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总结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实训总结报告

中医骨伤科实训总结报告

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骨伤科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对骨伤疾病的治疗效果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骨伤科的优势,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我在[实训单位名称]进行了为期[实训时长]的中医骨伤科实训。

现将实训情况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与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初期,我重点学习了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骨伤科疾病学等。

通过系统学习,我对中医骨伤科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2. 临床实践(1)跟师学习我有幸跟随[导师姓名]教授学习,亲眼目睹了导师在临床上的精湛技艺和严谨态度。

导师在接诊患者时,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体格,并结合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并逐步掌握了骨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临床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参与了多种骨伤科临床操作,如骨折复位、手法整复、夹板固定、牵引治疗等。

在导师的亲自指导下,我逐步掌握了这些操作技巧,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3)病例分析我认真分析了导师接诊的骨伤科病例,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讨论。

通过病例分析,我对骨伤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 学术交流在实训期间,我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同事们共同探讨骨伤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交流,我拓宽了视野,了解了最新的骨伤科诊疗技术。

三、实训收获与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中医骨伤科理论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诊疗水平。

2. 严谨的医德医风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受导师严谨的医德医风影响。

导师对患者的关爱、对工作的敬业精神使我深受感动,也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医生,应具备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

3. 团队协作精神在骨伤科工作中,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工作总结

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工作总结

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工作总结背景介绍本文旨在总结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的工作情况和成果,以便提供给相关部门和领导进行参考和评估。

工作内容1. 诊疗工作: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致力于对骨伤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扎实地开展了日常门诊工作,提供了针对不同骨伤疾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提供全面的综合治疗。

2. 科研工作:为了推动中医骨伤科的发展,我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开展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

我们的科研成果被发表在多个学术期刊上,并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

3. 教育培训:为了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我们定期开展内部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市级以上的学术交流会议,与同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

4. 病例分享:我们注重临床病例的总结和分享,通过病例分析和讨论,不断提高我们的临床经验和诊疗水平。

我们还定期开展病例讨论会,分享经验和教训,并吸取其他科室和医院的先进经验。

工作成果1. 优质诊疗服务:通过精细化的骨伤疾病诊断和治疗,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2. 科研成果:我们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参与了一些国家级科研项目。

3. 专业团队建设:通过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我们的专业队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建设。

4. 病例讨论和分享:我们的病例讨论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参与,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诊疗水平,也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

改进措施1. 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实现全科联动,提供更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2. 加大科研力度,扩大科研合作,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3. 提高病例分享的频率和深度,加强与其他医院和科室的合作,互相借鉴经验。

4.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骨伤科专业人才,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结论通过过去一年的努力和工作,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优质的骨伤诊疗服务。

中医骨伤科知识点总结下载

中医骨伤科知识点总结下载

中医骨伤科知识点总结下载一、中医骨伤科的概述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和治疗各种骨折、脱位、关节脱位、损伤等疾病。

它的治疗原则是以“通利”为主,意在恢复受损部位的血液循环、神经传导和关节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损伤和康复的目的。

二、骨伤科的病因分类1. 外伤性骨伤:主要包括各种骨折、脱位等损伤,是由外部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所造成的。

2. 内伤性骨伤:主要包括骨质疏松、骨折不愈合、骨折迟发、骨溶解等疾病,是由内部因素所引起的。

三、中医骨伤科的病因病机1. 伤及经络:外伤后,可导致经络受损,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引发伤痛。

2. 痹阻不利:外伤后,气血失调,常引发痹痛,使患者关节运动受限。

3. 血瘀阻滞:外伤后,血液淤积在受损部位,形成瘀血,阻碍伤口愈合。

4. 骨伤不愈:外伤后,受伤部位的气血运行障碍,导致骨折不愈合或迟发。

四、骨伤科的诊断1. 望诊:观察患者的受伤部位,包括肿胀、瘀斑、变形等情况。

2. 闻诊:听取患者的伤口疼痛状况,以及关节的响声等。

3. 问诊:询问患者的外伤史、疼痛情况、运动情况等。

4. 切诊:通过手法检查受损部位的骨骼、经络情况,判断伤势的轻重。

五、骨伤科的治疗原则1. 通利气血:通过推拿、针灸、艾灸等手法,恢复受伤部位的气血运行。

2. 祛风除湿:外伤后,易引发风湿寒热,应祛除风湿、寒湿、瘀血等。

3. 固本培元:通过药物治疗、锻炼等手段,促进受损部位的愈合和康复。

4. 治疗特定病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针对不同疾病进行个体化治疗。

六、骨伤科的治疗方法1. 推拿:通过手法对受损部位进行按摩、拨叉、擦洗等来促进气血运行和祛风除湿。

2. 针灸:采用针灸手法对受损部位和相关穴位进行治疗,以恢复气血循环和调整人体生理功能。

3. 艾灸:采用艾条或艾炷对受损部位进行灸疗,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促进受伤处的康复。

