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住房面积的不平等

我国住房面积的不平等

我国住房面积的不平等我国住房面积的不平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住房面积的分配不均衡问题,这种不平等现象在城市和农村都存在着。

在城市中,由于房价的高涨和土地资源的有限,许多人只能居住在小面积的房屋里,而大部分的豪华住宅则被少数人垄断。

在农村地区,一些贫困家庭的住房面积甚至连基本的居住需求都难以满足。

面对这一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力度,通过立法和政策来解决我国住房面积不平等的问题,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平等的住房权利。

我们需要认识到住房面积不平等所带来的问题。

住房面积不平等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在城市中,由于房价高昂,普通家庭只能选择购买面积较小的房屋,而较大面积的房产则被富裕家庭或者房地产开发商所垄断。

这就导致了城市中房源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使得住房造成一部分人短缺,另一部分人过剩的现象。

在农村地区,一些贫困家庭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居住条件十分艰苦,甚至有些家庭只能居住在简陋的土坯房里,住房面积小,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住房面积不平等还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住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如今很多城市的住房条件十分拮据,导致了许多家庭甚至没有居住的地方。

有的家庭三代同堂,住在几十平米的小房子里,居住环境十分拥挤,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品质难以保障,心理和身体健康都会受到不良影响。

住房面积不平等也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

在城市中,由于富豪们独霸了大部分的房产资源,使得普通居民在住房问题上享有的权益变得相对较少,这容易引起社会的不满情绪,进而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农村地区的住房面积不平等问题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些贫困家庭由于住房条件的恶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无疑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

我们要认识到住房面积不平等带来的社会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住房面积不平等的问题,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城镇住房保障规模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研究

城镇住房保障规模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研究

[收稿日期]2005-03-07[本刊网址・在线杂志]http ://w w /s oc[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 04G 206)[作者简介]褚超孚(1964-),男,浙江余姚人,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房地产管理和教育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①本文将“保障型住房”定义为: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实现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基本居住权,由政府直接投资建造或由政府以一定方式对建房机构提供补助、由建房机构建设,并以较低价格或租金向中低收入家庭进行出售或出租的住房(在我国现阶段主要指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

城镇住房保障规模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研究褚超孚(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7)[摘 要]城镇住房保障规模既受住房保障需要范围的影响,又受政府供给能力的约束。

城镇住房保障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消费支出、商品房市场价格、居民人均使用面积、住房自有率、城市化率、住宅用地年供应量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量等,将这些影响因素分别与住房保障量或应受保障家庭比例之间做实证相关分析或理想值的模拟分析,可得到部分有意义的结果。

其政策含义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水平,政府可对上述指标作政策性的适度调控,使城镇保障型住房的供应量努力保持供需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保障型住房;住房保障影响因素;住房保障比例;住房保障政策[中图分类号]T V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42X (2005)04-0106-08在以市场经济规律主导资源配置的条件下,商品房价格偏高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矛盾始终是住房问题的关键。

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正是政府和社会为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居住问题、满足其基本生活所需住房的若干制度安排,它既是社会保障制度在住房领域的延伸,也是住房制度对社会保障的体现。

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有供需两个方面,市场要达到供求均衡的条件是市场经济的充分竞争和信息对称。

人均住宅面积计算方法

人均住宅面积计算方法

人均住宅面积计算方法
人均住宅面积是指一个地区的居民平均拥有的住宅面积,也被称为居住面积或住房面积。

它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是人均住宅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拓展:
1. 计算方法
人均住宅面积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1)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计算:人口普查通常会统计每个家庭成员的居住面积,再将其平均分配给每个住户,即可得到人均住宅面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人口规模较大的地区。

(2)根据居住面积平均数计算:居住面积平均数是指每个住户的居住面积除以住户数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人口规模较小的地区。

2. 拓展
人均住宅面积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房屋结构、建筑风格等。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均住宅面积还受到政策、法规的影响。

例如,一些政府会制定相关政策来控制房价和房屋面积,以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3. 意义
人均住宅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对于了解居民的生活水平、城市的发展状况以及国家的基本国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测量和计算人均住宅面积,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居住水平和居住需求,从而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

同时,它也是评估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人均住宅面积的测量和计算需要依据相应的标准和规定,以
确保测量和计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同时,在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结构等因素对住宅面积的影响。

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多因素分析_计量经济学

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多因素分析_计量经济学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目前房地产业现状,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来验证一下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国内GNP以及房地产销售价格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

从回归结果看出,平均货币工资与居民住房面积之间存在正向的线性关系,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关键词] 城镇居民住房销售总面积职工平均货币工资多因素分析城镇居民价格消费指数检验一. 经济背景去年中国房地产投资超过1亿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8.3%,直接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

2004年房地产投资和消费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

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55%,城镇人口将达到7亿以上,按人均需住房20平方米计算,仅城镇新增人口每年就需增2亿平方米以上,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逐渐突出。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从增加投资的消费,增加就业多方面拉动国内的需求。

