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内涵式发展 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大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为例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大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为例■ 李 岩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受到国家和各大高校的重视,只有落实到课程建设实践中,才能探究出现存的问题,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和启发。
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下,西安欧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依据线下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双标准进行建设,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反向设计,结合OBE、POA和社会认知理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培养兼具德育、能力和技能全方位素质人才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长为目标,创新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总结性学习“五段式”实践教学设计,重视与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最终以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打造高质量课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教育部在2016年首次正式提出“一流本科教育”,自此学术界围绕一流本科教育的话题层出不穷。
一流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政策性的口号,其核心内涵在于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水平,这里所指的“一流”和“高”并非指代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而是根据学校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定位培养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2019年《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提出的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坚持分类建设。
依据高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设适应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本科课程,实现不同类型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全覆盖。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调结合地方产业特色,重视与企业产教融合,培养能直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西安欧亚学院作为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代表院校之一,一直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和效果,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调结合地方产业特色,重视与企业产教融合,培养能直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得到了政府、同行的高度认可。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
高校内涵式发展引言高校内涵式发展是指高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
教育教学1. 课程改革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对课程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项目式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支持。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
引进国际化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 实践教学高校内涵式发展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资源的建设,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 评价体系改革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科学研究1. 学术研究导向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将科学研究作为核心任务。
加强学术研究导向,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
2. 学术交流与合作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内外优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 研究平台建设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建立一流的研究平台。
投入资金和资源,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研设施,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4. 创新成果转化高校内涵式发展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服务1. 社会需求导向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将社会需求作为服务的导向。
通过调查研究和社会咨询等方式了解社会需求,并将其纳入教学和科研的内容中。
2. 社区合作与服务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积极参与社区合作与服务。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青海高等教育改革“挺进”内涵式主题
14
Hale Waihona Puke 2019 年第 9 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明显。 推动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 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平台,优 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截至 目前,我省高校共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30多门,跨学科交 叉课程 61门,建设 1个大学科技园、2个创新创业学院、3个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举办“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生态文明创意作品大赛、 电子设计大赛等多项活动,有近万名学生参与,带动广大学生 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成功入选教育部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青海大学入选 2018年度全 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50强。
本刊特稿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青海高等教育改革“挺进”内涵式主题
近年来,在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领导下,我省高等 教育工作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要求和适 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产学研合 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增强学科专业整体实力,培 育了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切实提高教育服 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和贡献力作出了不懈努力。
服务地方能力显著增强。 指导高校以学科交叉和创新资源 共享为纽带,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加强产学研合 作,共建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相继成立了启迪新能源学 院、盐湖学院、旅游学院,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签订协 议,联合培养急需人才,目前已有 7名大学生被三江源国家公 园管理局录用。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将科研与教学、企业生产 与人才培养相结合。2018年 9月,亚洲硅业 (青海) 有限公 司在青海民族大学设立了“亚硅—民大育才创新基金”,双方 以硕士研究生导师互聘为契机,本着为青海省经济建设培养实 用型专门人才的初衷,联合开展企业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项目 研发和技术改造,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为我省高校开展校企 合作提供了可供推广借鉴的成功经验。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2.08•【字号】晋教〔2021〕2号•【施行日期】2021.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晋教〔2021〕2 号各本科高等学校:为加快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促进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行业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结合山西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总体部署,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围绕转型发展蹚新路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和“六新”突破的创新人才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办学思路,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变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转变办学方式,开展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转变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加强内涵发展。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能力培养为核心,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培养符合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坚持产业为要,主动服务发展。
