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内容分发平台设备规范
重点上云范围及内容
重点上云范围及内容一、基础设施上云(一)计算资源根据业务需求,选择云服务器、容器、弹性伸缩、GPU等不同类型的计算服务,实现集中资源管理和动态分配。
(二)存储资源根据数据的冷热属性,选择对象存储、块存储、文件存储、归档存储等不同类型的存储服务,提高数据存储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
(三)数据库选用数据库云托管服务或关系型、分布式、时序等不同类型的云数据库,及数据复制与管理服务,实现跨平台、跨业务的数据库统一管理。
(四)管理工具采用微服务、应用运维、应用性能等云运维产品,实现应用系统的云化智能运维。
(五)安全1.数据安全。
选用数据云安全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数据防篡改、防盗用保护。
2.业务安全。
选用注册保护、登录保护、漏洞巡检、应用加固等不同类型的业务云安全产品和服务,监控业务运行状态,及时预警业务运行风险,通过关联性分析生成风险解决方案并实施,持续优化业务安全防御,保障业务稳定安全运行。
3.网络安全。
选用子账户管理、访问控制,漏洞扫描与修复、入侵检测防御、防火墙、分布式拒绝服务防护、Docker镜像安全检测等不同类型的网络云安全产品和服务,保障企业网络安全,降低网络安全构建成本。
4.工业系统安全。
选用具有设备、工控系统、关键零部件等安全防护机制的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平台,主动防护漏洞危害与病毒风险,提升安全可靠能力。
5.云灾备。
在云端对生产业务系统及业务数据进行容灾备份,提升系统与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二、业务系统上云(一)协同办公1.办公自动化。
云OA软件,包括办公管理、客户管理、信息管理、文档管理等企业协同办公应用服务。
2.即时通信。
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任意终端上与团队成员多方协同、共享内容,提升工作效率。
3.云会议。
提供移动、PC、专业会议室终端一致体验,助力用户完成跨区域、跨企业、跨组织的沟通与协作,打破企业壁垒,实现与商业伙伴、客户的全面联接。
4.云呼叫中心。
为企业量身打造专属的云联络中心,凭借高安全、高可靠、能力开放等强大的产品优势,能够满足互联网、保险、证券和银行等不同行业对联络中心的需求。
《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全文
《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全文(2019发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来源:中国网络视听服务协会官网发布时间:2019-01-09开展短视频服务的网络平台,应当遵守本规范。
一、总体规范1.开展短视频服务的网络平台,应当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并严格在许可证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
2.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积极引入主流新闻媒体和党政军机关团体等机构开设账户,提高正面优质短视频内容供给。
3.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建立总编辑内容管理负责制度。
4.网络短视频平台实行节目内容先审后播制度。
平台上播出的所有短视频均应经内容审核后方可播出,包括节目的标题、简介、弹幕、评论等内容。
5.网络平台开展短视频服务,应当根据其业务规模,同步建立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审核员队伍。
审核员应当经过省级以上广电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审核员数量与上传和播出的短视频条数应当相匹配。
原则上,审核员人数应当在本平台每天新增播出短视频条数的千分之一以上。
6.对不遵守本规范的,应当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二、上传账户管理规范1.网络短视频平台对在本平台注册账户上传节目的主体,应当实行实名认证管理制度。
对机构注册账户上传节目的,应当核实其组织机构代码证等信息;对个人注册账户上传节目的,应当核实身份证等个人身份信息。
2.网络短视频平台对在本平台注册的机构账户和个人账户,应当与其先签署体现本《规范》要求的合作协议,方可开通上传功能。
3.对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PGC 机构,平台应当监督其上传的节目是否在许可证规定的业务范围内。
对超出许可范围上传节目的,应当停止与其合作。
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PGC机构上传的节目,只能作为短视频平台的节目素材,供平台审查通过后,在授权情况下使用。
简述全员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
全员设备管理1. 简介全员设备管理是指在企业或组织中,对所有员工使用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的一种管理方法。
这些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种终端设备。
全员设备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信息安全和规范员工行为。
2. 基本内容2.1 设备采购与配置在全员设备管理中,首先要进行设备的采购与配置。
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确定所需的硬件规格和软件应用,并进行采购。
采购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性能、价格、品牌等因素,并与供应商谈判以获取最佳价格和服务。
同时,在配置设备时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以满足员工对于工作环境和工具的要求。
2.2 设备分发与归还在设备采购和配置完成后,需要将设备分发给相应的员工使用。
分发时需要记录每个员工所分配到的设备信息,包括型号、序列号等,并签订相关协议。
同时也需要对已经分发出去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当员工离职或需要更换设备时,要及时收回已分发的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清理和重置,以便后续再次分发使用。
2.3 设备监控与维护全员设备管理需要对所有设备进行监控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
通过安装监控软件和管理工具,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使用情况、性能状况、网络连接等,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定期进行设备巡检、清理和维护,包括清理垃圾文件、更新系统补丁、杀毒防护等操作,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4 设备报废与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在全员设备管理中,要及时淘汰老旧的设备,并进行报废处理或二次利用。
