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

合集下载

实验五 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培养法

实验五 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培养法

实验五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培养法一目的要求1.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划线分离法、稀释平板分离法和菌落(活菌)计数法。

2.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接种技术,学会微生物的一般培养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1) 平板划线分离法;2)稀释平板分离法。

在食品发酵工业中,通过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选育优良的微生物菌种,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在食品卫生管理方面,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测,必须将微生物单一分离出来,加以鉴别和研究。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它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

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微生物的分离和接种是微生物学中重要的技术之一,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使得微生物实验毫无意义。

三实验材料1.菌种: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毛霉、曲霉、青霉等含菌样品。

2.培养基:肉汤蛋白胨培养基(斜面、平板)、肉汤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蔡氏琼脂培养基(斜面、平板)。

3.土壤(自带)或其他物品;无菌水,无菌培养基,无菌吸管,无菌三角瓶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微生物的分离技术1. 平板划线分离法借助划线使混杂的微生物在平板的表面分散开,以获得单个菌落,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具体方法如下:倒制平板→制备含菌样品稀释液→划线→倒置适温培养→观察记录(1)倒制平板:将固体培养基熔化→冷却至 50-55℃→注入培养皿内 15ml(无菌操作)→旋匀→静置凝固→即成平板→在皿盖边贴标。

(2)含菌样液制备:样品少许(1-10g),加入盛有无菌水的试管内,摇匀,制成菌悬液即可,能直接划线的样品(如体液、黏液、污水等),可省去这操作。

(3)划线:左手持平板,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后,以无菌操作取样,迅速将接种环伸入培养皿,轻轻划线(切勿把平板表面划破)。

然后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37℃,培养24-48 小时,观察平板上出现的现象,注意菌落的形状,并做记录。

微生物分离鉴定步骤

微生物分离鉴定步骤

微生物分离鉴定步骤
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它可
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

通常,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包括以下步骤:
1. 样品收集,首先需要收集来自环境、生物体表面或其他来源
的微生物样品。

这可能涉及到采集土壤、水样、食品、空气或生物
体组织等样品。

2. 稀释和接种,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然后在培养基上进行
接种。

这有助于分离出单一的微生物菌落,以便进行后续的鉴定。

3. 培养,接种后,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不同
类型的微生物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氧气含量等。

4. 分离,在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菌落的形成。

选择单
一的菌落,进行分离培养,以获得纯培养物。

5. 形态学特征观察,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包括细胞形态、大小、颜色等,可以初步了解微生物的特征。

6. 生理生化特性测试,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如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酶活性、氧气需求等,以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特性。

7.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16S rRNA序列分析,可以对微生物进行更精确的鉴定,包括确定其属种和种的分类位置。

以上是常规的微生物分离和鉴定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全面地了解微生物的特征和分类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微生物可能需要不同的鉴定方法,有时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手段进行鉴定,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细菌接种实验步骤

细菌接种实验步骤

细菌接种实验步骤实验目的:细菌接种实验是为了观察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而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对不同因素的响应。

实验材料:1. 培养基:含有必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如琼脂、葡萄糖、氯化钠等。

2. 细菌菌种:选择已知种类的细菌菌株,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 培养皿:用于培养细菌的平底培养皿。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培养基加热至溶解,然后冷却至适宜温度(通常为50-60℃),并倒入培养皿中。

待培养基凝固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 细菌接种:取一支已经保存良好的细菌菌株,用无菌的铁环沾取菌液,然后将铁环轻轻划过培养基表面,使菌液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上。

3.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皿盖好,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通常为37℃),并避免阳光直射。

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温度要求不同,因此需根据菌株的特性进行调整。

4. 培养时间:根据所要观察的现象和实验目的,确定培养时间。

通常细菌接种后的第一天是菌落形成的初始阶段,第二天开始菌落逐渐扩大,第三天开始菌落逐渐稳定。

5. 观察记录:在培养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和记录细菌的生长情况。

可以记录菌落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观察是否有溶解现象或其他异常情况。

6.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记录,进行结果分析。

可以比较不同条件下细菌生长情况的差异,进一步探究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2. 实验室环境应保持清洁,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培养皿。

3.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培养皿和细菌菌株,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实验结果:通过细菌接种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细菌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例如,我们可以发现某些细菌在高温下生长迅速,而在低温下生长缓慢;或者某些细菌对特定营养物质有较强的需求,只有在提供了这些营养物质的情况下才能正常生长。