建立健全与我省能源革命和14+N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高度契合、紧密关联的应用型高校本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提高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对转型发展蹚新路的支撑作用和服务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产教融合,全面协同发展。
推动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持续深入,破解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壁垒,打通产、学、研、转、创、用一体育人“堵点”,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打造一体化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坚持改革引领,加快创新发展。
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等多方办学主体作用,加强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协调,打造比较优势,蹚出一条示范引领的可持续、内涵式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
高校内涵式发展一、概述内涵式发展是指高校在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实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2.1 教学质量与效果高校内涵式发展首先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实现教学过程全程质量监控,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和改进。
2.1.1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在专业领域的竞争力。
•加强学科前沿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2.1.2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引入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推行小班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和个性化教学。
2.1.3 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包括课堂教学评估、作业评估和综合测评等。
•针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
2.2 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内涵式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2.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强化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2.2.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2.2.3 倡导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发展能力。
•提供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发展。
2.3 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2.3.1 推动问题导向的教学改革•引入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大学的领导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应用型大学领导发言会。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同学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应用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特色为牌,以创新为翼”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在此,我想谈谈以下几点:一、坚定办学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应用型大学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我们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品牌,努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我们要以内涵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四是强化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三、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校企合作是应用型大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开展订单式培养;二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三是拓宽就业渠道,助力学生顺利就业。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育人环境。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三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五、强化党的领导,确保学校健康发展党的领导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二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确保学校意识形态安全;三是加强学校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1.26•【文号】教研〔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1.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研〔202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央军委办公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双一流”建设实施以来,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效明显,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的历史起点。
为着力解决“双一流”建设中仍然存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不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够精准、资源配置亟待优化等问题,经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现就“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战略定位,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以及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更加突出“双一流”建设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关键核心领域加快培养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坚定正确方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加强党对“双一流”建设的全面领导,贯彻“四为”方针,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什么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什么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引言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关键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方式与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在这个新时代,高等教育不仅要关注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新方向和目标。
本文将介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特点和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指高等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质量和内在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过程管理和内在规律性的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以质量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特点1.多样化的课程设置: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3.强化师生互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倡导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4.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倡导利用各种资源和技术手段,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高校教育的影响1.提升教学质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强调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有长期的发展空间。
2.促进学术研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并提供相关支持和资源,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3.培养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结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新方向和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内涵发展努力建设国内示范、亚洲一流、世界先进的警察院校
( 编辑 : 汤琼 )
教材 》 、 《 教 官讲 堂 录 》和 《 愿 为人 民 磨 利 剑 》等 6 部 书 籍 及 百 余 篇
安机关和社会各 界欢迎 。招录培
近年来 ,在公安 部政治部 的关 心指 导和 全 国 同行 的支 持帮 助 下 ,
们 率先实施 公安 院校招录培 养体 制 改 革 ,充 分 依 托 社 会 优 质 教 育 资 源 ,首创 了以 “ 校 局联动 、战训 交
省大 学生 年度 十大人物 ” 。
学 院 发 挥 理 论 高 地 优势 ,先
此 外 ,学 院还 利 用 丰 富 的 教 学 资源 为 基 层 公 安机 关 提供 多 种
服 务 :为 基 层 送 教 3 0 0余 次 ;为
后 完 成 出版 了 《 “ 三 位一 体 ”工作
思路 解读与应 用》 、《 “ 三 个 融 ’
国家 级教 学 团队 ,7 个 被 评为 上海
战训合一”机制的基础上,又新建
了第二 专科学 员防暴处 突队伍 与应
等 奖 、国家级教学成 果二 等奖和
市级 教学 团 队 ,2 名 外籍特 聘 教官 被评为 “ 东方学者 ” ,2 名 外 籍 师 资领 衔 “ 海 外 名师 ”项 目,2 名教 官被评 为 “ 全 国公安 高等教 育教学
