩们无衣无食。

第四章汉代乐府民歌总结

第四章汉代乐府民歌总结

以人物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注意人 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陌上桑》截取事件发展中最富戏剧性
的一个横断面,作横向展开,以罗敷为 中心,所有冲突都围绕罗敷与观者、罗 敷与使君的关系产生,在冲突达到高潮 时,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孔雀东南飞》则把故事情节的发展和
人物的性格、命运,建立在更广泛、更 复杂的社会关系上。
(2)作为采桑女,罗敷单靠拒绝是无
法回绝太守的,必须智取。 (3)罗敷所夸之夫越完美,就越能够 衬托太守的丑陋,通过打击太守的自 尊心,达到拒绝的目的。
(4)“罗敷夸夫”一节,重在突出罗
敷有过人的智慧,写罗敷的内在美, 写出她美的关键在于“神”,升华了 前文对罗敷外貌的描写,从而达到形 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堂,行(复)取(趋)殿下堂。孤儿泪 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 为错(皵què,皮肤皲裂),足下无菲 (屝fèi草鞋)。怆怆பைடு நூலகம்霜,中多蒺
藜;拔断蒺藜肠(脚胫骨后的肉)月
(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xiè流 泪不断貌),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 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 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
前半部分:
将焦、刘的深情厚爱,交织在恶化的婆
媳关系与不和谐的母子关系中,从而形 成爱情与家长权威的矛盾,冲突以封建 家长制的胜利暂告一段。
后半部分:
波澜又起,县令、太守相继求亲,主簿、
郡丞巧言为媒,刘兄趋炎,刘母柔顺, 焦母冥顽,进一步左右着人物命运,推
动着情节发展。主人公的抗争,终未能
鸣东西厢。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 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丈人且安坐,调 丝方未央。 (《相逢行》一曰《相逢狭路间行》)

两汉乐府诗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两汉乐府诗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两汉乐府诗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浅谈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两汉诗歌中成就最高的是乐府诗。

“乐”是音乐,“府”是官府,“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署。

两汉乐府诗从整体上看,不同于辞赋写作,极力描绘京都的繁华,游猎的盛况,对统治阶级的歌功颂德。

而是代之人民用歌声抨击社会的黑暗,抗议阶级的压迫,诉说久役的痛苦,控诉统治阶级的罪恶,抒发当时人民的愿望追求,表现人民的生活画卷。

一、汉乐府诗内容丰富,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一)、深刻的反映出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愤情绪,如《东门行》、《孤儿行》、《病妇行》。

(二)、反映当时苦乐不均、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揭露骄奢淫逸的豪贵生活,如《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鸡鸣》。

(三)、反应兵役频繁,人民苦于久役的时代特点,表达出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宁静生活的愿望,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四)、表现出两性之间爱与恨的心声,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

(五)、表现人世险恶、祸福无常,表达乐生恶死的愿望,如《薤露》、《蒿里》。

二、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的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

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关注现实,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1、苦与乐: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例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描写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恻隐之心申诉了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

2、爱与恨:汉乐府诗歌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

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比较大比重,这些诗歌大都来之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

