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管理制度及不合格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原材料管理制度及不合格材料处理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原材料管理制度及不合格材料处理管理制度一、建设工程原材料管理制度1.材料采购管理(1)确定采购原材料的种类、规格、数量和质量要求;(2)制定供货商评价制度,选择正规可靠的供应商;(3)合理安排采购计划,遵守公平竞争原则,确保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2.材料验收管理(1)建立材料验收制度,明确验收标准和程序;(2)根据材料性质和用途,使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对原材料进行检测;(3)对凡购进的原材料,必须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
3.材料保管管理(1)建立材料保管制度,明确仓库管理责任和管理要求;(2)定期对仓库进行盘点,确保材料库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采取适当的防潮、防火、防盗等措施,确保材料的安全性。
4.材料使用管理(1)材料使用前应进行清点确认,核实材料的种类、规格、数量和质量;(2)合理安排材料的使用顺序,遵守施工工艺要求;(3)对于余料和报废材料,应及时进行处理和记录,防止交叉使用。
1.不合格材料鉴定和处理(1)对于不合格材料,应进行鉴定和分类,明确质量缺陷的性质和程度;(2)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包括重新检验、复验、调整工艺、退货、退款等处理方式,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2.销毁和处理不合格材料(1)严禁擅自销售或继续使用不合格材料;(2)对于无法改造或修复的不合格材料,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销毁处理;(3)确保销毁过程符合环保要求,并做好销毁记录。
3.不合格材料的责任追究(1)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不合格材料的产生和使用,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2)对于存在不合格材料问题的项目,进行整改并记录,以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通过建设工程原材料管理制度和不合格材料处理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够有效控制工程质量风险,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落实施工安全和环保要求,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物资的供应及时性和稳定性。
原材料管理制度(4篇)
原材料管理制度一、材料验收入库1、对入库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质量、数量、包装等认真验收核对。
按照采购不同和有关标准严格验收,做到准确无误。
2、入库材料验收应及时准确,不能拖拉,尽快验收完毕。
如有问题及时提出验收记录,向主管采购人员反映,以便得到解决。
3、材料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办理入库验收单,同时核对发票、运单、明细表、装箱单及产品合格证,核对无误后入库签字,并及时登帐。
二、材料出库1、材料出库应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审核发料单上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核对库存材料是否准确,做好材料储备工作。
2、准确按发料单的品种、规格、数量进行备料、复查、以免发生差错,做到账实相符。
3、按照材料保存期限,对于快要过期失效或变质的材料应在规定期限内发放,对能回收利用的材料尽可能利用,剩余材料及时回收利用,非正常手续不得出库。
三、材料保管保养1、根据库存材料的性能和特点进行合理储存和保管,做到保质、保量、保安全。
2、合理码放。
对不同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的材料都分开,按先后顺序码放,以便先进先出。
3、材料码放要整齐,怕潮湿物品要上盖下垫,注意防火、防潮、防湿,易燃材料要单独存放,所有材料要明码标识,搞好库区环境卫生,经常保持清洁。
4、对于温、湿度要求高的材料,做好温度、湿度的调节控制工作,高温季节要防暑降温;梅雨季节要防潮、防霉;寒冷季节要防冻保温。
5、要经常检查、随时掌握和发现材料的变质情况,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6、对机械设备、配件定期进行涂油或密封处理,避免因油脂干脱造成性能受到影响。
四、定期盘库,达到三清1、定期盘库清点,达到数量清、质量清、帐表清。
2、清理半成品、在产品和产成品,做到半成品的再利用。
五、机械的模具管理措施1、为了工厂工作的正常进行,模具一般情况下不做借出之用,以免影响正常工作。
2、非一般情况下(特殊情况)如需模具借出,要有主管领导(董事长、经理)批示,方可借出使用。
六、成品、半成品的管理制度1、成品商品需有专职人员管理和发放,发放时需办理领用手续。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企业原材料质量管理的监督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原材料采购、验收、存储、使用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企业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第四条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制度和监督执行,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按照本制度执行。
第二章原材料采购管理第五条企业原材料采购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不得采购假冒伪劣产品。
第六条企业应根据产品工艺配方和质量要求确定所需原材料种类和规格,并制定采购计划。
第七条企业应建立原材料供应商评价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对不合格供应商采取相应措施。
第八条企业应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约定双方权利义务,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交货期。
第九条企业应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
第十条企业应建立原材料采购台账,记录采购时间、数量、金额、供应商等信息。
第三章原材料质量验收管理第十一条企业应对所有进厂原材料进行质量验收,不合格原材料应及时退货或报废处理。
第十二条企业应制定原材料验收标准,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指标。
第十三条企业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原材料质量验收,确保验收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四条企业应建立原材料验收记录,及时记录验收结果,确保原材料质量可追溯。
第十五条企业应建立原材料保管制度,确保原材料在存储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
第四章原材料使用管理第十六条企业应对原材料使用进行计划安排,合理使用,避免过剩或浪费。
第十七条企业应按照产品工艺要求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第十八条企业应建立原材料使用记录,包括使用时间、数量、方式等信息,确保使用情况可追溯。
第十九条企业应加强原材料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二十条企业应对原材料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原材料使用效果和质量情况。
