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二) 体积与容积》公开课教案_0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体积与容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体积与容积》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36—P37“体积与容积”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图形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接着,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

从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

然后,教材揭示体积的概念。

最后,教材通过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的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

随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概念形成一般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作出新的探讨。

2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各种属性或特征中,找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

3由这些本质属性或特征,抽象概括成一般的概念。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计算,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本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将来学习体积、容积的单位和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习本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孰大孰小的感受及容器内装水多与少的体验,都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通过操作与交流来理解体积、容积概念,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活动与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多媒体演示、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优秀教案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

长方体、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是研究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和有趣的测量等知识内容。

本单元内容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活动与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并通过操作与交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第1节体积与容积【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重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8个相同的烧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四组、红薯和土豆各4个(红薯的体积要比土豆的体积大)、水。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坐在教室里学习,相信你们对教室里的一切一定了如指掌,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品占的空间大,哪些物品占的空间小吗?生:黑板擦占的空间大,粉笔占的空间小。

2.师:你们还能这样对比着举几个例子吗?请同学们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愿意把你列举的例子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发言)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导入既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直接明了,简单高效,又可以适时地破题质疑,有效地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

【探究新知】一、建立体积的概念1.出示大小不一样的土豆和红薯。

(1)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土豆和红薯,你们猜猜哪一个大?学生意见不统一。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面积的基础上,对物体体积和容积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探究物体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体积和容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对长度、面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计算体积和容积时,容易混淆两者概念,对实际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计算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了解计算物体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理解体积和容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思考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图片、实物等。

2.准备体积和容积的计算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游泳馆、鱼缸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大小,引出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体积和容积。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体积和容积的定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尺子、量筒等工具,测量实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讲解,巩固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讨论体积和容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计算洗衣机、冰箱的体积和容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教案张会军体积与容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模拟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交流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实践操作、观察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第四单元第一节课《体积与容积》。

(板书)2、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二、认识体积。

1、比一比。

土豆和红薯那个大一些?(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探讨:杯子里的水什么会上升?因为水的空间被土豆和红薯占了,所以水面就会上升了小结: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2、学练结合。

(1)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小?(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体积的认识)(2)课本第42页试一试: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汇报)(3)盒子里装着两个长方体,你知道哪个长方体体积大吗?(出示教具:两个长方体,只露出一个面。

)小结:判断一个物体体积的大小,不能只看一个面的面积,还要考虑到它的宽度或深度。

三、认识容积。

1、体会容积的含义。

过度:这节课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里,大家的表现真不错(鼓励),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另两间礼物,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1、两个杯子那个装水多?(1)生发表意见。

(2)质疑:到底哪瓶装的水多呢?(3)实验:验证猜想。

(4)小结: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板书)2、举例:茶叶桶的容积指什么?饭盒的容积指什么?四、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练习题)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体积与容积空间容器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容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第1课时 体积与容 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第1课时 体积与容 教案

四长方体(二)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知道认真观察、动手实践都是学习的好方法,体会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和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杯、烧杯、土豆和红薯各一个、水、橡皮泥。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1.师:大家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呢?生:它衔起一块块石头放进瓶子里,使水面升高,最后喝到了水。

师:为什么放进石头水面会升高?而且放得越多,水面就升得越高?(学生回答:那是因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板书:占空间)放的石头越多,占据水的空间就越大,水面就升得越高。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有很多物体,例如:笔盒、水杯、纸箱、乒乓球等,它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有大有小,这就是体积。

出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引出课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体积和容积的基本知识。

板书课题:体积和容积二、探究新知1.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看教室里物体所占空间有什么不同。

生1:黑板占的空间比较大,黑板擦占的空间比较小。

生2:桌子占的空间比较大,书本占的空间比较小。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选两个物体比较的,你能选三个物体比较吗?生:讲桌占的空间比较大,我们的课桌比讲桌占的空间小,我们的书包又比课桌占的空间小。