这些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细菌的生态、抗菌剂的开发等提供了基础。

细菌接种实验是微生物学中常见的实验方法,通过此实验可以更好地了解细菌的生长特性和生态习性,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步骤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步骤:(一)伊红美蓝培养基(EMB,用成品,分离大肠杆菌用)每组1瓶,250 ml三角瓶×200 ml培养基。

按成品说明称量、放入搪瓷杯,加水,加热完全溶化,倒入三角瓶,塞棉花塞,牛皮纸封口,包扎,作标记(培养基名称、批次组别、日期,下同),灭菌。

(二)营养琼脂培养基(即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用成品,分离芽孢杆菌用)每组1瓶,250 ml三角瓶×200 ml培养基,方法同上,灭菌。

(三)PDA培养基(即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分离酵母菌、根霉用)每组1瓶,250 ml三角瓶×200 ml培养基。

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蔗糖(白砂糖)2%、琼脂 2%,加水至所需体积,pH自然。

配制方法:马铃薯去皮,称量,切成小方块,放入搪瓷杯,加水适量,煮沸20 min,取汁液,补水至所需体积,加入蔗糖(白砂糖),加热溶化,最后加入琼脂(琼脂要预先单独用水浸泡,然后挤干再加入),加热至琼脂完全溶化,分装三角瓶,塞棉花塞,牛皮纸封口,包扎,灭菌。

培养基统一高压蒸汽灭菌(121℃25 min)。

(四)无菌平皿准备(下次实验倒平板用)每组10套,报纸包扎,高压蒸汽灭菌(121℃25 min)后,置干燥箱80℃烘干1 h。

(五)枯草样预处理及预培养(下次实验分离芽孢杆菌用)枯草样预处理:每组1瓶。

100 ml三角瓶+自来水约50 ml,加5%可溶性淀粉,溶解。

枯草若干,剪短,浸入三角瓶水中,牛皮纸封口,包扎,置水浴中煮沸10 min,然后置培养箱30℃预培养3~7 d。

(六)葡萄样(或其它水果)酵母菌预培养(下次实验分离酵母菌用)每组1瓶。

葡萄(或其它水果)适量,捏碎,皮渣与汁液一起放入250 ml 三角瓶(装量1/2~2/3),封口,置培养箱25℃预培养3~7 d,观察自然发酵过程。

实验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步骤:(一)污水中大肠杆菌的分离(稀释倒平板法)1)用三角瓶取污水样适量。

分离接种实验报告

分离接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分离接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悉微生物纯种培养技术;3. 提高无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分离接种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其主要目的是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纯种微生物。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稀释分离法:通过将微生物群体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稀释,使每个稀释度内仅含有一个或几个微生物细胞,然后选取单菌落进行培养,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2. 选择培养法:根据微生物对特定条件的适应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所需的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实现分离纯化。

三、实验材料1.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等;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琼脂糖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3. 试剂:无菌水、无菌生理盐水、无菌酒精、无菌接种环等;4. 仪器:无菌操作台、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无菌操作台、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等实验器材进行消毒处理;(2)将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和琼脂糖固体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配制,并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备用;(3)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等菌种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复苏,并制备成菌悬液。

2. 微生物分离接种(1)稀释分离法① 取无菌接种环,蘸取菌悬液,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划线;② 重复上述操作,使菌悬液在平板上形成一系列平行线;③ 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④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选取单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2)选择培养法① 将菌悬液接种于琼脂糖固体培养基平板上;②在平板上加入适量抗生素,使平板成为选择培养基;③ 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④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选取单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3. 纯化培养(1)将单菌落挑取至新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2)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3)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确认纯化成功。

微生物培养的一般流程

微生物培养的一般流程

微生物培养的一般流程
1. 样品消毒:在培养实验之前用70%的酒精和其他消毒剂对样品的表面进行消毒。

2. 配制培养基:根据不同的培养条件,依据需要选择和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经过称重调配后,组成所需的培养基,再配制到培养管或者培养皿中。