4. 中药疗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针对性的中药进行治疗,以促进愈合和康复。

中医骨伤科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重点总结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稳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同时注意体位适当准对局部解剖、伤病性质、移位方向确切掌握,动作要准确,用力适中,避免不必要动作巧手法要轻柔,以省力有效为度。

切忌粗鲁,以免增加新的损伤。

整复移位、消肿止痛、活络舒筋、保健强身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濡养患肢关节筋络,促进骨折迅速愈合,防治筋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扶正祛邪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合并伤: 1.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并发症: 1.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 ARDS, MODS2.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关节僵硬1.血肿机化期 3 周内2.原始骨痂形成期 4-8 周3.股价改建塑性期 8 周后1.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2.局部无异常活动3.X 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4.在解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平举 1kg 重物达 1min ,下肢能徒步行走 3min,并不小于30 步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不变形,观察的第一天为临床愈合日期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具备临床标准的条件2.X 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1.年龄2.健康情况3.骨折断面的接触4.断端的血运5.损伤的程度6.感染7.治疗方法的影响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锁骨骨折整复及“8”字绷带固定法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整复方法: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腹伸肩。

固定方法:两腋下各置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绕过患侧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包绕 8~12 层,包扎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

( 1 ) 外伤史 ( 2 ) 关节活动痛 ( 3 ) 弹响与交锁 ( 4 ) 麦氏征阳性 ( 5 ) MRI 等影像学诊断不完全骨折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1.上 1/3 骨折:近端屈曲、外旋、外展,远端向上、向后、向内2.中 1/3 骨折:近端外展屈曲,近端向内上方移位,故多向前外突起成角3.下 1/3 骨折:远端向后。

中医骨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骨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骨科知识点总结一、中医骨科的基本理论1. 骨科病变的病因病机中医骨科认为骨病的发生与生活环境、情志变化、饮食习惯以及体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损伤、寒湿、气血不足、情志不畅、饮食失调等因素是导致骨病的重要病因。

此外,中医骨科还强调骨病与肝肾之虚有着密切的关系。

2. 骨科疾病的辨证施治在中医骨科中,根据病情表现进行辨证施治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辨证要点包括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发病缘由、舌脉情况等。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中医骨科在治疗上强调以调理气血、濡养筋骨、温通络脉为主要治疗方法。

3. 骨科疾病的预防中医骨科认为平时应注意保持体内气血的平衡,避免情志不畅、寒湿侵袭、过度劳累等因素对身体的伤害。

此外,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也是预防骨病的有效措施。

二、常见骨科疾病及治疗方法1. 骨折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药内外治疗、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等。

其中,应用中药外敷、饮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或采用推拿按摩等方法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2. 关节疾病关节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温通络脉、濡养筋骨的中药治疗、针灸、艾灸和拔罐等方式。

3. 颈椎病、腰椎病颈椎病和腰椎病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的疾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按摩、中药熏洗等。

4. 扭伤、骨折后的功能康复扭伤或骨折后的功能康复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医骨科认为应该根据病情实际情况,进行针灸治疗、适当的推拿按摩以及进行功能锻炼等方法。

5.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较常见的疾病,中医骨科认为应该从调整饮食、科学运动、中药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疗。

三、中医骨科治疗的注意事项1. 注意环境调节中医骨科治疗时应特别注意环境的调节,尽量避免寒湿的侵袭,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保持室温适宜。

2. 饮食调理骨科疾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荤腥之品,多食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并平衡营养,增强体质。

3. 合理运动骨科病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合理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中医骨伤实训课总结报告

中医骨伤实训课总结报告

一、前言中医骨伤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中医骨伤实训课逐渐成为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次实训课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中医骨伤学的理论知识、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本次中医骨伤实训课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课程概述1. 实训目的本次实训课的主要目的是:(1)使学生掌握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中医骨伤学基本理论;(2)中医骨伤诊断方法;(3)中医骨伤治疗技术;(4)临床病例分析;(5)实训操作技能培训。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训课的第一阶段,我们通过课堂讲授、文献阅读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学习。

主要包括中医骨伤学的起源、发展、理论基础、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等方面。

2. 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入实践操作阶段。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各种骨伤病的解剖结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然后,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以下技能:(1)骨折复位技术;(2)关节脱位整复技术;(3)筋伤推拿技术;(4)牵引技术;(5)药物治疗。

3. 临床病例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提高了对骨伤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教师选取了典型病例,让我们进行讨论和分析,使我们对骨伤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 实训操作技能培训在实训课的最后阶段,我们进行了实训操作技能培训。

