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曾国藩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领导力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当今世界的领导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待部下的关怀、激励和赏罚机制上,他的成功经验为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提供了很多启示。
曾国藩善于关怀部下。
在他的领导下,他的部下不仅尊重他,而且对他充满了感恩之情。
曾国藩能够以身作则,态度诚恳地对待部下,这种真诚的关怀让部下感受到了领导者对他们的关心。
这种关怀的举措启示了今天的领导者,在领导团队时,应该关心部下的生活和工作,了解部下的需求和困难,给予真诚的帮助和支持。
曾国藩重视激励和激情。
他善于激发部下的工作热情,赋予他们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仅依靠金钱报酬来激发部下的工作积极性,更多的是通过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团队奉献。
这种激励机制为今天的领导者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要激发部下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不能仅仅依赖物质奖励,更要注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让团队成员真正认同团队的目标和愿景。
曾国藩还注重赏罚分明。
在其领导下,对于敷衍塞责、图谋私利的部下,曾国藩将严惩不贷,对于忠诚敬业、勤勉尽责的部下,他则给予重用和赏识。
这种赏罚分明的原则为今天的领导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要求真务实,对于表现良好的部下进行适当的奖励和赏识,对于表现不佳的部下进行适当的惩罚和纠正,建立起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让团队内部形成正向的激励循环。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组织管理中,领导者们需要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注重激励和激情的培养,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团队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也提醒我们,只有通过良好的领导力,才能凝聚团队的力量,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对曾国藩整体评价1
对曾国藩整体评价人物履历公元1811年(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咸丰三年(1853年)藉着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
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曾国藩知人善用,并以身作则遵守军纪,大军所到之出百姓皆"各行其事",八本之一的"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便可能总结于湘军剿灭太平天国这一时期。
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
1864年,湘军在其弟曾国荃的率领下攻下天京,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
普遍认为,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首领,随着人们对洋务运动的重新认识,从而对其首领曾国藩也必须重新认识。
洋务运动被论证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运动,因此曾国藩就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创者。
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清朝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曾国藩一生注重领导力思想的实践和总结,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领导经验和智慧。
他的领导力思想不仅在军事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政治、教育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入手,分析其对当代领导者的启示。
一、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1. 忠诚与担当曾国藩在领导下属时,始终秉持忠诚与担当的态度。
他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始终以忠诚敬业的态度对待上级,以信守承诺的态度对待下属,以责任担当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曾国藩深知,只有忠诚于事业和责任,才能够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这种忠诚与担当的思想,对当代领导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团队,才能够赢得团队的拥护和支持,也才能够取得更好的领导效果。
2. 厚德载物曾国藩在领导下属时,始终强调“厚德载物”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具备才能与智慧,更要有着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只有具备了厚德载物的品质,才能够在处理事务和处理人际关系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种“厚德载物”的领导力思想,对当代领导者来说同样具有启示意义,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3. 以德服人曾国藩在领导下属时,始终倡导以德服人的理念。
他认为,一个领导者不应该仅仅凭借权力和地位来约束下属,更应该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来感化和感召下属。
只有以德服人,才能够赢得下属的尊重和拥护,也才能够取得更好的领导效果。
这种以德服人的领导力思想,对当代领导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自身的榜样和行为来感化和感召下属,才能够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协助。
4. 因时而变曾国藩在领导下属时,始终倡导“因时而变”的理念。
他深知,世事变幻,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领导者,不能僵化于原有的思维和做法,而是应该不断地根据时势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
浅谈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浅谈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作者:李晓敏来源:《新课程·教师》2010年第06期曾国藩是清代的大儒学家,信奉孔孟之道,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他对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推崇备至的。
其文化思想包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经世致用”的实用哲学、“治国、平天下”的人格理想。
一、曾氏家庭教育思想1.“孝友”为德教之首曾国藩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孝”,他在家训中写道:“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
”孝敬父母是博爱的起点,是一个人培养善良品质和高尚情操的内在要求,更是他能否成就一番事业的品格前提。
2.修身以达“天德”人们对“天德”这一概念的阐释颇多,有的强调以“天”为本体;有的强调以“人”为本体。
曾氏将两者的阐释合二为一,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道德境界。
二、曾氏家教思想的现代意义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他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其开放性的品质给当代教育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1.曾氏德教思想启迪当代教育应以培养良好向善的人性为首要目标曾氏家教认为首先应教会子女如何做人, “先成人,后成才”。
“人”是教育这一庞大系统工程要研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2.曾氏家教思想启示家庭教育是社会文明进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曾国藩非常重视家教。
这种严格的家教又造就了一个兴盛不已的曾氏家族,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钧、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现代很多人都忽略了家庭教育,总认为学校才是孩子受教育的唯一场所。
其实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作用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者中首当其冲的还是家庭教育,因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
3.曾氏家教思想启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代教育实现其育人功能的源泉他用承载着传统文化思想的信条和经验来教育其子女。
如何评价曾国藩?