3. 样品制备:将消毒后的样品细分,利用均质器进行均质,确保培养基中所有单位都被微生物接触到。

4. 样品接种:在上述步骤完成后,将样品放入培养容器中。

5. 培养:根据实验要求,设置温度和湿度,调整光照,安排搅拌,移液等,创造合适的细菌生长条件。

6. 分离:当培养基中出现视觉上显著的菌落时,利用接种法或分离链植物就可以得到纯培养的微生物。

7. 鉴定:对分离出的纯培养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确定其种类。

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和纯培养

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和纯培养
液体接种技术:从菌种斜面上接入到液体培 养基中;
穿刺接种技术:用接种针从菌种斜面上挑取 少量菌体并竖直穿刺到半固 体培养基中;
接种无菌操作步骤
1. 将菌种斜面和待接种新鲜斜面夹在左手 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大拇指按在两 只试管中间。右手旋松棉塞,便于拔出; 2. 右手拿接种环,竖直伸入火焰中,环端 及伸入试管中部分均充分灭菌;
I
冷却至 45℃左右
每皿约倒入15ml
肉汤培养基
II
III
0.2ml 0.2ml
0.2ml
微生物的计数
血球计数法 平板活菌计数法
计繁殖数法只适宜于单细胞状态的微生物 或丝状微生物产生的孢子
血球计数法
一、实验原理
血球计数器是一特制的厚载玻片,上面 刻有一定面积的方格,将盖玻片盖上后,由 于两者之间存在着距离使之形成一定容积的 小室。滴入待测样品后,使样品均匀充满小 室,在显微镜下计算小室内的菌数,换算成 单位体积的样品中所含的菌数。
度。
思考题
1.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通常采用那些方法,并说明个 方法的特点。
2. 什么叫微生物的污染?如何防止? 3. 从两种方法计数得出的菌液浓度是否一致?分析
误差产生的原因,由此比较一下两者的优缺点及 各自的适用范围。 4. 平板活菌计数中,为何选择生长有25~250个菌 落的平板?
碰到火焰,以免烧死菌体 6. 血球计数器要洁净干燥,滴入菌液时在盖玻片与
载玻片间不能有气泡 7. 血球计数时显微镜光线不宜太亮
实验安排(三人一组)
斜面接种:每组三支 液体接种:每组三支(大肠、四联、枯草各一支) 穿刺接种:每组二支(四联一支、变形一支) 平板划线分离:每人划一块平板(混合菌液) 稀释分离:I、II、III各一块平板(混合菌液) 血球计数:写出小格数目,并算出酵母菌液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原理及其应用-文档资料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原理及其应用-文档资料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原理及其应用-文档资料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实验室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

其主要原理是将混合微生物群落分离为单一的微生物菌落,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形成单一菌种培养物,以便进行鉴定和研究。

1.微生物的分离技术
(1)稀释涂布法:将微生物混合液逐渐稀释,然后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涂布在富养基平板上,待菌落形成后,挑取单一菌落进行培养和研究。

(2)过滤法:利用微孔膜或滤纸将混合液过滤,将过滤后留在微孔膜或滤纸上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和研究。

(1)液体培养:将微生物接种在富足的液体富养基中,置于适当的温度、光照和通气条件下进行培养。

(3)混合培养:将两种或以上的微生物同时接种在同一富养基上进行培养,这一技术可同时培养多种微生物,缩短实验时间。

3.技术应用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医学诊断、生物工程和食品工业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1)微生物学研究:分离单一菌种进行研究,为微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

(2)医学诊断:从临床样品中分离出致病微生物进行培养与鉴定,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诊断、鉴定和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

(3)生物工程: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添加营养物质,用微生物进行合成、代谢和分泌等反应。

(4)食品工业:将微生物培养在富有营养的富养基中进行发酵,生产出发酵食品。

微生物室实验操作方法

微生物室实验操作方法

微生物室实验操作方法
微生物室实验操作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消毒准备:将实验室器具、培养基和培养物消毒处理,以防止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2. 样本采集:从环境中采集微生物样本,可以是土壤、水、空气或其他生物体表面等,要保持采样过程的无菌。

3. 培养基制备: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添加所需的营养成分,并将其煮沸杀菌,然后冷却至适宜温度。

4. 样本接种:将采集的微生物样本加入到培养基中,可以用接种环、接种棒或移液管等器具进行接种,避免污染其他培养基。

5. 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时间和条件根据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异。

6. 处理和观察:在培养完后,观察培养物的形态、颜色和生长情况,如有必要,可以进行染色或其他处理以进一步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

7. 数据记录和分析: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微生物的生长、存活情况进行分析。

8. 清洗和消毒:实验结束后,将所有使用的器具和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防止微生物的传播和污染。

在实验操作中,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佩戴防护手套、实验外套、眼镜或面罩,并遵循实验室中的无菌操作和生物安全防范措施。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微生物检验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标本采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规章制度正确采集标本,及时将采集到的标本送至检验科进行接种处理。

在运送标本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相应的温度和氧气,以防止标本干燥。

2. 镜检:检验人员运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标本,辨别相关致病菌的形态与数目,并进行初步判断。

必要时,还需要对标本进行染色后再观察,以对致病菌的性质和来源进行鉴别,更能排除污染因素,使标本致病菌的检出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3. 分离培养:采集的标本中不可避免地会吸附细菌,如果在镜检环节发现标本上吸附的细菌,就需要对标本实施分离纯化,并将其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如显色培养基、血平板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再将空气和温度调整至适合细菌生长的数值,获得便于进一步鉴定的细菌。

