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别

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别

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别
比较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差异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比较:地段层面、街区层面和建筑层面。

1、地段层面。

控制性详细类似总规,着重点在各种指标的平衡,例如交通容量、功能分区、用地开发强度等问题,而城市设计在此层面的重点是城市意象,如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巴黎拉middot;德方斯区等。

2、街区层面。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问题是建筑的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技术数据,依然是数据平衡问题,例如底层架空奖励容积率的做法就是一种典型的规划做法,而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建筑高度(不同于规划中的高度规定)、室外空间、街墙界面、人车分流的解决方案、整体材质色彩等等,例如深圳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中的街墙、南京河西新城区中心地区城市设计中的绿轴。

3、建筑层面。

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是建筑退后红线、交通出入口位置范围、停车容量等等。

1。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赵晨--------------------------------------------------------------------------------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一、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是从对城市形态的认识开始的。

影响城市形态的动力因素极其复杂而又扑朔迷离。

应当看到城市组成因素的多元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城市的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是一种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其相关性不像数学中那样一一对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兼容性,即使是较容易被我们认知的城市物质形态也是极其复杂的。

正如亚历山大以数学集合论提示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城市物质形态,他认为城市并非树形结构,不易理解和处理,城市好似关网络形,充满复杂、多样的联系,具有有机性,难于想象且不易处理。

然而,城市建设者并不是面对抽象的城市概念,城市设计也不是空中楼阁般的理论幻想。

当建筑师接受业主委托,面对所处的基地时,所谓城市设计的工作实质上就已经开始了。

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城市设计是指达到社会、经济、审美或技术等目标在形体方面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三层次的内容,一是工程设计,指某一特定地段上形体环境的创造;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功能上有联系项目的形体;三是城市或区域的设计,包括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城更新改造等等的设计。

”我国,一般是指前两个层次的内容。

作为应用层次上的城市设计,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更注重实证上的内容,更注重设计的基本准则和技法上的可操作性。

因此我们认为现实的途径是深化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念,以不断的工程实践去体味复杂的城市设计内涵,以务实的研究态度去体会城市设计的内容。

从宏观上讲,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连接点。

其背景为社会结构、经济实力、民族传统、城市功能、土地效用等城市形态要素,以科学理性方法,研究城镇基地上物质要素的相对时空关系。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0.15•【字号】宁政发[2013]285号•【施行日期】2013.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宁政发〔2013〕28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2013年10月15日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编制说明为进一步凸显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定位和山水城林特色,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和管理要求,以《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试行)》为基础,结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内容,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本《导则》通过明确城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有助于编制单位加强对南京城市特色的把握。

各城市设计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对设计内容进行拓展,鼓励对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导则》于2013年10月起试行,《导则》中所确定的市级特色意图区以及空间特色要素等内容,随着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和适当增补。

本《导则》由南京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南京市规划局。

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进一步彰显南京城市空间特色,提高城市设计编制质量,规范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 指导思想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定位,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发展导向,突出南京“山水城林”的空间特色。

1.3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层次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重在明确和规范各层次城市设计内容和设计成果要求。

如何做狭长地形建筑规划方案设计

如何做狭长地形建筑规划方案设计

狭长地形建筑规划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土地资源变得愈发紧张,狭长地形的地段也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点。

如何合理规划和利用狭长地形的土地资源,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某城市中心区域的一块狭长地形地段为例,尝试设计一个合理的建筑规划方案,以期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二、地形分析该块狭长地形地段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东西向延伸,总长约500米,宽度仅有50米。

地形较为平坦,但受到周边建筑物的遮挡,采光不佳。

周边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三、规划设计1.功能规划该地段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周边商业、文化、教育等资源丰富,适合打造一个多功能综合体。

规划包括商业区、办公区、住宅区、公共设施等功能。

商业区占地面积约为1/3,主要设立商业街、餐饮街、娱乐场所等;办公区占地面积约为1/3,适合搭建写字楼、企业总部等;住宅区占地面积约为1/3,布局合理,配套绿化带,提升居住质量;另外还设置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市政中心、公园等,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2.建筑设计根据地形特点和功能需求,设计建筑主要为一些独立的建筑体量。

商业区采用复式商铺建筑,各层互相独立,采用玻璃幕墙设计,提升商业氛围;办公区建造多层写字楼,采用现代设计理念,大面积玻璃幕墙,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住宅区采用多层住宅楼设计,层高适中,一户一梯,为居民提供私密性和舒适性。

另外,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设置大面积花园和绿化带,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空间。

同时,在建筑物之间设置开放式广场,增加景观视野,提升城市品质。

3.交通设计考虑到狭长地形的特点,合理规划交通路网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地下车库和地面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问题;同时设置公交站点和地铁出入口,提高交通便利性。