如何评价曾国藩?曾国藩,生于1811年,逝于1872年。
怎么说呢,这段时间清王朝一改往日“国力强盛,众国臣服”的形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外国侵略者虎视眈眈,太平天国运动愈演愈烈,这一切使得这个传统的帝国像危楼那样摇摇欲坠,正是这样的局面令清政府的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个国家急需一场变革,于是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随之而来的是史学家称之为“同治中兴”一个阶段。
曾国藩就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很难想象作为一个文人仕子,他要肩负着怎样的职责,又要怎样使这个国家安定繁荣?曾国藩在科举考试方面,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表现平平,会试考了几次。
但是他在考试方面的功夫实在了得,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他以三甲第四十二名的成绩通过会试,而朝考中位列一等第三名,这妥妥的就是逆袭啊。
此后的十年间他七次升迁,连跃十级。
期间多次上书谏言皇帝,好几次惹得龙颜大怒,可他却依旧我行我素,继续谏言。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因朝廷之命,曾国藩在老家组织团练,并依靠各种关系,组成一支地方军队,湘军。
在与太平天国的对战中,他积极运用自己的智慧,虽然多次失力,但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他还主办洋务运动,兴办了不少工厂,开中国近代化之先河。
最令人诟病的就是发生在他晚年处理“天津教案”一事,为了不得罪法国,商议出死为首杀人的8人,流放25人,另将天津知府,知县充军,并赔偿法国45万两白银,派遣使团赴法道歉。
这个决定使得朝廷内外,民众舆论不满。
背负骂名的曾国藩病情加重,改由李鸿章处理此案。
之后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1872年在花圃散步的曾国藩突发脚麻,被人扶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
纵观曾国藩一生,不得不承认他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
他为人处世的方式也成为后人研究学习的重要方面。
他追求一种内圣外王的处事规则,即注重自我品德的修养,为人圆滑周到。
不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不给他人难堪。
可以说曾国藩是晚清舞台上一个主要的人物,他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世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有褒有贬
世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有褒有贬:有人称他是“中兴勋臣冠”有人骂他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卖国贼”也有人说他“褒之则为圣像,贬之则为元凶”。
言罪者说:曾国藩效忠的清王朝,代表着封建贵族和地主阶级的没落势力,并在外国侵略势力面前一再屈服求和,其大方向是反动的,性质是非正义的。
言功者说:曾国藩打败了太平天国,避免了中国历史倒退到神权政治的黑暗时期。
我们的观点:1.如果说,两个政权,清王朝与太平天国都是封建政权,我们则可以认为消灭哪一个都是一样的。
巩固哪一个也都是一样的。
2.太平天国既然已经转化为封建政权,甚至还加上神权统治,我们就不必因它源于农民,就予以特殊同情。
3.这样一个标榜空想的平均主义的封建主义加神权主义的专制腐败政权,如果统一了中国,难道能比腐败的清王朝好吗?4.正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完成了中国重新统一与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所以其历史功过是不言自明的。
我们的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它的历史局限性也不容质疑:政治:建立起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专制统治,延续着专制统治的黑暗。
因此太平天国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下。
社会: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经济:以分散的小生产力为经济基础,未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文化: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梦想以虚幻的力量代替自身努力;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外交: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洋务运动:●筹设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安庆内军械所●与李鸿章共同创办了江南制作总局●筹划中国海军建设,促进海防●派幼童到美国留学,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近代化●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船造炮”者是他●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智器之器”者是他●第一个提出“官督商办”者是他●第一个造出轮船者是他●第一个上奏促成容阙实现派遣留学生计划的,还是他。
我们的观点:◆洋务运动虽然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且以失败告终,但其主流是中国人强国御辱的活动,是中国工业、教育近代化的开端,因此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大臣,他在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明朝遗臣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挫折,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下面将总结五个重要的经验,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第一,诚实守信。
曾国藩一生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便是诚实守信。
他不仅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政治生涯中也一直秉持着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官清廉,不为权势所动。
曾国藩用自己的事实胜过其他的措辞,他的清廉正直也充分地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我们应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到,做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诚实守信,我们要始终信守承诺,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第二,精益求精。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上精益求精,在学术和兵法上也是如此。