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涨得过快、房价过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房地产不合理增长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不少专家学者直言,这种市场态势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可能不断扩大,市场风险进一步积累;二是相当多的中低收入者缺乏“小康水平住房”的现实购买力。

由此可见,住房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此,我们将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二. 结合经济背景,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㈠关于数据:数据的来源<<中国统计年鉴>>附表1Y X1 X2 X3 X41991 2745.17 2340 21662.5103.4 14871992 3812.21 2711 26651.9106.4 15191993 6035.19 3371 34560.5114.7 15341994 6118.03 4538 46670124.1 16241995 6787.03 5500 57494.9117.1 16761996 6898.46 6210 66850.5108.3 17291997 7864.3 6470 73142.7102.8 17901998 10827.1 7479 76967.299.2 18541999 12997.87 8346 80579.498.6 18572000 16570.28 9371 88254100.4 19482001 19938.31 10870 95727.9100.7 20172002 23702.31 12422 103935.3100.4 20922003 29778.85 14040 116603.2100.8 2197㈡关于模型⒈建立模型:Y=C+β1X1+β2X2+β3X3+β4X4+U其中Y代表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销售总面积(单位;万平方米),X1代表职工平均货币工资(单位:元)X2代表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X3代表城镇居民价格消费指数X4代表城镇住房平均销售价格(单位:元/平方米)⒉参数估计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02/05 Time: 10:08Sample: 1991 2003C -35148.12 33827.53 -1.039039 0.3292X1 3.546061 0.973995 3.640740 0.0066X2 -0.336881 0.075928 -4.436866 0.0022X3 41.06932 52.89511 0.776430 0.4598R-squared 0.990517 Mean dependent var 11851.93Adjusted R-squared 0.985775 S.D. dependent var 8327.641S.E. of regression 993.234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6.92353Sum squared resid 7892124. Schwarz criterion 17.14082Log likelihood -105.0030 F-statistic 208.8926Durbin-Watson stat 2.226441 Prob(F-statistic) 0.000000⒊模型检验:⑴经济意义的检验: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居民住房购买面积会随着居民平均工资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增加,而与城镇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城镇住房平均销售价格呈反向关系。

住房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住房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住房状况调查分析报告第一部分调查方案设计一、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住房问题一直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近些年来,房价过高一直是老百姓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需求的最大难题,而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户籍因素则是他们买房的最大难题,除了这些,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通过市民对住房状况的反映情况,政府能更有效的采取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使人民能更好的生活。

(二)调查对象:城市居民(三)调查单位:抽取城市居民样本(四)调查程序: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内容;2.分发调查问卷。

随机抽取调查单位;3.根据回收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对居民的基本情况进行频数分析,对居民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

(2)了解居民的基本住房情况,对居民情况进行深入了解,需要用到描述统计,交叉制表,探索分析等方法。

(3)分别从不同因素分析影响人们购房计划以及计划购房面积的因素,得出结论,需要用到相关分析以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

(五)调查时间:二、问卷设计在经过我们共同的研究制定问卷雏形并征询老师的意见后,我们最终设计的问卷如下:三、问卷发放四、数据整理第二部分数据分析根据以上整理的数据,我们进行数据分析。

1 居民基本状况分析首先,对该地区的户口状况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表1户口状况N 有效2993缺失0均值 1.0561从表1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户口状况均值为1.0561,大致可以了解该地区的大部分居民是本市户口,小部分是外地户口。

从表2可以详细的看出。

在该地区被调查的2993户中,有2825户为本地户口,168户为外地户口,本市户口和外地户口的比例分别为94.4%和5.6%,该地区本地人明显多于外地人。

其次对数据中的常住人口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从表3可以详细看出,在该地区被调查的2993户中,有128户常住人口为1人,455户常住人口为2人,1571户常住人口为3人,505户常住人口为4人,303户常住人口为5人,26户常住人口为6人,3户常住人口为7人,2户常住人口为8人,各比例分别为4.3%,15.2%,52.5%,16.9%,10.1%,0.9%,0.1%,0.1%。