郑 万新 , 男, 上海公 安 高等 专科 学校 党委 书记 。
专 科人 才培 g r - ,  ̄ 式 得到 了中央领 导 和 中央政法 委 、 公 安部 、教育部 的
每 年选 派 2 0 余 名 教 官教 师 赴 实 战
单位 挂职锻 炼 ,以此提升 师资综合 素质 。近年 来 ,学校 师资 队伍建设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8.08•【文号】教研〔2018〕5号•【施行日期】2018.08.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研〔201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双一流"建设,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现予以印发。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18年8月8日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项基础性工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在深化改革、服务需求、开放合作中加快发展,努力建成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确保实现"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确定的战略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民裙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一流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教育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背景介绍1.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地位和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校,其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社会生产和服务领域。
这类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2. 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流专业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流专业的建设不仅关乎学校的声誉和发展,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
三、总体目标的阐述1.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这其中既包括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掌握,也包括对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校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2.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内涵式发展一流专业建设旨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内涵式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造诣的教师。
还可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打造更加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通过这些举措,学校可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实现内涵式发展。
3.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人才培养与实践衔接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的另一个目标是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人才培养与实践衔接。
这需要学校积极对接行业企业,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性课程和项目,在校内建立实验基地和科研评台,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形成良性的产学研互动机制。
四、实现路径和策略建议1. 科学规划专业设置,优化学科结构学校在一流专业建设中,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科学规划专业设置,不断优化学科结构。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2012年3月22日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把握《若干意见》主要精神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2012年3月22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中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
为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转化为具体政策和举措,教育部决定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针对当前影响和制约质量提高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围绕高校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30条具体措施。
刘延东国务委员对《若干意见》起草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教育部精心组织,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文件送审稿。
去年12月,国家教改领导小组第4次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这个文件。
《若干意见》凸显提高质量这条主线,按照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要求,提出了六个部分30条政策举措。
第一部分重点阐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也就是文件的第1条和第2条;第二部分重点阐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措施,第3条至第11条;第三部分重点阐述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政策措施,第12条至第18条;第四部分重点阐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第19条至第25条;第五部分重点阐述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政策措施,第26条至第28条;第六部分重点阐述加强条件和经费保障,第29条和第30条。
总体来讲,《若干意见》突出了以下七个方面:第一,把人才培养作为提高质量的首要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是夯实办学的核心理念。
要重新认识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进一步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进一步树立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检验标准的理念,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
把握内涵 科学定位 创新模式——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把握 内涵 科 学定 位 创 新 模 式
一
建设 应用型本科 院校 需要研 究 的几个 基本 问题
李德 才 李 军 ,
( 肥学院 a 管理系 ; 合 . b学报 编辑 部 , 合肥
摘
20 0 ) 3 6 1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 随着 高等教育大众化 而兴起 的一种 新型大 学. 它与研 究型大 学及 高职 高专 院校 既相
第 2期
李 德才 , : 等 把握 内涵 科学定位 创新模式——建设应用 型本 科院校需要研究的几个基本 问题
5 7
1 应 用型 本 科 院校 的 内涵 与外 延
近年来 , 于建设 应用 型 高等 院校 成为 一个 热 门话 题 . 是 , 于应 用 型 高 等 院校 内涵 和外 延 界定 这 关 但 对
进入 2 1世 纪 , 随着 社会 经济 的发展 , 人们 对接 受 高等 教育 的渴求 不 断 增强 , 于是 高 等 教育 从 “ 英 教 精
育” 大众化教育” 向“ 转变. 目前为止 , 国已有 应用型本科院校 20 到 全 0 余所 , 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十年来 , 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我 国培养了大批颇具特色的一线建设人才 , 对推动行业发展 、 特别是对 地方 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也不可否认 ,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 中还存在不少 问题 , 其
e u a in I i i e e t f m h e e r h u i e s y a d t e p o e s n l c l g n t e a e s o d c t . t S df r n r o f o t e r s a c n v r i n h r f si a o l e i h r a f t o e e u a in c n e ta d g a ,tp ft ln s d c t n a d tan n atr . h e wo d “ p l d d c t o c p n o l y e o a e t ,e u a i n r i i g p t n T e k y r s a p i — o o e e
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
品工程学院1950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具有优良的办学基础和条件,设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2个系,食品安全、食品加工2个实验室及1个食品分析检测中心。
建有国家级 本科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安徽省餐饮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级食品工程实验实训中心、食品科技园等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院以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进质量工程项目和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主持承担安徽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示范项目、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省级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级食品工程创客实验室、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余项,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一大批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果不断显现,形成了以农学食品加工与安全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层次提升为引领,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食品科学与工程试点专业为重点,以省级卓越计划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支撑,以粮食工程专业专升本教育为特色,以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对口招生为补充,多层次、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大食品类专业格局。