通过模拟操作,我们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掌握通过本次实训课,我们对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掌握了骨折复位、关节脱位整复、筋伤推拿、牵引等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医骨伤科学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总结

1.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

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

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

这种情况,称为弹性固定。

2.创伤性关节炎:由于关节软骨面被损伤,造成关节面不平整,或整复操作不当,关节之间关系未完全复原,日久导致部分关节面磨损,活动时引起疼痛。

后期可发生关节退行性变和骨端边缘骨质增生。

3.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的位置,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4.骨擦音:骨折时,由于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檫而产生,一般在检查骨折局部时,用手触摸可感觉到。

5.异常活动:骨干部无嵌插的完全骨折,可出现好像关节一样能屈曲旋转的不正常活动,又称为假关节活动。

6.关节盂空虚:构成关节的一侧骨端部分,完全脱离了关节盂,造成关节盂空虚,表浅关节比较容易触摸辨别。

7. “方肩”畸形:肩部失去正常圆钝平滑的曲线轮廓,多见于肩关节脱位。

8.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9.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

10. 功能对位: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矫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要求。

11. 反常呼吸:多根肋骨双处骨折时,骨折部胸廓失去支持,产生浮动胸壁,吸气时因胸腔负压增加而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腔负压减低而向外凸出,恰与正常呼吸活动相反,故称为反常呼吸。

12. 肘后三角:肘部的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

伸肘时这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这三点形成一等边三角形,故称“肘后三角”。

13. 颈干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所形成的角度称内倾角,又称颈干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

中医骨伤_医案总结范文

中医骨伤_医案总结范文

一、背景中医骨伤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牵引等方法治疗各种骨伤疾病。

本文通过对某医院中医骨伤科医案的总结,旨在探讨中医骨伤治疗的特点及优势。

二、病例介绍1. 案例一:患者,男性,35岁,因摔伤导致左侧股骨骨折,入院诊断为“左侧股骨骨折”。

经中医骨伤科治疗,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敷等综合疗法,治疗2周后,患者骨折愈合,恢复正常生活。

2. 案例二:患者,女性,45岁,因颈椎病导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入院诊断为“颈椎病”。

经中医骨伤科治疗,采用针灸、推拿、中药内服等综合疗法,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3. 案例三:患者,男性,60岁,因骨质疏松症导致腰背部疼痛,入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经中医骨伤科治疗,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牵引等方法,治疗3个月后,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骨质疏松症状得到改善。

三、治疗特点及优势1. 辨证论治:中医骨伤治疗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病因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如上所述的三个病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骨伤辨证论治的特点。

2. 综合疗法:中医骨伤治疗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如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如案例一,通过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固定,迅速纠正骨折移位;案例二,采用针灸、推拿缓解颈部疼痛;案例三,通过中药内服、外敷、牵引等方法,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3. 药物治疗:中医骨伤治疗注重中药内服外敷,以调节机体功能,促进骨折愈合。

如案例一、二、三均采用中药内服,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骨折愈合。

4. 安全性高:中医骨伤治疗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较高。

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骨伤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痛苦程度较低,恢复时间较短。

四、总结中医骨伤治疗具有辨证论治、综合疗法、药物治疗、安全性高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

通过对上述病例的总结,进一步证实了中医骨伤治疗在骨伤疾病中的独特疗效。

(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

(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

总论一、中医伤科发展简史1、晋·葛洪《肘后卒救方》:1)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3)首创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2、《刘涓子鬼遗方》:论述痈疽、金疮方面内容较详细的第一部方书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1)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2)提出清创疗法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地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创伤骨科里程碑,代表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已形成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2)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3)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两类,采用手牵足蹬整复手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4)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5)提出了伤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6、《普济方》:是15世纪以前治伤方药的总汇7、清·吴谦《医宗金鉴》: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二、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的分类(一)损伤的概念: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二)分类方法1)按照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2)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劳损3)按照受伤时间分类a.新伤: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b.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4)按照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a.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b.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5)按照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6)按照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7)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2、损伤的病因(一)外因1)外力损害:根据外力性质的不同,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a.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发生在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等b.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都发生在远离外力作用的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可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c.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如跌仆时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可引起髌骨骨折,投掷手榴弹时肌肉强烈收缩致肱骨干骨折d.持续劳损2)外感六淫3)邪毒感染(二)内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肝肾虚损是习惯性脱位的病理因素之一三、临床检查1、损伤的症状体征(一)全身情况1)轻:一般无全身症状,可伴气滞血瘀症2)重:可较明显,甚出现休克症状(二)局部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a.畸形:发生骨折或脱位时,由于暴力作用以及肌肉、韧带的牵拉,常使骨折端移位,出现肢体形状改变,产生特殊畸形,如方肩畸形、餐叉畸形b.骨擦音:骨折时,由于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擦而产生,一般在检查骨折局部时,用手触摸可感觉到c.异常活动:受伤前不能活动的骨干部位,在骨折后出现屈曲、旋转等不正常活动d.关节盂空虚:原来位于关节盂的骨端脱出,处于异常位置,致使关节盂空虚,这是脱位的特征e.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