师:常见的容器中,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说一说,并与同伴交流。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2.比一比。

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板书)(强调:教师说一个容器的容积时,必须把容器装满,帮助学生明白,这就是概念中的“所能容纳”,意思是“再也装不下了”)师:生活中有很多容器,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它们的“容积”指的是什么吗?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体积与容积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体积与容积教案



重点: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难点:体积与容积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
准备
两个量杯,两个正方体塑料方盒,两块不同体积的石块,两瓶水,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童话故事情境
1.谈话
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这个故事中乌鸦还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喝水问题呢!你们想知道乌鸦用了什么数学方法吗?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吧!
课件出示:有苹果和梨图片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现在的水面在哪里。
师:我先将土豆和红薯放入水中,大家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土豆和红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板书:大小(在“空间”二字的后面)
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课桌占有一定的空间,课本占有一定的空间,房间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你能再举一些物体占有空间的例子吗?
班内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
(同桌说想法,小组内说想法,选出代表给班内交流。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表达,鼓励内向的、不举手的学生动起来))
小组讨论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说出比较方法,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根据题意,作出判断,并说明原因。
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
(1)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
(2)瓶子里的水面?
二、引导探究
(一)理解体积的含义
教师随着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交流。板书关键词:占空间大小
1.联系生活,理解问题
在的教室里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
师: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是有大小的。这些我们都能用眼睛直接判断它的大小。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梨和一个苹果(大小差不多),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哪个大,哪个小?

2023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2023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2023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2023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教材41—42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能力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1、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自由发言)师:乌鸦喝水的故事其中蕴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明白。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导入,激兴设疑。

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体有大小。

师:你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一大、一小的两个纸箱,教师边说边从纸箱中拿出2个量杯、一个红薯和一个土豆等物品。

)生1:一个大纸箱和一个小纸箱,三个玻璃杯。

生2:一个红薯和一个土豆。

师:你认为纸箱和量杯哪一个比较大?生:纸箱大,量杯小。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呢?(学生例举生活中的物体,并指出谁大谁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2、提出问题,研讨解决方法。

师:你们说红薯和土豆比,谁大?生1:红薯大。

生2:土豆大。

生3:不一定,因为它们的形状不一样不好比较。

师:谁说得对呢?你们能想出办法让大家知道哪个大,哪个小吗?(1)学生独立思考想办法。

(2)指名说。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师:你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量杯里,哪个水杯水涨得高,哪个就大,好,老师现在就来给大家演示一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优质教学课件

初步感知体积的含义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师要揭秘了。(杯子里面有一个 鸡蛋)师:里面有什么啊?生:鸡蛋。 师:为什么有这个鸡蛋就装不下这些水了呢?生:因为鸡蛋占了杯子里的一些空间,所以 就装不下这些水了。师:对!因为鸡蛋占了一定的空间。 (2)想一想,人占空间吗?(教室里再来100人你感觉如何?)请联系我们的生活说说谁占 谁的空间。 师:通过刚才魔术和生活举例,我们知道了鸡蛋要占空间,人要占空间,水要占空间等等, 所以我们就说:只要是物体它都会占一定的空间。(板书:物体占空间。) 师:我们都知 道物体有大有小,那么它占空间有大有小吗?
四、理解容积的含义。
(1)理解容积感念。 给杯子装满水,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容器所能容 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板书) 装半杯水,我说现在水的体积就是这个烧杯的容积,你同意吗? 为什么?生:我认为水的体积不是水杯的容积,因为这个杯子 没有装满。 师:看来,要说一个容器的容积,必须把容器装满,也就是 “所 能容纳”意思是再也装不了东西。(板书:“所能容纳”画重 点号。)
体积与什么有关系?
(1)老师叫一位学生上台,问:“你有体积吗?老师有体积吗?谁的体积大?” 请这位同学变换位置,站在教室的不同地方,问:“它的体积变了吗?他的 什么变了?说明了什么?” (物体的位置变化了,体积不变) (2)橡皮泥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把橡皮泥捏成球体,同时问:“它这时 是什么形状?(球体)它的体积变了吗?他的什么变了?(形状)说明了什么? (物体的形状变化了,体积不变。 ) 讨论: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得出结论:体积大小只与它所占空间的大小有关,与它的位置、形状无关 。 (板书结论) (3)师:请同学们比一比,用枚数相等的硬币分别垒成下面的形状,哪一个体 积大?为什么?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体积和容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课件、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纸箱若干、鸡蛋、土豆各一个、包装好的纸巾若干包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兴设疑。

