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阴之六味地黄丸

合集下载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以下是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解表剂
辛温解表:主治表实证,代表方剂为麻黄汤。

辛凉解表:主治表热证,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

扶正解表:主治虚人感冒,代表方剂为败毒散、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葳蕤汤。

泻下剂
寒下:代表方剂为大承气汤。

温下:代表方剂为温脾汤。

润下:代表方剂为麻子仁丸。

攻补兼施:代表方剂为黄龙汤。

和解剂
和解少阳:代表方剂为小柴胡汤。

调和肝脾:代表方剂为逍遥散。

调和肠胃:代表方剂为半夏泻心汤。

清热剂
清气分热:代表方剂为白虎汤。

清营凉血:代表方剂为清营汤。

清热解毒:代表方剂为黄连解毒汤。

清脏腑热:代表方剂为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

清热祛暑:代表方剂为藿香正气散、六一散。

清退虚热:代表方剂为青蒿鳖甲汤。

温里剂
温中祛寒:代表方剂为理中丸、小建中汤。

温肾散寒:代表方剂为四逆汤。

补益剂
补气:代表方剂为四君子汤。

补血:代表方剂为四物汤。

气血双补:代表方剂为八珍汤、炙甘草汤。

补阴:代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补阳:代表方剂为肾气丸、右归丸。

《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

《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
用。
方名 同

正邪 主证
表证 治则
玉屏风散
祛风,治自汗证
正虚
不伤风常自汗 见风始有恶 无表证
扶正为先
桂枝汤
邪实 伤风始有自汗 不见风亦恶 有表证 散邪为主
• 完带汤(1) • [组成] 白术,山药,人参,苍术,
白芍,车前子,陈皮,柴胡,黑芥穗, 甘草
• [功用]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 [主治]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证。
• [重点,难点]
• 1,病机:脾气虚弱,心血不足,心脾两虚。
•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 的常用方。
• 心悸失眠,食少体倦,便血崩漏,舌淡苔 白,脉细弱。
• 3,配伍特点: • 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 • 气血并补,重在补气,意在生血。 • 补气养血药中佐以理气之品,使补而不滞 • 4,加减法: • 崩漏偏寒者,加——艾叶炭,炮姜炭。 • 偏热者, 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
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 • [功用] 益气补血 • [主治] 气血两虚证。 •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气血两虚证的常
用方。
• 附方:
• 十全大补丸:八珍汤加——黄芪,肉桂。温补 气血。
• 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丸去芎,加——陈,远, 味。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 泰山磐石散 为十全大补汤去肉桂,茯苓, 加——续断,黄芩,砂仁,糯米而成,
生地为君
当归为君
熟地为君
四物汤 药性特点
配伍特点 药量
功效 应用
地,芍
芎,归
滋腻,性柔属阴
辛燥,性刚属阳
刚柔相济,阴阳调和
纯阴补血,血中血药
纯阳行血,血中气药
行血不伤血,补血不滞血 芎归大于地芍:主疏通

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风寒表实证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2、桂枝汤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主治:风寒表虚证及营卫不和证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二、辛凉解表3、银翘散(辛凉平剂)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主治:温病初起发热。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4、桑菊饮(辛凉轻剂)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功效: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三、扶正解表6、败毒散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功效:散寒祛湿,益气解表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1、大承气汤(寒下代表方)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主治:Ⅰ、阳明腑实证Ⅱ、热结旁流证Ⅲ、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功用:峻下热结2、大黄牡丹汤组成: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仁主治:肠痈初起。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二、温下3、大黄附子汤组成:附子、大黄、细辛主治:寒积里实证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4、温脾汤(温下代表方)组成:大黄、附子、干姜、芒硝、人参、当归、炙甘草主治:阳虚寒积证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三、润下5、麻子仁丸(润下代表方)组成:麻子仁、杏仁、白芍、大黄、枳实、厚朴、蜂蜜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四、逐水6、十枣汤(逐水代表方)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悬饮、水肿第三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主治:Ⅰ、伤寒少阳证Ⅱ、妇人伤寒热入血室Ⅲ、疟疾/黄疸以及内科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功用:和解少阳二、调和肝脾2、四逆散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主治:1、阳郁厥逆证。

2、肝脾气郁证功用:透邪解郁,舒肝理脾3、逍遥散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三、调和肠胃4、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六味地黄丸方剂学历史沿革及古代临床应用概况

六味地黄丸方剂学历史沿革及古代临床应用概况

六味地黄丸方剂学历史沿革及古代临床应用概况六味地黄丸方出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地黄丸”条,其方药组成系将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减去炮附子、桂枝二味,并以熟地黄取代干地黄而成。

方中药物六味: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原书用以治疗小儿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气不足、目白睛多、面色咣白以及肾疳、骨疳、筋疳及肝疳等证。

此方自问世以来,由于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疗效确切,故尔在中医临床被广泛应用。

时至今日,仍不失为一首让人耳熟能详的中医名方。

溯源中医方剂学发展,可以看出,历代医家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之上,一方面,拓展了本方的临床适用范围:另一方面,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随证化裁并创制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方剂学百花园中一簇灿烂瑰丽的奇葩。

一、异病同治,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有关六味地黄丸复方的功能与主治,从整体上看,可以认为该方的主要功效是滋阴补肾,主治一切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肾阴亏损,或肝肾不足,或兼见阴虚火旺之证。

病人可以表现为腰膝酸软,小便淋漓,牙齿动摇,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健忘多梦,盗汗遗精,手足心热,病后低热,消渴引饮,骨蒸潮热,舌燥咽痛,以及小儿囟开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一系列症状。

如前所述,在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六味地黄丸主要被运用于多种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

在宋・刘防所撰《幼幼新书》里,六味地黄丸可以治疗鹤节、慢惊风以及虚寒等多种儿科疾病。

至元代,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已经超越了儿科的范围。

在朱震亨的门人及其私淑者所辑《丹溪心法》一书中,六味地黄丸被用于治疗咳嗽、小便不禁、虚损、淋证以及消渴等多种内科疾病。

在杜思敬所辑《济生拔粹》一书中,已经提到肾脏虚损,久病之后身体赢弱不堪,虚烦盗汗,骨蒸发热,肢体痿软,诸般血证,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

至明代,六味地黄丸(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又较以前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虞抟《医学正传・卷之三・虚损》“六味地黄丸”的主治功效记载:“治肾经虚损,久新憔悴,盗汗发热,五脏齐损,瘦弱虚烦,骨蒸痿弱,下血咯血等证。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丹溪心法》)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丹溪心法》)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丹溪心法》)一、组成黄柏炒褐色,四两(120克)、知母酒浸炒,四两(120克)、熟地黄酒蒸,六两(180克)、龟板酥炙,六两(180克)。