中医骨伤科期末总结

中医骨伤科期末总结

中医骨伤科期末总结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和治疗骨骼和关节的疾病。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通过理论课学习和实践实习,对中医骨伤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以下是对本学期中医骨伤科学习的总结。

一、理论课学习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以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骨伤科基本理论、生理理论、病理理论和治疗原则。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我对中医骨伤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中医骨伤科与西医骨科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区别。

中医骨伤科强调全面观察、综合分析病情和个体化治疗,而西医骨科则注重精确诊断和手术治疗。

中医骨伤科通过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方法,以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为主要目的,不但可以缓解疼痛,还能促进骨骼和关节的康复。

二、实践实习在实践实习环节中,我参与了几个骨伤科病人的诊疗工作,亲身感受到了中医骨伤科的疗效和特点。

通过实践,我发现中医骨伤科治疗不仅仅依赖于药物的效果,还需要配合患者的自我调理和饮食调养,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实践工作中,我还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技能,比如拔罐、针灸和推拿等。

这些技能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用来辅助治疗患者,加速康复进程。

通过实习,我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沟通能力,提升了自己与患者的交流和互动能力。

三、问题和不足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对于中医骨伤科的理论知识掌握还不够全面,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其次,对于一些复杂病症的治疗还比较陌生,需要更多的实践来积累经验。

此外,我也意识到自己的观察力和抗压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改进计划为了提高自己的中医骨伤科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改进计划:1.加强理论学习: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和学习,加强对中医骨伤科理论的掌握,深入了解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等内容。

2.多参与实践: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提高自己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中医骨伤科思想工作总结

中医骨伤科思想工作总结

中医骨伤科思想工作总结
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和治疗各种骨折、脱位、挫伤、扭伤等骨伤科疾病。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骨伤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和治疗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医骨伤科的思想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中医骨伤科的理论和技术。

首先,中医骨伤科注重整体观念。

中医骨伤科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骨伤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密切相关的。

因此,治疗骨伤科疾病必须从整体出发,综合分析病情,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调和脏腑功能,达到平衡人体内部环境的目的。

其次,中医骨伤科强调个性化治疗。

中医骨伤科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就要求医生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辨证施治能力,能够准确地判断病情,灵活地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最后,中医骨伤科强调预防为主。

中医骨伤科认为,预防胜于治疗,预防骨伤科疾病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

因此,中医骨伤科提倡积极预防,注重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受伤,预防骨伤科疾病的发生。

同时,中医骨伤科也注重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中医骨伤科的思想工作是中医学宝贵的财富,它不仅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们养生保健有着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中医骨伤科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总结和发扬中医骨伤科的思想工作,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骨伤护理知识点总结

中医骨伤护理知识点总结

中医骨伤护理知识点总结中医骨伤护理知识点总结:骨伤是指因外伤或内在疾病引起的各种骨折、脱位、韧带撕裂等损伤。

骨伤在中医古籍中有详细的记载,中医理论认为骨伤是由外邪入侵所致,应及时处理,并进行科学的骨伤护理。

一、常见的骨伤类型:1.骨折:指骨头或骨干折断,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骨折。

2.脱位:指骨头与骨头之间脱离,位置不正常。

3.韧带损伤:指韧带被拉伤或撕裂,导致关节功能受限。

4.软组织挫伤:指皮肤、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受损。

5.骨裂伤:指骨头表面有细小的骨折。

二、骨伤护理的基本原则:1.止血:包扎止血,避免出血过多造成休克。

2.固定:保持受伤部位固定,避免骨折移位。

3.减肿止痛:冷敷减肿,热敷止痛,缓解疼痛。

4.促进愈合:中医药物、推拿按摩等方法促进骨伤愈合。

5.配合康复:采取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三、中医骨伤护理的具体方法:1.冷敷热敷:冷敷适用于初期减肿,热敷适用于缓解疼痛。

2.适当按摩:采用推拿按摩等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伤愈合。

3.药物治疗:中药外敷、内服,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

4.针灸治疗:采用针灸手法,调理气血,促进骨伤愈合。

5.理疗康复:采取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骨伤康复。

四、中医骨伤护理的注意事项:1.视病情决定用药:根据骨伤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治疗。