他一生勤奋好学,常常为了深入研究一道难题而整夜不眠。
曾国藩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不断学习和改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
第三,看事物全面。
曾国藩在政治、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得到深入了解和研究,他能够看到事物的多个方面,不受片面的观点所限制。
他也能够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全面的解决方案。
我们也应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到,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要善于换位思考,看待事物要有广度与深度,才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第四,坚定信念。
曾国藩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和士大夫,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秉持着忠诚、守信、正义的原则,不受世俗的浮躁和利益的干扰。
他一心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从不为自己打算。
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周围的声音所干扰,要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终生。
第五,不忘初心。
曾国藩一生中最重要的心路历程,也是不忘初心。
他为人民、为国家的初心从未改变。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政治风云变幻、世事兴废,但始终专注于自己的使命,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从未被私心所动。
浅谈晚清重臣曾国藩
动 ,处理了天津教 案。曾国藩在这些历史事件中的表现 和作 用, 同实现 此两, 个历史任务的关 系决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 的理学大师 , 学术造诣极深 。 他说 :盖 “ 真能读 书者 , 良变贵 乎强有力 也” 要有“ , 旧雨三年精化 碧 , 孤 月五夜眼常青 ”的精神 。写字或阳刚之美 ,着力而取险劲之 “ 势”或阴柔之美 ,着力而得 自然之味” ; “ 。文章写作 , 需在气势 上下功夫 ,气能挟理以行 , “ 而后虽言理而不灰” 。要注意详略
化大冲突和大交汇的时期 .是封建社 会全面衰败和资本主义 开始在中国产生的时期 , 是民族矛盾和阶段 矛盾 交炽 的时期 , 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未 有之 “ ”“ ” 奇变 、巨变 时期。 这个时期的 历史任务 , 一是资本 主义近代化 , 一是捍 卫民族独立 ; 或者说 , 是反封 , 一是反帝 。 这两个任 务是相辅相成的。 在这个时期 , 曾国藩经历了鸦片战争, 镇压了太 平天国运动 , 掀起了洋务运
\ C A M GC I HR I H A N N
探 索争 鸣
浅谈晚清重臣曾国藩
原 国喜
( 南省 林 州 市 一 中 , 南 林 州 4 65 ) 河 河 5 5 0 中图分类号 :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6 30 9 (0 0 1 _O 0 0 7 A 17 - 9 22 1 ) 10 0 . 1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 , 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 , 字伯 函, 号涤生 。 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 。 道光十八年中进士 , 入翰林 院 , 为军机大 臣穆彰阿门生。累迁 内阁学士 , 礼部侍郎 , 署兵 、 刑 、 工、 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 、 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 友, “ 以 实学 ” 相砥砺 。 平时有感 于政冶废驰 , 主张以理 学经 世。 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 学 , 又主张兼取各家之 长 , 为义理 , 认 考据 、 经济 、 辞章 四者不可缺一 , 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 。 但 于古文 、 诗词也很有造诣 , 被奉 为桐城派后期领袖 。t7 82年 3 月在 南京病卒。 赠太傅 , 文正 。 谥 后人辑其所著诗 、 、 文 奏章 、 批 牍 为《 曾文正公全集》 。 曾 国藩的一生大概有l1 7个阶段。第一阶段 是作 为一个艰 [ 苦 立学 的农家子弟 , 第二阶段北京城里 的太平京官 , 第三 阶段 就 是与太平军作战的军事首领 ,第四阶段就 是直隶两江最高 行政长官。 曾 国藩生性 愚钝 , 早年读书时 , 习一夜 功课 , 复 蹲在旁边 的侍从都 已能背诵 , 他却还是记 不住那些简单的诗 句。 但是后 来的他却有着十年 七迂 的顺达官运 。更曾在一年之内连升四 级, 从翰林院 的庶吉士到二品大员 , 这是晚清政坛上极为罕见 的。 14 年授朝翰林 院检讨后 ,开始了仕宦生涯 ,但政绩平 80 平, 谈不上有什么历史性活动 , 只是 “ 自正 其心以维 世道 ”追 , 求做一个“ 无愧为天地之 完人 ” 。在做京宫的后两年才开始了 企图影响中国历史 的活动 。他面对国内危机四伏 的政 治形势 已不能再空议 什么“ 法前贤澄清 天下之志 , 效 讲求经 世之学” 了 , 一连向朝廷上疏 , 至惹 怒咸 丰帝 , 丰帝将其奏 “诸 他 甚 成 地 ”“ ,欲罪之” 但他仍犯 颜上奏 , , 备陈民 间疾 苦疏一折 , 其忧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誉为“近代中国的实用主义者”的代表人物。
他生于清朝嘉庆14年(1809年),逝于光绪17年(1891年),享年83岁。
曾国藩其一生不仅立下了卓越的军功,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启蒙之师。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以“理学家国”为出发点,主张以儒学为基础,以孔子为楷模,旨在重振儒家道德与文化来振兴国家。
他认为,将儒家经典加以应用于政治实践,不仅是自我修养的必要途径,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
曾国藩主張文韜武略两手抓,既以步兵為主,又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军事理念,對清廷的西夷政策不置可否,富有实际性的军事思想深受清廷公家所推崇。
曾国藩从他19岁娶妻开始,就一直践行“家国同构”“家国合一”哲学思想,始终把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兴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以自己家庭成员的进步与整体社会的发展寄托热情。
在“仕途”往生意中不断变换中被传为佳话。
