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试题

合集下载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试地的题目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试地的题目

第3章自测题一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肥力3.土壤质地4.土壤有机质5.田间持水量6.蒸腾系数二、填空题1.土壤水分土壤中常以溶液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目前水土保持主要采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如________和_________。

3.土壤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土因素的制约。

4.土壤按其作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是土壤最基本的特性。

5.自然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固相),________(液相),_______(气相)三相物质组成。

6.土壤微生物重要的类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等。

7.土壤生物中的生物残体发生两个方面转化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

8.土壤空气的交换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__。

9.土壤三相中最活跃的部分是__________。

三、选择题1.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黏粒的界限是________粒径。

A 0.1 mmB 0.01 mmC 0.001 mmD 0.000 1 mm2.“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质地是______。

A 沙土B 壤土C 黏土D 都不对3.用手测法测定土壤质地时,可搓成直径约3 mm土条,但是弯成直径2~3 cm圆环时断裂的是_______。

A 沙壤土B 沙土C 重壤土D 中壤土4.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_________。

A 桔秆B 动物残体C腐殖质D糖类5.下列适宜黏土种植的作物是_____。

A花生B薯类C芝麻D小麦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_________cmol(+)/kg时表明土壤保肥力中等。

A >5B <10C 10~20D >20四、判断题1.一般有效水含量范围是:黏土>壤土>沙土。

植物生产与环境 第三章 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 任务二 练习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 第三章 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 任务二 练习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任务二练习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从土壤质地来看,最好的质地类型是()A、团粒结构B、沙土C、壤土D、黏土2、某土壤的昼夜温差大,较适宜种植薯类、花生、芝麻、西瓜等生育期较短,喜土壤疏松、土壤排水良好的作物。

这种土壤质地类型属于()A、沙土B、壤土C、重壤土D、黏土3、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土壤孔度指标是:耕层的总孔度为( ),土体内孔隙垂直分布为“上虚下实”。

A、50%B、50%~56%C、60%以上D、50%以下4、具有保水蓄水作用的孔隙是()A、通气孔隙B、毛管孔隙C、非活性孔隙D、土粒之间的各种孔隙5、某土壤的土粒密度为2.65g/cm3,土壤密度为1.15g/cm3。

则该土壤的孔隙度为()A、56.7%B、52.3%C、50%D、43.4%6、土壤空隙度是指()A、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比例与性质的总称B、反映土壤孔隙数量多少C、土壤质地、松紧度及结构性的综合性质D、各种孔隙大小比例7、一般情况下,土壤密度值为()A、1.15g/cm3B、2.65g/cm3C、1.10~1.50/cm3D、1.10~1.30/cm318、8、肥沃土壤的土壤孔隙度一般在()A、40%以上B、50%或稍大于50%C、50%以上D、60%以上9、最适宜的土壤结构类型一般是()A、块状结构B、核状结构C、片状结构D、团粒结构10、农业生产上最理想土壤结构的粒径是()㎜,俗称“米糁子”A、小于0.25B、0.25~1.0C、2~3D、5~1011、我国土壤PH值大多数在()范围内。

A、4.5—8.5B、3.5—8.5C、3.5—9.5D、4.5—9.512、犁底层的土壤结构常属于()A、块状结构B、核状结构C、片状结构D、团粒结构13、用细土垫圈氨臭味减小是利用土壤的()吸收方式。

A、物理B、化学C、生物D、离子交换14、生产上常使用的菌肥养地培肥土壤是利用()原理。

《植物生产与环境》习题集

《植物生产与环境》习题集

第一章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细胞、组织部分一、名词解释1.细胞:2.原生质:3.原生质体:4.纹孔:5.胞间连丝:6.细胞质:7.细胞器:8.染色质:9.无丝分裂:10.有丝分裂:11.减数分裂:12.组织:13.分生组织:14.成熟组织:15.细胞分化:16.机械组组:17.输导组织:18.分泌组织:19.复合组织:20.维管束:21.木质部:22.韧皮部:二、填空题1.地球上的生物可分为、和三类。