4. 细菌鉴定:检验人员通过细菌形态、菌落特点、酶类检测、血清学试验、生化反应等方式鉴定分析分离获得的标本,明确致病原因。

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标准如下:1. 尽量在病程早期、症状典型以及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标本。

2. 标本应使用无菌容器盛放。

3. 血液为无菌液体,因此在采集时要避免皮肤的正常菌群污染。

多采用血培养瓶运送,随后放入血培养系统自动培养。

如有报阳则进行下一步检验:涂片镜检报给临床初步结果;需氧和厌氧瓶分别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与厌氧血平板等;随后进行菌种鉴定以及药敏试验。

4. 脑脊液标本一般需要进行离心,以富集细胞。

一般检验流程为进行涂片镜检,包括革兰染色,抗酸染色与墨汁染色等。

增菌管进行增菌,分离培养转至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沙保弱平板等。

5. 痰液镜检一般包括革兰染色与抗酸染色,分离培养多用巧克力平板和血平板。

6. 尿液常做定量检测,取10微升尿液进行连续划线。

7. 粪便常用革兰染色做菌群比检测;分离培养多用麦康凯与SS平板。

8. 各类微生物标本应通过传递窗进行传递。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准确信息。

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

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

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一、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分离、接种方法。

2、掌握无菌操作基本环节。

二、实验说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呈混杂状态存在,要获得所需菌种,必需从中把它们分离出来。

在保存菌种时不慎受到到污染也需予以分纯。

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很多,但基本原理却是相似的,即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一定的稀释,并使微生物的细胞(或孢子)尽量以分散状态存在,然后使其长成一个个纯种单菌落。

然而上述工作又离不开接种,即将一种微生物移到另一灭过菌的培养基上的过程。

三、实验材料1、恒温培养箱。

2、接种环、玻璃棒、吸管、酒精灯。

3、培养基(上次实验配制的)。

4、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

四、方法步骤(一)接种的操作1、斜面接种(接金黄葡萄球菌)(1)操作前,先用75%酒精擦手,待酒精挥发后点燃酒精灯。

(2)将菌种管和斜面握在左手大姆指和其它四指之间,使斜面和有菌种的一面向上,并处于水平位置。

(3)先将菌种和斜面的棉塞旋转一下,以便接种时便于拔出。

(4)左手拿接种环(如握钢笔一样),以火焰上先将环端烧红灭菌,然后将有可能伸入试管其余部位也过火灭菌。

(5)用右手的无名指、小指和手掌将菌种管和待接斜面试管的棉花塞或试管帽同时拔出,然后让试管口缓缓过火灭菌(切勿烧过烫)。

(6)将灼烧过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接种环在试管内壁或未长菌苔的培养基上接触一下,让其充分冷却,然后轻轻刮取少许菌苔,再从菌种管内抽出接种环。

(7)迅速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伸入另一支待接斜面试管。

从斜面底部向上作“Z”形来回密集划线。

有时也可用接种针仅在培养基的中央拉一条线来作斜面接种,以便观察菌种的生长特点。

(7)迅速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伸入另一支待接斜面试管。

从斜面底部向上作“Z”形来回密集划线。

有时也可用接种针仅在培养基的中央拉一条线来作斜面接种,以便观察菌种的生长特点。

(8)接种完毕后抽出接种环灼烧管口,塞上棉塞。

微生物纯种分离,培养及接种技术实验原理

微生物纯种分离,培养及接种技术实验原理

微生物纯种分离,培养及接种技术实验原理微生物纯种分离、培养及接种技术是微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实验技术之一。

其目的是从混合的微生物菌群中分离出单一的微生物菌落,并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进行纯化和生长,以获得纯种微生物。

一、实验器材和试剂1.灭菌针2.毛细胞计数板3.显微镜4.平板接种器、针头5.无菌匀浆棒、吸管6.细菌培养基7.消毒液二、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及制备首先需要选择一份待测试的样品,包括土样、水样、空气、食品等,然后将样品采集到无菌容器中,再将其送到实验室。

在进行样品处理之前,需要先进行简单的初步处理,将样品进行稀释或者过滤,将其中的杂质和大颗粒物去除,以利于后续实验的操作。

接下来需要进行制备培养基,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凝胶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甜菜汁培养基等,以满足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生长所需的营养物和成分。