二、用法上为末,猪脊髓蜜丸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现代用法:上四味,碾为细末,猪脊髓适量蒸熟,捣如泥状;炼蜜,混合拌匀和药粉为丸,每丸约重15克。

每日早晚各服一丸,淡盐开水送服,或水煎服)。

三、歌括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四、功用滋阴降火。

五、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痿软,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六、方解本方治证是由肝肾皆虚,真阴不足所致。

肾中水火,本为既济以生存,肾水一亏,则相火失制,乃生虚火、虚热诸证。

遗精、盗汗,皆由相火内扰或阴虚内热所致;骨蒸潮热,咳嗽咯血,舌红少苔,俱为相火内动,耗伤真阴,乃至肺肾两伤而起。

本方以滋阴降火立法,是为朱丹溪组方原意,即“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

故方中以熟地、龟板滋补真阴,潜阳制火;猪脊髓、蜂蜜俱为血肉甘润之品,用以填精补阴以生津液,此为培本一面。

黄柏苦寒泻相火以坚真阴;知母苦寒,上以清润肺热,下以滋润肾阴,用为清源的一面。

两面配伍,以收培本清源之效。

本证仅培本而其虚火难清,只清热,则病去犹恐复生,故须培本清源,以使阴盛阳潜,虚火降而虚热自清。

正如(《删补名医方论》)所说:“是方能骤补真阴,以制相火,较之六味功效尤捷”。

本证若兼食少便溏,以及火热属于实者,皆非本方所宜。

七、文献摘录(方论)吴谦等:“朱震亨云: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斯无病矣。

今时之人,过欲者多,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真阴愈竭,孤阳妄行,而劳瘵、潮热、盗汗、骨蒸、咳嗽、咯血、吐血等证悉作。