2.农业生产是由生产、生产和生产三个基本环节组成。

3.农业生产中,绿色植物的生产是的生产,是进行其他农业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4. 细胞是植物体和的基本单位,可分为和两大类型,由和两部分组成,其后者可分为、和三部分。

5.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叫。

在细胞分裂中期浓缩成棒状体,其主要成分是,简称。

6. 与细胞需水量有关,并贮藏各种养料和生命活动产物。

的成分主要是糖类、水、有机酸、单宁、生物碱等,所以细胞具有酸、甜、涩、苦等味道。

7.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和。

8.植物细胞器中属于显微结构的是、和,属亚显微结构的是、、、、、和,具双层膜的有和,单层膜的有、、、、和。

9.细胞核由、和构成,核膜是 ___层膜,膜上有许多小孔,称为。

10.质体主要由和组成,层膜。

按其所含色素及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种,其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质体中最小的一种。

11. 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由生物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有运输代谢产物的作用,是蛋白质合成的中心,由和组成,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并参与细胞壁的合成,的功能是消化作用。

12.成熟细胞的细胞壁由外向内依次分为、和三层,其中次生壁可发生、、和。

13.细胞繁殖的方式有、和。

其中是营养细胞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为叙述方便,人为地把它分为五个时期,即、、、、。

是植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性细胞前所进行的细胞分裂。

14.在细胞的无丝分裂中开始部位是,有丝分裂的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

第三版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五六单元自测题

第三版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五六单元自测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自测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肥力:3.土壤有机质:4.土壤通气性5.土壤孔隙性:6.土壤结构性:7.团粒结构:8.土壤黏性:9.土体结构:10.土壤保肥性:二、填空题1.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五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土壤孔隙通常有三种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农业生产上是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确定宜耕期的。

4.构成土壤胶体的微粒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5.土粒团聚成棱角比较明显,_________与_________较差,大小与团粒结构相似的土团。

6.自然土壤剖面一般分为四个基本层次,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然土壤剖面腐殖质层为_________的聚集层。

8.小麦适宜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

9.生物吸收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养分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10.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水利、农业改良的基础上,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改良剂,也能起到改碱效果。

12.高产肥沃的旱地土壤一般都具有________的土体结构,有机质含量一般在________以上。

13.“黑土一把油汪汪”是_________土壤的真实写照。

14.对土壤质地的鉴别,在田间则用______、______、______的办法加以区分。

15.非毛管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之比为____________。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3单元 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模拟训练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3单元 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模拟训练

环境第三章模拟训练一一、填空题1.土壤肥力的四要素包括、、、。

2.土壤是由(包括和)、和三相物质组成。

土壤三相中最活跃的部分是__________。

3.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也即通常所称的和;砂粒对于有益;而粘粒主要起着。

4.土壤微生物中以数量最多,、次之,数量最少。

5.构成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占有机质的。

6.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发生两个方面的转化,一方面将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物质,是有机质的过程,它是养分和有机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微生物作用于有机物质,使之转变为复杂的腐殖质,即过程,它是有机质和养分的过程。

7.土壤通气性的交换方式有和。

8.卡庆斯基制将土壤质地分为、、。

9.土壤水分形态可分为、、和,其中是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类型,它又分为和。

10.在田间验墒时,既要看又要看,先看干土层,再分别验墒。

若干土层在左右,而以下墒情为,则可播种,并适宜植物生长;若干土层达以上,且在其下墒情也差,则要尽早采取措施,缓解旱情。

11.是判断旱地土壤是否需要灌水和确定的重要依据。

12.萎蔫系数包括全部和部分二、选择题1.土壤区别于陆地表面其它疏松表层的本质特征是()。

A.能够生长绿色植物B.具有肥力C.有微生物的存在D.由岩石风化后的母质发育而来2.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黏粒的界限是()粒径。

