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对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性

人的全面发展对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性
人的全面发展对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性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

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走向21世纪的历史制高点上,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促进任命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成果,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领会。

一要正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必须正确了解和全面认识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马克思是从凝结着人的自然力、意识性和社会规定性的“社会实践”出发,全面揭示了人的本质。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谓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社会,构成社会关系总和的基础则是劳动。所以,人的本质就是由社会生产物质条件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个人的社会关系,人是一种社会实践的存在。

人的本质规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定内涵:“人的各种潜能素质的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的丰富完整,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显示等。”那就是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的自由而又充分的发展。马克思将人的全面发展,首先看作是人的体力和智慧相结合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正是体力和智力的分离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出现,而社会分工则直接造成了劳动者的片面发展,只有消灭旧式分工,劳动者将体力与劳力结合于自身,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不同类型的劳动要求,从而使人们能够把不同的社会职能,作为彼此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只有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的自身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具体地,从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人的个性方面来说明人的全面发展:一是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首先就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二者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只有在对象性的劳动中,人才能发挥其全部才能和力量。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从微观个体到宏观人类都获得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人的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并使潜在能力不断向现实能力转化。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努力培育人的体力和智力、体能和智能。只有这样,才能说人类真正实现了全面发展。二是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劳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劳动总是社会劳动。因此,作为现实的人的本质,是由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所规定,并且必然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从襁褓时期到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内容愈益丰富并且将会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必须合理建构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并在这种社会关系中充分而协调地发展自己的全部特性。三是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所谓个性是指个人独特的主体性,其中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体力和智力,等等。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在劳动中体现并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和劳动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渐进,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是理论上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出强调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这是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虽然社会全面发展已经包含了人的发展的内容,但还没有明确具体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社会主义实践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阶段也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凸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

1、“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凸现出来的。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人民对基本生存资料的需求增长趋于稳定,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日益凸现出来。人民的生活消费进入了以提高自身素质为主的新阶段。现在,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48.6%,比1980年下降8.1%;农村居民为56.3%,比1978年降低11.4%。而用于提高人的素质方面的消费,今年来明显加快。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已从真理的神圣殿堂上走下来,走进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

2、“人的全面发展”是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条件下凸现出来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不懈的追求,是中国21世纪的主旋律。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人是社会主义的主要动力源泉。因此,凸现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正是体现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3、“人的全面发展”是在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

的历史条件下凸现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国人民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声音。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是由人来实现的。过去人们常说,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瓶颈”。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些正在逐步解决。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新的“瓶颈”——人的素质本身。从长远看,这是影响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瓶颈”。因此,江泽民同志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三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情况下提出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重要实践。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它为彻底削面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其中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但一切进步归根结底都应落实在人的进步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不懈地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种本质要求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社会主义通过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来调动人们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通过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来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只有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人们最终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阐述了未来社会奋斗的根本目标,是抓住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理论。它的着重点就在于如何改变现实当中人的存在状态和人的自身提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不仅关心人的物质生活状态、政治生活状态,而且关心人的精神生活状态;不仅关心人的现实状态,而且关心人的潜在状态。如果人的存在状态全面优化,就要求在这种状态下人必须是高素质的和全面发展的,只有真正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意味着社会实现了真正的进步。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追求的正是这样的一个崇高的目标。社会主义的社会状况与资本主义的社会状况相比,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各方面的充分或最大限度的发展,是指由片面到全面,由畸形到完善,由贫穷到富裕,由潜在到现实的发展,这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根本做不到的。而且大量事实告诉人们,资本主义进入当代资本主义阶段,追求利润和剩余价值的结果,导致人离开全面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远。如今,资本主义社会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片面记畸形发展,而且资本家自家的精神世界也严重扭曲和颓废。

其次,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由代表绝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不同在于,它虽然也致力于发展经济,但发展经济不是自己的最终目的,而是当作使人得以更好发展即全面发展的手段和条件。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包括了人的现代化建设。所谓人的现代化建设,实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如果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生产的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人们追求的目的,人的全面发展要服从经济生产。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生产的目的,经济发展要服务于人的发展。一切工作都要积极促进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最终目标的实现。经济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的解决,能够为这些问题解决创造物质条件,但不能代替这些问题的解决。社会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人们在个性、需要和才能发展方面提出的种种问题,是单纯用经济手段所远不能解决的。我们有优越的社会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现代化建设,能够做到使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他领域的发展相协调,通过人的全面发展开带动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通过长期的努力,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