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不平等——基于2000年和2005年人口调查的经验分析

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不平等——基于2000年和2005年人口调查的经验分析

在我 国经济转 型过 程 中, 不 同社会 经 济 主体之 间 表 现 出了明显的利益分化特 征。这种分 化首先表 现为居 民 收入差距 的扩大 , 然而随着居 民收入差距 的持续 扩张 , 其 他一些经济福利状况在不 同人 群之 间的差距也 在不断 扩 大 。其 中住房状况即为一个明显的案例。上个世 纪 9 0年
购房者资格做 出种 种限定 的前 提下 , 以相对低 廉 的价格 鼓励人们购买 原公 有住 房 的产权 。因此 , 不 同人群 购买 资格上的 差异 形成 了人们 在 居住 条 件差 异 上 的制 度 因
g a n等( 1 9 9 9 ) 基 于上 海 和 天津 1 9 9 3年 的住 房 调查 数
化 了人们 对于 自身购 房能 力的担 忧 , 另一方 面也使 得住
房状况越来越依赖 于收入水平 。在居 民收入差距 不断扩 张、 居高不下的背景下 , 收入差距 与作为 资产意义 的住房
差距之 间会交互影 响。
代 中后期开始 的城镇 住 房分配 体制 改革 , 使 得原 有 的单 位福利型住房分配模式①逐 渐让位 于以市场 为基础 的货
阶段性成果。
亭海 2 0 1 4 . 1
时并没有成为住 房分 配 的主导 性 因素 。李 斌 ( 2 0 0 2 ) 、 代
上升趋势进行 分解 分析。最后是对全文 的总结 。
英 姿( 2 0 0 3 ) 、 罗楚 亮( 2 0 1 3 a ) 等注 意到了在住 房分配体 制
改革过程 中, 不 同人群从 中所 可能存 在 的受 益机 会差 异 性 。一些社会 学研 究 ( 边燕 杰 和刘 勇利 , 2 0 0 5 ) ( 2 ) 、 胡蓉 ,
引 言
素。房地产市 场交 易 的逐 渐繁 荣 , 带来 了住 房 价格 的不 断上涨 , 使得住 房成 为人 们财 产积 累 的重要 形式 。住 房 价值 对 于居 民财产数 量 、 构成及 其分 布也具 有越来 越重 要 的影 响。房 地产 价格 的不断 上涨 趋势 , 一 方 面 固然强

我国住房面积的不平等

我国住房面积的不平等

我国住房面积的不平等我国住房面积的不平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的热点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之一便是住房面积的不平等。

我国住房面积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上。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住房面积差距持续存在,城市居民的住房面积普遍要大于农村居民。

这种差距主要源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和政策的不完备等原因。

不同地区之间的住房面积差距也较为明显,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居民拥有的住房面积远远大于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县城的居民。

住房面积的不平等还表现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富豪阶层拥有的住房面积远远大于普通人。

这种不平等主要源于收入差距和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富人拥有大面积豪宅,而普通人甚至是低收入者只能依靠小户型的住房来满足基本需求。

由于住房面积的不平等,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不平等的住房面积导致了城市人口的不适宜居住环境。

在一线城市,由于高昂的房价和低效的土地利用,许多人只能居住在面积狭小、环境欠佳的居民楼中,生活空间局促,对于居住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这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影响了城市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住房面积的不平等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由于长期以来的住房资源分配不公平,导致了住房面积的不平等现象愈发凸显。

富人拥有大面积的住房,而普通人只能苟且偷生。

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势必会引发社会的不满情绪,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为了解决我国住房面积的不平等问题,需要从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入手。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住房政策,加大对农村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城乡居民住房面积的均衡。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住房市场的监管和调控,防止因房地产行业的投机行为导致的住房价格过高,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较大的住房面积。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住房分配的监督,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住房供给体系,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

基于cgss2003数据关于住房面积影响因素的研究报告

基于cgss2003数据关于住房面积影响因素的研究报告

10.0
2893
82.7
83.0
93.0
65
1.9
1.9
94.9
52
1.5
1.5
96.4
109
3.1
3.1
99.5
17
.5
.5
100.0
3486 14
3500
99.6 .4
100.0
100.0
表四
4、家庭人口数的转换与描述结果如下图:
根据家庭人口数的直方图描述可以看出家庭人口数比较集中的分布在 1 至 7 人之间,以 3 为众数。 (二)变量间关系的数据描述与方差分析
根据变量性质,在自变量中只有婚姻状况是定类变量,在数据描述分析中首先选取婚姻 状况这一变量与因变量住房面积的关系进行初步直观的分析,做直方图如下:
在上图中,并不容易看出有什么显著差异,但是又可以发现存在着一定的规律:1、3、5 表 示的三种情况的单身,2、4、6 代表三种情况的非单身①,这提示我依据单身与否将婚姻状 况转换为二分变量之后做 T 检验②后得知 524 人单身和 2962 人非单身的统计情况下 F 值 4.218,sig 值为 0.040<0.05,所以是否结婚婚对于住房面积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细分婚 姻状况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做方差分析,原假设婚姻状况对住房面积没有影响,备选假 设为有影响,如表五所示:
收入水平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N 3252 3252
描述统计量
全距
极小值
799900.00
100.00
极大值 800000.00
表三
均值 25006.5243
标准差 44334.84269
① 在此暂不牵扯房屋产权归属问题

中国农村住房状况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住房状况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住房状况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中国农村住房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这种差异受到政策、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北方、南方和西部地区的农村住房状况各有特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政策因素对农村住房状况的影响是深远的,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并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和文化特点。

结合统筹发展农村住房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村住房状况,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振兴。

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住房问题的研究,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措施,促进不同地区的农村住房状况逐步趋于均衡。

【关键词】农村住房状况、区域差异、影响因素、政策、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农民需求、发展、扶持力度、文化特点1. 引言1.1 1.研究背景中国农村住房状况一直是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住房问题日益突出。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农民依然生活在简陋的土坯房中,甚至有的农民家中还存在危险房屋,这种住房条件对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不同地区的农村住房状况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各地区在住房建设和改善方面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问题。