同时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更新和升级,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安全。
2.5 安全与合规管理在全员设备管理中,信息安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规范,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同时要加强对设备的安全防护,包括设置密码、加密存储、远程锁定等措施,以防止设备丢失或被盗导致的信息泄露。
传媒行业融媒体内容生产与分发方案
传媒行业融媒体内容生产与分发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行业背景 (3)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方法 (4)第二章:融媒体内容生产概述 (4)2.1 融媒体定义 (4)2.2 内容生产流程 (4)2.2.1 策划阶段:策划是内容生产的基础,涉及选题、定位、风格等方面的决策。
策划阶段需要对市场趋势、用户需求、竞争对手等进行深入分析,保证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
(4)2.2.2 采集阶段:采集阶段包括素材搜集、采访、拍摄等环节。
在这个阶段,需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优势,获取丰富、多样的内容资源。
(5)2.2.3 制作阶段:制作阶段是对采集到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创意的过程。
这个阶段涉及剪辑、配音、特效等环节,目的是使内容更具观赏性和传播力。
(5)2.2.4 审核阶段:审核阶段是对内容进行质量把控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内容进行多方面的审查,保证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用户需求。
(5)2.2.5 发布阶段:发布阶段是将制作完成的内容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的过程。
这个阶段需要根据用户行为和渠道特点,制定合适的发布策略。
(5)2.2.6 反馈与优化阶段:在内容发布后,需要关注用户反馈,对内容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对后续内容生产进行调整和优化。
(5)2.3 内容生产要素 (5)2.3.1 主题:主题是内容的灵魂,决定了内容的方向和价值。
一个有吸引力的主题能够激发用户兴趣,提高内容的传播力。
(5)2.3.2 形式: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合理运用各种形式,可以使内容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
(5)2.3.3 内容:内容是信息的核心,包括事实、观点、情感、创意等。
优质的内容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5)2.3.4 传播渠道:传播渠道是内容传播的途径,包括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等多种渠道。
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可以扩大内容的影响力。
(5)2.3.5 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是内容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新版)新媒体平台的管理规定
(最新版)新媒体平台的管理规定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新媒体平台的管理规定,以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营并确保用户的良好体验。
1. 平台内容管理- 所有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不得违反国家政策和社会公德。
- 禁止发布任何敏感政治话题、淫秽色情、恶意谣言、暴力恐怖等违法违规内容。
- 平台管理员应定期审核发布的内容,及时删除违规内容并对发布者进行警告或封禁处理。
2. 用户行为规范- 用户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言论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名誉权、隐私权、知识产权等。
- 禁止用户进行恶意攻击、人身攻击、泄露他人隐私等违法违规行为。
- 平台应提供举报机制,鼓励用户积极举报违规行为,对举报内容进行及时处理。
3. 广告管理- 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得误导用户或侵犯用户权益。
- 广告发布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以确保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 平台应定期审核广告内容,及时删除违规广告并对广告发布者进行警告或封禁处理。
4. 用户隐私保护- 平台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泄露。
- 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只能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被使用,并且需要经过用户的明确同意。
- 平台不得将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用于商业目的或提供给第三方。
5. 版权保护- 平台用户发布的内容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商标权等合法权益。
- 平台应建立版权保护机制,对侵权行为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应责任。
- 平台用户应对自己发布的内容负责,确保其拥有合法的版权或使用权。
6. 违规处理措施- 对于违反本管理规定的用户,平台应采取警告、封禁等相应措施。
- 平台应建立违规处理制度,公正、公平地处理用户违规行为,并及时向用户进行通知和解释。
7. 免责声明- 平台在合理范围内尽力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营,但不对用户因使用平台而遭受的损失承担责任。
- 用户在使用平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纠纷,应通过合理的途径进行解决,平台可提供相应协助。
视频监控设备接入标准规范标准
1.1联网接入架构各类社会单位视频监控资源分布在多个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包括行业单位专网或私网、互联网等。
公安机关在互联网上建设省市县三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接入平台,各类社会单位的视频信息通过互联网接入至县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接入平台。
即县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接入平台,能够整合并统一管理所有不同链路、不同技术要求的社会图像监控资源。
