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共71页

合集下载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

然而,早产儿由于其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常常面临喂养不耐受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制定一份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诊疗指南至关重要。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the survival rate of premature infants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However, premature infants often face feeding intolerance due to their immature 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ut may also lead to a series of complications.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develop a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 for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mature infants.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评估、治疗及预防的综合性指导,以帮助提高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率、治疗成功率及预后质量。

本文首先介绍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表现,随后详细阐述了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方法、评估标准以及治疗方案,最后对预防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课件

饮食卫生
个人卫生
保证喂养器具的清洁卫生,避免食品 污染。
家长接触早产儿前应洗手、洗脸,避 免交叉感染。
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消毒, 减少病菌滋生。
0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 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病情和体重 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来缓解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渐适应喂养。
案例二:家庭护理在喂养不耐受中的作用
家庭观察
家长需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症状,记录喂养和排泄 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喂养调整
在医生的指导下,家长可适当调整喂养方式,如 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
定期复查
定期带早产儿去医院复查,以便医生根据情况调 整治疗方案。
案例三
耐心与积极配合
家长需保持耐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乐观的心 态,为早产儿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特点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通常发生在出生后 早期,且症状轻重不一,持续时间也 长短不一,但大多数情况下会在出生 后数周内自行缓解。
发生原因
生理原因
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肠道菌 群尚未建立,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能力较弱。
病理原因
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病理 因素也可能导致早产儿喂养不耐 受的发生。
饮食调整需要逐步进行,家长应耐心 引导宝宝适应新的饮食方案,并密切 关注宝宝的反应和生长情况。
对于不耐受的食物,家长应尽量避免 给宝宝食用,同时增加易消化、低过 敏的食物,以保证宝宝获得足够的营 养。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物理治疗 等。这些方法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
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1. 引言1.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背景早产儿是指在37周孕龄以前出生的婴儿,由于未完全发育,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耐受性。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出现吃奶困难、吐奶、腹泻等现象,影响了其生长发育和健康。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早产儿消化系统未完全发育、免疫系统不成熟、营养需求较高等因素有关。

在临床实践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高,给医护人员和家长带来了一定困扰。

研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探讨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对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总结目前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目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喂养困难、生长发育延迟等严重后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分析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措施,并综合目前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干预策略。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 正文2.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其对乳汁或配方奶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

早产儿的胃肠道运动功能也不够成熟,容易出现胃肠蠕动不协调、排空延迟等问题,进而影响喂养的效果。

早产儿的呼吸系统也可能存在问题,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

除了生理因素外,心理因素也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扮演重要角色。

早产儿由于早产导致的生理不成熟,可能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等特点,这些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其喂养表现。

环境因素也会对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产生影响。

比如喂养方式、喂食技巧、喂养时间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早产儿的喂养体验。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案,以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护理课件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护理课件

针对早产儿特殊情况,如吞咽困难、吸吮力不足等,提供适当
的喂养方法和工具,以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Part
06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治疗案例
案例一
某早产儿因喂养不耐受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经过调整喂 养方式、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成功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案例二
某早产儿在出现喂养不耐受时,及时采取禁食、胃肠减压等 措施,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最终恢复 良好。
失败教训分析
教训一
某早产儿因喂养不耐受导致肠穿孔,分析原因发现是喂养量过多、速度过快所致 ,提示应合理控制喂养量和速度。
教训二
某早产儿在出现喂养不耐受时未及时发现并处理,导致症状加重,甚至引发全身 感染,提示应加强监测和早期干预。
未来研究方向
STEP 01
研究一
STEP 02
研究二
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 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 治疗方法。
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营 养状况,调整喂养方案和护理措
施,确保早产儿健康成长。
推广母乳喂养
促进母乳喂养
01
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向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技巧,提
高母乳喂养率。
母乳储存与加热
02
指导产妇正确储存和加热母乳的方法,以确保母乳质量和安全
性。
特殊情况下的喂养
03
营养支持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对于营养不足的早产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生 长发育的需求。
监测生长曲线
定期监测宝宝的生长曲线,评估营养状况,及时调整喂养方案。
定期评估营养状况
通过血液检查、骨密度等手段,定期评估宝宝的营养状况,以便及 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