曾国藩的世家背景,强烈的教育观,保守的婚姻制度,家族地位的维护,使得他有着深刻的家庭情感和家族荣誉感,幸福,是在关注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的。
曾国藩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
他主张以“为民之务”的目标来进行各项改革,并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
他唯一的儿子早逝,为弥补这一代、空缺,便在家乡挑选名门正后辈的少年用家庭借贷拉拢为自己的养子做参工。
曾国藩这种方式获得人才,开创大批有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助都尉府(地方行政官府)调节门第等级矛盾,使官员不再因世家地位成分相对而引发阶级斗争。
曾国藩也是清朝的功臣。
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时,曾国藩被派往湖南省担任官职,他通过有组织和有计划地组织人民参军、招募城市居民、制造枪炮、建造堡垒等方式,成功地挫败了太平天国的攻势,并迅速恢复了受创的湖南经济。
此外,他还提出了“提高民众的稾庄权”,以保障农民利益,根据乡试榜首任用官员等等现实改革后遗症开展了大规模的湘绅的改革。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曾国藩(1811年-1875年)是清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是史书记载极为丰富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历史评价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曾国藩在军事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
他在军事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才能和军事智慧。
他领导的湘军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以严密的组织、精确的计划和灵活的战术战胜了敌人,取得了多次重要的战略胜利。
他在实战经验中总结出的军事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后来的中国现代化军队,对于中国近代军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曾国藩在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主政湖南、湖北期间,通过措施加强了地方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
他注重选拔人才,进行官员考试,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他还提出“以理服人”的治理理念,通过理性讲述和说服来实现统治的目的。
其政治手法非常灵活多样,取法于西方和中国传统,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得到了可观的成效。
他对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启示和影响也被后来的政治家所吸收和借鉴。
第三,曾国藩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致力于教育制度和提高教育质量。
他创建了“士官学堂”,培养了一大批精通军事科学的人才。
同时,他还创建了讲学堂,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对于中国的近代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人才和提升国家整体素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历史评价中,曾国藩的政治手段和思想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他过于强调权威和集权,对于民主制度和平等原则的认同较低。
他在军事上的严厉措施和镇压手段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此外,他对于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中,采取了一系列以屠杀为主的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的历史评价受到了负面影响。
综合来看,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教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浅谈曾国藩“家训八宝”
浅谈曾国藩“家训八宝”姚海飞曾国藩是我国清朝末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有人说如果没有他和他的湘军,大清朝就会提前灭亡。
他除了是个治国和治军的能手外还是一个治家严谨的当家人。
他的传家八宝:“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一直在湖南等地流传至今。
书,指读书。
知书达理,德才兼备。
蔬,指种菜。
自种蔬菜,味道鲜美。
鱼,指养鱼。
池塘养鱼,自见乐趣。
猪,指喂猪。
家中喂猪,增加收入。
早,指早起。
早睡早起,精神饱满。
扫,指扫地。
房屋内外,洒扫干净。
考,指祭祖。
孝道盛行,民风醇厚。
宝,指睦邻。
邻居相睦,其乐融融。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家训中的“书”,就是读书。
我国旧时代的农村家庭,凡是小康之家,总得让子孙读上几年书。
人们常说“三代不读书,一屋都是猪”。
过去读书是为了脱离愚昧、落后、贫贱的处境,而以今天的话语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环境,知识改变素质”。
曾国藩家族一直重视读书,因而人才辈出。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家族中,以曾国藩家族读书求学最为著名,因而涌现出一批教育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这与曾国藩一贯倡导读书的家风家教影响特别深。
蔬,就是种蔬菜。
在农村,几乎家家都会在在房前屋后,种蔬菜。
种蔬菜,不能看作是一种简单的体力劳动。
其实,一个种菜能手,就是一个很好的园艺家。
蔬菜播种后,然后是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本来就是有一种观赏的乐趣,这比单纯的种花种草,更多了一层食用价值。
自己种蔬菜,随食随摘,味道鲜美可口,而且营养成分高,更有一种劳动收获的乐趣。
曾国藩从小喜欢种蔬菜,后来在南京官署也种蔬菜。
一些小朋友模仿父母动作种蔬菜。
曾国藩告诉儿子:种菜要整厢,抽好排水沟,然后是辨别土壤性质,季节时令、施肥活虫、抗旱防涝、各有技巧,必须认真实践。
自己种的丝瓜、苦瓜、南瓜、红薯、芋头、莲藕、豆角、萝卜、芹菜等,不但味道好,还有防癌功效。
时至今日,人们自种蔬菜,大多不施化肥、农药、激素、营养成分特别高,而且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晚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领袖人物之一。
他在领导和管理方面的思想和实践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领导力方面,其思想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一、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曾国藩主张“用民为本、以德为先”,他认为只有得到民心,才能真正地领导和治理好一个地方。