2.避免外伤:受伤部位避免外力挤压、剧烈运动等,避免加重损伤。

3.注意休息:保持受伤部位充分休息,避免疲劳。

4.注意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5.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中医骨伤护理的治疗效果:1.中医骨伤护理可以促进骨伤的愈合,减轻疼痛,缩短康复时间。

2.中医骨伤护理可以减少骨伤的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3.中医骨伤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4.中医骨伤护理可以更好地发挥骨伤的自愈能力,加快愈合进程。

综上所述,中医骨伤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药、推拿按摩、针灸治疗等多种手段,促进骨伤的康复。

中医骨伤科重点专科工作总结

中医骨伤科重点专科工作总结

中医骨伤科重点专科工作总结
中医骨伤科是阳江市中医医院的重点专科,也是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该科室下设创伤、手外科、骨关节科和椎间盘科等分科。

在市卫生局和医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骨科按照省重点专科和市卫生局综合目标的要求,不断完善建设,现将2005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医疗业务质量。

骨科门诊量占全院总门诊量的1/6以上,病床使用率达到90%o收治的急症和疑难病例占总收治病人数的30%以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80%o市外住院患者占比20%以上。

骨科还开展了一些专科制剂和新的专科调理,如腰痛I、II号、散瘀生骨汤等。

二、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骨科有明确的科研计划和方向,针对骨科领域的疑难问题开展省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并做好阶段性总结和临床资料收集。

对本科室的疑难、危重病例进行临床总结。

三、加强人才培养。

科室制定了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今年拟开设骨科速成班,并派一名医师到南方医科大学进修创伤骨科。

同时订阅了相关的医学文献。

四、规范管理制度。

科室严格执行医院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学习和落实核心制度,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医院感染防控、合理用药、用血等工作,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制度,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

中医骨伤科学总结终极版

中医骨伤科学总结终极版

中医骨伤科学--绪论1.研究内容: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

中医骨伤科学-骨伤病的分类和病因病机1.损伤:指人体受到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得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得损害,及带来得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3.骨伤病因:4.损伤的病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如何理解)5.损伤得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

6.皮肉与损伤的病机关系:①腠理不固;②肌肉痿软;③皮肉破损;④瘀阻肉里;⑤皮肉失荣。

7.筋与损伤的病机关系:①筋纵弛软;②筋挛拘急;③筋失其荣;④筋离其位;⑤筋断破裂。

8.骨与损伤的病机关系:①骨质痿软;②骨质脆弱;③骨质增生;④骨骼错缝;⑤骨骼折裂。

9.气机与损伤的病机关系:气滞、气虚、气闭、气脱、气逆。

10.血与损伤的病机关系:血瘀、血虚、血脱、血热.气血与损伤的病机关系:气伤痛、形伤肿。

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如何理解)中医骨伤科学--骨伤病的临床检查1.一般的症状体征:①疼痛和压痛;②肿胀和瘀斑;③功能障碍(先执行主动活动检查)。

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3.骨病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创口与窦道。

4.骨伤科辩证:是在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等辅助检查,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在收集临床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损伤的病因、部位、程度、病性,进行分类,联系脏腑、气血、经络、皮肉筋骨等理论,探求其内在规律,加以综合分析,概括为某种病证。

5.望诊要求:暴露足够的范围,一般采用与健肢对比,进行功能活动的动态观察。

7.望局部:畸形、肿胀和瘀斑、创口、肢体功能。

8.闻诊内容:骨擦音、骨传导音、入臼声(提示畸形消失,整复完成)、听筋响声(关节摩擦音、肌腱弹响声和捻发音、关节弹响声)、啼哭声、皮下气肿音、气味。

9.问诊内容:一般情况、发病情况(主诉、发病过程、伤情)、全身情况(寒热、汗、饮食、二便、睡眠)、其他情况(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

中医院骨伤科年终总结(3篇)

中医院骨伤科年终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一年又即将过去。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医院骨伤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现将本年度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二、工作回顾1. 医疗工作(1)提高医疗质量:科室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优化诊疗流程:针对患者就诊需求,我们不断优化诊疗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同时,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多学科诊疗水平。

(3)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本年度,科室成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如关节镜手术、微创手术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2. 护理工作(1)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科室注重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护理技能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2)提高护理质量: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同时,注重护理人文关怀,提高患者满意度。

(3)开展护理延伸服务:针对出院患者,我们开展护理延伸服务,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提供健康指导。

3. 教学与科研(1)教学方面:科室积极开展教学活动,为实习生、进修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2)科研方面:本年度,科室共发表论文10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参与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

4. 党建工作(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科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全体医护人员思想政治觉悟。

(2)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洁自律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科室氛围。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医疗资源相对紧张,部分患者就诊时间长。