不合格原材料管理制度
不合格原材料的管理制度签发人:一、目的对原材料的不合格和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用以防止不合格品的流出所造成对产品质量影响,避免由于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处理措施1、对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产品,项目物资部应及时与供方/顾客协商,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作退货、降级、降价、赔偿损失等处理,处理结果做好记录。
2、对降级后且不能使用的材料或产品,必须退货且在合格分供言名录上进行登记,且以后不在使用该供应商,并填好不合格记录表上报。
三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拌合站原材料验收、验收过程和使用现场对原材料不合格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1、原材料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收购检验人员根据合同规定的相应技术标准和补充要求作出评审,做好记录,不合格原料不予收购2、经材料员、试验员检验且判定为不合格的原材料料,材料员应在不合格材料的“原材料进货验证记录单”上标识不合格,仓库保管员对其标示、隔离存放。
3、对不合格品粘贴“不合格”识别标记,并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及注明不合格原因4、不合格品的隔离方法。
对不合格品要有明显的标记,存放在指定的隔离区,避免与合格品混淆或被误用,并要有相应的隔离记录5、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如粗骨料含泥量可进行现场用水冲洗达到质量标准的。
6、在对原材料收料时用直观的方法、如粗骨料的含泥量超标,粒径大小等不得进入仓内,由供应方或运输方自行处置。
7、对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产品,项目物资部应及时与供方/顾客协商,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作退货、降级、降价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做好记录。
8、对降级后且不能使用的材料或产品,如水泥、粉煤灰必须退货且在合格分供言名录上进行登记,且以后不在使用该供应商,并填好不合格记录表上报。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大铁路项目经理部。
建设工程原材料管理制度及不合格材料处理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原材料管理制度及不合格材料处理管理制度一、原材料管理制度原材料是工程施工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建设工程原材料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非常重要。
1.原材料采购管理在原材料采购阶段,应编制采购清单,并明确采购数量、品种规格、供应商等相关信息。
原材料的采购应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确保公平竞争,并选取质量可靠的供应商。
同时,在选择供应商时,还应考虑其交货周期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2.原材料验收管理原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应进行验收。
验收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和数量的检查等。
对于带有质量合格标识的原材料,应进行质量抽检,并记录检测结果。
对于未通过质量抽检的原材料,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进行整改或更换。
3.原材料入库管理通过验收合格的原材料应按规定存放在仓库中,并标明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批号、产地和存放日期等信息。
在入库过程中需要做好合理摆放,防止杂乱堆放导致的质量问题。
4.原材料使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按需取用原材料,并做好材料消耗的记录。
材料消耗的记录不仅有利于质量控制,还能为工程量的计算提供数据支持。
5.原材料质量追溯管理不合格材料是指在原材料验收或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
对于不合格材料的处理,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1.不合格材料的报告和记录对于发现的不合格材料,应及时上报,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记录的信息应包括材料名称、规格、批号、数量、发现时间、原因和处理情况等。
2.不合格材料的处理方式对于不合格材料的处理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退货、整改后重新验收、报废处理等。
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不合格材料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3.不合格材料责任追究对于造成不合格材料的责任方,应进行责任追究。
责任追究的方式可以包括书面警告、罚款、合同解除等。
对于严重违法的行为,可以报请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4.不合格材料的学习总结对于发现的不合格材料,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总结。
不合格原料管理制度(5篇)
不合格原料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权益,规范和加强对不合格原料的管理,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的依据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以不合格原料为基础的产品生产和经营活动。
第三条定义不合格原料:指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企业技术规范要求或合同约定的原料。
不合格原料管理:指对不合格原料进行审查、评估、处理和记录的管理活动。
第二章不合格原料的审查和评估第四条不合格原料的判定不合格原料的判定由质量部门负责,依据国家相关标准、企业技术规范要求或合同约定进行判定。
第五条不合格原料的处理对于不合格原料,应根据其性质和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1. 返厂处理:对于可返厂处理的不合格原料,应将其整批返厂进行处理,并确保返厂处理后的原料符合要求;2. 销毁处理:对于不能返厂处理或返厂后仍无法满足要求的不合格原料,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进行销毁处理;3. 冻结处理:对于特殊情况下的不合格原料,应及时进行冻结处理,并做好记录。
第三章不合格原料的记录和报告第六条不合格原料的记录对于不合格原料的处理过程,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包括:1. 不合格原料的名称、批号、数量、供应商等信息;2. 不合格原料的判定结果;3. 不合格原料的处理情况。
第七条不合格原料的报告对于重大或影响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的不合格原料,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
第四章不合格原料的追溯和整改第八条不合格原料的追溯对于客户投诉、风险评估和相关要求等情况,应进行不合格原料的追溯,并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报告。
