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目标:1. 理解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学会运用数学和计算机工具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3. 掌握分析、评估和优化系统模型的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系统进行建模;2. 独立完成仿真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3. 能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合理的建模与仿真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2. 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系统建模与仿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掌握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系统现象;2. 学会使用数学和计算机工具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完成课程项目;3. 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估和优化,提出解决方案;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5. 增强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概念:介绍系统、建模、仿真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分析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分类和特点。

2. 建模方法与仿真技术:讲解常见的建模方法(如数学建模、物理建模等)及仿真技术(如连续仿真、离散事件仿真等),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3. 建模与仿真工具:介绍常用的建模与仿真软件,如MATLAB、AnyLogic 等,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

4. 实践项目: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系统建模与仿真项目,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项目。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课程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周:建模方法与仿真技术,讲解理论知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模与仿真课程代码:INDE2038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开课学期:第七学期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先修课程:概率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大纲执笔人:杨宏兵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专业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

课程以制造型生产企业为核心,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阐述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生产企业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内容涉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原理、仿真软件的介绍,重点介绍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系统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分析。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

二、课程教学方法1、启发式课堂讨论针对关键知识点、典型题和难题,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请到讲台前做题,并请其他学生评判或提出不同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

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重视在教学中加强知识演进的逻辑规律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将Flexsim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中。

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能方便的改变系统结构参数,认识复杂系统的动态响应。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2课时)教学目的:了解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掌握系统仿真技术的特点;理解系统仿真的应用;掌握系统仿真的优势与局限性;熟悉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了解系统仿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教学重点:系统仿真的应用;系统仿真的优势与局限性;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教学难点:系统仿真的应用;第二章系统仿真基本知识(6课时)教学目的:了解生产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掌握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系统仿真的类型;理解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熟悉生产系统建模的方法与仿真研究的步骤;深入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熟悉排队系统的组成与排队模型的分类,掌握到达模式与服务机构刻画的参数,熟悉排队规则与队列的度量;熟悉几种常用的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实践的理论分布(定长分布、泊松分布、埃尔朗分布、正态分布等);掌握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掌握库存系统模型;熟悉库存系统;掌握库存系统模型;熟悉库存系统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教学重点: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生产系统建模的方法与仿真研究的步骤;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系统的组成与排队模型的分类;几种常用的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实践的理论分布(定长分布、泊松分布、埃尔朗分布、正态分布等);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库存系统仿真方法;教学难点: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排队论的基本概念;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库存系统仿真;第三章随机数与随机变量(3课时)教学目的:理解掌握随机变量(离散、连续),以及连续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理解掌握随机数的概念,熟悉产生连续均匀分布随机数的几种方法,掌握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熟悉随机数的统计检验;掌握各种离散分布随机数的产生方法;熟悉非均匀连续分布随机数及其产生方法。

第二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生产系统仿真Simulation for Production System房亚东fangyadong@ gy gThe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August 27, 2012第二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离散事件系统及其模型分类1离散事件系统建模的基本元素2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程序的基本结构3建立系统模型的常用方法452 .1 离散事件系统及其模型分类系统分类连续系统(continuous system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DEDS )确定性系统(deterministic system )随机系统(stochastic system )静态系统(static system )动态系统(dynamic system )2 .1 离散事件系统及其模型分类白箱(hit b white box )灰箱(grey box )黑箱(black box )微观模型(microscopic model )宏观模型(macroscopic model )集中参数模型(lumped parameters model )分布参数模型(distribution parameters model )2.2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的基本元素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中的基本元素1.实体(entity ):系统内的对象,构成系统模型的基本要素。

临时实体(temporary entity )永久实体(permanent entity )2.属性(attribute ):实体的状态和特性。

3.状态(state ):任一时刻,系统中所有实体的属性的集合。

2.2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的基本元素4.事件(event):引起系统状态变化的行为和起因,是系统状态变化的驱动力。