早产儿护理
01
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感染
02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03
保持适当的喂养频率和量,避免过度喂养
04
观察早产儿的体重、身高、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体格 检查,监测生
长发育情况
02
定期进行营养 评估,调整喂
养方案
03
定期进行心理 评估,关注心
理健康
04
02
心理教育:提供心理教育, 帮助家长了解早产儿喂养 不耐受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 和安慰,减轻家长的焦虑 和担忧
4
早产儿喂养不耐 受的预防
孕期保健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营养,避免营养不良或过剩 适当运动:保持孕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定期产检:按时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问题 避免感染:避免接触感染源,降低感染风险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心情愉快,减轻心理压力 预防早产:注意预防早产,降低早产儿风险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 床诊疗指南
演讲人
目录
0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概述 0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 0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 04.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
1
早产儿喂养不耐 受概述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
0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早产儿在 02 这种症状可能包括呕吐、腹泻、
喂养过程中出现的消化系统不适
腹胀、腹痛等。
症状。
0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可能包 04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和治疗
括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喂养方式
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
不当、食物过敏等。
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
胃肠道发育不成熟:
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外壁罩上深色布罩,尽可能降低各类仪器声源,工作人员 避免高声谈论,动作轻柔,减少周围环境的噪音。 安静、黑暗环境使迷走神经兴奋,迷走神经紧张度增加, 有助于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有利于对 食物的消化吸收、奶量增加、减少呕吐、腹胀、胃潴留等 喂养不耐受发生。 配戴眼罩避光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配戴眼 罩避光患儿(P<0.01),表明避光能促进早产儿消化和吸 收,便于喂养。
3
胎龄28周时肠道已分化,30周开始出现功
能性肠蠕动,34周左右时才有系统性肠蠕 动,有效吸吮和吞咽34--36周才能成熟, 半乳糖酶等在34周前虽尚不充分,但给予 肠道营养后即呵活化。 VLBWI胃肠功能弱,加上腹壁较薄、腹肌 不发达等原因易显腹胀,在哺乳后尤为明 显,这可为生理现象,需与病理性腹胀相 鉴别。
7
开始胃肠喂养的时间 由于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恐惧,肠内营


养要在出生几周后才引入 动物实验表明,全静脉营养,仅禁食3d,就会出 现肠黏膜萎缩、肠绒毛变平及乳糖酶发育受阻。 早期喂养可以促进VLBW的胃肠道成熟,减少喂 养并发症,促进胃肠激素分泌和胃电生理活动成 熟,加强胃肠动力,改善喂养不耐受。 喂养不耐受平均开奶日龄为5.81±3.27d 喂养耐受平均开奶日龄为3.41±2.42d
12
持续性虽可克服这些缺点,然而有学者认为,此法影响胃
肠激素的分泌,易发生胃潴留,导致经口喂养的时间延长 和影响生长速率。
过幽门喂养是早产儿不经过胃的肠道喂养方法,适用于胃
排空差、易反流或误吸的早产儿,与经胃管喂养比较,前 者进奶量增加,体重增长明显,但旁开胃的消化作用,减 少了脂肪的吸收及胃肠激素的分泌,同时也使肠穿孔的可 能性增加,可并发十二指肠穿孔、细菌感染、腹胀,因此 不推荐常规应用。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龄未满37周的婴儿。

由于其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常常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即无法适应或吸受足够的乳汁。

在这种情况下,特定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发展。

首先,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需要包含正确的喂养姿势。

最常用的姿势是端坐姿势,将婴儿的头部稍微上抬,以确保充分开放口腔并减少窒息的风险。

另外,护理人员需要适时的将乳头放在婴儿嘴唇接触区域,并确保乳头尽可能的填满婴儿的口腔,以促进有效的吸吮。

其次,护理人员应关注早产儿的吮吸力和呼吸状态。

吮吸力的不足可能导致婴儿无法有效地吸收乳汁。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可以尝试使用吸奶器等工具帮助婴儿吸吮,并适当调整乳头的流速。