师:今天金老师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体积与容积(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孩子们非常了不起,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我们首先一起来探究什么是体积可以吗?板书(体积)哪些同学们听说过体积?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认识体积①利用已有经验初步认识我们首先一起来探究什么是体积可以吗?哪些同学们听说过体积?举手看一看。

很多人都听说过体积,谁能给我们举个例子来说一说?还有谁想说?物体都是有体积的,你们想表达的跟他差不多吗?同学们认为很多的物体都是有体积的。

刚才我们说了很多,有什么?有人说......还有人说.....(板书)什么是体积?谁能试着用一句话来说清楚?②利用书本知识认识体积打开书本36页,学生看一看、圈一圈。

指名回答书本上是怎样介绍体积的。

③利用①中的举例介绍体积谁能说一说**它为什么有体积?同学们真了不起,马上把刚刚学到的知识用起来了。

④利用举例试着比较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同学们通过刚才举例以及书本的阅读,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体积,并且还能介绍物体的体积,在刚才所举的例子当中,谁的体积要大一些呢?为什么?⑤利用身边物体比较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同学们有体积吗?你觉得老师有体积吗?老师的体积与你的体积相比,谁的体积大?解释一下原因。

你能不能像老师一样,在教室里找两样体积大小不一样的物体,来说一说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指名说一说⑥比较多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展示多种比较方法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趣的物体(出示纸箱、纸巾、鸡蛋、土豆)。

体积和容积说课稿

 体积和容积说课稿

体积和容积说课稿体积和容积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体积与容积。

【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对以后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铺垫的作用.【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小学前四年半的数学活动与科学课中经常训练的实验操作,动手操作是一件平常的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取实验活动,来帮助孩子们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这也是我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突破的重难点.【教学目标】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理解“形状变了,体积不变”的原理。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依据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教学中要用到的量杯、土豆、水壶、脸盆等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

正方体、橡皮泥等是学生要准备的学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根据这一理念,教学中我采用实验操作法、主体教学法,把课堂完完全全地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本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的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一内容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将来学习体积、容积的单位和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概念课就要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体积的内涵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容积的内涵就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容器的容积;它们的外延就是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而只有容器才有容积。

而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我采用“提出问题——猜测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方法,构建质疑--猜测--操作--验证的数学学习模型,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先猜测“谁占的空间大?”,再开展实验活动。

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

这样,通过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我才揭示出体积的概念。

随后,我又通过引导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让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的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

引入这两个概念后,我还设计了相应的练习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学生分析】《体积与容积》是学生学习几何体积的开始,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对体积与容积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并不能够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不能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去阐述此类现象,因此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了丰富的数学实验和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组织和引导学生,以数学是思想,数学的眼光去体会和学习体积与容积这一内容。

为将来学习体积、容积的单位和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能够知道体积与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在实验、观察、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五年级数学《容积》教案

五年级数学《容积》教案

五年级数学《容积》教案五年级数学《容积》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容积的含义,体会容积和体积的关系。

2、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感知建立升和毫升的容积观念。

3、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1、经历容积概念的探究与理解过程。

2、通过比较,明确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

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2、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建立容积的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一、创故事情景今天老师带来一位神通广大、变化多端的孙悟空,它可厉害呢,有72变。