5.活动(activity):指两个事件之间的持续过程,它标志系统状态的转移。

系统仿真原理及应用

系统仿真原理及应用

2009-2010年第2学期系统仿真原理及应用教学内容绪论离散事件系统仿真输入数据的分析仿真结果与系统方案分物流仿真软件介绍学校:武汉科技学院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工业工程071姓名:学号:参考教材•《物流系统仿真原理与应用》张晓萍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孙小明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目录第1讲绪论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1.2 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系统仿真技术的特点系统仿真的应用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第2讲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步骤离散事件系统建模的基本要素建立系统模型的常用方法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程序的基本结构系统建模与仿真案例分析第3讲输入数据的分析简介原始数据的收集随机变量的识别参数估计拟合度检验第4讲随机变量的产生随机数的生成方法随机数发生器的检验随机变量的生成原理典型随机变量的生成第5讲排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系统的组成到达模式服务机构排队规则队列的度量⏹排队模型的分类⏹排队系统的分析单服务台M/M/1模型多服务台M/M/c模型M/M/c和M/M/1模型比较第6讲系统仿真算法事件调度法活动扫描法进程交互法第1讲绪论1.1 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一、系统模型系统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简化和抽象、能够揭示系统元素之间关系和系统特征的相关元素实体。

•物理模型——根据相似准则缩小和简化的实际系统,对这样的物理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其结果可以近似推广到原系统。

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费用较为昂贵试验是有限制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数学模型仿真模型1952年美国成立仿真学会美国的《21世纪制造业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2020年前世界制造业面临的6大挑战和10大关键技术中,10大关键技术的第5项是“企业建模及仿真”。

20世纪40年代,冯·诺依曼正式提出了系统仿真的概念世界先进国家的生产企业将生产仿真研究作为研究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手段,如英特尔、戴尔、马士基等,在企业扩建和改造的前期、新产品生产的投入之前,都会运营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企业将要采用的生产系统进行仿真和预测,为生产系统的调度决策、生产能力预测、生产设备的合理匹配、生产线的效率提高提供量化依据,为生产系统的早日投入正常生产运行起到出谋划策的作用。

系统建模与仿真

系统建模与仿真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指导书南京财经大学2010.12目录第一章WITNESS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Witness 2008 用户界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WITNESS建模元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WITNESS建模与仿真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Witness随机分布函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伪随机数流PRN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随机分布函数详解...........................................................................................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建模与仿真(WHUT)