此外,因为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喂养时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呼吸状态,避免出现吸吮与呼吸冲突的情况。

另外,早产儿的肠胃系统也需要特殊关注。

由于肠胃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早产儿常常容易出现消化问题,如胀气、腹泻等。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排便和拉气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干预。

有时,可以使用腹部按摩等方法帮助婴儿排气。

此外,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较高,需要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促进生长和发育。

根据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母乳或配方奶,并在必要时添加特定的添加剂,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同时,饮食的频率和间隔也需要根据早产儿的个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以避免过度喂养或营养不足的问题。

此外,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中,疾病的管理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早产儿在出生后会面临许多健康问题,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胆红素过高等。

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医生合作,及时处理和治疗这些问题,以维护婴儿的健康和发育。

总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是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营养和发育的重要环节。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喂养姿势的正确性,关注吮吸力和呼吸状态,特别关注肠胃系统的健康,并根据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研究和护理对策论文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研究和护理对策论文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研究和护理对策【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key words】premature infant feeding intolerance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97-01早产儿指胎龄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体重一般低于2500克。

早产儿由于提早出生,各脏器发育不成熟易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尤其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建设,早产儿的成活率也再逐年上升,同时胎龄较小的早产儿的救治工作也不断增加,胎龄越小,其面对宫外环境越容易出现危险,其中喂养不耐受问题是最常见的。

凡是影响胃肠动力的因素均可造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不仅会影响胃肠喂养,还可能妨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认知等[1]。

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护理水平也在不断完善,改善早产儿喂养,促进早产儿治疗及护理对早产儿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关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研究及护理综述如下。

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判定喂养不耐受又称为喂养困难,常出现在新生儿,特别是在早产儿中,吸吮或胃管喂养常出现胃潴留、呕吐及腹胀,腹部平片出现胃影增大或肠淤张等表现[1.2],江绍基胃肠病学又称为胃排空障碍或胃轻瘫[3],喂养不耐受是一个症状诊断,必须寻找原因。

早在2000年黄瑛、邵肖梅[4]已经提出卫阳不耐受的判定标准①、频繁呕吐≥3次/日;②、奶量不增加或减少(≥3天);③、胃潴留,胃潴留量大于前次喂养的1/3;之后董梅[5]等进一步指出判定喂养不耐受的标准:指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现①、开始喂奶时间延迟;②、呕吐;③、腹胀;④、胃内有咖啡色样物;⑤、残余奶(grv),胃排空减慢。

而2012年brigit m[1]等指出至今喂养不耐受缺乏统可操作性定义,在判定喂养不耐受时应详细辨别其它征象,如胃食管反流(ger)通常发生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这时出现的呕吐不被认为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迹象,出现腹胀时要排除机械通气的影响,腹围增加2cm以上,出现肠鸣音的减弱,胃管内可抽出血性分泌物应当除外胃管损伤等等,因此喂养不耐受的明确的定义目前并不完全明确。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治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治