他十分重视以身作则,善待百姓,倡导清查贪污,任人唯贤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赢得了人心,建立了强大的政治力量。
他还主张用人唯贤,他不问一个人是否有功名,只要这个人能够胜任工作,就会委以重任,并且善于引导团队的成员协调合作,形成了严密的管理体系。
他的军事理论也颇有见地,提出了“八思想”和“三绪士”等一系列军事思想,这些不仅对于军队管理有指导作用,也对于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曾国藩领导力思想的启示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不但在当时对政治、军事领域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今天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用民为本,以德为先。
曾国藩认为,一个领导者要获取人心,就需要善待百姓,以德服人。
这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更要有实际的行动,例如打击贪污腐败等,展现自己的廉洁形象。
今天的领导者同样需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真诚的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形成强大的领导力。
以身作则,重构品德。
曾国藩在领导中强调了以身作则,他先要求自己做到仁爱和廉洁,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做到。
这为企业领导者树立了一个榜样,一个企业领导者首先要求自己做到,才能够要求员工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用人唯贤,善于培养团队。
曾国藩善于用人,他重视用人的才能和资质,而非凭借后台关系。
他能够将那些有才能的人才善加任用,并且能够善加引导他们,使他们成为一个团队,形成一个紧密合作的组织。
这对于企业领导者同样具有借鉴意义,现代企业领导者同样需要善于发现和重视人才,组建一个高效的团队,从而实现组织的各项目标。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清朝晚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领导力思想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局势,同时也对今天的领导者们具有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曾国藩的生平以及其领导力思想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曾国藩的生平曾国藩生于1811年,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府余庆县一个贫苦家庭,是家中的长子。
曾国藩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显露出卓然的才华,在16岁时就开始独立经商,拥有了自己的一支商队,他的商队经营得非常成功,因此他也被誉为商海明珠。
随着时局的变化,曾国藩转而投身于政治之中。
他先后担任过湖南巡抚、湖北巡抚、福建巡抚等职务,深入了解了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局势。
同时,他还参加了多次重要的战役,例如太平天国起义、鸦片战争中的广州之战等,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
曾国藩在政治和军事两个领域都有卓越的表现,并且他的领导力思想也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重视人才曾国藩非常重视人才,他曾经说过:“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没有人才,就没有一切。
”他在担任巡抚的时候,经常找一些有才华的人来为他效力,他会赏识他们的才华,并且提供适当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发挥最大的作用。
2. 峰回路转曾国藩的“峰回路转”思想在军事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在压制太平军的时候,发现太平军的阵地坚固,攻打很难取胜,他就采取了转移阵地的策略,成功地将太平军引向了荆州和南京,最终打败了太平军。
这种“峰回路转”的思想也可以运用到领导力的管理中。
当领导者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善于变通,采取不同寻常的战略和策略,从而达到领导目的的效果。
3. 善于直面问题曾国藩非常善于直面问题,他在担任巡抚的时候,经常亲自出马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遇到问题就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善于化解纷争。
他曾经说过:“出现问题不是坏事,坏事是放弃解决问题。
”对于一个领导者而言,直面问题非常重要,如果一个领导者无法识别问题,无法及时解决问题,那么他所领导的团队或组织就会陷入困境。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将领和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感悟。
曾国藩一生坚守忠诚、勤奋、谦虚、自律的品质,这些品质不仅让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让他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首先,曾国藩强调忠诚。
他认为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忠于自己的初心和信仰,不轻易动摇。
无论是对国家、对家庭、对朋友,都要忠诚不渝,这样才能建立起稳固的人际关系,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其次,曾国藩强调勤奋。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在他的一生中,他勤奋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将领和政治家。
他的勤奋精神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教导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要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曾国藩强调谦虚和自律。
他认为一个人要谦虚谨慎,虚心学习,不自满,不骄傲。
同时,他也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不放纵自己,不被外界诱惑所左右。
只有谦虚和自律的人,才能在人
生道路上行得更加稳健,不被外界所动摇。
在曾国藩的人生感悟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忠诚、勤奋、谦虚、自律这些品质的重视。
这些品质不仅是他一生成功的秘诀,也是他
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也可以借鉴曾国藩的人
生感悟,坚守忠诚、勤奋、谦虚、自律的品质,才能走得更加坚定
和自信。
