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区域清洗消毒及消毒剂使用管理规程
洁净区清洁与消毒管理规定

洁净区清洁与消毒管理规定洁净区清洁与消毒管理规定1、目的:规范生产环境卫生管理,保证良好清洁的生产环境,确保产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区域包括洁净区与非洁净区。
3、职责:3.1 生产人员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并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2 生产部负责人做好卫生监督、检查工作。
4、程序:4.1 分区概念:洁净区:二更、缓冲间、生产操作间、清洗间、洁具间、洗衣间、物料暂存间。
非洁净区:换鞋间、一更、准备间、走廊。
4.2 清洁、消毒执行人员:生产员工4.3 频次4.3.1 洁净区清洁、消毒1)生产任务间歇每周至少一次。
2)每批次新的生产任务开始进行一次,每批次生产任务结束后进行一次。
4.3.2 洁净区空气灭菌:工作日内每天进行。
4.3.3非洁净区:每天对非洁净区简单清扫一次。
4.4 范围4.4.1 洁净区:地面、墙壁、门窗、顶棚、水池、地漏、工作台面、管道表面、桌柜表面。
4.4.2 非洁净区:地面、台面、墙壁、水池。
4.5 清洁、消毒方式4.5.1洁净区内用专业的清洁工具对地面、墙壁、门窗、顶棚、水池、地漏、工作台面、管道表面、桌柜表面进行擦拭。
清洁工具不能有丝毫脱落物,并依据使用情况及时更换。
4.5.2洁净区域内需分区进行清洁,清洁用具上做好标识,防止混用。
4.5.3 洁净区内清洁完毕后,需用消毒剂对地面、墙壁、门窗、顶棚、水池、地漏、工作台面、管道表面、桌柜表面进行擦拭。
4.5.4 清洁、消毒完毕后做好记录,填写《洁净区清洁记录》。
4.5.5 消毒剂的配制与使用依据《消毒剂管理规定》进行。
4.5.6 非洁净区用普通的清洁工具进行地面的清扫及台面的擦拭,清洁工具需做标记,标明为“非洁净区使用”,严禁进入洁净区域内。
4.6 灭菌4.6.1 每周一至周四开臭氧30分钟进行灭菌。
每周五清洁、消毒完成后开臭氧60分钟进行灭菌,对臭氧使用时间登记在《臭氧消毒每日工作记录》上。
4.6.2 开启、关闭臭氧开关的工作需双人进行,一人执行,另一人进行监督、提示并确认臭氧发生器在规定时间内已关闭。
清洁剂与消毒剂管理规程

清洁剂与消毒剂的管理规程1.目的:建立清洁剂与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规程,保证清洁剂与消毒剂的正确使用,防止生产区的污染及交叉污染。
2.范围:适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
3.责任者:配制清洁剂与消毒剂的操作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QA负责监督。
4.规程:4.1消毒剂选用:4.1.1消毒剂选用75%酒精,0.1%新洁尔灭,0.2%新洁尔灭,3%的双氧水溶液。
4.2消毒剂领用:根据生产进度情况由班组长持已审批的领料单到仓库领取。
4.3消毒剂的配制:采用稀释法配制消毒剂,其公式为:CV = C1V1C:浓溶液的浓度V:需要浓溶液的体积C1:稀溶液的浓度V1:欲配制溶液的体积。
根据需要计算出所需浓溶液与稀释用水的体积,并在记录表中记录。
4.3.1准备容器和量具:根据需要准备合适的盛装容器和量取工具。
对于液体可用量筒量取,固体可用托盘天平称取。
所用容器可根据消毒剂的用途用对应的配制用水清洗干净。
4.3.2准确量取浓消毒剂和稀释用水,小心操作,配制成合适的消毒剂。
4.3.3将配制好的消毒剂放于盛装容器内密闭保存于器具清洗间。
4.3.4消毒剂配制用水的规定:消毒剂的配制用水为纯化水。
4.3.5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必须有明显的级别状态标示,禁止不同洁净级别容器交叉使用。
4.3.6配制消毒剂时必须有二人复核操作。
4.3.7配制消毒剂时必须戴保护用品,避免烧伤。
4.3.8在器具清洗间配制消毒剂,防止造成污染。
4.4消毒剂的使用。
4.4.1手部消毒时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和75%的酒精交替使用。
4.4.2设备及室内消毒时用0.2%的新洁尔灭溶液和75%的酒精交替使用。
4.4.3药液管路消毒时用3%的双氧水溶液和75%的酒精交替使用。
4.4.4消毒剂定期更换,每月轮换使用。
4.5消毒剂的有效期:消毒剂配制后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4.6清洁剂的选用:清洁剂选用市售的清洁剂。
4.7清洁剂的领用:根据生产进度情况持由班组长审批的领料单到仓库领取。
环境清洁消毒的管理制度