早产儿胃肠道运动发育不完善
• 发育到第11周时就已经开始小肠的收缩,有效的 肠蠕动开始于胚胎发育中期
• 胎龄28周以前小肠的蠕动是非常缓慢地,27~ 30周胎龄时蠕动是无序的混乱的
• 胎龄33~34周代表胃肠运动功能逐渐成熟的消化 间期移行运动复合波(MMC)出现
• 随着胎龄的增大,小肠运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 逐渐增加,出现向前推进的活动
• 足月时才可测得清晰的Ⅰ、Ⅱ、Ⅲ时相的移动性 的运动复合波,标志着胃肠运动功能逐渐成熟
早产儿消化吸收功能发育不完善
• 壁细胞出现于第11周的胚胎 • 盐酸的分泌直到32周末才开始 • 小于32周的早产儿胃酸的分泌是非常有限
的,生后24~48h 胃内的PH 大概是5.5~ 7.0,(而足月儿胃内的PH是 2.0~3.0) • 早产儿生后从第一周到第四周,在胃泌素 等的刺激下,胃酸的分泌成倍增加,胃酸 被认为是胃肠道防御微生物侵害的第一道 防线
• 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少量的肠内喂养或静脉营养, 脂肪酸摄入不足,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不 足,在神经组织的形成、炎症反应方面往往造成 潜在的严重后果
• 早产儿体内的蔗糖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的 活性已经接近足月儿,而乳糖酶的活性在生后 24~40周迅速升高,接受早期肠内喂养的早产儿 生后10天、28天,乳糖酶的活性分别提高60%和 100%
早产儿消化吸收功能发育不完善
• 胃腺主细胞能分泌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原样物质, 早在胚胎第8~9周胃壁内的主细胞就能分泌这两 种物质,而且发现粘膜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也能 够分泌胃蛋白酶原
• 胃蛋白酶原分泌后必须等待盐酸的活化才能发挥 分解蛋白质的作用
• 蛋白质在胃的酸性环境中开始水解,通过远端肠 道内的不同的蛋白酶进一步分解代谢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因素分析及喂养指导论文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因素分析及喂养指导论文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分析及喂养指导【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实施正确的喂养方式指导。

方法针对我科的3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早产儿,分析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改进其护理方法,实施有效的喂养指导。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措施。

观察两组早产儿留置胃管时间、正常喂养时间以及体重增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早产儿的留置胃管时间以及恢复正常喂养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短,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由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喂养方式及护理措施(略)。

观察组早产儿采取喂养不耐受因素的分析及喂养指导护理措施干预,如下:1.2.1 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分析(1)内部因素(体重轻、胎龄小、胃肠发育不成熟)胎儿未出生前的营养来源完全依赖母体输送;出生后则通过胃肠道摄取食物中养份,由于早产儿的胃肠动力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未成熟,其消化吸收暂时不能完成机体的需要。

妊娠25-30周的早产儿肠蠕动的幅度较低,无规律的消化道节律,妊娠35周早产儿的胃肠道才会形成能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并且这种波群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的[3]。

(2)外部因素:①喂养时间:由于过早进行喂养会产生胃食道返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人性肺炎、呕吐、胃潴留以及腹胀,喂养不当严重时会产生呼吸暂停等情况,但早期经口喂养可促进胃肠功能的启动和消化酶的分泌。

过晚喂养会影响胃肠功能的发育成熟,出现不耐受的危险性增大。

②喂养方式:早产儿常因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而导致不能经口喂养,通过鼻饲、滴管方式无论早产儿是否有吸吮能力都会使奶汁流入,长期影响到早产儿的味觉和嗅觉的发育,降低了吸吮能力和吞咽协调发育,也可造成喂养不耐受。

③疾病与治疗:出生后早产儿离开母体后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将会发生感染性疾病。

胎龄小,体重越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就会越高。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36000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 <37 周(259d)的新生儿。

早产儿胃肠功能弱尤其胃肠动力差,易出现喂养不耐受。

为了完善人性化服务理念,使早产儿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最终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

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护理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判断标准目前学术界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有所差异,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 :(1)呕吐,腹胀(24 h 腹围增加 >1 .5 cm,伴有肠型);(2)胃残余超过上次喂养量的 1/3或 24 h胃残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 1/4 或持续喂养时超过 1h 的量 ;(3)胃残余被胆汁污染 ;(4)大便潜血阳性 ;(5)大便稀薄,还原物质超过 2 %(乳糖吸收不良);(6)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明显增加;(7)奶量不增或减少,体重不增。

2 影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2 .1 内部因素(胎龄小、体重轻、胃肠功能不成熟)出生前,胎儿营养素的来源完全依赖母体输送;出生后则必须通过自己的胃肠道摄取食物中营养,但早产儿的胃肠动力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成熟程度可能还暂时不能适应这一转变。