未来,随着社会视频监控资源的逐渐增多,有条件的派出所也可建设社会单位视频监控联网接入平台。
县(市、区)公安机关在互联网内部署建设社会视频接入平台,用于接入汇聚本辖区的社会视频监控资源。
市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级联各县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可管理、监看本市的社会单位视频信息。
省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级联各市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可管理、监看全省的社会单位视频信息。
各级平台应搭建于具备固定IP的互联网环境下,兼顾经济性与多用户同时使用的需求,县级以上平台互联网带宽应不低于50M。
5.1.1通信协议结构5.1.1.1概述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传输、交换、控制的通信协议的结构见下图所示。
图通信协议结构图联网系统在进行视音频传输及控制时应建立两个传输通道:会话通道和媒体流通道。
会话通道用于在设备之间建立会话并传输系统控制命令;媒体流通道用于传输视音频数据,经过压缩编码的视音频流采用RTP/RTCP传输。
5.1.1.2会话初始协议安全注册、实时媒体点播、历史媒体的回放等应用的会话控制采用RFC 3261(SIP)规定的REGISTER、INVITE等请求和响应方法实现,历史媒体回放控制采用SIP扩展协议RFC2976规定的INFO方法实现,前端设备控制、信息查询等应用的会话控制采用SIP扩展协议RFC 3428规定的MESSAGE方法实现。
SIP消息应支持基于UDP和TCP传输。
5.1.1.3会话描述协议联网系统有关设备之间会话建立过程的会话协商和媒体协商应采用RFC 4566(SDP)协议描述,主要内容包括会话描述、媒体信息描述、时间信息描述。
短视频平台规章制度模板
短视频平台规章制度模板《短视频平台规章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短视频平台的管理和运营,维护平台秩序,保障用户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用户注册短视频平台账号即视为同意并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三条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内容,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平台规定。
第四条用户不得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含有暴力、色情、恐怖内容,不得传播违法信息,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第五条用户不得利用短视频平台从事商业广告、传销、网络赌博等违法违规行为。
第六条用户不得以任何形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侮辱、诋毁,不得传播谣言、造谣。
第七条用户对自己发布的内容负责,对于因自己发布的内容导致的一切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
第二章用户管理第八条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注册的账号属于个人使用,不得出借、转让给他人。
第九条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内容时需确保内容真实性,不得故意虚构或歪曲事实。
第十条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内容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
第十一条用户不得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营利性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代发广告、从事网络推广等行为。
第十二条用户需保护自己的账号信息不被盗用、泄露,对因账号泄露导致的损失自行承担责任。
第三章管理细则第十三条短视频平台有权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用户采取警告、禁言、封号等处罚措施。
第十四条用户对短视频平台的处罚决定不服,可以向平台提出申诉,平台将进行核实并做出决定。
第十五条用户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非法活动,平台有权将情况上报相关部门并配合处理。
第十六条用户对短视频平台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平台将认真倾听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第四章其他第十七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十八条短视频平台保留对本规章制度进行修订的权利,并在进行修订后及时通知用户。
第十九条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的行为若涉及其他法律法规,则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
第二十条本规章制度最终解释权归短视频平台所有。
数据中心机房设备标签规范建议
数据中心机房设备标签规范建议xxxxxxxxxx有限公司xx年xx月资产编号、资产标识,全部调为设备编号目录1. 前言 (5)2. 规范总则 (5)2.1规范范围 (5)2.2规范说明 (5)3. 规范设计 (6)3.1主设备 (6)3.1.1 标识位置 (6)3.1.2 标识大小及材料 (6)3.1.3 标识内容 (6)3.1.4 标识范例 (7)3.2存储设备(移动硬盘、光盘等媒介) (7)3.2.1 标识位置 (7)3.2.2 标识大小及材料 (7)3.2.3 标识内容 (7)3.2.4 标识范例 (8)3.3线缆标签 (8)3.3.1 标识位置 (8)3.3.2 标识大小 (9)3.3.3 标识内容 (9)3.3.4 标识范例 (9)3.3.5 线缆使用规范 (10)3.4机柜标识 (10)3.4.1 标识位置 (10)3.4.2 标识大小及材料 (11)3.4.3 标识内容 (11)3.4.4 标识范例 (12)3.5仪器仪表 (13)3.5.1 标示位置 (13)3.5.2 标识大小及材料 (13)3.5.3 标识内容 (13)3.5.4 标识范例 (13)3.6动力与环境设备 (13)3.6.1 标识位置 (13)3.6.2 标识内容 (14)3.6.3 标识范例 (14)3.7网络口及电源插座口标识 (15)3.7.1 标示位置 (15)3.7.2 标识大小及材料 (15)3.7.3 标识内容 (15)3.7.4 标识范例 (15)3.8等保标签 (15)3.8.1 标识位置 (15)3.8.2 标识大小及材料 (15)3.8.3 标识内容 (16)3.8.4 标识范例 (16)3.9临时标签 (16)3.9.1 标识位置 (16)1. 前言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作为支持信息化应用的核心物理平台,机房建设越来越得到用户的重视。
特别是金融行业,在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使用先进的设备、技术,建设自己的网络和应用系统时,更将目光锁定于机房的维护。
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建设标准及使用规范
