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之《外国小说欣赏》《话题叙述角度》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 完整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 完整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话题:叙述之叙述视角》【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主旨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并掌握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的运用与作用。

2.掌握叙述采用第一人称“我”的作用3.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情节、人物、主题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授法、点拨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预习《外国小说欣赏》第7、8页,了解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并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2、预习《桥边的老人》,并思考学案上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一)导入新课《大明宫词》的开头,听到一个苍凉的声音在诉说故事,这就是讲故事的人,即叙述者,从“我的出生”一句,我们知道这是“我”在讲故事,我是作者本人吗?不是,我是太平公主,故事里的人物,作者隐藏在叙述者的背后。

(二)有限视角的运用与作用《桥边的老人》主要是谁在叙述?“我”。

我是谁?“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推测:“我”也许是名抗击法西斯的侦察兵(战士),也许是名战地记者。

“我”是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我”来讲故事,即故事主要采用有限视角叙述,有限视角的特征是什么?(表格显示)有限视角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读者的能动性,参与文本的解读与重构。

(就像所有影视作品都是导演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与重构,就如前一阵热火的《流浪地球》原著与电影是有别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采用有限视角叙述,有意隐藏了什么呢?大家发挥能动性一起来破解吧。

老人是谁?“看管动物”你可推测出:一个动物饲养员作者还故意隐藏了什么?作为读者的“你”试着推测、判断、评价三个对话回合背后的作者有意隐藏的内容。

第一回合对话: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正在涌过桥去)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你从哪里来?”我问他(从这开始推动情节)“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话题:叙述-叙述角度2-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话题:叙述-叙述角度2-人教版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叙述的角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一般知识,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2.掌握小说叙述角度的常用人称及其作用。

3.学以致用,掌握相关答题模式。

重点:小说叙述角度及其作用难点:学以致用,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答题训练教学教程:活动一:导入第一步,导语设计:同学们喜欢看小说吗?都读过哪些小说?阅读不同的小说可以让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领略不同的社会地域风情,开阔我们的眼界,开启我们的智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小说的有关知识。

第二步,介绍小说相关知识。

第三步,欣赏莫言的小说《红高粱》片段,由叙述“我爷爷”“我奶奶”引入叙述角度课题。

活动二:讲解叙述角度知识,举二例:①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

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

我有两个姐姐。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②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

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

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

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

【----莫泊桑《项链》】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小说是要有一个讲述人的,即故事由谁来讲。

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事的角度。

它也可称为视角,是一个小说叙述的立足点。

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2020-2021学年人教高中语文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一单元《话题:叙述》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高中语文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一单元《话题:叙述》教案

小小人称,大有深意——谈小说中的叙述人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辨析小说中的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2.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人称及其作用;3.体验小说中的人称的使用与替换形成的审美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人称及其作用,体会小说中的人称的使用与替换形成的艺术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特定语境下的小说人物的内心与情感,感悟作者的精神与襟怀;2.理解小说中的人生哲理,感悟人生真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人称及其作用。

2.难点:感受审美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PPT播放)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同学们,当我们品评这卞之琳的这首小诗不同凡响的题旨,流连于这首小诗含蓄隽永的意境之时,我们更惊叹于作者神奇而灵活的庄周梦蝶式的视角转换。

在这首诗中,有三个视角:一个是“你”的视角,“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这时候这两个风景片段都有你的视角,也就是你的视角都在里面暗含着。

你看风景,你看明月,视角自然是你的。

第二个,别人的视角。

别人在楼上看你,别人做梦梦到了你,那视角自然是别人的视角。

第三个,还有一个视角,作者的视角,超然于物外的视角,上帝的视角,全能的视角。

同学们,我们接下来看一个短片(韩剧:“请回答1988”片段),约3分钟。

看之前我想请大家注意在这个片段中的叙述上有没有什么特点?明确:在这个片段中,出现了第一人称的“旁白”,这时候旁白者能够知道被叙述人物的全部秘密,先于被叙述人物知道他们所面临的命运。