所以世人火旺致此病者,十居八九,火衰成此疾者,百无二三。

震亨发明先圣千载未发之旨,其功伟哉!是方能骤补真阴,承制相火,较之六味功效尤捷。

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版

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版

名解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2、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3、佐药:佐药有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之分4、佐助药: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5、佐制药: 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6、反佐药: 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7、使药:使药有引经药、调和药之分;8、引经药: 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9、调和药: 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或具有矫味作用的药物..10、十剂:“十剂”说始于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原是针对药物按功用分类的一种方法..宋·赵佶圣济经于每种之后加一“剂”字;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中说:“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用为方剂分类法..11、八阵:“八阵”出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用为方剂分类法..是对原有功用治法分类方法的发展..12、八法:“八法”是清代医家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的归类总结而来的.. 包括汗法、和法、下法、吐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13、辛甘化阳: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 指辛味药与甘味药配伍同用; 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化生或化生阳气以助散寒.. 如桂枝汤中辛味的桂枝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同用;可以化生卫阳..14、酸甘化阴: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酸味药与甘味药同用;有益于滋化人体阴液的生长.. 如桂枝汤中酸味的芍药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合用;可以化生营阴..15、逆流挽舟:是一种治疗外邪陷里痢疾的治法..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可以用解表剂疏散外邪;使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这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 法..方如败毒散;原方治疗气虚外感证;清代医家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并认为本方能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痢疾得愈;并称其为“逆流挽舟”法..16、通因通用:反治法之一..指采用通利的治疗方法治疗某些虽属实邪内结;郁滞在里;然而表现症状似通;而本质非通的病证..如用承气汤类峻下方治疗热结旁流;用清热利湿方药治疗湿热蕴结的小便频数;用破血行瘀方药治疗瘀血阻滞之崩漏下血等..17、釜底抽薪:指用寒下通便法泻去热结里实的治法..如用大承气汤治疗实热内结积滞肠胃;症见“痞”、“满”、“燥”、“实”以及谵语、潮热;脉实等热盛伤津的里热实证;通过泻下;邪热积滞随大便泻下而解;使里热得清..此治法犹如抽去锅下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喻为“釜底抽薪”法..18、培土生金:即补脾以益肺;属于“虚者补其母”的间接补益方法..脾为土脏; 肺为金脏;脾土肺金为相生之脏;通过培补脾土;可达到治疗肺脏亏虚病证的目的;代表方参苓白术散..19、滋水涵木:即滋肾以养肝; 指用滋补肾水; 以治疗肝阴不足病证的一种治法.. 肾为水脏;肝为木脏;肾水肝木为相生之脏;滋水涵木即滋肾养肝;运用滋肾阴而达到润养肝阴的治法..常用于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或肝阴不足的证候..如一贯煎方中重用生地补肾养肝;滋阴养血;即属“滋水涵木”之法..20、阴中求阳:补阳方中兼用补阴药的配伍方法..指对于阳虚病证;用补阳药同时;宜佐以补阴之品;以阳根于阴;使阳有所附;并可藉阴药的滋润以制阳药的温燥;使之补阳而不伤津..代表方如右归丸..21、阳中求阴:补阴方中兼用补阳药的配伍方法..指对于阴虚病证;用补阴药同时;宜佐以补阳之品;以阴根于阳;使阴有所化;并可藉阳药之温运;以制阴药的凝滞;使之滋而不滞..代表方如左归丸..22、刚柔相济:方剂用药配伍法..刚指刚燥之品;多具温阳;燥湿之功;柔乃阴柔滋润之品;多具滋阴润燥作用..刚燥太过则伤津耗阴;阴柔滋润易呆滞脾胃; 壅中滞气; 刚柔相济能优势互补.. 方如黄土汤用药刚柔相济; 刚药温阳而不伤阴; 柔药滋阴而不损阳;共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23、增水行舟:即增液润下法..用寒凉甘润、补阴增液、润肠通便药为主组方; 治疗热邪伤津;津亏肠燥;无水舟停所致的大便秘结..如增液汤滋阴养液;生津润燥以治疗阳明温病; 津亏肠燥的便秘;此寓泻下于滋阴养液之中的用药; “增即水行舟”之法..24、以泻代清:治法..针对热证;用清热和泻下药配合同用的治法;泻下目的是为了清泄里热;这种方法称为“以泻代清”..方如凉膈散用大黄、芒硝、甘草泻火通便;以清泄中上二焦实火..一、简答一、部分章节分类及代表方1.解表剂:辛温解表——麻黄汤辛凉解表——银翘散扶正解表——败毒散2.泻下剂:寒下——大承气汤温下——温脾汤逐水——十枣汤攻补兼施——黄龙汤润下——麻子仁丸3.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调和肝脾——四逆散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4.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清凉营血——清营汤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清脏腑热——导赤散清虚热——青蒿鳖甲汤5.温里剂:温中祛寒——理中丸回阳救逆——四逆汤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6.补益剂:补气——四君子汤补阴——六味地黄丸补血——四物汤气血双补——炙甘草汤补阳——肾气丸阴阳双补——地黄饮子涩肠固脱——四神丸7.固涩剂:固表止汗——牡蛎散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敛肺止咳——九仙散固崩止带——固冲汤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8.安神剂: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9.开窍剂:凉开——安宫牛黄丸10.理气剂:行气——越鞠丸温开——苏合香丸降气——苏子降气汤止血——十灰散平熄内风——羚角钩藤汤11.理血剂: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12.治风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13.治燥剂:清宣外燥——杏苏散14.祛湿剂:燥湿和胃——平胃散利水渗湿——五苓散滋阴润燥——麦门冬汤清热祛湿——茵陈蒿汤温化寒湿——苓桂术甘汤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15.祛痰剂:燥湿化痰——二陈汤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术天麻汤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化痰熄风——半夏白健脾消食——健脾丸16.消食剂:消食化滞——保和丸二、小方:方名组成功效主治六一散滑石;甘草清暑利湿暑湿证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清泻肝火;降逆止呕肝火犯胃证金铃子散金铃子;玄胡疏肝泻热;活血止痛肝郁化火证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益气固表止汗表虚自汗三、配伍特点1肾气丸的配伍特点有三:1.补阳之中配伍滋阴之品;阴中求阳;使阳有所化;2.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气..3.是寓泻于补;补中有泻;使补而不滞..2黄土汤的配伍特点: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3乌梅丸的配伍特点: 1.是酸、苦、辛三味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2.是寒热并用; 3.是邪正兼顾..4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有二个: 1.是升散药与清热药的结合运用..诚如顾松园医境所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 2.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方中羌活入太阳经祛风寒湿邪;苍术入太阴经发汗祛湿;细辛止少阴经头痛;白芷止阳明经头痛;川芎则长于止少阳、厥阴经头痛..5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特点是:六味合用;肾肝脾三阴并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茱萸与山药之和; 故仍以补肾为主; 以三泻配合三补; 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6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是: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 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四、某些药物在方中的含义1、痛泻药方中的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 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2、参苓白术散中的桔梗:能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3、当归补血汤中的黄芪:一、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二、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4、天台乌药散中的川楝子:川楝子疏肝行气;散结止痛;但性苦寒;故方中伍用苦寒之川楝子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既可减川楝子之寒;又能增强其行气散结之效;共为佐使药..5、桃核承气汤中的桂枝:辛甘温;意在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化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五、1“四逆”命名的方剂的比较..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均治“四逆”;其病机与临床证候有何区别答: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四逆散三方均以“四逆”命名;主治证中皆有“四逆”症状;但其病机与临床证候却迥然有别..1、四逆散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 不过肘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2、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 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3、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 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 临证当详细辨明.. “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 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2汤剂的特点: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而且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随证加减;能较全面、灵活地照顾到每个患者或各具体病变阶段的特殊性;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散剂的特点:制作简单、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及携带;丸剂的特点: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和携带3方剂的运用变化形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方剂的运用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①药味加减的变化; 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能下气除满的厚朴和降逆平喘的杏仁组成;②药量增减的变化;如与小承气汤均由大黄、枳实、厚朴三味组成;但因主治不同;故厚朴三物汤加重枳实、厚朴用量;③剂型更换的变化;如理中丸是治疗脾胃虚寒的方剂;若证情较急重时;可改为汤剂内服;作用快而力峻;若证情较轻或缓时;改为丸剂内服;作用慢而力缓..问答1试述四君子汤的组成、功效、主治以及四首附方..补气基础方——四君子汤方名组成功效主治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证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益气健脾;行气化滞脾胃气虚兼气滞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益气健脾;燥湿化痰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子汤木香和砂仁益气化痰;行气温中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保元汤黄芪、人参、肉桂、甘草、生姜益气温阳虚损劳怯;元气不足证2试述四物汤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特点以及三首附方..