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建设标准及使用规范一、建设原则为了促进危险货物运输信息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乘客。
实现危险货物运输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以及避免重复开发、重复建设,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应该纳入全省交通行业信息化整体框架内建设,应当在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别维护的总体思想下进行开发建设。
具体建设原则如下:1、统一规划原则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社会多个部门的参与、多种工程技术的开发应用,这就要求:首先是必须在省厅运管局的统一领导下,遵照运管局及相关单位发布的有关技术标准,遵循统一规划,审慎论证,规范设计,积极试点,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建设,必须要实现和现已建成并运行的陕西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接口的对接。
2、实用性原则系统选用的软硬件、网络系统要从实际出发,既要满足业务处理及将来发展的需要,又不脱离当地客运站的承受能力。
3、开放性原则运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走开放性的道路,即无论是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的选型,还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软件环境的选择上,都需要考虑所支持的工业标准是否具有开放性,减轻系统维护负担、增强系统的扩展能力。
4、安全可靠性原则危险货物运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日常工作的基础,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系统必须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
要保证高比例的数据恢复能力,在数据传输方面,满足不同条件下的安全性与保密性要求。
5、保护已有投资公司已有信息化投资的保护,新系统的设计要使之尽可能的与现有投资的兼容,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首先是对原有数据的兼容和保留利用,其次是对原有通用型设备的兼容和利用。
6、先进性原则在不脱离实际的前提下,要使系统具备应用新技术成果的能力,采用具有先进水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系统在设计上具备不断容纳新技术的能力,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新媒体平台规章制度范本
新媒体平台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新媒体平台管理,保障平台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新媒体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服务平台,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
第三条新媒体平台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积极传播正能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第四条新媒体平台运营者应当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加强平台自律,保障用户权益,维护网络秩序。
第二章平台责任第五条新媒体平台运营者是平台内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建立健全平台内容管理制度,明确内容审核标准和工作流程,加强对平台内容的审核和管理。
第六条新媒体平台运营者应当加强对用户账号的管理,实行实名制,规范用户行为,禁止违规账号传播不良信息。
第七条新媒体平台运营者应当加强平台数据安全保护,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第八条新媒体平台运营者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履行网络信息安全义务,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章内容管理第九条新媒体平台运营者应当加强平台内容审核,禁止发布以下信息:(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迷信的;(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七)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十条新媒体平台运营者应当鼓励传播积极向上的内容,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用户的精神文化素质。
第十一条新媒体平台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平台内容的版权管理,尊重知识产权,禁止发布未经授权的版权内容。
第四章用户权益保护第十二条新媒体平台运营者应当尊重和保护用户隐私,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处理用户个人信息。
第十三条新媒体平台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用户投诉举报制度,及时处理用户投诉和举报,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设备管理规程
一、目的:建立设备管理规程,使设备管理的全过程规范化,从而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并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
二、依据:卫生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中华人民共合国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三、范围:适用于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四、责任:设备主管、车间主任、生产技术部部长、质管部长。
五、内容:1.设备管理的内容: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机关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规定,严格设备管理,确保设备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达到GMP标准。
1.1 设备的日常管理:指设备的选型购置、开箱验收、安装、调试、校准、维护、维修、移装、调拨、封存、启用、报废、处理、事故的处理、检查评比、润滑、压力容器、备品配件、设备档案资料等方面的管理。
1.2 使用与维护保养:贯彻执行操作程序,加强操作培训,认真做好交接班、保养及运行记录,抓好日常维护保养,使在用设备达到完好标准并逐步提高设备利用率。
