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宛教授生平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301医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宛教授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心脏内科学专家、解放军总医院原专家组成员黄宛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2月28日不幸逝世,享年91岁。
黄宛教授,男,汉族,浙江嘉兴人。
1918年9月出生,1979年入党。
194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黄宛教授一生对医学事业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于1947年留学美国,在纽约罗彻斯特大学心肺功能研究室和芝加哥迈可瑞斯研究所从事心肾病学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他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从美国远涉重洋,取道香港,辗转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祖国。
面对百废待兴的祖国,他决心把自己所学到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全部贡献给新中国的医学事业。
半个世纪过去了,他用自己无悔的青春、巨量的心血和汗水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黄宛教授是新中国心血管内科的开拓者,为我国的心电图学、心导管学的应用和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奠基性工作。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将心电图“单极导联”的原理和应用引进国内,在艰苦的条件下奠定了国内标准12-导联心电图规范检查方法,肢体导联和胸前导联的应用大大扩充了心电图诊断范围及准确性。
他亲自讲授心电图学知识,编写讲义,举办多期全国性心电图学习班,把心电图技术和理论很快从北京传向全国各地,早期参加的成员,如今在全国各地都已成了心血管领域特别是心电图学的老前辈。
为了更好地普及和提高心电图知识,以讲义为基础拟定了第一版《临床心电图学》,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分章节地系统地介绍了12-导联心电图的基础理论,在数十年内,心电图的应用几乎扩大至一般城乡基层单位。
该书至今已连续六版,是我国广大心脏病医生公认的国内经典的心电图专业著作。
1953年,黄宛教授仅用他带回国做为示范用的两根导管和自制的血氧测定
仪成功地进行了我国第一例右心导管检查并将经验体会在国内医学杂志发表,把右心导管技术及时推向全国,奠定了现代心脏介入诊疗技术的基础。
黄宛教授勤奋好学、热爱临床。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电除颤及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方法以前国内缺乏心房纤颤转复治疗经验,心脏病学界一些医生视奎尼丁应用为畏途,但黄宛教授倡导的奎尼丁逐日增量法使奎尼丁转复心房纤颤效果好而安全,对每一例患者他都亲自监护给药,观察认真细致,他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使青年医生受到了很大的教益。
他带领学生先后完成了乙胺碘呋酮、硫氮卓酮、氟卡胺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电生理研究。
他1962年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的《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炎症狭窄》是国际上第一篇对该疾病的报导,后获国家卫生部一等奖。
1966年黄宛教授创用的加压给氧法抢救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大咯血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得到广泛推崇。
60年代在应用静脉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之前,他提出使用低分子右旋糖苷缓慢静脉滴入增加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方法成为当时的常用有效方法,为广大心脏病医生所接受。
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提出的意见都有充分的理论及实践根据,从不做空洞的发言,对青年医生的学风培养起到规范的作用,经他培养和指导的许多心脏病医生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界著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黄宛教授长期担任中央首长的保健工作,为我国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2年荣立二等功;1963年获越南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1枚;1969年获越南人民共和国最高勋章1枚;1985年获中央保健局颁发的荣誉证书;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总后勤部评为“一代名师”。
在为他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感动的同时,愿他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从医经验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