四站在21世纪的历史方位上,确认、把握人的全面发展重要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建设。具体说来,起码包括以下内容:

1、思想道德素质建设。首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共产主义理想都是他们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当前,特别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切实有效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教育,真正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第二,加强纪律建设。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自由是制定和执行纪律的条件,纪律是自由的保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既享受广泛的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以保证自由的广泛实现。其次,要强化“依法制国”理念,坚持经常、持久、生动地进行遵纪守法地宣传教育,以提高全国公民遵守法纪的自觉性,坚持用社会主义纪律约束自己,反对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和各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并敢于同各种违反党纪国法的现象作斗争,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三,鉴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在道德建设上,一定要按照江泽

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这两大功能上。(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伟大长征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充分发挥精神的力量。

第一,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靠的就是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倡导理论创新,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第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第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政治的能动反作用,引导社会全面进步。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文明”这一概念在中外许多著述中很早就出现了,《周易》中

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说法。此后,“文明”一词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典籍、文献中频频出现。

那么,文明究竟作何解释呢?文明是人类在改造世界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是人们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和状态。因此,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体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特征。

十二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没有精神文明,就无法建设社会主义”这表明,把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一个特征,是党根据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作出的完整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发挥。

2.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辨证关系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为精神文明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经验。人类的物质文明、物质生活是精神文明、精神生活赖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客观物质基础。离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精神文明就无从建设。但是,这并不是说精神文明就是物质文明的附属物。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不仅要肯定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所依赖的基础,更要肯定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反作用!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建设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导航灯。

3.精神文明建设中,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它的根本任务是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其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有着重大作用。而思想建设,一则决定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二则对文化建设亦有重要作用,保证其正向发展。总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呈辨证

统一的关系。我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能将它们对立起来。当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有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英勇奋斗。”我们应铭记邓小平同志的教诲,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挥应有作用。

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价值取向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表现为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而且表现为人的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与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相适应的是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他们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在所有制关系和精神观念上实现了与过去“最彻底的决裂”。这不仅意味着新的制度和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而且标志着新精神和新文化的产生,“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列宁则明确提出了建设无产阶级文化的任务,并将其提升到能否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高度,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能够建立大工业及全部社会主义文化和文明,使苏维埃俄国在物质方面和文化方面都成为文明的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注重思想文化建设,强调“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号召全党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热情和革命精神,相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任务,强调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之后,一方面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反复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明确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强调在全社会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和勇于奉献精神,提出要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提出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强调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明确提出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深扎根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丰富充实、积极进步、健康向上的精神沃土之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累累硕果;另一方面,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还不完全适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着力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应强化教育引导,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国民教育中,贯穿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贯穿到新闻宣传工作中,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贯穿到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中,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效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力求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交流中谋共识,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着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方向,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鼓励文化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努力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建立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城乡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着力推动改革创新。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当前,应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我国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不断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创新,使文化建设始终保持旺盛生机活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搭建更多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让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根据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和思想特点,努力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探索和创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等先进传播手段,努力使新兴媒体成为提供健康向上精神文化产品的有效平台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切实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切实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时,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重视,而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应受到关注。下面我来谈谈如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一、强化目标责任,提高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 强化目标责任意识,旨在抓好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落实,为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强化目标责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并且把农民对文化需求的“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制 定有关《考核细则》。 二、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总体上与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差距较大的现实状况,应加大“文化资金”的投入。一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单列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确保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二是将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加大对镇村级文化设施的投入。

(三)抓好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实用技 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已经成为农民最为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应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加大教育培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村实用技能。针对农民的需求,抓好形势政策、科学文化和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要针对当前还有不少农民信仰缺乏、精神空虚、封建迷信、色情、赌博等不良现象,强化主流文化的教育培训,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农村风貌。 关于建设乡村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议 在常路镇西下庄村有一支民间文化团体,组织人李万成给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金皇山艺术团”,每年的庙会和新年前后他们都会四处为农民演出。所排节目有舞狮子、豫剧、小品、相声、唱歌等,深受农民欢迎。但是最令老李发愁的是排练没有活动场所,演出服装道具缺乏,演员报酬几乎没有。老李很想找赞助单位,但是苦于没有门路。艺术团已经成立四五年了,演出