补血基础方——四物汤方名组成功效主治四物汤白芍药、当归、熟地、川芎补血调血营血虚滞证胶艾汤四物汤加阿胶、艾叶、甘草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桃红四物汤四物汤加桃仁、红花养血活血血虚兼血瘀证圣愈汤四物汤加人参、黄芪补气;补血;摄血气血虚弱;气不摄血证四物汤配伍特点:以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成为补血调血之良方..3写出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特点以及四首附方..补阴基础方——六味地黄丸方名组成功效主治六味地黄丸熟地、干山药、山萸肉、滋补肝肾肝肾阴虚证泽泻、丹皮、茯苓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滋肾养肝明目肝肾阴虚证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滋补肺肾肺肾阴虚证都气丸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滋肾纳气肺肾两虚证六味地黄丸配伍特点:①六味合用;三补熟地;山茱萸;山药三泻泽泻; 茯苓;丹皮;其中补药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②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4写出肾气丸的组成、功效、主治以及两首附方..补阳基础方——肾气丸方名组成功效主治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补肾助阳肾阳不足证茯苓、丹皮、桂枝、附子加味肾气丸肾气丸桂枝变官桂、干地黄变熟地温补肾阳;利水消肿肾阳虚水肿; 腰重脚肿;加车前子、川牛膝小便不利十补丸肾气丸桂枝变肉桂加五味子、鹿茸补肾阳;益精血肾气虚损、精血不足证5写出二陈汤的组成、功效、主治以及三首附方..二陈汤方名组成功效主治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湿痰证导痰汤半夏、天南星、枳实、橘红、赤茯苓燥湿祛痰;行气开郁痰厥证涤痰汤半夏、橘红、茯苓、甘草、南星、涤痰开窍中风痰迷心窍证枳实、石菖蒲、人参、竹茹金水六君煎当归、熟地、陈皮、半夏、茯苓、滋养肺肾;祛湿化痰肺肾阴虚;湿痰内盛证炙甘草、生姜6写出血府逐瘀汤的组成、功效、主治以及配伍特点..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生地、枳壳、柴胡、桔梗、牛膝、甘草..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配伍特点有三: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三是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证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7银翘散与桑菊饮有何异同相同点:银翘散与桑菊饮均属辛凉解表剂..组成——均有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五药功效——均具辛凉解表;疏风散热的作用主治——都治外感风热表证..不同点是:银翘散用金银花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和清热解毒之力强于桑菊饮;为“辛凉平剂”..主治外感温病初起;热毒较甚者;以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证治要点..桑菊饮主以桑叶、菊花配杏仁;肃肺止咳之功较强;为“辛凉轻剂”..主治外感风温初起之证;病变以咳嗽为主;受邪轻浅;津未大伤;故身不甚热;口微渴..8三承气汤在组成、功效、主治、配伍上的异同点“三承气汤”即指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三方..三承气汤为寒下剂;均用大黄以涤荡胃肠积热;共俱泻下热结之功;治阳明腑实证..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故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阴阳热结重证;还可用治热结旁流;下利纯清臭秽清水;及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物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证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或痢疾初起者..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虽后纳芒硝;但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之力较前二方缓和;称为“缓下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痞、满不甚之证;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者..9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均有降气平喘之功;两方在组成、功用及主治证有何异同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虽均为肺气上逆的痰喘证而设;且均有降气平喘之功;然两方在组成、功用及主治证上均有不同..在组成上;两方虽均用了苏子、半夏、甘草;但定喘汤另配有麻黄解表宣肺;白果敛肺化痰;黄芩、桑皮清泻肺热;杏仁、款冬花降气平喘;融宣、降、清、敛于一方..苏子降气汤则配伍厚朴、前胡以降气化痰;下气平喘;并有当归、肉桂以温养下元;纳气定喘;诸药相合;治上顾下;标本兼治..在功用上;两方均具有化痰降逆平喘的作用;但定喘汤以宣开与清降并用;发散与收敛兼施;侧重于清化痰热;兼有解表散寒宣肺之用;苏子降气汤则降气祛痰;止咳平喘;治痰涎壅盛于肺的上实为主;兼有温肾纳气的作用;以顾下元之虚..在主治证上;两方均以痰喘为证;但定喘汤适用于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的哮喘..症见咳喘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等..苏子降气汤则适用于痰涎壅肺;肾阳不足之上实下虚的喘咳短气;胸膈满闷;兼有腰痛脚弱;肢体倦怠;舌苔白滑或白腻等证..10五苓散、猪苓汤在主治证病机、治法和选药组方上有何异同五苓散与猪苓汤均为利水渗湿之剂;其中泽泻、茯苓、猪苓为两方共有药物;皆治小便不利、身热口渴等..不同点:五苓散主治的蓄水证;乃因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而致;症见舌苔白;脉浮或浮数等;故配伍桂枝温阳化气兼解太阳未尽之邪;白术健脾燥湿;共成温阳化气利水之剂.. 猪苓汤主治证乃邪气入里化热;水热互结;灼伤阴津而成里热阴虚;水气不利之证;症见舌红;脉细数..故配伍滑石清热利湿;阿胶滋阴润燥;共成清热养阴利水之方..11比较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在组成、功用、主治上的异同..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的相同点:两方在组成上都有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五味药;功效都能和解少阳;都可以治疗少阳病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症..不同点:是在组成上小柴胡汤还用人参、炙甘草;大柴胡汤还有枳实、白芍、大黄;功效上小柴胡汤功专和解少阳;而大柴胡汤还可以内泻热结;故小柴胡汤除治伤寒少阳证外;还可治疗妇人热入血室者;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大柴胡汤则主治少阳阳明合病;证见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下利者..12四神丸、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五苓散、藿香正气散均治泄泻;临床如何区别运用四神丸、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五苓散;藿香正气散均治泄泻1、四神丸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五更泄泻2、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泄泻;症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3、痛泻要方能补脾泻肝;抑木扶土;主治肝强脾弱之痛泻;以肠鸣腹痛;痛必腹泻;泻后痛仍不解为主症..4、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5、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为主证..13 真人养脏汤、芍药汤、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均治痢疾;功效与适应证有何区别真人养脏汤、芍药汤、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均治痢疾1、真人养脏汤功在涩肠止泻;温中补虚;治脾肾虚寒;大便失于固摄之滑脱病..2、葛根苓连汤解表清热止病;尤能清胃肠之湿热;故风湿热为患的身热下痢;无论有无表证皆相适宜..3、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长于清解肠胃血分之热毒;故以热毒深陷血分的赤痢为宜..4、芍药汤调和气血;清热解毒止痢;兼以“通因通用”;适用湿热蓄积肠中;气滞失调;症见赤白相兼;里急后重之腹痛下痢..14槐花散、黄土汤、归脾汤均可治便血;临床如何区别运用槐花散、黄土汤两方虽均可治便血1、槐花散功能清肠止血;疏风行气;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临床表现或为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2、黄土汤功能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临床表现为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3、归脾汤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脾虚失统;血不循经的便血;紫斑;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等出血证..15金锁固精丸、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均可治疗遗精;临床如何区别运用1、金锁固精丸功能涩精补肾;主治肾虚不固之遗精;以遗精滑泄;神疲乏力;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为主证..2、六味地黄丸功能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之遗精;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聋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主证..3、大补阴丸功能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之遗精;以骨蒸潮热;盗汗;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为主..16黄芪在玉屏风散、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防己黄芪汤的作用及配伍意义是什么黄芪作用意义玉屏风散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与白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外邪亦难内侵;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协;防风得黄芪;则祛风而不伤正..补阳还五汤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当归补血汤①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②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归脾汤黄芪与人参等甘温之品配伍;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生血..防己黄芪汤益气固表;兼可利水与防己相合;祛风除温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使风湿俱去;表虚得固..17桂枝在桂枝汤、当归四逆汤、桃核承气汤、苓桂术甘汤、炙甘草汤、五苓散的作用及配伍意义是什么桂枝作用意义桂枝汤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与芍药配伍则调和营卫;与生姜、大枣等配伍同用;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当归四逆汤桂枝温经散寒;温通经脉;与当归、芍药、细辛等配伍同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桃核承气汤桂枝辛甘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芒硝、大黄寒凉凝血之弊..苓桂术甘汤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与茯苓、白术等配伍同用共奏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炙甘草汤桂枝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与炙甘草、生地、麦冬、阿胶、生姜等配伍同用;共奏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五苓散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18大黄在大承气汤、复元活血汤、茵陈蒿汤、大黄牡丹汤、八正散中的作用与配伍意义..大黄作用意义大承气汤大黄苦寒降泄;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为君药;与芒硝等药配伍同用;共奏峻下热结之功..复元活血汤大黄荡涤留瘀败血;导瘀下行;推陈致新;与柴胡等药配伍同用共奏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之功..茵陈蒿汤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配伍茵陈蒿、栀子;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功..。