2.分离纯化分离纯化是该实验的关键步骤。

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移到无菌试管中,打开试管口,加入适量的制备好的培养基,然后利用匀浆棒或吸管将混合物均匀混合。

然后利用平板接种器将混合物接种到培养基平板上,使其密切接触。

然后将接种好的平板置于恒温箱中,以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自我繁殖。

在接种后2-7天内,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将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不同的菌落,每一种菌落都代表一种单一的微生物。

将这些菌落分离提取,并再次进行培养,就能得到单纯的微生物菌种。

3.纯种微生物菌种接种在获得单纯的微生物菌种之后,需要将其再次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育。

将相应体积的纯种菌种接种到培养基平板上,使其能够生长繁殖。

在接种后约24小时内,微生物将在培养基中生长出许多菌落。

根据菌落的特征和形态,可以对不同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

如果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可以对微生物菌种进行进一步培养、萃取定量和测序等工作,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三、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需要保证实验室内部环境和仪器均为无菌状态。

微生物学实验中接种技术

微生物学实验中接种技术

微生物学实验中接种技术接种技术是微生物学试验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接种就是利用接种工具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物往新的培养基上移植。

(一)接种工具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针、接种环、接种铲、涂布棒等。

接种细菌或酵母菌用接种环或接种针,接种环(或接种针)有一次性的塑料材质的,已灭菌可挺直用法,也有铂金或镍铬合金的。

假如用法金属材质的,用法前后均应在火焰上彻底灼烧灭菌,灭菌时右手持接种环(或接种针)的木柄或塑料柄,将金属部分竖立于火焰中,慢慢下移使金属环(或接种针)烧红,并将接种环(或接种针)和柄之间的金属棒也通过火焰数次。

取菌时,必需待接种环(或接种针)冷却后方可用法。

接种某些不易和培养基分别的放线菌和真菌时,有时用接种钩或接种铲。

用涂布法在琼脂平板上分别单个菌落时需用涂布棒。

常用的接种工具见图4-1。

图4-1 常用的接种工具a.接种针b.接种环c.接种钩d.接种护e.移液管f.滴管g.涂布棒h.微量取液器 (二)常用的接种办法按照目的不同,可分离采纳接种环、接种针、移液管等举行斜面培养基接种、液体培养基接种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等。

1.斜面培养基接种将微生物从一个斜面培养基接种至另一个斜面培养基上的办法,称为斜面培养基接种。

斜面培养基接种主要用于接种纯菌,使其增殖后用以鉴定或保存菌种,操作办法如下: (1)左手持菌种管与培养基管,斜面皆向上,菌种管在外侧,右手用拿毛笔的姿态持接种环,将铂丝与欲进入试管的柄部通过火焰灭菌。

(2)右手的小指与掌心夹下培养基管的棉塞,第四指与小指夹下菌种管棉塞,管口通过火焰。

(3)接种环伸入菌种管,蘸取少许菌种。

(4)接种环伸入培养基管,在斜面上蜿蜓划线,或者划直线。

注重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不行碰管口与其他地方。

(5)管口再通过火焰,并将棉塞塞于本来的试管。

(6)接种环灭菌。

2.液体培养基接种液体培养基接种基本上与斜面培养基接种法相同,不同之处是,将挑取的菌种移种至液体培养基管中时,斜持试管,将菌涂于液面处管壁上,试管竖立以后菌种即在液体内。

实验11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实验11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实验11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目 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结果分析 • 实验总结
01 实验目的
掌握微生物分离、培养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分离
通过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分离方 法,将目标微生物从混合样本中 分离出来。
微生物培养
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使目标微 生物生长繁殖,获得纯培养物或 特定微生物群体。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可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研究, 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用于生产生物制品、生物燃料等。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 断发展,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也可应用于环境治理领域,如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通过分离、培养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 ,可以实现环境的有效治理和修复。
生长曲线绘制
通过定时测量菌落大小或菌液OD值, 绘制生长曲线,分析微生物的生长规 律。
生长速率计算
根据生长曲线,计算不同时间段的生 长速率,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动态。
生长条件优化
根据生长曲线,分析微生物的生长条 件需求,优化培养条件,提高生长速 率和产量。
生长限制因素分析
根据生长曲线,分析影响微生物生长 的限制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 提供依据。
微生物培养
将分离得到的微生物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在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观察与记录
定期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曲线、菌落特征 等信息。

细菌接种操作流程

细菌接种操作流程

细菌接种操作流程细菌接种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步骤,用于将特定的细菌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以便进行后续的培养和研究。