事实上这个旁白对于这个事情就有了全知全能的视角,但这里的“我”因为是第一人称,也就是说对于其他事,他仍然是受限视角。

这里,我们谈到了视角和人称,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小说中的人称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今天一起来谈谈小说中的叙述人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话题:叙述--.叙述腔调》优质课教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话题:叙述--.叙述腔调》优质课教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话题:叙述--.叙述腔调》优质课教案-2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叙述腔调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叙述腔调》出自人教2003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中的专题“叙述”中的一个话题。

叙述腔调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文学概念,需要大量文本辅助学生进行审美性理解。

由于课本中并未给出大量文本进行阐释,而目前可用的课例资源几乎没有,因此,为了让学生理解叙述腔调并学会初步运用叙述腔调进行写作,我选用乃至自己创作了大量文本进行补充,让学生在审美中进行体验。

同时,由于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加上它处于学生接触外国小说的初始阶段,所以在选用外国小说文本的同时,我还使用了大量学生熟悉的名家作品,以便于学生感受与理解。

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叙述腔调”这一概念,提升学生对小说阅读的思维理解力;2、通过对不同作家叙述腔调的研读,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感受力;3、通过延续叙述腔调写作,提升学生的小说语言构造能力;4、体味不同作家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叙述腔调,体味作家的人格特质;教学方式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辅助PPT及希沃授课助手教学流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说叙述腔调”。

这是一个我们从未涉及过的新名词,我们就用人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弄明白这个新概念。

所以我们的学习流程是“叙述腔调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叙述腔调(叙述腔调的作用)”,最后是“怎样运用叙述腔调写作”。

一、什么是叙述腔调我们先来做一个与腔调有关的题。

题目很简单,“猜一猜,谁在看搓澡?”有三位作家——林海音、琼瑶和金庸在澡堂看到了搓澡的场景,回家后他们都以此写了个故事,但是现在不清楚哪篇是谁写的了。

同学们能不能给这三个故事做一个连线题,找出它的主人第一段:浴客静静地趴在搓澡床上,眼睛柔柔地望着前方,眼里的光在前方流淌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优质课教案_14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优质课教案_14

《小说欣赏之叙述角度和人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学会选择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分析,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学会欣赏小说的叙述艺术;在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学会选择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难点:掌握小说在叙事技巧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出话题,导入新课小说,是一种叙事艺术,主要是叙述,讲故事。

那就意味着小说是要有一个讲述人。

故事由谁来讲,它的视角和口吻都不一样。

因此叙述角度就与人称互为整体,紧密相连。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来了解小说中的叙述角度和人称。

二、改编故事,体会叙述艺术1、请学生分别从“乌鸦和狐狸”的角度讲述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整体认知叙述角度和人称。

《狐狸和乌鸦》原文一天,乌鸦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

狐狸馋涎欲滴,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

它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您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

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腿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乌鸦听了急了,赶紧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就掉了下去了。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2、同样的一个故事,用了三种讲法。

这三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明确:原文是运用了第三人称讲述故事,改编后是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故事中的“我”分别变成了乌鸦和狐狸。

三个故事用了两种人称、三个人物的角度来叙述的。

内容一样,角度不同,故事刻画的心理活动、所表现的性格,最后在读者这里表现的效果也不同。

这就涉及到小说叙述视角和人称问题。

三、研读文本,探究叙述角度和人称1、阅读下面的片段,分析其叙述角度和人称的不同。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优质课教案_18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优质课教案_18

《话题:叙述角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两篇小说的对比,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

2.通过改写训练,区别小说的叙述角度。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两篇小说的对比,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

(重点)
通过改写训练,区别小说的叙述角度。

(难点)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合作交流:在两篇小说中,你们喜欢以哪种人称作为叙述角度的小说?为什么?
1.学生合作交流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
(四)通过改写《乌鸦喝水》区别小说的叙述角度
(五)小结“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
(六)布置作业
1.将《林黛玉进贾府》的“宝黛相见”改写成以“有限视角”为叙述角度的片段。