第九条不合格原料的整改对于不合格原料的问题,应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第五章管理责任和监督检查第十条管理责任不合格原料管理的责任由质量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十一条监督检查企业内部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对不合格原料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并及时进行纠正和完善。
不合格原料管理制度
不合格原料管理制度一、概述合格的原材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它对产品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现实生产中,偶尔会出现一些不合格的原料进入生产环节,这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不合格原料管理制度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二、分类管理不合格原料可以分为严重不合格、中等不合格和轻微不合格三个级别,根据不同级别的不合格,进行不同程度的管理和处理。
1. 严重不合格:对于严重不合格的原料,必须严格禁止其进入生产环节,同时要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对此类原材料进行处理,以免对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 中等不合格:中等不合格的原料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处理和利用。
但在处理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监测和记录,确保产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3. 轻微不合格:对于轻微不合格的原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利用。
但在利用过程中,仍需进行相应的监测和记录,以确保产品质量。
三、处理措施不合格原料处理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处理过程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措施。
1. 退货:对于严重不合格的原料,必须立即退还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对原料进行处理或返修。
2. 混用:对于中等不合格的原料,如果仍然可以利用,可以与合格原料进行混用。
但在混用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比例控制和监测,确保产品质量。
3. 二次加工:对于不合格原料,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以通过二次加工来改善其性能。
但在二次加工过程中,必须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记录和报告不合格原料的管理过程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报告,以便于追溯和监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记录和报告要求。
1. 不合格原料的登记表:对于每批不合格原料,必须进行详细的登记,包括供应商信息、不合格原因、处理措施和结果等。
2. 处理过程的记录表:对于每个不合格原料的处理过程,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处理方法、处理人员、处理日期等。
3. 报告:不合格原料的管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必须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以便于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为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不合格的范围本制度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加工件、半成品、成品交付后发生的不合格进行控制。
二、管理职责1、检验科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2、生产设备科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
3、技术副总、检验科长和质检员负责在各自范围内,对不合格品作处理决定。
三、不合格的分类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无法修复的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性能、主要功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
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局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或可修复的不合格。
四、不合格的处理当质检员或仓库保管在检验或验收时发现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的,应鹤壁市太行通用振动机械有限公司管理制度汇编B/0采用挑拣、退货等方式处理。
由检验科负责做好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情况的记录并保存。
当质检员或仓库保管发现半成品、组装件、成品的不合格时应进行判定,对于质检员能判定可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由操作者负责按要求进行返工、返修,质检员做好不合格情况的记录。
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质检员应做好复检记录。
对于质检员不能判定或无返工、返修价值的不合格品,质检员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处置单》,交检验科长签字确认,由质量否决人负责按照《质量否决制度》的规定决定处理方式。
相关部门按所决定的处置方式进行处置。
对已经确认的不合格半成品和成品,所属车间必须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明显的不合格标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4、所有不满足标准安全性能的不合格不准转入下道工序,整机不准对外销售。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二)1. 目的: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不合格品的出现。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和出货的部门和员工。
3. 定义:3.1 不合格品:指不符合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和要求的产品或原材料。
3.2 不合格品管理:指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识别、处理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不合格材料管理制度
不合格材料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规范企业材料的采购、存储、使用、检验,确保材料质量,减少不良材料损失,提高产品质量,公司制定《不合格材料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备件、物资等部门。
三、制度内容1. 定义不合格材料:指未符合工艺、标准、规范和要求,未被批准使用的材料。
2. 采购管理(1)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考核并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以减少不良材料采购。
(2)进货前必须审查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质量保证书、检测报告等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确定该材料符合公司质量标准要求;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应具备检测机构资质。