正确的细菌接种操作流程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细菌接种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1.1 清洗操作台和实验器具:使用75%的酒精或其他适宜的消毒剂对操作台面和实验器具进行清洗消毒,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1.2 准备所需培养基: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适宜的培养基,如琼脂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并进行无菌处理。

1.3 准备细菌菌种:从冷冻保存的细菌菌种中取出所需的菌株,并进行悬浮液制备。

悬浮液的制备可以通过在无菌培养基中接种菌落,培养至适宜的生长期后进行。

二、接种操作2.1 打开培养基瓶:使用消毒的胶皮头或无菌柱头打开培养基瓶盖,避免瓶口接触到其他物体,防止污染。

2.2 涂布法接种:取少量悬浮液,用铁环或无菌棉签蘸取,均匀地在培养基表面涂布,可以选择不同的涂布方式,如平板涂布和斜板涂布等,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2.3 点刺法接种:在培养基上选择合适的位置,用无菌的铁针或无菌棉签蘸取悬浮液,轻轻地点刺培养基,使菌液渗入培养基内部。

2.4 均匀接种:无论是涂布法还是点刺法,接种后应尽量使菌液均匀分布在培养基表面或内部,避免出现不均匀生长的现象。

三、培养条件和处理3.1 培养条件:根据细菌的生长特性和实验要求,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并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恰当的培养箱或培养器中进行培养。

3.2 培养时间:根据细菌的生长速度和实验要求,确定适宜的培养时间,通常在24小时到48小时之间。

3.3 处理结果:培养结束后,观察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情况,如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根据实验目的,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离、鉴定、计数等处理。

四、清理工作4.1 培养基处理:将已经使用过的培养基进行无菌处理,避免细菌的扩散和传播。

4.2 实验器具清洗:将使用过的实验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和培养

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和培养

实验六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和培养一、目的要求1.理解和掌握微生物接种、分离基本技术的原理与操作要领。

2.熟悉微生物接种、分离的无菌操作过程。

3.了解微生物需氧培养的方法。

4.学会观察和描述微生物的各种培养性状。

二、实验原理1. 微生物接种指将微生物纯种或含菌材料转移到另一营养基质上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目的可采用的不同的接种方法,如平板划线法、斜面划线法、浸洗法、涂布法、倾注法、穿刺法、点植法和影印法。

2. 微生物分离指依据微生物的特征,采用各种方法从含菌样品中获得由单一个体(如单一菌体或孢子)或一段菌丝生长繁殖形成的微生物群体的过程。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分离法、稀释倾注平板分离法和单细胞分离法。

平板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两个方面:(1)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2)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

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值得指出的是从微生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平板上的单个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纯培养。

因此,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的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方能得到。

3. 微生物培养指微生物被接种到营养基质后,在一定条件下生长繁殖的过程,分需氧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本实验所做的需氧培养法,是采用生化培养箱和恒温摇床进行的。

4. 微生物的培养形状培养性状是微生物在培养基上所表现的群体形态和生长情况。

平板菌落特征、斜面和液体培养特征、半固体穿刺培养特征等培养性状,是鉴定微生物的重要形态学依据。

菌落是由单个或少数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生长繁殖所形成的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菌落形态会因菌种不同或菌种相同但所用培养基、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条件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

微生物的接种、分离纯化与培养方法一、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1、接种工具和方法在实验室或工厂实践中,用得最多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

由于接种要求或方法的不同,接种针的针尖部常做成不同的形状,有刀形、耙形等之分。

有时滴管、吸管也可作为接种工具进行液体接种。

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要将菌液均匀涂布时,需要用到涂布棒。

(图3-3)图3-3接种和分离工具1.接种针 2.接种环 3.接种钩 4.5.玻璃涂棒 6.接种圈 7.接种锄 8.小解剖刀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以下几种:1)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

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

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

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2)三点接种在研究霉菌形态时常用此法。

此法即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上,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

除三点外,也有一点或多点进行接种的。

3)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

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

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

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4)浇混接种该法是将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再倒入冷却至45°C左右的固体培养基,迅速轻轻摇匀,这样菌液就达到稀释的目的。

待平板凝固之后,置合适温度下培养,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菌落。

5)涂布接种与浇混接种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让其凝固,然后再将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菌液均匀分布,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的菌落。

6)液体接种从固体培养基中将菌洗下,倒入液体培养基中,或者从液体培养物中,用移液管将菌液接至液体培养基中,或从液体培养物中将菌液移至固体培养基中,都可称为液体接种。