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安全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分为两大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这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等的客观存在而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发生的状态,不包括纯粹由于人的行为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违 律、规范、制度、规程等,约束企业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职工学会安全的行为,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来说,还是不够的。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需要用管理手段补充;而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被管理者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漠视或抵制,必然会体现在他的不安全行为上,然而不安全行为并不一定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相反可能 道德、 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纪”转变成“我要遵章守纪”。倡导安全文化的效果可能要在2~3代人的身上才能显现出来,必须从孩童时期抓起。另外,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无法想象,一个企业生产条件恶劣,事故隐患丛生,安全管理混乱甚至没有,不安全行为随处可见,而仅仅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即可使不安全的生产面貌发生有效的改变。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

中的重要地位“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人因工程”,以提高劳动者安全素质为主要任务,具有保障安全的基础性意义。笔者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分三个层次进行,包括表层物态文化、中层制度文化及深层精神文化。其中塑造企业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是精神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也是衡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功 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而这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就需要党群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发挥“造势“作用。

家乡的精神文化生活征文

程庄子小学五年级二班纪胜楠 时代在不断地改变,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农村生活也在不断地进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人们唯一的娱乐只有一起坐在家门口聊天。而现在,村里都有广场,有许多健身器材。农忙之余,大妈们自发组织了一个舞蹈队,每天晚上吃完饭都在广场上伴着音乐翩翩起舞,旁边的小姑娘也跟着一起跳。 以前。农村的人们见识少,没怎么看过电影。现在,国家启动了流动影院,每个村的人都能看上电影。村里的人都拿着小板凳来到广场看电影。 以前,人们不是到自己的村史,只能听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讲述。现在,,每个村都有村史馆,没事时可以去那里看看,可以增进人们对自己家乡历史上的人、事的了解。 现在的农村小康生活已经不再是梦了,精神文化的日益丰富,会让家乡人们的生活质量一天比一天好。

程庄子小学六年级程宇晴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的发展和繁荣,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村民对当前的情况很是满意。以前,我村的村民没事就聚在一起打麻、搓麻将的人,可与以前相比,是大大减少了。 这两年,广场舞在村里掀起了一股健身热潮。说起广场舞,现在城市大妈们可是跳出了风格,跳出了创意,什么迷彩服、贝雷帽······大妈们玩得不亦乐乎。广场舞已经转移到了农村,每天晚上,吃完饭后,大妈们就到村里的广场上跳舞去了,每天跳上一、两个小时,既当健身,也当娱乐。前几天,听大人们说,大妈们又去沧州参加广场舞比赛了,而且还得了个三等奖回来。这使大妈们有了更大的信心,跳的更起劲了。 随着家乡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农民的生活质量将会一天比一天好。

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的作用

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的作用 一、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及推动性作用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更是确保社会或企业稳定和谐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从发生的各类事故分析来看,87%以上的事故是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的。再先进的设备,再精准的检测仪器也需要作业人员来操作,因此说,只有加强人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才能有的放矢的防止事故发生。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工作,它是围绕人这个中心来做的一项具体工作。安全文化建设是就安全抓安全,以把安全管理做好为出发点开展的一项具体工作。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职工素养,促进现场工作质量,激发班组这个基础“细胞”活力,推动企业安全稳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而崭新的课题。企业要构建和谐,首先必须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历来是一件大事情,从发生的事故分析,所有事故的发生不外乎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建立贴合实际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尤为重要。下面根据实际情况就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及推动性作用作简述。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一系列宏观调控、治理整顿、提高。但随着经济的升温,各类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事故总量仍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人的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安全素质不高,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需要。一是部分干部职工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为利益所趋,一些单位突击赶产、超能力生