环境清洁消毒的管理制度环境清洁消毒的管理制度(精选10篇)环境清洁消毒的管理制度篇1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学校不发生重点疫情和聚集性发病,特订立学校清洁消毒工作实施方案。
一、物资准备总务处负责采购电动喷雾器、喷壶、84消毒液、酒精、棉布等物资。
二、职责分工1、班主任为各班级责任人,负责班级内公共区域消毒工作。
2、各老师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各办公室消毒工作。
3、教务处负责各功能室的消毒工作。
4、总务处负责学部、办公楼及学校内公共区域消毒工作。
5、餐厅工作人员负责餐厅及外围公共区域消毒工作。
三、实在实施措施(一)办公室消毒1、由各值日老师轮流进行开窗通风和卫生清扫,每日上午、中午、下午通风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2、消毒人员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每日上下午各一次,彻底对老师办公室进行消毒。
3、桌凳、门把手等日常接触物品每日用75%酒精擦拭两次,假如使用频繁可适当加添消毒次数。
(二)教室及功能室消毒1、地面保持乾净,无纸屑、无杂物;桌椅、物品摆放整齐,无积灰、无纸屑、无杂物。
2、卫生工具摆放整齐,垃圾桶每日倾倒,不留垃圾。
3、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每日上下午、晚各一次,彻底对各教室、功能室进行消毒。
4、每日通风至少通风3次,上午大课间、午饭、下午大课间,每次至少30分钟。
(三)卫生间消毒1、加强通风,及时清扫卫生间内全部垃圾和废弃物。
2、用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自来水按钮、洗手台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等待30分钟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
(四)室外场合消毒每日对学校卫生彻底扫除,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每日上下午各一次,彻底对楼梯间、走廊等室外场合进行消毒。
(五)门卫室消毒1、空气消毒: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或大新风,必需时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配液中心清洁消毒管理规程

配液中心清洁消毒管理规程一、配液中心场地的区域洁净级别划分配制中心场地分为为控制区(非无菌操作区)和洁净区(无菌操作区)。
控制区包括排药区、打印区、清洗区、核验区等。
洁净区包括一更(10万级)、二更(万级)、操作间(万级)、生物安全柜(百级)。
二、清洁消毒操作规程1、物体表面清洁流程:为使用常水用抹布擦洗物体表面至无污迹。
2、物体表面消毒流程:先使用常水用抹布擦洗物品表面至无污迹,晾干后使用现配消毒水(酒精)用抹布进行擦洗消毒,待15分钟后使用常水擦去消毒液(如使用酒精消毒则不再进行二次擦洗)。
3、清洁消毒工具清洗流程:清洁完毕后注意清洁消毒使用后的抹布、拖把、水槽等,必要时使用洗衣粉(液)清洗至无污迹无泡沫,再现配消毒液擦拭或浸泡15分钟后,置于相应区域清洗风干。
三、地面消毒溶液选择与制备1、在适合的洁净不锈钢或塑料桶(盒)内加入所需适量的清洁剂或消毒液,混合于清水(或纯化水)来配置。
2、配置含氯消毒液应参考说明书配置。
用于地面消毒为1%溶液,必须在使用前新鲜配制,处理/分装5%次氯酸钠溶液时必须带后口罩和防护手套。
配置含二氯异氰尿酸钠的复方消毒片剂应参照说明书,其有效氯含量不低于500mg/L(两片放入1000ml水中)。
3、新洁尔灭为季铵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腐蚀性,处理/分装/配制时应参照《医院制剂手册》,物体表面消毒使用浓度为0.1%,消毒金属物品应加入0.5%亚硝酸钠预防生锈。
禁止与肥皂水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联合使用,使用前新鲜配制。
4、甲酚皂溶液有腐蚀性,用于地面消毒为5%,应用前应新鲜配制。
四、控制区清洁消毒要求1、控制区清洁消毒分为每日清洁、每周消毒和每月消毒。
2、每日擦洗工作中接触过的工作台面、凳椅、药筐、药车、门窗(把手)、地面等。
3、每周消毒接触过的工作台面、凳椅、药筐、电话、鼠标键盘、药箱、药筐车、药架、门窗(把手)、送药车、转运药箱、拖鞋、鞋架、污物桶、地面等。
4、每月消毒清洗区和核验区墙面和屋顶,仪器设备、柜架顶部除尘,冰箱除霜。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市精神卫生中心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一、围本标准规定本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二、规性引用文件GB/T 5750.5 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消毒技术规卫生部三、术语和定义1.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2.冲洗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3.洗涤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4.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5.终末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6.超声波清洗器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
7. 闭合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
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
8.密封包装层间连接的结果。
注:密封可以采用诸如粘合剂或热熔法。
9.闭合完好性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微生物进入的程度。
10.包装完好性包装未受到物理损坏的状态。
11.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d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四、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1 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本标准第6章要求进行处理。
2 应根据WS 310.1的规定,选择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方法。
3 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符合WS 310.3的规定。
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5篇)