谈曾国藩的修身
谈曾国藩的修身抛开阶级立场不谈,曾国藩是一个人生成功的典范,也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尊崇的。
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的曾国藩,因成就了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之“三不朽”的士人志向,故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亦当实至名归,而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后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其高度赞誉。
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梁启超评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追寻曾国藩人生成功的足迹,与其严格修身是分不开的。
一、立志关于立志,曾国藩是这样诠释:“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曾国藩进入弱冠之年,自己改号“涤生”,他在日记中写道:“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抒发了自己弃旧图新,发奋图强的远大志向。
他的书房墙上挂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座右铭。
这种决然的态度,这种功名观,这种荣辱感,有多少人说得出来,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处,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为此,青年时期的曾国藩在任翰林后,便以“立志、居敬、主静、谨言、有恒。
”五箴自勉,且以立志作为五箴之首位。
可以说,立下坚卓之志是曾国藩人生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如今,人们似乎不再谈论立志了,确实,立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更多的人更趋向现实——功利。
但是,有志于干大事者,立志是必要的,这是曾国藩人生成功的启示。
评价曾国藩(全文5篇)
评价曾国藩(全文5篇)第一篇:评价曾国藩一,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论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有的论者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
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了。
曾国藩确实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这次提交大会的许多论文都涉及这一点。
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均反映了曾国藩地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
对于“三纲五常”的评论,论者之间是有分歧的。
有的论者视“三纲五常”为糟粕,甚至认为它是最不适应时代,最称糟粕者,有的论者则有异议,认为既然对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为什么对这个传统文化的核心三纲五常就不能一分为二呢?能否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全是糟粕呢?只有非核心部分里才有一些精华呢?显然,不能如是说,如果这样说,岂不是从全体上否认了传统文化吗?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把忠、孝、悌、仁、义、礼、智、信视为糟粕,或不讲,或不提倡,并没有给我们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深受其害。
有的论者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为了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有的论者则说,曾国藩维护的首先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是它的糟粕。
二,曾国藩与太平天国曾国藩有近20年与太平军长期作战,打败太平天国是他一生事业的顶峰。
对他的评价不能不与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相关联。
有些论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历史的罪人,刽子手。
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一生中留
下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感悟,这些感悟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
示意义。
首先,曾国藩强调了勤奋和努力的重要性。
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一直都在不断地努力学习和工作,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他曾经说过,“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
要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只有通过不懈的
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其次,曾国藩非常注重修身养性,他提倡“立身以立天下,养
心以养天下”。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修身,修养自己
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够有资格去治理天下。
这也告诉我们,一
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地修炼和提升自己,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最后,曾国藩还强调了谦虚和谨慎的重要性。
他说,“天下事,当谨慎从事。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谨慎小心,不可
以轻率行事。
同时,他还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自以为
是,要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总之,曾国藩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有足
够的勤奋和努力,同时要注重修身养性,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这些感悟对我们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希望我们能够在人