深入研究中国农村住房状况的区域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农村住房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解决农村住房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对影响农村住房状况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于找到根本解决农村住房问题的途径,为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借鉴和启示。

1.22.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农村住房状况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对不同地区农村住房状况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揭示造成差异的原因,探讨解决方案。

借助对政策、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因素对农村住房影响的分析,可以为未来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提供参考和建议。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我国住房政策变迁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也逐渐转变为主要矛盾。

在这一背景下,住房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过去的住房政策主要着眼于安居乐业、保障人民基本居住需求,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房问题已经逐渐演变为影响国民生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住房政策的变迁和转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住房状况极为艰苦。

当时,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仅约4.5平方米,农村则更为糟糕。

新政府迅速推出了一系列住房政策以改善人民生活,例如实行“物资分配制度”,为国家干部提供住房补贴以及对城市拆迁进行补偿等。

这些政策虽然有一定作用,但仍无法解决住房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住房政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97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改善城镇居住环境的若干意见》,开始实施大规模住房保障计划。

1984年,住房保障实行“先服务,后落实”原则,后又发展为“以租代购”、“经济适用房”等政策,通过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来解决城市住房问题。

2007年,国家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房地产管理的决定》,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严格监管,加强开发商和中介机构的资质审核和管理,推动房地产市场向健康、稳定发展。

然而,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住房问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

市场化的住房保障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房价过高、居民负担过重等。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若干意见》,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强化了企业社会责任,防止市场剧烈波动。

这一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起到了积极的监管和调控作用。

同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公共租赁住房提供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促进了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租赁。

综上所述,我国住房政策从最初的“物资分配制度”,到“住房保障计划”,再到“以租代购”、“经济适用房”等政策,不断探索和发展,逐步解决了部分住房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房价过高、居民负担过重等。

关于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对引起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于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对引起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于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对引起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摘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受经济发展程度和福利水平的限制,以及人口增长较快、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影响,住房矛盾普遍比较突出,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住房短缺问题相当严重。

我国住房市场和房产抵押贷款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政府住房政策和住房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执行实施力度不够,法律监督也比较薄弱。

住房问题既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政府长期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住房问题住房政策解决对策住房保障,一个关键词正吸引着亿万人的眼球,成为2008年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成为影响民生、影响市场的重大课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用大量篇幅谈到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问题,并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增加房源供给,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等具体举措。

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从“居者有其屋”,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住有所居”,表明中央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政策越来越符合实际。

住房、楼市的种种矛盾,都和中国住房政策体系有关。

所谓住房政策,是指政府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的政策,它不同于产业政策,也不同于行业管理政策。

从国外情况看,国情不同,住房政策也不同。

因此,我国的住房政策设计,必须从自己的基本国情出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住房政策体系,而要想设计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政策体系,就有必要了解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城镇住房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计划的福利房分配政策,单位制内的成员由单位解决住房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住房供给从逐步的商品化向全面、快速的市场化方向发展,使得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呈现过热的现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开始调整原有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宏观调控,意图平抑房价与调整房屋供给结构,使多数人都住得起房。

居民住宅调查报告

居民住宅调查报告

居民住宅调查报告居民住宅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住宅的建设和质量愈加重视。

然而,尽管我国在住房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建筑质量不过关、安全隐患较多、居住空间过小等。

为了了解我国居民住宅的现状和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本文就对居民住宅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总结分析。

二、调查范围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国不同城市的居民住宅,包括公寓、别墅、小区等不同类型的住宅。

调查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取样范围涵盖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的不同地区。

三、调查内容1.房屋面积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住宅的面积普遍较小,其中多数住宅面积在50-100平方米之间,而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住宅平均面积甚至不到50平方米,居住空间非常狭小。

2.房屋质量在房屋质量方面,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住宅建筑质量总体水平较高,但仍然存在很多隐患,如外墙保温、隔音、抗震等方面仍有短板。

部分房屋存在墙面开裂、水电安装不规范、地基承载力不足等问题。

3.周边环境居住环境及周边配套设施也是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大多数居民住宅周边噪音、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较为严重,附近的公园绿地、商业配套等设施满意度也不高。

4.住宅安全居民住宅的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根据调查数据,大部分居民住宅的安全系数较低,其中地板质量、电路安全等方面问题频繁出现。

一些老旧住宅的楼梯、电梯等设备安全隐患尤为突出。

5.居住成本除房屋的质量、面积等因素外,居住成本也是影响居民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数据,不同城市、不同住宅的居住成本差异较大。

以一线城市为例,房屋租金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往往高于廉价住房人均收入的比例,居住压力较大。

四、建议及解决方案1.针对住房面积,应完善政策建设,支持、鼓励各地开发商建设适合市场的、空间更宽敞的住宅物业。

2.在房屋质量方面,应制定相关标准,加强对住宅建设质量的监管和检查,同时不断推进新型建材应用。

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分析

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分析

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分析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分析我国房地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飞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几年,由于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房地产市场出现发展不平衡现象,一些地区住房供求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房地产市场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虽然居民住房价格在持续上涨,但上涨幅度已在国家的控制中趋于合理。