(3)进货后,必须对材料进行检验,并进行严格的试验,以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
(4)入库的材料应根据材料性质和用途,采取适当的存放方式,防止污染或其他质量问题。
(5)采购部门应及时反馈供应商信息和材料的反馈意见,编制采购报告和统计报告,对申请采购材料的部门进行总结和监督。
3. 存储管理(1)入库前应对材料进行验收,确认材料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同时要将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日期、批次、质量证明书等记录在入库单上,由仓库管理员签字确认。
(2)分装、转包装应清点数量,检查质量,并检查包装情况,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如隔绝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防止质量问题。
(3)所有材料入库后,应存放在相应的货架上,分类储存,采取锁码制度,确保材料数量和质量的有效监管。
(4)仓库管理员应严格按照建档、入库、出库等操作规程进行,对材料进行追溯管理,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即刻停止使用、进行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4. 使用管理(1)在使用材料前,必须对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公司标准要求,并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
(2)对于不合格材料,必须停止使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同时应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
(3)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标准和规范操作,保证产品质量。
5. 检验管理(1)建立检验档案,对材料的质量监督进行记录,包括质量问题发现、处理记录等。
不合格原材料管理制度
不合格材料管理制度通过对不合格材料的处理,防止不合格材料投入到混凝土生产中,制定并实施纠正和处理措施,保证原材料质量管理,促进进场材料质量管理,确保不合格原材料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
适用于进厂的不合格原材料以及在生产中出现的原材料问题。
1.为了减少不合格品出现的频率,原材料进厂时采购人员应联合试验人员对进厂原材料与合格原材料进行比对,如存在较大差异直接退场;对目测对比合格的原材料过磅进入待检区。
2.进厂的原材料检测过程发现不合格时,需根据不合格项目进行相关处理,如砂石的含泥量、泥块含量不满足要求时,需用专用清洗工具进行冲洗,冲洗完毕后砂需进行含泥量、泥块含量和颗粒级配的试验检测,碎石需做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的检测。
试验检测合格的方可投入混凝土生产中,如处理后检测仍不合格必须对其进行清退;进厂的原材料除砂石的含泥量、泥块含量不合格时,需进行相应的处理,其他原材料发现不合格时直接退场,严禁用于生产。
3.严格执行公司原材料初检规定,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分别处置4.仓库保管员须逐车核对随车资料和送货单,与约定不符或资料不全者拒绝进场,并上报材料班长。
5.对于目测就不合格且供货商对目测结果无异议的原材料,应坚决退货,并及时上报公司领导。
6.当供需双方对目测结果有异议时,应当即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快速试验,由搅拌站技术经理根据试验结果作为最终判定结果。
7.当对原材料怀疑、目测无把握时,应及时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快速试验,由搅拌站技术经理根据试验结果决定是否退货。
8.材料班应按照有关规定对进场原材料按批量随机取样,将样品送试验室进行检测,如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试验室应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材料班,由材料班进行记录,并报告技术经理,采取措施禁止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
9.当巡场发现有不合格原材料或料场有混料时,应由公司技术经理根据不合格程度或混料状况,决定是否清运出场或降级使用10.试验室负责不合格材料的检测及上报,负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具体实施工作。
原材料管理制度及不合格管理制度
原材料管理制度及不合格管理制度一、原材料管理制度的意义原材料是产品生产的基础,对于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立科学合理的原材料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安全质量和合理使用,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原材料管理制度还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关系,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原材料管理制度的内容1.原材料采购管理(1)建立供应商合格评估制度,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评估,并制定合格供应商名录。
(2)确定负责原材料采购的相关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3)建立采购流程,包括需求确认、询价比价、合同签订等环节,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公正。
2.原材料入库管理(1)建立原材料入库登记制度,记录原材料的种类、批号、数量等信息。
(2)对原材料进行验收,确保符合相关质量要求,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3)确保原材料的存放环境符合相关要求,防潮、防尘、防火等。
3.原材料领用管理(1)建立领用申请、审核和发放流程,确保原材料的合理领用和内部流转。
(2)制定原材料领用标准,根据生产计划进行有效管理,避免过量领用或过期闲置。
4.原材料库存管理(1)建立库存盘点制度,定期对库存进行实物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2)建立库存报废制度,及时处理失效、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
5.原材料供应商管理(1)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供应商名录。
(2)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及时解决供应商提出的问题,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三、不合格管理制度的意义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产品。
对于企业而言,不合格产品会导致客户投诉、重做费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建立不合格管理制度,能够及时发现、记录和处理不合格产品,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四、不合格管理制度的内容1.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1)明确不合格品的定义,包括产品外观、尺寸、材料、性能等方面的问题。
原材料管理制度及不合格管理制度
原材料管理制度及不合格材料处理制度原材料管理制度1. 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施工的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和试验。