此外,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污染,提升城市绿色出行水平。

四、总结狭长地形的地段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形特点、功能需求和交通便利等因素,合理规划和布局是关键。

08-历史街区

08-历史街区

西安古城墙 郑州商城遗址
四、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
保护历史街区的天际线 控制周围建筑高度 尺度协调——建筑物体量的大小必须和街道格局和空
间相适应 街道立面控制
五、历史街区新建建筑的问题
历史街区立面风格的问题
➢ 风格统一不是主要的,关键在于协调; ➢ 协调的做法;
①建筑形体间的相互搭配; ②体量和比例的有机组合; ③建筑物和广场、道路、绿化空间之间要有的 良好关系等。
二、历史街区保护的内容
街道格局
应该考虑街道布局与形态、街道功能和街道空间及景观三个基 本方面。
1、街道布局与形态一般不应改变;(街道布局与形态主要包含 街道网的平面布局特征、主次街道的相互连接关系、街道的分级体 系和街道的空间层次关系)
2、街道功能应该予以扩展; 3、街道尺度、界面和空间标志物应该予以保间系统及景观界面
空间系统由城市各个层次的空间关系与形态、各种空间在城市空 间系统及城市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其中的活动要素构成(公共和 半公共空间、私密和半私密院落)。景观界面包括开放空间周围的界 面、主要景观视线所及的建筑、自然界面、以及街道界面。
1、历史地段的空间系统应该予以保持,重要的开放空间和有特征 的景观界面应该予以保护,重点在于空间功能和形态、空间联系的结 构关系和界面的景观特征的保持;
四、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
城墙也可以作为城市历史街区的一部分保留下 来。城墙是形成城市传统格局的重要元素,反 映城市的外轮廓特征
➢ 现存城墙周围开辟道路和绿化带; ➢ 利用城墙作环城公园或露天博物; ➢ 遗迹或残段可以作为:街区或公园的构景要素,
利用它来作为博物馆和城市的入口标志; ➢ 城墙拆除余下基址可改为城市内环路或绿化带。
地段交通的重组:最大限度的将交通疏导到历史地段 的外围,街区内利用现有道路组织单向交通。

居住区分类特点

居住区分类特点

居住区分类特点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居住区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一、按照区位的分布规律对居住区进行分类,可分为农村型居住区、城市/城镇型居住区和郊区型居住区。

1、农村型居住区特点:农村型居住区主要分布在非城市区域,多分散布置,与广袤的田野及大自然相伴,空气质量和环境清洁度相对较高,但由于污染治理系统不健全,生态环境质量易受破坏。

农村型居住区文明等级相对较低,是城市型居住区的祖先。

农村型居住区类型比城市型居住区更丰富,地域差异较大,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性。