然而,却出现了消费者需求停滞这一现象。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中心主任孙飞对此指出:“国房景气指数下降表明房地产业在降温。

”与此同时,在各种网站、媒体上,百姓是否买得起房、房价是否合理等问题讨论得不亦乐乎。

在房地产业这种混乱现象深处,消费者的购房需求如何呢?本文通过对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构建了住房需求模型,并期望通过模型对一些现象做出解释1. 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向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从单纯的“数量型”向“质量并重型”转变。

因此城镇居民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既有数量上的也有质量上的。

数量型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房价、城镇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购房消费贷款额度、城镇家庭户规模等等;而质量型影响因素也称为随机因素,主要有消费者的预期心理、住房改革相关政策、交通是否便利、物业的好坏、价格是否合理、生活配套是否完善、小区配套设施是否齐全、与孩子学校的距离、园区周边环境、园区规划设计风格等也已成为消费者购房时非常关注的问题。

1.1 房价房价对于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影响难以确定。

对于一个成熟的住房市场来说,商品房的价格形成于成本价格,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同时商品房本身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住房需求量的波动。

因为住房是刚性的必需品,所以价格的变化对于住房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不确定,随着房价的飙升,并未见得住房需求的减少。

1.2 城镇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城镇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是家庭成员的收入之和,且该收入为可支配的,即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之和,再减去个人所得税。

住房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住房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住房状况调查分析报告第一部分调查方案设计一、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住房问题一直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近些年来,房价过高一直是老百姓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需求的最大难题,而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户籍因素则是他们买房的最大难题,除了这些,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通过市民对住房状况的反映情况,政府能更有效的采取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使人民能更好的生活。

(二)调查对象:城市居民(三)调查单位:抽取城市居民样本(四)调查程序: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内容;2.分发调查问卷。

随机抽取调查单位;3.根据回收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对居民的基本情况进行频数分析,对居民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

(2)了解居民的基本住房情况,对居民情况进行深入了解,需要用到描述统计,交叉制表,探索分析等方法。

(3)分别从不同因素分析影响人们购房计划以及计划购房面积的因素,得出结论,需要用到相关分析以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

(五)调查时间:二、问卷设计在经过我们共同的研究制定问卷雏形并征询老师的意见后,我们最终设计的问卷如下:三、问卷发放四、数据整理第二部分数据分析根据以上整理的数据,我们进行数据分析。

1 居民基本状况分析首先,对该地区的户口状况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表1统计量户口状况N有效2993缺失均值表2户口状况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本市户口2825外地户口168合计2993从表1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户口状况均值为,大致可以了解该地区的大部分居民是本市户口,小部分是外地户口。

从表2可以详细的看出。

在该地区被调查的2993户中,有2825户为本地户口,168户为外地户口,本市户口和外地户口的比例分别为%和%,该地区本地人明显多于外地人。

其次对数据中的常住人口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表3常住人口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128 455157150530326.9.93.1.12.1.12993合计从表3可以详细看出,在该地区被调查的2993户中,有128户常住人口为1人,455户常住人口为2人,1571户常住人口为3人,505户常住人口为4人,303户常住人口为5人,26户常住人口为6人,3户常住人口为7人,2户常住人口为8人,各比例分别为%,%,%,%,%,%,%,%。

人均住房面积情况汇报

人均住房面积情况汇报

人均住房面积情况汇报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住房面积情况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房面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首先,从整体来看,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在近年来有所增加。

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住房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稳步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39.4平方米,比2015年的35.8平方米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一数据的增加,反映了我国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也体现了国家对住房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

其次,不同地区的人均住房面积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一线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相对较小,而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人均住房面积则相对较大。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不均等因素所导致的。

同时,也受到了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的限制影响。

因此,不同地区在住房面积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挑战和需求,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政策制定和规划建设。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居住品质的追求,人们对住房面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除了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外,人们更加注重住房的舒适性和功能性,希望能够拥有更宽敞、更舒适的居住空间。

因此,未来在住房建设和规划中,需要更加注重居民的实际需求,积极推动住房面积的提升和改善。

综上所述,我国人均住房面积情况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整体上有所增加,但不同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未来,需要继续加大对住房领域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促进住房面积的提升和改善,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居住需求,助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居住环境。

我国住房面积的不平等

我国住房面积的不平等

我国住房面积的不平等我国住房面积的不平等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住房问题愈发凸显出来。

在城市中,一些人拥有宽敞舒适的住房,而另一些人却只能居住在拥挤狭小的居所中。

这种不平等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决定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我国住房面积不平等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

什么导致了我国住房面积的不平等现象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带来的土地资源分配不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条件。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房价居高不下,那些低收入家庭往往无法承担宽敞住房的成本。

一些富裕家庭则能够购买高品质的住房,享受更大的居住空间。

这种土地资源分配不均直接导致了住房面积的不平等现象。

住房面积的不平等也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的高收入家庭拥有更多的财力来购买更大的住房。

相比之下,低收入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选择面积较小的住房。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也影响着住房面积的不平等,房价的上涨使得许多家庭无法负担更大的住房,因此住房面积的不平等问题愈发严重。