A.0.1mmB.0.01mmC.0.001mmD.0.0001mm3.矿物质养分含量最丰富的土壤颗粒是()。

A.砂粒B.黏粒C.粉粒D.石砾4.下列不属于土壤微生物的是()。

A.细菌B.线虫C.放线菌D.病毒5.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土壤中,当灌溉后。

水分下移而“悬挂”在土壤上层毛细管中的水分是()。

A.吸湿水B.毛管悬着水C.重力水D.毛管上升水6.对旱地植物来说是多余的水分,而对水生植物是有效水分的形态是()。

A.毛管水B.膜状水C.重力水D.吸湿水7.土壤各种水分中,对农作物最为有效的是()。

A.膜状水B.吸湿水C.毛管水D.重力水8.土色为黄色,手感为湿润,可捏成团,落地散碎,手感有湿印和凉爽感觉的土壤墒情为 ( )。

《植物生产与环境》模拟考试试题三(含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模拟考试试题三(含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模拟考试试题三一、名词解释主根:完全花:基因型:生长:发育:春化作用:光合作用:积温:土壤肥力:复合肥料:二、填空题1.植物的细胞由和构成。

2.直根系的发达,与侧根有明显区别。

3.一个完整的叶包括、和三个部分,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叫。

4.一朵花中、、、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5.种子是由、和三个部分组成。

6.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和。

7.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类,即、和。

8.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的因子是:和。

9.农田中光损失主要是:、和。

10.一年之中,日平均气温0—0℃的时期称为,5—5℃时期称为,10—10℃的时期称为,15-15℃的时期称为,20-20℃的时期称为。

11.松土具有、和的作用。

12.土壤的三相组成是指、、。

13.土壤矿物质是由和组成的。

14.是土壤水分和空气运动的通道和仓库。

15.植物主要通过和吸收养分。

三、判断题1.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它存在于细胞核中。

( )2.海带具有根、茎、叶,它是蕨类植物。

( )3.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也是种子的健壮萌发温度。

( )4.要使甘薯结出硕大的薯块,只要在薯块形成期施以充足的肥水即可,而与前期蔓生长得好坏无关。

( )5.植物在生长最适温度下,长得最好,植株健壮。

( )6.无论是短日照植物还是长日照植物,对日照时数的要求在其一生中都是非常严格的。

( )7.异交是指一朵花的花粉授到另一植株的花的柱头上。

( )8.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 )9.当绿色植物水分严重亏缺时,光合作用明显降低,并且难以恢复。

( )10.在北半球冬季的太阳高度角比夏季小。

( )11.呼吸作用是一切生物有生命的象征,一旦呼吸停止,生命活动将终止,这就意味着死亡。

( )12.植物种子内含水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 )13.植物的叶面积越大,植物光能利用率越高。

( )14.一般来说,在我国高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低温大。

单元3 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综合测试(含答案)

单元3 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综合测试(含答案)

单元3 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 A )属于土壤中最有效的水分。

A.毛管水B.束缚水C.重力水D.都是2.手测法测定土壤质地:湿时能搓成直径约3㎜土条,但提起后即会断裂。

由此可以大体判定这种土壤为( B )。

A.砂壤土B.轻壤土C.中壤土D.重壤土3.“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质地类型是( A )。