二、复习导入第一变回忆(1)什么叫体积?(2)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3)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三、探究新知第二变思考1、教学容积概念。

运用你的预习知识,把魔方、电饭褒、雪梨、汽车的油箱这四种物品分成两类,你是怎样分的?说明理由。

生:空心的能装东西的师: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空心的,能装东西的物品?生:举实例(饭盒、矿泉水瓶、奶牛盒……)师:你想知道这些容器里面能装多少东西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什么叫容积?从中国文字的字面解释容:容纳积:体积。

合起来:像电饭褒、汽车的油箱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它的容积。

练习根据容积定义判断:(1)电饭褒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可以用体积单位()(2)数学书P53页第一题。

突出:体积(外面量数据)容积(里面量数据)板书2、教学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你带来的物品,看看能否找到有关容积的数学信息?生:500毫升 18.9升师:升、毫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容积单位。

板书生:净含量:250毫升 1升……师:表示什么意思?净含量:250毫升表示瓶子里水的体积是250毫升。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

教学设计模板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2、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大小的感知能力,也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做好了铺垫,也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计算,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学生初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包括核心素养):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理解“形状变了,体积不变”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5、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教学难点:体积和容积的区别6、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由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水平有限,教学要更加注重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知。

本节课将采用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加形象,深刻地指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7、媒体资源(网络白板PPT课件flash课件)8、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

(播放《乌鸦喝水》)乌鸦为什么喝到水了?为什么水面升高了呢?那这说明小石子会占据一定的空间,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占据一定的空间呢?讲桌和文具盒谁占倾听故事生:因为乌鸦把石头子放入瓶子里,使水面升高了,所以它喝到了水。

生:因为石子放入水中,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面升高了。

自由发言利用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置疑问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二)》第1课时 体积与容积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二)》第1课时 体积与容积
师:是哒,我相信你也是这么想的。可以把土豆和红薯分别放在装有水的容器里试一试。
师:找到两个一样的容器,两边装上一样多的水,分别放入土豆和红薯。
师:我发现两个杯子的水面都比原来高了。说明土豆和红薯都占了水的空间。
师:那么要想知道哪个占的空间大,就要看容器里的水上升的高。
师:经比较发现,放红薯的杯子里水面升得高,红薯比土豆大。
师:那么想一想,常见的容器中,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说一说,与同伴交流。
生1:热水壶和水杯比较,热水壶放的水多,水杯放得水少。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下面我们看看土豆和红薯的故事吧。
二、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揭示体积的概念
师:土豆和红薯争论谁的块头比较大?你能帮帮它们吗?
师:再想办法之前,可以回想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叼着石子扔进瓶子里。石子越来越多,水面越升越高。
师:再来看看淘气搭的长方体,长有6个小正方体,宽有2个小正方体,高有2个小正方体。
师:也就是,3×3×4=36(个)
师:(第六题)6.用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分别按下面的要求想一想,搭一搭。
⑴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的体积相同。
师:分析得知,只要是每个物体是由1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形状可以不同。
师:请看图示。
北师五下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第1课时 体积与容积
课题
体积与容积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应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并揭示出体积的概念。
学情分析
体积和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五年级数学下册四长方体(二)第课时体积与容积教案北师大

五年级数学下册四长方体(二)第课时体积与容积教案北师大

四长方体(二)第1课时体积与容积教学目标1.了解体积和容积,能够进一步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体积大小的方法。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探究并掌握区别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大小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够进一步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体积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两个量杯、土豆、红薯、水槽。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哪些容器放东西多?哪些容器放东西少?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二、自主探究1.感受和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师出示土豆和红薯,让学生比较一下哪个大一些?学生观察后纷纷回答。

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区分出土豆和红薯的体积大小?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出同学们设计的最佳方案。