1.3设备的检查与检修:加强巡回检查,搞好一、二级保养,定期检查与调整设备精度,编制大修及预防性检修的计划并实施。
1.4 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制定年度设备更新计划,结合大修进行设备改造,编制技术改造措施并贯彻执行。
1.5 能源管理:水、电、汽等能源的节约使用,奖惩及综合利用措施等的计划贯彻和实施。
2.设备管理程序:2.1 生产技术部动力组负责全公司设备管理各项工作。
2.2 设备主管负责设备日常管理工作,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检修等具体工作。
2.2.1 在生产技术部部长领导下,负责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不断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2.2.2 每季度组织有关人员对生产运行的设备组织评定,并根据设备完善及生产计划安排制定检修计划及材料、备件计划,报生产技术部。
设备完好率、泄漏率的评定结果,于月底前报公司生产部。
2.2.3 负责办理设备调拨、更新、报废等手续,保持账、卡、物相符。
《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全文(发布)
《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全文(2019发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来源:中国网络视听服务协会官网发布时间:2019-01-09开展短视频服务的网络平台,应当遵守本规范。
一、总体规范1.开展短视频服务的网络平台,应当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并严格在许可证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
2.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积极引入主流新闻媒体和党政军机关团体等机构开设账户,提高正面优质短视频内容供给。
3.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建立总编辑内容管理负责制度。
4.网络短视频平台实行节目内容先审后播制度。
平台上播出的所有短视频均应经内容审核后方可播出,包括节目的标题、简介、弹幕、评论等内容。
5.网络平台开展短视频服务,应当根据其业务规模,同步建立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审核员队伍。
审核员应当经过省级以上广电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审核员数量与上传和播出的短视频条数应当相匹配。
原则上,审核员人数应当在本平台每天新增播出短视频条数的千分之一以上。
6.对不遵守本规范的,应当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二、上传账户管理规范1.网络短视频平台对在本平台注册账户上传节目的主体,应当实行实名认证管理制度。
对机构注册账户上传节目的,应当核实其组织机构代码证等信息;对个人注册账户上传节目的,应当核实身份证等个人身份信息。
2.网络短视频平台对在本平台注册的机构账户和个人账户,应当与其先签署体现本《规范》要求的合作协议,方可开通上传功能。
3.对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PGC 机构,平台应当监督其上传的节目是否在许可证规定的业务范围内。
对超出许可范围上传节目的,应当停止与其合作。
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PGC机构上传的节目,只能作为短视频平台的节目素材,供平台审查通过后,在授权情况下使用。
OTT网络视频平台的内容分发技术研究
OTT网络视频平台的内容分发技术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视频内容消费的不断增长,OTT网络视频平台在这几年迅速崛起。
由于资格门槛相对较低,精准的内容定位以及更为便利的用户体验,OTT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非常巨大,已经成为了在线视频内容分发的重要方式之一。
OTT网络视频分发技术的研究和优化,将对平台运营和用户体验产生重要的影响。
OTTP的内容分发技术OTT平台作为视频内容的分发平台,需要具备稳定可靠的内容分发技术。
在传输和分发视频内容所涉及的技术问题中,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于OTT平台而言,如何更好地部署CDN以及如何进行更为细致的内容分发调度,在保证视频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会对平台对用户创造更好的价值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现在,广泛应用的CDN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就近距离传输技术就近传输技术是CDN技术的基础。
该技术主要通过将视频内容分发至用户附近的CDN节点进行传输,来降低数据传输的延迟。
OTT平台可以通过建设自己的传输网络,来调度流经用户数据的路径,使内容能够更快地传输到用户设备上。
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OTT平台的边缘服务节点和存储服务节点上,可以大大提高视频分发的效率和体验。
2.动态切换技术随着用户流量和网络带宽变化,不同的CDN节点被调用的频率和优先级也发生了变化。
OTT平台可以通过对流量的监测和分析,利用动态切换技术来优化内容分发。
例如,根据用户对不同视频的访问习惯进行分析,服务节点可以及时切换优先级,优先为用户提供更受欢迎的视频内容,从而不会出现因网络拥堵而导致用户体验下降的情况。
3.边缘计算技术在保证及时传输数据的同时,OTT平台还需要考虑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OTT平台相所需边缘计算技术可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通过技术手段将计算和存储任务分配到更靠近用户的边缘节点上,可以使得平台不仅能够更好地对用户进行服务,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应对数据传输的流量高峰。
北信源内网安全管理及补丁分发系统技术白皮书
Web中央管理台管理内容包括:①配置管理:区域管理器(扫描器)、注册
6
终端程序、系统策略中心等的运行配置参数设定;②信息查询:查看网络设备 信息、报警信息等;③策略制订:制订终端系统应用安全策略,分发至各网终 端对象执行;④补丁检测:进行终端对象的操作系统漏洞检测提示,并提供补 丁下载。
现代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日臻完善,使得对网络终端桌面安全管理的需求 强烈显现出来。正确、全面的认识终端管理产品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特点,是 IT 研发厂商面临的发展抉择,同时也是企、事业 IT管理人员和高层决策人员在进 行终端桌面安全防护部署时必须考虑的议题。
近两年的安全防御调查也表明,政府、企业以及金融证券等单位中超过 80% 的管理和安全问题来自终端,计算机终端广泛涉及每个用户,由于其分散性、 不被重视、安全手段缺乏的特点,已成为信息安全体系的薄弱环节。因此,网 络安全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对于各政府企业网络来说,安全战场已经逐步 由核心与主干的防护,转向网络内部的每一个终端。