妊娠 25 ~ 30周的早产儿肠蠕动的幅度较低,无规则节律 ;妊娠35 周才会形成能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并且这种波群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的。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胃肠功能不完善,胃肠功能低下,食道括约肌发育不全,肠蠕动缓慢且容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胃肠喂养不耐受表现。

资料显示,胎龄 <34 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几率是 34 .8 %,胎龄>34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几率是 13 .5 %;而体重≤1 500 g者喂养不耐受几率为 68 .51 %,体重>1 500 g 者喂养不耐受几率为 11 .73 %。

说明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胃肠功能成熟程度愈低,喂养不耐受几率越高。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和治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和治疗

案例二
总结词
优化喂养方案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 关键,包括选择合适的食物、调整喂养方 式、保持适当的喂养量和速度等。
详细描述
根据早产儿的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食物 和喂养方式。对于有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 ,应尽量选择母乳或配方奶等易于消化和 吸收的食物。同时,适当调整喂养速度和 频率,保持适当的喂养量和速度,有助于 减少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案例三
总结词
在某些情况下,药物辅助消化可能有助于治 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详细描述
一些药物如胃动力药、益生菌等可以辅助消 化和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改善早产儿喂养 不耐受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药物的副作
用和效果。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与展望 总结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发生。 • 避免过度喂养:在宝宝早期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的情况下,过度喂养可能会增加肠道负担,导致消化不
良、腹泻等不适症状。因此,应根据宝宝的实际需要和耐受情况来调整喂养量。 • 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对于不能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应选择适合其年龄和健康状况的配方奶,并注意选择不
含过敏原的奶粉。 • 治疗措施:如果宝宝出现喂养不耐受的症状,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 调整喂养方式:如改为使用滴管或小勺喂养,减少每次喂奶的量等,以减轻肠道负担。 • 使用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帮助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缓解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 • 药物治疗:在严重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生素等。 •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研究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 加强围产期保健:围产期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加强围产期保健可以预防早产儿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以减轻肠道负担。
使用药物辅助消儿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营养支持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营养支持
早产 儿 喂 养不 耐 受及 营 养支 持
化、 增殖以及组织器官成熟 。 J
刘 娜 娜
围 产期 感 染 是 发 生 F 的 另 一 个 危 险 I 因素 , 治疗 过 程 中 , 管 插 管 、 置 胃 在 气 留
3 10 0 6 0天 津 市 静 海 县 医院
氨基酸输注 (. 25 g 会逆转体内负 10~ . k ) 担平衡状 态 , 进 蛋 白质 合成 代谢 , 促 有利 于生长 。早期输注氨基酸 , J 除提高血浆
早 期 肠 外 营 养 方 案 因 考 虑 早 产 儿 不 耐 受 的影响 , 能量及 蛋 白质摄 入均 受 限, 致 易 早 产 儿 宫 外 发 育 迟 缓 。2 0 09年 美 国 儿 科
较, 前者体重 、 长和头围增长 均好 , 身 但在 纠 正胎 龄 1 月 时 , 述 增 长 优 势 消 失 , 8个 上 两组体重 、 身长及头 围在第 1 0百分位以下
呕吐、 腹胀、 加奶 困难 以及鼻饲时发现 胃潴 留等 晴况。一旦出现喂养不耐受会影响 胃 肠道喂养 , 长住 院时 间, 延 降低早产儿存 活 率 ” 。因此 , j 制定早 产 儿能 量及 营养 支持 的 最佳方案 ,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是 早产儿是一个 特殊 群体 , 早产 的发生 与胎儿 发 育情 况 、 亲 围 生期 合 并 疾病 母 ( 母体 异 常 ) 胎 盘 、 膜 、 、 胎 脐带 的异 常情 况关 系密切 , 自身组织器官发育 的不成 因 熟 , 生 后 往 往 面 临 着 严 峻 的生 存 挑 战 , 出
天 , 何 1天 给 予 量 不 足 3 0/ g 相 比 任 . gk )
比例 远 远 高 于 国 外 。无 论 是 宫 内 发 育 受 限 (U R) 是 E G 对早 产 儿 的 影 响 不 IG 还 U R,