两汉乐府诗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两汉乐府诗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浅谈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两汉诗歌中成就最高的是乐府诗.“乐”是音乐,“府”是官府,“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署.两汉乐府诗从整体上看,不同于辞赋写作,极力描绘京都的繁华,游猎的盛况,对统治阶级的歌功颂德.而是代之人民用歌声抨击社会的黑暗,抗议阶级的压迫,诉说久役的痛苦,控诉统治阶级的罪恶,抒发当时人民的愿望追求,表现人民的生活画卷.一、汉乐府诗内容丰富,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一、深刻的反映出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愤情绪,如东门行、孤儿行、病妇行.二、反映当时苦乐不均、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揭露骄奢淫逸的豪贵生活,如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鸡鸣.三、反应兵役频繁,人民苦于久役的时代特点,表达出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宁静生活的愿望,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四、表现出两性之间爱与恨的心声,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五、表现人世险恶、祸福无常,表达乐生恶死的愿望,如薤露、蒿里.二、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的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关注现实,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1、苦与乐: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例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描写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恻隐之心申诉了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2、爱与恨:汉乐府诗歌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比较大比重,这些诗歌大都来之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例如,上邪中接连例举了五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来表现古代女子对自己意中人真挚、强烈的爱,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渝.3、生与死: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掘,把创造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的热别充分.例如,艳歌描绘出进入天国的理想画面,诗人自己幻想自己升上云霄,来到神界仙乡,成为那里的贵宾.各路神仙纷纷为他而忙碌,诗歌超越个体有限的生命,到大彼岸世界之后的至乐.二、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1、叙事性强,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叙事诗.两汉乐府诗歌中既有叙事诗又有抒情诗,但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故事情节的描写都很完整、细致,诗中故事性、戏剧性加强了,它的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叙事诗的成熟.例如:孤儿行通过行贾、行汲、收瓜、运瓜等诸多劳役,突出了孤儿苦难的命运;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通篇分三条线索进行讲诉,情节跌宕起伏,让读者无形中去关注矛盾的发展和男女主人公的命运.2、叙事诗详略得当,繁简有法.如:十五从军行对复员老兵家园荒芜的景象渲染得非常充分,对老兵回家后的行动也有详细的叙述,老兵内心的感受病没有进行详细的描写,全诗以叙事为主;孔雀东南飞首尾略写,中间太守家迎亲的场面详写,铺张扬厉,大肆宣扬.3、叙事时注意场面描写.例如:战城南描写了将士战死后的景象:“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驾马徘徊鸣……”作者极力渲染战场变成牧场之后死寂、悲凉的战场画面,勾画出一幅近乎死寂的阴森画面,寄托对阵亡战士的哀悼之情.4、叙事过程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汉乐府民歌大多表现现实的人们生活,表现人们内心真实的情感愿望,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既有诗经的风范,又有骚妇的风格,如陌上桑,既揭露了统治者任意霸占民间妇女的黑暗社会,又塑造了罗敷这一人民理想的化身,作者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调动想象、夸张、铺叙、烘托等艺术手段,给这一形象投射下色彩缤纷的理想光芒.5、叙事语言质朴自然,感情强烈真挚,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汉乐府民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使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其中有惨死战场的将士;有迫于生计、铤而走险的反抗者;有孤苦伶仃、痛不欲生的孤儿;有苦于兵役、无家可归的征夫;有美丽机智、不畏权势的农家女子;有愁肠百结、渴望爱情的思妇;有不屈礼教、勇敢殉情的青年男女;也有清身苦体、劝善锄恶的官员等等.语言特色方面:如陌上桑的语言特色是广用铺排夸饰,除第二解以对话推进情节之外,首尾两解全用铺陈排比构成.一解写罗敷之美包括两段铺排:先写罗敷的器具、发型、耳饰、衣着之美好,后写众人旁观神态之专注;二解写罗敷夸夫则包括三段铺排:一夸气派,二夸官职,三夸仪表风度.铺陈排比中还有不少偶句,排句与偶句套用,相同的句式和节奏,形成强烈的气势,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人物形象刻画方面,如孔雀东南飞一诗正是通过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和行动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个反封建的青年男女的典型,也塑造了刘兄和焦母两个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的代表人物形象;东门行与妇病行中的男主人公,一个刚毅,一个软弱.6、寓言诗的创作.植物和人的对话,诗中出现两个角色.如宋子侯的董妖娆虚拟桃子李树和洛阳女子的对话,诉说枝折花落的不平,责备人为的力量使春天早夭.三、促进中国古代诗歌诗体的演变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杂言和五言体两汉乐府诗歌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向四言诗向杂言诗歌和五言诗的过度.相继出现了五言歌谣、乐府五言诗和文人五言诗,对后来的诗歌创作有极大的影响.诗经句式以四言为主,兼有少量杂言诗.汉乐府民歌的句式有杂言和五言两种,一般说来,西汉乐府多杂言,而东汉乐府多五言.汉乐府诗的句式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容量和表现力,展现了中国诗歌由四言到五言的发展过程.杂言诗形式自由,句式长短随意,从一字句到十字句均有,根据内容需要,灵活穿插使用.如战城南、有所思、上邪、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等,都是杂言诗.。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汉乐府民歌思想内容:一、反映汉代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揭露官僚贵族阶级的腐朽《陌上桑》;二、反映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饮马长城窑》;三、反映婚姻恋爱与妇女所受的种种痛苦《上邪》;四、反映东汉后期的社会动乱给知识分子带来的忧惧漂泊之苦,以及企慕老庄,追求神仙,及时行乐等乱世人生观的开始流行《乌生》。