生的道路上,不断汲取他的智慧,不断提升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清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领导力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提出的领导力思想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在政治和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展开阐述,并探讨这些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曾国藩十分重视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他提出“立身以立德,立德以养民,养民以安天下”的思想。
曾国藩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首先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才能赢得民心,统一国家。
在管理层面上,领导者要注重改善自己的品德修养和素质,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影响和带领下属,使他们能够受到良好的榜样影响。
这一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是,作为领导者,我们首先要注重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的塑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以身作则,才能引领团队走向成功。
曾国藩强调团队合作和人才培养。
曾国藩在军事管理上非常重视团队的配合和协作,他倡导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鼓励下属们齐心协力、精诚团结,共同应对敌人。
曾国藩还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善于发掘人才,注重人才的激励和使用,给予人才足够的空间和发挥的机会。
这一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是,一个领导者需要善于团队合作,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团结齐心,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领导者还需要善于发掘和培养人才,给予员工足够的信任和发挥的空间,激励员工的创新和进取精神。
曾国藩提倡“明断之权、明法之制、明令之理、明团之体”,他在管理上注重科学的规范和制度建设。
曾国藩认为,管理者要有明确的权威,健全的法制,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完备的团体组织,这样才能确保统一战线的团结一致,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这一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是,管理者需要具备权威性和决断力,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组织的运作有序、高效,进而推动团队的良性发展。
曾国藩重视教育和继任者的培养。
他提出了“无先秦,不白水;无白水,不黄卷;无黄卷,不读书” 的思想,强调了读书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浅谈“中兴名臣”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浅谈“中兴名臣”曾国藩的读书之道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被誉为“中兴名臣”。
曾国藩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出色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更重要的是他勤学苦读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阐述曾国藩的读书之道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精读经典著作曾国藩的读书方法是精读经典著作。
他提倡“要先读大的”,即要读一些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
比如《大学》、《中庸》、《论语》等儒家经典,以及《庄子》、《道德经》等道家经典,都是曾国藩必读的名著。
曾国藩通过对这些经典著作的精读,不仅深入理解了儒道两家的思想精华,更增强了自己的思想成熟度和道德修养。
二、勤思考总结曾国藩的读书方法是勤思考总结。
他不仅读书,更要思考所读内容的意义,总结出自己的思考和体悟。
曾国藩常常在读书之后写下读书笔记,或与他人交流,互相启迪。
因此,曾国藩的学问不仅来自于书本知识,更体现了思考和总结的能力,这也是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借鉴前人经验曾国藩的读书方法是借鉴前人经验。
他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向历代名士学习,更重要的是把所读书籍的内容和其自身经验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曾氏家规”,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实践。
曾国藩的学术思想虽然继承传统,但不抱片面性,而是综合前人经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学术思想。
四、把理论融入实践曾国藩的读书方法是将理论融入实践。
他不仅关注学术理论,更注重实践探索。
曾国藩将读书的理论思想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自己所担任的各种职务进行全面的思考和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实践。
因此,曾国藩的学术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中兴名臣”,离不开他的读书之道。
他的勤学苦读、勤思考总结、借鉴前人经验、把理论融入实践的读书方法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学术思想,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弘扬和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领导力思想深刻而实用,对于今天的领导者仍有很多启示。
以下是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及其启示。
一、教育和培养下属曾国藩重视下属的培养和教育,他认为领导人的责任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是通过培养下属帮助他们成长。
曾国藩注重将下属从基层开始培养,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经验积累获得成长。
启示:现代领导者也需要注重培养下属,将他们从基层开始培养,并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提高自身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成长和发展。
二、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曾国藩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他认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才能和优势,只需选用得当,就可以形成强大的团队。