[医学] 中医-中医方剂学医方集解

[医学] 中医-中医方剂学医方集解

医方集解:组成(口诀)
注:保元:参耆草。

ㄟ:独活羌活防风。

A:姜枣煎。

第一篇补养之剂
补:升阳散火汤:参芍ㄟ升柴活生炙甘草根。

第二篇发表之剂
第三篇涌吐之剂
第四篇攻里之剂
第五篇表里之剂
第六篇和解之剂
第七篇理气之剂第八篇理血之剂
第九篇袪风之剂
第十篇袪寒之剂
第十一篇清暑之剂
第十二篇利湿之剂
第十三篇润燥之剂
第十四篇泻火之剂
第十五篇除痰之剂
第十六篇消导之剂
第十七篇收濇之剂
第十八篇杀虫之剂
第十九篇明目之剂
第二十篇痈疡之剂
第二十一篇经产之剂。

六味地黄丸的药理研究进展 (1)

六味地黄丸的药理研究进展 (1)

步伐的加快及中药制药企业规模化的发展,原料药材的生产及供应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实际情况是,中药材生产及供应的混乱与中药材现代化发展形成了巨大反差。

在这次非典疫情中,此情表现得十分突出。

药材质量得不到保证,某些中药材资源枯竭,得不到满足,价格飞涨,生产成本无法控制等等,成为制约中成药制药企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中药企业建立自己的药材种植基地势在必行。

此外,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讲,中成药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可以实现中药企业生产第一车间的前移,将中药材的粗加工、仓储、炮制及中成药生产原料的前处理等,转移到中药材产地,做到净料进厂,逐步实现中药企业传统低技术含量及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剂型和产品向原料产地转移,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同时又可确保原料不受外界供求关系影响,自如应付突发事件发生,还可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声誉。

中药材基地的建设,使原料质量得到了保证,无疑将会为产品的促销提供一条令人信服的理由,其不仅增强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维护了企业品牌形象,而且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为保障人民健康事业做出了贡献。

对这一利国、利民、利企的事业,必将引起每个中药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为之争先恐后,从事如流。

(收稿日期:2003-12-17)・文献综述・六味地黄丸的药理研究进展福建中医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350003) 张 艳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级硕士研究生(250014) 刘西建关键词:六味地黄丸 药理研究 文献综述六味地黄丸始见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滋阴补肾的基础方,由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组成,临床应用广泛,药理研究也较为深入,现将近年来的药理研究综述如下。

1 调节免疫功能六味地黄汤能从多方面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杜氏[1]报道,六味地黄汤能拮抗醋酸氢化可的松肾阳虚模型引起的脾脏重量减轻,似与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相关。

脾脏为中枢免疫器官之一,脾重反映了脾内淋巴细胞数量,间接反映了体内淋巴细胞总体水平。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一、组成熟地黄八钱(24克)、山茱萸四钱(12克)、干山药四钱(12克)、泽泻三钱(9克)、茯苓去皮,三钱(9克)、丹皮三钱(9克)。

二、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圆(现代用法:炼蜜和丸,每丸约重15克,成年人每服一丸,日三次,空腹时服,开水送下,或水煎服)。

三、歌括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2.知柏地黄丸再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3.都气丸六味再加五味子,丸名都气虚喘安。

4.麦味地黄丸地黄丸中加麦味,咳喘盗汗皆能挽。

5.杞菊地黄丸六味再加杞与菊,目视昏花治可痊。

四、功用滋补肝肾。

五、主治肝肾阴虚。

腰膝痠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囱开不合之症。

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六、方解本方系将《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所组成。

原著用治小儿肝肾阴虚不足之证。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又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故腰膝痠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等,皆为肾阴虚,髓海不足所致。

小儿囱开不合,是亦肾虚则生骨迟缓而成。

肾为阴阳(水火)并存之脏,肾阴虚则阳易亢,亦即所谓“水亏火旺”之类。

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消渴,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症,俱属阴虚阳亢,或水亏火旺所导致。

故本方立法,以肾、肝、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为主。

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是为君药。

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共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亦即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义。

本方配伍的另一特点是“补中有泻”,即泽泻配熟地而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茱英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

此即所谓“三泻”,或称“三开”。

如此配伍,虽是补泻并用,但是配泻”是为防止滋补之品产生滞腻之弊,实际还是以补为主。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及药量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及药量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及药量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具有补益肾阴、滋养肝肾之功效的中药方剂。

其组成主要包
括以下几味药材:山药、山茱萸、牛膝、枸杞子、熟地黄、牡丹皮,六味药相互搭配,形成了一味温和而具有益气补阴作用的药丸。

配方组成及药量
1.山药(30克):味甘性平,具有益脾养胃、补中益气的功效。

2.山茱萸(20克):味甘、性温,具有温肾固精、止遗尿的作用。

3.牛膝(15克):味苦、辛,性凉,有滋肾养血、强筋骨的功效。

4.枸杞子(15克):味甘性平,有补肝肾、明目润燥的作用。

5.熟地黄(15克):味甘、苦,性平,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滋阴润
燥作用。

6.牡丹皮(10克):味苦、辛,性寒,有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的效果。

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根据医师的指导决定剂量和用药频率。

一般情况下,每次服用6-10克,一日
2次。

可冷开水送服,也可煎汤后饮用。

在服用期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适当增加睡眠时间,以帮助药效发挥最佳作用。

六味地黄丸主要适用于肾阴亏虚、肝肾不足、虚劳自汗、脾肺不和等证的患者,但对于孕妇、儿童、慢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上是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及药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
及时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

中医方剂学重点:高频考点之六味地黄丸

中医方剂学重点:高频考点之六味地黄丸

中医方剂学重点:高频考点之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我们熟悉的方剂,也是日常应用非常广泛的方剂,无疑也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中医方剂学考查的重点,今天为考生整理相关高频考点。

六味地黄丸为北宋儿科医家钱乙所创制,其组成为熟地黄24克;山萸肉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茯苓9克(去皮).滋补肝肾。

肝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肝为藏血之脏,精血互可转化,肝肾阴血不足又常可相互影响。

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则骨髓不充,故腰膝酸软无力、牙齿动摇、小儿囟门不合;脑为髓海,肾阴不足,不能生髓充脑,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目,故头晕目眩;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精不上承,或虚热上扰清窍,故耳鸣耳聋;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肾阴虚则相火内扰精室,故遗精;阴虚生内热,甚者虚火上炎,故骨蒸潮热、消渴、盗汗、小便淋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宜滋补肝肾为主,适当配伍清虚热、泻湿浊之品。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

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

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

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六味地黄丸系宋钱乙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原名地黄丸,用治肾怯诸证。