住房面积不平等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住房面积的不平等加剧了城市社会的分化。

住房条件的差距直接影响着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富裕家庭可以享受更好的居住环境,而低收入家庭则面临居住条件恶劣的问题。

这种分化不仅使得社会中的阶层差距更加明显,也会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

住房面积的不平等也会影响到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在拥挤狭小的住房中居住,会给居民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缺乏舒适的居住环境会阻碍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住房面积的不平等也意味着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幸福感受受到了威胁。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我国住房面积的不平等问题呢?政府应该持续加大对住房建设的投入,确保低收入家庭也能够享受到适宜的居住环境。

应该完善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住房供给,有效缓解住房紧张局势。

房屋面积测算标准与得房率确定分析

房屋面积测算标准与得房率确定分析

房屋面积测算标准与得房率确定分析摘要:本文围绕我国现行的房屋面积的测算标准和得房率确定方法展开讨论,研究了对比分析和数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房屋面积测算标准的适用范围及条件,阐述了房屋得房率的科学概念,说明了房屋得房率在分析和量化房屋所有权权益方面的作用,经过实践证明该讨论的结果对于房地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得房率;套内使用面积;建筑面积;测算标准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行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但是在房屋面积测算标准的使用和得房率的确定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影响了房地产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如何对这两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成为了保障各方权益的重要基础。

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 房屋面积测算标准1.1 房屋面积测算的国家标准与适用条件目前,在我国住宅开发建设各阶段中,规范房屋的国家标准主要有三个,即国标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国标GB/T50353-2005《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和国标GB/T17986.1-17986.2-2000《房产测量规范》,如何正确选择和运用每个标准是最终得出公正、客观、科学合理的测量和估价结果的关键因素。

《住宅设计规范》主要用于住宅规划设计阶段,目的是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注重使用功能,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及开发商。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主要满足工程招投标、预决算的需要,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面积计算,统一计算方法,注重的是住宅及工业等项目实物量消耗的大小,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开发商和建筑施工企业。

《房产测量规范》主要是采集和表述房屋实物及用地的有关信息,为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用、房地产交易、征收税费,以及为城镇工业与民用规划建设提供依据,注重的是权益,服务于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开发商及各业主。

1.2 各测绘标准的主要区别1.2.1 强制性不同。

【案例】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案例】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案例】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分析(说明:《管理经济学》第2章第62页第1思考题)【案例资料】我国1990年至1997年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住宅销售面积和个人购买商品房面积的数据显示:我国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1990—1997年分别为2871、3025、4288、6687、7230、7905、7900、9010平方米。

我国商品房中住宅所占比重较大,平均值为87.88%,比重变动范围不大。

其中最小值为1994年的84.62%,最大值为1991年的90.74%;个人购买比例平均值为38.99%,变动范围较大,最小值为1988年的24.68%,最大值为1997年的58.09%,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0.75%。

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和个人购买面积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变动范围不同,其中个人购买面积变动较大,其变异系数为1.2096。

国际上对房地产价格长期的研究结论是:商品房售价为家庭年收入的合理比例是3至6倍,超过6倍就不能形成买方市场。

据测算,我国房价相当于家庭收入的10倍左右。

根据1987年至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个人购买商品住宅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相关系数为0.96495。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个人购买商品住宅的增长率的均值△Y=0.174763,△Q =0.354751;Er=2.226968。

试分析导致我国房地产有效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

【案例分析】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和一定市场上按照某一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与劳务的数量。

需求概念总是涉及到两个变量,该商品的销售价格以及与该商品价格相对应的人们愿意并且有能力够购买的数量。

房地产开发的目的是获取期望收益,实现开发目的必须要满足市场需求。

房地产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特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房地产商品数量。

一个地区所有的消费者的需求量之和是该地区的需求总量。

由于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需求呈明显的区域性,并且与消费者的偏好和城市住宅制度有较强的关系。

中国人均住房面积的合适标准

中国人均住房面积的合适标准
国际经验:人均住房面积标准应随着经 济发展和人口变化进行调整
国际标准对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合适标准的借鉴意义
国际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均住房面积标准不同,如美国、日本、欧洲等
借鉴意义:了解国际标准,可以为中国制定合适的人均住房面积标准提供参考
比较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均住房面积标准,可以了解中国在人均住房面积方 面的优势和不足

福州:人均住房面积39平方米
当前人均住房面积存在的问题
住房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住房 存在质量问题,影响居住体验
房价过高:房价过高导致部 分居民难以购买住房
地区差异大:不同地区人均 住房面积存在较大差异
住房分配不均:部分居民拥有 多套住房,而部分居民无房可

Part Two 确定人均住房面积合适
标准的因素

长沙: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

郑州:人均住房面积29平方米

青岛:人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

沈阳:人均住房面积32平方米

长春: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

哈尔滨:人均住房面积34平方米

石家庄: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

济南:人均住房面积36平方米

合肥:人均住房面积37平方米

南昌: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
社会因素:考虑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如教育、医疗、交通等,确保居民能够 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Part Five 保障人均住房面积合适
标准的措施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
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确保土地资 源的合理利用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土 地资源的浪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以人居环境科学视角看当下我国城市的住房问题