毕业生遍及省内外大中型食品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生产、流通与质量管理等工作,以扎。
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4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安徽省糯米制品/工程投术研元申心安徽省科学技术厅一1国家级卓越」:程臓育培养il-Jci)聡专业令鳥科孕与工程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功能研究室/莎产品加工与中#黴棊如发基地编号:001'安徽貰逼0V研究会严:垂牛月妾徽省农产品加工产北牧术体糸果蔬特产加工研究室岗位专家:杜传来安當省农二忙厅安徽省财政厅一丁运£一九年一月食品工程学院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重点学科、安徽省糯米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功能研究室-禽产品加工与市场、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产业技术体系功能研究室-果蔬特产加工功能研究室、安徽省农产品现代加工及生态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以及省级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重点学科(B类)、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和食品分析检测中心等校级科研平台,拥有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PCR仪、凝胶成像系统、质构仪、粉质仪、荧光定量PCR、差示量热扫描仪、Mixolab2混合试验仪等精密仪器设备30余台(件),总价值1000余万元。
两会精神三个大学建设
两会精神三个大学建设3月17日下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正德楼第二会议室围绕学习贯彻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举行专题学习会。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学习会,校党委书记朱林生主持会议。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崔景贵作题为《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点发言。
他强调,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有关“五个必由之路”“五大战略性有利条件”等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全面把握《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核心要义,用以提高思想认识、指导办学实践、推动工作创新。
要树立高等教育的战略思维和系统观念,积极应对未来全球教育范式的新变革,统筹抓好高质量发展、校园安全稳定和疫情防控工作,聚焦“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聚力“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主题,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工作,全面优化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深入实施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计划,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增强办学定力和特色,持续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书写“十四五”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篇章。
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俞亚萍作重点发言。
她从特殊形势任务、聚焦“国之大者”、凝聚信心力量三个关键词,交流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的体会。
她表示,作为高校统战条线的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汇聚服务发展动能,维护和谐稳定大局,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履职尽责,切实把全国“两会”精神落到实处。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其他成员作了交流发言。
朱林生作总结讲话。
他要求全校上下,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
心得体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好应用技术型大学内涵式发展之路
心得体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好应用技术型大学内涵式发展之路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处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国家引导地方高校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
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职责,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思想银行、竞争引擎、文化客厅和人才母机。
贯彻落实总书记教育思想,地方高校要坚持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苦练内功、加快转型,奋力走好应用技术型大学内涵式发展之路。
一、转型发展、服务地方,明确地方高校办学育人的“地方性、应用型”科学定位。
推动地方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新时代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
地方高校要紧跟国家政策引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启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部分地方高校由师范专科学校升格而来,毕业生大都直接走向了教书育人一线的应用型岗位。
广大教师和医生、律师、工程师一样,都是应用型人才。
这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道路上,既要不忘初心,坚持师范根本,立足地方用人需要,培养“适销对路”的有用人才,还要慎办工科专业,不要盲目更名来彰显应用技术的特征。
地方高校成功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唯一的标准,应该是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地方的就业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好不好找工作?上岗后能不能人岗相适、独立工作?找不到工作,说明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服务地方大局成了空话;胜任不了岗位,那就是学校的育人质量还需提高,服务学生就业的承诺恐难兑现。
对照“一个标准、两个服务”,地方高校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科学定位,依照“地方性”这个服务半径和“应用型”这个服务路径,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这个科学定位不仅是党和人民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时代和驻在地赋予我们的历史坐标。
推进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笔谈 编者按: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已成为教育界共识。
本栏目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解读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策略,为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提供思路与参考。
推进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史秋衡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现教育率先现代化、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有多条路径可循,而引导并落实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是其中的关键着手点之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研究制定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指导、分类拨款、分类评估制度,努力形成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的局面”。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明确要求“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要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分类设置标准,制定分类管理办法,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
顶层政策文件对于高等学校分类重要性的指引直接催生了我国的高等学校分类实践,同时基于学界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以及严谨的科学研究,2017年初我国正式将高等学校划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类院校,并推动地方开展高等学校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形成“国家指导、省级统筹”的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合力。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分类已经从政策呼吁阶段进入具体实践阶段,因而推动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特色发展,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分类问题的关键。
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推动研究型高校开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培养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
“双一流”建设体现了我国高等学校重点建设项目的新阶段目标与体制机制创新,其目标是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另外,由于我国各省情况不同,区域差距较大,省一级的“双一流”高校建设也如火如荼。
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标准
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标准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标准,是指为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高等院校必须具备的制度、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条件和标准。