产,出现了安全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正常现象;二是安全教育培训不够,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职工没有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对危险源的识别、隐患的辨识、安全自保能力不强,培训机制、内容、方法急需改进和创新;三是安全理念没有真正落实到职工的意识深处,马虎、凑合、不在乎的行为随处可见,图省事、怕麻烦的思想在作怪,缺乏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各工序或工种之间不互相创造条件,甚至留下事故隐患。 (二)安全保障体系和制度不健全。一是规程措施针对性不强、不细致、不全面,贯彻落实的力度不够,使其成为开工护照。超前事故防范不到位,安全隐患和危险源辨识不及时、不具体,事故隐患处理不及时,事故和违章责任追究不能做到从严、从快。二是系统保障缺失,安全装备、安全设施尤其是监测监控系统不完善,造成失灵、失控、失效,不能真正起到安全保护、安全防范的作用。 (三)安全管理沿袭固有模式,改革创新不够,重复性事故发生较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重视事后的总结和整改,忽视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事故发生了,往往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手段,不能系统地采取措施,安全工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二是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对事故的分析只停留在表面,不深、不细、不严,不能从深层次反映问题的本质,以致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三是安全管理方法落后。新的形势下,职工队伍素质的不断变化、价值取向的不同,要求我们更新安全思维方式和安全管理手段,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安全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二、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生产中作用发挥

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新变化新特点调查报告

家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新变化新特点调查报告 (如皋) 一、前言: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将极大地促进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加快地区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地区文化,以及文化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的关键,最终发展地区文化。因此我小分队对家乡文化进行了调查。 二、活动主题: 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美好社会 三、活动时间: 2010年2月17日至19日 四、活动地点: 如皋车站、家庭文化室、居民家。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如皋政府网) 五、活动参与人员: 高益民、高娟、高聪。 在车站调查 (调查人数40人,县城22人,农村18人。) 部分调查 六、调查结果(即我地区精神文化现状): (一)群众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志愿服务认识和义务献血认识得到了提高。 (二)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政府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在乡镇,逐步建成文化站,最终做到每镇至少一个文化站。对已有的文化站进行更好的完善。力争100%通过省达标验收。在每个村推行家庭文化室的建设,和“农家书屋”的建设。增加群众的知识,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让人民群众积极地投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来。最后提到的是加快网络文化向农村发展。 2、在县城,建成小型体育场、科技文化馆、图书馆、安定广场、几所大书店以及一些公众娱乐场所,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人民广场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必备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怎样产生的?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形式有哪些?文化的力量作用? 形式: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②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作用:(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的关系?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4.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对象: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5.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方面:①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上的地位及作用? 地位及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突出原因: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7.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及意义

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及意义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及意义 建设安全文化思想的提出,使人类在实现安全生存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行动中,又增添了新的策略和方法。安全文化建设除了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外,还重视人的行为、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态条件。 1.在人类社会的安全策略、思路、规划、对策、办法的具体行为过程中,用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来指导,其意义在于: (1)从安全原理的角度,在“人因”(人的因素)问题的认识上,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预防事故所采取的“人因工程”,在其内涵的深刻性上有新的突破。过去我们认为人的安全素质仅仅是意识、知识和技能,而安全文化理论揭示出人的安全素质还包括伦理、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水平,以及行为准则等。即,安全文化 对人因安全素质内涵的认识具有深刻性的意义。 (2)要建设安全文化,特别是要解决人的基本人文素质的问题,必然要对全社会和全民的参与提出要求。因为人的深层的、基本的安全素质需要从小培养,全民的安全素质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就使得对于实施安全对策,实现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安全目标,必须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发动和参与,因此,在人类安全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方面,有了新的扩展。即表现出: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扩展;从产业、工厂、企业向社会、学校、消防、交通、民航等领域扩展;从工人、在职人员 向社会公众、居民、学生等对象扩展。 (3)安全文化建设具有的内涵,既包容安全科学、安全教育、安 第 2 页共 5 页

最新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 什么是文化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阶级性)的部分,又包 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中立)的部分。 (2)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都是文化活动 (3)产生: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4)载体: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表现出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 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 同。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 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 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与综合国力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途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1)潜移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 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 果。 (2)深远持久:其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 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其 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 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在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民族节日: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学设计