以人居环境科学视角看当下我国城市的住房问题

以人居环境科学视角看当下我国城市的住房问题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从农村到城市的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居民人口大量增加,住房问题日益严重,并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

城市住房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心和重视,国家及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城市规划工作在住房领域中的作用也引起了规划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文章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视角,通过分析其方法论以及当下城市的住房问题,在城市规划层面提出了一定的针对住房问题的对策。

關键词:人居环境科学;住房问题;对策Keywords:sciencesofhumansettlement;housingproblem;countermeasure0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也随之产生。

其中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便是城市的住房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不同领域对其都有不同的见解和建议,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而言,往往习惯从技术层面来缓解该问题,如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等。

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运用传统的城市规划手段来缓解城市的住房问题已经远远不够了,规划领域若想在当今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去缓解住房问题,就应当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这一问题,而人居环境科学则为规划者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理念和方法。

1人居环境科学概况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而不像城市规划、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是涉及人类聚居某一部分或者某个侧面。

在借鉴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的理论的基础上,吴良镛先生把人居环境内容分为五个大系统,包括人、自然、居住、社会和其他支撑系统等。

根据中国实践把人居环境分为五个层次,即建筑、社区、城市、区域、全球五个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根据目前房地产现状,选取1991年至2003年的数据,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因素,包括: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以及房价。

利用最小二乘法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利用逐步回归消除多重共线性。

从回归结果看出,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与居民住房面积之间存在正向线性关系,同时也看出来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城镇居民住房面积最小二乘法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检验一、经济背景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以此为分水岭基本上终结了住房的福利分配制度,我国房地产市场从此开始实行货币化分配制度。

加上随之实施的相关配套政策,城镇居民的购房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住房消费支出不断增加,住房私有率也不断攀升,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据统计,我国2007年商品房销售额接近于2003年的4倍。

]2[但是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涨得过快,房价过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房价不合理增长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不少人因为买不起房,住不上房而不能达到小康水平。

巨大的购房压力,让更多的人去关注房价。

不少专家学者直言,这种市场态势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可能不断扩大,市场风险进一步积累;二是相当多的中低收入者缺乏“小康水平住房”的现实购买力。

由此可见,住房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在我们通过相关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性模型,研究影响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因素。

已知“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计算公式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人)=实有住宅建筑总面积/居住人口。

二、结合经济背景,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一)经济指标的确定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住房消费的影响因素,王晓东(1998)认为住房消费的5大影响因素是:住房需求、购买力、市场供给、配套服务和房改力度;李昴(1998)将住房等同于一般商品,采用英国四通提出的需求函数系统,研究包括住房在内的多种消费与相应价格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熊晓栋(2006)采用长沙市城镇居民收入(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总量与人口结构作为自变量,利用时间序列,采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并预测城镇住宅需求(人均居住面积)。

]2[本文选取了四项经济指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以及城镇住房平均销售价格。

(二)对经济指标的解释1、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是指城镇居民的平均工资水平,从直观上看,居民的工资水平决定了居民能否支付房购房费用,也就与城镇居民平均住房面积有很大关系。

2、国民生产总值:也称本地居民生产总值,即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简称GNP,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常被公认为衡量一国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3、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作为研究职工生活和确定工资政策的依据,是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紧缩)程度的指标。

4、城镇住房平均销售价格:是指城镇住房的平均销售价格,很明显从直观上看,住房的销售价格会影响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从而影响城镇居民的平均住房面积。

(三)数据见附表。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四)模型的建立1、多元线性回归的简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μββββ+++++=k k X X X Y 22110其中k 为解释变量的个数,),,2,1(k j j =β称为回归系数(regressiion coefficient ),人们习惯把常数项0β看做一个虚变量的参数,在参数估计过程中该虚变量的样本观测值始终取1,这样,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数目为k+1. 与一元线性回归相比,j β也被称为偏回归系数(partial regression confficidence ),表示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每j X 变化一个单位时,Y 的均值E (Y )的变化,或者说j β给出j X 的单位变化对Y 均值的“直接”或“净”(不含其它变量)影响。

]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1[① 回归模型时正确设定的。

② 解释变量k X X X ,,,21 是非随机的或固定的,且各j X 之间不存在严格线性相关性(无完全多重共线性)。

③ 各解释变量j X 在所抽取的样本中具有变异性,而且随着样本容量的无限增加,各解释变量的样本方差趋于一个非零的有限常数,即n ÷∞→时,j j ni ijni ijQ X X nx n→-=∑∑==2112)(11④ 随机误差项具有条件零均值、同方差及不序列相关性),,,|,(),,,|(0),,,|(2122121===k j i k i k i X X X C o v X X X V a r X X X E μμσμμ j i ≠⑤ 解释变量与随机项不相关0),,,|,(21=k i ij X X X X Cov μ j=1,2,…..,k ⑥ 随机项满足正态分布),0(~,,,|221σμN X X X k j2、建立模型:εββββ+++++=44332211X X X X C Y Y :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面积(单位:万平方米) X1: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单位:元) X2: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X3:城镇居民价格消费指数X4:城镇住房平均销售价格(单位:元/平方米)3、 参数估计本文中对参数的估计采用最小二乘法,其原理如下:随机抽取n 组样本观测值(){}n i Y X X X i ik i i ,,2,1:,,,21 =,如果样本函数的参数估计值已经得到,则有,ˆˆˆˆˆ22110ikk i i i X X X Y ββββ++++= i=1,2,…,n 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参数估计值应使得∑∑∑===++++-=-==ni ikik i i i ni ii ni iX X X Y Y Y eQ 12221101212)]ˆˆˆˆ([)ˆ(ββββ 达到最小。