农村型居住区的形成多半是伴随时间流转的渐次累积,文化的生长与融合也由此获得一种从容与和缓,是缓慢生活形态的直接呈现。

其空间肌理与住屋形态表现出和谐、统一下的多样与有机,常具有整体涌现的景观之美。

其建筑多为低层,建筑材料常就地取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高度整合。

农村型居住区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错综复杂。

2、城市/城镇型居住区通常蔓延成片,总体数量少,但实际人口多,且呈上升趋势。

城市型居住区受城市中心的辐射影响,并反作用于后者,其建筑密度和建设强度常和其围绕的城市中心的等级呈正比关系。

且越是功能复合的城市中心周边的居住区其社会与文化内涵越丰富多样。

古代的文化规模与生活方式虽然较为单一,住宅面貌却因房主的不同而呈现出总体统一的个体差异,而当代生活虽比较多样,但很多住宅的个体差异几乎削减到了极限。

城市型居住区土地利用强度很高,与人口的高密度相互影响,形成具有巨大消耗力与生产力的市场,与产业化的城市历程相辅相成。

与自然隔离,环境质量相对较低。

人口组成、社会结构、社区关系与文化背景等方面更复杂3.郊区型居住区一部分是以前的农村型居住区对城市进行相对位移的结果,另一部分是从城市中扩张出来的。

多分布于乡村与城市之间,自然环境优越,对车行道路系统有强烈的依赖。

土地使用强度较低,居住建筑以联排和独立别墅为主,还有低层为主的花园洋房或较低密度的多层住宅,高层相对较少,分布自由。

一般用地规模较大,功能组成较为纯粹,主要为居住建筑。

城市设计的层次及要素设计

城市设计的层次及要素设计
有三座主要建筑:礼拜日学校、教会行政楼、教会办公楼。
• (2)东京国际会议中心 • 东京国际会议中心位于日本东京的丸内地区,占地27400平方米,基地原为
旧东京都厅舍用地。该建筑总面积14000平方米,是一个为大型会议、展览 和信息交流提供服务的综合性中心,工程总造价约1亿美元。
大家好
14
• 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
• 2)城市生态要素的考虑 • 在生态要素方面,旧城更新改造重点需处理的是综合和妥善处理好新的和原
有的城市生态系统的关系,建立一种良心循环的符合整体和生态优先准则的 新型城市生态关系。
大家好
11
• 南京夫子庙历史街区再开发
• 80年代初,南京夫子庙一代环境品质十分恶劣,1984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决 定开发建设以夫子庙为中心景区的“十里秦淮”风光带。
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体现环境的可持续性。
• (3)有机的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行使文化、教育、游憩等职能。 • (4)改善交通,便利运输,并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大家好
27
• 4.2开放空间的特征 • 开放空间一般分为两类:单一功能体系和多功能体系。 • 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结构体系方面具有如下特征: • (1)边缘:开放空间的界限。 • (2)连接:是指其连接功能的开放空间区段。 • (3)绿楔:城市开发中的“呼吸空间”。 • (4)焦点:帮助人们组织方向和距离感的场所或标志。 • (5)连续性。
大家好
5
大家好
6
• 2)堪培拉
• 用地背面是蜿蜒平缓的山丘,东、西、南三面则为森林覆盖的崇山峻岭,自 然地形很有特点。
• 1912年堪培拉举行了国际规划设计竞赛,美国建筑师格里芬的规划方案被选 中。该方案合理利用了基地山峦和水面,把城市的核心确定在首都山,并在 堪培拉西部建筑了一个水坝,将山下的莫朗格罗河流切断,并规划改造成一 个巨大的人工湖。城市中共有三条主要轴线。

地段级城市设计

地段级城市设计
2.1.3 地段级城市设计
1)地段级城市设计的对象和内容 地段级城市设计主要指建筑设计和特定建设 项目的开发 如街景、广场、交通枢纽、大型建筑物及其 周边外部环境的设计。 这是最常见的城市设计内容,这一尺度的城 市设计多以工程和产品为取向,虽然比较微观 而具体,却对城市面貌形成很大影响。
地段级城市设计要点 (1) 与分区级城市设计类似,应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协调好具体开发建设中的各 方利益,而不能仅以业主意志和纯粹的经济盈利原则所左右。 (2) 城市中大量存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是城市形体环境构成的基本要素,某种程度上, 它们对城市景观和环境特色的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处理好城市建构筑物 的形式、风格、色彩、尺度、空间组织,及其与城市文脉结构、整体的空间肌理、组织 的协凋共生关系。
a.寒带城市可以利用被动式节能技术,并通过城市设计安排好高大建 筑物和道路的布局,避免不利风道的的形成,降低空气流动速度
太阳能屋顶
日本多层太阳能住宅
b.在热带城市和亚热带地区设计建筑物时应注意: (a).不应使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以避免能源过度损耗,减少 光污染。 (b).应运用被动式设计原理,注意主导风向和绿化布置,充分 利用太阳能,创造庇荫的面积 (c).尽量设计雨水可渗透的生态地面,保护景观水面以蒸发降 温原广设计的大阪新梅田中心已具有城市尺度
(3) 在绿色设计方面,可利用生态设计中环境增强原理,尽量增加局部的自然 生态要素并改善其结构。
A.如可以根据气候和地形特点,利用建筑周边环境及其本身的形体来处理通 风和光影关系,组织立体绿化和水面,以达改善环境之目的。
B.建筑物设计应注意建设和运行管理中与特定气候和地理条件相关的生态 问题,如最普遍且最具实用意义的建筑节能和被动式设计。

城市设计归纳

城市设计归纳

城市设计归纳1031、概念性城市设计概念性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过程的一个阶段。

其主要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指导下一阶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寻找具有引领性的城市设计方案。

2、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至少包括空间物质环境、功能活动与人、管理机制三个方面。

3、城市设计研究与编著的内容一般涉及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景观、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城市活动系统、城市特色分区与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实施措施。

4、城市设计的任务主要有1)城市环境研究:正确认识城市设计涉及的相关要素间的关系,寻找发展存在问题、发展目标与发展对策。

2)城市空间环境:创造一个形式怡人、功能活动安全方便,具有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城市空间环境。

3)城市社会空间:促进自由、平等、和谐社会秩序建设,建立合理融洽的社会环境,提高公众利益。

4)城市经济发展:建立可行的发展模式,鼓励城市不同形式的经济活动产生,促成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可持续。

5)鼓励与控制:合理控制城市发展,维护城市环境良好状态,保护城市文化遗存,维系城市生态平衡。

5、空间格局的典型模式:1)中心集结型:最早存在,市民公共活动场所位于中心,体量尺度大,(视觉心理中心)2)条带延伸型:沿着主要道路走向,串接布置建筑、绿化、道路、广场要素,形成一系列空间节点与节奏变化3)格网型:格网格局代表着理性与秩序,体现社会文明发展形制。