第五课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浠水实验高中谭贤碧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理解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手机、加工、整理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难点: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方法:情景设疑、讨论探究 手段:使用电子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简要回顾前两课的内容:第三课和第四课我们学习了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有关知识,无论是传播还是继承,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由此可见文化发展的实质是? 生: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师:文化创新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话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教学目标。(幻灯片展示) 【新课教学】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师:谈到文化创新,大家都知道有哪些文化创新的例子? 生:……(教师引导由近及远,由古及今) 师:不错,大家知道不少。诚然,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才能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由此可知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是——生: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必要性: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师:我这里选取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先请大家看这个视频。 播放视频《云南印象》之《月光》。 师:你看了《月光》之后有何感想? 生:(略) 师(点评):它由我国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编导主演。杨丽萍一直以为女人就如同月光一样有形或无形,在“月光”中,她是一棵树、一只鸟、一条蛇,她与自然交流、融合,

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精)

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申报省、市社会文化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公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几年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江泽民同志“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作为搞好社会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文化工作方针政策,以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为目标,努力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有益、高尚文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大力弘扬企业精神,积极参加文化部门,公司内部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领导重视,思想统一,注重文化设施建设 企业文化工作作为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在培养职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对此,党、政、工领导已达成共识,自觉地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企业整体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工作,热心支持社会文化活动,关心群众文化生活,做到经费有落实,活动有安排,设施有保障,真正达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先后投巨资兴建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俱乐部,50米标准游泳池和文化宫,宫内设有录像厅、健身房、游艺室、阅览室、图书馆(藏书30000多册,杂志120多种)、乒乓球室、棋类活动室等;建成了闭路电视台,开通了加密卫星接收频道,以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按80人建制配置了矿铜管乐队;又投资50万元兴建了欢乐园,内设大风车、小火车、电动玩具、溜冰场等项目。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投资20万元新添了健身健美器材,修复了矿灯光球场,及时更换了投影设备、卡拉OK 机等。。文化设施建设为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企业精神 为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网络为基础,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收到明显的效果。在职工中认真组织开展“爱祖国、爱企业、爱岗位、做贡献“征文活动,收到应征稿件56篇。并积极向推荐优秀稿件;开展爱岗敬业以演讲为手工段,从班组讲起,级开展演讲赛,组织各基层单位、收听收看,并将决赛实况通过闭路电视转播,从而扩大了受教面。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公司的“爱岗位、比奉献”演讲比赛和班组建设论文发布,取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先后有两人参加了省石化系统和省总工会演讲比赛,分别获得二、三等奖。面临着”二次创业“历史转折时期,工会又及时组织开展了”二次创业“诗歌征集活动,以铿锵有力的诗句鼓舞斗志,激发职工”二次创业,再展辉煌“的豪情壮志共收到“二次创业”诗歌征集稿件96件,开办了“二次创业”诗歌宣传专栏,举办了“二次创业”诗歌朗诵会,出了“二次创业”诗歌专版,受到了各方

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安全文化建设包括了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把人、机、环境有效地统一协调起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安全文化建设强调制度建设,有利于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 和落实。 2、有利于弥补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装备不高存在的缺陷。 工程局目前的安全管理,点多面广、战线长,安全管理难度大;地质灾害严重,安全威胁大;劳动用工的多样化,职工素质的参差不齐,安全意识的淡薄,自主保安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还时有发生;技术装备的相对落后,安全设施的不完善。这些都必须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靠人的主动管理来弥补。这就迫切需要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强主动管理的安全意识和自律管理的安全观念,以精细严实的管理方式弥补技术装备的内在缺陷,从而有效地解决生产力水平不高、 技术装备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3、规范职工安全生产行为,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人不仅是安全管理的主体,而且是安全管理的客体。在安全生产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能否做到安全生产关键在人。能否有效地消除事故,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人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取决于职工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而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培养、教育和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完全符合安全生产的工作规律。 4、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安全管理由经验型、事后性的传统管理向依靠科技进步和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现代化安全管理转变,是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没有先进的安全文化做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安全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形式,它区别于传统安全管理形式,是安全管理发展的一种高级阶段,其特点就是将安全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上来,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上来。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树立职工新风尚、企业的新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2713438987.html,)/总结报告/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 告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基本情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下面是我对XX年前的家百分比的调查及XX年我家乡的家电普及百分比。 XX年前我家乡电器 种类电视机vcd/dvd电磁炉冰箱 比例70%30%3%5%