《小儿药证直诀笺正》说:仲阳意中,谓小儿阳气甚盛,因去桂附而创立此丸,以为幼科补肾专药。

六味地黄丸的化裁较多,如麦味地黄丸,滋阴力比六味强,适合心烦五心潮热者;知柏地黄丸适合小便黄下焦湿热较明显者,明目地黄丸效比杞菊显著适合肝肾不足目暗不明者,杞菊地黄丸亦治眼病,但偏于肝肾不足头晕眼花者,左归丸适合年老,病后消耗自然体衰,阴虚症状明显者,峻补纯补无泄,易引起腹泻便溏,不宜长期使用。

方剂学笔记整理 (终极版)

方剂学笔记整理 (终极版)

方剂学笔记整理 (终极版)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涉及方剂的组成、功效、配伍等方面。

在总论部分,我们介绍了一些重要的方书,如《伤寒杂病论》、《五十二病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以及方剂的基本结构和方剂变化形式。

同时,我们也介绍了常用的治法和方剂比较。

解表剂是一种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方剂,分为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和扶正解表剂。

其中,麻黄汤是一种常用的辛温解表剂,可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其组成包括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

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在方剂学中,君臣佐使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君药是治疗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臣药则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或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和反佐药。

使药则是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或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也是方剂学中的重要内容。

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方剂的分类和比较。

例如,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的用法,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的药量加减变化,以及理中丸和理中汤的剂型更换等。

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方剂学。

方剂学重点整理考试时间:2011-01-05 9:00-11:00,中药081班1210.方解:麻黄辛苦性温,属于肺、膀胱经,善于开腠发汗,祛除表面的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用作君药。

然而,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不能透营达卫,因此需要配合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以解除。

杏仁则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

炙甘草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兼佐药之用。

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中医方剂学第7章补益剂详解

中医方剂学第7章补益剂详解

血虚证
第六十八页,共193页。
第二节 补血
• 方药配伍方法
直接补血: 补血药
补血剂 补气药
间接补血 补肾药
活血药
行气药:使补而不滞
第六十九页,共193页。
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第七十页,共193页。
• 四物汤补血行血之理。
第七十一页,共193页。
四物汤
组成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药量特点:重用熟地,轻用川芎(原方四味等分)
不同点: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 脾胃气虚证; 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主治 中焦虚寒证。
第二十页,共193页。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第二十一页,共193页。
• 1参苓白术散配桔梗、砂仁的意义。 • 2四君子汤与参苓白术散均可用于脾胃气虚
证,二方有何不同。
第二十二页,共193页。
第七十四页,共193页。
方解
四物汤
君 熟地:滋阴血,补肾填精
当归:补血活血,养血调经
臣 白芍:养血益阴,柔肝缓急止痛
归芍能够增强熟地的养血作用。而 且使得熟地补而不滞。
中气虚陷之证? • 升麻在补中益气汤和清胃散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柴胡重用(12-18g):透表解热;中等 量(6-9g):疏肝解郁;轻用(2-5g)配黄芪: 升阳举陷。
升麻在补中益气汤中升举阳气,在清胃 散中清热解毒,火郁发之。
第四十四页,共193页。
生脉散
《医学启源》
第四十五页,共193页。
• 生脉散的组方意义
概述
一、含义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
气、血、阴、阳等作用,主治各种虚证 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阴之概述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阴之概述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阴之六味地黄丸阴虚啊,五脏都可以有阴虚,作为阴的根本,肾阴,又叫元阴,元阴就是本来的阴。

就像元阴、元阳都是内寓于肾精之中的。

作为整个阴虚,泛义的阴虚,它有层次的不同。

一般分类,大的把它看成譬如肺胃阴伤,肺、胃这两个系统阴伤,那涉及到一个什么,胃为水谷之海,后天摄入水液化生津液一个本源。

肺,它是一个通过肺的宣降,能够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水的润泽全身,要有一个肺的动力。

而且作为肺脏来讲,外来的气候变化,内让五脏产生热的熏蒸华盖,都容易伤到它的阴。

因为它不耐寒热,所以包括像胃阴不足,土不生金,都能够引起肺胃的阴伤。

涉及到后天之本这一脏腑,除了脾胃的胃以外,还要涉及到肺。

所以我们经常提到的阴伤里层次较浅的,是肺胃的阴伤。

这类治法,主要的都放在治燥剂。

治燥剂里清宣外燥和滋润内燥,内燥里边层次较浅的肺胃津伤,而如果较重,肝肾阴虚。

肺胃经常也说养阴了,肺胃很少说滋阴,肝肾阴虚往往要说滋阴,肺胃的阴不足往往津伤。

因为产生一定的虚热也不重。

一涉及到肾阴了,那阴虚引起的虚热就重了。

所以这是一个阴伤层次的不同。

补益剂里的补阴,基本都涉及肾阴不足为主的。

由于肾阴不足,这个肾和肝的关系,水要涵木,所以肾阴不足,往往肝阴也不足。

肝肾阴虚就成为这一节补阴的最基本病机,肝肾阴虚,基本病机。

所以涉及到补阴、养阴,有两部分是重点。

肺胃阴伤在治燥剂,肝肾阴虚是在补阴这一节。

这是首先一个阴虚证在全身层次不同一个跟脏腑相关的一些特点。

这个阴虚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虚热。

阴不制阳产生一定虚热,这个虚热,特别肝肾阴虚,产生虚热就很明显、很突出。

因为肾藏精,内寓元阴元阳。

肾精化气。

肾阴、肾阳这两个概念,不是单独的,是寓于肾精当中的。

所以经常说到肾精亏虚不等于肾阴虚,说到肾阳虚不等于肾气虚,这几个虽然历来所谈的主治,其临床证候是有差别的。

肾精虚是一组基础表现。

肾精亏虚以后,腰膝酸软、耳鸣、健忘。

肾精要生髓、养骨充脑。

肾精虚以后,肾精不足,可以譬如说生殖系统的一些病变,生长发育,小儿五迟等等这一类。

六味地黄丸的药理分析及科学应用

六味地黄丸的药理分析及科学应用

六味地黄丸的药理分析及科学应用【关键词】六味地黄丸;药理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5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637-01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阴补肾和异病同治的代表方剂,历经数百年医家的运用经久不衰,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奇葩。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对六味地黄丸的认识。

1 配伍分析1.1 方之组成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此方系将张仲景金匮肾气丸除去桂枝、附子二味药,以熟地黄取代干地黄演变而来,具体组成为:熟地黄八钱、山茱萸四钱、干山药四钱、泽泻三钱、牡丹皮三钱、白茯苓三钱。