(等级与庄重)4)自然生长型:结合地形水流,因地制宜,强调路线线型的柔和顺畅和建筑布局的活泼,(活动路线与自然景观良好结合)城市布局生动自然,建筑布置高低错落,环境富于变化6、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路径、边界、节点、标志、区域(134页详细)7、空间格局的演化类型:1)同心圆式扩X:一圈一圈连绵发展、功能混乱摊大饼(中心、格网)2)星状扩X:几条道路为轴线辐射生长,常见且不稳定(条带、中心)3)带状生长:沿某种地形要素,在某一轴线上生长优势或者趋向(条带)4)跳跃式生长:脱离老城区演化,可能是旧城区河道、地址等自然地理因素使其难以扩展8、A、城市道路景观的空间属性:1)空间领域性2)空间渗透性3)空间连续性B、城市道路景观的功能属性:1)景观属性2)认知功能3)社会生活功能9、城市道路功能的组织对策(略143页)1)促进道路作为积极的环境视觉要素的质量提升(4点)2)让驾驶员方便识别空间方位和环境特征(4点)3)获得上述目标后,各种投资渠道及其投资者应协调一致,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在集资修路时问题会比较突出。

(完整版)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完整版)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城市设计概述城市设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大体上,对城市设计的各种看法可分为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类。

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而在形体方面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1,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控制。

2,系统设计,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形体。

3,城市或区域设计,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

K·Lynch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

Team10 认为,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城市社会中存在人类结合的不同层次。

特别强调了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题的微观层次。

A·Rapoport从文化人类学和信息论的角度,认为城市设计是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

作为应用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更见关注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在现实背景中,这种解释常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机构和社区有关,具有显见的政策取向和工程取向。

J·Barnett指出:城市设计是一种现实生活的问题。

城市形体必须通过一个连续决策过程来塑造,将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

Designing Cities without Designing Buildings。

H·Shirvani教授指出,城市设计不仅仅与所谓的城市美容设计相联系,而且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齐康院士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意义通过图形付诸实施的手段。

包含这样几个意义:1离不开城市;2离不开设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城市设计》教案-1

《城市设计》教案-1
设计工作,它必须融合到城市规划各阶段、 各层次的设计中去。
⑵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
❖ 城市设计的内容比较具体而细致,具 有较多文化和审美的含义。
❖ 城市设计能更具体、形象地处理城市 空间的物质形态关系,更详细地指导 项目的具体实施。
2.二者的区别:
⑴现代城市规划的内容所及要远远超出城市 设计的对象范围。
❖ 形体环境论:认为城市设计是从三维角 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或对公共环境 的设计。
❖ 建筑论:认为城市设计是对空间秩序的 创造,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 模的建筑设计或是建筑学的扩展。
❖ 规划论:认为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个 阶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的深化或具 体化。
❖ 管理论:认为城市设计是政府职能的一部 分,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单功能空间
建立多功能空间
四、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1.二者的联系: ❖ ⑴都是对形体环境进行设计; ❖ ⑵城市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先导; ❖ ⑶建筑设计一旦接受了城市设计的指导或制
约,它便成为城市设计的延续和组成部分; ❖ 因此,二者是从属、主次关系。
2.二者的区别:
❖ 建筑设计——倾向于建筑单体设计(对环 境的考虑常缺乏整体观念)。
第二节 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城市设计的相关学科 ❖ 城市设计的学科定位 ❖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一、城市设计的相关学科
主要包括城市科学中的其他学科:
❖ 1.城市规划
城市❖规2.划建—筑—学是城市科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包括 以建筑下❖学四3.—方景—面观是的建研内筑究容学建:筑社物会及规其划环、境经的济科规学划,、其形目体环 境的景规是观❖划创建4.、 造 筑市学政 融政—策 技工—确术程偏定与学重。艺于术建为筑一外体部的空形间体的环形境体形环态境。质

城市设计概念

城市设计概念

城市设计一般包括总体城市设计、片区城市设计、地段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四种类型。

一、总体城市设计是对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和景观形象进行的设计。

内容包括:确定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明确城市风貌特色基本定位、景观形象总体目标;确定城市空间格局和形态,明确城市天际线、轮廓线和景观视廓控制要求;划分特色风貌保护区、特定景观环境控制区,明确管控原则、色彩基调、建筑高度等要求;组织城市开敞空间,建立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与景观系统;提出城市设计实施的措施和建议。

二、片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局部地区进行的系统的空间形态和景观形象的设计。

片区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明确片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特色定位;发掘和提出片区的历史肌理和景观资源要素;构建空间景观格局,综合分析片区内的轴线、节点、特色区域等,明确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视廊保护要求;明确主要街道立面要求。