系统建模与仿真(WHUT)
建模实例: 1> 机舱平衡问题: ·约束条件: 货重;限重;限容;平衡 2> 填充问题 ·设计变量:������������ = 0, 或 1 (表状态) 3> 配置最优问题
4> 裁切问题
5> 选课问题
·先修课的约束条件:
X7 ≥ X4, (两个比较, X7 → X4 )
X1 * X2 ≥ X3, 或者 X1 + X2 ≥ 2 * X3 , (多个比较, X1, X2 → X3 )
经检验,������������是可行点,其目标函数值 f(������������) = …
4> 用������������取代������������,构成第一个新的复合形,其顶点和顶点的目标函数值为:
X = …, f(X) = …
所以,坏点������������ = ������1 = …
5>
= =
⋯ ⋯
3> 当 u → ∞ 时,有 ������1 = ⋯,������2 = ⋯
4> 综上所述,当 ������1 = 。。。 ,������2 = 。。。时,有极值 ������������������������ = 。。。
5 遗传算法;求解精度
遗传算法过程:(解决:填充问题,路径问题) ·编码 [单个变量编码位数 * 变量个数 = 编码位数] ·初始种群 ·选择运算(交叉运算;变异运算) [用随机数 Random(1) 确定交叉位置,变异个体,变异位置] ·判别停机准则 [个体的差异度减小,趋于一致]
6.1 概率论基础 1> 事后推论: 反向推论是不科学的,事前概率是固定的,事后概率却会趋于百分百。 2> 事后事件不影响事前概率 n 个盒子中之一有奖,先取一个,检查剩下的 n-2 个没奖,是否愿意用剩下的最后一个,换开始的第一个? 不换,第一个属于事前概率 1/n,最后一个是事后事件导致的,有奖的概率很大很大。 3> 大数定律: 大量试验下,整体符合理论概率的分布趋势。 (拉斯维加斯的赔率是明确的,是真实的。“你是吃亏的,但这是明确的。”→ 靠 3:7 的赔率赚钱) 4> 样本;期望与方差 5> 小概率事件: 硬币 99 次正面 (概率上认为是不会发生的,若发生,就有问题)→ 第 100 次正面的可能性会是 100% 6> 偏执概率: 某个路段总是发生事故(概率事件是有问题的) → 路段有问题 7> 随机试验:只有 2 个结果(相互对应),概率确定,事件独立 8> 贝努利实验:N 重贝努利实验(把一类实验做很多次) 9> 二项分布(n, p):差异缘于随机实验的固定概率不同 10> 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分布概率 11> 中心极限定理:正态分布是二项分布的极限分布(+∞)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掌握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2. 使学生掌握运用数学模型描述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与仿真的操作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复杂的系统建模与仿真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3. 引导学生关注建模与仿真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概念:包括系统、模型、仿真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介绍建模与仿真的发展历程;2. 建模与仿真原理:讲解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如相似性原理、逼真度原理等;3. 数学模型构建:介绍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如差分方程、微分方程等;4. 建模与仿真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如连续系统仿真、离散事件仿真等;5. 计算机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的建模与仿真软件,如MATLAB、AnyLogic 等,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6. 系统建模与仿真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7.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进度。

02Witness仿真系统建模基础

02Witness仿真系统建模基础

• 如果模拟的是工具,该工具可能在多台设备或多项操作中都需要使用,也 存在共享冲突的可能。
二、WITNESS建模元素-离散型元素
• • • • • 路径(Path) 路径是设定部件和劳动者(或者其他资源)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的移动路程的离 散型元素。 路径元素同输送链元素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之处是:两类都可以将零部件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而且这个运送过程需 要一定的时间。 不同之处是:路径可以实现控制作业人员从一个地点走到另一个地点所需要的时间;同 时还可以实现由劳动者搬运零部件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输送链元素只能够运 送零部件元素,而不能运送劳动者元素;输送链上的零部件可以实现零部件是移位式的 运送,还是队列式的运输;输送链上的零部件还可以在其任意的放置位离开。 总之,只有在必要时才使用路径。假如模型中的元素有很长的作业周期时间而它们之间 的行程距离很短,那就没有必要添加路径元素而增加模型的复杂性了。路径的选用应基 于建模对象的特征或需要实现的功能,合理选用建模元素
二、WITNESS建模元素-离散型元素
• 机器(Machine)
• 用于模拟实际系统中获取、处理零部件对象并将其送往特定地点的对 象或过程的离散型元素。
• Witness中的机器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模拟实际生产制造系 统中的特定机器设备,也可以模拟提供相关服务的柜台。例如,机器 可以代表有装载、旋转、卸载、空闲和保养这五个状态的一台车床, 也可以代表有空闲、工作、关闭三个状态的一个机场登记服务台(将 旅客与他们的行李分开,并发放登机卡),还可以代表有焊接、空闲 和保养三个状态的一个机器人焊接工,等等 • 实际系统对零部件对象进行处理的过程和方式多种多样,Witness 提供了7种类型的机器来建立不同类型处理过程的仿真对象.