短视频的火爆是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 四辩稿

四辩稿 谢谢主席: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答辩。在当今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想办法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短视频正好给我们提供这种选择,它把所有,有文化,有内涵,有社会热点的东西通过短短五分钟,以一种比较幽默的方式提供给你。所以,今天你选择什么帮助你学习,选择的工具其实没有意义,意义在你接受哪一种,今天我方认为短视频,你不能因为他短你就瞧不起他,他明明呈现给了你这么多品类的内容,你怎么就不认为他好呢,对方辩友的这个逻辑我方认为有很大问题。其次,今天你能选择什么,说明你拥有什么,拥有不只说所有权,使用权也是,今天我提供给你这么多!你说你喜欢看娱乐,那你凭什么说你喜欢呢?那是因为你浏览了大量我提供给你的内容,然后你选择了它,难道你选择了它就意味着你匮乏吗?如果按照对方辩友对于匮乏的理解,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不能有任何一个偏好,因为一旦你有任何一个偏好,对方辩友就认为你这人匮乏,你今天喜欢吃面包,你这个人饮食习惯匮乏,你今天爱上一个人,你这个人感情生活匮乏,不符合常理! 所以,今天我方论证的东西很简单,我方就是想说今天短视频为什么它火爆,因为他的火爆体现在他突然一下出现了很多内容,突然一下出现的这么多内容,它都包含了什么呢,他都包含13多类的项目任你挑选,用户都是怎么挑选的,其实也没有,像对方辩友说的那么差,都选择低俗的娱乐。据卡斯数据2017年短视频行业报告显示,生活咨询类占比20.6%,少儿16.5%,美食9.6%,时创美妆7.9%,浏览量十万以上的短视频中,涉及低俗内容的仅占30%,其余70%共涉及了财经,农业,母婴等五个细分领域,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和类别下,市场竞争也要求视频制作者不断地进行着视频内容的创新来吸引用户浏览。用户其实在进行很多的选择,不意味着我选择某一种就意味着我的精神文化就匮乏了,而且其实短视频就五分钟,没你想的那么严重,我今天花了一个小时浏览短视频,我在上面看一个小时的娱乐内容就意味着我整个人特别匮乏吗?我平时其他的时间都在打辩论,丰富一下我的精神生活不好吗?我喜欢一个人,我看他一眼,难道说明我就爱上她了吗!你说我看短视频就是匮乏,我方不能承认。相对而言,我方认为这恰恰是丰富。这种丰富是什么,是出现了快手抖音以及一系列的短视频之后,用户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快手上有多少个视频,21亿个视频,21亿个视频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在分享自己的生活,分析自己的快乐。而我方认为这种分享,恰恰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精神文化丰富的最大体现,你方站在传统观念的角度认为,只有看完整经典的内容才叫丰富,而我方认为这种平凡的生活恰恰也是精神文化内容的一部分,因为我们知道《诗经》也分风雅颂,而“风”代表的,就是记录当时人民普通的生活,按照现在的短视频,那其实不就是拍一拍你结婚,拍一拍他嫁女,这些平凡的内容吗! 所以平凡同样是我们今天表达精神文化丰富的本质。最后我想说,记录生活就是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

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及意义

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及意义 建设安全文化思想的提出,使人类在实现安全生存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行动中,又增添了新的策略和方法。安全文化建设除了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外,还重视人的行为、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态条件。 在人类社会的安全策略、思路、规划、对策、办法具体行为过程中,用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来指导,其意义在于: 1.从安全原理的角度,在“人因”(人的因素)问题的认识上,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预防事故所采取的“人因工程”,在其内含的深刻性上有新的突破,如过去我们认为人的安全素质仅仅是意识、知识和技能,而安全文化理论揭示出人的安全素质还包括伦理、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水平,以及行为准则等。即,安全文化对人因安全素质内涵的认识具有深刻性的意义。 2.要建设安全文化,特别是要解决人的基本人文素质的问题,必然要对全社会和全民的参与提出要求。因为人的深层的、基本的安全素质需要从小培养,全民的安全素质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就使得对于实施安全对策,实现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安全目标,必须是全社会、