A.砂质土B.壤质土C.黏质土D.都是4.旱作农田的犁底层常形成( D )的不良结构。

A.块状B.核状C.柱状D.片状5.土壤中磷素在pH=( C )时有效性最大。

A.6.5~8.0B.6.0~7.0C.6.5~7.5D.5.5~7.56.因土壤水分过多而使土粒易吸附在农具上的土壤结构性是( A )。

A.黏着性B.黏结性C.可塑性D.胀缩性7.在农业生产上,轮作倒茬措施来改良培肥土壤,主要是利用( C )原理。

A.化学吸收保肥作用B.离子交换吸收保肥作用C.生物吸收保肥作用D.机械吸收保肥作用8.在酸性土壤条件下( A )的有效性最低。

A.MoB.MnC.ZnD.Fe9.进行土壤分析需采集土壤混合样品,混合样品的采集点是( A )。

A.5~20点B.5~25点C.5~30点D.5~35点10.土壤三相物质中最为矛盾的一组是( C )。

A.固相和液相B.固相和气相C.液相和气相D.三相之间11.对于酸性土壤通常可通过施用( C )来改良。

A.明矾B.石膏C.石灰质D.硫磺12.下列元素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B )。

A.铁B.镁C.锰D.铜13.对钾的生理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D )。

A.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增强植物光合作用B.植物体内许多酶的组成成分C.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D.增强作物的抗旱性、抗高温、抗病性、抗倒伏、抗早衰等能力14.下列植物营养临界期说法错误的是( B )。

A.小麦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B.油菜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五叶期C.水稻氮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和幼穗分化期D.棉花氮素营养临界期在现蕾初期15.不属于土壤施肥的是( A )。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3单元 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专项训练 -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3单元 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专项训练 -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3单元专题训练(1)复习学案【学习人】【班级】81班【学习日期】 3.26 【课时】第26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土壤基本组成性质的概念;2.掌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与作用。

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经常适时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和其他条件的能力。

3.土壤矿物质:坚硬的岩石经过一系列风化、成土过程之后形成的大大小小的颗粒,统称为土壤矿物质。

4.土壤质地:土壤中物理性黏粒和物理性沙粒含量百分率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

5.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所有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指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经过土壤微生物作用后,重新合成的复杂有机质。

7.团粒结构:含有机质较多的土粒易于钙离子胶结,形成稳定较强的球粒,直径一般为1-10mm,成为团粒结构8.土壤水:通常所说的土壤水实际上是指105℃下从土壤中蒸发出来的水分。

9.土壤通气性: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大气的交换能力或速率。

10.毛管悬着水:毛管悬着水是指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土壤,当降水或灌溉后,水分下移,但不能与地下水联系而“悬挂”在土壤上层毛管中的水分。

11.毛管上升水:毛管上升水是指地下水随毛管引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

12.萎蔫系数:萎蔫系数是指当植物因吸不到水分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13.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是指当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14.土壤墒情:土壤墒情是指土壤湿度变化的状况。

15.土壤孔隙性:土壤孔隙性是指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比例和性质的总称。

16.土壤密度:土壤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土重量。

17.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土重量。

18.土壤孔隙度:是指在自然状况下,单位体积土壤中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自测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质地
4.土壤有机质
5.田间持水量
6.蒸腾系数
二、填空题
1.土壤水分土壤中常以溶液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目前水土保持主要采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如________和_________。

3.土壤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土因素的制约。

4.土壤按其作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是土壤最基本的特性。

5.自然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固相),________(液相),_______(气相)三相物质组成。

6.土壤微生物重要的类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及________等。

7.土壤生物中的生物残体发生两个方面转化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

8.土壤空气的交换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__。

9.土壤三相中最活跃的部分是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黏粒的界限是________粒径。

A 0.1 mm
B 0.01 mm
C 0.001 mm
D 0.000 1 mm
2.“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质地是______。

A 沙土
B 壤土
C 黏土
D 都不对
3.用手测法测定土壤质地时,可搓成直径约3 mm土条,但是弯成直径2~3 cm圆环时断裂的是_______。

A 沙壤土
B 沙土
C 重壤土
D 中壤土
4.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_________。

A 桔秆
B 动物残体 C腐殖质 D糖类
5.下列适宜黏土种植的作物是_____。

A花生 B薯类 C芝麻 D小麦
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 _________cmol(+)/kg时表明土壤保肥力中等。