3.1VRVEDP系统组成 ...............................................6 3.2VRVEDP系统管理构架 ...........................................7 3.3信息安全管理通告平台 ..........................................8 四、VRVEDP统一策略管理中心.......................................10 五、VRVEDP系统功能描述 ..........................................12 5.1基本产品包 ...................................................12 5.2安全监控强审计产品包 .........................................18 5.3补丁及文件分发管理产品包 .....................................19 5.4移动存储管理产品包 ...........................................21 5.5网络接入控制管理产品包 .......................................21 5.6接入认证网关(硬件) .........................................22 5.7安全 U盘(专利技术) .........................................22 六、系统安全 .....................................................24 七、系统所需软硬件配置 ...........................................26 八、北信源产品技术优势 ...........................................26
NEMO构架介绍
NEMO构架介绍1背景1.1 NEMO简介NEMO(Networked Environment for Media Orchestration)是intertrust公司为解决DRM 中设备、媒体格式、通信协议和安全机制的多样性问题而提出的一套的基于SOA的构架(framework),它支持服务之间的查询和服务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等操作,具有互操作性(interoperable,即信息能够在技术的体系里,来进行数据的交换,也就是说来彼此交谈)和安全性。
1.2 NEMO历史NEMO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2003年):分析DRM中存在的多样性问题和DRM中的互操作性,在IEEE上发表论文《The Long March to Interoperable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2.第二阶段(2004年):提出NEMO构架。
3.第三阶段(2005-2006年初):应用NEMO构架提出了了两套DRM方案(Marlin和Coral)及其标准。
2DRM互操作性研究DRM是执行数字信息授权的技术集合,它为出版者发行数字内容,并保证数字内容的版权不受破坏。
DRM系统提供以下功能:1.版权管理。
2.使用规则和数字内容的安全绑定。
3.数字内容的持久保护。
现有的DRM系统(例如Apple’s iTunes Music Store和Musicmatch Downloads)之间缺乏互操作性,这阻碍了DRM的发展。
互操作性的障碍在以下几点:1.事实标准和正式标准的重叠。
2.实现的工具之间不具有互操作性(如C和JA V A)。
3.信任模型之间的失配。
4.消费设备不能定位和连接所需的服务。
本章分析了DRM系统,并提出了解决DRM互操作性的方法。
2.1 DRM系统分析2.1.1 当前DRM结构当前DRM结构如图所示:图1结构中的主要流程如下:1.内容及内容相关的使用权限进入DRM系统中的打包模块,内容的合约信息进入许可证(Licensing)部分。
电子书内容分发规范
电子书内容分发规范一、引言随着电子书的广泛应用,为了保证电子书内容的正常分发和使用,制定一套电子书内容分发规范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从数字版权保护、格式规范、分发渠道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介绍电子书内容分发规范。
二、数字版权保护1. 数字水印技术为了防止盗版和非法传播,电子书内容应采用数字水印技术进行加密。
数字水印技术能够在不影响用户阅读的情况下,将唯一的标识信息嵌入到电子书中,以便于追踪侵权行为。
2. DRM技术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是一种通过加密和许可控制的方式,实现对电子书内容的保护。
采用DRM技术可以限制用户对电子书的复制、打印、传播等操作,有效保护数字版权。
三、格式规范1. 文件格式为了保证电子书在不同设备上的兼容性和可读性,应选择广泛支持的开放式文件格式,如EPUB、PDF等。
这些格式不仅可以在电子阅读器上正常显示,还能够适配各种平台,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
2. 美观排版电子书内容应该注意排版的美观性,包括字体选择、段落分行、标题层次等。
合理的排版能够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提高内容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四、分发渠道1. 电子书商店为了方便用户获取电子书内容,建议在各大电子书商店开设正版电子书专区。
电子书商店不仅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下载渠道,还能够为作者和出版商带来合理的收益。
2. 自有网站除了电子书商店,作者和出版商还可以在自有网站上提供电子书下载服务。
通过自有网站,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控内容分发的过程,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推荐和服务。
五、用户体验1. 借阅功能为了方便用户的阅读和借阅体验,电子书内容分发平台应该提供借阅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电子书平台借阅电子书,一定时间后自动归还,避免过度拥有和浪费。
2. 多设备同步为了满足用户多设备的阅读需求,电子书平台应该提供多设备同步的功能。
用户无论在哪个设备上购买或阅读电子书,都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同步,方便快捷。
六、总结本文从数字版权保护、格式规范、分发渠道和用户体验等方面介绍了电子书内容分发规范。
媒体中心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媒体中心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媒体中心所有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摄影设备、录音设备、编辑设备、传输设备等。
第三条媒体中心设备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第一”的原则,实行责任制,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第二章设备分类与编号第四条媒体中心设备分为以下类别:1. 摄影设备:包括相机、镜头、三脚架等;2. 录音设备:包括录音机、麦克风、调音台等;3. 编辑设备:包括电脑、编辑软件、存储设备等;4. 传输设备:包括网络设备、传输线缆等;5. 其他辅助设备:包括灯具、道具、布景等。