(2)部分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3)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中医骨伤科进修总结

中医骨伤科进修总结

中医骨伤科进修总结
一、前言
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等方面的疾病,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
业水平,我参加了一次中医骨伤科的进修学习,下面是我的总结。

二、理论学习
在进修学习中,我主要学习了中医骨伤科的理论知识。

首先,我了解
了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气血理论、五行学说等。

其次,我学习了中医骨伤科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法。

最后,我还学习了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拔
罐等。

三、实践操作
在进修学习中,我还进行了一些实践操作。

首先,我学习了如何进行
骨伤科的常见病的诊断,如骨折、脱位、扭伤等。

其次,我学习了如
何进行骨伤科的治疗,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最后,我还学习了如
何进行骨伤科的康复训练,如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

四、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中医骨伤科的进修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骨伤科的重要性。

中医骨伤科不仅可以治疗骨伤科的疾病,还可以预防骨伤科的疾病。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五、结语
总之,这次中医骨伤科的进修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中医骨伤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骨伤科的重要性。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骨伤科年度总结(3篇)

中医骨伤科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工作概述2023年,中医骨伤科在医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秉承“患者至上,医者仁心”的服务宗旨,紧紧围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推动学科发展等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现将2023年度中医骨伤科工作总结如下:二、业务建设1. 诊疗技术提升:通过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科室诊疗技术得到显著提升。

如运用中医正骨手法、针刀技术、中药熏洗等传统疗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有效提高了骨伤病的治疗效果。

2. 特色治疗推广:积极开展中医骨伤科特色治疗,如手法复位、夹板固定、针灸、拔罐、推拿等,深受患者好评。

3. 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与国内外知名专家交流学习,不断提升科室整体学术水平。

三、服务质量1. 患者满意度:通过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逐年提升。

2023年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

2. 就诊环境:改善科室就诊环境,增设候诊区、休息区等设施,为患者提供舒适、便捷的就诊体验。

3. 医患沟通:加强医患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知和信心。

四、科研与教学1. 科研立项:2023年,科室共承担科研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

2. 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选拔优秀青年医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室整体科研实力。

3. 教学培训:承担医学院校实习生带教任务,为培养优秀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五、展望未来2024年,中医骨伤科将继续秉承“患者至上,医者仁心”的服务理念,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诊疗技术,提高患者满意度。

2. 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打造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中医骨伤科。

3. 推动科研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4.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青年医师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医护团队。

总之,2023年中医骨伤科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骨伤科总结总论一、中医伤科发展简史1、晋·葛洪《肘后卒救方》:1)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3)首创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2、《刘涓子鬼遗方》:论述痈疽、金疮方面内容较详细的第一部方书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1)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2)提出清创疗法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地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创伤骨科里程碑,代表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已形成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2)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3)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两类,采用手牵足蹬整复手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4)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5)提出了伤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6、《普济方》:是15世纪以前治伤方药的总汇7、清·吴谦《医宗金鉴》: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二、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的分类(一)损伤的概念: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二)分类方法1)按照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2)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劳损3)按照受伤时间分类a.新伤: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b.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4)按照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a.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b.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5)按照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6)按照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7)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2、损伤的病因(一)外因1)外力损害:根据外力性质的不同,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a.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发生在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等b.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都发生在远离外力作用的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可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c.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如跌仆时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可引起髌骨骨折,投掷手榴弹时肌肉强烈收缩致肱骨干骨折d.持续劳损2)外感六淫3)邪毒感染(二)内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肝肾虚损是习惯性脱位的病理因素之一三、临床检查1、损伤的症状体征(一)全身情况1)轻:一般无全身症状,可伴气滞血瘀症2)重:可较明显,甚出现休克症状(二)局部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a.畸形:发生骨折或脱位时,由于暴力作用以及肌肉、韧带的牵拉,常使骨折端移位,出现肢体形状改变,产生特殊畸形,如方肩畸形、餐叉畸形b.骨擦音:骨折时,由于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擦而产生,一般在检查骨折局部时,用手触摸可感觉到c.异常活动:受伤前不能活动的骨干部位,在骨折后出现屈曲、旋转等不正常活动d.关节盂空虚:原来位于关节盂的骨端脱出,处于异常位置,致使关节盂空虚,这是脱位的特征e.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