3. 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地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工地试验室具体执行。
3.1 通过试验确定各种工程材料、半成品、成品、构件的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3.2 检测工程质量参数,进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3 指导工程材料的合理使用。
3.4 研究开发新材料,参加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推广应用工作。
3.5 参与有关的施工工艺制订,并进行技术指导。
4. 试验工作职责4.1 中心试验室4.1.1严格按集团公司中心试验室授权的业务范围开展工作。
4.1.2负责工程材料:水泥、外掺料、外加剂、质量检验的质量检验;配合比(耐久性混凝土、孔道压浆、级配碎石、改良土) 选定;耐久性混凝土特殊指标(冻融、电通量)试验;确定路基填料,测定最大密实度、最佳含水量,选定填料改良方案和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工程实体耐久性检测、隧道衬砌质量检测。
4.1.3对本试验室不能进行试验的项目负责联系外检单位。
4.1.4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质量检查;配合第三方现场检测(桩基、梁体静载、路基、隧道检测);4.1.5参加质量管理会议;协助集团公司指挥部进行施工前原材料及配合比检测,过程抽查检验、工后检测及验收等工作。
5.1.6统一管理工程检测工作,对工区试验室的检测质量、标准化建设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4.1.7定期与工区试验室进行比对试验及人员培训。
4.1.8做好检测工作计划、工作记录、台帐及各种统计报表。
每月对各工区、梁场试验资料、轨枕场试验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后填写《工程试验工作报表》,上报给集团公司指挥部相关部门、集团公司中心试验室。
4.1.9按《程序文件》要求,做好中心试验室、工区试验室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
原材料管理制度及不合格管理制度
原材料管理制度及不合格管理制度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原材料的质量问题一直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原材料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检验等各个流程,从而保证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满足客户需求。
一、原材料管理制度1. 采购管理企业在采购原材料前,需要进行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建立供应商库,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义务,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交货期。
为了贯彻落实这一制度,企业需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1)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及其产品的认证和评估制度,考察供应商的信誉、实力、交货期、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内容,对合格的供应商进行注册,并进行周期性的监督、评估、审查和注销。
(2)采购人员管理建立采购人员的资质认证制度,授权采购人员进行采购联系,制定合同规范,审查合同,保证采购合同的合法性、权利义务的明确性和保密性。
(3)采购流程管理制定采购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询价、报价、双方协商、采购合同签订、质量验收、付款等各个环节,明确责任和要求,落实流程管理。
2. 运输管理原材料的运输管理对质量的保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运输质量,企业需要制定运输管理制度,在运输过程中严格控制各种因素,确保原材料不受损、不受污染。
具体措施包括:(1)运输工具的审查要求供应商提供运输车辆资质证明,审查运输车辆的状况,如车辆状态、车厢清洁是否达标、温度控制是否符合要求等。
(2)运输过程的监控通过GPS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运输过程进行监控,保证原材料的仓储、装卸、运输等各个环节都符合标准。
(3)运输文件的管理要求供应商提供运输文件,如装车单、运输单、提货单等,保留相关证明资料。
3. 储存管理储存管理是原材料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原材料的质量保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制定严格的储存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细节,确保原材料的安全储存。
(1)储存环境的控制建立合理的储存区,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切实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第一节不合格原材料第1.1条严格执行公司《原材料初检规定》,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分别处置。
第1.2条材料班(磅房)须逐车核对随车资料和送货单,与约定不符或资料不全者拒绝进场,并上报材料班长。
第1.3条对于目测就不合格且供货商对目测结果无异议的原材料,应坚决退货,并及时上报公司领导。
第1.4条当供需双方对目测结果有异议时,应当即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快速试验,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试验结果作为最终判定结果。
第1.5条当对材料有怀疑、目测无把握时,应及时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快速试验,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试验结果决定是否退货。
第1.6条材料班应按照有关规定对进场原材料按批量随机取样,将样品送试验室进行检测。
如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试验室应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材料班,由材料班进行记录,并报告技术经理,采取措施禁止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
第1.7条当巡场发现不合格原材料或料场有混料时,应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不合格程度或混料状况,决定是否清运出场或降级使用。
对于降级使用的材料应分开堆放,在保证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只允许使用在强度等级不大于C15非结构混凝土中,并双倍留置相应的验证试件。
第二节不合格产品第2.1条出厂质检发现混凝土和易性不满足出站要求时,应立即阻止该车混凝土出厂,并通知质检班长或试验室主任,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调整,在保证该车混凝土强度和和易性均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再放行出场,并留置相应的调整记录和验证试件。
第2.2条到工地后,因离析或违规加水而被退回的混凝土,应作废品处理(制作地砖或经冲洗后分离提取砂石)。
第2.3条对于因工地多要或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退灰,应及时进行处理:出场2h以内,且混凝土和易性良好的,可按照原强度等级使用;出场2-4h内,如通过掺加适量外加剂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得,可降低1-2强度等级使用;出场4h-6h内,只能用于主体以外低强度部等级部位,如垫层等。