第五条每台设备均应进行编号,编号格式为“类别+序号”,如“摄001”、“录002”等。
第三章设备购置与验收第六条设备购置需经媒体中心负责人审批,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第七条设备购置后,由采购部门负责验收,验收内容包括:1. 设备型号、规格、数量与采购单相符;2. 设备外观无损坏,功能正常;3. 设备配件齐全;4. 设备说明书、保修卡等文件齐全。
第八条验收合格的设备由采购部门填写《设备验收单》,报媒体中心负责人审批后,交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和入库。
第四章设备使用与维护第九条设备使用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设备的基本操作和维护方法。
第十条设备使用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 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 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操作设备;3. 使用过程中注意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损坏;4. 使用完毕后,将设备归位,关闭电源。
第十一条设备维护分为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1. 日常维护:设备使用人员应每天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修;2. 定期维护:设备管理部门应每月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修,不得擅自拆卸或修理。
第五章设备维修与保养第十三条设备维修分为内部维修和外部维修:1. 内部维修: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一般性故障的维修;2. 外部维修:设备出现重大故障或需专业维修时,由设备管理部门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cmaf格式 -回复
cmaf格式-回复什么是CMAF格式?CMAF,即Common Media Application Format(通用媒体应用格式),是一种基于HTTP协议的媒体应用格式。
它是一种开放标准,被设计用于在多种设备和平台上实现低延迟、高效的媒体分发。
CMAF结合了MPEG-DASH(动态自适应流媒体传输)和HLS(HTTP直播流)两个主要的流媒体协议规范,力求提供一种适用于所有环境的统一的媒体应用格式。
CMAF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 统一的媒体应用格式:CMAF旨在实现统一的媒体应用格式,使媒体内容能够在不同的设备和平台上进行无缝传输和播放。
2. 低延迟:CMAF大大降低了媒体传输和播放的延迟,使内容提供商能够实现更接近实时的媒体传输。
3. 高效的视频编码:CMAF支持先进的视频编码技术,如H.264、H.265和AV1,以在较低的带宽条件下提供更高质量的视频。
4. 动态自适应流媒体传输:CMAF结合了MPEG-DASH规范,实现了动态自适应流媒体传输,根据网络条件动态调整视频质量,以确保流畅的播放体验。
5. 安全性:CMAF提供了安全性和加密功能,以保护媒体内容的版权和安全性。
CMAF如何工作?CMAF是基于HTTP协议的媒体应用格式,它使用HTTP GET请求获取媒体片段,并使用HTTP协议进行分块传输。
每个媒体片段都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其中包含了音频或视频的数据。
这些媒体片段被存储在服务器上,并通过URL链接来进行访问。
CMAF还支持动态自适应流媒体传输,根据客户端设备的网络带宽和播放能力动态调整媒体的质量。
当网络带宽较低时,CMAF会选择较低分辨率和比特率的片段进行播放,以确保流畅的播放体验。
当网络带宽增加时,CMAF会自动选择更高质量的媒体片段。
此外,CMAF还支持多种媒体编码格式,如H.264、H.265和AV1等。
这些编码格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视频内容。
为什么选择CMAF?CMAF作为一种开放的媒体应用格式,具有许多优势,使其成为传输和播放媒体内容的理想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内容分发平台设备规范Device Specification of Dynamic Content Delivery Service(报批稿)版本号: 1.0.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中 国 移 动 通 信 企 业 标 准QB-╳╳-╳╳╳-╳╳╳╳前言本规范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开展动态内容分发业务提供技术依据。
本规范规定了动态内容分发业务应用中所涉及到的WAP网关、动态内容分发平台等设备,以及对各个设备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和计费要求等。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孙杰、温亮生、常嘉岳、任鹏目录1范围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符号和缩略语 (5)4架构与组网方案 (7)4.1系统逻辑结构 (7)4.2组网方案 (8)5DCD平台业务功能要求 (8)5.1内容分发功能要求 (8)5.1.1频道定购管理 (8)5.1.2已定购频道的浏览控制 (9)5.1.3频道退订管理 (9)5.1.4内容下载 (9)5.2内容管理功能要求 (10)5.2.1频道概述 (10)5.2.2频道管理 (12)5.2.3频道分类管理 (14)5.3服务计划管理 (15)5.3.1服务计划的分配 (15)5.3.2管理服务计划 (15)5.3.3自有业务和第三方业务管理 (15)5.4终端信息管理 (16)5.5帐户管理 (17)5.5.1账户类型 (17)5.5.2创建帐户 (19)5.5.3更改帐户 (19)5.5.4查看或编辑帐户 (19)5.5.5删除帐户 (19)5.6用户管理 (19)5.6.1添加新用户 (19)5.6.2查看用户信息 (20)5.6.3更改用户信息 (20)5.6.4删除用户 (21)5.7模板管理 (21)5.7.1模版概述 (21)5.7.2模板编号 (21)5.7.3创建模版 (22)5.7.4更改模版 (22)5.7.5删除模版 (22)5.7.6指定模版 (22)5.8报表统计功能 (22)6系统要求 (23)6.1提供HTTP和WAP方式的服务 (23)6.2安全性要求 (23)6.3性能要求 (23)6.4访问处理能力 (23)6.5可靠性和可用性 (23)6.6可扩展性 (23)7接口要求 (24)7.1与终端的接口 (24)7.2与WAP网关之间的接口 (24)7.3与RSS服务器之间接口 (24)7.4内容源RSS最低元素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与DSMP之间的接口 (25)7.6与短消息系统的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7.7与网管系统的接口 (25)7.8与BOSS系统的接口 (25)8多媒体格式要求 (25)8.1图片格式要求 (25)8.2字符编码要求 (25)8.3音频格式要求 (26)8.4视频格式要求 (26)9计费功能要求 (27)10电源 (27)11接地要求 (27)12编制历史 (27)附录A 频道属性列表 (2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动态内容分发业务中所涉及到的动态内容分发服务平台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和计费要求等,同时,也对业务涉及到的WAP网关及HTTP Proxy等设备提出了相关要求。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动态内容分发服务系统,可作为动态内容分发服务平台设备测试规范制定和后续业务开发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符号和缩略语OTA: O ver The Air, 即空中、无线方式。