全民族的发动和参与,因此,在人类安全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方面,有了新的扩展。即表现出: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扩展;从产业、工厂、企业向社会、学校、消防、交通、民航等领域扩展;从工人、在职人员向社会公众、居民、学生等对象扩展。 3.安全文化建设具有的内涵,既包容安全科学、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法制等精神层和软科学的领域,同时也包含安全技术、安全工程、安全环境建设等物化条件和物态领域。因此,在人类的安全手段和对策方面,用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更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因为不仅安全教育、安全宣传是安全文化本身,安全科学、安全管理、安全工程技术都是安全文化的内涵。 在应用安全文化理论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策略方面,还有如下意义: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一种"软"对策,她对于预防事故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人因工程",以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素质为最主要任务,因而具有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性意义;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4)由于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这需要我们从长计议、持之以恒,急功近利、半途而废是不可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 需求 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建设摆在同等地位,把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党中央一直强调,要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所以,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总体部署,努力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下面通过结合尚经工作片的实际,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具体分为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困难,并就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全面阐述。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各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文卫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村普遍设立卫生所(室),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基本消除;有线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各村覆盖率达100%; 3、积极构建美丽乡村和文明村建设。目前已有云溪

村通过了文明村验收,花园下、洛店通过市级美丽乡村验收。 4、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治安满意率不断提高。 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深化农村改革的要求来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总体来说是好的,有成效的。但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以改进和整治。 第一、农村环境卫生亟需建立长效机制。虽然我片大力治理“脏乱差”现象,狠抓农村的环境卫生工作,实施改水、改路、改厕,农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农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但总体水平不高,部分村落仍然存在着脏乱差问题,这严重地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稠城街道的整体发展速度。 第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待提高。部分农村文体生活比较单调,有的农民把喝酒、打麻将、玩扑克当作休闲娱乐的主要活动。 第三、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街道每年在各村文化建设方面对各村都有部分资金补助。但由于农村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仍存有精神文明建设资金不足,影响到诸如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等项目的顺利实施,开展文化活动难度较大。 我们既要看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增强发展信