三、地段城市设计是对具体城市街区、地段和地块的空间形态、景观环境、建筑空间等进行的详细安排与设计。

地段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优化街区、地段的空间形态,完善公共场所和空间布局,明确园林绿化、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小品及人文活动场所所管控要求:明确地段和地块建筑空间的组织,规定建筑群体组合和建筑的退线、型体、风格、体量、高度、第五立面和色彩等要求。

四、专项城市设计: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城市户外广告、店铺招牌、公共标识、夜景灯光、城市雕塑等特定要素或特定系统编制专项城市设计。

现代城市主导产业类型: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物流业、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电子商务、大数据体系、航空航天信息系统、新能源。

吕梁新区产业定位:与主城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依托优越地理、交通区位条件,重点推荐物流商贸、金融办公,休闲度假,商业服务,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

中国古代城市城市建设特点

中国古代城市城市建设特点

部分古代城市建设特点姓名:***班级:城规1002班学号:*********指导老师:***一、秦咸阳故城的城市建设特点1、咸阳宫的南北轴线为全城的中轴线。

咸阳分渭南和渭北两部分,渭北为城市主体,咸阳宫为全城重心。

2、打破建外郭的传统,以积极充实郊区县的办法,取代外郭功能,既提高了城市的防御能力,又可发展郊区经济。

3、充分利用地形,在规划结构上除以渭河为纽带联系南北两区外,更以高原地带作为共同区,较低地带设置市里及手工作坊区,主从分明。

4、宫居城北,市在城南,突破了《周礼》“面朝后市”的规定。

市里及作坊布置在临渭河的城南,可充分利用渭水,既方便生活,有有利于城市工商经济的发展。

5、将宫和官办手工业作坊按生产专业分区布置,分区规划合理。

6、规划布局受《周礼.考工记》都邑营建制度的影响,但基本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就地利”的原则。

二、汉长安城的城市建设特点1、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全在北2、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置在城内3、城市四面各有三座城门;城内道路笔直,垂直相交;城内道路成网格状,道路与城门相接。

通往城门的道路每条分三股,中间为帝王专用弛道。

4、宫城占城市面积比例很大,分散开布置。

5、在南北干道的东、西两侧有一定规模的市场且多集中于城市的北部。

6、居住模式称为闾里,闾里周围有墙和门;居住地段不集中,多分布于城内各宫殿之间。

7、外围皇帝陵墓处设陵城。

8、以宫殿为主体,且多据城南高亢之地。

9、城南直至曲江池和终南山为上林苑,为帝王园林,建有离宫。

三、曹魏邺城的城市建设特点1、以宫城为城市主体,,宫城的中轴线贯穿全城直达城门。

2、全城以道路为媒介,实行严格的分区,强化礼制秩序,宫城、官署、居民分隔,不相干扰。

3、城市道路网格化,道路呈方格网状,城内集中呈三处市场。

居住坊里标准化,道路分级明确,主要道路呈丁字交叉。

4、宫殿部分建筑严整,采用前朝后寝的格局,前为政务机关,后为起居用房,宫城内的园囿与防御功能结合。

城市设计理论及其方法

城市设计理论及其方法
6、利用滨江风景带形成的开敞空间走廊。组织有序的衔景立面,使人文景观和 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形成与河滨绿化空间相呼应的特色空间,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居住 休憩环境。
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 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概念。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 容包括如下: 城市总体空间设计; 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 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 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 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 建筑小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
(2)、特 征
1、以人为本──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设计依据 2、综合性──与城市规划、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 管理学等等密切相关 3、时间性、地方性──时间、空间的统一,静态景观和动态 景观的统一,地方特色、风格的统一
精选课件
(3)、城市设计原则
1、服从城市规划,具有整体性,并受城市性质、规模、社会文化、经济能 力的制约。 街道城市设计要从城市整体出发,体现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强调街 道景观多样统一的辩证关系,即变化中求得统一,统一中有变化。在街道 空间的尺度上、两侧建筑物的体量组合上、色调上、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 理解与表达上求得统一;而在细部处理上,在色彩上,在街道的横断面设 计和地面铺装形式上进行变化,既保证城市整体景观的统一,又保证城市 街道变化的丰富多彩。
精选课件
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对建筑单体的色彩较 为重视,但对单体色彩与城市总体色彩的关 系却表现出一定的“无意识”,体现在:某 些现代城区中出现的单体建筑之间色彩的争 奇斗艳使城市色彩局部产生不和谐;某些有 地标意义的建筑在其外观更新过程中“喜新 厌旧”,忽视色彩所产生的识别意义,忽视 人们对城市地标的心理依赖,也忽视城市地 标的景观面貌对延续城市文脉的作用;在旧 城改造中,新的建筑往往以异质性的“斑块” 对老街区不同时代所呈现的色彩与“肌理” 形成干扰;也有因城市更新而导致历史色彩 “剖面”边缘的识别模糊等问题(图5)。所 有这些均表明城市色彩有很多可以进行控制 与引导的方面,这需要通过规划进行色彩干 预以使城市总体色彩朝有利于整体识别个性 的方向发展。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特点及设计案例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特点及设计案例
13
安全视距:指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车、立即刹车恰好能停车的视距。安全视 距计算公式为