2.预习《炮兽》。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优质课教案_13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优质课教案_13

叙述视角下的文本阅读——《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萧红的生平经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对几千年封建性的深刻认识。

能透过文本深入思考女性的命运。

[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说叙述视角转换的分析,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关注女性叙述角度,倾听女性的声音。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复习有关视角的知识。

(请一位同学回答,教师补充)有限视角好处:1.事件的亲历者,可增加真实性与亲切感,2.能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去想象故事背后的故事。

不足: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 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全知视角好处:1.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洞悉一切。

2.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

不足:作者过多干预和介入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在小说中,对事件的叙述总是从一定的“视角”进行的,而一部小说具备的叙述视角远不只是一种,而是多总视角的灵活转换和彼此配合,由此来呈现作者的意图。

本次课,就让我们以《小团圆媳妇之死》为例子,分析视角在文中的运用。

二、分析课文视角,理解作者意图: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请一位同学复述故事。

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的媳妇,十二岁,但长得有十五六岁那么高。

因为婆婆、邻居们认为小团圆媳妇病了,采用跳大神的所出的治病偏方招数,用滚烫的热水洗澡的方式给她治病,最终导致小团圆媳妇的惨死。

2.《呼兰河传》是萧红短暂人生生涯的一部"回忆式"长篇小说,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

请同学根据文本内容,结合视角的有关知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视角下所关注的事件,以及谁是刽子手。

视角下的小团圆媳妇之死结论:是刽子手?预设成果:结论:婆婆是刽子手!我——儿童视角:好处:天真无邪的我不受任何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侵染,反映真实的成人世界的丑陋。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优质课教案_17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优质课教案_17

高二语文《话题:叙述角度》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明确小说写作的技巧,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更好地阅读小说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1、要求掌握小说技巧:叙述角度(叙述人称)2、《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内容是叙述,小说叙述角度是叙述技巧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以往教学中,此类问题有所接触,但并未形成理论上知识。

三、学情分析1、学生对叙述角度的理解比较模糊2、先对小说叙述角度有个全面的了解,再通过练习加强理解并巩固。

四、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的相关知识。

2、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

五、重难点理解小说的叙述角度及其作用。

六、课前准备1、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话题叙述》的内容。

2、教学用具的准备:教学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简言之:小说就是讲故事。

二、以不同叙述角度表述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PPT展示三个不同版本),整体认知叙述角度。

同样的一个故事,用了三种讲法。

这三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三个故事用了三种人称进行叙述,第一个故事都是第三人称,第二个故事乌鸦变成了“我”,以乌鸦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第三个故事中狐狸变成了“我”,以狐狸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

内容一样,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这涉及小说叙述视角问题。

小说,主要是叙述,讲故事。

小说一开始,就要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三、引例详解叙述角度版本一:旁观者(局外人)在讲述——全知视角(上帝视角)叙事人称--第三人称。

效果——比较直接、客观,不受时空的限制,叙写展现自由灵活。

版本二:.叙述人称——“我”在讲述,第一人称。

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是站在故事内部参与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的。

叙述视角——有限视角效果——使小说叙述亲切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给人真实之感;便于抒发感情。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表达视角与表达人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表达视角与表达人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一、小说表达角度与人称(一)关于视角小说的视角就是小说中故事的“表达者”的观察角度。

在具体的作品中,“表达者”既不等同于,也不完全等同于小说中的人物。

“ --表达者--人物”三者呈现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表达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二)视角与人称的复杂关系全知视角,通常采用"上帝俯瞰"的方式表达故事。

即表达者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

这时表达者往往就是本人的化身,为了更清楚地向读者讲述故事,在表达故事的过程中会参加自己的评论及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如鲁迅的《阿Q正传》。