六味中药为末,炼蜜为丸。

君药,熟地黄。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

主治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消渴内热,盗汗遗精,血虚萎黄。

《珍珠囊》谓其“主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

《本草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

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

”臣药,山茱萸与山药。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体虚欲脱,心虚怔忡,肾虚气喘,五更泄泻。

《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之功效。

主治脾虚泄泻,肺虚咳喘,虚热消渴,肾虚遗精、带下、尿频。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佐药,泽泻、牡丹皮和茯苓。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有渗湿利水,泄热之功,主治小便不利,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本草纲目》曰“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主治斑疹吐扭,阴虚发热,骨蒸无汗,痈肿疮毒,闭经痛经,跌打损伤。

《本草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

中医方剂学趣味速记歌诀

中医方剂学趣味速记歌诀

中医方剂学趣味速记歌诀中医方剂趣味记忆歌诀第一章解表剂1、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

/干妈贵姓?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2、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荷花根,巧接杏桑果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3、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1、寒下剂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

/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2、温下剂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

/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3、润下剂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

/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4、逐水剂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

/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5、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和解剂1、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

/生芹菜炒大虾仁。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口诀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口诀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口诀
备注: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药中备受推崇的一种方剂,其配方组成口诀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下面将介绍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口诀及其相关知识。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口诀
六味地黄丸,六材分明非模糊;
熟地、黄柏、山药片,大黄、泽泻、牡丹皮;
七味居中方才妙,一齐煎熬为真味;
甘肉都属于温药,利水、益阴又暖心。

六味地黄丸的详细配方及功效
1. 熟地
•性味:甘、寒。

•功效:滋阴润燥,养血生津,滋阴清热。

2. 黄柏
•性味:苦、寒。

•功效:泻火解毒,清热干湿,收敛涩湿。

3. 山药片
•性味:甘、平。

•功效:益气健脾,养阴滋液,固精止带。

4. 大黄
•性味:苦、寒。

•功效:泻下行滞,清热凉血,解毒排脓。

5. 泽泻
•性味:苦、寒。

•功效:利水消肿,湿热泻下。

6. 牡丹皮
•性味:苦、辛、凉。

•功效:凉血消瘀,活血散瘀,调经止痛。

六味地黄丸的适用范围
•阴亏虚热:口干舌燥、盗汗潮热、耳鸣耳聋等。

•阳虚阴干:眩晕、夜尿频多、耳聋、头晕等。

•肝肾阴亏:头晕目眩、多梦易醒、头发早白等。

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调整剂量。

•孕产妇慎用,儿童及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以上是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口诀及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加深入了解六味地黄丸的药材组成及功效。

祝您健康!。

六味地黄丸方剂

六味地黄丸方剂

六味地黄丸方剂六味地黄丸:【简介】本方来源于《小儿药证直诀》,是滋阴补肾的名方。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喉燥痛,腰膝酸软,自汗盗汗,骨蒸劳热,造精早泄,消渴引饮,小便频数,尿血便血,虚火牙痛,齿龈出血,须发早白;妇女月经先期,经来量少;小儿囱开不合,赢瘦骨蒸,行迟。

【组成药物】熟地黄240克,山茱萸120克,山药120克,牡丹皮90克,白茯苓90克,泽泻90克。

【用量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次6~9克,每日3次,空腹淡盐汤送下。

小儿每次3克,空腹用白开水送下。

亦可减量作水煎服。

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2次。

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现代研究】本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诱生干扰素,有抗肿瘤和抗细胞突变作用,能减轻和对抗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有延缓衰老、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流动力学、抗应激反应和抗疲劳作用。

此外,本方还具有抗心肾缺血、抗心律失常、增强性功能、保肝、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修复牙周组织损伤及治疗甲亢、肾炎、无菌性炎症等多方面的作用。

【进补应用】本方源自宋代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原治小儿发育不良,表现为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的“五迟”证。

迄今为止,其适应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小儿“五迟”,而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病证。

它在滋补强身方面的显著疗效而成为补阴的著名方剂。

本方重用熟地为君,滋阴补肾,填精益髓;配伍山茱萸养肝涩精,山药补脾固精,两药都可协助熟地以充复肾中阴精,共为臣药。

又配泽泻泻肾利湿,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泻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健脾渗湿,以助山药之补脾,共为住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六药合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以补为主,肾肝脾三阴并补,为补肾阴为主,构成通补开合之剂,共奏滋肾益精之功。

如在本方的基础上加知母、黄柏,则名知柏地黄丸,功偏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之证;如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则名杞菊地黄丸(见下方);如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五味子,则名七味都气丸,功偏滋肾纳气,适用于肾虚气喘之证;如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五味子、麦冬,则名麦味地黄丸,功偏滋肾敛肺,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咳嗽、气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补阴之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更滋阴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牡丹皮9克。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五心烦热,咽干颧红。

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是Ⅰ类方,应该看作基础方,是滋补肝肾阴虚的一个基础方。

从它的主治来讲,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肾精不足的基本表现。

由于它肾精内含元阴、元阳。

它阴的成分不足以后,叫它阴虚而不叫精亏,是由于它有虚热内扰,由于它突出反映在一种肾精不足,又反映在一种阴不制阳产生虚热,虚热内扰证。

一般肾精不足,譬如腰膝酸软,头部眩晕、耳鸣耳聋,脚跟疼,牙齿松动。

像这不仅仅是阴虚有,精亏一样有。

小儿囟门迟闭,这反映出一种五迟证。

肾精不足,加上虚热内扰,就是典型的肝肾阴虚证,它手足心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骨蒸潮热。

这里讲骨蒸潮热,程度不重的。

骨蒸潮热,如果热很高,比较高了,现代临床上譬如有时
候这种虚热,三十八度五以上,有出现这个,往往要考虑火旺,火为热之极。

特别是伴随有明显的盗汗,规律性的持续盗汗,这是有这个火旺了。

一般盗汗较轻,骨蒸潮热热度不高的,这个都属于虚热内扰,虚热扰乱精室,可以遗精、滑精。

肾精不足可以肾虚牙痛。

一般虚热可以,当然虚火上炎那个牙痛,伴随着可以牙龈溃烂,甚至灼伤肺络出血这个都可能。

阴虚的消渴,涉及到肾阴不足,在此基础上,也涉及到中焦的阴伤。

这个舌红少苔,脉细数,是肾阴虚,以及阴虚火旺共有的,普遍有的。

所以六味地黄丸是个基础方,针对的基础病机,这个基础病机可以两部分组成来体会。

一部分是一种肾的,肾精不足,基础物质不足,加上虚热内扰证,阴不制阳的虚热内扰证,基本就肾阴不足证。

如果虚火突出,或者虚热较旺,有上炎之势,那就叫阴虚火旺证。

六味地黄丸的主治证候的分析,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是一种肝肾阴虚的基础的见症,也就是肾精不足,再加上阴不制阳的虚热内扰这两部分构成。