汉乐府民歌艺术上:一、叙事性是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特色《孔雀东南飞》;二、形式自由,以五言为基干;三、语言朴实生动,口语化,表现力强,富有生活气息。

陶渊明“田园诗”的独特价值:“田园诗” 是他最有价值的作品。

诗人讴歌了美好的田园风光,赞美了平凡淳朴的劳动生活,也抒发了诗人参加耕耘,饱尝霜露辛苦的实际感受,它是陶渊明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

在我国文学史上,文人的创作中直接写劳动生活与劳动感受这类题材的,陶渊明是第一个。

《归园田居》、《庚戊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作品反映了陶渊明亲自参加劳动的感受。

“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萧颐的年号(483—493),永明体是这个时期形成的一种诗体,亦称新体诗,这种新体诗标志着我国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古体” 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的一个重要阶段。

沈约、谢眺等人开创的“永明体”,其特点是讲究声律的谐调,追求对休的工整。

“四声八病”南朝齐代的音韵学家周颙,永明年间与沈约等人发现了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并著了一部《四声切韵》。

四声的发现和四声理论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在音韵学上为永明体找到了理论依据,而且为近体诗的形成开辟了道路。

南朝民歌:主要反映南方商业城市中下层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并以民歌,情歌为特色,表现了对封建社会传统的大胆干犯,其中部分风情小调,流露出市民阶层的庸俗气息,但有些反映统治阶级意识取舍的声色娱乐之作,体现出上层社会的欣赏情趣. (《西洲曲》)北朝民歌:产生于长期混战状态的北方,其诗歌题材多反映战争,徭役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现实感很强,婚姻恋爱,贫富对立等社会问题也有所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米
米米ຫໍສະໝຸດ 米米米米米


米 米



米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萧统与《文选》
• 萧统,南朝兰陵人,文学家,武帝 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 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 称昭明太子。《文选》是我国最早 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 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 也称《昭明文选》。
《古诗十九首》中国东汉文人五言 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 《文选》。作者为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 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表 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 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
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 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成就相当突出。
米米
米米