现代小说的全知视角也有变通的形式,表达者以超然的纯客观姿态表达,对客观事件保存全知的权威,但不再参加自己的评论和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使故事蕴藉性、象征性增强,引发读者的思索,如海明威的《凶手》。

人称: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好处:1,表达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2,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害处:过多干预和介入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有限视角,即“凡人目光”。

即表达者只了解故事的局部情节,这时表达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首先是第一人称方式,由小说中的人物“我”来讲故事,“我”可以是小说的主人公,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也可以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如《桥边的老人》。

其次是第三人称方式,这种方式是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第一人称方式的融合与开展,小说中的“我”仅是故事的表达者,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如鲁迅的《孔乙己》。

人称:常采用第一人称,有时用混合视角运用有限视角的`好处:1,给人一种亲历的感觉,可增加真实性与亲切感,2,能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去想象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以后的故事。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叙述-叙述角度》教案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叙述-叙述角度》教案

人教版高二年级《话题:叙述角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个话题是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的内容,小说叙述角度是叙述技巧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问题在考试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会考到。

【二】学情分析1、在学习了课文《桥边的老人》以及完成了“改写人称”的练习后,学生对叙述人称已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称和叙述角度的关系,对叙述角度的概念也未形成,故练习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3、先对小说叙述角度的技巧有个全面的了解,再通过练习加强理解并巩固。

【三】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一般性知识,学会选择不同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2、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五】学习难点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在小说中的交替出现的赏析和作用。

【六】课前准备1、学生学习准备。

学生完成了《桥边的老人》的“人称改写”练习,并已预习《话题叙述》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学生作业“人称改写”练习已批改,并已总结问题所在。

精心查找阅读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并有相当详细的备课资料,以及可实际操作的多媒体课件。

3、教学用具的准备。

操作性强的教学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以不同叙述角度表述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整体认知叙述角度。

大家也许还记得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故事内容大体是这样的:一天,一只乌鸦偷来一块肉,它停在树上,正要饱餐一顿,这时,树下走来一只狐狸。

这只狐狸也正好肚子里饿得难受。

当它看见树上乌鸦嘴上的那块肉时,已经垂涎三尺了。

它想,怎样才能将肉骗过来呢?它想了想,灵机一动,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

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脚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叙述》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叙述》教案
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相对自由,可以深入人心,还可以展示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但不那么亲切,让人有距离感。
六、高考题型
1、小说采用XX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或效果)?
2011年浙江高考卷第13题(《第九车厢》)
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2、阅读文段二:《港口与大海》
课题
叙述人称
课型
新授课
教师
时间
班级
二年级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材理论学习及研究,熟悉小说叙述人称,掌握三种叙述人称的特点。
2、熟悉高考叙述人称运用类试题出题方式,掌握答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作品改写和教材分析熟悉三种叙述人称的特点
2、讲练结合,熟悉高考叙述人称类试题出题方式及答题方法。
问题:里斯托遇见埃伦后,假如他就“八年时间”发一番感慨,他该有着怎样的内心独白?请为里斯托写一段内心独白。
七、课堂小结:
叙述人称运用类题目的解题技巧:
1、明确题目要求。
2、结合文本,根据三种叙述人称特点,规范答题
八、布置作业:
2000年全国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长城》
明确学习
目标
学生思考
教师点拨
教师引导
第三人称:叙述者站在第三者的旁观角度进行叙述。除“我”“我们”“你”“你们”之外其他主语。
三、小说中的“我”
1、作者自己:《故都的秋》(散文)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2、作品的主人公:鲁迅《一件小事》中的“我”——车夫
3、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要人物:《孔乙己》中的“我”——酒店的小学徒
4、全文的线索人物:《祝福》中的“我”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优质课教案_18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优质课教案_18