出厂超过6h或已过初凝,作废品处理。
不合格原料管理制度范文(4篇)
不合格原料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适用范围该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不合格原料的管理,保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符合质量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适用于本单位的原料采购、接收、储存和使用等环节。
二、术语定义1. 不合格原料:指无法满足质量要求或者超出规定标准的原料;2. 合格原料:符合质量要求并且符合规定标准的原料;3. 供应商:指提供原料的外部供应商;4. 质量部门:指负责质量控制和检验的部门。
三、不合格原料处理流程1. 发现不合格原料a) 原料接收环节(1) 供应商交付的原料必须在质量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验收,并提供相关质检报告;(2) 如验收发现不合格原料,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填写不合格原料登记表。
b) 储存和使用环节(1) 储存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原料,应立即通知质量部门;(2) 在使用原料前,必须进行抽样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2. 不合格原料处理a) 质量部门的责任(1) 质量部门应对不合格原料进行风险评估,判断其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2) 如不合格原料存在潜在的风险,质量部门应及时通知生产部门停止使用该原料,并进行相关调查。
b) 处理方式(1) 如不合格原料存在较大的风险,应将其隔离并标记,以防止误用;(2) 如不合格原料可以进行改良、调整或者修复,质量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并监督其执行;(3) 如不合格原料无法改良、调整或者修复,质量部门应与供应商进行协商,协商结果可能包括退货、换货或者其他方式;(4) 不合格原料的处理记录应详细记录,并由相关部门审核确认。
3. 不合格原料追溯和整改a) 追溯责任(1) 质量部门应负责对不合格原料的追溯工作,确定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和影响范围;(2) 如追溯发现,供应商存在违规行为或者质量控制不当的情况,质量部门应尽快向上级部门报告。
b) 整改措施(1) 质量部门应制定整改措施,并将其执行情况报告给上级部门;(2) 生产部门应配合质量部门的整改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不合格原料管理制度范本(3篇)
不合格原料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依据不合格原料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对于不合格原料的管理和处置,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此制度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法律法规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3.《不合格食品召回管理办法》;4.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合格食品及食品召回的风险等级分类与处理》;5.企业内部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入库和使用等环节。
并包括不限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相关企业。
三、流程与要求1.采购环节(1)企业应按照相关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合格供应协议。
(2)企业采购人员在收货前应进行该原材料样品检验,确保其质量安全。
(3)如发现有不合格原料,采购人员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需采取措施将不合格原料封存并标识。
(4)采购人员应记录该供应商的不合格情况并报告给质量保证部门。
2.样品检验(1)企业质量保证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样品检验标准和流程,并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准确性。
(2)样品检验应包括外观、气味、颜色、含水量、残留物检测等指标,并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增加相应的检测项目。
(3)如发现原材料不合格,质量保证部门应立即通知仓库人员进行封存,并填写不合格品记录表。
3.入库管理(1)仓库人员在收到原材料后,应对原材料进行合理存放,并标识是否为不合格品。
(2)不合格原料应隔离存放,并注明相应的不合格原因、数量等信息。
(3)仓库人员应及时将不合格原料的信息通报给质量保证部门,并配合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退货或报废。
4.不合格原料处理(1)质量保证部门应根据不合格原料的情况,确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退货至供应商、销毁或回收利用。
(2)不合格原料的处理必须在质量保证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保留相关的处理记录。
(3)如因不合格原料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企业应及时进行产品召回,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五、责任与评估1.企业质量保证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不合格原料管理制度,并监督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
试验室不合格原材料管理制度
试验室不合格原材料管理制度篇一:试验室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试验室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一、总则工程材料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作为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材料性能检验是材料生产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保证工程的质量,体现试验工作的真实性,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所述“不合格品”系指经试验检验不合格的各种材料、构件样品,包括水泥、粗骨料、细骨料、钢筋、外加剂、矿物掺和料等原材料和过程试验所取检验试件。
图1 进场材料检测试验流程图二、不合格材料样品的处理程序1、原材料不合格1)经试验发现原材料样品不合格,必须及时通知试验室主任或技术负责人,试验室主任或技术负责人对试验数据应认真进行检查复核,对试验操作过程进行考证,确认材料样品是否不合格。
2)如果材料样品不合格应封存样品(原材料),并在结束试验2小时内电话通知安质部门和相关单位,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下发通知。
3)协同安质部督促相关单位进行处理,砂、碎石可用作临建或清退出场。
钢筋、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材料清退出场。
4)确认处理结果的真实性,必要时还应留存影像资料,不合格材料处置完成后,填写不合格材料处置单。
相关人员签认。
2、过程质量控制不合格1)出现焊件不合格应立即通知安质部,配合安质部门监督处理不合格批及部位,处理方式:补焊或切除原焊缝重新焊接。
2)混凝土试件、砂浆试件不合格通知安质部,由项目部执行公司《不合格品程序》文件。
3、不合格品资料管理1)试验检测出现不合格品(材料)时,要正常填写原始记录,出具不合格报告,及时填写不合格台帐。