浅谈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护理对策

浅谈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护理对策

浅谈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护理对策(一)概述: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早产儿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美国2005年早产儿的发生率为12﹪-13﹪,较1990年﹙10.6%﹚上升了20%;国内2005年16个省市77所医院调查显示国内的早产儿发生率为7.76%。

随着医学新技术的进步和推广,早产儿生存率已从30%提高到80%,即便是24周早产儿也有50%的生存率。

但早产儿生成能力低下,病死率占新生儿病死率的36.5%,早产儿的死亡风险是足月儿的3倍。

早产儿由于出生时营养物质储存少,胃肠功能不成熟,生长发育要有特殊的营养需求。

早产儿胃肠功能弱,胃肠动力差,发育不成熟,吸吮及吞咽协调能力差,胃管和食道蠕动收缩幅度低,胃排空延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

发生喂养不耐受后,患儿易发生呕吐、腹胀、胃食管返流、吃奶困难等,常会导致肠外营养的延长,肠内营养的缺乏,可能消弱胃肠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减弱胃肠激素的活性、肠黏膜的生长和乳糖酶的活力。

以上情形不仅影响营养的吸收,还会影响体格发育,甚至会影响智力的发育。

﹙二﹚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判断标准:①呕吐、腹胀;②胃残余被胆汁污染;③胃残余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④大便潜血阳性;⑤大便稀薄;⑥呼吸暂停或心跳过缓的发生明显增加;⑦奶量不增或减少,体重不增。

以上都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症状。

﹙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1.胃肠道动力不成熟:①胃肠蠕动弱,胃肠道的蠕动能促进食物的消化,早产儿胃肠动力不成熟,胃肠蠕动往往很弱。

②只有随着蠕动幅度低:胎龄小于31周的早产儿,小肠蠕动幅度低,收缩无规律,几乎没有推进性活动,只有随着胎龄的增加、胃肠功能的成熟,蠕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逐渐增加,才能将食物向下推动。

2.消化酶分泌少:早产儿这些酶类分泌少,且活性低,对于营养素蛋白、脂肪、糖的吸收和消化有一定影响。

3.胃容量很小及胃食管返流:早产儿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也不成熟,两者之间缺乏协调的活动;其收缩幅度、传播速度及食管括约肌压力均降低。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早产儿出生时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同时也缺乏体重和出生后所需的发育时间,因此往往存在喂养不耐受的问题。

喂养不耐受是指早产儿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较差,难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摄入。

为了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本文将介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期帮助早产儿克服喂养困难,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胃肠道发育不完善:早产儿的胃肠道未完全发育,消化酶和肠道功能不健全,导致其对乳汁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有限。

2.呕吐和反流: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功能不健全,容易出现呕吐和反流现象,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3.呼吸困难:早产儿可能存在呼吸困难,需要花费较多能量来维持呼吸,使其在进食时易疲劳,吸食量减少。

4.消化不良和肠绞痛:早产儿由于饮食口径较小,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和肠绞痛,影响其进食。

5.吸吮困难:早产儿吸吮能力较弱,无法有效吸取足够的乳汁。

以上是导致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常见原因,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干预时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措施1.早期皮肤接触:早产儿出生后,给予早期皮肤接触可以促进母婴早期亲密接触,增强母亲与早产儿之间的情感联系。

这种接触可以调节早产儿的呼吸和心率,提高乳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早产儿在喂养方面的适应性。

2.逐渐增加喂养量和频次:在早期,由于早产儿的消化功能不完善,需要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喂养量和频次。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逐步增加喂养量,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减少喂养间隔,以增加早产儿对乳汁的吸收。

3.调整喂养体位:正确的喂养体位可以促进早产儿对乳汁的吸收。

护理人员应将早产儿放置在半坐位或斜卧位上喂养,保持头部稍微向前,使乳汁能够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部。