桥边的老人——“我”眼中的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体会、总结不同“叙述者”带来不同的文本效果,进而形成主动选择“叙述者”的意识,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2.理解海明威“显示”的叙事腔调与其“冰山理论”含蓄简洁风格、“隐藏作者”的现代主义创作理念相关,从而了解文学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学生总结不同叙述者对文本呈现效果的影响,并形成充分筛选叙述者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讲述”与“显示”在文本主题呈现上的差异,体会“显示”背后的作者思考。

课时:1.5课时学情分析:《桥边的老人》简洁含蓄,学生虽然能体会到“反战”的主题,但理解还是浅层次的;虽然能大致把握主旨,但对叙述者对文本主旨呈现的作用没有清晰的认识。

本节课的重点意在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叙述者的选择是有深意的。

之前做的铺垫工作是,阅读了本单元的话题内容和文本,并让学生撰写了自己的基本理解。

一、导入:强化“叙述者”概念(5分钟)1.同学们,上周我们学校进行了防恐演练,谁能给大家讲述一下?【预设】大课间,我们跟往常一样去操场集合,不一样的是今天不做校操了,要进行防恐演练,我们观看了士兵的格斗表演,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了紧急疏散练习,获得了一些安全技能。

师语:同学们,他站在什么角度讲述这个故事?——参与者运用了第几人称讲述——第一人称什么效果?——真实2.谁能换个角度再来讲讲这个故事?【预设】同学们可能采用老师、警察、歹徒等角度师语:同学们,虽然讲述者不同,但与刚才的“同学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事件的......?——参与者3.还有什么角度呢?【预设】旁观者板书参与者旁观者叙述者上帝4.同学们,小说就是在讲故事,我们曾经学习小说,有一种全知全能的讲述者,大到事件的前因后果,小到人物心理,他都知道,他是谁呢?师语:作者讲述者俗称“上帝”总结: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不同的讲讲述者讲述同样事件发现,效果完全不一样,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桥边的老人》来进一步分析不同的叙述者对文本内容有什么影响,对主题呈现有什么影响。

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叙述》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叙述》教案

赏析小说的叙述人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理论学习及举例,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2.归纳答题模板,掌握小说在叙事技巧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第一部分:叙述人称(视角)一、导入:你喜欢小说的哪些环节?或者说什么样的小说能够吸引你?二、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概念解释: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简单地说叙述视角就是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

三、阅读同一个故事,体会人称和视角:(1)看故事的第一版本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

小和尚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庙门口,老和尚虽然日子清贫,身有顽疾,仍然收留了他,给他取名弥生。

两人粗茶淡饭,相依为命。

老和尚每次都会从功德箱中拿出一枚铜钱收起来,老和尚心想:“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了,要为弥生存一点钱,将来让他下山历练历练,顺便寻访他的的父母”。

弥生也会趁师傅不注意,偷摸一枚铜钱存起来。

他有他的打算,师傅终日咳嗽,但又舍不得买药,自己一定要存一点钱,给师傅抓几副好药。

十岁那年,庙里来了一个落魄书生,老和尚把弥生的身世告诉你书生,便让弥生跟着书生一起下山,临行夜里,弥生拿着积攒的铜钱,摸黑走出了庙门。

书生和弥生走后,老和尚在禅房发现了几包治咳嗽的药,老泪纵横。

(2)学生选择喜欢的人物用第一人称重新复述故事,可以增添细节。

小和尚版:我是师傅在门口捡来的,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这是我对自己身世的全部所知。

师傅身体不好,总是咳嗽,却不舍得买药,我想,我要为师傅做点什么才好啊,于是我每次从功德箱里拿出一枚铜钱,存够了就给师傅买药,但我不敢让师傅知道。

终于存够了钱,给师傅买了药师傅应该会开心的,想去和在庙里寄宿的书生分享我的快乐,却发现师傅正在和书生商量,想让书生带我下山,启程前我连夜下山给师傅买了药,放在禅房里,并随书生下了山。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优质课教案_4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话题:叙述  叙述角度》优质课教案_4