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1、食堂应有专人负责餐具的洗涤和消毒。
2、严格执行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和制度。
3、洗涮消毒要有专用设施设备,并有明显的标记和足够的容积,不得一池混用或一池多用。
池内、外壁要完整、光洁、采用不锈钢板或瓷砖,下水道要畅通,污物要用加盖容器盛装,当日消毒。
4、煮沸消毒温度100℃不少于五分钟,蒸汽消毒温度95℃以上不少于十五分钟。
5、对不易蒸汽、煮沸消毒的茶、酒杯具可用经国家批准的用于食品用工具消毒的化学药物进行消毒,消毒剂的使用量、作用时间,应根据所用消毒剂的性能和要求浓度进行配制和操作。
6、经消毒后的餐具,内外壁应光洁,无油垢和食物残渣,呈现出本色,并放在保洁柜内,防止再污染。
7、消毒人员应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消毒,并接受监督部门检查和群众的监督。
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对清洗和消毒工作进行规范管理的一套制度。
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清洗、消毒工作的责任制。
明确清洗、消毒工作的责任人和责任范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责任人进行管理和监督。
2. 制定清洗、消毒的操作规程。
明确清洗、消毒的步骤、方法、频率等,确保清洗、消毒工作得到规范执行。
3. 设立清洗、消毒设备和工具管理制度。
包括了购买、使用、维护和检验等方面的规定,确保设备和工具的安全和有效性。
4. 确定清洗、消毒剂的选用标准。
根据具体的清洗、消毒需求,选择适当的清洗、消毒剂,并制定相应的使用方法和浓度。
5. 建立清洗、消毒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对每次清洗、消毒工作的记录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相应的档案,以备查对。
6. 开展清洗、消毒培训和监督检查。
定期对清洗、消毒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卫生意识,并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清洗、消毒工作的质量。
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可以有效地保证环境的卫生和安全,预防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同时,制度的执行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清洁和卫生管理的水平。
消毒制度及规范管理制度

消毒制度及规范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护员工和客户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加强对各类病原微生物的控制,制定并贯彻消毒制度及规范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其下属的各个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办公区、生产车间、餐厅、公共区域等。
三、主要内容1.消毒要求1) 消毒目标:确保各工作场所、设备、用具、环境、员工消毒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标准,严禁使用或销售无资质消毒产品。
2) 消毒种类: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所和作业需要,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
常见的消毒方式有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等。
3) 消毒频次: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所和作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消毒频次,对于高风险区域或物品,应增加消毒频次。
4) 消毒记录:对每次消毒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方法、人员、消毒剂及浓度、消毒结果等信息。
2.消毒人员1) 岗前培训:消毒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消毒知识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 专业技能:消毒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和经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健康评估:对于有传染病史或有传染病患者接触史的员工,应进行严格的健康评估并排除潜在安全隐患。
3.消毒设备及用具1) 选择消毒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需要选择醒目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2) 检查设备:定期检查消毒设备和用具的使用情况,并进行维护和保养。
3) 禁用损坏设备:对于损坏或过期的消毒设备和用具,应立即停用并报告。
4.应急处理1)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并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处理。
2) 疫情预警:定期进行传染病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确保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5.监督检查1) 定期检查:设立专门的检查岗位,定期对各个工作场所进行消毒效果检查。
2) 消毒评估:对消毒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消毒人员进行表彰或警告。
6.监管部门1) 独立部门:设立独立的消毒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公司消毒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范文(4篇)