实验5细菌的接种及分离培养

实验5细菌的接种及分离培养

观察记录菌落形态和特征
01
菌落形态
观察并记录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形态,如圆形、椭圆 形、不规则形等。
菌落特征
02
03
菌落大小和颜色
记录菌落的色素、透明度、边缘 形状、表面特征(光滑或粗糙) 等。
观察并记录菌落的大小和颜色, 这些特征有助于鉴别不同种类的 细菌。
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
1 2
生长曲线绘制
观察与记录
定时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记 录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信 息,以便后续分析。
分离纯化
对于需要分离纯化的细菌,可 采用划线法、稀释涂布法等方 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一菌 落。
保存菌种
将分离纯化后的菌种进行保存 ,以便后续实验使用。可以采 用甘油管藏、冷冻干燥等方法
进行保存。
04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 成功地分离培养出了纯种的 细菌,并观察到了其在不同 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具
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 培养条件 | 菌落数 | 生长情 况|
实验总结
| --- | --- | --- |
| 温度37℃、湿度适宜 | 120 | 良好 |
| 温度4℃、湿度适宜 | 0 | 无生 长|
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细菌之间的差异,探究其原 因。
结论总结
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关于细菌接种及分离培养的结论, 并指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足之处。
05 注意事项与实验总结
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应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避免外界细菌污染。
使用后的器材和培养基应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学习细菌的接种及分离培养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显微观察技 术,了解细菌的生长特性和培养条件。

微生物接种技术

微生物接种技术

实验八微生物无菌接种技术一、实验原理微生物接种就是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工具(针、环)从一支原菌种中挑取少许菌体,接入到另一支新的培养基上扩大培养的技术。

要想得到大量的菌种,适应生产、科研和教学要求,就要进行微生物的接种,扩大菌种数量。

接种因使用不同容器、不同的培养基,达到不同的目的,而有不同的接种方法,但它们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的。

通常接种都应在空气经过消毒灭菌的接种室或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内完成。

二、实验步骤1.斜面接种(1)左手夹住试管(2)灼烧接种环(3)拔出棉塞,夹在小指、无名指上,管口过火(4)取菌、接种,接种后在火焰上方迅速塞好棉塞(5)写好标签(菌种名、日期、接种者姓名),贴于斜面正上方前端约1cm处.(6)于37度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全班统一装入一保鲜袋)(7)一星期后观察分离效果,拍照,分析结果2.平板培养基(平板)制备(1)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

(2)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3)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到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4)等待平板冷却凝固。

3.涂布平板法(以小组为单位,对混合菌菌悬液进行涂布分离)(1)用75%酒精或0.01%新洁而灭擦洗双手,进行消毒处理。

(2)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3) 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4)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

(5)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分布均匀。

(6)将接种好的平板在皿底做好标记。

(7)涂布分离的平板全班一起放入保鲜袋中,37度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4h。

(8)一星期后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分离效果,拍照,分析结果4.划线分离:从污染平板中纯化细菌菌落(每人1个平板)(1)用75%酒精或0.01%新洁而灭擦洗双手,进行消毒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
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分离、接种方法。

2、掌握无菌操作基本环节。

二、实验说明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呈混杂状态存在,要获得所需菌种,必需从中把它们分离出来。

在保存菌种时不慎受到到污染也需予以分纯。

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很多,但基本原理却是相似的,即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一定的稀释,并使微生物的细胞(或孢子)尽量以分散状态存在,然后使其长成一个个纯种单菌落。

然而上述工作又离不开接种,即将一种微生物移到另一灭过菌的培养基上的过程。

三、实验材料
1、恒温培养箱。

2、接种环、玻璃棒、吸管、酒精灯。

3、培养基(上次实验配制的)。

4、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

四、方法步骤
(一)接种的操作
1、斜面接种(接金黄葡萄球菌)
(1)操作前,先用75%酒精擦手,待酒精挥发后点燃酒精灯。

(2)将菌种管和斜面握在左手大姆指和其它四指之间,使斜面和有菌种的一面向上,并处于水平位置。

(3)先将菌种和斜面的棉塞旋转一下,以便接种时便于拔出。

(4)左手拿接种环(如握钢笔一样),以火焰上先将环端烧红灭菌,然后将有可能伸入试管其余部位也过火灭菌。

(5)用右手的无名指、小指和手掌将菌种管和待接斜面试管的棉花塞或试管帽同时拔出,然后让试管口缓缓过火灭菌(切勿烧过烫)。

(6)将灼烧过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接种环在试管内壁或未长菌苔的培养基上接触一下,让其充分冷却,然后轻轻刮取少许菌苔,再从菌种管内抽出接种环。