《细看时光流转,品读人生百态》教学实录教学课题:《细看时光流转,品读人生百态》所用教材:《群文阅读高中读本》——中外文学中的时间观教学时数:1课时媒体准备:屏显教学目标:1、感受人物形象特点。

2、发现结构特点,探究选文深层主旨。

教学重难点:发现结构特点,探究选文深层主旨。

教学方法:品读法、表格对比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感悟时间师:罗大佑曾经在《光阴的故事》中唱:“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时间总如流水,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故事。

今天我们看到的三篇选文,要带我们走进怎样的故事呢?一、感受形象(屏显表格)师:选文分别讲了谁的故事?明确:福贵、三毛、威克菲尔德师:请大家结合选文谈一谈,三位人物的形象是怎样的?明确:1、福贵——风光、悲惨、孤独、善良、平和师:原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他的形象?生齐读: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师:我们会发现,游荡对应了少年的风光。

掘藏即挖掘宝藏,得到幸福,但是一个“想”字说明什么?(生:没有得到。

)说明中年的落魄悲惨。

和尚是怎样的人?(生:孤独的一个人,慈悲为怀,无牵无挂。

)说明老年的平和善良。

2、三毛——那时候:自闭、胆怯。

而今:乐观、现实师:我们发现也有一句话可以概括她的变化。

生齐读:“那时候的我,爱的是《红楼梦》里的黛玉,而今的我,爱看的却是现实、明亮、泼辣,一个真真实实现世里的王熙凤。

”师:林黛玉是忧郁羞涩的,而王熙凤是泼辣现实的,这正是三毛三十年来的变化。

3、威克菲尔德——虚荣、冷漠、生活无聊沉闷师:威克菲尔德离家出走,为了离开没有激情的生活和家庭,也为了印证自己在家庭里的重要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时间就这样很快地溜走了。

明确:这是三个在时间里发展的故事,时间可以塑造人物,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多种生存状态。

(板书:人生百态状态)师:那么大家在预习的时候,已经试着填写了预习的填空,我们再来看看如何填写?(屏显)明确:福贵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会了面对苦难。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叙述角度》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叙述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小说“叙述角度”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桥边的老人》的基础上,本堂课的目标是以小说的叙述视角为切入点,依托层层深入的课堂活动展开教学环节,设计“小小说阅读”“表格填写”“文影比较”“知识迁移”“看图写话”等活动引导学生真正读懂小说,提升阅读能力。

这些活动设计不单单是让学生熟悉小说文本,更是以活动为引导,促使学生可以从某些特定的角度入手,更加深层地理解小说的主题表达与艺术魅力。

当学生在完成比较、补白等学习活动,主动地去探究小说为什么是这样写而非那样写时,阅读的自主性也可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两篇课外的微型小说,理清叙述视角的概念和特点,为后面探讨叙述视角的功能及运用奠定基础。

2.通过填写表格,对小说《竹林中》进行文本分析,探讨叙述视角之于小说的意义。

3.通过小说《竹林中》与电影《罗生门》的比较,进一步体会视角的转变会对作品产生重大影响。

4.通过知识迁移、探究,进一步探讨叙述视角的多维度运用。

5.通过看图写话,实践如何用不同的视角讲故事。

【课前准备】阅读小说《竹林中》,观看影片《罗生门》。

【教学步骤】活动一.阅读小小说,理清“叙述视角的概念和特点”。

1.(导入)有一句诗歌叫“横看成岭侧成峰”,意思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一片风景,目之所见也是不同的,同样的,讲述一个故事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就是小说的叙述视角。