《生物建模仿真》学习指南

《生物建模仿真》学习指南

《生物建模仿真》学习指南一、学习目的《生物建模仿真》是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医学、医学等相关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模与仿真是分析、研究和设计各类系统,特别是诸如生命系统这类复杂系统的重要知识结构。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1. 学习系统建模与计算机仿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通过学习生物建模仿真的典型实例,学习和培养解决生物建模仿真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理论部分学习指南课程理论学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到第6章,内容是数学模型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计算机仿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建模与仿真的校核、验证和确认(VV A)技术。

第二部分从第7章到第10章,通过学习生物系统建模仿真的4个典型范例,以点带面,培养应用建模仿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生物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理论课每个知识结构的主要内容、知识点、重点难点和学习质量的自我监测指标。

第1章生物建模仿真概论1. 学习目的了解建模仿真基本概念及生物建模仿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动态。

2. 学习内容(1)系统模型的定义、分类。

(2)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分类和计算机仿真。

(3)生物建模与仿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动态。

3. 知识点系统模型,计算机仿真4. 重点与难点系统建模的基本原理:模型与系统的相似性,根据建模要求定义相似性。

第2章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建模方法2.1 数学模型的分类1. 学习目的学习数学模型的状态集合分类和时间集合分类。

2. 学习内容(1)数学模型的状态集合分类和时间集合分类。

(2)连续状态模型:连续时间模型,离散时间模型。

3. 知识点连续状态模型与离散事件模型,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模型4. 重点与难点连续状态模型中的连续时间模型,及其对应的时间离散计算机仿真模型。

5. 学习质量的自我监测标准:本章节自测与评估。

2.2 连续状态系统模型1. 学习目的学习连续状态系统中连续时间数学模型基本概念及其4类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了解对应的离散时间模型基本概念。

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

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

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第一章系统建模与仿真概述主要内容•系统与模型-系统建模-系统仿真•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14系统与模型1.1.1系统1.系统的广义定义:x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部分(要素)结合起来在一起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有机整体。

举例:宇宙世界,原子分子,电炉温度调节系统, 商品销售系统,等等。

例一:电炉温度调节系统例二:商品销售系统经理部[市场部I I采购部仓储部销售部I14系统与模型2系统的特性:1)系统是实体的集合+实体是指组成系统的具体对象例如:电炉调节系统中的比校器、调节器、电炉、温度计。

商品销售系统中的经理、部门、商品、货币、仓库等。

+实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即系统。

14系统与模型2)组成系统的实体具有一定的属性属性是指实体所具有的全部有效性,例如状态、参数等。

在电炉温度调芒系统中,温度、温度偏差. 电压等都是属性。

在商品销售系统中,部门的属性有人员的数董、职能范围,商品的属性有生产日期、进货价格.销售日期.售价等等。

X系统处于活动之中+活动是指实体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属性变化。

例如: 电炉温度调节系统中的主要活动是控制电压的变化, 而商品销售系统中的主要活动有库存商品数量的变化、零售商品价格的增长等。

14系统当摆型X系统三要素:实体、属性与活动。

系统是在不断地运动、发展、变化的;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系统边界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研究的目的。

系统研究:系统分析、系统综合和系统预测O 系统描述:同态、同构+同态:系统与模型之间行为的相似(低级阶段)同构:系统与模型之间结构的相似(高级阶段)同态与同构建模+同构系统:对外部激励具有同样反应的系统十同态系统:两个系统只有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输入输出相対应14系统与模型——3.系统的分类X按照系统特性分类:+工程系统(物理系统):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实现某个预定的功能,采用某种手段构造而成的系统,如机械系统、电气系统等。

【系统】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系统】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关键字】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Modeling and Simulation)课程编码:学分:2.5总学时:40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先修课程:生产计划与控制、工程统计学、工程数学、运筹学、计算机编程技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主导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

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掌握或提高系统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系统化管理生产打下根底。

二、教学基本要求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应该达到:1.全面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框架内容以及理论和方法;2.掌握仿真的概率统计根底知识。