通俗地说,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标准就是建设一个符合市场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性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所需要具备的核心条件。
首先,在制度建设上,应用型高校建设应以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为基础。
学校要制定完善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财务、审计等权责清晰、严密有效的制度,提升学校组织管理水平。
同时,学校还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学科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效果。
此外,合理的人事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为学校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基础。
其次,在教学建设上,应用型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此,学校必须严格控制课程体系的设计质量,注重实践操作环节的设置,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
学校还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学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学校还应充分挖掘学科资源,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教授、博士后等人才,增加教师团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再次,在科研建设上,应用型高校应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学校要充分考虑行业和市场的需求,以产学研合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深入参与行业技术创新,增强学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充分利用产业基地、科研平台、技术转化机构等资源,优化科研领域的运作机制,引进优秀的科研人才,提高科研和技术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最后,人才培养是应用型高校建设的核心。
学校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为此,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提供更加多元化、实用性更强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
同时,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联合培养、实习基地、科研项目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情况汇报
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情况汇报我很高兴能向大家汇报我们一流应用型高校的建设情况。
首先,我想谈谈我们学校的硬件建设。
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现代化的校园设施,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
每个教学楼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可以满足各种教学需求。
实验室配备了最新的仪器设备,为学生的科研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图书馆的馆藏量大大增加,我们还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出版机构合作,订购了大量的数字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
体育馆设施完善,提供了各种体育锻炼设备,以及多个运动场地,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
其次,我们学校还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聘请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其中包括一些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
他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还积极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
我们还加强了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三,我们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
我们与众多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我们还开设了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例如实验课、实训课等,让学生能够真正动手实践,加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我们学校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们与一些国际一流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和学生交换项目。
我们还邀请了一些国际知名学者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竞赛,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们一流应用型高校在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能力培养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作者:丁兆明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8年第10期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高等教育领域“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
在此背景下,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一流建设备受关注。
第二届全国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论坛聚焦“深化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开展深入探讨和交流,取得广泛共识。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争创一流是应用型大学建设之大势1.国家发展大势之要求应用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其群体数量庞大、地位举足轻重。
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是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教育部高教司综合处副处长江河认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本科高校都要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更需要地方高校的一流发展,地方高校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多元、更有品质的高等教育需求的主力军。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缐联平认为,要从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高度和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相适应的角度,提升对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认识。
2.地方发展大势之需求应用型大学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与其所在地方,特别是城市的关系非常紧密。
应用型大学要主动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以真诚热情融入地方,以比较优势服务地方,以实干奉献赢得地方,以满足其所在地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缐联平认为,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更新办学理念,坚定办“地方性、应用型”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认为,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可以更好构建更加公平、更具活力、更有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公平、多样、便捷的高等教育的需求。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北京转型发展需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支撑,服务北京和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北京应用型大学发展的根本价值和历史使命。
3.大学发展大势之追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对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要求和总动员。
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传播知识、追求真理是其重要的内生特质,崇尚卓越、追求一流是其与生俱来的生命基因。
应用型大学作为大学具有的内生特质和生命基因是其争创一流的根本动因;同时,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环境、激烈竞争等外部因素,也是其争创一流的重要动因。
黄淮学院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彦军通过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应用型高校建设的七次浪潮,认为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遵循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受经济发展、政治政策、社会文化等的影响较大,受内部关系的制约,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是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正确方向。
美美与共是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之本意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逐步形成不同类型高校之间各安其位、相互协调,同类型高校之间有序竞争、争创一流的发展格局。
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一流”内涵,探索科学的评价标准,精准把握共性关键环节,增强发展自信,强化内涵建设,加强互学互鉴,实现美美与共。