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消毒剂的使用管理,保障员工健康和产品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和所有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内容包括消毒剂使用管理的一般要求、使用程序、注意事项和违规处理等规定。
第二章使用管理要求第四条员工使用消毒剂时,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和跳过任何步骤。
2.使用前应对消毒剂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使用已过期的消毒剂。
3.确保消毒剂的储存和使用场所通风良好,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存。
4.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有害气体。
5.使用后应及时清理和归位消毒剂及相关工具,保持工作区的整洁和卫生。
第三章使用程序第五条消毒剂使用程序如下:1.准备工作:确认消毒剂种类和使用目的,准备相应的工具和器材。
2.使用前操作:检查消毒剂的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确保可正常使用。
3.稀释和配置: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操作规程进行稀释和配置。
4.使用过程:根据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消毒处理。
5.整理工作:使用后清理工具和器材,归位消毒剂和相关材料。
第四章注意事项第六条操作人员在使用消毒剂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注意消毒剂的储存和保存条件,确保其保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2.严禁将消毒剂和其他化学品混放,以免产生有害反应和事故。
3.慎用含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成分的消毒剂,避免对人体和设备造成损害。
4.使用浓度较高的消毒剂时,应佩戴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有害气体。
5.使用消毒剂时,应遵循正确的方法和时间,不得随意增减或改变使用量和时间。
第五章违规处理第七条如果发现员工在使用消毒剂过程中存在以下行为,将会进行相应的违规处理:1.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或跳过任何步骤。
2.擅自更改消毒剂的使用方法、稀释比例等。
3.使用过期的消毒剂或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消毒剂。
4.存放和使用消毒剂的场所不符合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清洗消毒制度和清洁消毒用具管理制度

清洗消毒制度和清洁消毒用具管理制度清洗消毒制度和清洁消毒用具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卫生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清洁消毒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确保环境的卫生安全。
为此,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和清洁消毒用具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清洗消毒制度1、制定清洗消毒标准制定清洗消毒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清洗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准应根据当地的法规、标准、规定以及所在行业的标准来制定。
标准内容应包括清洗消毒对象、清洗消毒的周期、清洗消毒的方式、清洗消毒的药品和材料等。
2、确定清洗消毒周期和频度确定清洗消毒周期和频度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消毒的效果和周期。
周期和频度应根据清洗消毒的对象和所在环境的卫生状况来制定。
一般情况下,公共卫生场所、医院、餐饮场所等,清洗消毒周期应在每天或每周进行。
3、选择合适的清洗消毒方式选择合适的清洗消毒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清洗消毒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
常用的清洗消毒方式有物理清洗法、化学清洗法和机械清洗法等。
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应根据清洗消毒对象的特点和材质、清洗消毒周期等因素来决定。
4、选择适合的清洗消毒药品和材料选择适合的清洗消毒药品和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的药品和材料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并且要与清洗消毒对象相适应。
应该采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无毒、无味、无色、无污染的清洗消毒剂和材料。
5、清洗消毒计划的实施和监督实施清洗消毒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计划应有专门负责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确保清洗消毒的质量和效果。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应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清洁消毒工作能够持续进行。
二、清洁消毒用具管理制度1、清洁消毒用具的分类清洁消毒工作涉及到许多用具,如毛巾、清洁剂、消毒剂等。
因此,需要对这些用具进行分类管理,分别归类并进行认定。
用具的分类应该根据用途和性质来确定。
例如,毛巾的使用范围应明确,分类为清洁毛巾、擦手毛巾等。
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管理制度(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岗位职责、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稿、合同范本、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management systems, enterprise management, job responsibiliti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essay compila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消毒管理制度第1篇消毒管理制度第一条凡餐厅使用过的碗、筷、瓢、盆,包厢使用过的毛巾均须在清洗过后入蒸汽消毒柜消毒。
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