(7)迅速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伸入另一支待接斜面试管。

从斜面底部向上作“Z”形来回密集划线。

有时也可用接种针仅在培养基的中央拉一条线来作斜面接种,以便观察菌种的生长特点。

(7)迅速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伸入另一支待接斜面试管。

从斜面底部向上作“Z”形来回密集划线。

有时也可用接种针仅在培养基的中央拉一条线来作斜面接种,以便观察菌种的生长特点。

(8)接种完毕后抽出接种环灼烧管口,塞上棉塞。

(9)将接种环烧红灭菌。

放下接种环,再将棉花塞旋紧。

2、液体接种
(1)由斜面培养基接入液体培养基,此法用于观察细菌的生长特性和生化反应的测定,操作方法与前相同,但使试管口向上斜,以免培养液流出接入菌体后,使接种环和管内壁磨擦几下以利洗下环上菌体。

接种后塞好棉塞将试管在手掌中轻轻敲打,使菌体充分分散。

(2)由液体培养基接种液体培养基,菌种是液体时,接处除用接种环外尚用无菌吸管或滴管。


种时只需在火焰旁拔出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液注入培养液内,摇匀即可。

3、平板接种
将菌在平板上划线和涂布。

(1)划线接种见分离划线法。

(2)涂布接种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液注入平板后,用灭菌的玻棒在平板表面作均匀涂布。

4、穿刺接种
把菌种接种到固体深层培养基中,此法用于嫌气性细菌接种或为鉴定细菌时观察生理性能用。

(1)操作方法与上述相同,但所用的接种针应挺直。

(2)将接种针自培养基中心刺入,直刺到接近管底,但勿穿透,然后尚原穿刺途径慢慢拔出。

(二)分离的操作方法
1、稀释分离法
通过不断稀释使被分离的样品分散到最低限度,然后吸取一定量注入平板与温度适合溶化了的琼脂培养基混合,这样分散的细菌被固定在原处而形成单菌落。

(1)将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用无菌水制作菌悬液。

(2)取若干支无菌试管,每支内盛9ml无菌水。

(3)吸取1ml制备好的菌悬液,置于第一支含有9ml无菌水的试管内,这样就稀释了10倍,也就是10-2。

(4)从第一支试管内(10-2)吸取1ml注入第二支含有无菌水的试管内,这样就稀释了100倍,也就是10-2。

(5)用同样方法操作,直至稀释至10-5-10-6。

(6)分别精确吸取10-5-10-6各稀释度菌液0.2ml加入编好号的空无菌平皿中,同一稀释度重复做三个平皿。

(7)将已溶化并冷却至45℃的琼脂培养基倒入上述各平皿内,轻轻旋转使培养基与菌悬液充分混匀,凝固后倒置于37℃或38℃度恒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观察平板上菌落生长和分布情况。

2、平板划线分离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是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而达到分离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

(1)倒平板溶化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倒平板,水平静置待凝。

(2)在酒精灯光焰上灼烧接种环,待冷,取一接种环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混合菌液。

(3)左手握琼脂平板稍抬起皿盖,同时靠近火焰周围,右手持接种环伸入皿内,在平板上一个区域作之形回划线,划线时例接种环与平板表面成30-40°角度轻轻接触,以腕力在表面作轻快的滑动,勿使平板表面划破或嵌进增基内。

(4)灼烧接种杯,以杀灭接种环上尚残余的菌液,待冷却后,再将接种环伸入皿内,在第一区域划过线的地方稍接触一下后,转动90°,在第二区域继续划线。

(5)划毕后再灼烧接种杯,冷却后用同样方法在其他区域划线。

(6)全部划线完毕后,在平皿底用特种蜡笔注明菌种、日期、组别、姓名。

将整个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箱培养。

(7)37℃经过24-48小时培养后取出观察。

注意菌落的开关、大小、颜色、边缘、表面结构、透明度等性状。

附一无菌操作环节
(1)接种室应保持清洁,用煤粉酚皂液擦洗台面及墙壁,定期用乳酸或甲醛熏蒸。

每次使用前,均应用紫外灯灭菌。

定期对接种室作无菌程度的检查。

(2)进入接种室前,应先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在缓冲间内要更换工作鞋帽、工作衣、戴口罩。

工作衣、工作鞋、口罩只准在接种室内使用。

不准穿到其它地方去,并要定期更换、消毒。

(3)接种的试管、三角并瓶等应做好标记,注明培养基、菌种的名称、日期。

移入接种室内的所有物品,均须在缓冲室用70%酒精擦试干净。

(4)接种前,双手用70%酒精或新洁尔消毒,操作过程不离开酒精灯火焰;棉塞不乱放;接种工具使用前后均需火焰灭菌。

(5)培养箱应经常清洁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