D=a+tu+b
公式中
D----最小视距,m a----汽车停车后与危险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般采用4m t----驾驶员发现必须刹车的时间,一般采用1.5s u----规定行车速度,m/s b----刹车间距,m
14
18
导向岛:路口上分隔进出行车方向,一般常用于立交桥周围。安全岛在宽敞的街道中 供行人避车的地方。 立体交通绿岛:立交桥下的绿化用地。
19
交通岛绿地规划设计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 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 配置。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 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 。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 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 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 垂直绿化。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特点及 设计案例
1
目录
城市道路绿地的原则及功能 城市道路绿地样式及绿化特点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案例
2
城市道路绿地的原则及功能
3
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道路绿化设计应统筹考虑道路的功能性质、人行与车辆交通 的安全要求、景观的艺术性、道路环境条件与植物生长的要 求、绿化与道路工程设施的相互影响、绿化建设的经济性等 因素,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6
道路绿化的功能
生态保护功能 遮荫、净化空气、降低噪声、调节改善 道路环境小气候、保护路面、稳固路基
交通辅助功能 防眩作用、美化环境,减轻视觉疲劳 、 标识作用、交通组织
景观组织功能 道路绿化植物和道路构成景观、衬托城 市建筑、对周围环境进行空间分割和景 观组织、遮蔽及临 时装饰美化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有计划的布局和设计,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其中,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两个方面,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相关问题。

一、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布局是指城市内不同区域之间的排列和分布方式。

它的目的是在保持城市整体结构和宏观格局稳定的前提下,优化不同空间的利用效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中心商业区中心商业区是城市的商业和金融中心,通常是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区域。

它集中了大量的商务办公、购物商场和高档酒店等商业设施。

通过合理设置中心商业区,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流和商业活动,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居民居住的主要区域,它应具备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生活设施。

通常,住宅区应远离工业区和噪音源,注重绿化和环境保护。

此外,住宅区的规划还需要充分考虑交通便利性,使居民能够方便地前往工作、学校和商业中心等地。

3.工业区工业区是城市中重要的生产和制造基地。

为了防止工业区对周边住宅区和商业区产生不利影响,应将其规划在城市的次要地段,并采取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

此外,工业区的规划还应注重交通便利和物流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提高生产效率。

4.教育区教育区是城市中重要的教育和科研基地。

它通常包括学校、大学和研究机构等。

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区应具备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设施。

此外,教育区的规划还应考虑到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居住和生活需求,提供相应的住宿和配套设施。

二、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指将城市按照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划分和管理。

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提高城市的组织性和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1.行政区行政区是城市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中心,它通常包括市政府所在地和相关政府机构。

行政区的划分应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使各级政府机构能够高效运作,并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

2.商业区商业区是城市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它集中了大量的商业设施和金融机构。

城市规划辅导: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城市规划辅导: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地形条件 1.布局 地形的形态往往直接影响场地设计的总体布局、平⾯结构和空间布置。

如河⾕地带。

⽔地区等,将导致总体布局呈线状结构。

地形的起伏有利于形成⽣动的空间和变化丰富的建筑轮廓线。

2.竖向 地⾯的⾼程和⽤地各部位的⾼差,是场地设计中对不同⾼程的利⽤、竖向空间及景观组织和地⾯排⽔及防洪⽔等⽅⾯考虑的重要依据。

3.⼩⽓候 地形与⼩⽓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形及与之相伴的⼩⽓候特点,将可更合理地布置建筑、绿地等设施。

如在⼭地利⽤向阳坡⾯布置居住建筑,可获得良好的⽇照等。

4.坡度充分利⽤和结合⾃然地⾯坡度,可减少⼟⽯⽅⼯程量,降低施⼯难度和建设成本。

在项⽬⽤地选择和总体布局上,需了解的各项建设⽤地适⽤坡度。

⼆、⼯程地质条件 ⼯程地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及投资量和建设进度,因此,场地设计必须考虑建设项⽬对地基承⼒和地层稳定性的要求。