这个方是个基础方。

它从配伍来看,有两队药。

第一组,以补为主的药,君药熟地,熟地能够滋补肾阴,又能养肝血,体现肝肾同治,也针对了肝肾同源,称它能填精补髓,不仅是滋肾阴补肝血,能够填肾精,这是熟地作为君药。

君药在方中用量一般最大。

臣药,山茱萸和山药,这个山茱萸、山药分别用来补肝补脾。

这个方说起来它三补,肾、肝、脾兼顾,实
际上它肾、肝、脾,不能说它同时补肾、肝、脾,它是围绕着肝肾阴虚,围绕肝肾阴虚,通过补脾,通过补肝,来加强补肾作用,应该是这样理解。

这两个说法思路不同的,所以过去都说三个同补,那似乎就是这个方里面也能补脾,也能补肝,应该说它不是这个同补,通过补脾补肝来间接地增强补肾作用,围绕还是肾阴虚,围绕肾阴虚、肾精不足。

山茱萸这个药酸温的,它可以补肾精,补肝血,它的补肾精特点,它酸收,有个收涩肾精的作用,又能补肝血。

山药这个药能够补脾,能够固肾。

山茱萸补肝是针对肝肾同源,精血同源。

山药补脾是考虑到脾为后天之本,脾气充足了,五脏六腑之精下归于肾,能够增加滋养补益肾精的作用。

所以这三味药,山茱萸、山药是臣药,熟地君药,君臣药结合,体现了肾肝脾三阴并补,其目的是补肾,所以说它补肾为主。

那这个三补之外,这个方又配伍三泻。

三泻是属于佐药,其目的考虑到正虚之后相应会产生病理产物,有虚中兼实,因虚致瘀产生病理产物的一个消除问题,第二个是为了对于补益药物用的时间可以长久一些,适合缓治,缓图,所以能够使得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是这个意义。

这是总的来说三泻作用,既有协同作用,又有佐制作用。

具体来讲,泽泻这个药和熟地相配的话,体现出它能够泄肾浊,以前说到肾阴不足可以产生肾浊,这是它的协同的一方面。

同时有泽泻的淡渗,使得减少熟地的一种滋腻,有这个作用。

丹皮来讲,
它有凉血作用,有清热作用,特别治疗血热、虚热常用,所以针对这个虚热内扰,它可以有清肾虚所产生的虚热作用。

第二个,它和山茱萸相配,山茱萸酸温,入肝肾经,丹皮入肝经,能凉血,能够制约山茱萸的温性。

所以它也存在一个相互既协同又制约这个关系。

用茯苓,它是个淡渗利水的药,它和山药相配,使山药的补脾能够结合健运,单补脾,不健运,服用时间长,可以使得脾胃气机壅滞,用茯苓的健运和山药的补脾合作,体现出健运、补益相结合,而且茯苓的淡渗利水也可以使得山药补而不滞。

这是茯苓的含义。

佐药的三味和君臣药相配体现了三补三泻兼顾,扬长避短,所以这个方从配伍的特点来讲,就涉及到两个方面了,一个,这个方是肾、肝、脾三阴并补的,而是围绕着肾阴为核心,补肾为主。

从结构上来说,三补三泻同用的,以补为主。

一般的用量特点,那就是说,三补为主,比如说,原方用熟地作为君药,它可以用八两,作为臣药两味药,补肝、脾,都是四两,那作为佐药来讲,那就是三两,就是说从用量体现一个主次,所以它是以补为主。

临床运用的时候,辨证要点,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这个代表了基本的肾虚。

然后阴不足,不能制阳,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这个像一种标准公式一样,这个是在很多形容肝肾阴虚当中都有的一种舌脉表现,所以它是一个补肾阴的基础方。

在临床灵活运用方面,有两个情况加减是尤其要注意的。

一个就是说,六味地黄丸清虚热力量较小,对于虚热内扰,虚热比较轻证比较适合,也适合久服。

如果说阴虚火旺的,那就要用这种擅长于滋阴、清热、退虚火的一些药结合,特别是后面要说到的知柏地黄丸,所以再加知母、黄柏,像玄参这一类方面。

另一个,六味地黄丸毕竟是补肾阴的,其中三补,像熟地、山药这些比较滋腻,容易使气机壅滞,所以脾胃虚弱,或者脾胃气滞,像这一类的容易阻滞气机,里面要结合一些运脾,特别是化湿行气的药,运脾化湿行气的药。

这是在临床上经常用的一些针对具体的病用的一些加减方法。

六味地黄丸常用于阴虚,以肾阴虚为主的下焦证,消渴,那要增加一种补阴成分,同时有的涉及到一种气虚气阴两伤,可以加补气药,特别这个方加一点活血药久服效果更好。

阴虚以后容易阳亢,阴虚阳亢可以引起头晕头痛,肝阳偏亢引起风阳上扰,气血逆乱,头晕头痛,所以这也是经常加的一些,结合一些潜阳平肝,针对一些风这类药物,钩藤、天麻、菊花、首乌这类常用。

当然现代经验对象动脉硬化、痉挛这一类,它也可以出现头晕,头痛,可以结合一些丹参、葛根,丹参可以养血活血,葛根升清阳。

但这里,葛根还是比较润,又有清热作用,而且现代在使用当中也是一种现代研究的一种辨病,发现这个药在心血管方面一些作用。

因为这个方作为基础方有填精补髓的作用,特别像熟地,滋补
肾精,所以对于一些特别老年人,老年痴呆这一类,它是涉及到一个肾精不足,不能生髓、养络、充脑,所以要增加填精补髓药。

填精补髓药,像龟板、鹿胶这一类它都是动物的血肉有情之品,所以有比较强的填精补髓作用,可以结合的。

在这类,特别老年痴呆这类还涉及到一个一肾精不足,肯定有湿浊、肾浊占居其位,所以不是光补,还要开窍,开窍化痰,化湿浊这类药物,活血通络结合。

这是一个作为用药思路上,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的可以这样加味。

虚火扰动精室,既要清降虚火,滋阴降火,又要有一些芡实、金樱子、牡蛎这类的收涩,又要与收涩相结合,这也是常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的一些病种。

要抓住一个本质,它是用于肾精不足、肾阴不足的方,肾精不足、肾阴不足用这个方作基础方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虚热的这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