让学生分小组区分土豆和红薯的体积大小。

教师提问学生测量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量杯里的水一定要完全能够浸泡土豆和红薯)教师提问,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对描述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

2.比较物体的容积。

教师出示一个量杯和一个水槽,并问学生哪个装水装得多一些?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生小组内演示自己的设计方案。

3.感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三、课堂练习让学生做教材P37练一练第1,2,3,4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1 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 (37)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1 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 (37)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1 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 (37)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下内容:
1.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3.学会计算液体的容积,并了解容积的计量单位。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需要注意长、宽、高的顺序。

2.学生需学会将容积的计量单位转化。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什么是“体积”和“容积”,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长、宽、高的测量方法(15分钟)
1.讲解长、宽、高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2.按顺序让学生测量学生桌面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其体积。

3.老师带领学生讨论昆虫馆、水族馆等场所的设计,学生可以了解到设计和建造需要根据物体的体积来安排和设计场所。

3. 练习长、宽、高的测量方法(20分钟)
1.让学生自己测量书桌、书架等物品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其体积。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使用毫米尺、卷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

3.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答案,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理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4. 计算液体的容积(10分钟)
1.用小瓶子和水进行实验,学生可以学习到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

2.学生根据实验,计算出容器中的液体容积,并理解容积的计量单位。

5. 教学反思(5分钟)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涉及到了体积、长、宽、高的测量、容积等知识点。

学生学习从基本的概念了解开始,通过实践操作,学习和掌握了测量的方法,提高了数学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学会测量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能够根据给定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计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测量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学会计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三、教学难点•能够根据给定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引入本节课程的主题——体积和容积,让学生掌握概念的含义,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

2. 呈现实物介绍水杯和水龙头,引导学生思考水杯和水龙头相差的量究竟有多大,从而引出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3. 观察实物将教室里物品的体积和容积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近距离观察它们,从而能够对各种物品的体积和容积进行深入的认识。

4. 调查任务让学生在家中调查不同物品的体积和容积,并在第二天上课时讨论调查结果,以此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 实验探究安排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不同物品的体积和容积,从而提高他们对概念的真实掌握。

6. 计算问题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计算物品的体积和容积,从而培养数学运算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通过“导入新课、呈现实物、观察实物、调查任务、实验探究、计算问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思考,从而真正地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对教师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同时也需要注意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也要注意使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评价中,要注重发现学生的不足和优点,以此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设计和改进。

202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讲义

202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讲义

课堂 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实验探究,同学们把探究结果整理汇报一下。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用的是相同的6块小正方体。
3. 说说体积和容积的不同。 4.小芳和小军各买了一瓶同样的纯净水。小芳正好倒满4杯,小军只倒3 杯多一些。谁的杯子容积大? (考查知识点: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答案: 3. 体积:体积是指物体本身所占空间的大小,而容积是指所能容纳物体 体积的大小。 4.小军杯子容积大。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 );容器 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 )。 5.预习后我还知道:从测量方法来说,体积是从物体( )测量的;容积 是从物体( )测量的。
预习检验: 6.一团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 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学习 目 标
1.通过多种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体 积与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 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 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 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 系和区别。
巩固旧知: 1.一个长方体的长为5,宽为6,高为7,则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容器装满了水,求有多少水,是用面积、表面积,还是另 外的单位来计算呢?
《体积与容积》教学讲义
长方体(二) 第1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知 识要点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从外部测量)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入体的体积叫做物体的容积。 (从内部测量)
①同一个容器,体积大于容积;当容 器壁很薄时,容积近等于体积。如果 容器壁忽略不计时,容积等于体积。 ②几个物体拼在一起时,它们的体积 不发生改变。(它们占空间的大小没 有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体积与容积》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第一学段)的特点,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本册第二单元)的基础上来开展学习的。

是后续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容积计算,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方法的重要基础。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

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然后,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