HTTP: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CSD: C ircuit Switch Data, 电路交换数据DCD: Dynamic Content Delivery,动态内容分发业务。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WAP: W 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无线应用协议APN: A ccess Point Network, 接入点网络SP: Service Provider ,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CP: Content Provider, 因特网内容提供商FTP: F 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ISMG: Internet Short Message Gateway,互联网短消息网关RADIUS: Remote Access Dial-in User ServiceDSMP: Data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GGSN: GPRS Gateway Support Node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术语与定义频道是动态内容分发业务下发的组织形式,是内容分发和计费的最小单元。
频道设置包含了DCD系统用于更新频道的地址和递送到移动设备内容的相关信息。
当频道状态为未发布时,管理员可以更改这些设置。
频道项频道中的个体,例如具体的新闻故事。
一个频道可以由多个频道项组成。
频道类型频道类型决定了当DCD服务开通后,移动用户是否会自动接收一个频道,该频道在客户端保留多长时间,以及是否能够要求系统停止发送该频道,分为可选频道,初始频道,随时在线频道,欢迎频道。
可选频道DCD服务开通时,移动用户不能自动接收到该频道内容。
移动用户通过订购和退订流程对该频道进行订购和退订。
初始频道DCD服务开通时,移动用户自动接收该频道。
移动用户也可以要求退订该频道。
起始频道一般都是免费频道。
随时在线频道移动用户会自动收到这种频道的内容,不需要订购也不能退订。
随时在线频道一般是免费频道。
欢迎频道DCD平台主动向DCD客户端发送此频道内容,DCD客户端不需要订购也不能退订。
欢迎频道在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该时间可由系统管理员配置)会自动消失。
一般来说,欢迎频道用于新用户初次使用的一段时间,它将自动展现给用户。
欢迎频道一般是免费频道频道分类频道的组织是通过频道分类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可以将同样内容性质的频道根据运营要求放到一个频道分类中去,并且频道分类和频道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频道分类中也可以包含另外一个子频道分类,可以由管理员灵活的调配。
频道显示类型频道显示类型是和频道在终端上显示相关的一个分类,和显示模板有关。
一种显示类型的频道可以适合若干个显示模板来显示。
在添加频道时,必须要指定其属于何种显示类型,以便制定该频道在终端的显示模板。
完整故事每个频道项中可以导向一个完整的WAP页,可以详细介绍这个频道项,并可以链接到其他的WAP页面必选项是指终端产品所必须提供的功能或性能要求可选项指在目前看来是中国移动需求的发展方向,或终端产品在目前阶段可不提供的功能或性能要求已提交最新提交的内容的初始状态。
已发布已获批准并且可供移动用户订购的内容。
尽管系统中可能存在一个内容的多个版本,但是,只有一个版本处于这个状态。
停止发布如果一个频道被设置为停止发送,那么未订购该频道的移动用户将不可再订购的该频道;但是,在其状态改变之前已经订购该频道的移动用户将可以继续使用该频道并被计费,直至该频道被删除。
终止服务如果一个频道被设置为中止服务,服务器将停止向客户端定期发送该频道的更新内容,同时,服务器将下发一个特殊的频道故事,显示该频道服务终止的提示,恢复服务后此提示消失。
DCD客户端安装在终端上的用于和DCD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并显示频道频道项内容的客户端软件。
服务计划动态内容分发平台的一个管理逻辑,每个用户只能属于一个服务计划。
每个服务计划可以包含多个频道分类,成为组织频道给用户的一种途径。
4架构与组网方案4.1系统逻辑结构动态内容分发客户端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动态内容分发客户端图4.1 动态内容分发系统逻辑结构图动态内容分发系统,主要包括四个网元:动态内容分发客户端、动态内容分发平台和内容源和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下面介绍一下这四个网元的具体功能:动态内容分发客户端主要负责接收和显示动态内容信息,并将用户交互指令传送给动态内容平台;动态内容分发平台处于该系统的核心地位,连接内容分发客户端和内容源,它的具体功能包括:提供向客户端进行内容分发的功能。
包括从CP内容源读取内容和向用户客户端递送分发动态内容。
提供频道门户,支持WWW、WAP等多种业务展现模式,为用户提供用户个性化服务、应用浏览、检索、订购、取消定购等功能。
业务运营管理员可以通过业务管理服务器进行频道内容管理,用户管理,终端管理等管理工作。
业务管理服务器应保存用户对于频道内容的定购关系。
内容源负责向DCD平台提供分发内容,内容源可以由普通内容提供商提供,也可以由运营商自身提供,如促销信息等等。
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负责处理和运营相关的工作,包括订购关系管理、用户鉴权、设备管理等。
4.2组网方案动态内容分发业务平台组网方案图如下:PLMNPLMNPLMN图4.2 动态内容分发业务组网方案图动态内容分发业务平台为集中式建设,由集团统一建设并管理。
5DCD平台业务功能要求5.1内容分发功能要求5.1.1频道定购管理DCD 业务平台基本功能要求包括订购频道、浏览已订购频道、退订频道和内容下载。
∙DCD平台应为客户提供可定购的频道列表,提供方式按照频道分类显示。
∙频道显示应按可支持终端进行适配和过滤。
即对于某类终端不能显示的频道内容,可以将内容进行适配调整,以适合向此终端下发;或者,如果不能调整,则将此频道内容过滤,使之不能显示在此终端上。
同时,DCD平台应能够根据不同的终端类型、不同的频道,来指定不同的模板,并根据模板的不同,下发适合此类模板展现的内容。
∙DCD平台应能够识别客户端的版本、终端的内存大小等信息,并据此来判断最多可向用户发送多少频道项。
如果用户要求定购的频道项数目超过最多可发送的频道项数目,则要求DCD平台应通过W AP定购页面向用户提示。
∙用户定购过程中应提示频道相关信息如资费策略,更新策略,频道内容等。
∙用户定购频道后,DCD平台应主动要求DCD客户端进行内容下载,使DCD客户端接收定购的频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