3.掌握供理论模型建模方法。

4.掌握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5.熟练应用建模理论,对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制造系统进行建模仿真。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是仿真技术的重要领域,在规划论证、方案评估、计划调度、加工制造、产品试验、生产培训、训练模拟、管理决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本课程深入地介绍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仿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突出对理论建模方法和计算机实现技术的讲解,对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仿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 4学时本章分析了系统和制造系统定义、组成与特点,介绍了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步骤,并给出应用案例。

本章教学目标: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常用术语及常用的仿真软件,了解仿真技术的的发展状况及应用。

理解系统与制造系统的定义及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概念及系统、模型与仿真之间的关系。

掌握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步骤。

第2章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第2章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Production System
第2章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基础
第2章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基础
§2.1 基本概念
§2.2 蒙特卡洛方法 §2.3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2.4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
基本要求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仿真时钟的推进方式 仿真时钟表示了仿真运行的系统时间,是离 散事件系统仿真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1)面向事件的仿真时钟推进方式 (2)面向时间间隔的仿真时钟推进方式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1)面向事件的仿真时钟推进方式 仿真时钟是按照下一个离散事件预计要发 生的时刻, 以不同时间间隔向前推进的。其 实现,是对各离散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 次序进行排列,然后仿真时钟则按照这些 事件顺序发生的时刻向前推进。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1)面向事件的仿真时钟推进方式 实例分析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1)面向事件的仿真时钟推进方式 实例分析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1)面向事件的仿真时钟推进方式 实例分析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1)面向事件的仿真时钟推进方式 实例分析2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本要素
进程(Process) 进程(Process)描述了它所包括的事件及活 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时序关系,一个进程 由与某类实体相关的若干有序事件及活动 组成。 例如:把一个零件到达系统、等待加工(排 队)、开始加工、加工结束离开系统的过程 看做是一个进程。事件、活动和进程之间 的关系
由于离散事件系统固有的随机性 ,对这类系统的研 究往往十分困难。经典的概率及数理统计理论和 随机过程理论虽然为之提供了理论基础,并 能对一 些简单系统提供解析解,但对于实际工程中的大量 系统 ,唯有依靠计算机仿真技术才能提供较为完整 的结果。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1.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将实际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通过对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行为进行描述,将复杂的系统问题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学关系。

常用的系统建模方法有结构建模和行为建模。

结构建模主要利用图论、数据流图等方法表达系统内部组成和连接关系;行为建模则主要利用差分方程、状态方程等方法描述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动态特性。

系统建模的目标是简化和抽象,将系统的本质特征提取出来,为进一步仿真和分析提供基础。

2.仿真实验设计仿真实验设计是制定仿真实验方案的过程。

在具体仿真问题中,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仿真方法和实验设计策略。

仿真实验设计包括仿真实验的目标确定、输入输出变量的定义、仿真参数的设置等。

对于复杂系统,可以通过分层设计、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来降低仿真实验的复杂度和耗时。

仿真实验设计是进行仿真的基础,其设计好与否直接影响到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仿真运行与分析仿真运行与分析是通过计算机执行仿真模型,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仿真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验设计设置的输入条件,对模型进行参数初始化,并模拟系统的行为和性能变化。

仿真运行的核心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模型的数学关系和逻辑关系,计算系统的状态和输出结果。

仿真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与模型的构建和算法选择密切相关。

4.模型验证与参数优化模型验证与参数优化是根据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际需求,对系统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的过程。

模型验证是通过与实际观测数据比较,评价模型对真实系统行为的描述能力。

模型验证的方法包括定性验证和定量验证。

参数优化是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模型与实际系统更加一致。

参数优化常用的方法有优化算法、参数拟合和灵敏度分析等。

模型验证和参数优化是迭代和不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优化模型,提高模型的可信度和预测能力。

总之,系统建模与仿真是系统工程中用于分析和优化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仿真模拟系统行为和性能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系统的本质特征,预测系统未来的行为,并评估不同决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系统建模与仿真绪论