问:小说有哪些叙述视角?【明确】小说的叙述视角分为:有限视角——第一人称叙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叙述2.问:请同学阅读鲁迅的《一件小事》和哈巴特·霍利的《德军剩下的东西》,回答它们分别运用了怎样的叙述视角?联系以往所学的小说,说说这两种叙述视角有着怎样的特点?《一件小事》鲁迅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 叙述)教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 叙述)教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小说的文体知识复习
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剧本
1.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2.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分类:
(1)按篇幅:长、中、短、微
(2)按创作原则: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3)按时代: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搭着瞅着涌过炮火不挠人B.踯躅爆发浮桥桥头堡
C.陡坡轮幅寻思稀稀落落D.倾听忧虑木然乌云秘布
【解析】选B。A项,挠—饶;C项,幅—辐;D项,秘—密。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100多年来,世界各国商船和军舰在海上不断遭遇怪事,海洋深处会莫名其妙地发射出奇特的强光或出现神秘莫测的物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 题
《桥边的老人》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叙述的角度对于故事内容和题旨呈现的的作用。
2.叙述的加减法(简洁与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
过程与方法
讲述与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由叙述的角度来切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引导同学深入思考叙述的简洁和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及对主旨呈现的不同作用。
2.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
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
特点
“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选修之《外国小说欣赏》《话题:叙述角度》教案人教版高二年级《话题:叙述角度》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明确小说写作的技巧,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更好地阅读小说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1、要求掌握小说技巧:叙述角度(叙述人称)2、《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内容是叙述,小说叙述角度是叙述技巧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课时为《话题叙述》第一课时,另以叙述腔调为中心一课时。

3、以往教学中,此类问题有所接触,但并未形成理论上知识,也未进行专题式的讲述,故有必要进行专节学习。

三、学情分析1、在学习了课文《桥边的老人》以及完成了 "改写人称"的练习后,学生对叙述人称已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称和叙述角度的关系,对叙述角度的概念也未形成,故练习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3、先对小说叙述角度的技巧有个全面的了解,再通过练习加强理解并巩固。

四、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一般性知识,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五、重点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2、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难点:1、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在小说中的交替出现。

六、课前准备1、学生学习准备。

学生完成了《桥边的老人》的"人称改写"练习,并已预习《话题叙述》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学生作业"人称改写"练习已批改,并已总结问题所在。

精心查找阅读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并有相当详细的备课资料,以及可实际操作的多媒体课件。

3、教学用具的准备。

操作性强的教学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分析《桥边的老人》的课后练习,引出叙述角度的话题1、"思考与实践"题一:《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的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

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

2、学生练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少学生简单地把老人改成了第一人称"我",把原来的"我(士兵)"改成第三人称士兵,然后在原文相应的人物名称处全部替换,其余内容基本没动,就算完成了文章修改。

人称是改变了,但叙述角度却没有跟着相应的改变。

以老人为第一人称叙述,却没有以老人的口吻来讲述这件事。

以第三人称为角度修改的文章,也没有把老人作为叙述的中心,没有展开人物的心理描写,没有对老人的心理进行直接的描述,没有全知角度应该有的"全知"。

为了更容易理解小说叙述角度的问题,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练习。

二、以不同叙述角度表述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整体认知叙述角度。

大家也许还记得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故事内容大体是这样的:一天,一只乌鸦偷来一块肉,它停在树上,正要饱餐一顿,这时,树下走来一只狐狸。

这只狐狸也正好肚子里饿得难受。

当它看见树上乌鸦嘴上的那块肉时,已经垂涎三尺了。

它想,怎样才能将肉骗过来呢?它想了想,灵机一动,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

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脚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

"乌鸦一听急了,赶紧张开嘴唱歌,这样一来,肉就掉下去了。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改编成另外两种版本。

学生练习后,出示示例。

版本一《我受骗了》: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正要美餐一顿,这时,树下走过来一只狐狸。

我马上警惕起来。

因为我知道狐狸向来很狡猾,他老是骗人。

看样子他今天又没安好心。

我不理他,开始吃肉了。

狐狸看见我在吃肉,馋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树底下直打转。

看我把你馋死!我故意把吃肉的声音弄得很响。

忽然,狐狸在树下说话了:"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我一听就知道狐狸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是要引诱我张嘴,骗走我嘴边的肉。