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

这样使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教材才揭示出体积的概念。

随后,教材又通过引导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的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

引入这两个概念之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在“科学”课中对试管、量杯这些用具有所接触,为本节课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加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再辅以直观教学的方法,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可能会受表面积概念影响。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体积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体会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初步学会比较体积、容积的实验方法。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体会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500毫升量杯两个、200毫升量杯若干个、100毫升量杯若干个、试管若干个、体积接近的西红柿和芒果各一个、水桶若干个、橡皮泥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察这支铅笔和这个笔袋,哪个大?哪个小?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比较大?生活中的物体有大有小。

板书:物体大小同学们说的这些物体的大小我们直接就能比较出来。

【从学生熟悉的铅笔和笔袋导入。

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体积的概念。

】二、新授(一)理解体积的概念【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设计以下三个层次。

】1、导入、感知体积。

(1)出示体积接近的西红柿和芒果各一个,比较谁大。

老师这儿也有两个物体,一个西红柿,一个芒果。

你感觉哪个大?【学生猜测结果各异,从中体会有些物体的大小我们直接就能比较出来,有些物体无法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

】(2)当我们无法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时可以做个实验。

【实验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教师出示两个500毫升的量杯,里面装有300毫升的水。

①观察两个量杯里的水,你发现了什么?②仔细观察,老师将西红柿放入水中。

你发现了什么?水面为什么上升了?西红柿占了水的空间。

板书:占空间③再仔细观察,老师将芒果放入水中,你发现了什么?芒果不仅占空间,而且占的空间大。

【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先体会到物体占空间,再体会到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充分理解体积的概念。

】2、揭示体积概念。

西红柿和芒果不仅占空间,而且所占空间有大有小。

我么就把这些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些物体的体积。

板书补充完整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在上一环节充分感知体积概念的基础上抽象体积概念。

】3、理解应用体积概念。

(1)这个西红柿的体积指的是什么?追问:这个西红柿占了谁的空间?【回到实验中的西红柿,应用理解体积概念。

】(2)这支铅笔的体积指的是什么?追问:这支铅笔占了谁的空间?教师把铅笔放入笔袋中,再追问:现在这支铅笔占了谁的空间?【体会铅笔有时占教室的空间,有时占笔袋的空间。

】(3)教师手拿一瓶矿泉水,水的体积指的是什么?追问:水占了谁的空间?水瓶的体积指的是什么?追问:水瓶占了谁的空间?【矿泉水瓶既有容积又有体积,为向容积过渡做好铺垫。

】(二)理解容积的概念1、理解容器概念。

(1)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个矿泉水瓶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的内部还拥有一定的空间。

能容纳一些物体,比如:水、小米等。

像这样能够容纳物体的器具,我们把它叫做容器。

板书:容器【通过矿泉水瓶这一既有容积又有体积的特殊物体由体积自然过渡】(2)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容器?【通过列举容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应用这一概念。

】教师出示塑料筐、储油罐等容器的图片。

【学生列举的容器可能以容纳液体为主,在这里补充可以容纳固体和气体的容器,帮助学生对容器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2、导入、感知容积。

(1)同学们刚才提到了那么多容器,那你能说一说哪些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体积大,哪些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体积小?板书:所能容纳的物体体积大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直接就能比较出来。

(2)老师这儿也有两个容器,一个试管、一个量杯,哪个所能容纳物体体积大?①拿不准怎么办?【引导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②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这样的试管和一个这样的量杯,还有一个大量杯和一水桶的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确定实验方案,然后将实验用具拿到桌面上由组长组织大家动手做一做;实验结束后将用具放回原位。

【因为这是本节课第二次接触实验的方法,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先想后做,物放有序的好习惯。

】③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方法一:将一个容器装满水倒入另一个容器中比较。

方法二:将试管和小量杯装满水分别倒入大量杯中读出刻度比较。

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自己动手实验比较出了试管和量杯所能容纳水的体积大小。

3、揭示容积概念。

我们就把这些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板书:容积【在上一环节充分感知容积概念的基础上抽象容积概念。