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预防感染病的传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应制定并严格执行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及相关工作人员。
二、清洁消毒与灭菌原则1. 清洁:先清洁后消毒,采用湿式清洁法,根据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进行室内、走廊、地面、物表等清洁或消毒。
2. 消毒:根据需要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特别是在感染爆发时或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时,应采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3. 灭菌: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三、清洁消毒与灭菌措施1. 各科室应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制定本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并落实相关消毒隔离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按规定洗手或手消毒、戴口罩和工作帽等。
3.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应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按要求进行相关的监测并记录。
4. 各科室应配备必要的手卫生设施,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务必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根据不同状况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按要求进行手卫生效果监测。
5. 每周进行卫生大扫除,必须彻底擦拭地面、物表,包括冰箱、空调、壁柜、门窗、电脑等,消除卫生死角。
6. 随时整理治疗、护理用物,保持治疗室、处置室等区域整洁。
7.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8. 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择时通风至少两次,每次30分钟。
9. 擦拭各区域的毛巾及拖布应做到定室、定位使用,固定放置、标志明显。
10. 每次使用后的拖把和抹布清洗并用。
四、隔离措施1. 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风险等级
低度风险 区域 中度风险 区域 高度风险 区域
工作服 +
+ +
手套 ±
+ +
专用鞋/鞋 套
口罩 —
+ ++/+
隔离衣防 水围 裙
护目镜/ 面罩
帽子 —
— ±
±
± +/±
—
± +
—
— ±
注1:“++”表示应使用N95口罩,“+”表示应使用,“±”表示可使用或按该区域的个人防护要求 使用,“—”表示可以不使用。 注2:处理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医疗废物和消毒液配制时,应佩戴上述所有 个人防护物品。
三、清洁与消毒原则
5.11 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 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 产品。 5.12 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 污点清洁与消毒。
5.13 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使用中的
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 消毒剂。
目录
一、术语和定义 二、管理要求 三、清洁与消毒原则 四、日常清洁与消毒
五、强化清洁与消毒
六、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
一、术语和定义
3.术语及定义: 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
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
、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 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 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3 清洁工具 cleaning products 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 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常消毒工作制度

标题:常消毒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预防交叉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本消毒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
二、消毒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门制定的消毒标准和规范。
2. 坚持科学、全面、彻底、安全的消毒原则。
3.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物品和不同设备,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4. 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三、消毒范围1. 诊疗区域:包括门诊、病房、手术室、检查室、治疗室等。
2. 公共卫生区域:包括电梯、楼梯、走廊、卫生间、食堂等。
3. 医疗设备:包括呼吸机、透析机、手术器械、监护仪等。
4. 办公用品:包括电脑、电话、门把手等。
5. 患者及家属:包括的手足、衣物等。
四、消毒措施1. 日常消毒(1)诊疗区域:每天结束后,使用消毒液擦拭桌椅、地面等。
(2)公共卫生区域:每天清洁结束后,使用消毒液擦拭公共设施。
(3)医疗设备: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4)办公用品:每周使用消毒液擦拭一次。
(5)患者及家属:引导患者及家属做好个人卫生,定期使用消毒液擦拭个人物品。
2. 特殊消毒(1)对新入院的患者和陪护人员进行传染病筛查,必要时进行特殊消毒。
(2)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所在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3)对疫情高发期,增加消毒频次和强度。
五、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1.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并根据产品说明进行使用。
2. 使用消毒剂时,遵循正确的方法和浓度,确保消毒效果。
3. 定期检查消毒剂的有效期,及时更换过期消毒剂。
六、消毒记录与管理1. 设立专门的消毒记录本,记录消毒时间、地点、对象、消毒剂名称和浓度等信息。
2. 消毒工作人员应认真填写记录,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3. 定期对消毒记录进行查阅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建立消毒工作管理制度,对消毒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七、监督与检查1. 成立消毒工作监督小组,对全院消毒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

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消毒剂的使用、储存、处置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以确保消毒剂的安全、有效使用,并减少对人员和环境的可能影响。
1. 使用前培训:对使用消毒剂的人员进行培训,了解消毒剂的种类、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
2. 质量控制:选用符合标准的消毒剂,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3. 储存管理:消毒剂应储存在专门的储存区域,远离食品、饮料等易被污染的物品。
储存区域要通风良好、干燥,并设有标识,防止误用或混用。
4. 使用管理:按照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消毒剂,避免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当。
需要特殊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5. 处理和处置:正确处理过期或不需要的消毒剂,遵守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避免将消毒剂排入下水道或直接倾倒在土壤中,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6. 应急措施和演练:制定应急预案,培训人员进行应急处置演练,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7. 监督和检查:建立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检查消毒剂储存和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消毒剂的安全、有效使用,防止事故和污染的发生,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办公区域定期消毒规程