于是我沉默不语,仍然吃得津津有味。

过了一会儿,狐狸看见我没理他,拔腿就走,边走边叹气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

"我一听这话急了,我想,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我今天可不能让一只狐狸给小看了。

于是,我不顾一切地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掉下去了。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我气得哇哇大叫,真后悔自己太爱慕虚荣,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样没了。

版本二《今天的运气真不错》: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这年头,弄点吃的可真不容易。

我饥肠辘辘地在一棵树下走来走去,饿得头发晕。

这时,我听到头顶上有响声,我抬头一看,原来飞来了一只乌鸦,嘴里还衔着一大块肉呢!她停在树上。

一大块肉,足足有三两重。

好,美味来了!我心里一喜。

可是我心里又一急,怎么样才能把肉从树上骗下来呢?我脑子飞快地转动,好,想起来了,不是听说乌鸦爱慕虚荣吗?我就从这里下手。

我清了清嗓子,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说完这话,半天没有听到树上的回答,我想,这只乌鸦,可能识破了我的计谋。

听得树上吃肉的声音,我心急如火,心想还不快想办法,肉就被她吃光了。

我又生一计,假装要走的样子,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就不会唱歌。

"我偷眼瞧瞧乌鸦,看见她终于急了,只听"哇"的一声,那块肉掉了下来。

我赶紧跑过去,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同样的一个故事,用了三种讲法。

这三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三个故事用了三种人称进行叙述,第一个故事都是第三人称,第二个故事乌鸦变成了"我",以乌鸦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第三个故事中狐狸变成了"我",以狐狸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

内容一样,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这涉及小说叙述视角问题。

小说,主要是叙述,讲故事,既然要讲,就有一个选择和确定讲述角度问题。

所以,所谓叙述角度,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

三、引例详解叙述角度1、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

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

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

"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如"乌鸦""狐狸"变"我"之后,就可能直接描写内心世界活动,展现所思所想。

这就更具有真实感。

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举例。

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就是用的第一人称叙述,通篇都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而读者有时简直觉得变成了鲁滨孙本人,在荒岛上生活;或者似乎是鲁滨孙在荒岛上孤身生活的惟一目击者。

尤其是鲁滨孙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十分详细地描写他的心理活动。

这就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不过,第一人称叙述有它的不可克服的缺点,即主观渲泄的过分和客观视域的局限。

主观渲泄的过分是指可能流于脱离小说情节的议论、抒情,客观视域的局限是不能涉及除"我"之外的所见所闻,这就限制了小说这种文体表现生活的自由度。

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

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

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请同学们例举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

2、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

这是一种全知视角。

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

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举例。

《红楼梦》的叙述者是石头,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作者选择全知的叙事视角是与它所叙述的对象相适应的。

《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的历史,这个家族的内外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联系,从皇公贵族到男仆丫环,上下不下数百人,可以说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就它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时间的夸度来说,都不可能是现实中某一个实在的人所能感知了解和经历的。

因此,就全书来说,难以采用限知视角。

描写大场面,描写众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运用全知视角常常能显得得心应手,艺术上有许多方便之处。

全知的视角运用,不仅可以充分地描述人物的外在活动,而且由于叙述人能自由地出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内心最隐蔽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都能被揭示出来。

《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猜疑,相互试探的篇幅比较多,但它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的想法。

如果彼此都知道对方真实的想法,也就没有了真真假假琐琐碎碎的赌气和口角了。

既然林黛玉和贾宝玉彼此都不知道,叙述者何以知之,作者就必须设定虚拟叙述者石头是一个全知的叙述人,也就是说只有运用全知的视角,才能深入到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从叙述艺术的角度看,作者对人物的无知和叙述人的全知之间的巧妙处理,常常是《红楼梦》心理描写的魅力所在。

另外大量中国古典小说,尤其如宋元时的话本小说,由说书人讲述故事,这个说书人就是一个全知者。

学生举例。

3、第二人称叙述视角。

运用第二人称写作,一般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二人称小说。

严格地说来,第二人称叙述,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

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