短视频的火爆是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四辩稿

短视频的火爆是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四辩稿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四辩稿 谢谢主席: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答辩。在当今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想办法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短视频正好给我们提供这种选择,它把所有,有文化,有内涵,有社会热点的东西通过短短五分钟,以一种比较幽默的方式提供给你。所以,今天你选择什么帮助你学习,选择的工具其实没有意义,意义在你接受哪一种,今天我方认为短视频,你不能因为他短你就瞧不起他,他明明呈现给了你这么多品类的内容,你怎么就不认为他好呢,对方辩友的这个逻辑我方认为有很大问题。其次,今天你能选择什么,说明你拥有什么,拥有不只说所有权,使用权也是,今天我提供给你这么多!你说你喜欢看娱乐,那你凭什么说你喜欢呢?那是因为你浏览了大量我提供给你的内容,然后你选择了它,难道你选择了它就意味着你匮乏吗?如果按照对方辩友对于匮乏的理解,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不能有任何一个偏好,因为一旦你有任何一个偏好,对方辩友就认为你这人匮乏,你今天喜欢吃面包,你这个人饮食习惯匮乏,你今天爱上一个人,你这个人感情生活匮乏,不符合常理! 所以,今天我方论证的东西很简单,我方就是想说今天短视频为什么它火爆,因为他的火爆体现在他突然一下出现了很多内容,突然一下出现的这么多内容,它都包含了什么呢,他都包含13多类的项目任你挑选,用户都是怎么挑选的,其实也没有,像对方辩友说的那么差,都选择低俗的娱乐。据卡斯数据2017年短视频行业报告显示,生活咨询类占比20.6%,少儿16.5%,美食 9.6%,时创美妆7.9%,浏览量十万以上的短视频中,涉及低俗内容的仅占30%,其余70%共涉及了财经,农业,母婴等五个细分领域,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和类别下,市场竞争也要求视频制作者不断地进行着视频内容的创新来吸引用户浏览。用户其实在进行很多的选择,不意味着我选择某一种就意味着我的精神文化就匮乏了,而且其实短视频就五分钟,没你想的那么严重,我今天花了一个小时浏览短视频,我在上面看一个小时的娱乐内容就意味着我整个人特别匮乏吗?我平时其他的时间都在打辩论,丰富一下我的精神生活不好吗?我喜欢一个人,我看他一眼,难道说明我就爱上她了吗!你说我看短视频就是匮乏,我方不能承认。相对而言,我方认为这恰恰是丰富。这种丰富是什么,是出现了快手抖音以及一系列的短视频之后,用户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快手上有多少个视频,21亿个视频,21亿个视频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在分享自己的生活,分析自己的快乐。而我方认为这种分享,恰恰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精神文化丰富的最大体现,你方站在传统观念的角度认为,只有看完整经典的内容才叫丰富,而我方认为这种平凡的生活恰恰也是精神文化内容的一部分,因为我们知道《诗经》也分风雅颂,而“风”代表的,就是记录当时人民普通的生活,按照现在的短视频,那其实不就是拍一拍你结婚,拍一拍他嫁女,这些平凡的内容吗! 所以平凡同样是我们今天表达精神文化丰富的本质。最后我想说,记录生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行业资料:________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9 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对于建设和谐企业和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是安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最终落脚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要内容是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自觉遵章守纪的价值观,形成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遵章守纪、尊重人和平等待人的理念。明确一切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人,为了人活得更好,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为了人的发展。这些都反映了尊重生命价值,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实现员工价值的的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把实现生产的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以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为制约机制,以实现生产的社会价值及经济效益为动力机制,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的经营机制和安全管理机制,保护广大职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珍惜、爱护和尊重员工的生命。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2)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 企业安全文化是实现安全管理的灵魂,当前,有的企业存在着这样的怪现象:一方面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员工对制度却熟视 第 2 页共 9 页

(完整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 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4)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3. 文化的形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2)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4. 文化的作用 (1)总体: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作用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侵略,提高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影响力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 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3)文化对人的作用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特点和规律调查研究

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特点和规律调查研究 上塘镇 [摘要] 文化是血脉,是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准确把握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通过对泗洪县上塘镇农村地区,以发放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农村地区深入调查,在充分了解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特点以及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看法、需求和期望的基础上,分析全市基层文化建设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探究完善公共文化的路径与举措。 [关键词] 基层群众文化;文化需求;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繁荣发展社会主先进文化的重点与难点。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上塘镇公共文化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但对广大基层特别是农村而言,由于文化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制约,群众的精神文化广泛多样化的需求还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和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新特点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基层群众对文化需求呈现的特点 1、层次化。不同的人群对文化需求有明显差异。问卷调查显示,20-40 岁阶段人群对文化需求强烈,40岁以上人群文化需求较弱;男性比女性有更强烈的文化需求;小学生对文化需求较弱和单一;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对文化需求比较强烈;党员干部与一般群众相比,文化需求更强烈些;人们收入越高文化需求越强烈。 2、多样化。由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双重影响,人们对各种文化形式需求的态度也不一样。问卷调查显示,呈现出广播电视为主约为83% ,网络、报刊传播、跳广场舞为补充为42% ,呈现现代化、多样化的趋势。此外,如今青年人周末喜欢到电影院观看电影的人逐年增加。 3、生活化。人们特别喜欢通俗易懂的、贴近自己生活的、具有乡土特点的文化产品。而对于高雅或专业性较强、离自己生活太远的文化需求愿望不高。例如:从十几个村(居)农民群众的问卷调查看,有71%的人表示喜欢本地特点的民间文化,尤其喜欢看戏、舞龙、舞狮、秧歌等文艺形式。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生活化的一个最大亮点是群众文化自娱自乐、积极参与其中,形式多样、活跃且规模影响不断扩大,群众性的文化建设氛围逐渐形成。 4. 网络化。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得信息更加便捷、文化传播速度更快,网络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搭建了一条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的平台。问卷调查显示,15 岁至35 岁的青年中有76%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