培训员工掌握消毒方法
培训内容
包括消毒剂的配制方法、消毒工具的使用方法、个人防护措 施等。
培训方式
可采用线上或线下培训方式,确保员工熟练掌握消毒方法。
制定详细消毒计划表
制定计划
根据消毒区域和频次,制定详细的消 毒计划表,明确每次消毒的时间、地 点、负责人等信息。
计划调整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消毒计划表 ,确保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04
CATALOGUE
公共区域重点防护与治理
门把手、扶手擦拭消毒
消毒频率
每天至少一次,高峰期可增加至 每两小时一次。
使用物品
含75%酒精的消毒湿巾或消毒液和 干净抹布。
操作步骤
用消毒湿巾或浸有消毒液的抹布擦 拭门把手、扶手的表面,确保全面 覆盖,不留死角;擦拭后让其自然 风干。
卫生间马桶圈和冲水按钮清洁
免洗手液的使用
在没有水源或不方便洗手的情况 下,可以使用免洗手液进行手部 消毒。将免洗手液均匀涂抹在手 部各个部位,揉搓至干燥即可。
不随地吐痰,注意咳嗽礼仪
不随地吐痰的重要性
随地吐痰不仅污染环境,还会传播疾 病。痰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通 过飞沫传播给他人。
咳嗽礼仪
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肘部遮 掩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使用后 的纸巾应立即丢入垃圾桶,并及时洗 手。
03
CATALOGUE
专用设备及用品消毒处理
电脑键盘、鼠标等外设清洁
清洁频率
每周至少一次。
清洁用品
酒精湿巾或专用清洁剂。
清洁步骤
关闭电脑,用酒精湿巾或蘸有 清洁剂的布擦拭键盘、鼠标表 面,注意清洁缝隙和按键侧面 。
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过多液体,以防渗入 设备内部造成损坏。
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一、清洁与消毒原则(一)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二)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
(三)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
(四)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五)使用超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清洁工具分区使用,蓝色为清洁区、黄色为半污染区、棕色为污染区(六)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七)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八)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九)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根据风险和清洁等级选择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结東时应做好手卫生。
(十)隔离患者的环境清洁消毒最后进行,并遵循强化清洁与消毒要求。
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旦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一)低度风险区域会议室、病案室等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
达清洁级要求,采用湿式卫生方式,每天1-2次。
(二)中度风险区域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査室等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
达卫生级要求,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的湿式卫生方式,每天2次。
高度风险区域1.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城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新生儿科等。
达消毒级要求,可采用清洁剂轴助清洁的湿式卫生方式,每天≥2次;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可用含有效氯500mg /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10minr或选择消毒湿巾,按产品说明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区域清洗消毒及消毒剂使用管理规程
一、目的
建立本规程为生产车间的区域清洗管理提供依据,确保生产车间的卫生清洁。
二、适用范围
生产车间各生产区域。
三、责任者
生产车间的全体人员以及负责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和清洁人员对实施本规程负责;车间主任负有监督责任。
四、正文
4.1、每个级区必须配备有各自的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必须贮藏在专用的通风房间内,房间应位于相应的级区内并有明显标志。
4.2、一般生产区
4.2.1每日擦拭地面、室内桌椅柜及设备外壁、擦去门窗、厕所、水池及其它设施上污染。
4.2.2 每周擦洗门窗、浴室、厕所、水池及其它设施。
刷洗地面、地漏、排水道及墙等处。
4.2.3 每月对墙面、顶棚、照明及其它附属装置除尘,全面清洗工作场所及生活设施。
4.3、300000级洁净区、100000级洁净区
4.3.1 每日擦门窗、地面、室内用具及外壁,擦去墙面的污迹。
4.3.2 每周以消毒清洁剂擦门窗、墙面、室内用具及设备外壁,以消毒清洁剂刷洗地面、地漏、排水道等处。
4.3.3 每月要全面擦拭工作场所、墙面、顶棚、照明、排风及其他附属装置。
室内消毒或根据室内菌落情况决定消毒周期。
4.4、10000级洁净区
4.4.1每日以消毒洁剂擦拭门窗、地面、室内用具及设备外壁。
以消毒清洁剂擦拭墙面及其附属装置上的污迹。
4.4.2每周以消毒清洁剂擦拭室内一切表面,包括墙面及顶棚。
4.4.3每月室内消毒或根据室内菌检情况决定消毒周期。
4.5、清洁剂:
4.5.1洗衣粉:用于一般工作服的清洗,一般生产区的清洁;
4.5.2洗洁精:用于容器具、设备、工作台面以及天棚、墙、地面的清洗;4.5.3玻璃清洗剂:用于玻璃、瓷器表面的清洁。
4.5.4盥洗剂:用于搪瓷、陶瓷等表面清洁。
4.5.5饮用水:用于一般工作服及30万级洁服的漂洗,一般生产区的清洁及30万级的清洁用水;
4.5.6纯化水:用于30万级、10万级、万级、局部百级间洁服的洗涤以及10万级、万级、局部百级间清洁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