系统建模与仿真绪论

2仿真技术的应用
2.1 仿真技术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新系统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定量比较,为系统设计打下坚实的
基础 在系统设计阶段,进行模型实验、模型简化并进行优化设计 系统改造设计:涉及新的设备、部件或控制装置 利用仿真技术进行分系统实验,即一部分采用实际部件,另
一部分采用模型,避免由于新的子系统的投入可能造成对 原系统的破坏或影响 大大缩短开工周期,提高系统投入的一次成功率
的基础上实现模型拼合与重用 仿真建模 许多新算法和新软件 模型与实验分离技术,即模型的数据驱动(data driven)。 仿真问题分为两部分:模型与实验 模型又分为两部分:参数模型和参数值 仿真实验 将实验框架与仿真运行控制区 实验框架定义一组条件 输出函数的定义也与仿真模型分离开来
生变化的过程。
环境
边界 输出
输入
系统
系统的特征
1.组成性。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组成 2.层次性。系统要素应该能够区分 3.边界性。要素的边界小于系统的边界 4.相关性。要素相互联系,要素和系统都是相对的 5.目的性。要素的结合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 6.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
“系统”二字往往可以省略
模型描述变量的 轨迹
空间连续变化模 型
空间不连续变化 模型
离散(变化) 模型
模型 形式 偏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 差分方程
有限状态机 马尔可夫链
活动扫描 事件调度 进程交互
变量范围 连续 离散
模型的 时间集合 连续时间
模型
离散时间 模型
连续时间 模型
模型的建立
工程中,很多机械、电气或液压系统的运动规 律都可以基于物理定律用微分方程描述,求解 这些微分方程,就可以了解系统在某种输入信 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