建筑物对⼟壤允许承载⼒的要求如下:⼀层建筑60~100kPa、⼆、三层建筑100~120kPa;四、五层建筑120kPa。

当地基承载⼒⼩于1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

同时,场地内的项⽬建设⼀般不应位于地下矿藏上⾯,或有崩塌、滑坡、断层、岩溶等地段。

以下是⼏种不良的地质现象及其防预措施: 1.冲沟 冲沟是⼟地表⾯较松软的岩层被地⾯⽔冲刷⽽成的凹沟。

冲沟的防治措施包括⽣物措施和⼯程措施两个⽅⾯。

前者指植树、植草⽪、封⼭育林等⼯作;后者为斜坡上作鱼鳞坑、梯⽥、开辟排⽔渠道或填⼟以及修筑沟底⼯程等。

2.崩塌 崩塌是⼭坡、陡岩上的岩⽯,受风化、地震、地质构造变动或施⼯等影响,在⾃重作⽤下,突然从悬崖、陡坡跌落下来的现象(如图1-2-1所⽰)。

对于可能出现⼩型崩塌的地带,应实施加固防治措施。

3.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层或⼟体在⾃重、⽔或震动等的作⽤下,失去平衡⽽沿着⼀定的滑动⾯向下滑动的现象(如图1-2-2所⽰)。

场地设计时,应明确滑坡地带与稳定地段边界的距离,项⽬和建筑应尽量避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赵晨城市设计与地段特点
一、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
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是从对城市形态的认识开始的。

影响城市形态的动力因素极其复杂而又扑朔迷离。

应当看到城市组成因素的多元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城市的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是一种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其相关性不像数学中那样一一对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兼容性,即使是较容易被我们认知的城市物质形态也是极其复杂的。

正如亚历山大以数学集合论提示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城市物质形态,他认为城市并非树形结构,不易理解和处理,城市好似关网络形,充满复杂、多样的联系,具有有机性,难于想象且不易处理。

然而,城市建设者并不是面对抽象的城市概念,城市设计也不是空中楼阁般的理论幻想。

当建筑师接受业主委托,面对所处的基地时,所谓城市设计的工作实质上就已经开始了。

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城市设计是指达到社会、经济、审美或技术等目标在形体方面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三层次的内容,一是工程设计,指某一特定地段上形体环境的创造;二是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功能上有联系项目的形体;三是城市或区域的设计,包括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城更新改造等等的设计。

”我国,一般是指前两个层次的内容。

作为应用层次上的城市设计,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更注重实证上的内容,更注重设计的基本准则和技法上的可操作性。

因此我们认为现实的途径是深化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念,以不断的工程实践去体味复杂的城市设计内涵,以务实的研究态度去体会城市设计的内容。

从宏观上讲,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连接点。

其背景为社会结构、经济实力、民族传统、城市功能、土地效用等城市形态要素,以科学理性方法,研究城镇基地上物质要素的相对时空关系。

从微观上看,设计的主体对象是人,城市设计是在对人的行为模式及行为心理的分析、认知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建筑环境设计,即把城市形态要素按有序有情的原则建立秩序,使之符合社会中人的工作、生活的多种要求。

可以认为一切涉及城市内外部空间构成的均属城市设计的范畴。

二、地段特点与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诸多层次,都有其相应的观点和方法,环境的概念适用于城市设计的所有层次,。

这里“环境”是指城市设计的前提和结果,“地段特点”就是城市环境的具体表现。

建筑师虽不可能左右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但形体方面的构思如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建筑师以自身工作成果参与到城市发展中的具体表现。

城市特定地段中,其环境特征表现在许多方面,对这些因素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功能的分析认识,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正如K·林奇所言:“反映地段特点要比反映时代精神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必将在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


地段级建筑构成可以看作是城市形态的最小体现单位,是城市片断在某种结构关系中的组合单位。

这里所说的地段特点是环境特征的集合,并可为我们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框架,因为环境正是建筑单体或群体构成城市整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建筑师创造的高效、优美环境,不可能大及整座城市,但至少可以在“地段”这一等级的空间构成单位中发挥作用。

因此,地段特点是建筑师以建筑设计介入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

“其鲜明与否的检验标准不在于该地段的地理特点,而在于人们对这一地段新的记忆和辨认程度。

建筑师以工程
手段使人们加深对该地段特点的认识,注意到过去曾经忽略的一些显著差别。

那么城市的建设随时间推移而不断积累,地段特点将不断增强。

”(《大英百科全书》)
在实践的环节上,城市设计的工作应以具体实在形式展开。

建筑师的工作成果-----城市中的建筑------其构成需要遵循一定的“城市语法”,并首先与所处的地段发生关系。

所谓地段特点的概念包括它所处的基地地理条件、人文和社会环境、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限定因素,它是城市设计工作的出发点,以其特定的内涵限定建筑形体并最终以建筑及其环境来呈现其特色。