4.喂养时避免刺激:为了避免刺激早产儿,护理人员在喂养前后应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嘈杂声或强光的干扰。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死亡率逐步下降,随之而来是一系列的营养策略问题,如配方奶、奶强化剂和静脉营养液的临床应用。

喂养不耐受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早期表现,胃潴留>3.5ml 或大于一次喂养量的33%提示NEC高风险,而NEC是早产儿的一个重要的死亡原因,NE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发生率达7%。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腹胀、胃潴留、便秘等;因此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一、喂养不耐受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2000年国内首次提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在新生儿经胃肠喂养时出现频繁呕吐(≥3次/d);奶量不增或减少(>3d);胃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1/3。

2005年有学者提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依据:空腹腹围增长超过2cm,或较前一次显著增加;或一次胃潴留量>3ml/kg;或反复呕吐;或粪便愈创木脂反应阳性。

二、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1.早产儿胃肠功能不成熟早产儿由于胃肠神经肌肉及激素受体发育不成熟,胃肠功能弱尤其是胃肠动力差。

胎龄小于31周的早产儿,小肠呈低幅而无规律地收缩,几乎没有推进性活动,随着胎龄的增长,蠕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逐渐增加,并能向下移行;早产儿结肠动力也不成熟,易出现胎粪排出延迟。

另外早产儿的胎粪的成分(糖蛋白、糖类、钙、铜、铁和磷)较足月儿有所不同,胎粪较稠厚、黏稠,难于排出,胎粪易积聚在乙状结肠及直肠内,阻塞肠腔,引起肠道功能功能障碍,患儿逐渐表现不安、喂养不耐受,严重者可有呕吐、腹胀等低位肠梗阻表现。

因而胎龄越小,胃肠功能发育越不成熟,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越高。

有研究表明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有更高的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概率。

2.疾病因素围生期窒息、胎盘异常、围生期感染、呼吸系统疾病、机械通气等是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而产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胎龄、体重、早期开奶是喂养不耐受的保护性因素。

伴有较大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机会增多。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点及对策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点及对策
物 无 胆汁 和血 ,潴 留量 小于前次 喂养 量 的30%,检 查
帅 向华 芦 惠 杭州 市第 一人 民医 院儿 科 杭 州 310006
胃管位 置正 确后 可继续 喂养 ,但 要密 切监 测 ;若 为喂 养 量 的 30%~50%,先 将潴 留液 打 回,再 将 奶 补至 预 定 给予 量 ;若大 于50%,则停 喂 1—2次 ,并 密切监 测 ;
浙江 中西 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 21卷第 10期 Zhej ang ! i : ! !: !!
729
毛细支气管炎 以特 异 J'  ̄IgE升高与哮 喘有 密切 联 大便潜血 阳性 。
系 ,约有 三分 之_左 右发 展 为 哮 喘 。有学 者 认 为 ,采 1.3 基 础 疾病 新生 儿 窒 息 22例 ,肺 透 明膜 病 15
预提 供 临床 依 据 ,我4f ̄>c ̄2oo8年1月一 2009年l2月住 菌 ;如出现血便 (此 时往往无腹胀 和呕吐 ),首先 除
院早产 儿临床 资料进行 回顾性 分析。
外 败 血症 及 新 生 儿坏 死性 小肠 结 肠炎 (NEC),禁 食
1 临床 资料
48~72h,再 次 开奶 后从小 剂 量开始 。腹胀 处 理 :确定
亡或放 弃治疗者及有 明确解 剖学异常不在研究 之列 , 染治 禁 食 期 间给 予 全肠 道 外 营养 。对 于排便 困难
1.2 喂养不耐受判定标准 喂养不耐受指开始喂养 的早产儿,用开塞露和等量注射用水稀释后灌肠。在
后 出现 呕 吐、腹 胀 、胃潴 留 、血便 等症 状 体 征 中的一 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后,应用小剂量红霉素,5 mg/
项或多项n 】。呕吐指呕lⅡ土次数 I >3次/d;胃潴 留指超 (kg.d),加入10%葡萄糖中静脉微泵输入 (1mg/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