】4、理解应用容积概念。

①出示装满水的试管。

试管的容积是指什么?将水倒出一些。

追问:现在试管里水的体积是试管的容积吗?为什么不是?试管的容积指的是试管所能容纳水的体积。

当试管装满水时,水的体积就是试管的容积。

【强调容积指的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

只有当试管装满水时,水的体积才是试管的容积。

】②出示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矿泉水瓶的容积是指什么?出示装满小米的矿泉水瓶。

这时矿泉水瓶的容积是指什么?【体会容器所容纳的物体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

】③出示储油罐的图片。

储油罐的容积是指什么?【体会容器所容纳的物体是多种多样的。

还可以是气体。

】(三)体会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

【冰箱既有体积又有容积。

通过学生熟悉的冰箱引导学生体会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1、家中要买一台电冰箱要多大的空间,需要考虑冰箱的什么?冰箱能装多少东西需要考虑冰箱的什么?2、冰箱的体积和容积哪个大?为什么?计算冰箱的容积要从外部测量,计算冰箱的容积要从内部测量。

因为冰箱要保温,所以壁比较厚,体积大于容积。

只有当容器的壁很薄时,容积近似于体积。

三、质疑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和容积。

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一)填空1、矿泉水瓶能装多少水是指矿泉水瓶的()。

2、一箱能装多少瓶矿泉水需要知道矿泉水瓶的()和纸箱的()。

3、一车能装多少箱矿泉水需要知道纸箱的()和车厢的()。

【矿泉水瓶、纸箱、车厢既有体积又有容积,选择它们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二)判断1、、所有物体都有容积。

()【通过判断练习强调只有容器才有容积】2、、鱼缸内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

()【通过判断练习强调容积指的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

只有当鱼缸装满水时,水的体积才是鱼缸的容积。

】3、、汽车上的油箱里装满汽油,汽油的体积就是油箱的容积。

()装满水时,水的体积就是试管的容积。

【通过判断练习再次正面强调容积指的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

当汽车上的油箱里装满汽油,汽油的体积就是油箱的容积。

】4、衣柜的体积和容积一样大。

()【通过判断练习再次理解应用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同强调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三)选择A 体积B 容积C 表面积1、求油桶最多能装多少油,是求油桶()。

2、求油桶所占空间的大小,是求油桶的()。

3、求做一个长方体油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长方体的()。

【在前两个练习的基础上,检测学生对于体积和容积概念的理解。

选择题的形式便于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四)玩橡皮泥要求:用同一块橡皮泥第一次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捏成球.想一想,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从学生喜爱的橡皮泥入手,在玩的过程中体会形状改变,体积不变的道理。

为后续学习体积打下基础。

】(五)垒硬币用枚数相等的硬币分别垒成下面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应用在玩橡皮泥过程中发现的形状改变,体积不变的道理解决问题】(六)比一比小明和小红各有一瓶饮料,小明倒了3杯,小红倒了2杯。

谁的饮料多?【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白:因为杯子大小不同根本无法比较。

引导学生体会到度量体积要有统一的单位。

为下节课学习体积单位奠定基础】五、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体积和容积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教学反思:通过备课、上课、反思的过程,我深深地体会到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比如说这节课在人教版教材中是分两课时进行的,而在北师大版教材中是在一课中出现的。

教材这种安排所突出的重点是不同的。

前者突出体积与容积的区别,后者突出体积与容积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数学服务于生活。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区分出在什么情况下用体积,什么情况下用容积就可以了。

而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尺度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也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因此在备课的时候作为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思考编者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设计。

在本节课中我两次引导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

引导学生先猜想结果,然后动手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在进行第一个实验时教师进行演示,第二个实验放手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有扶到放,学生轻松完成,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