城市设计应注重城市实体构成-----建筑、建筑群体及相关环境,其内涵包括建筑的内外空间,外延则包容组成城市并维持城市运转,能为城市设计确定取向的种种依据。

这些依据如商业繁华地段、交通地段、古迹保护地段等,可以看出,每一城市地段都具如下特征:①是城市总体结构中的一部分,但可以折射出城市的秩序,正如细胞之于生命,分子之于物质;
②地段本身具有某些共同的连续特征,是观察者心理可以进入,可以从内部去认识的;③同一地段可以拥有不同属性的主题。

主题可以共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强化地段特征。

如古城保护与商业繁华地段,交通繁忙与城市标志性景观地段之间虽具不同属性,但可以共存。

任何城市地段,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特殊的”,是不同物质存在与人类活动的混合体,它的特殊性虽给设计人员带来了限制,但也提供了可能的机会,因此地段特点必将反映在建筑构成特征中。

建筑与地段的对应关系在建设活动中不外乎两种形式:①建筑地段既定,建筑内容,如功能、性质、而已、规模的确定;②建筑内容确定,建设地段的选择。

实际工作中,良好、高效的城市环境的形成,有赖于上述两者的相互联结,优化组合。

建筑物作为人类活动的容器,以相对固定的形态存在,它的形成与所处地段发生直接关系,而新建筑的落成,新内容的介入,对环境又发生反作用。

这一过程体现出地段特点与建筑活动,条件与结果的互动作用。

三、地段特点的认知
对解决建筑活动与其所处地段环境的关系问题,只有普遍的原理,没有普遍适用的方法。

建筑师的职责在于把握地段特点的主要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做出适当的取舍。

对于城市特定地段特点的分析,首先要建立在城市的总体观上。

现在的众多理论体系对于城市的总体认知,是颇有裨益的。

较有代表性如艺术论-----将视觉形象的完善追求作为唯美主义城市建设的最高目标;分析论------以“图”----“底”转换的格式塔心理分析作为认知城市空间的理论根据和方法;经验论----强调公众对城市环境的使用和体验,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城市的物质构成;实用论------认为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以土地利用强度与经济效益的高低作为确定城市发展状况的标准。

上述各说,各有侧重,只有在综合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建立较为全面的视角。

微观的认识则应以实地探查、了解具体脉络关系和相关数据(K·林奇曾罗列近百条)的方法展开。

对城市形态诸要素的认识包括以下方面:
实行:空间中的三度体积感,建筑的实体要素及其组合,涵盖了人的各种活动,构成了城市从功能实现到景观的实体存在。

空间:实体与空间互为环境,朴素支持而存在,建筑空间、城市空间如广场、道路等不仅是
实现城市功能的实质内容,而且是精神活动的载体。

界面:实与空物质上的联系,对于观察而言,它被定义成限定手段,因此,其手段处理效果比其他功能表现得更重要一些。

某种意义上,把握了界面也就把握了空间。

脉络:更注重建筑构成与城市形态构成之间的关系,虽然表现为物质形态构成间的朴素关系,但实质上是行为主体------人的行为、心理特征在城市结构各层次的反映。

城市形态结构的脉络关系隐蔽、含蓄,不易被认知,而地段作为城市总体的组成部分,全方位地沿袭上述组织关系,并体现为更具体的地段脉络关系。

地段中的“群体建筑并不是单位建筑算术的集合,而是经过很好脉络化、内部化的建筑”。

从宏观和微观的尺度把握了地段特点,也就为新内容的介入找到了存在的契机。

宏观上加强对城市的总体认识,微观上把握地段的特点,城市设计在引入新的建筑内容时,应遵循城市生长所表现出的有机原则:
整体性:城市发展的共时性,决定城市空间形体要素间的紧密关联,就像机械运动中互动的齿轮,相互制约、相互推动,在构成形态上体现出整体的秩序。

与雕塑、绘画的不同之处在于,建筑群体的列置要形成一定的关系才有存在的意义。

在城市特定的地段中,建筑形态构成的环境秩序表现为一定的主题,在一定范围内被公众认同。

新建筑内容介入时,应体现出对这一整体性主题的尊重。

连续性:对特定地段而言,城市发展的历时性,使物化的人类生活----建筑形态亦表现出主题的连续,它的功能、空间、形体、细部、色彩、象征等构成该地段在功能、景观上的连续性特征。

识别性:人们在认识和体验内外部环境时,把功能、形象及其组织上的清晰易辩当作首发目标。

在纷繁复杂的城市环境中,清晰易辩不仅给人以安全感,而且可以增强人内在体验的深度和强度。

因而建筑形象与其所处地段中其他城市内容结合而形成的图形,只要清晰易辩,就易为人们所理解,给人的行动以支持。

多样性:多样性与整体性并不矛盾。

城市环境中建筑的建造不仅仅是其物质功能的实现,更应体现城市多方面的内涵。

就其特定地段而言,它的形成与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城市设计应当担负起满足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要求的任务,其表现形式必然也是多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