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

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

这种情况,称为弹性固定¤注: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是骨折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关节盂空虚和弹性固定是脱位的特殊症状体征2、骨病的症状体征(一)全身症状体征(二)局部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肌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3、四诊(一)望局部:包括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以及望肢体功能(二)闻诊1)听骨擦音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2)听骨传导音:主要用于检查某些不易发现的长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3)听入臼声:关节脱位整复成功时4)听筋的响声(分类)a.关节摩擦音b.肌腱弹响声与捻发音响声,多系肌腱通过肥厚之腱鞘所产生,习惯上把这种狭窄性腱鞘炎称为“弹响指”或“扳机指”即“捻发音”c.关节弹响声5)听啼哭声6)听创伤皮下气肿的捻发音7)闻气味(三)问诊---发病情况1)主诉:即患者主要症状及发生时间2)发病过程3)伤情:问损伤的部位和各种症状,包括创口情况a.疼痛b.肿胀c.肢体功能d.畸形e.创口四、骨与关节检查法1、检查方法和次序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关节活动→测定肌力→测量→特殊试验(特殊检查)→神经功能→血管检查2、测量检查(一)肢体长度测量法(二)肢体周径测量法1)测量肿胀时取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肌腹部2)如下肢常在髌上10-15cm处测量大腿周径,在小腿最粗处测定小腿周径等3)通过肢体周径的测量,可了解其肿胀程度或有无肌肉萎缩等(三)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法1)中立位0°法:目前临床常应用的记录方法2)邻肢夹角法3、肌力检查(一)检查内容1)肌容量:观察肢体外形有无肌肉萎缩、挛缩、畸形2)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被动运动!!)(二)肌力: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主动运动!!)1)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2)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3)Ⅱ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痪)4)Ⅲ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5)Ⅳ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6)Ⅴ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4、临床检查法(一)摸法1)主要用途a.摸压痛b.摸畸形c.摸肤温d.摸异常活动e.摸弹性固定f.摸肿块2)常用手法a.触摸法:常最先使用b.挤压法:有助于鉴别是骨折还是挫伤c.叩击法:有无骨折或是否愈合d.旋转法:常与屈伸关节的手法配合e.屈伸法:测量关节活动功能的依据,常以主动与被动活动进行对比f.摇晃法:判断是否有骨与关节损伤(二)特殊检查法(方法、阳性体征、意义、机理)1)颈部a.分离试验手托住枕骨部,向上牵拉激,使疼痛减轻b.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额,向下用力按压头部位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剌激,出现疼痛或放射痛c.臂丛神经牵拉试验2)腰背部a.直腿抬高试验N受到牵拉b.拾物试验住膝部下蹲,用另一手拾起该物c.仰卧挺腹试验(操作可分四步)d.背伸试验椎管狭窄症3)骨盆a.骨盆挤压试验b.,骨盆分离试验c.骨盆纵向挤压试验d.屈膝屈髋试验e.梨状肌紧张试验f.髋外展外旋试验(“4”字试验)g.斜扳试验4)肩部a.搭肩试验b.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c.直尺试验d.疼痛弧试验e.冈上肌腱断裂试验30-60°区域时功能障碍5)肘部a.腕伸肌紧张试验b.叩诊试验感觉6)腕和手部a.握拳试验b.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c.舟状骨叩击试验d.指浅屈肌试验e.指深屈肌试验7)髋部a.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TB、RF引起的)b.髋关节过伸试验(腰大肌挛缩试验)TB、髋关节强直c.“望远镜”试验d.蛙式试验e.下肢短缩试验8)膝部a.回旋挤压试验(Mc Murray试验)伤b.挤压研磨试验c.抽屉试验---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移---后交叉韧带断裂d. 侧方挤压试验伤或撕裂e.浮髌试验意义:关节腔内有积液9)踝部a.踝关节背伸试验伸膝、屈膝时踝关节均不能背伸:比目鱼肌挛缩;屈膝时能背伸,伸膝时不能背伸:腓肠肌挛缩b.伸踝试验5、影象学检查(一)CT在伤科中的应用1)绝对适应证:脊柱及大关节的外伤;椎间盘病变及椎管狭窄症;先天性疾病及发育异常2)相对适应证:引导穿刺活检;对骨及软组织肿瘤的评价;四肢关节如踝关节及跟骨外伤3)不良适应证:寻找原发肿瘤及转移瘤;评价感染;软组织及韧带的损伤四、治疗方法1、骨伤内治法(十法)(一)初期治法:1)攻下逐瘀法 2)行气消瘀法 3)清热凉血法 4)开窍活血法(二)中期治法:1)和营止痛法 2)接骨续筋法(三)后期治法:1)补气养血法 2)补益肝肾法 3)补养脾胃法 4)舒筋活络法2、骨病内治法:1)清热解毒法 2)温阳驱寒法 3)祛痰散结法 4)祛邪通络法3、整复时机:伤后半小时(最易);4-6h(也较易);7-10d(可考虑)4、正骨手法操作要领(一)拔伸:用于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二)旋转: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畸形(三)屈伸:主要矫正断端成角畸形(四)提按:用于前后侧(即上下侧或掌背侧)移位(五)端挤:用于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六)摇摆:用于横断型、锯齿型骨折(七)触碰:用于须使骨折部紧密嵌插者(八)分骨:矫正两骨并列部的骨折呈相互靠拢的侧方移位(九)折顶:肌肉发达处的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单靠牵引不能纠正者(十)回旋:多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型、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十一)蹬顶:肩、肘关节脱位及髋关节后脱位(十二)杠杆:多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脱位5、夹板固定(一)夹板固定的作用机理1)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2)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3)伤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二)夹板固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简答题!!)1)适应证a.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