利用eviews 可以得到下表:X1 3.546061 0.973995 3.640740 0.0066 X2 -0.336881 0.075928 -4.436866 0.0022 X3 41.06932 52.89511 0.776430 0.4598 2R 0.990517 y 11851.932R 0.985775 标准差 8327.641回归标准误差 993.2348 F-statistic 208.8926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得出模型为4)989865.0(3)77643.0(2)436866.4(1)64074.3()039039.1(3727.2206932.41336881.0546061.312.35148X X X X Y ++-+=---从表中可以看出2R =0.990517非常接近1了,说明模型的总体效果很好(五) 模型的检验1、经济意义的检验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居民住房面积与居民平均工资水平和国名生产总值正相关,而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住房平均销售价格负相关。

从表中可以看出X2、X3和X4的参数符号与其经济意义不符,估计是因为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或者是与被解释变量不存在线性关系。

2、统计推断检验从表1中可以看出2R 非常接近1了,说明模型的总体效果很好,F 统计量的值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下也比较显著。

但是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306.2)1(2=--k n t α,可以看出)8(77643.023αt t <=,)8(77643.024αt t <=,所以X3和X4的t 统计值均不显著,说明X3和X4这两个变量对Y 的影响不显著,或者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的影响使其t 值不显著。

3、计量经济学意义检验由于前面我们介绍了多元线性回归需要满足的几点假设,所以我们需要检验我们的模型是否满足必要的几点假设。

现在我们以多重共线性检验和异方差检验为主做检验介绍。

(1)多重共线性检验对于模型iik k i i i X X X Y μββββ+++++=ˆˆˆˆˆ22110 , 其基本假设之一是解释变量k X X X ,,,21 是相互独立的。

如果两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之间出现了相关性,则称为存在多重共线性。

如果模型存在完全共线性,则参数估计量不存在;如果模型存在近似共线性,则普通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量的方差会变大,而且参数估计量的经济意义不合理。

由于F=208.8926>)9,3(05.0F =3.86(显著性水平α=0.05)表明模型从整体上看房屋购买量与4个解释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显著。

对X1、X2、X3、X4、进行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检验。

解释变量相关系数矩阵:X1 X2 X3 X4X1 1.000000 0.980746 -0.553860 0.995352 X2 0.980746 1.000000 -0.551752 0.989377 X3 -0.553860 -0.551752 1.000000 -0.587315X4 0.995352 0.989377 -0.587315 1.000000由此可见,一些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

尽管整体线性回归拟合较好,但x3,x4变量的参数t 值并不显著而且X2,X3,X4符号与经济意义相悖,表明模型中解释变量确实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多重共线性的修正克服多重共线性有多种方法,例如逐步回归法、差分法以及减小参数估计量的方差,本文中我们采用逐步回归法对多重共线性进行补救。

其具体方法是:以Y 为被解释变量,逐个引入被解释变量,构成回归模型,进行模型估计,根据拟合优度的变化决定新引入的变量是否可以用其他变量的线性组合代替,而不是作为独立的解释变量。

如果拟合优度变化显著,则说明新引入的解释变量是一个独立解释变量;如果拟合优度变化很不显著,则说明新引入的解释变量不是一个独立解释变量,它可以用其他变量的线性组合来代替,也就是说它与其他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的关系。

运用OLS 方法逐一求Y 对各解释变量的回归,回归结果如下:从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职工平均工资水平(X1)的t 值最大,对y 的影响最大。

2R 最大,拟合程度最好,因此把X1作为基本变量。

然后将其余解释变量逐一代入X1的回归方程,重新回归。

(由于表格太多,此处就不全都粘上了,仅以X1、X4为例)表6经过多次逐步回归,发现增加变量后,常数C 的t 值就不能通过检验了。

所以只有表2中的所有参数都通过检验,所以最后的模型应定为()160253.14)304343.3(199714.2512.3997x y +=--2R =0.950944 S.E.=1926.469 F=213.2338(2)异方差检验对于模型iik k i i i X X X Y μββββ+++++=ˆˆˆˆˆ22110 , i=1,2,….,n 同方差假设为221),,,|(σμ=ik i i i X X X Var , i=1,2,……,n如果出现221),,,|(i ik i i i X X X Var σμ= , i=1,2,…..,n即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干扰项的方差不再是常数,而是互不相同,则认为出现了异方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