第02讲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

第02讲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

• (2)利用率(Utilization):系统中人员、机器、车辆等 永久实体工作时间与总的时间之比。
• (3)增值时间(Value-Added-Time):物料、顾客等 实体在系统中接受的、增加其价值的时间。
• 价值是指顾客愿意为其支付费用的特性。 • 从运作层来看,增值时间是那些对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改变的作 业和过程,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而检测和等待则属于非 增值时间。
SQSS建模示例:理发店-统计数据
fileName=HairHouseByProgrammingWithStatistic.mod
事件调度法示例2
• 库存系统仿真
• 某商店销售产品A,市场需求为6件/天,存储费为0.5元/件.天,缺货损失为5 元/件(缺货即为销售损失,不需补足),订购费为100元/次,销售一件产品赢 利3元,商店采用(s,S)模型进行库存决策,采购提前期服从:uniform(2,4) 天。 • 问:s,S为下表哪项组合时,收益最高?
• • • 事件调度法 事件调度法的仿真仿真运行 仿真运行示例
一、离散事件系统
1.1 离散事件系统定义
• 理发店示例
• 定义:
•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是由在离散时刻点发生的事件引起状态变化的 动态系统。
• 制造系统典型的离散事件
• 顾客到达服务台
• 机器故障 • 活动结束 • 班次结束
一、离散事件系统
(2)事件 是指引起系统状态变化的行为,
• • •
(3)活动 两个相邻发生的事件之间的过程称为活动。标志着系统的状 态。
• • • • 物流系统中,工件到达与入库之间,是排队活动。 实体加工活动---治疗、检测、加工、切割等 实体的移动---叉车移动、输送链的移动、升降机的升降; 实体的调整、维护和修理---设备换模、机器维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2.2.3 归纳与总结 归纳是指从个别事物或现象出发,通过感官观
察,经验推理或数学推导等,得出关于此类事 物或现象的具有普遍性结论的过程。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归纳的意义在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得出 的结论应用于不同对象,或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
(4)事件列表 (5)定时子程序 (6)事件子程序 (7)仿真数据处理与分析子程序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1) 变量、实体属性和系统状态 用于记录系统在不同时刻所处的工作状况。
通过跟踪变量、实体属性及系统状态的变化, 可以分析引起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并为系统 调度和决策提供依据。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2.2.5 比较与类比
比较与类比是两个相近的概念。它们是指由两 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 其它性质上的可能相同或相似性的一种推理形 式。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2.2.6 模糊综合评价 (1)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
综合评价是指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或现 象进行的总的评价。需兼顾各项指标,牵涉多种 因素,常用的方法有总分法和加权平均法。
工业工程专业课程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2.1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程序的基本结构 2.2 建立系统模型的常用方法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2.1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程序的基本结构
(1)变量、实体属性和系统状态 (2)初始化子程序 (3)仿真时钟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2.2.1 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逐个加以研
究的思维方法。分析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定 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结构分析、功能 分析、信息分析、模式分析等。 “化整为零”。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综合是把分解出来的各个部分加以整合,以 达到对事物整体性认识的思维方法。“积零 为整”
(2) 初始化子程序 在仿真模型开始运行前完成模型的初始化
工作,产生必要的初始参数。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3) 仿真时钟 用于记录仿真模型的运行时间,可作为评
价系统性能的依据,也可作为系统调度和仿真 程序是否结束的依据。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4) 事件列表 按照仿真模型运行时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2)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 1965年,美国控制学家扎德创立了模糊集理
论,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模糊数学。如今,基于 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评价可以定量处理评价过程 中的模糊因素,较好地解决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 关系,可得到合理、准确的评价结果。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经典数学建立在基于二值逻辑的集合论基础 上,对给定的元素和集合,二者之间只有属于或 不属于两种关系。而无法刻画“柔性”、“自动 化程度”、“个子高矮”等模糊概念。
例2-1 对“几个”这个模糊概念进行描述。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隶属函数是模糊数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确定 其具体形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确定隶属函 数的方法多样,如专家经验法、模糊统计法等。 常见的隶属函数有正态分布、梯形分布和三角形 分布等。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1)总分法 总分法是对评价对象的每一个评判因素评定
相应分数,并以各分数之和作为评判标准的评判 方法。
S = ∑ si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在总分法基础上改进,依据各评
判因素重要程度不同赋以相应权重,再进行加权 平均。
Vi = ∑ aisi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2.2.2 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从某种角度抽取要研究系统的本质属性
的思维方法。 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若干事务的共同属性归结
出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抽象思维侧重于分析、提炼,概括思维侧 重于归纳、综合。
第2章 系统更为合理。但是,实 际当中某些评价指标和评判因素具有模糊性,其 边界不清晰,简单的主观方法难以给出准确判断
。如对FMS 的评价中,“自动化程度”、“柔性
”等指标都具有模糊性。建立在经典数学基础上 的加权平均法和总分法无法给出科学的结果。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模糊数学将传统的二值逻辑推广到[0,1]闭区 间内任意值的无穷多的连续值逻辑,提出隶属函 数的概念并以此来描述模糊集合与其元素间的关 系。模糊数学将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从简单清 晰的“属于”或“不属于”推广到“在多大程度 上属于或不属于”的模糊关系。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建立的数据列表,是仿真模型运行和仿真时钟 推进的依据。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5) 定时子程序 根据事件表确定下一个将要发生的事件,
并将仿真时钟推进到下次事件发生的时刻。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6) 事件子程序 根据实际系统抽象出来的事件程序。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2.2.4 演绎与推理
演绎是由普遍性前提推导出特殊性结论的思维 方法,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演绎推理 是严格的逻辑推理,一般表现为大前提、小前 提、结论的三段论模式。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7) 仿真数据处理与分析子程序 用于计算、显示、分析和打印仿真结果。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2.2 建立系统模型的常用方法
2.2.1 分析与综合 2.2.2 抽象与概括 2.2.3 归纳与总结 2.2.4 演绎与推理
第2章 系统建模与仿真基本原理
2.2.5 比较与类比 2.2.6 模糊综合评价 2.2.7 概率统计法 2.2.8 层次分析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