2)不合格材料台账应由责任心强、办事认真且具有检测资格的人员负责填写并与其它试验台帐统一归档管理,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
台账记录人、试验室主任及技术负责人等的签名必须是本人签名,他人不得代签。
3)不合格材料处置单以及影像资料合并存档。
4 、不合品(材料)处置监督为保障不合格材料样品处理的公正性,试验室应随时接受监理单位、业主单位等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第一篇: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第3条: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品管部来料检验员具体执行。
第4条:职责(1)品管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3)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2章来料检验的规划第5条:明确来料检测要项(1)来料检验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2)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6条: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客户的要求。
第7条: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1)外观检测。
用目视、手感、嗅觉、口尝、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
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
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
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第8条: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1)全检。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抽检。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抽检比例≥3%)第3章来料检验的程序第9条: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由品管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管理制度及不合格材料处理制度中铁x局集团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中心试验室二〇一一年七月原材料管理制度1. 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施工的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和试验。
3. 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地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工地试验室具体执行。
3.1 通过试验确定各种工程材料、半成品、成品、构件的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3.2 检测工程质量参数,进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3 指导工程材料的合理使用。
3.4 研究开发新材料,参加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推广应用工作。
3.5 参与有关的施工工艺制订,并进行技术指导。
4. 试验工作职责4.1 中心试验室4.1.1严格按集团公司中心试验室授权的业务范围开展工作。
4.1.2负责工程材料:水泥、外掺料、外加剂、质量检验的质量检验;配合比(耐久性混凝土、孔道压浆、级配碎石、改良土) 选定;耐久性混凝土特殊指标(冻融、电通量)试验;确定路基填料,测定最大密实度、最佳含水量,选定填料改良方案和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工程实体耐久性检测、隧道衬砌质量检测。
4.1.3对本试验室不能进行试验的项目负责联系外检单位。
4.1.4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质量检查;配合第三方现场检测(桩基、梁体静载、路基、隧道检测);4.1.5参加质量管理会议;协助集团公司指挥部进行施工前原材料及配合比检测,过程抽查检验、工后检测及验收等工作。
5.1.6统一管理工程检测工作,对工区试验室的检测质量、标准化建设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4.1.7定期与工区试验室进行比对试验及人员培训。
4.1.8做好检测工作计划、工作记录、台帐及各种统计报表。
每月对各工区、梁场试验资料、轨枕场试验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后填写《工程试验工作报表》,上报给集团公司指挥部相关部门、集团公司中心试验室。
4.1.9按《程序文件》要求,做好中心试验室、工区试验室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
4.1.10及时审核、签发本标段的试验报告。
4.2 工区、梁场、轨枕场试验室4.2.1配合本级物资部门选定工程材料料源,将初步选定的工程材料样品送中心试验室进行检测确认。
4.2.2负责管区内砂、石、级配碎石常规项目检测;混凝土施工控制(施工配合比换算、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温度检测);砂浆试件的制作、养护及抗压强度试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养护及抗压强度试验、弹性模量试验;路基施工控制(K30、E vd、E v2、孔隙率、压实度检测);钢材及焊件试验;水泥、外掺料、外加剂等取样送检;冻融、抗渗、电通量试件的制作、养护和送检。
4.2.3负责进场原材料的质量监控及反馈;负责派试验员驻各专业作业队/搅拌站并指导其试验工作。
负责材料含水率测定、配合比(耐久性混凝土、孔道压浆、级配碎石、改良土)现场施工换算及验证。
4.2.4及时、规范填写试验记录及试验报告并送中心试验室审核签字,按分项工程做混凝土、砂浆强度评定。
4.2.5收集各搅拌站及作业队的送检材料,集中送中心试验室检测;对中心试验室检测范围外的材料及试件送中心试验室指定的检测场所。
4.2.6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质量检查;配合第三方现场检测(桩基、梁体、路基、隧道检测)。
4.2.7建立本工区的原材料、配合比试验台帐,按单位工程统一保管材质单、试验记录及报告。
4.2.8对本工区各施工队的试验、检测工作进行管理。
作好本工区试验、检测的工作计划,按计划及时开展检测工作,保证检测频率、数量满足规范及竣工验收要求。
4.2.9按《程序文件》要求,做好本级试验室、施工队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做好各种工作记录和台帐。
4.2.10按要求及时填写各种统计报表并上报中心试验室。
4.2.11参加工程竣工文件的编制工作。
4.3 驻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员4.3.1 负责每批进场材料的取样送检。
4.3.2 负责每次混凝土施工前砂、石含水率测定和混凝土现场施工配合比换算。
4.3.3 负责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初机温度的测试。
并对拌合站的混凝土质量进行监督控制。
4.3.4负责按规定的频率制作、养护和送检混凝土和砂浆检查试件。
4.3.5 及时作出各种工作记录,保管好试验资料;定期送工区试验室存档。
4.4 驻桥涵施工队试验员4.4.1 负责基桩施工控制和每次混凝土施工前砂、石含水率测定和混凝土现场施工配合比换算。
4.4.2负责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泌水性、含气量和温度(环境、入模、养护期)的测试及记录工作。
4.4.3 负责按规定的频率制作、养护和送检混凝土和砂浆检查试件。
4.4.4 及时作出各种工作记录,保管好试验资料。
4.5 驻隧道施工队试验员4.5.1负责每次混凝土施工前砂、石含水率测定和混凝土现场施工配合比换算。