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b.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伤口者c.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2)禁忌证a.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b.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c.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c.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d.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6、固定垫使用方法(一)一垫固定法:主要压迫骨折部位(二)二垫固定法:用于有侧方移位的骨折(三)三垫固定法:用于有成角畸形的骨折7、扎带: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带在夹板上下移动左右(填空!!)8、布托牵引(一)颌枕带牵引1)适应证:无截瘫的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等2)操作方法:牵引重量一般为(二)骨盆悬吊牵引1)适应证:耻骨联合分离、骨盆环骨折分离、髂骨翼骨折向外移位、骶髂关节分离等2(三)骨盆牵引带牵引1)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2五、筋膜间隔区综合征1、定义: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又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伏克曼缺血性肌挛缩等。

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筋膜间隔区内组织压升高致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和神经组织供血不足,甚至缺血坏死,最后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体征¤注:筋膜间隔区由肌间隔、深筋膜与骨膜等组成¤注:通常缺血30分钟,即发生神经功能异常;完全缺血4-12h后,则肢体发生永久性功能障碍,出现感觉异常、肌肉挛缩与运动丧失等表现2、临床表现(一)局部症状1)疼痛:剧烈疼痛可视为最早且可能是唯一的主诉2)皮温升高:皮肤略红,肤温稍高3)肿胀:早期不显著但有严重压痛,并可感到局部组织张力增高4)感觉异常: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感觉过敏或迟钝,晚期感觉消失5)肌力变化:初减弱进而功能逐渐消失6)患肢远端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发病时可正常;若发展,远侧脉搏逐渐微弱,肢体苍白或紫绀,直至无脉(二)全身症状:肌肉坏死的情况下出现¤由疼痛转为无痛(Painless)¤苍白(Pallor)或紫绀,大理石花纹等¤感觉异常(Paresthesia)¤肌肉瘫痪(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3、各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特征(简答!!)(一)前臂间隔区综合征1)背侧间隔区压力增高时,患部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伸拇与伸指肌无力,被动屈曲五个手指时引起疼痛2)掌侧间隔区压力增高时,患部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屈拇与屈指肌无力,被动伸五个手指均引起疼痛,尺神经与正中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麻木(二)小腿间隔区综合征1)前侧间隔区压力增高时,小腿前侧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有时皮肤发红,伸趾肌与胫前肌无力,被动屈踝与屈趾引起疼痛,腓深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麻木2)外侧间隔区压力增高时,小腿外侧肿胀,组织紧张,有压痛,腓骨肌无力,内翻踝关节引起疼痛,腓深浅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麻木3)后侧浅部间隔区压力增高时,小腿后侧肿胀,有压痛,比目鱼肌及腓肠肌无力,背屈踝关节引起疼痛4)后侧深部间隔区压力增高时,小腿远端内侧、跟腱与胫骨之间组织紧张,有压痛,屈趾肌及胫后肌无力,伸趾时引起疼痛,胫后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丧失4、治疗方法:早诊早治,减压彻底,减小伤残率,避免并发症(一)改善血循环:解除外固定及敷料;对疑是病人肢体不可抬高,因将降低局部血压使症状加重;将全间隔区肌腹部筋膜充分切开;各论一、骨折(诊察要点中基本都含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骨擦音、异常活动,可自动套入)上肢骨折1.锁骨骨折:多发生在中1|3处,幼儿多见;以短斜形骨折为多,骨折后内侧段向后上方移位,外侧段向前下方移位;诊断要点为骨折体征+患肩向内、下、前倾斜,常以健手托患侧肘部,头向患侧倾斜,下颌偏向健侧;固定方法为8字绷带固定法与双圈固定法,一般固定4周,粉碎性骨折延长至6周;练功重点为肩外展和旋转运动2.肱骨外科颈骨折:位于解剖颈下2-3CM处,老年人多见;可合并臂丛神经,腋动静脉损伤;临床类型为外展型骨折(断端外侧嵌插而内侧分离,多向前、内侧突起成角),内收型骨折(断端外侧分离而内侧嵌插,多向外侧突起成角),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外展外旋传达暴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