米 米米
米米
米米 米米
米 米米
米米
米米

米米
米 米米 米



米米

米米
米 米


米米

米米

米米
米米 米







米米






米米

米 米米
米米

米 米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米
米米
米米
米米
米 米







米米






米 米米
米米 米

米 米米
米米


米米

米米

米米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
(东汉)曹操
《短歌行》
•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 于《相和歌·平调曲》。
•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 为四言乐府诗,这里要介绍的是 其中的第一首。
• 《短歌行》实际上是一曲“求贤歌”、以 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忧思天下和渴求 贤才的宽广胸怀。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
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 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
• 皎洁在天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运行? 我的忧愁来自心中,至今不能断绝。远方 宾客踏着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我。彼 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心中惦念着往日情 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鹊展翅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 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 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鉴赏解读
• 首两句:以牵牛、织女起兴,点明了描写 的对象。用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借 喻人间夫妻相处异地、不得相聚的现实生 活。
• 中间四句:描写织女。表层意义是描写织 女的悲伤情状,因为与牛郎不得相聚,终 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深层含义则是暗 示多情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魂不守舍,心 绪不宁。
• 末四句:交代了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 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 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 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 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 暮!
•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田园 诗人,
• 他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 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适应,迎合。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韵:气质,本性。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笼中鸟。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拙:愚拙。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荫:遮盖。
拓展阅读
说明:
这首词是根据牛郎织女的故事而 写成的,此诗不落俗套,自出机 杼,反映出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 复杂心情。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 暮暮”就是新的意境,用来歌颂 真挚不移的感情。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 ,字元 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 ,青年时代 曾怀着建功立业的壮志,几次出仕,担任 过祭酒、参军、县令等职。 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 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剧烈。他的抱负 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 流合污。在他41岁担任彭泽令才83天的 时候毅然辞官归隐,过起了躬耕自给的田 园生活。 死后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研究、思考、讨论 二、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恬静幽美、清新喜人 动静结合、和谐成趣
朴素自然、平静安详
归 摒弃世俗,回归本性 园 田 田园美景,村居之乐
居 本性复苏,心旷神怡
小结
《归园田居》共有诗五首,表达了 他的归隐心情及对乡居生活的感受。这 组诗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课文所 选的是这组诗的第一首。在这首诗中, 陶渊明对他人生所走过的历程进行了总 结,决心归隐农村。全诗描述了作者由 官场回归农村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及 其乐趣,表达了诗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感 受,抒发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2、连用六个叠音形容词,增加音乐美、 节奏美。如“迢迢”写距离之远, “皎皎”写星光之亮,“纤纤”状素 手之美,“札札”状机杼之声,“盈 盈”写水清浅的样子,“脉脉”写人 含情的样子。
读起来有音乐美,描述的形象也很鲜明 生动。
译文赏析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一边是隔着 银河的灿烂织女。轻巧地摆动着 柔美洁白的双手,一扎一扎地穿 梭纺织。整天都织不出布来,眼 泪零落就像下雨。 清清的银河水浅浅,相隔的距离 又有多远?一条清清的银河,只 能含情注视默默不语。
• 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他 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显示他对 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池 鱼”,把园田生活比作“旧林”、“故渊”, 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比留恋。
找出诗中描述田园风光的句子
汉乐府民歌主要的特色与成就
• 第一,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 第二,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 诗的基础
• 第三,汉乐府民歌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 感情 第四,汉乐府民歌表现了生动活泼的想 象力 第五,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型:杂 言体和五言体
七夕——中国的情人节

米米
米米米
米 米米

米 米米 米 米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 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 的缘故,令我沉思低吟至今。阳光下鹿 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如 果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隆 重款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背景:东汉末年(208)曹操大败 于赤壁之战,年事渐高的他面对战乱 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 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 决心广泛招纳贤才致力于建功立业。
主题:抒发了作者感叹时光 易逝,去日苦多,功业未成的苦 闷和要求招纳贤才、见功立业的 情怀。
艺术特色
* 纤纤擢* 素手*,札札* 弄机*杼 。 *
* 终*日*不成* 章,* 泣* 涕零**如雨。**
* 河* 汉清且** 浅,相去* 复几许* *。
* *
盈* *盈一** 水* 间*,*脉* 脉* 不**得*语。*
*
*
*
*
*
主题把握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以牵 牛、织女两星为题,借神话传说 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星 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 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 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政令。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几多? 人生好比早晨的露水,苦于失去的时日实 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 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 可解脱。
• 比:以“朝露”易干比喻人生短暂,感慨 壮志未酬。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昏暗、模糊。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依依,轻柔缓慢的 上升。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墟:集市
•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既可理解为自然 界,又可理解为田
园生活。
一、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
• 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作者及作品背景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 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 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 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古题 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其文亦清 峻通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