A >5
B <10
C 10~20
D >20
四、判断题
1.一般有效水含量范围是:黏土>壤土>沙土。

()
2.有效水指从田间持水量到凋萎系数的土壤含水量。

()
3.在坡度小、地形复杂、不易筑梯田或撩壕的坡地可修鱼鳞坑。

()
4.施肥过大,土壤溶液水势降低,易出现烧苗。

()
5.土壤是由有机质、水分、空气、热量所组成的。

()
6.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差即为有效水最大含量,此范围内的水分对作物来说是同等有效的。

()
7.萎蔫系数就是植物出现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8.矿质化是消耗有机质的过程,腐殖化是积累有机质的过程。

()
9.就抗旱能力而言,一般黏土>壤土>沙土。

()
10.生长期短的作物适宜沙土上种植,早发苗,早收获,不致后期脱肥。

()
11.土壤越肥沃,养分含量越多,微生物数量越少。

()
五、简答题
1.土壤质地分哪几类?各种质地对植物生长的特性如何?
2.土壤微生物有哪些作用?
3.土壤有机质有哪些重要作用?
4.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
六、计算题
1.今称得某土壤湿土重17.2 g,烘干后15 g,土壤密度为1.2 g/cm3,耕层厚度为20 cm,田间持水量为30%。

求:(1)土壤含水量(质量分数)。

(2)相对含水量。

(3)该含水量是否适于农作物生长,应采取何种措施?
答案
二、填空题答案
1.束缚水,毛管水,重力水
2.减小坡度,缓短长坡,修筑梯田,撩壕
3.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
4.自然土壤,农业土壤,土壤肥力
5.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土壤空气
6.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病毒
7.矿质化,腐殖化
8.扩散作用,整体流动
9.土壤水分
三、选择题答案
1.B
2.A
3.B
4.C
5.D
6.C
四、判断题答案
1.× 2. × 3.√ 4. √ 5.× 6.√7. √ 8. √ 9.× 10.√
11.×
五、简答题答案
1.沙土、黏土、壤土三种。

(1分)
(1)沙土沙粒多,大孔隙多,透水透气性强,保水保肥性差,含养分少;有机质分解快,易脱肥;土温升降速度快,昼夜温差大;种子出苗快,发小苗不发老苗;易耕作,泡水后淀浆板结;宜种植生育期短、耐贫瘠的作物。

(2)黏土:黏粒含量较多,粒间孔隙小,总孔隙度大,透水透气性差;保水保肥性强,矿质养分丰富,有机质分解缓慢,肥效稳长后劲足;水多气少,土温升降速度慢,昼夜温差小;发老苗不发小苗,宜种植生长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

(3)壤土: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快,供肥性能好,土温较稳定,耕性良好;水、肥、气、热协调,适宜种植各种作物。

2.(1)分解有机质,形成植物可直接吸收的无机盐类;(2)分解矿物质,使其转化为植物可利用形态;(3)固定大气中游离氮素;(4)利用磷,钾细菌制成生物肥料,施入土壤,促进土壤磷、钾释放;(5)合成土壤腐殖质,培肥土壤;(6)分泌大量的酶,促进土壤养分转化;(7)其代谢产物刺激作物生长,抑制某些病原菌活动。

3.(1)提供作物需要的养分;(2)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3)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物理性质;(4)促进微生物活动,活跃土壤中养分代谢;(5)消除农药残毒及重金属污染,刺激植物生长。

4.(1)影响种子萌发;(2)影响植物根系的发育与吸收功能;(3)影响土壤养分状况;(4)影响作物抗病性。

六、计算题答案
1.(1)土壤含水量(%)= (17.2 - 15)/15 ×100%≈ 15%
(2)相对含水量(%)= 15%/30% × 100% = 50%
(3)适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一般为50%~80%,但50%是农作物生长的下限,因此该土壤应及时灌溉才能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