曾国藩注重选拔贤才,并且重视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使得他的团队成员都各具特色,能够相互补充,协作默契。
启示:领导者需要注重发掘潜在的人才,了解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并将他们合理地分配到适合他们的位置上,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以身作则,注重自身修行曾国藩注重自身修行,坚持执政清正、治家有方,以身作则,为百姓树立良好的榜样。
他认为领导者的行为会对团队产生很大的影响,需要时刻保持清明和高尚的品格。
启示:现代领导者也需要注重自身修行,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团队氛围。
四、善于创新和改革曾国藩认为,改革和创新是国家和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与时俱进,寻求变革,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他不断进行军事和教育改革,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启示:领导者需要注重创新和改革,不断寻求进步,采纳新的思路和方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五、注重群众工作,了解他们的需求曾国藩注重群众工作,了解百姓的需要和想法,并尽可能满足百姓的需求,为人民谋利益。
他认为只有真正了解和关心百姓,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安排。
启示:现代领导者也需要注重群众工作,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想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使其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也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静,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作为一个政坛上的大人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政客最为显著的地方,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促进仕功的建立。
曾国藩的人格修养,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
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他靠人格的魅力成为卓越的领袖。
有极高的威望,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曾国藩麾下,幕僚多达三四百人,当时第一流人才都是出自他手下。
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渺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我觉得,前期的曾国藩是中国居官者之典范,是中国文人之楷模!他是一个乡村小地主家庭的儿子,从小就很爱读书, 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奋发图强,积极入世,忠君爱国。
,长大后, 他克守封建礼教,理学修身养性的功夫,而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仕途上, 也是秉公执法,敢于得罪权贵,他从道光年间中进士、点翰林,到咸丰年间办团练、打太平军,再到同治年间于天津、办教案,曾国藩的一生可谓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却时刻以尽忠报国为己任,以兴我中华为志愿,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他是官之典范,人之楷模了!
而后期, 多年的官宦生活终于把曾国藩给同化了,他不再盲目模仿古代的忠臣直言死谏,虽然没有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但对一些官场恶俗也睁只眼闭只眼,就这样.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仕途一帆风顺的曾国藩。
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悲剧,不仅是曾国藩个人的,也是时代的悲剧。
曾国藩一生中最大的功绩有两件: 灭太平军与兴办洋务.在这两
件事里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创新.爱国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在扑灭打平天国之前, 他深知,要打败强大的太平军,靠政府那些懒散无能的绿营、八旗兵是不行的,就立即另起炉灶,在湖南筹办湘军.他又非常重视对军队的训练,不惜重金加强军备。
由于湘军属于团练,相当于民兵,在军费上没有政府来源,曾国藩克服重重困难,四处筹款建军。
在军还未训练完毕时.它不轻易出省作战,这也为他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为后来的军事胜利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后来与太平军作战,在军情紧急时也毫无畏惧,数次抱定必死之心写下遗嘱。
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曾国藩另一个可敬之处是,在国难当头之时,他以及他的学生们
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他很有创新精神,购买国外仪器设备,雇佣外国专家进行科技研究,技术创新。
虽然最终,他发起的洋务运动也没能突破封建统治的重重障碍,没有达到自强的目的,但也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提供了经验,
对于他的军事、政治上的事迹而言,我更是从他身上学到了为人处事的哲学。
一个人如果不明白处世之学,就会被人际关系折磨得七零八落,身心疲惫。
曾国藩在处世之学方面可谓深厚,他能观察人际之间的玄奥和复杂,能明察人际之间的是非与裂变,所以他能及早地游刃于其中,尽量不让别人对自己说三道四,惹出一大堆闲话来,因为闲话不闲,可比猛药。
曾国藩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往向不是一时半刻所能形成的。
那种不可遏制的欲望唯有像曾国藩这样勇武之人才能取得。
曾国藩一直以成国家栋梁为宿愿,便投以完善自我的诸方面努力,从“勤”以治身到“畏”天命,无一不是在为了自己的目标在努力。
而对于做为出身封建地主阶级的曾国藩来讲,他唯一的选择是维护其阶级的利益。
曾国藩所接受的一切教益都是忠于封建王朝,严守君臣父子的仁义道德。
纵观他一生,我觉得曾国藩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曾国藩成就一生的本领,有许多方面,都足以让人有所思考。
在以后的学习历程中,我将学习伟人的成功因素,能更好的施展自己的人生规划,把自己推向一个高层次的成功平台。
最后我想用四个词来形容他:睿智,坚守,,严谨,忠贞不渝。
浅谈曾国藩
学院:工业中心班级:116001 学号: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