4.5.2负责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泌水性、含气量和温度(环境、入模、养护期)的测试及记录工作。
4.5.3负责按规定的频率制作、养护和送检混凝土和砂浆检查试件4.5.4及时作出各种工作记录,保管好试验资料;定期送工区试验室存档。
4.6 驻路基施工队试验员4.6.1负责路基填料取样送检,参加路基填料、填料改良、级配碎石的选定工作。
4.6.2 根据填筑工艺要求,对路基、级配碎石等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4.6.3 负责路基动态模量Evd、静态模量Ev2、k30地基系数、压实系数、孔隙率、最佳含水量、承载力等质量参数检测。
4.6.4 及时作出各种工作记录,保管好试验资料;定期送工区试验室存档。
5. 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5.1 工程材料的采购5.1.1 对于工程材料供方必须认真考察,物资部门应按集团公司《程序文件》进行调查、评价,确认其质量保证能力和供货能力。
5.1.2 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供货厂家初步确定后,物资部门应将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提供给试验室,由试验室抽样检验。
确认质量合格后方能采购。
5.2 材料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5.2.1 每批材料进场后,物资部门应将材料出厂合格证(或其它质量证明文件)提交给各工区试验站和材料使用单位各一份(复印件)。
5.2.2 材料使用单位进行验收后,应及时取样送各工区试验室或中心试验室进行检验。
5.2.3 施工单位依据检验合格报告,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该批材料方可使用。
5.2.4 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如遇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重新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1) 由于运输、保管不当可能发生变质;(2) 超过储存期限可能发生变质;(3) 材料外观有变质迹象。
5.2.5 同一批量原材料用于多个单位工程使用时,可由其中的一个单位取样送检,但中心试验室必须将检验试验报告向全部使用单位送达,使每个单位工程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资料。
5.2.6 工程材料取样送检应遵守国家见证取样的规定,由工地监理工程师监督取样过程并在委托单上签字。
5.2.7 本试验室不能检测的样品或检验项目有特殊要求的样品,由中心试验室负责送外部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试验。
6. 主要原材料检验频率6.1 钢材6.1.1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生产工艺、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每60t为一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
6.1.2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钢绞线: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生产工艺、同交货状态的预应力筋每30t为一批,不足30t也按一批计。
6.1.3 预应力桥梁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抽样为每1000套为一批,不足1000套也按一批计。
其中外观检查:每批抽检10%,且不少于10套;硬度试验:每批抽验5%,且不少于5套;静载锚固系数性能试验:每批抽检一次3套。
6.2水泥6.2.1 任何新选货源;使用同厂家,同批号且同品种的水泥达3个月及出厂日期达3个月的水泥检验一次。
6.2.2 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每500 t(袋装水泥每200 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
6.3 矿物掺和料6.3.1任何新选货源;使用同厂家,同编号的矿物掺和料达3个月及出厂日期达3个月的矿物掺和料检验一次。
6.3.2 粉煤灰:同厂家、同编号、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200t为一批,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每车检验细度,合格后才能入仓。
6.3.3 磨细矿渣粉:同厂家、同编号、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200t为一批,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
6.3.4硅灰:同厂家、同编号、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30t为一批,不足30t时也按一批计。
6.3.5轨道板和双块式轨枕混凝土用复合掺和料:同厂家、同编号、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60t为一批,不足60t时也按一批计。
6.4 砂石料6.4.1任何新选料源;连续使用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粗细骨料达一年检验一次。
6.4.2 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粗细骨料每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其中细骨料有机物含量每3个月检验一次。
6.5 外加剂6.5.1 任何新选货源;使用同厂家、同批号且同品种的产品达6个月及出厂日期达6个月的产品检验一次。
6.5.2 聚羧酸系及其它类型减水剂:同厂家、同批号且同品种以及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50 t为一批,不足50 t时也按一批计。
6.5.3 引气剂:同厂家、同批号且同品种以及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5t为一批,不足5t时也按一批计。
6.5.4 速凝剂和膨胀剂的检测试验按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
6.6混凝土拌和水6.6.1 新水源或同一水源的水使用达一年检验一次。
6.6.2同一水源的涨水季节检验一次。
7. 试验检测工作质量管理7.1各级试验检测机构必须公正、科学地开展试验检测工作,不受行政、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干预;检测人员应秉公办事,不谋私利,认真按规范、标准等进行检测。
7.2 各试验室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体系要求开展试验检测工作,确保试验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7.3 试验室必须独立取样,所取样品要有代表性。
7.4试验检测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
采用经有关部门认可的、专业化管理软件进行信息采集、处理、汇总及上报。
实现客专试验检测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序化,以便各级机构及时掌握试验检测工作的动态,分析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
7.5试验检测单位应建立试验人员守则、信息上报等各项管理制度,人员离岗必须严格执行逐级请假制度。
中心试验室主任及分部试验站负责人请(休)假必须在十五天前向指挥部工程管理部请假;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不得同时请(休)假。
7.6对施工所用工程材料进场前按国家或行业相关文件要求进行试验检测,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试验检测项目应立即停工,经施工处理或返工后重新检验合格方可继续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