1.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内涵与评价标准一流应用型大学应当具有自身独特的科学内涵和评价标准。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认为,一流应用型大学的根本是要担当扎根所在城市和区域办大学的使命和责任;核心是要形成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关键是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应用型师资队伍;重点是能够产出一流应用型科研成果,使学校的教育链、人才链与所在城市和区域的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卓有成效的高质量供给。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党委书记、社长李开发认为,一流应用型大学要有一流的认知和理念、一流的设计和制度、一流的师资和保障、一流的执行和实践等无数个一流,才会实现整体的一流,不同应用型大学的一流建设的内涵不可等量齐观,搞“一刀切”。
城市和区域的需求层次和品质是推动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引擎,对所在城市需求层次和品质的满足度和贡献力是衡量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标准。
2.多措并举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一是要大力度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注重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推进。
在宏观层面,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认为,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必须突破同质同构,系统推进“八个转变”。
缐联平认为,要改革办学体制机制,完善应用型大学制度建设,激发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
在中观层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诚认为,产教融合是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北京大学教授郭建如等专家认为,应用型高校要构建自身的组织模式,包括外部环境构建、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专业集群建设等,高质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要求。
在微观层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戴青云认为,“智慧学习工场”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核心单元,要紧密对接行业产业需求,重构学科专业、知识结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副校长任慧平认为,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学科建设一定要依托地方经济发展,科学研究要和产业化应用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二是要体系化加强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
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聚焦人才培养,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北京联合大学校长李学伟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坚持以学术立教引领适应型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以科教融合创建学术引领下的适应性课程教学方法论,努力优化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该校教务处处长齐再前认为,一流应用型大学需要一流本科教育,而一流本科教育体系是包括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学活动、一流学生服务体系、一流保障机制等在内的系统工程。
江河还指出,加强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要使用好本科专业国家质量标准,结合实际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确保教学质量有标准,人才培养有特色。
三是要高品质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服务地方是一流应用型大学的根本使命和价值,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动力。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长孟庆国认为,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要紧紧围绕地方发展需求。
人才培养标准要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和校本评价标准;专业设置要具有鲜明的地方和行业特色;课程内容要体现区域产业特色、行业企业需求。
韩宪洲认为,评价一流应用型大学的根本标准,是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能够有效支撑城市和区域的人才需求,科学研究能够具有解决城市和区域发展问题的担当精神和比较优势,社会服务能够深度融入城市和区域治理,融入百姓生活,能够传承弘扬城市和区域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城市和区域文化传播的高地。
四是要全方位提高开放办学能力和水平。
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要坚持开放办学,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提升。
北京市文物局副巡视员、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白杰等认为,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要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充分利用地方和行业(产业)两种办学资源,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
用友集团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宋健认为,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要用好政府的政策,做好战略性对标,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解决方案。
蔡敬民认为,要积极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需求,打造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成都大学副校长苏蓉认为,要主动依托所在城市的国际化资源,努力构建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创新实干是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之关键1.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办学规律搞教育、办大学,是有规律的。
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必须要遵循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规律。
韩宪洲认为,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党委要坚决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育才和育人相统一,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同时,必须遵循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把学校发展与所在地方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联系起来,寻求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形成比较优势,建设与地方的“命运共同体”。
专家一致认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观点,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是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使命责任,引领地方、发展地方是一流应用型大学价值的重要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地方应用型大学一流建设的必然路径。
2.要创新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模式不可能“一刀切”,进度不可能“齐步走”,各高校必须走适合自身实际的一流建设创新之路。
北京联合大学健康与环境学院院长张恩祥认为,城市型大学是应用型大学的一种具体形态,北京联合大学“城市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应用型大学发展模式的守正创新。
蔡敬民认为,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必须实现办学理念向“应用型”转变,专业结构向“需求导向”转变,培养模式向“产教深度融合”转变,课程体系向“能力导向”转变,教学过程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师资队伍向“双能型”转变,资源保障向“两个开放”转变,质量评价向“两满意”转变,体系化建设新型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积堂介绍了“将服务北京渗透到北京的每一个角落”的具体实践,认为把学校发展定位和理念转化为学院的办学自觉是增强学校整体办学活力,实现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的根本。
3.要发扬实干精神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必须发扬实干精神,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江河认为,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要在打造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上下功夫;要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要在补齐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等短板上下功夫。
李学伟认为,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要聚焦所在城市,扎根所在的城市办大学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根本动力;要聚焦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是大学发展的核心;要建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的关键;要完善考评机制,现代考评机制是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此次论坛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研讨深刻、收效显著,对地方高校深化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但应用型高校的“一流”建设,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交流。
本论坛将秉承协同发展理念,创造更多交流机会,为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铺路架桥、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