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静夜思》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8《静夜思》第二课时
【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谈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第一学段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部编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静夜思》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是一首语言浅显却情感真挚的思乡曲。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成功地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无声地拨动着诗人的心弦,触发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本课识字安排了9个要认识的生字,其中“思、床、光、低、故”5个字既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除此之外,加上“前、乡”共学会写7个生字。课后练习提出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积累了《咏鹅》《江南》《悯农》《风》等多首古诗,其中积累的李白的古诗最多,有《古朗月行》和《赠汪伦》,学生对唐代诗人李白已有了初步了解。
《静夜思》这首诗通俗易懂,流传广泛,不少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能够朗读与背诵,但往往是无心成诵,并不明白内容,难读的字音读不正确,读不出古诗特有的节奏。
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诵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古诗的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本课要求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生已有自主识字的基础,教师可以可以发挥古诗的语境作用,鼓励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正确书写。
【教学目标】
1. 巩固所学的生字,认读“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故、乡”3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背诵古诗。
3. 根据课文信息作出简单推断,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信息作出简单推断,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积累背诵
1.出示图,老师带来一幅图,你想到了哪一首古诗?《赠汪伦》,谁愿意背一背?出示一上学过的《古朗月行》,朗读。
2.你有什么发现?(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李白)。说一说你对李白的了解?(学生根据对李白的了解进行简介)
老师也带来了关于大诗人李白的介绍,一起听听吧。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齐读课题:8《静夜思》。
二、初读课题,质疑解疑
1.出示题目。给“静”字词,(安静、宁静)。题目中有个反映时间的词语是什么?(“夜”告诉我们是夜晚)
2. 你是怎样记住“思”的?
①(熟字加偏旁,“田”加“心字底”)
金文小篆楷体
“思”上面代表大脑,下面是“心”,古人认为大脑和心脏都是思维的器官。本义为思考、想法,后来又引申为思念、怀念。
谁来用“思”组词?组词:思念、思考、思想等。
②教师板书“思”,上窄下宽,上收下放。
③学生书写(强调书写姿势)、评价。
3.再送入读题目读一读。(齐读)快把书翻开43页,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古诗。
三、朗读古诗,识记汉字
1.朗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在语境中巩固识字
多种形式读词语:夜晚床前月光疑问举头低头望明月思故乡同学们词语朗读得正确,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看,在宁静的夜晚,一轮怎样的月亮挂在天空?(圆圆的、亮亮的、又大又圆的)在这月圆之夜诗人李白情不自禁地思念什么呢?(故乡)
3.识字写字,学习“故、乡”
故: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记“故”的?
多种方式识字:加一加:古+攵;减一减:做-亻:换一换:苦(故)、枯(故)、姑(故)、估(故)、固(故)
再组词。组词:故事、故乡、故意、故宫、故人。
乡:由学生数笔画记一记。
组词:乡亲、家乡、故乡、乡亲、乡下、乡村。说一说你的家乡在哪里?
4.指导书写“故、乡”
故:左右两部分宽窄相等,书写时注意笔画的穿插,尽量向中间靠拢。注意反文与折文的区别,最后捺要舒展。
乡:两个撇折的撇相互平行,折也相互平行,整个字稳稳站立。
4.学生书写(注意书写姿势),同学间互评。
5.把生字送回到整首诗中,听老师朗读,听清朗读的节奏、停顿。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意
1.听老师配乐朗读,再画一画停顿记号,试着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全班读。
2.出示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导想象画面。
预设:①月光明亮。出示图片对比,说一说是()的月亮?(圆圆的月亮、又大又圆的月亮)感受“明月”。
此时正是农历九月十五,月亮又大又圆,挂在夜空中。
②“霜”,联系第一单元识字1学过的“秋霜降”,读一读“秋霜”,回忆到了深秋,地面上气温特别低,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或植物上。
③联系诗句理解“疑”,说说这床前明亮的月光好像是(),同桌说一说。好像是地面上那一片白茫茫的冰霜。
④指导朗读:谁来试着读一读?
冰冷的夜晚,李白看到了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禁不住感叹:(齐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觉得李白的心情怎样?
3.感悟后两句诗
①介绍:李白25岁独自一人离开故乡,踏上了远游的征途。一年过去了,他到了扬州。就在这样一个月圆的夜晚,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②出示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指名朗读
③请你一边朗读诗句一边根据诗句做动作。(举头——低头)指名做一做动作。(板书:举头、低头、望)
④已是深秋,离开家乡已经一年的李白,身上的银两都用光了,又得了一场重病。此时,他独自一人住在客栈,没有人照顾他,没有人给他添一件衣服,没有人给他生火取暖,更没有人陪他说说话。假如你离开家乡一年之久,假如你患了疾病,假如你的身边没有亲人朋友,在这样一个月圆之夜,你会想些什么呢?(思念故乡的亲人、朋友,思念故乡的……)
⑤指导朗读:故乡,那是李白曾经住过的地方,那里有他的亲人,有他爱的山和水,还有他经历过的一幕幕往事。让我们来借助明月的力量传递思念家乡的情感吧。指名读,齐读。
4.诵读古诗: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